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1|回复: 5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六0九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7 19: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0九卷
/ |! i+ E$ i6 E3 R5 g0 r3 F# U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0九卷) & b" Y, [: {1 ^
# {* Z  L9 s+ S( Y" b" d4 b5 n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发心行相第二首偈看起。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X2 F' a4 L+ {: Z$ [4 q

( J! ^3 \; }+ W( H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 L- N1 B& ]' c+ m* y  d, m
; ?  K: {) T4 G5 k$ o
  前面我们学习到清凉大师《疏钞》里面的开示,在十个小段里面我们学习了八段,今天我们从第九段开始学习。第九段「若其心念念五尘六欲外乐盖微,三禅之乐由如石泉其乐内熏,此发梵心,行色无色道」,这是第九小段。说这个人,如果他念念对于五尘六欲,我们一般讲是六尘五欲。六尘是六根所对的,说五尘就不说意根,就是讲眼耳鼻舌身,所对的是色声香味触,这叫五尘。为什么?色声香味触,根尘相接触的时候,染污我们的清净心,尘是染污的意思。如果说是六尘,那还要加意根,意根对的是法尘。所以《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学佛的人,世间五尘能够放下,往往被法尘所染污,那还是没有法子,出不了三界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六欲也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讲五欲,范围就比较小一点,五欲是讲财色名食睡。所以这个意思都是相通的。
7 |9 K' c% F. m5 [' K- z 1 B8 _) x/ X/ P5 Q! O* Y/ W* f
  对于五尘六欲淡薄了,我们讲外乐盖微,这都是属于外面的,五欲六尘全是属于外面的。盖是烦恼,就是外面的烦恼微薄了,我们现在讲很淡薄,五欲六尘的享受看得很淡。他欢喜什么?欢喜三禅之乐。禅定确实有法喜,心到清净的时候你才能够感受得到。禅悦之乐就决定不是欲界众生所能够体会。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能放得下,心清净,可是禅悦他放不下,乐此不疲,禅悦的乐。色界四禅,无色界四定,他为什么不说四禅之乐要说三禅?世尊在经教里面常常跟我们说,在禅定当中,三禅最乐。三禅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极乐世界,你就晓得娑婆世界里面最乐的是三禅天。7 ~& p0 B) \/ R9 L1 U* Z

' _/ ^& ^- o. f' ~# ?  三禅是净、清净,四禅是福报大,四禅是福天。初禅是梵天,二禅是光天,三禅是净天,四禅是福天,所以讲乐就举三禅。这也不容易。我们想想自己,再观察我们周边的人,有没有人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实在讲不多,为什么?欲放不下。欲界六层天,就是财色名食睡,只要这五样东西一样放不下就出不了欲界,而且佛还特别警告我们说五欲是地狱五条根。一条都不得了,五条都具足,你还能够逃得出三途吗?三途,前面讲的三恶道。为什么?你细细去想想,财也好,色也好,这个色是男女之色;名,好名;食,饮食;睡眠,这是五欲,这地狱五条根任何一条都会引发贪瞋痴慢。
4 L, Q4 R# X3 D& V0 j. [( m' K8 h
( Y; d* i' e/ n% j* Q9 h3 l  前面我们在第一个小段里面学过,贪瞋痴慢都是三恶道的业因,把它分配在地狱、饿鬼、畜生是从重而说。贪瞋痴慢都严重,比较起来,贪更重,饿鬼道;瞋恚最重,地狱道;愚痴最重,畜生道,你就知道麻烦。我们今天在人间,人道要修学的课程也是要把这个东西淡薄,把名利看轻,要能把五欲六尘放下,身心不能再受染污,这样才能够超越,超越什么?超越三恶道,不是超越别的。% [( }$ |- n1 [- ~

& b) M1 z4 I7 O- R  d  伦理、道德、因果,佛教导我们的三皈、五戒、十善,我们达到一定的标准就上升了,就生到天道去了,一般讲是好事情,我们在前面看到,修福的、生天的,那一点也不假。欲愈淡薄,你生到天上去层次愈高,但是欲没有断,所以就出不了欲界。色界天,像这些学禅的,我们不讲三禅,讲初禅,他是超越欲界,色界天去了。他怎么样超越的?他不是把欲断掉,禅定功夫深,能够把欲望伏住,不起现行,也就是说五欲六尘的念头不起,心清净,这超越欲界。只要还有这个念头(我们讲习气)就不行,他就上不了色界天,只能在欲界。9 H, V  I6 ~1 k) I; F
8 h# K+ s9 b% r# T% j$ B$ ?
  禅定的功夫愈深,到二禅、三禅、四禅,再深就是无色界,这些人有觉悟,觉悟什么?身是个麻烦事情。在中国古时候,老子就说过「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这个意思是说我有很大的忧患,忧患是什么?因为我有个身体,我要没有身体多好!诸位要晓得,到欲界的时候,财色名食睡没有了,不要吃饭也不要睡觉,可是有身体。有身体就要有房子住,要有住处,要穿衣服,他有身,他不需要饮食。那也是个不坏身,寿命很长,四禅就够得上是长寿天了。, Q( o  J' {# Z" g% @: b# c8 A  K
7 U1 a" e: A2 \3 F7 G8 y5 V9 ?
  他厌倦,不喜欢有这个身体行不行?行,定功再往上升级就可以把色身舍掉,我们一般人讲灵界,他不需要居住的地方,也不需要穿衣服,灵界,无色界。实际上说,他是不是真的没有身体?要没有身体那不就完全灭断了?不是,他还是有身体,不过他那个色身不是物质的色身。我们今天讲色身是讲物质,它不是物质,它是纯粹精神体,我们中国人习惯称为灵魂,也分等级,四空天也有四个阶级,一个比一个殊胜。既然有高下之分就不是真的,真的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所以到什么时候才是真的?一定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人的身体是不可思议的,就跟四空天一样,它不是物质,那当然比四空天是更为殊胜。- ~( f/ @) m; E  ~' j
4 d: @! u3 z+ b; T2 G: D2 g
  华藏世界,我们在《华严经》上读过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往生经里面读过的,依正庄严都不是物质。虽然它讲金银七宝,也不是物质,如果我们把它想成物质那就错了,七宝池、八功德水统统都不是物质,我们无法想象的,那个境界才叫永恒。《中观论》上讲的八不: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佛用这些言语来形容,怎么样形容也只能形容一个仿佛,没有办法形容得恰到好处,超越六道众生的常识,所以这是唯证方知,你没有契入那个境界,你没有办法想象。而实在讲是不能想象,你想象决定想错,愈想愈错。什么都不想也许你能见到,真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8 \. D3 U% W/ {# o  K0 z* _6 E. ^
1 s! z( w9 ^; d. U$ i! e  如果我们的功夫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达到色界天的境界、无色界天的境界,我们要问,我们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世界四土,我们生在哪一土?给诸位说,还是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烦恼是伏住,这叫什么?带业往生,你没断。西方净土再上面一层方便有余土,谁去往生的?小乘人,我们来讲的话,不是凡夫,他们见思烦恼断了,也有三辈九品,断烦恼的功夫不一样。像初果须陀洹,只断见惑,未断思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要往生那是到凡圣同居土,不是方便有余土。我们真正能够有四禅的功夫,有四定的功夫(无色界天四定的功夫),凡圣同居土里面上辈往生,上上品往生,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我们要争取,世间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一概要放下,这是累赘、是麻烦,没有别人找你,是你自己惹来的。明白了就晓得这个东西不是好东西,彻底放下,记住世尊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L2 U6 L  t" R5 k9 U

1 a' i" X" f4 y0 K3 F: ]8 C) w  两个星期前,国内有个同修打电话给我,说出一件奇怪事情,石头讲话。我就告诉他,能不能把石头所说的这些内容写成文字,传来给我看看。前天我才看到这个文字的报告,讲的是什么东西?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真的是石头说的。这个石头在山东,两块大石头,康熙年间的,有好几百年。听说它说出来,希望别人不要拿脏的东西涂在石头上,不要糟蹋石头;然后说出三恶道的因果,说出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劝大家一切要放下,求生净土。这一、二天我们会把它印出来,同学们可以拿到做做参考。这年头怪事很多,能不能相信?能,为什么能相信?因为它讲的跟经上没有差别,所以我们的标准是用经典来做印证。它讲的跟经典上讲的是一样的,可以相信,如果讲的不一样,太离谱了,那不能相信,那就是妖魔鬼怪在造谣。这个我看,它不是造谣,它说得很好,说得很有道理。7 q" y# @  C0 e4 h: ^! ~' g
: \2 ~( x0 J! R' @/ V% ]
  总而言之一句话,最重要的要离欲、要放下。许多念佛人到最后不能往生,原因在哪里?总有那么一、二桩事情他牵挂在心里,他放不下,那就是这一生这个缘就错过,这一生的修学只是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个善缘,去不了。这样的情形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错过这个机会太多次,绝对不是这一生。根利的人,聪明的人,明白的人,他什么时候抓到这个机会,真的彻底放下,他就成功。这个法门真的叫易行道,太容易了,难就在放不下,就是对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有贪瞋痴,你不肯放下。过不在别的地方,在自己,没有人障碍你,自己一定要晓得。这个机会太难遇到,遇到之后不肯抓住就真的太可惜,百千万劫难遭遇。
3 s. T$ K$ ?# {' W
1 G, B8 U, v( i) l1 {' W" f; r  你就晓得我们这个灵魂在欲界里头待了多久?无量劫了,都出不了欲界,甚至欲界天都没有分。欲界天人要修上品十善,我们做不到;要修慈悲喜舍,慈悲喜舍最难的就是舍,舍就是放下。这一生我们得人身,难,人身难得,这一生得到了;佛法难闻,这一生也听到了,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听懂?真懂了吗?不多,为什么?真懂了,他一定会真干。没有真干,你就要谦虚一点,你没有听懂,不要自己以为听懂了,那就错了。
; _' d- Y' B) v6 G1 L
+ J, r0 ^# a) d. n9 L; h2 [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就跟他老人家讨论过佛法的知跟行,就是解行。老师告诉我,佛法知难行易。这个说法跟孙中山先生的说法相同,中山先生的主张也是知难行易。所以你做不到,换句话说,你知道得不够透彻。你要知道得透彻,你怎么会做不到?我们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来说,饮食,素食,你为什么不能够放下荤腥采取素食?你对素食的好处不知道。一般宗教里面讲,佛教、道教里面讲,吃它半斤,将来还它八两,没人相信。. R! \9 u. ]* k3 B( x

  X# I4 o6 i' O! c) o2 x  我学佛采取素食很快,不是这个思想,而是知道素食对健康的好处,赶快采取。我在没有接触佛教以前,那是在初中念书的时候,我有个很好的同学,他是回教徒,我在他家住过一段期间,所以我对他们的饮食习惯懂得一些。他虽然是肉食,他有选择的,很多他都不吃的,什么原因?他要保护性情。我从这里就体会到了,以后一学佛,这才明白。我们一般人只懂卫生,讲究卫生。卫生是什么?保护生理,保护这个肉身,保护生理,吃东西要干净。# m6 f; F4 d7 W1 {& V
) e& H; a0 C) U. [4 p! r4 v5 a2 Q
  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真的,一点不错。所有一切冲突误会都是说话不谨慎,「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造成误会,误会愈来愈深就变成冲突,小是两个人,大是国家,所以言语很重要。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待人接物总是要真诚恭敬,尊重别人,所以礼就很重要了。但是现在大家不学礼,也没人懂得礼,你用礼貌对待别人,他根本不懂,这就难。活在这个世间不容易,唯一的方法,修忍辱波罗蜜才能得轻安自在。' k$ m) t8 m. k4 r

5 u6 p9 Q$ r6 r+ p% H' B# X  l- I. @  所以饮食懂得卫生。现在的饮食跟卫生真正是对立,为什么?这些化学的东西决定不卫生。肉食,几乎全是用化学饲料,让这些动物都带着严重的病原,你吃了之后会得很多奇怪的病,现在人发现了。蔬菜也用化学肥料,用农药,都是违反卫生的。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健康、多病?从饮食来的。伊斯兰教注重卫生,还着重卫性。你看这些动物,凡是性质不好的他们不吃。我那个时候年轻,向他们道长请教,为什么不吃狗肉?为什么不吃猪肉?奇奇怪怪的这些动物他们都不吃。他们给我的解释,它们的性情不好,猪懒惰,狗疯狂。我才懂得,他们的饮食除了懂得卫生之后,他懂得卫性,保护我们善良的性情,我很赞叹。4 l; k1 R3 W' W6 b  ~8 o9 O

, Z+ Y( w1 C4 Z( v. X' A  到以后接触佛法,佛法采取素食保卫慈悲心,我立刻就懂得这种饮食是最完备的,为什么?卫生、卫性、卫心,它这三方面统统顾到了。伊斯兰教对于保护慈悲心还没有,它只有保护善良的性情。我明白这个道理,我就采取素食,五十五年了。不吃众生肉真的是养自己的慈悲心,用现在的话说,培养爱心。不但爱人,爱动物,爱这些蚊虫蚂蚁,爱花草树木,爱山河大地,培养你的爱心,爱心遍法界,善意满娑婆,你的心情多么快乐!所以佛法的饮食你才知道是大学问,你没搞清楚不会接受,搞清楚之后,非常乐意接受,而且永恒的保持,身心健康。3 I7 M. G# n, `

6 m$ N( T  q: [4 T; @: M  G- l  我们一定要懂得养生之道,自己身心健康,你就能够接引很多人,影响很多人。你的身体为什么这么好?为什么这么快乐?这些话,问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这么快乐?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为什么?什么都放下了,到一无所有的时候是真快乐。本来无一物,不应该背那么大的包袱,本来无一物。要向古圣先贤学,要向佛菩萨学习。
" W* Y1 ~9 o9 K8 G; w 5 x6 o( f2 ]$ D% W0 I5 H& K
  三禅之乐由如石泉,这是比喻,就好象泉水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山里面的泉水从石头里面冒出来,源源不断。这里说其乐内熏,它不是外面来的,这快乐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己内心里面出来的,这个内心是爱心、善意,爱心之乐、善意之乐,在佛法里面讲是智慧之乐、慈悲之乐,智慧、慈悲是真乐。这里只有清净,只有清净心的乐,这是发梵心。梵是从印度名相里面音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清净。所以他行的道是色界天、无色界天,这是六道里面最高的层次,没有比这个更高!) w0 `8 y! D6 n# p; I9 g4 d% A) o
: q! z) [6 f. h) f# U( w9 L0 C0 T
  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懂得,我们希不希望生色界、无色界?不希望,为什么?没有出六道。既然没有出六道,他寿命长,长还是会到头的,寿命到了之后,他不能再上去了,他也没有办法留住,那只有往下堕落。这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了很多,他堕落的时候必定堕地狱,什么原因?因为这些修行人,他们的目标无一不是希求般涅槃。这些人不是普通人,全都是修行人,修行人的目的就是求得永恒的不生不灭,而他们把色界天跟无色界天误会,以为那个地方就是不生不灭,就是大般涅槃。8 R0 x$ }& z5 I& E4 Y1 Q

. W; {: e3 O5 C+ W* ~. |' }' }) a  像最高的,最高的这是非想非非想处天,无色界,佛给我们讲他的寿命多长?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我们很难理解,不知道它多长,可是从一个比喻里头你晓得,一个大劫就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这个世界到底是指地球还是指太阳系?都不是,是指一个银河系。银河系是个小千世界,黄念祖老居士跟我们讲是个单位世界,我们不讲小千、中千、大千,就以这个来算就不得了。银河系成住坏空八万次,你说那个时间多长!那个世界坏掉了,他到哪里去?他到他方世界,还有世界没有坏的,他有能力,等于说移民到那边去。这个世界将来又形成了,他又可以回来。. p" e6 R/ Z( G# o: U# f

& `. I. y/ r( u  无色界没有身体,真的得大自在,那个神通能力也非常之高,五种神通都达到很可观的境界,就是漏尽通没有。漏尽是烦恼没有断,统统是伏住,伏得很好。可是八万大劫到的时候,他就伏不住了,他的定功只能够支持八万大劫。到八万大劫之后,他的心,烦恼起现行,就是心又烦了,静不下来了,他就知道寿命到了,于是讲「圣贤人讲的话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已经修到涅槃了,怎么还会生烦恼?」这个念头起来,这叫谤法,毁谤圣贤,自己走错了路不知道。这个地方不是涅槃的境界,这是无色界天的境界,误会以为是涅槃。所以这个念头起来之后,毁谤圣贤的罪过堕地狱,从地狱再慢慢修、再慢慢修。你看爬到最高掉下来,掉下之后,慢慢再往上爬、往上爬,爬到上面又掉下来,不知道多少次!这个现象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轮回的现象,我们搞这个把戏不知道搞多少次了,这些一定要懂得。还需不需要继续再搞?累死了。7 X5 k8 O8 I: [! \; Z

7 O% _# X( D9 T  佛在经上讲,说我们这些众生在六道里头叫生死疲劳。这话讲得很有味道,生死疲劳。我们如果真正明白了,听到佛说这个话应该要生惭愧心,应当要明了这才是真正的耻辱。人家都成佛了,多少人我们在一起修行,生生世世,都成就了,都脱离六道轮回苦海,都脱离了,我们还在里面打滚。真正想到这个事实真相,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舍弃所谓身心世界,一心求生净土这个意愿才真正能够发起来。
8 t, o4 {$ B/ A. |7 t8 C ' M$ s0 @" _1 T1 f8 s
  蕅益大师跟我们讲得好,《弥陀经要解》里头说的,能不能往生净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真信切愿,哪个不往生!今天你们接触净土法门,时间不算短,有没有真信?有没有切愿?你自己要好好想想。真信切愿从哪里看?从放下看。我常说,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放下,名闻利养的念头没放下,贪恋五欲六尘的念头没放下,贪瞋痴慢没放下,你的信靠不住,你的愿更靠不住,这就是你往生的障碍。所以什么叫真信切愿,我说的这十六个字你全放下,你真信,你真的发愿了,你就决定往生。往生的品位是你功夫的浅深,但是净宗法门是平等法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所以蕅益大师说下下品往生也是最究竟圆满的成就,他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印光大师佩服到五体投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a8 ^- d9 K3 Q4 V9 ~

& j( d6 x2 z8 X8 S7 j
3 A% N* V. |% h6 w" A3 }7 r9 z
2 h+ g; [; {  b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发心错误的最后一段,第十「若其心念念知善恶轮环,凡夫耽湎,圣贤所诃,破恶由净慧,净慧由净禅,净禅由净戒,尚此三法,如饥如渴,此发无漏心,行二乘道」,这是第十段。前面跟我们说过,发心确实不容易,有些是错误的,有的是偏差的。前面九种是错误的,为什么?都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条是偏差,他是出了六道轮回,小乘,二乘心,出不了十法界,算是相当聪明,为什么?他心里头念念知道善恶轮环。善恶轮环,我们换句话说,诸位就更好懂,因果轮回,就是这个意思。善因生三善道,恶因生三恶道,所以这四个字就是六道轮回。这些人他知道、他明了六道轮回。  C% t; @9 Y+ o' [
# J6 P1 t9 F, T% k6 B6 k: Z/ M6 O3 ~
  凡夫耽湎,沉溺在其中,就是六道轮回。行善造恶,迷而不觉,永远不能够舍弃,纵然是修道,像前面所说的,把天道当作究竟。中国人讲天仙、仙人,多半是在梵天,真正是自私自利的念头,我们所讲的烦恼习气,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控制住了,不再贪恋这个世间。但是天上贪不贪?天上之乐也不贪。色界贪不贪?无色界贪不贪?你就晓得放下烦恼习气真不容易,这些全都是错了,念头错了。这些人他们聪明,他们看出来了,确实可以做到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因为出不了六道轮回,此地讲的圣贤是佛菩萨,诃责就是现在人讲批评你,跟你讲你错了。
* U( D* d# u3 Z; p) U # p- @/ x0 z! S( P9 q6 f; V( D8 ]
  他们懂得破恶由净慧。慧加一个净,加得好,净是没有染污,才真正能够断恶。这个恶是什么?见思烦恼,是我们《华严经》里面讲的执着。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执着是恶,我们懂得,为什么我们放不下?我们没有净慧。为什么没有净慧?你看底下一句,净慧由净禅。禅是什么?禅是清净心。禅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什么叫禅?六祖惠能在《坛经》里面所说的完全是依《金刚经》,六祖讲得白,大家好懂,「外不着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这个讲法我们很容易懂,这就是禅定。《金刚经》上怎么说?他这两句话是从《金刚经》来的,《金刚经》上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外不着相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内不动心,所以祖师这两句话是从《金刚般若》说出来的。加个净,好,净是到真正清净心现前了。我们现在说得更白一点,你的清净心决定不会受外面境界的诱惑,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永远保持清净不动,不受外头干扰,这是禅。我们没有,我们今天还是会受外面境界干扰。
% `# {, f! F9 J7 ?4 F * S2 y" i8 R6 ~# o+ f
  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生什么东西?生烦恼。怎么生烦恼?合自己意思的就生贪爱,不合自己意思就生瞋恚,这生烦恼。根尘相接触,生七情五欲,这是凡夫,这样的凡夫念佛都不能往生,这个总是要知道。所以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举出很具体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万个念佛人,他不是讲别的,台中莲社,莲社是他老人家创办的,台中莲社的莲友,一万个人里面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三个。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能往生?心不清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烦恼,自私自利的念头起来,名闻利养的念头起来,五欲六尘的念头起来,贪瞋痴慢的念头起来,这怎么得了?这就是标准的六道凡夫。闻到佛法那是阿赖耶识里头种下金刚种子,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放下这些就成熟。你不肯放下就没成熟,这一生得不到受用。这也就是老师常说,这一生当中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所谓该怎么生死,这是受业力支配,你在这一生当中心善行善,你生三善道;如果心行不善,你的果报在三恶道,出不了六道,念佛也不能往生,这个要知道。% I& v4 g4 u0 a# G# @& ^
, Q/ b9 A9 F6 ^& F+ C' a( n
  我们净禅为什么得不到?净禅由净戒,这讲戒定慧三学!我们今天把戒舍掉了,不持戒了,你怎么会有清净心?你怎么会有智慧?给诸位说,没有戒定,你那个智慧不是真智慧,那个智慧叫做聪明。聪明不是智慧,你里头有严重的烦恼习气。很值得我们反省,所以你不从戒上学,你怎么办?2 {" v9 l9 B/ _
6 j, e2 K9 M; ?" [1 x) k
  二乘人懂得了,知道六道轮回的苦,他渴望着想出离六道轮回,所以把戒定慧三学抓得很紧。尚是崇尚,这三法就是戒定慧三学,如饥如渴。知道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才能够转烦恼;没有智慧,烦恼转不过来,定只能压、控制。所以你看前面,他有四禅八定,他没有智慧,只能够控制、伏住烦恼,没有办法转烦恼。智慧一开,烦恼就转了,转烦恼为菩提。所以这是二乘。
/ u0 k; E2 f7 G3 D, Z9 L ( e* X4 _7 X+ ]5 ~% Z6 Y& }" [
  二乘人(就是声闻跟缘觉)他发的是无漏心,无漏就是无烦恼。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把功德全都漏掉了。所以我们修行,成就功德太不容易了。你这一生做再多的好事,修积再多的功德,一个脾气一发,全完了,火烧功德林;临命终时再发一顿脾气,全完了。功德是任何人没有办法破坏,就是你自己会破坏,所以惹你生气的那个人那就是冤亲债主。他为什么惹你生气?他看到你修积功德,惹你生气,就是叫你赶快把你的功德烧掉。你也真乖、真听话,就把功德烧掉。这是什么?没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晓得,我好不容易修一点功德,决定不肯轻易上人当。  }' Q+ q: A  s4 N9 |* P
6 _) X( E: j" _& ~1 N0 v- R
  佛在经教里头讲的次数太多了,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也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什么障碍都现前。麻烦谁找的?绝对不是别人,你要是怪人,你就永远回不了头,自己。他劝我,我接受,我听话。所以聪明人说我可以不接受,他叫着我的名字骂,世间上同姓同名的人很多,怎么就是骂我?指着我的鼻子骂,这个肉身体不是我,你尽管骂,与我不相干,这是聪明人。不接受,不受影响,你的道业才能成就,你才能提升自己,你才能开智慧。小小事情就起烦恼,他怎么会开智慧?一点智慧都没有。/ |* [7 b. k/ O9 j: a/ t; ~* y
% G2 \0 G2 ~( Y6 @; ^6 q" g6 U2 B
  二乘人也很难得,二乘人没有错误,佛只说他偏差。偏差是什么?他不是直接成佛之道。他能不能成佛?能成佛,时间很长,他还要回小向大才能成就,不是直接的。所以真正身心清净,七情五欲不生,生什么?生智慧。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生智慧,所以你看他的现相,一片感恩之心,对善人感恩,对恶人也感恩,真诚的感恩,为什么?这些人帮助你提升,等于来考试。善人来考试你,你没有贪恋;恶人来考验你,你没有瞋恚,你要禁得起考验。就好象你念书一样,学校老师常常来考你,一个月要考一次月考,一个星期考一次周考,你不通过这么多考试,你的成绩从哪来?我们在一生当中,天天在学习,你要是怕考试那就完了。所有的考试(大考、小考)都要很轻易的通过,不受干扰,怎么样做?一定要从戒学做起,这是根。
4 o) b9 g, w+ \5 P2 z & {1 c+ j7 l1 |- U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也真是很不容易,看到自己、看到同修们道业没有长进,所以细心在观察思惟,毛病到底出在哪里?这是追究它的根源,追究到最后,我们的基础教育疏忽了,从小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诸位要知道,佛法虽然是创始在印度,真正成就是在中国。中国这两千年来,修行、开悟、证果的人超过印度,不在它之下,这是什么原因?中国有非常良好的家教。我们的家教,我常常在想,住在都市里的人,家教大概疏忽了一个世纪,也许一个世纪还多。愈是靠沿海的都市,丧失就愈早,为什么?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愈是落后,农村地区还能保存到一些,偏僻。
+ |  \/ I4 I' C2 U' F " }' V) q) F7 r8 R* Y- a
  我的家乡就比较偏僻,尤其是农村,我们住在农村,十岁才搬到城市,可是小时候这个根就扎好,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有个判断的标准,古圣先贤老祖宗教的。农村里面丧失这个传统教学至少也有七、八十年,我小时候还接受到。我记得到好象是八岁的时候,农村私塾就没有了,因为政府在农村里面办短期小学来代替私塾。那个短期小学我也念过大概不到一年,新的课本了,旧的东西都没有了,私塾完全学古老的东西。我们家乡是因为受桐城派的关系,那个地区就是桐城派的范围,桐城、舒城、庐江就是这个地区,文风鼎盛,农村的小朋友没有不念书的,其他的地区我就不太清楚。
/ I" D5 _4 [7 m' N, |
# Y2 p: y6 i+ }& u; T  所以这个基础教育的疏忽,我们就吃了大亏。找到这个原因之后,我们这才要回头,要从根本学起。根本是什么?戒律。戒律还有根,今天我们在家学佛,十善业做不到;出家学佛,沙弥律仪做不到,这就不得了,肯定堕落。念佛往生那是宿世善根,绝对不是这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道理事实都要很清楚的明了。善根不足,教育可以补救,可以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我们就想到,佛门里面基本的东西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从前人能做到,现在做不到?于是就想到从前人有儒跟道的基础。
( k$ G3 S1 J/ @1 W2 j* i# G) z3 i/ A, P * ]$ k$ d9 p* p- q/ B% u  e
  我们讲基础的基础,儒的基础是《弟子规》,道的基础是《太上感应篇》,佛的基础是十善业。基础的基础是弟子规,由弟子规再提升到《感应篇》,由《感应篇》再契入到十善业很容易。我们今天难,难在什么地方?你没有《弟子规》的基础,你学得会很痛苦,你的习气毛病很不容易改过来。学一辈子,你的心善行善,来生或者还能得人身,最高的,你可以修到四王天、忉利天,再上去就不容易了,你只能在这里头打转。心行不善,三恶道就有分。所以这才全心全力的在提倡,劝勉我们的同学要认真学《弟子规》,要把《弟子规》当作我们戒律的根,叫根本的戒律。你不能在这个小册子里头(这是三百六十句)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很不容易向上提升,这是事实。4 E  I0 b1 y; _$ s
9 ]" c  F8 P1 w( c; _5 R
  我们在这三年当中,三、四年了,我们同学当中有几个真的提升,也就是说有几个人真正认真努力把《弟子规》做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只要百分之百的做到,你立刻被人发现,你与众不同。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一看,你有圣贤的基础,不一样,你可以学习圣教,你可以成圣成贤,无论你是学儒、学道、学佛,你都会有成就。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什么都不能谈,只能学一点皮毛、学一点常识,儒释道真正的东西你得不到,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勉励出家同学,从《弟子规》、从《感应篇》、从《阴骘文》,然后《十善业道》,再学《沙弥律仪》。把沙弥律仪百分之百的落实,你才是真正出家的佛弟子。如果你要是做不到,你不是一个真正出家的佛弟子,受什么样的戒都没用,假的不是真的。自己要明了,自己要清楚,自己要度自己。
8 Z/ a9 H: ]% n! D! J   x5 z4 r# ~4 k% m
  大乘教里面的戒律,我们在这一品前面读过「净行品」,那是菩萨的行谊。菩萨日常生活,菩萨待人接物,就是那上面所写的,心地确实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行持面面周到,念念都给一切众生做榜样。我们要是遇到逆境发脾气,想想我这个能给大家做好样子吗?每个人都像我这样不能够忍受,天下不就乱掉了?看一点好象顺心的事情就生贪爱,人人都贪爱,竞争、斗争还能止得住吗?真正智慧开了,晓得这个世间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恶缘决定是平等的,接触心里头不起波浪。0 H+ P8 r; F; M0 Q# b, p, b  d7 [
4 e) Y; H7 q- {$ k
  为什么会生烦恼?分别执着,都从这里起来的。你骂菩萨,你侮辱菩萨,你害菩萨,他不会生气。他要是会生气,要来报复,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萨,菩萨才不会。为什么?菩萨没有分别心,菩萨没有执着心,虽然还有起心动念,那是无明,所以菩萨超越六道轮回。菩萨把起心动念一放下,他就出十法界。不但菩萨没有分别,在境界里头决定不会受外面境界干扰,阿罗汉就不会。阿罗汉,我们这里念的是小乘,他见思烦恼断了。《金刚经》上真正讲的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阿罗汉是百分之百的做到;后半部讲的「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菩萨百分之百做到。- g2 O% L1 S1 }  e. g
! }( G. `6 [5 z0 v) f* z
  这样明显的标准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修什么?所以我们修的是烦恼道。这个地方讲的,前面九种我们全都有,我们是修的这个道。常常发脾气,修地狱道;贪而无厌,修饿鬼道;愚痴没有智慧,修畜生道;贡高我慢,修的是修罗道;好胜心强,好面子的心强,罗剎道,魔道。这十条文虽然不长,我们也说得很详细。详细之后,我们就可以对照,我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待人接物,我到底落在哪一道里头?这些全都是错用了心。这首偈子主要就是讲发菩提心。你还有贪求五欲、王位、富饶、自乐、知名度,全错了。经文上讲了五条,清凉大师好,注解上给我们补充说了十条,让我们好好去反省,不要去问别人,为什么?别人也不会跟你说。我们自己在这十条道里头,到底是走的哪条道?& U: X' v: q$ v8 H1 x% z

" S% g6 @4 ]. t! D# L4 a  你一定要肯定,要知道,智慧是从清净心里头生起来的。心不清净生的,在佛法里面叫做聪明,世智辩聪,因为你没有超越世间,就是没有能够超越六道轮回。你有辩才,你有智慧,像现在我们这世间讲的科学家、哲学家,所谓是学者专家,贪瞋痴慢没有断,聪明绝顶,这在佛法里头都称之为世智辩聪。我们这个世间世智辩聪能想象得出,天上天人的世智辩聪比我们这个世间人不知道高出多少倍,还是世智辩聪。
0 ?  \, T8 X# m$ Q" V9 e1 M) u  C
1 s6 ^- o# L3 u  L8 N: \* z! Q  你看色界、无色界,烦恼伏住了,世间讲到八定,八个层次,到非想非非想天,他有没有智慧?没有,在佛法里面讲还是世智辩聪,最高等级的世智辩聪,他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为什么?烦恼是伏不是断。伏就是有始有终,它有时间性的,断了才没有时间性。伏是有时间性的,你能伏多久?这个世间最长的能伏八万大劫,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有能力把他的烦恼控制住。可是时间到了,他就控制不住了。
! e) W8 N: ~) Y4 Y
' E% M- ~7 I! N$ M) e' r9 |+ z  二乘人比那就高明了,他能把见思烦恼断掉,他就出离六道轮回了,这证阿罗汉果。可是阿罗汉,佛告诉我们,还有见思烦恼的习气,所以他在四圣法界最低的一个等级。如果把见思烦恼习气断掉,习气没有,他就升到缘觉。缘觉,见思烦恼习气断掉了。缘觉开始修什么?开始断分别,再学着不分别。分别断掉,他就升级,他就升成菩萨。菩萨还有分别的习气,确实没有分别的行为,这个决定没有,他有习气。习气断掉了,他再升级,十法界里面的佛,这个前面讲了很多!
6 [! |7 L8 l" y, D# u6 T
( G" c$ g! V0 f# A9 ?5 X: L7 V  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相似即佛,分别习气虽然没有了,无明在,他要断的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根本无明,能够六根对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瞭,不起心、不动念。古大德也有比喻说得好,用心如镜,这个比喻好。你看我们早晚都要照镜子,早晨洗脸照照镜子,晚上睡觉之前照照镜子,有没有想到用心如镜?镜子照得很清楚,镜子有没有分别?没有。有没有执着?没有。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镜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真纯的智慧,没有一样不清楚,但是它确实没有起心动念,拿这个来比喻佛境界,真佛,这不是假的。起心动念就是无明,无明是个动相,就迷了,境界就模糊;分别就是起了波浪,执着是大浪,对于外面境界就看不清楚,完全随顺烦恼习气,这是造业。
; u. R* m, Q) p8 s  y1 z 1 `, z' }6 v5 w+ m1 y7 r& e& l; w8 r
  所以要晓得任何一个有情众生,无论他生在哪一界,都在学习、都在提升,他不能提升就留级,成绩太差就降级。我用这个比喻,诸位就很容易懂得,全是在学习,什么时候毕业?成佛毕业了。在佛法里面讲,你脱离六道就等于小学毕业,所以称为小果阿罗汉。脱离就不在六道里头搞轮回,到四圣法界去了。离开十法界,这是大成就,这是大学毕业,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不起心、不动念,但是起心动念的习气没断,他确实不会起心动念,慢慢再断习气。无明习气碍不碍事?不碍事;虽有,不碍事,时间长了自自然然就断掉,断掉这个才叫真正究竟圆满佛。可是究竟圆满佛的受用,只要断无明就得到,就是起心动念放下他就得到。所以诸位要晓得,这是最高峰。
% j8 G. K' M$ c ; ~  [' D! n% N" t
  最高峰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这是我在此地真诚的奉劝诸位。舍弃弟子规,你想往上爬,这叫好高骛远,无论爬多高,最后都摔下来,你底下没有根。像树木花草一样,没有根,没有根就是死的。采花插在花瓶里面很好看,二、三天就枯了,没根。我们今天修行,不从弟子规、不从感应篇、不从十善业,就等于没根,无论你怎么修都不能成就。你自己要想想,你在生活里头,每天生不生七情五欲?念头里面有没有自私自利?只要有自私自利,只要有七情五欲,你就没有长进,你哪来的进步?大乘教天天在熏习,天天在听,懂了没有?没懂,自己以为懂了,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 Y: |: j( k$ V
4 m0 x+ @) v0 B2 D1 ^! v% ]
  我最近听到有个同学告诉我,他每天在网路上学习,最近这一年来才真正知道自己没懂,怎么发现的?因为他听了之后,他就把它落实,他去做,这一做才晓得不是真的懂。真的懂了是什么?很容易做到,很欢喜的做到,很快乐的做到;做的时候还很勉强,没真懂。他来告诉我,我鼓励他,你已经接触到边缘,再进一步就跨进去;别人距离这个边缘还很远,你已经接触到了。为什么能接触得到?就追究,得力于弟子规。真干了,没错。你不是真干,永远都认为大乘我学得不错,我知道得很多,我在行菩萨道。所以真正落实弟子规才知道。
/ j  f+ q. Z6 O) I* N- p+ V) Y 7 |' Y/ D* b$ d' E4 K1 V
  所以你检点自己的成绩,你自己没有标准。弟子规是标准,《感应篇》是道家的标准,十善业是佛教的标准,这三个标准都要学。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在家出家,都在这三个上扎根。你们看了凡先生的功过格用的什么?《感应篇》。莲池大师的功过格,出家人,他也用这个来修行。他那个功过格的内容是儒释道的基础,它都有,他老人家自己编的,基础的基础,收在《全集》里头。不能疏忽,要认真修学。
' W7 W3 S4 f( V) q5 [: e/ u
# x  b: s$ g6 ^: ^8 v/ X" _) ^  我们在这个世间,现在世界大乱,要知道人命无常。什么时候,我们怎样离开这个世间?不知道。天灾人祸,我们能避免得了吗?真正修道人没有避不避的念头,逆来顺受,一切顺其自然,可是你自己要懂得向上提升,就对了,不能往下堕落。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0 e1 a% v* x, D9 z) ~4 }9 C
2 o4 o. e) `" B% R' b+ z 9 y* u6 |3 L  ]* Q. [& x

4 @  C# D( h8 x
/ M3 q  X4 ^# g3 \7 U' f0 c  X! l* y6 S.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4 10:27 , Processed in 0.0893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