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2 20: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换题目为好。% d r, s) j8 B' k
4 G) m& f* x6 z) m/ ?
34.家庭事情多,念佛的正课时间少,散念或默念的时间多,能够成就吗?% U3 S7 U! z" K
7 L. Z8 a- N9 F6 e5 |" S2 r果然心中经常默念,持之以恒,就容易进入念佛三昧境界,哪里有不能成就的道理?* [' q9 @& w6 w% B2 ~" t$ b3 m
- ]' k0 D. Q& m5 M1 l5 W, q35.正课念佛回向以后,再念大悲咒和其他的经典,不知是否妨碍正课?4 [/ A0 y& y5 P8 I2 I2 b m, d" E
" R* M4 p) }+ R9 Q# I. b3 `! z7 q回向以后,再有念诵,那出属于另外的愿望,只要不违背净宗的旨意,一切功德都回向西方,就没有妨碍。; G" p B; K5 Z4 ^
+ ], b3 i" j( v; l
36.看小说,看电影,唱戏,听戏,都能达到忘我境界,一心不乱,请问这种一心不乱和念佛的一心不乱有什么分别?
- G0 g( E: U8 {7 N, k3 R, I# H4 ~
O& {" Q |7 s6 i6 H" D近来的小说、电影、戏剧品味一天天低劣,不外乎诲淫诲盗,悲欢离合,观众一看,便生喜怒哀乐,如醉如痴,如此心动神移,那正是堕落的表现,怎么能说一心不乱呢?这种污染的心和念佛的一心不乱,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净宗一心不乱是净念相继,离开世俗的污染,放下万缘,八风不动,心如止水。但是,所谓心如止水,并不说心如石头,是非不分。真正的艺术是对真善美的歌颂,是对假恶丑的鞭挞,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所以我们并不反对去欣赏真正的艺术(欣赏的同时,也是念佛的过程)。佛教本身也常常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唐朝的佛教变文,即开辟了通俗小说的先河。敦煌石窟等雕塑,更是艺术的瑰宝。佛教梵乐,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3 y9 d' C+ Z8 Z# B/ x6 m J1 } v 7 o" F4 Z% m$ ~: ?6 g1 C
37.承蒙指示,念佛不必观想,但我念佛时,思想不能集中,有什么好办法对治吗?
6 A/ t: U) w. s/ K4 y6 ]+ I / [! z/ E: h( l1 E. m+ R* v/ n
佛号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再印于心,要使它清清楚楚,一字不走,周而复始,这样就能做到思想集中。如果仍然不能集中,就可以采用计数的办法。一气念三句,再一气念三句,最后念四句,一共十句。这种计数方法,最容易集中思想。例如银行职员点钞票,速度就如秋风扫落叶,但数目却清清楚楚,不会混乱。
$ w1 \, p; B: `6 e) B- z: Z6 g
$ q2 t7 z# L7 g/ [+ ]7 p) l38.念佛不吃素,临终能够往生吗?
& e: ~3 p, l3 I# G) g4 s+ H8 m
5 d8 g' B% o3 v9 X. O9 E1 |有助念者就可以往生,但还是练习吃素好,‘不结冤孽债,临终无障碍。’如果没有条件吃素,就可以方便吃五净肉。
& d5 {6 u2 [$ u9 \' [) e
0 u, n$ o" {7 u, r2 c39.念佛念到临终重病,非常痛苦,不能念佛,能够往生吗?
4 [3 k. D' h, `1 O, ] : P: \. c, M9 q- W
临终的时候,是关键的时候,不能念佛,心即颠倒,怎么还能往生呢?在这个时候,可以请同道来助念,这样就能稳当。
% ~/ f* }0 |" k2 G' ^ p0 ]0 _ " I7 D, X. I- a1 p5 j E
40.平素按时念佛,并不间断,如果突然遇到灾难,例如被汽车撞死,不能念佛,能够往生吗?
" n, t9 n. b: D ; W7 K* T$ u+ J! t& l6 U9 j
念佛到一定境界的人,不会出现这样的奇祸。为了防止万一,平素应当练习第一念先念佛。什么叫做第一念先念佛呢?用心工作完成时初换的念头,睡醒时初起的念头,应当念佛。如果形成了习惯,那么即使突然被汽车撞死,神识受惊而昏迷,但中阴身出现以后,惊定念起,这时依靠平时念佛的习惯,第一念先念佛,中阴身就能往生。
3 U" ]0 W! c: r m2 t 9 o7 M1 J" y; H3 c6 G. B
41.念佛没有断五戒,没有断淫欲,能够往生吗?# l! a0 o+ y3 K- K9 n
3 d3 E6 ^5 N ~9 l虽然没有受五戒,但是能够自动戒杀、戒邪淫,信愿具足,也能往生。因为净宗带业往生。不过,仍旧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约束自己,这样就更有把握了。1 `* b" F4 C* m' D1 \/ ]' J
9 D3 \6 E' ]9 w' Y/ F% n6 ~
42.贪嗔痴三毒,只能戒贪痴,唯有脾气难改,不能忍辱,能够往生吗?
& x9 B* d$ ~3 A" \, }4 n0 r, m : B) M+ @ F2 ]/ h; l9 s# T3 r, n. J
是否能够往生,前面已经说了很多理由了。只有时时练习忍耐,临终才不会遇到恶缘。嗔心不改,有时就会出大问题。例如王某一生修行,临终的时候,旁边的人用拂赶蝇子,误打到他的面上,就生嗔心,因此堕落为蛇身,应该引为借鉴。# K) Y4 `, v6 q3 ^1 T
0 _( T6 G# [: Y, g! C, n1 h43.自己念佛,但家里人有另外的人生观、世界观,每逢念佛听经时,就受到阻碍,如此下去,临终能够往生吗?1 `& j/ J# e( W% t) l
, a9 V2 v) u% }# N家里人阻碍,那是前世的业缘所致。应该平心静气,慢慢引导,不可发脾气。只要一心祈祷佛菩萨加持,总有一天会转化。佛陀为了度一个众生,多劫受苦,我们要学习。真正做到持之以恒,还用担心不能将逆缘转化为助缘吗?
, ?$ Z7 w7 i9 f3 ~. W# p, f% Q
8 ^8 ]7 k! O( Z44.佛到临终时,出现瑞相,当然可以证明已经往生,但是毫无证明,是否也往生了?: v' \7 P# Z2 _6 z) y
8 `) t! m# Z) Q' m2 z' r
瑞相证明,分为别人看见和自己看见两种。由别人观察,没有一点瑞相,往生恐怕就靠不住。如果由自己观察,就不必见佛闻香闻乐等等。因为六根当中,意根作用最大,只要心中有佛,就是正念分明,决定往生。真念佛人不追求出神通,只是一心往生求解脱。若有贪心,易入魔障。所以对于念佛人本身就不要去追求瑞相,一旦净念相继,临终自然会有瑞相,不求而自来。$ G) K; Q2 Y+ @7 x( X) V. d
, L9 q/ {# o# n* G' z) v" H ]- P45.信愿坚固的人,临终没有人助念,是不是一定能够往生?
) x) j; g( ^8 D; X( U9 L9 ?8 m
2 q" ]; H- d, I, U' q' }+ A# ^临终的时候,痛苦昏沉,一念之间,至关紧要,如果内心颠倒,或者外有恶缘,就坏了大事了。请人助念,就可以防止这两桩事情的发生。但助念团并不是到处都有,所以平时佛化家庭,广结善缘,就非常重要了。9 `7 w3 Z, i0 v8 O/ C
m& R" t! A$ S: D5 h46.因为平时念佛熏染,中阴身突然回忆起了佛号,可以往生吗?+ i5 _& s$ r ?. A
$ f0 Q/ D: H! W% l- v古德的著作中,有中阴身往生的说法,但这个人的念力如何,大有问题,中阴身是否能够回忆佛号,就更成问题了。因此要在平时养成净念相继的习惯,不要有在死后侥幸取胜的想法。, T* [# \ Y j" v
3 @, b. q( u3 C+ b o
47.往生西方是幻生,还是真生?- `) E" }9 @0 |0 D' l( V" X
( j" ?, o( M/ V+ d
真如本体,无始无终,不增不减,离此生彼,实际上并没有生灭,说幻不幻,说实不实。从色身来说,如果怀疑西方极乐世界是假的,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四大假合的身体,哪一处是自己呢?难道这皮包骨头的臭皮囊就是自己吗?
R9 _' {! F7 E. t; u
$ g+ O3 G* y# ]; h( p3 }6 i48.念佛是否要记数?
* q$ w' Z, ~- t& B% |4 F1 j
. G; l9 \5 ^* v& O5 R记数的办法很好,一能集中思想,二能防止退心。& f6 c; Z3 z4 h8 {
0 b: v3 w# T) t49.念佛时脏腑感觉清凉或者温暖,不知是凶是吉?
! M! U: [1 t: c" I6 \1 s
5 g% u" v% e0 M% h念佛是修心,是为了转凡识成圣智,假合的身体,偶然感觉冷暖,是呼吸变化所致,与吉凶没有关系,不要去想那些无关紧要的表面现象。0 Q& M5 p4 B: x6 k, T0 B& I
`! l+ B) J# N/ q0 u- Y
50.有时梦中诵经念佛,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毫无杂念,这种安静的境界是平时没有的。这个时候还明明知道是在梦中念佛,甚至希望继续念下去,不愿醒来。这样的梦好吗?
& l/ g1 x: b9 a6 B* ~# ~% v
- F1 [. @; e) l梦中能够念佛,不现其他的境界,这是念佛渐渐能够专一的好现象。梦中能够念佛当然很好,但醒来仍旧净念相继,就更好了。8 I0 R, a" y5 n
2 v! F! j$ e) M9 L/ m. N! g
51.普贤菩萨听了净土法门以后,就发了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吗?
; ^; i/ y- n2 R# x0 q+ {
* |' I$ f' x/ R; H. I7 H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听到净土法门,怎么能够发愿导归极乐呢?4 o: Z& f4 k: ^" Z9 \9 A' }
4 U, p$ i3 ~# L! h( e* R; {
52.净宗以外的其他经典不去作功课念诵,只作参考,可以吗?
3 H6 h3 p0 ^) n& ~) h' |) G ; V; I7 P1 ]; E& Q
修行贵在专一,参考不妨广博,不专一净功难以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