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Q. ^$ W2 c7 q' _
1 \6 c2 I3 `& h' {; a p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集) 2009/2/9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9
, H: h9 g: f8 R7 }# k9 o/ \
3 N! I3 N4 y8 W& Q' n* [- f+ b* B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本文第一段,我们先念几句:
" A- M+ B/ K3 _. j y. K* E& p8 G' ~
【一、显一体者。谓自性清净圆明体。然此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从本已来性自满足。处染不垢。修治不净。故云自性清净。】7 @3 }$ F4 {6 H( Y; X% P) `/ L
) q* o# B" |8 q0 T, N& @
我们在这一段里面看到一个佛法专有名词,那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大乘教里面有很多种讲法。藏,就是藏的意思,也是仓库的意思,像我们佛门里面称“大藏经”,那个藏就是收藏的意思,经典收藏在藏库之中,像仓库一样,仓库之中。到底是真如藏在烦恼之中,还是烦恼藏在真如之中?诸佛如来、祖师大德给我们说得很多,看从哪一方面来观察。我们学习这个名词,也算是一个科目。要知道,真如跟烦恼是一不是二,迷的时候,真如就变成烦恼,如来藏,如来就藏在烦恼里面;觉悟之后,烦恼就是真如。它的名词很多,前面我们读到过,真如在烦恼当中就叫如来藏,真如如果脱离烦恼,就是觉悟了,烦恼觉悟了,就叫做法身。佛用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名词术语,用意何在?我们一定要晓得,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执著名字相就错了。连中国的道家,《老子》,第一句话也是这样教给我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教我们不要执着。7 t1 ]0 A2 g0 x: H5 X
! W- [" ]! {6 x/ i, @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佛?他给我们说了三句,学佛,一个是读经,一个是听讲,听教,读经、听教都要知道不着言说相,我们听讲的时候不要执着言语。经典的文字是言语的符号,也就是说不执着言语,你也就不要执着文字,执着文字错了,你要懂得它的意思。意思在哪里?意在言外,这是佛法的难处,你必须要懂得。所以弦外之音奇特,说不出来的,言语是一种善巧方便,把它烘托出来,你要有这个能力。第二,不能执著名字相,就是名词术语,这是假立、假设的。为什么要假设?这些名词术语,你懂得它的含义就省了很多事情。这就是现在学术里面都有专门术语,这里面含义很深很广,用简单的名词把它叙说出来。第三个,不能执着心缘相,心缘是你听了、你看了,你起心动念在那里想这是什么意思,这不能想,一想就错。为什么会错?因为佛说法、菩萨说法都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所以必须我们自己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听他的话就有味道,一听就懂。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人家讲经说法的人他不起心、不动念,他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你说我们怎么能听得懂他的话?所以绝大多数学佛的人听经或者是读经,那是谁的意思?都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开经偈里头讲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句可不容易,你要是能解如来真实义,你就入了如来境界。没有入如来境界,你听,听懂了,有道理,看,看了不错,全是自己意思,不是如来真实义。这个道理要懂。当然我们明白了,一时做不到,一时还是得用自己意思去猜测,希望自己这个意思与如来真实义愈来愈接近就好,那就算不错了,可不能有偏差。如果我们是执着言语、执著名相,往往就走向偏差。2 a- I2 E& Q; E- F8 s! N# C% R' o3 X+ W
3 |7 u4 v4 U+ o. H, w 所以佛在一桩事情说很多名相,用意很深,知道所有名相说的是一桩事情,就不会执着;如果他专门一个名词对一桩事情,我们很容易产生执着。所以佛法的教学,前面讲得很多,最要紧的是帮助我们开悟,不是帮助我们记得多。听得多或者是记得多,这背诵就是记,连中国古圣先贤都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记问之学是什么?我们现代的话说,常识,常识很丰富;用在学术上的名词,像现在所说的知识,博闻强记,知识很丰富。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讲,知识再丰富,不足以为人师。要什么人才是好老师?智慧,智慧不是记的,智慧解决问题决定没有后遗症,为什么?它是正确的,知识靠不住。所以知识,你看看以科学家来说,前面科学家发明一个定律,认为是真理,过个几十年,后面又出一个科学家把他的定律推翻,这就是什么?这是知识。如果是智慧永远不会推翻。所以东方人着重求智慧,跟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学的全都是知识,这个要知道。知识里面有分别执着,智慧里头没有。( ~, X2 x6 a5 G' L6 T' Q* r" d
& d9 B0 y# _* b( L$ v 要是没有分别执着,你才能够接近如来藏;到不起心、不动念,那你就是证得如来藏,你是真的彻底明白了。《佛性论》里面讲如来藏,这个藏有三个意思,我们学了第一段,没学完,今天我们接着再学。我们把这一段从头念一念,“一、所摄之义,真如立于众生之位”,众生就是六道众生,就是像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在我们现前的阶段,在这个位置上。“则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门”,我们现在确实和合、不和合就是对立,就是相对,科学家讲的相对论,这个就是相对。“为和合门者,生一切之染法”,这个为当作是,如是和合门,它就生染法;要是不和合门,就能够生一切净法。“一切染净之法,皆摄于如来之性,即真如,故云如来藏”。我们昨天学到这个地方。! V9 ^! B1 V; |. z1 _. W6 o. N
" n& O7 Q1 X8 I' @, F+ B% },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