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7 1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具正理语,认彼为本师。”(我不是贪执佛陀,也不是敌视淡黄派等外道,谁的语言具有正理,我就视彼为自己的本师。)同样,我对佛法的热爱也是基于公正态度的。
y! i! q# N- X7 B6 \1 }4 U: r
% K Y/ ?* K1 y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
y4 T; Q, \6 H0 q0 N, z 韦提希夫人被幽闭在深宫中后,内心忧愁不乐,精神也很憔悴,于是向着耆阇崛山遥礼佛陀并这样说:昔日我快乐的时候,如来世尊经常派遣阿难来慰问我,现在我非常忧愁痛苦,世尊德高威重,我不敢期望您亲自来见我,但希望您派目犍连尊者和阿难来见我。说完悲泪如雨,远远向佛顶礼。
- p6 ~0 r2 x$ Q
( v, ~) a2 F' ~ 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揵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 @6 n& a r' u/ R$ I0 m7 u
还没等她抬头,世尊在耆阇崛山已经了知韦提希心中的念头,就派目犍连和阿难从空中飞到王宫。世尊也从耆阇崛山消失,忽然在王宫中出现。7 u& I: C4 z. O# X, ?4 `& b
7 N8 d N i( y: ]
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在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
* ]0 j! p0 O6 j" O4 \ 韦提希顶礼后抬头,见到紫金身色的释迦牟尼佛坐在百宝莲花上,目犍连侍立在左边,阿难侍立在右边,帝释天、梵天四大天王等诸天人在虚空中普降天花,以各种资具供养世尊。
! _5 C @9 j; y" T3 `- o9 A5 C/ g
( Z/ k5 V& c& b3 j 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 I! U, r& ]: I( X4 D, D, k8 P4 }6 G 韦提希见到世尊后,解下身上的璎珞装饰,五体投地向世尊顶礼,边哭着边向佛陀说:世尊,我宿世造了什么罪业,怎么生下这样的恶子?世尊您又有什么因缘,怎么跟提婆达多共为眷属?但愿世尊您为我广说无有忧恼之处,我想往生到那里,我不愿意再住在南瞻部洲这个浊恶世界。这个浊恶世界充满地狱饿鬼旁生等恶趣,有很多不善的众生。愿我将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我现在对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9教我观修清净刹土。
! o( ?0 K: p, g8 L2 y! ~+ o) i! H+ G) r9 O1 i( {! V; e7 ?
回向偈:
% b9 j7 O0 o, `7 [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4 k) _; W$ _( d* T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 i1 v" P2 y6 n. |( ^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E( |. D4 e U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7 J% X" {0 _+ S2 o' s. G
$ B7 J. g; x3 m# }: }) [3 t k$ y) d3 n
第二课$ C" R$ \6 w5 C( _! @
/ {7 o3 ?6 Y; e3 o
思考题
! ]' D0 S7 D4 l; A1.复述本课所讲的一则往生净土公案。( Y+ ~/ w, v, w4 q1 ]$ a0 M9 _
2.复述净业三福。
+ }9 @" d* C8 x: p3.在求生净土的人当中,为什么有些人要受比丘戒甚至菩萨戒,而有些人只要受居士戒就可以了?& F/ T/ o1 g0 b1 k/ ]; ^/ ^3 X
5 M' W" ]: G9 B/ }+ q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k$ G6 {9 o, ^( j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3 O( b6 P% B' D0 u4 F( c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 r! g k d' U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 `8 g, c7 W; i- \- o# O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4 g9 b8 A3 M8 Y6 r a6 _0 L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 e* z' B+ x, `" @7 i, \7 y# r7 k) L( d
9 m0 }0 w: H# _
这段时间主要讲净土法门,如果因缘具足,以后我想和大家共同学习《六祖坛经》等禅宗的经论,再往后打算学习一些律宗的经论。虽然汉传佛教有天台、唐密等八大宗派,但禅、净、律这三宗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学习。
; ~- A8 n/ Q5 k3 S 佛教徒要有包容心,虽然在座的人都是学藏传佛教的,但是也应该学习其他传承的教法,不仅要广闻博学佛法,在有必要情况下也可学习其他宗教或者世间的知识。个别修行人以前思想比较保守,什么都不愿意接触,这些人今后应该开放思想。当然,相比学佛的人,世间人就更需要开放思想了。最近三十年以来中国搞改革开放,扩大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虽然在物质层面的开放还算可以,但在精神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开放,还需要以更包容的心态了解世界。. ?5 L! t, }+ n8 P( l* ^
我始终认为,作为大乘行人应该了解很多知识,如果只懂某一个法门,比如只了解净土法门或者密宗法门,那不一定能度化很多众生。佛陀之所以宣说八万四千法门,原因也在于此。虽然佛法的究竟密义是一致的,在《华严经》或者《大宝积经》等一部大乘经典中,就已经含摄了世尊的所有教言,从这个角度而言,世尊似乎只说一部经典就足够了,但是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世尊还是宣说了无量法门。因此,大家要认识到,从自己修行的角度而言,专门研习一两部法是可以的,但从弘扬佛法的角度而言,还是有必要广泛地学习。如果一个人的心胸特别狭隘,要么只学习藏传佛教,其他什么都不接触,要么只学习汉传佛教,其他什么都不学习,甚至在汉传佛教里面也只学习净土或者禅宗,这样发展下去就危险了,到一定时候很可能排斥或者诽谤其他宗派,从而造下舍法的严重恶业。其实,翻开无垢光尊者等前辈大德的传记,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在学习浩如烟海的经论后才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的。这些大智者尚且如此,作为后学者的我们,就更应该广闻博学了。
1 G" B1 u/ q1 W" s- o; `& s! u; W# M 现在我们能学习《观经》,这在百千万劫中都极其难得。你们不要认为:我跟这么多人一起听法,这是偶然的机会,这是一种巧合。《大宝积经》中说:“诸佛兴出世,玄远甚难值,人生在世间,亦甚难得遇。诸人咸同志,俱信乐听经,于亿百千劫,甚复不可遭。”因此,大家应该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i/ C/ c4 D* E* \, f7 f4 o
如果我们对《观经》有强烈的信心,这样很容易往生净土。《乐邦遗稿》中记载:以前有一个叫僧显的出家人,当时《观经》刚翻译出来不久,看到《观经》中所讲的净业三福以及九品往生之理,僧显非常欢喜地说:“我身居五浊恶世,为众苦所缠,现在得到了这部经,今后有解脱的希望了!”于是他依照《观经》精进修持了九个月。有一天,僧显见到阿弥陀佛放光接引,于是登上金刚台安详往生。: g) C( L3 l! L
有些人经常担心:自己一辈子造的业比较严重,死后会不会堕入三恶趣?其实,如果平时经常听闻思维佛法,自己的心尽量与佛法相应,命终时根本不用害怕。这并不是我随便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