|

楼主 |
发表于 2017-7-9 13: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甚至『断三惑以证法身』,这是更高了。「三惑」是三种烦恼,第一种见思惑,见思烦恼;第二种尘沙烦恼;第三种无明烦恼。三惑都断尽了,法身就圆满现前,就成佛了。换句话说,修《感应篇》能让你修成佛,圆满福慧『以成佛道』。$ Y8 G6 m3 w5 _
0 v4 k6 O' C4 D+ n
所以我们学这篇文章,不能把它当作道家一般修身的典籍,要把它当作我们成佛的基础教材,是往生净土必读书,不光是元宰必读书,是往生净土必读书,它是我们学《无量寿经》的最好补充教材。《无量寿经》也讲很多因果,尤其是「三十五品」,但是讲的还是不如《感应篇》详尽,我们应该拿来结合着来学习,这样能成佛道,更何况成仙。如果你不想成佛、不想往生,想成仙,行,想生天也行,想做好人也行,这都是叫小果。你要发小的心量,那就做小果,也行;你要发大心,「我要成佛度众生」,也行,看你自己心量、看你自己的志向。当然成佛是最好的,最圆满。为什么说可以帮助你成佛?因为成佛没别的,就是把你那些障碍佛性的染污洗干净,那染污就是烦恼习气。用什么来洗?就用《太上感应篇》就能洗干净,妄尘洗净了,心性就显明,那就成佛了。& i- v6 @" l* r5 U! Y9 l
9 b) B, C% z: X/ s' c 【此书批注甚多。唯清。元和。惠栋之笺注。最为精深宏畅。惜非博学之士不能阅。次则汇编。实为雅俗同观之最上善本。】
5 A0 ^6 e G+ P4 B ?6 b/ p. Z, ^/ N& Y' U- m$ \) w2 n
后边的文字我们就略掉。《感应篇》这本书批注古来很多,为什么多?就可见得古人重视学习这部书,大力的弘扬、流通这部书,所以做这么多的批注都是鼓励人学习这部书,依此而修行。古人批注当中,印祖推出三位,唯清、元和、惠栋的笺注,他们的批注『最为精深宏畅』。「精」是讲道理精妙幽深,「宏」是讲博大,是讲的心量,「畅」是讲流畅的文字,所以这些批注都是很好的著作,博大精深,文字优美而流畅。但是因为古人学问很深、很博大,所以他们的批注一般人未必能够领会,『非博学之士』不能读。这等于是你有一定基础之后,你深入,可以用他们的批注。9 C6 p+ F: c; e+ l. g
* s( ^; f& ^: ~8 | Y) w, z 现在对我们一般同修来讲,不是专学《感应篇》,只是把它做为我们一个助行的教材,那么《汇编》是最好的,『实为雅俗同观之最上善本』,这是印祖的鉴定。你看印光大师读的书就可见得有多少了,就一篇《感应篇》,批注都读遍了,所以他才能说出来《汇编》是最好的批注。「雅俗同观」,博学的人读不会觉得腻味,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来学也不会觉得高深,太高深莫测没办法接受。换句话说,这一部书的这部批注三根普被,上中下三根都合适,它是「最上善本」,最好的书、最好的批注。我们就用这本书来做为我们学习《感应篇》的批注。这是印祖在《感应篇直讲》序文里头谈到为什么我们要学《感应篇》,也提倡这部《汇编》。% _1 [, _; l( j* {! C* c5 i/ U
( ]) ^/ b, X3 r. D _ 另外,在「覆四川谢诚明居士书」里面又提到:「《感应篇汇编》,为古今注此篇者之冠,文理俱佳」,「俾熟读而详审以行之,则人人可以为良民,人人可以了生死矣。」这部批注是古今注《感应篇》之冠,「冠」就是第一、最好。「文理俱佳」,文是文字,理是讲道理,俱佳,都好,这是部好书。所以学道理、学因果这是最好的书,你要学文字、学语言这也是最好的书。师父上人要求我们不仅要扎德行的根,就是三个根,还要扎文字的根,要熟读一百篇古文,这部批注可以说是最好的了,你把这本书熟读甚至背诵,你文言文就全没问题了。整部书都是好的文字,都是古来大德经过细细推敲琢磨而后形成的,所以能传世。所以这是一举双得。如果,『俾』就是使人,『熟读而详审』,详细的审阅,就是细细的读,然后去依之修行,『则人人可以做良民』,每个人都可以做良民。为什么?因为本性都本善,用这部书就能开显我们的本善。而且『人人可以了生死』,读这部书能帮你了生死,因为这批注里头也融合了佛家的道理,了生死的道理都讲到了。
% Y5 h$ `( A0 B! R, j
/ ^, \6 c6 {2 {0 }5 M) e 我们学了印祖的这些开示之后,我们就认真的来读这部书。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有这部书流通,是我们师父老人家亲自题字,网上也可以下载,最好我们的网络把这个书稿挂上去让大家可以随时下载,读著书来听,然后反复的读诵、吟咏,这是最好。在开讲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两篇序文,有一篇叫1 T. i1 l% O, S1 p- }
$ a* h! Q0 L# k* r' y 【劝读感应篇汇编启】& |9 S4 ^/ [7 R
* A" d& Q/ D+ h& C 这实际上是把过去的这些序文做了一个汇编,是序文的会集本,我们就把它拿来读一读。《感应篇汇编》是所有批注的会集本,《感应篇》是圣贤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这些教诲的会集本,全是汇集的,属于精华的精华。这篇『启』就是劝我们要读这部《感应篇汇编》。我们来读:& Q8 S- l3 f* e8 N6 e6 f, y
- I- i' w$ W/ g0 A" p$ A: M# y 【感应篇虽出道藏。而注中多引儒书佛经。读一书而得三教精义。一快事也。】
+ z& M! N! D# ^7 r! O& P- p3 `/ Z z5 _7 z7 Q8 z& }
这篇《感应篇》虽然是出在《道藏》,道家的典籍,可是在批注当中是引用了『儒书佛经』,三家都引用了很多。所以读这一部书,一部《感应篇汇编》就得儒释道三教的精义,一举多得。所以这是『快事』,快事就是真是令人高兴。这是其一。
2 r( k( L, t3 W5 l, O2 K( U- N8 [" z% O% z5 f( G
【汇编乃汇集古今各种注本。详审决择。精益求精。而编辑成书者。故读汇编一书。已读尽感应篇注本矣。二快事也。】& Y2 X( C+ e: ^/ f/ s0 a
; F0 t; S, z. n4 B, \ 这部批注也是会集。会集本实际上就是精华本,如果反对会集那太愚痴了。会集本就是『汇集古今各种注本』。会集的人下的真是真功夫,『详审决择』,详细的审阅各种注本,决择优劣,取其精华,那些不是那么特别重要的都舍掉了,所以『精益求精』。这部批注是精华之本、最善之本,这样来『编辑成书』的,所以读了这部书就等于《感应篇》所有的注本都读尽了。你看这多好,古人让我们省力了,我们不用读那么多批注,读一本就够了,读一本等于读了所有的本子。
. ?1 J7 k8 P% J3 e
7 W. i+ g2 W& l 【编者手眼。高出等伦。莫与为比。读者得此良导。心量以之而开拓。福缘以之而广植。三快事也。】0 ^) [8 `2 |7 y8 _6 F, ]' A% g6 c
: _3 L: @+ T' K5 \ 汇编这部书的人手眼高出平常人。『手眼』是讲他的见地、眼光、手段高出普通人。『莫与为比』,这个人一定是菩萨再来,可能不是一个人,是历朝历代这些大德发心来作,所以使读者读了这部书得到了『良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