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般舟三昧经卷上》4 A! i) n" V( {! l, C6 `
: Y* ` v/ t/ H0 D x/ J
摘自《第0069部~般舟三昧经三卷》5 \$ }0 A7 @. W8 I: y( \
佛告跋陀和。我所说无有异。尔故说是语耳。今见我说是三昧者。其人却后世时。闻是三昧终不疑。不形笑。不言不信。除在恶师边。正使在善师边。其功德薄少。如是辈人。复转与恶师从事。是辈人者。闻是三昧不信不乐不入中。何以故。其人未久学。所更佛少所信。智慧少故不信耳。佛告颰陀和。其有菩萨。闻是三昧。不形笑。不诽谤者。欢喜不中疑。不言乍信乍不信。乐书乐学乐诵乐持。佛言。我悉豫知豫见。已其人不独于一佛。所作功德不于二若三若十。悉于百佛所闻是三昧。却后世时闻是三昧者。书学诵持经卷。最后守一日一夜。其福不可计。自致阿惟越致。所愿者得。佛告颰陀和。听我说譬喻。譬如颰陀和有人。取一佛刹。悉破碎如尘。其人取此一尘。悉复破尽如一佛刹尘。都卢悉取一一尘。皆复尘碎尽如一佛刹尘。云何颰陀和。是尘其数宁多不。颰陀和言。甚多甚多。天中天。佛告颰陀和。我为汝曹引此譬喻。若有一菩萨。尽取是一尘置一佛刹。其数尔所佛刹。满其中珍宝悉持供养诸佛。不如闻是三昧。若复有一菩萨闻是三昧已。书学诵持为他人说。须臾间。是菩萨功德不可复计。佛言。持是三昧者。书学诵持为他人说。其福乃尔。何况守是三昧悉具足者。佛尔时颂偈曰。
& k. |7 b8 f/ R! R# O9 ~" B' F 三千大千之国土 满中珍宝用布施 % o/ _, t- J+ {; J
设使不闻是像经 其功德福为薄少
! {# D0 ~: z( O6 A8 F2 M p 若有菩萨求众德 当讲奉行是三昧 P7 z7 F# V# j
疾悉讽诵此经法 其功德福无有量
4 b) n9 L+ q5 ` `. O) e/ c3 U 如一佛国尘世界 皆破坏碎以为尘
( V( Z% v- p% H 彼诸佛土过是数 满中珍宝用布施 * b% E0 Y) c# f5 G' S0 N" N7 d
其有受持是世尊 四句之义为人说 + v0 V6 ~, _5 k& ?* i
是三昧者诸佛慧 得闻功德叵比喻
' r* S! `6 N! q: C 何况有人自讲说 受持讽诵念须臾 : ~1 I; D' O( i" s }! Q$ D
转加增进奉行者 其功德福无有量 * ^7 V6 M: I6 g- v6 C6 n7 i
假使一切皆为佛 圣智清净慧第一 ! t4 I9 I5 b# | _
皆于亿劫过其数 讲说一偈之功德
' I3 ~& D/ e" H$ G5 M0 k 至于泥洹赞咏福 无数亿劫悉叹诵
# n) r0 q( j7 C( H 不能尽究其功德 于是三昧一偈事 & h0 c4 T! d4 } c
一切佛国所有地 四方四隅及上下
+ [0 [$ P [3 k( D 满中珍宝以布施 用供养佛天中天 # v$ q' L4 `1 p
若有闻是三昧者 得其福祐过于彼
3 @ T4 p" H( I9 h( d 安谛讽诵讲说者 引譬功德不可喻 5 d" R% m; m+ g3 A! e9 `2 e# v- v
其人贡高终不起 亦无有趋恶道时
1 \1 p0 c2 W, b" G, w4 ? 解了深法不疑结 行斯三昧德如是 " s1 m& X' \* [! C! b
学士为以见奉吾 德重精进普不着
, i/ s& }; K; k0 M" M. G9 c2 H) h 增益信明为菩萨 力学三昧佛所赞 # u, c5 V) @8 r
属累汝等常劝教 力行精进无放逸 + A' Y3 d; ]( c- _+ X: P
自勖勇猛勤修行 令得大道不复反 5 T- t' @9 \$ V% H" V
其有诵受是三昧 已为面见百千佛
' F$ X/ o: t1 }5 Q+ c1 t6 V 假使最后大恐惧 持此三昧无所畏
# d0 o* b8 M" v/ {' X3 z+ {$ @- Q 行是比丘以见我 常为随佛不远离
# C6 `8 _& z/ j) e% M+ x! Q$ [: V 菩萨闻习三昧者 义当受持为人说 & m+ z; W, _2 H
菩萨得是三昧者 尔乃名曰博达慧 ( @+ {- G* J* t8 Q6 }5 U$ o
为逮总持佛称誉 疾成佛道智如海
t2 l+ Q' k$ a- r 常恒诵说是三昧 当从佛法世尊教 % B; d2 L/ t. L6 i& |
闻其种姓得等觉 如佛所说无有异
5 D6 s0 D y6 l(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