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4 14: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一切鬼神也平等,都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下面文说,「故名无上下」,因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无上下就是平等。3 q; B4 u: i/ h$ `" K2 k6 X4 D
「竖深横广,无有边际,故名无边际」,自性没有边际。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两句话也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能说出这两句话的人,不是妙觉如来,也决定是等觉菩萨。为什么?这两句话在大乘经教里头是八地以上的境界,七地菩萨还没有。古德说这两句话的时候,佛法还没到中国来。中国这些圣贤,我们的祖宗,我们相信有不少是佛菩萨到中国来应化的。中国人尊重圣贤,他就以圣贤身而来教化,像观世音《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圣贤身得度就现圣贤身而为说法,那讲得通。我也曾经将这个想法向李老师报告,向他老人家请教。老师告诉我,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老师说得很妙,实际上肯定了,理上讲得通,事上没有暴露身分。这是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今天科学确实向这两个方向发展,都没有能达到究竟。说得究竟、说得清楚,还是大乘经上比科学家讲得透彻。我们等待科学再向上提升,可能完全证实经典上所说的是正确的。「是则佛智所照也。着,明也。洞达,证入义也」。+ b5 e6 C1 I% h' R1 `
下面念老的话,念老给我们解释《会疏》里头这一段的意思,「据疏意,首句是所证之理体,即如如也」。首句就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是所证的理体。「次句是能照之佛智,即如如智也。所谓理体,即自然之根本。所谓佛智,乃洞达从此根本流出自然相之智慧。体用一如,理智无二,能所双泯,绝待圆融,言思莫及」。这几句话都是念老的话。所谓佛智就是洞达,这两个字彻底明了,明了从根本智,从根本流出自然相的智慧。智慧从自性流出,万法也从自性流出,包括现相跟作用,无一不是自性所流,这个地方所说的自然之根本就是自性。所以面面都明白、面面都清楚了,才知道体用是一不是二,性在相中,相在性中,就像前面举的例子,水中盐味,色里胶清。这个例子举得好,决定是有,但是我们看不见。你能看见就是自性智慧现前了。在相上见到性,在性上也洞达相,这就是法身菩萨。这个境界里面自然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得大受用!理是自性,智是智慧,理智无二,能所双泯,二边都放下了,这就是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绝待圆融,言思莫及,自己清清楚楚,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来,也不能够想象。思是思想,为什么?思想动了念头,言语一定有分别执著,这是言语、思想达不到的地方,真实智慧。
( a* p( X+ J) i1 p& a' K「无上下者,指所证理体本来平等。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经是《金刚经》,是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是平等的。这一切法里包括佛,没有一样不包括,包括一切有情众生,一切有情众生跟佛平等,还有一切无情众生,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一般称为无情众生,统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无有高下。懂得无高下,我们在一切法门里头可以选择一门,适合自己程度,学起来不难,适合现前生活环境,没有什么障碍,你决定能成功。如果选择这个法门,你的修学有困难、有障碍,你这一生也不容易成就。我们自己不会选,释迦牟尼佛慈悲,他提出让我们自己做参考。提出的是弥陀净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个提出来给我们做参考,在《大集经》上说的。这个法门修学可以不断烦恼,可以不消除业障,只要真信切愿,一向专念,你决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烦恼自然断了,业障自然消了,这是无比的殊胜,值得我们深深去思惟。
7 b! t1 L9 F- p' _0 a7 f我们学佛学了几十年,到最后还是归到这一门,为什么?哪一个法门自己去修学,十几年、几十年功夫不得力,没把握!回过头来修净土,来得及来不及?来得及。这个法门只要一口气还没断,临命终时遇到了,真正回心转意,我真信了,我真愿往生,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决定得生。这说起来,我们才真有把握。我们相信佛没有妄语,这个地方要有十足的信心,对佛菩萨的教诲没有一丝毫的疑惑,这才能保证你成就。一定要依法不依人,就是净宗法门,就是这念佛的方法。念佛的方法有几百种,也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关键你会不会。什么叫会?一切放下,专门一门,那就叫会,用什么方法都一样。这个会与不会总在用心不同,我用的是真心,这就是会,里面夹杂着怀疑、夹杂着妄想杂念,那就不会。: A d, y: g8 f, E/ E8 A
下面又举,这也是佛经上常说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是我们起心动念,佛是诸佛菩萨,众生是自己。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要跟佛相应,这就能成佛。心跟佛合起来,这个力量就大过众生。如果我们的念头跟众生结合,把佛忘掉了,这个力量就大过佛。这三种能量没有差别,「皆显平等之义」,平等就没有上下。「著者,显著、昭著,即显露之义」,非常明显的表现在外面。「故《会疏》曰:著者,明也。此明字下得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盖此即明心见性之明」。你明白什么?明白没有高下的平等理体,「即是心也」。这个心,惠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这就是平等。大经上佛说「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念头;换句话说,有念头就不是真心,有念头就不平等。没有念头是平等的,因为没有念头就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万法皆如,万法平等。* z+ e4 g! o" R
「洞达者,洞者,洞然明白也;达者,识心达本也」。这个解释都解释得很好。「穷尽心源,故曰洞达」,用现在的话说,彻底明白了。彻底,大乘经教通常用六个字,这六个字是不是都搞清楚了,这叫洞达。六个字是讲三桩事情,第一个性相,自性是一切法的本体,能生能现,现相是自性所生所现的,所生所现是相,能生能现的是体、是自性。从理事,一切事物是事相,事相从哪来?从理。理就是性德,这个理里头有阿赖耶,所以这个事千变万化。第三个是因果,因果通一切法,如是因必有如是果,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报。念佛的因果,这个我们要清楚、要明了。念佛因果的道理是佛在《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这是因;「是心作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