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6 10: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因明学讲记]《正理点滴论》讲记之一》. Y( H2 `$ e A3 O% I& P* }
3 ]6 U# X9 ~, X5 i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4 ]) C0 x) j4 ~# Q$ ^ 我现在有一个新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其实我在上一回说时已经给学生们说过,不过学生们总是有点儿放不开,好象这就是习惯:老师给学生总也不能无间地谈!这是不好的,可也没办法。现在我给大家说说,你们要是觉得不合适、有漏洞,就提出来,我赶紧补充,要是没什么了,我以后再到别处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说。
' B6 u/ @, H2 X) R) y1 a 我有什么想法呢?是这样的: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我想这是大家都不会否认的,当然,中间也有象净空法师说佛教是教育这样的话,还有什么赵朴初说佛教是文化这样的话等,这些我们都把它当作支流,不是干流,忽略它们。$ K2 I6 D" [3 H, n! v7 K
插问:把赵朴初的说法说成支流怕人们不会赞称吧?
" R+ ~: G8 \+ X) k9 l+ U 没有关系的,我们要站在一个大的时空观念里说。把时间坐标放到两千多年的佛教史中,而不要只说文革后这二十多年,这样的话,人们就可以理解了。+ m8 r5 P* e0 \; [% b3 e8 s
净空法师的东西之所以在大陆有市场,这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大陆经过文革后,出现了一个佛教空白区,净空法师抓住了机会,趁机来填补了这个空白,填空白的东西当然就不可能太纯粹,当然,比那些佛教走私品还是要强得多的,但早晚净空法师的那一套是会被抛弃,这是肯定的,因为人们的眼睛没有都蒙膏药布。; b3 x; U, z8 Y) ~% _# y7 H( N- P
佛教既然是宗教,就有宗教的特点,这是决然的!在一个宗教体系内,只能有唯一的一个教主!其他的了不起人物,再了不起也不能与教主平起平坐。比如佛教中的观音菩萨,我们知道,其实他早就成佛了,叫正法明如来,是他方世界佛。释迦牟尼也是早就成佛了,而且来此世界多次了。佛要到娑婆世界度众生,释迦牟尼这次先来了,示现八相成道,弘法度生。正法明如来来了,但比释迦牟尼晚,于是现菩萨相,帮助释迦牟尼弘法。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但来得比释迦牟尼晚,也是现菩萨相。现佛身的只能有一位!这是宗教的最大特点儿,这个特点决定了只有释迦牟尼是佛,其他的都不是。当然,观音菩萨是佛教慈悲教义的人格化而已,文殊是智慧的人格化而已。+ E, @! h1 F! I: R# D
时代背景我们也得注意。
7 `/ p; h5 `+ _" q$ J9 F 佛教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当时是小国林立,思潮派别林立……释迦牟尼应运而生,创立佛教。我们看一下阿含之类的原始教典,对于境界问题谈的很少,到毗婆沙之类的论典中才讲具体的修定之类。再看般若类大经,传说大经是龙树菩萨从龙宫中取来的,但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只是表达人们的情感寄托而已。龙树菩萨创中观的背景如何呢?佛教内部是什么样的情况呢?社会环境又是怎么个情况?大家下去后找一下相关东西。般若经就谈了境界,这境界使得翻译般若经的玄奘法师感叹这根本不是我们能接受得了的。我们都知道,实际上般若经是龙树菩萨等弄出来的。后来的瑜伽行派,托弥勒菩萨的名字,实际上也不是弥勒菩萨一个弄出来的,还有无著菩萨等参与,这也是事实。弥勒菩萨、无著菩萨创瑜伽行派时的背景又是如何呢?大家也留心一下。释迦牟尼、龙树、无著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先不把它当作宗教,大家说说看。
6 I+ K$ X' a/ L4 { 大家谦虚,都不肯说,我来说吧。我来作个类比,这样好懂。释迦牟尼、龙树、无著的关系就象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的关系。伽利略是现代物理学的始祖,牛顿超越了伽利略,爱因斯坦又超越了牛顿。因现代物理学不是宗教,所以,牛顿可以超越伽利略,而且明白地说出来,是牛顿的东西就是人家牛顿的东西,是你伽利略的东西就是你伽利略的东西。而佛教呢,是宗教,所以,即使是你龙树的东西,也不能说是你龙树的东西,要说是释迦牟尼的东西,而且还不能说超越、发展之类的词。当然了,般若经等实际上作者不可考,而且也不是一个人的著作,是好多人的心血结晶。
0 C6 f8 q3 @" v2 e2 t1 Y" U 插问:《中论》呢?不是写龙树菩萨的名字?; Z* u" ^* Q5 ~ n+ s9 E# k4 f5 o- }
是这样,《中论》不是谈境界的,它谈的是理论,所以不说是佛的,而般若经是谈境界的,就说是佛说的了。
% b4 w, b% e* R+ @ v 插问:这与你说的时代背景有什么关系?
7 G& b2 S. d7 @. \" N! f 你先把背景弄清楚了再说,在佛教初创的时代,根本不会出现般若经,到了龙树时代,般若经自然应运而生。% E- v( b. _% L
我这个观点儿大家一下子肯定不能接受,一下子就接受了才是怪事,现在咱们先不讨论这个,下去后再说。
/ B) b8 a7 }# m2 G" i& Y& @ 说到背景了咱们说这些个题外话,就说这么多,回过头还说陈那论师。+ r v" ?) e0 ?2 L
六世纪的时候,印度出现了割据局面,社会政治思想一片混乱,各个学说之间相互攻击,佛教也不例外,来自教外的、教内的攻击使得佛教疲于应付,岌岌可危,这时候出现了陈那因明学说。陈那论师后期的著作《集量论》,可以说就是在救护佛教,但是,就象一个人快死了一样,救也只能延缓他的死亡而不能避免他的死亡。然而,该救还是得救,这是人道主义精神。
+ \0 ~ c: I! k"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