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w4 k5 V/ d! a$ d# J" G
! j* M& X6 p3 J) Z$ \( _ M
●[法海集]法海集二 第四:常行菩萨道 2 修习殊胜菩提心2 n3 a# ^1 \* }* d# j8 h% F6 B
二、修习殊胜菩提心
0 T+ t! k0 [6 n+ G2 b1 m* c
( ^2 k5 ?5 y. J7 Z ^* ^ w( g6 v (一)修菩提心是根本
: B& b: d5 N0 |, T, K4 D& S. A5 k* _5 G+ M
入菩萨行论的「菩提」是大菩提,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让他们得到最究竟安乐。因此是希求他利所发的菩提心,来成办大菩提。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生起无上菩提心,从那天开始,我们是永远快乐的,所以三世诸佛异口同声地说:唯有菩提心オ能令我们真正得到安乐的。事实如此。我们内心功德有多种,没有比菩提心更善良、更有功德的心。入行论说:骑着菩提心马,可以到达到任何快乐城市,更接近要到达的目标。真实如此,有了菩提心,做任何事不会觉得疲倦,而且会越来越快乐,这就是菩提心给我们带来的功德,所以菩提心是我们最主要的修持根本,如果能够生起是多麽的殊胜。 " W& Q# y! y/ C# n `' B% U; C
: `2 o6 }2 k- c7 { 修持菩提心的补特伽罗行为,首先应生起菩提心,行六度万行,所带来的果实是圆满的佛乘。行为在入菩萨行论说如何观修菩提心的内涵,及生起菩提心修学的道理。
" S* ]9 i" s: z, W( p) F
9 l: o" l7 M7 @1 `7 h1 { 「法身善逝佛子伴,」善逝就是佛的法身,由修法而得。佛子就是菩萨,这句就是说明三宝语功德。「善逝」依释量论所说的「因断具三德,是为善逝性。」来解释。(三德。一、善所断:已得永断众苦因。二、善因为先:见无我及修习加行而得。三、不复退还生死:永断我见种子。)现在我们虽是凡夫,被业及烦恼紧紧地缠住,但只要内心能瞬间生起菩提心的影子,从那时候起我们的内心就有快乐的阳光。更何况生起菩提心,将会给我们无比的心力及勇气,有了这种勇气,我们愿意尽自己的力量承担一切众生的痛苦,凭着这种无比的心力,能使逆缘转为道用,因为有菩提心的缘故。有了这颗心,即使是凡夫地,生生世世往快乐的路走上去,因为有菩提心,能使我们一直活的很快乐,很有意义而且善良。成佛的过程中,唯有菩提心让我们积聚资粮,因为菩提心能让我们净除一切罪障。 ) C. u- |1 ?, ~+ H
% u; @, B3 m, m, r" F" m! Z' w8 F
「及诸应敬我悉礼;」诸大善知识及戒清净的大阿舍黎、贤善的有学者,我皆礼敬。「今当依教略宣说。」非我寂天杜撰的,是依据经论教典的重点,略为说明。「此论未宣昔所无。」有时求法者有种心态,对未听过的法就很感兴趣,如果以前听过的,重听就感觉厌烦。我个人的经验,已读过的经典,不想再读,未读过就生起好奇心想读。一般新的知识,我们都有好奇心想去了知。寂天在此说:本论的内容都是以前说过,没有说过不会说。我对於用词也不是很善巧,「诗韵吾亦不善巧。」虽是说过,但也不是以美妙的词句来吸引人们去读,我只是把实际内容说出来。如果学法,只是求得更多知识,读读看词语好不好,这部论典对你没有帮助,「是故未敢言利他。」因此,这部论只为增长我内心功德而写,「为修此心撰此论」。他的隐义内容,希望读此论的人,不要如同求一般知识,只是好奇心想去了解是什麽内容,也不应该以词面意去读这部论。 1 a3 k' }; {2 Y% g' r" T' v
+ n3 Q8 W2 d$ _8 i- }! u! t
我们修学菩提心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反覆修学,才能获得菩提心,不可认为已看过此论就放弃。那麽每天都吃饭,吃过了又吃,如果看过了就放弃,那麽吃过不应再吃,为何三餐都要吃。无始以来的爱我执就是那麽坚固,何以不反覆阅读经典,反覆的思惟来消灭它呢?为什麽不允许一读再读?对身体的需要可以反覆不断做同一事情,为什麽心理上的需要就不能做到呢?我们每天一早就祈求诸佛菩萨让我生起菩提心,让我生起空正见,这种方式是无法生起菩提心及空正见。祈求不是问题,问题是生起菩提心,先要了解生起菩提心的障碍是爱我执,是未调伏的心态,应如何调伏,是见到爱我执的过患,了知事实状况之後去调伏,不是外人施以压力可以调伏的,这是无法办到的;外来的力量,不可能改变内心的想法,内在的改变,唯有相信事实之後,才能改变内在的想法。菩提心的生起,经由反覆听闻、思惟,去改变自己的内心。寂天菩萨说写此论的目的,除了利益有情之外,他个人也要学习菩提心。
$ @+ O, o+ H4 Y: N
' G2 l! e3 j# y* [- R 无论自及他、天人阿修罗等六道众生,上至国王下至乞丐,都一致的想离苦得乐。可是人与畜生不同,人有智慧,人凭着身体及智慧,可以计划未来的快乐,消除未来的痛苦,但是畜生无法做到,牠们的智慧只能解决暂时的痛苦,如饥饿时,能饱吃一餐,求得暂时的安乐。珍贵有智慧的人身,不容易获得,既然得到,就应该好好的利用他。如入行论云:「暇满人身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倘若今生利未办,後世怎得此圆满?」. L6 l' u+ T( f, u' t; W4 |
9 t, c9 w' R/ M乍看之下,世界上有六十多亿人口,怎麽说人身难得;可是人类与动物比起来,就知道人的数目少之又少了;在人类中多数人只求填饱肚子就好了,真正能做有意义事,而对人生能认知的人,那就更少了。所以说人身难得,应该珍惜,思考生命的意义在那里?现在是最好的时候,应该善加应用我们的智慧呀!如果能善用智慧,可以帮忙很多人;如果我们的智慧观察力,被烦恼力控制的话,可能伤害很多人。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遭到伤害,真正制造伤害的是人类。如虎、豹等虽然长相恐怖,但是牠们无法伤害上千万人呀!能伤害上千万人,破坏大自然环境的,只有人类。人类的牙齿不像虎豹那样恐怖,也无指爪,长相虽然的很美丽,可是内心的恶毒,与虎豹相比就太丑陋了。因为智慧被烦恼控制,伤害无数人。虎豹只是饥饿时无奈的去伤害其他动物,如果吃饱了,牠们也不会刻意去伤害其他动物。可是人类并不是,已经拥有一切,因为贪得无厌,想要获得更多的一切,不择手段的伤害他人。所以真正伤害他人的,是随着烦恼控制的智慧,滥用了智慧,因此光有人身,并不稀奇。有了人身,应该利用智慧,断除一切痛苦,断除造成自己伤害,断除造成他人伤害,断除造成究竟伤害的烦恼才对呀!这样的人身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 ~" N8 J% _: ?) p/ u3 _; K) v; N w
2 P) d/ j4 S! O$ A7 r$ Y5 f , p# ]6 K& j, W7 [& D) _+ @) _
! i5 M5 ^# k' U% k
; N3 N: S1 K: q; A) b5 O, s
(二)菩提心成一切利
0 h: ?: w/ O' z5 H# m% R1 o% a6 k8 K! l4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