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6-18 18: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与教育]从“念佛救度”
续-《●[佛教与教育]从“念佛救度”和“中阴得度”看佛教死亡教育(彭兰闵)》; E5 N" C, W' t% A
% O. s' O! Z1 m, G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5 N1 i' R2 ]8 {
[29]李函真:《中阴解脱之研究——藏传佛教中阴超度法的生死意识转化内涵》,台湾南华大学生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 s- N y6 Z9 H$ n: {8 C& O [30]林绮云:《死亡教育与辅导:批判的观点》,《生死学研究》第1期,台湾南华大学生死学系,2005年1月,第137页。8 D5 s! K6 Q" q. }5 U: |
[31]肯内斯·克拉玛著、方蕙玲译:《宗教的死亡艺术——世界各宗教如何理解死亡》,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第92-93页。
/ c6 f/ z( c: a( T6 d, a [32]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 No.0366,CBETA电子佛典集成Feb.2008,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编辑发行。% e* F- v; T7 x* D4 J& y K
[33]释印光著述、张育英校注:《临终三大要》,《印光法师文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3月,第1654页。
8 ]5 ?( e4 S0 }9 K7 I i* } [34]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p, N: C. [. E" E A
[35]索甲仁波切著、郑振煌译:《西藏生死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0页。
" D7 T- Z' K8 ~3 T7 ? [36]莲花生著、徐进夫译:《西藏度亡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0月,第38页。! {& _& Z: T, U0 `" B
[37]索甲仁波切著、郑振煌译:《西藏生死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258页。
* a5 H9 M+ Z* F% v [38]Daniel Leviton,美国死亡教育与谘商协会首任主席。
8 _+ B! N, z# N P$ a. s [39] 刘明松:《生死教育的理论与实际》,http://www.dpa.nttu.edu.tw/teacher/doc/20.doc,第18页。
; n) _9 R- P* u5 e$ h' G% O6 G3 B [40]肯内斯·克拉玛著、方蕙玲译:《宗教的死亡艺术——世界各宗教如何理解死亡》,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第89页。
1 t6 R" ]- R$ g0 B9 C9 V [41]罗颢著:《此生可度:佛教生死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1月,第37页。" H2 Z+ q* p$ O4 K
[42]善导著:《善导和尚临终往生正念文》,元普度辑,《庐山莲宗宝鉴》,《净土宗大典》(九),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 ,2008年,第408页。3 O+ x- c$ i7 `+ `% j5 w2 o
[43]释印光著述、张育英校注:《临终三大要》,《印光法师文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3月,第1654页。3 v5 |" Z! d8 N# a) Z
[44]莲花生著、徐进夫译:《西藏度亡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0月,第37页。4 D1 @0 e5 n# o
[45]同上,第37-38页。
- {. o- h( c5 v5 n [46]同上,第8页。
/ l O8 } j- h6 W5 \/ U, G [47]罗颢著,《此生可度:佛教生死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1月,第88页。
- l! q. a; i4 F# w [48]莲花生著、徐进夫译:《西藏度亡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60页。
5 p% n, m6 @7 E9 t. U [49]李函真、郑善明、许育文:《以“中阴解脱”终极关怀开展矫治社会工作生命观》,《少年犯罪矫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社会工作系,2006年。
1 w) J# j! p/ z! w [50]莲花生著、徐进夫译:《西藏度亡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0月,第78页。
8 O; Q$ M) _5 q9 F9 k$ I [51]林绮云:《死亡教育与辅导:批判的观点》,《生死学研究》第1期,台湾南华大学生死学系,2005年1月,第142页。
' F# c/ J' r+ c: @/ e( T& V# o: r [52]弘一著:《人生之最后》,《弘一大师文集选要》,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2月,第2页。
/ t1 v, K5 K, r8 n c [53]莲花生著、徐进夫译:《西藏度亡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0月,第44页。
, @1 ]5 A( u: ^- A7 I# `7 s2 s [54]范古农:《念佛救度中阴法序》,缪涤源:《念佛救度中阴法》(又名《了脱生死全集》),浙江省天台国清寺法物流通处翻印,第29页。( N4 G8 u: b9 U2 ]7 ?+ m/ N& `# F5 t
[55]郑石岩,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心理与教育专家,为台湾融合心理学、教育学与禅学于日常生活应用的倡言人,多年来从事心理咨商及教育工作。
; c+ L K" z8 u4 w* o6 i8 n [56]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 No.0360,CBETA电子佛典集成Feb.2008,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编辑发行。
1 n1 m; p2 k- M: Y4 J- X [57]觉醒著:《清净国土:佛教净土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2月,第93页。0 m" ]" `) D& [& c. e0 z" V* ?6 R
[58]释印光著述、张育英校注:《临终三大要》,《印光法师文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3月,第1655页。
& r$ \, z2 i2 S# ^( E [59]莲花生著、徐进夫译:《西藏度亡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71页。
% ~ ?3 @& ]3 Z5 ~# R& p" V* k4 b$ l [60]林绮云:《死亡教育与辅导:批判的观点》,《生死学研究》第1期,台湾南华大学生死学系,2005年1月,第150页。! k7 N* b* f8 f. ~) P
[61]何兆雄著:《实用生死学》,海洋出版社,2006年6月,第375页。+ m# l, q7 H, I8 o: m
[62]傅伟勋著:《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3页。
* \% v- ]! J7 B- W7 A [63]索甲仁波切著、郑振煌译:《西藏生死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21页。
5 u$ p* G6 A3 H9 D
- n! m$ w: |: ?: p# a7 y: ?& u9 V! k1 Z# {% I% O
! y- A" ~7 W, E& V0 x. e5 J
& [ N: s0 L: Q5 b8 m! i5 e, I9 j4 o) X9 w6 ^
/ ]% m/ n% b$ M( u9 P- h,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