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净土宗文集]依《观经四贴疏》论《观经》的念佛法门(禅慧)》
; ?: ~" \) W, N; t6 B9 h
: Z6 }4 X/ l) V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 x/ x8 o, n) N! u: q6 Y
首先,探讨何谓定善,何谓散善,二者是如何判定的。善导在《观经四贴疏·玄义分》中说:“从日观下,名为定善,三福九品,名为散善。”善导大师认为定善之中,有两种层次,即:观前方便和证得三昧。经文“教我思维,教我正受”句就说明了定有程度深浅的不同。他讲:“言思维者,既是观前方便,思维彼国依正二报总别相也,即地观文中,说言‘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土’即合上‘教我思维’一句;言正受者,即想心都息,缘虑并亡,三昧相应,名为正受,即地观文中说言‘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即合上‘教我正受’一句。”将思维正受判为定善,善导大师是依《华严经》“思维正受者,但是三昧之异名”句,再依据韦提希夫人之请“教我观于清净业处”,“教我思维正受”语,判定十六观前十三观为定善。, n3 e- W0 ]" D4 H( A
定善十三观,即指一、日想观 二、水想观 三、地想观 四、树想观 五、八功德水想观 六、总想观 七、华座想观 八、像想观 九、无量寿佛色身想观 十、观世音色身想观 十一、大势至色身想观 十二、普观想观 十三、杂想观。这其中分人(正报)法(依报)二种所观之境。依报中,有三种:一、地下庄严,即一切宝幢光明,互相映发等是。二、地上庄严,即一切宝地、池林、宝楼、宫阁等是。三、虚空庄严,即一切变化宝宫、花网、宝云、化鸟、风光动发声乐等是。此三种,皆是弥陀净国、无漏真实之胜相。在十三观中,从第一日观至第七华座观,皆属依报观。此依报中,有通有别,言别者,华座一观是其别依,唯属弥陀佛。余六观是通依,属法界之凡圣。又此六中,又有真有假。言假者,即日观、水想观、冰想观等,是其假依。真依者,即从“琉璃地”下至“宝楼观”以来,是真依,是彼国真实无漏可见之景象。! z b- ^; x- [7 S
正报中亦有二:一是主庄严,即阿弥陀佛是。二是圣众庄严,即现在彼众,及十方法界同生者是。又就此正报中,也有通有别。言别报者,即阿弥陀佛是,即此别报之中,也有真有假。言假正报者,即第八像观是也,观音势至等亦如是。这是因为众生障重,染惑处深,佛恐乍想真容,无由显现;因此使假立真像,以住心想,同彼佛来证境。真正报者,即第九真身观。此由前假正,渐以息于乱想,心眼得开,粗见彼方,清净二报,种种庄严,以除昏惑,由除障故,得见彼真实之景象。通正报者,即观音势至等以下。5 t9 x# C" v+ h5 Y7 G2 v
(二)十三观的性质
4 k$ H- v% O) }) |/ g! } 本经所说的观法不是理观而是事观。善导的《观经四贴疏·玄义分》中说:“观即是照,常以净信心之手,持智慧之辉。照彼弥陀依正等之事。”即是内具清净之信心,辉耀信仰之智慧,以弥陀净土的依正二报之庄严对象而观察之。(净影慧远与吉藏则倡理观)善导依佛力的冥加说凡夫他力观。而观佛之报身报土则是事观。, p" i) ]2 S! e/ j' j9 v5 ]
《观经疏·序分义》中说:“众生之业障,触目生盲,指掌谓远。……岂况凡夫分外之佛境,观于内心,如无圣力之冥加,彼国依何而得观乎?”善导之观是依着佛力的如来别异之方便观,乃是他力的观法。所谓佛力乃是:“娑婆之化主,依其请故,广开净土之要门,供安乐之能人,彰显别意之弘愿。”这是说依着释迦弥陀两尊之佛力与愿力的冥加之他力观。就如经中说的“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故知“此观经佛为凡夫所说,不干于圣者。”是为凡夫的事观,而不是菩萨圣者所行的理观。
) l# f9 K) d+ ~, Q, K (三)修观的过程及其利益
& X$ j0 w. `( B( J. G- X- g/ K- z 修观的过程,一、引心入定以成观门。在十三观中,首先习日观。善导大师认为这有三种利益:(一)、欲使众生识境而住心。因为圆满的日轮可以系心,以遏制掉举的生起。又日相是光明的象征,观想日的光明,可以对治昏沉,使行者系心一境。(二)、欲使众生识知自己业障之轻重。因日轮光明,可照凡夫众生的黑暗烦恼。(三)、欲使众生识知弥陀的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光明等相,照耀内外,超过此日百千万倍。日观之法,在春秋两季,太阳由正东升出而没于正西。当此之时向西而坐,静心而不动摇散乱,谛观太阳没于西方之时,其形状如空中之悬鼓。日观若成,闭目开目,了了分明。
) T4 n, m$ A7 `# ^% s# Z 二、由方便观入真实观。由观水——冰——琉璃的观想,使行者从浅至深由粗到妙的观想中得见极乐实境。善导大师阐述作此观的作用说:“日轮常照,以表极乐之长辉;复恐彼地不平,类此秽国之高下。……欲取能平之者,无过于水,示斯可平之相,况彼琉璃之地也。”从观水至冰的前方便观慢慢引心由粗至细微,而能观极乐世界的真实的琉璃地,进而观极乐世界地上和地下之种种庄严妙好。
3 i" b, l5 |4 S C t0 n# E6 \% e1 A 三、陶炼心志以成三昧。地观以下之观想,是籍胜境陶炼心志而趋于精细的,所缘境界依心的深观细想而转胜变实。从宝地而宝树而宝池而宝楼,层层推进,重重深入,四观成就,即总观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成就,是观净土三昧。由上水想观成就时,“一一观之,极令明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睡时,恒忆此事……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地。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地观成就,可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碍。由于地观,可得三昧,并能灭罪、生净国,故后宝树、宝池及宝楼的越来越精细的观想才有可能,并在这期间,听闻极乐世界的法音,见到极乐世界的胜境,心力递增,净境转深,而能达到总观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成就,证得观净土三昧。
3 c' Z6 h, m! h" }+ Y$ ]* S 四、说华座观以除苦恼。上总观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成就,此处佛大悲为说观极乐世界正报庄严,先示莲花座观以除常没常流转的众生的苦恼,并可籍此得生西方弥陀佛所。善导大师释此段文讲:“从‘汝等忆持’下至‘解说’以来,正明劝发流通。此明观法深要,急救常没众生,妄爱迷心,漂流六道。”时无量寿佛及二大菩萨应释迦佛语而现,住立空中,显此观法的殊胜及佛之大慈大悲。此莲花乃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故此想若成,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
7 V4 B! L5 g7 f/ J! G9 H/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