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79|回复: 0

末法时期,善待闻法的机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2 16: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末法时期,善待闻法的机会
 
作者:达真堪布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0 }8 k7 {- V) k9 D# z

 

8 Q r, O' ~% Z( {' H: v5 Y2 f

  我们这里有很多想往生,想解脱,想成佛的人。但是谁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往生,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成佛。已经到末法时期了,真正能遇到正法,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是很难的。我们遇不到正法,遇不到善知识的话,无法解脱,无法成佛啊!现在很多学佛的人都根本不懂佛理,不懂佛法。念几句佛号就成佛了?念几句咒语就往生了?哪有那么容易啊!

$ _. @# S; E/ o3 t; R

  人道众生有很多,其中信佛的人没有几个。这些信佛的人当中,真正能遇到正法,遇到上师善知识的人很少啊!现在是末法时期,邪法多、正法少,魔力强、佛力弱,都是表面修行;内心里有修行,真正得到佛法的人很少!我希望都珍惜,抓紧时间好好地学修,精进起来,多看看书,多听听大德们的开示。现在科技发达了,在家里上网、通过光盘可以学修。多闻法,多明理,增加点信心,都精进起来!精进不起来,这是业障。

! \8 U7 r) M! I0 Z

  现在很多寺院里开的法会都特别隆重,也有很多活佛、法王到处灌顶,参加这些之前,先看看自己的相续成熟了没有?成熟了就可以参加;如果没有成熟的话,参加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大德们讲经说法的时候尽量要参加,用心地听,反复地听。

& o" D) l& [* A4 o

  大德们、善知识们的开示都特别重要。闻思修么!首先是闻,然后去思惟,最后才是修。我们要多看书,参加讲座,听闻开示,这需要固定的时间。思惟也需要固定的时间,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很难做到一边做事,一边思惟。但是真正修的时候,不用固定的时间地点,要在实际行动中去做,边生活边修,边工作边修,边做事边修。已经听完了,思惟好了,心里都明白了,然后去做,保持这个心态,保持这个念,遇见对境的时候,用佛法的智慧来面对,来处理,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9 {: Y! |% O7 S# E. V

  听闻佛法的时候,一定要如理如法地。有的人,身在闻法的行列中,但是根本没有听,心都跑到家里去了,他们是不是正在做饭啊、看电视啊……心不在这里。这是闻法的第一个过患。还有的人听了,但是没有闻。这边听,那边出去了,没有留在心里,一会儿就忘了。这是闻法的第二个过患。第三个过患,就是闻法时心中有杂念。挑这个毛病,挑那个毛病;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看这个人不太好,看那个人不对劲,心里总想他人的是非;还有些人挑上师善知识的毛病。傲慢、嫉妒、散漫,外散内收,很多烦恼参杂其中。这些都是不如法的,这样闻法没有功德,甚至还有过失。

* H- A$ L# Y% t2 e" l


 

. n' u7 c* f" M7 J% v' `' f

皈依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文章来源: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 @ u. C4 n$ ?' K Y4 r! T

 

/ X( D; ~! k* P, S

  必须知道皈依境是全分,而不是一分。所谓皈依佛,是皈依十方一切诸佛,而且是皈依诸佛法报化三身,并非仅皈依一尊佛而舍弃其余佛;所谓皈依法,是皈依九乘所摄一切正法,包括声闻乘法、缘觉乘法、菩萨乘法,包括波罗蜜多乘法与金刚乘法,而金刚乘法中包括从事部、行部、瑜伽部乃至无上瑜伽部的一切法,都必须平等至心皈依,并非仅皈依无量法门中的一分,而舍弃余法。所以不论汉传、藏传、南传佛法,或任何教派所弘教法,不论禅宗、净土宗、密宗,都必须平等皈依;所谓皈依僧,是皈依十方一切贤圣僧,下至凡夫小乘僧,上到十地大菩萨,无论是依小乘十八部任何仪轨受戒的僧伽,或者任何果位的僧伽,或者修持密宗、禅宗、净土宗等任何法门的僧伽,都必须平等皈依,而不是仅皈依修学某宗派的僧伽,也不是仅皈依某地域的僧伽,也不是仅皈依某修行果位的僧伽。

. m% z' C1 \7 |- x

  这样才知道皈依境本来广大无量,周遍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但是现今很多人不明此理,以邪分别执无限深广的皈依境为狭隘局限之境,仅皈依三宝中的一分,而舍弃余分,如是怎能具足圆满之皈依?怎能获得以无限广大皈依境所引生的无量功德?怎能令心量完全相应无尽的三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3 12:33 , Processed in 0.0673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