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3|回复: 4

四、戒盗·断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3 12: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净业三福、《楞严经》清净明诲、《晚晴集》》2 g. t. E# e: G  t! b/ f/ }
" C+ A3 m4 p7 x' R
四、戒盗·断贪
4 C5 w! Q* `* m& |3 M2 F" v3 P  第三段是“盗戒”、“断盗”;“盗”是偷盗,交光大师小注里面给我们说:“此之偷盗非只窃人之物。”当然,偷窃人家东西是偷盗,“但言行诈异,眩惑恐恫。”“眩”是炫耀,“惑”是迷惑人,“恐”是恐吓。这些做法,他的目的是希求供养、贪图名利,统统属于盗戒。“乃至一念,希取利养者皆是也。”由此可知佛法里面,讲的盗戒范围非常的广大,无论你用什么手段得到名利都叫作偷盗,所以这个我们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
# x7 R& P+ z; r$ ?! P9 B) X1 {/ L  我们出了家,接受在家信众的供养,算不算盗戒呢?5 t! `: x$ q2 W+ ?' ^% h
  这要问我们自己了。假如我们用种种方法,希望得到供养,那就犯了盗戒;我们没有一念之心,人家自动来供养的,我们绝对没有用方法来诱惑他,这就不犯盗戒。可是诸位要记住,佛门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施主今天供养我们,我们真正是成就了(最低的成就,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供养的人都有福了;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一生圆成佛道,他帮助我们成就道业,他有福了。假如西方极乐世界没去成,他这些供养是借给我们的,我们向他借贷过来的,将来都要还的。换句话说,你借得多将来还得多,借得少还得少。现在用起来很方便,是越多越好,将来还起来可就麻烦了,还起来就希望越少越好,这个帐要算清楚。
1 K7 Y3 D4 a! M9 P& c, {& F4 N  今天时代不一样了,不像从前。从前出家人接受供养(四事供养),那个简单。现在呢?都用金钱代替了,大家都供钱财了,这个钱供养愈来愈多。没有钱的时候有道心,钱一多了,迷啦!被那些钱迷了。所以我常讲在家居士也不应该,本来这个出家人有道心的,结果把他迷了,又把他拉回去了,又叫他犯罪了,他们也有过失。可是我们自己要提高警觉,不管怎么样,你出不了三界将来要还债的。我学佛,我这些道理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很小心,我有我的做法。人家来供养不接受,这不可以!人家跟你结缘,你不跟人家结缘,这不行!这是一定要跟人家结缘,要接受供养的。那么接受之后呢?我把它布施出去,我布施里头最大的一个项目就是印经——印经布施。我出不了三界,将来这些人替我还债——凡是拿到我的书,他们都要替我还。所以这个预先要搞清楚,要防范清楚,这很重要的。所以说自己生活是越简单越好。越简单越自在,越简单越快乐。
0 b* q+ c  Z' T/ Y1 h% J5 ?$ g⒈盗心不除·沦为妖邪
+ H: k0 f, M4 J" y9 Z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 N: N2 `) D# i6 s! J
  经文一开端都是这两句话,说明不仅仅是我们娑婆世界,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只要有三界六道,都跟这个是一样的,没有例外的。5 }9 y& @: G) U" g% y- p9 W" |! ~
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L$ k; K# s; A1 I9 v4 U& N* g7 O
  换句话说,有偷盗的意念,就出不了轮回,就不能了生死。
* c: |# Y1 ^5 \5 [8 r6 l- N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
4 l# j  a* P' I& X  “尘”是指三界六道;要是偷心没有断干净,你想超越三界六道就不可能。
2 X9 d( y( v1 u: X$ w3 X0 F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着。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7 F' K2 I; D% h- r& j  这一类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讲的妖精。
  ^& N+ B0 v. t1 T8 z7 r5 v7 f3 `  不断淫,修菩提道的堕落在魔道;不断杀堕落在鬼道;不断偷盗的人,就变成妖精了。妖魔鬼怪,这就是妖。这一些妖魔鬼怪,在末法时期很多,我们如果很冷静的去观察,常常会见到。可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冷静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妖魔鬼怪?这才重要。别人我认识了,我对他敬而远之。为什么要敬而远之呢?诸位要晓得,这些妖魔鬼怪,他也有护法神,他的势力也非常之大,这个时代是法弱魔强,得罪不起啊!因此,我们的态度是应当敬而远之。我们遇到他,对他很恭敬,对他尊敬。“远”是什么呢?我不学,我也不得罪你;这个样子我们在菩提道上,他也晓得,他也不会干扰我们。为什么呢?我们没有妨害他,所以他也不会干扰我们,我们的修行也能平平安安的度过。
' ^' W4 Q8 Q! @  q' L. E* H我灭度后。
8 d' G2 b0 c0 o) b  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 s% E2 G1 e5 y- y& Y! a, Q" j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眩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S9 u9 P2 R1 s3 U
  “潜匿”,就是“隐瞒”,即欺骗众生;欺骗的方法很多,不胜枚举。存心欺骗众生,他的目的是求名闻利养,甚至于可以说不择手段,用种种方法控制信徒,自己称善知识。这些妖魔鬼怪,那个大的,用现在话讲都有神通,非常能够迷惑人。跟他一往来,过了几年之后,果然跟佛经上讲的一样,“其家耗散”,那个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这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不能不认识的。更不幸的是中毒很深,变成什么呢?现在医学叫“神精分裂”。必须住到精神病院去,没救了,一生的前途毁掉了。这种我遇到很多,都是高等知识份子,大学毕业了,甚至于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了,还搞成这样子,可怜啊!实在是悲哀啊!有些中毒比较轻一点,但是已经被他控制了,就是常常自己感觉得有魔在身边,他自己的意志不能集中,不能作主,都是魔在那里控制——无形的一个力量在控制他。我有的时候讲经,他遇到我了,他说:“法师我已经着魔一、二年了,法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把我这魔赶走?”
- E% {8 O/ D1 L& E$ V  我没有这个能力,我学教的,没有学过神通,我对付不了这些魔;所以我就问他:“你是不是很喜欢神通。”
$ g( @+ G% X) f  他说:“是的。”; r$ s4 k) y# o, X* h4 h
  我说:“没错嘛!就是因为你一念喜欢神通,跟他两个套上关系了,你就上他当了。”" ?+ Z2 T/ _4 Y7 @, o; }
  所以学佛的人要知道,佛、菩萨、阿罗汉都有神通,但是佛决定不以神通作佛事。
$ n# f$ h/ i: U* x' y) s  什么叫作佛事呢?
, d' N9 R% _8 G2 D1 B" t6 x2 J  接引众生、教化众生,佛决定不用神通。
# ]! |+ x" L6 u) R, B8 G% W  为什么不用神通呢?/ ?$ t% i  c8 g/ R" ?$ f' y  }
  妖魔鬼怪有神通,佛菩萨如果也用神通,那佛菩萨跟妖魔鬼怪混淆不清,我们不能辨别了,你从哪里分呢!
3 b% @/ T8 p9 q8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2: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四、戒盗·断贪》3 J3 O. q- ?+ s6 Y# W

9 _2 A8 x. a$ h$ h' h) p( Z摘自《净空法师讲:净业三福、《楞严经》清净明诲、《晚晴集》》7 |0 J7 @( F6 r* R6 c. \5 d
  因此,诸佛菩萨有神通不用,从理论、方法来教导大众。妖魔鬼怪没有这个能力,他不懂理论,也不懂方法,他只能够显这些奇奇怪怪的来诱惑你,你要好奇就上他当了。你的心要纯正,对于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不闻不问,处之泰然,魔对你是一筹莫展,他沾不到你身上,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我们也不可以用这些欺诈的方法,来诱惑在家同修;要知道果报非常可怕!你要是用这些,换一句话说是你自甘堕落啊!你堕落之后,将来在恶道里出来,还是要还债,没有说是堕落之后,债不要还了。没有这个便宜事情,依旧要还债,那又何苦来呢!所以决定不可以。
( W- _. b  ?' l8 Z8 Z8 w⒉托钵乞食断贪心
0 Q2 H1 \  b1 t/ G8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c: `6 E3 y7 v! f3 Q
  这段开示很重要,如果真正能够依这几句开示奉行,可以说这个人是真正的觉悟者,真正觉悟了。乞食的制度,在唐朝中叶开始,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已经不存在了。在史传里面记载,这两位是大菩萨再来的,帮助佛教走向中国化,使印度传过来的佛教,变成中国式的佛教——我们现在讲的本土化、现代化。百丈大师那个时候,即唐朝的现代化、本土化,使出家人的托钵生活,一变成为自己耕种,自食其力。百丈大师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个跟佛在印度的制度完全不相同,诸位要晓得,这个就是现代化与本土化的精神,使佛教能够适合于这个地区,在这个地区发扬光大,让这个地区的人都能够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由此,我们要懂得佛法的理念、精神、原则,决定不能变,决定要遵守的,至于日常生活当中的方法,一定要随着时代、随着生活方式、随着每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有所修订的。像法律一样,它的精神不变(全世界法律精神都不变),可是条文一定是每一个地方不一样,佛法亦复如是。所以戒律里面只有这四重戒——杀、盗、淫、妄是超越时空的,无论在古时候、在现代、在印度、在中国,甚至于在外国,决定不会变的。这个杀、盗、淫、妄,决定不是好事情,这是大家所公认的。所以这四条戒不能够改变,其他的都可以随着每一个地区的生活情况加以修订,这个修订我们就叫做“清规”,“清规”就是戒律的修订,戒律的现代化。
% S2 n' C/ L- m# I& O  s⒊不贪供养·广行布施·示一往还
$ ?! f9 V5 A+ _9 r  现在出家人是接受信徒的供养,不自食其力了,因为唐朝那个时候寺庙有产业,有山、有田地可以耕种,现在寺庙没有财产了,所以必须要依靠信徒的供养。在中国、外国,几乎都是这样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生活方式改变了,但是它的原则“循方乞食”(释迦牟尼佛订的)的精神,是断除贪念,我们要把这个精神掌握住,我们要断除贪心,所以生活所需简单,我们每天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就可以安心办道了。多余的呢?不要积蓄;这是诸位同修要记住的。佛在经上常讲“积财丧道”,“财”不是个好东西。你看“财”,我们中国名字叫“通货”,“通”是要流通,你积在那里,它就不通,不通就臭了。所以财一定要叫它流通,不要积财,我们自己够用了,多余的辗转布施。
6 Y- A8 {  n1 r+ s6 m. h# y  在现代的社会,台湾已经走向开发了,可以说人民的生活相当富有、富裕了,在物质上,我们不需要布施了,他都够了嘛!所需要布施的是精神上的,因为精神生活太贫乏了。精神生活里头最重要的是“正法”。台湾在现在这个世界,真的是得天独厚,佛教的经典、善书充满了每一个角落;录影带、录音带到处都能够得到,只要我们认真的去摄取学习,充实我们精神的生活,在台湾的日子真好过。但是这个地区之外,物质生活我们暂且不谈,精神生活是非常的贫乏。做好事,什么叫真正的好事呢?布施佛法,布施善法,都能够挽救世道人心,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去做,真的是无量功德。所以我常常劝勉大家要修布施,你修财布施你得财富,一生在财用上不缺乏;你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你在任何环境里面不会迷惑颠倒;你修无畏布施,一定得健康长寿。财富、智慧、健康长寿,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你为什么不修呢?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什么人修什么人一定得到,这个要知道。! A9 K; Y$ j* ^# @
  我没有出家之前造的杀业很重,所以我出家学佛之后,我知道因果可怕,尽心尽力的都在修布施。其实这个布施,最早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跟他第一天见面的时候,我提出一个问题,因为那个时候,我对佛法稍稍有一点认识了。我说:“佛法真好!我很想学。有没有方法叫我很快的就入进去?”! @' Y/ D5 g: g+ E: Z2 ?3 H
  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老人家眼睛看着我,一句话也不说,看了半个钟点(这是他的教学法),聚精会神的看我,我也看着他,这半个钟头心真的定下来了,妄念没有了。( h; _0 _: I0 Y0 y# e
  他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 y/ p& F! K! Y: J
  说的没有我这么快,他每一个字拖很长,他慢慢说:“看得破、放得下。”这个意思我能懂得一点,接着我很快的底下问题又来了。
0 R4 v% r) X8 B5 d5 O7 F, L& \  我说:“请教大师从哪里下手呢?”
3 w. o) u: i8 _  这次就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了,大概也有十五分钟。等那么久说了两个字:“布施。”; F6 S; n4 n2 q7 `  g  ^
  所以这个印象之深,这一生永远不会忘记。跟他老人家往来,言语简单扼要,一个字一个字都有很大的力量。第一天见面我向他告辞时,他老人家非常慈悲,送我到大门口,他拍着我的肩膀说;& w- k) [+ `6 ?! ]  S
  “我今天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嘱咐我这么一句。$ t; k/ Y+ v! Z! J5 O' O$ Z+ M
  我真听话,真的就认真去做六年,六年满了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真的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不肯修就没有感应,你肯修真的有感应。
6 v8 }8 y; c" @( F' x  那什么感应呢?% ]" I) O( @# V: O( c( g
  佛法修学一段期间之后,我就有意思出家,我说:“我在台湾一个人,没有家累,我从事这个行业,很适合我的志愿。”我向大师报告。, v- n& |1 l0 Y' q/ Y' P1 c0 ^
  大师告诉我:“很好!你不要去找道场,不要去找师父。”2 E. L) K& {7 k  c% D( E# ?  s# o2 G
  我说:“那我怎么能出家呢?”
; K# x% G) N) P* o3 s  他说:“你要找师父,这个师父不肯给你剃度,你不就生烦恼了。”
! T0 F9 A% A/ p1 ^1 o8 y, ?  我一想:“没错!”
: g3 M. D5 O8 N3 s  我说:“那怎么办呢?”  A8 O5 r3 `# _% Y
  “求佛菩萨感应。”点我这个。  \. W5 @: f' T
  所以我布施六年,因缘成熟了,果然师父来找我,请我去出家。$ r. O9 o8 h* W2 h( x( i) R
  请了多少次呢?
" N! t* `# D+ V  `8 D* u( }7 M  一个月当中请了九次。很诚恳啊!我就答应了。
. b8 t7 _& N& y$ x! c0 h  W: D  所以我出家在台湾大概是头一个——道场师父找我,不是我找他。因此,我出家就可以谈条件了。; e/ m7 S! }. k! Y8 u# ]5 e
  谈什么条件呢?
- y/ y6 e+ Q9 j5 B# V, J,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2: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戒盗·断贪

续-《四、戒盗·断贪》
- W- ~1 z6 y3 W/ z. x. A4 W1 e4 o4 d! V8 {8 ]6 U# N4 \
摘自《净空法师讲:净业三福、《楞严经》清净明诲、《晚晴集》》* J. D1 n* I- D3 D5 s5 `
  我要认真学教。
5 y) p; C* R" k. T" @& j! W2 J  那个时候,我跟李炳老才一年半,我的学业没有完成,虽然出家了,我依旧要到台中继续修学,要完成我的学业。这个道场都答应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布施得光光了,除了换洗衣服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从台中到临济寺去出家,有一个同修替我买一张火车票(钱不要),只要买台中到圆山火车站的票,我下火车就到庙里去了;一分钱都没有,真快乐!真自在!所以布施完了,这个感应就来了。如果身上有钱,恐怕师父不找我了,道场也不找我了,那真有感应。所以布施是修因啊!这一切受用是果报!0 S- z7 h6 O3 y4 h
  我今天钱财也布施光了,但我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旅行,身上可以不要放钱,走到哪里人家替我买飞机票,给我准备交通工具,一切招待很周到,确确实实我没有用钱的地方。我记得我是第三次,或是第四次到美国,上街去买一点东西,有一个同修说:“师父,我替你买。”
7 [% b! H1 s8 S. X; a5 Y( e. ?+ t0 \* W  我说:“不必了!让我花花钱,我很多年没有花过钱了。”4 u( h' N# V& Q9 @: k- Y, j& e
  “花了几块钱?”
1 L! l  ~6 W' o  大概花了九块不到十块钱。
3 V/ ?2 l5 k7 ^  我说:“让我去试试看嘛!从来没有用过钱嘛!”此时,你才晓得真得大自在啊!
% s/ }4 {# E) Q& z  到了大陆也不要花钱。我跟大陆的缘结得很深,前年,我一个人进去,最担心的是交通工具,住可以住旅馆,身上是带了钱,没想到到南京,江苏省宗教局招待,旅馆的费用他们统统给我付了,还是没有花钱。我们的钱要散啊!给一切众生,结缘啊!我们走到哪里都有许多人欢迎,比身上装钱好得多!装钱,有时候会被扒手扒去,小偷偷去,这种方式很自在啊!这都是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只要肯相信,只要肯认真去做,这种殊胜的果报,自己可以得到,这个才叫真正的幸福、自在、快乐。所以幸福是自己找的,自己去求的啊!
. x4 ?+ w5 B3 ~" V( h$ c$ u% L  这就是一定要“断贪”。世间法不贪,决定不贪。为什么呢?世间法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金刚经》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贪图造罪业划不来。不但世间法不贪,我再告诉同修,佛法也不能贪。为什么呢?佛法你要贪了,你就不能专精,你一生的修学只学一些佛法的皮毛、常识,佛法的精髓你决定得不到。要想得到佛法的精髓,古大德常常教我们“一门深入”,你才能得到啊!因此,明白这个道理,佛法也不贪,佛法也要放下。我年轻的时候,不懂这个道理,虽然老师也常常说,但是我不相信,还是喜欢广学多闻,对于大乘经论,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早年我讲的经很多,几乎每一个地方找我讲经,要求我讲什么我都会讲。这些年来自己逐渐逐渐觉悟了,工夫也用得得力了,才真正明了古大德这一句话的确是苦口婆心,决定不欺骗人;因此,我把所有一切大乘经统统都放下了,学莲池大师“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予他人行”。你们爱修哪个,行,你们去修,你们去悟,我不干了,我自今而后,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一门深入。所以在这七年当中,《无量寿经》讲了很多遍,我遍遍讲的都不一样,每一遍的境界不相同,每一遍的心得不相同,每一遍的受用不相同,都是从专、从精上得来的,这是我自己四十多年来修学的经验,可以提供诸位同修做参考。学多了不是好事情,现在佛学院请我去教书,我不干。为什么呢?我知道那个不会有成就的,那叫大杂烩。不专精很难成就,这就是真正觉悟之后,下定了决心,贪心断除了。自己知道在这个娑婆世界,在我们现实的社会,我这一个身叫最后身;为什么呢?下一次不来啦!超越三界轮回啦!“示一往还”,我这一次来了,以后再不来。下一次呢?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纵然下一次再来,那是菩萨身分乘愿再来,绝对不是凡夫业力来投胎的,这就正确了。所以要认识清楚,要坚定信愿,要依教奉行,把所有一切障碍统统摆脱掉,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  n3 x% W* q: d3 r7 _
⒋邪魔混迹佛门
% V9 N8 a. b% a% `3 f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2 h7 j& e$ y. _" E# h7 N
  这是世尊指示出末法时期,魔子魔孙趁着佛法衰微的时候,混迹在僧团里面,破坏正法。这一桩事情,佛在经典里面曾经告诉过我们。8 @) x3 J# g; A8 p! v8 b8 I' l
  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魔曾经跟佛说:“我要破坏佛法。”
) b! J, b# D6 c  佛告诉他:“诸佛如来所说的正法是任何魔外,都不能够破坏的。”
( C5 h  T& x9 ~0 [  魔就说:“等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都出家,都披上袈娑来破坏佛法。”
, p% @4 g+ {' P+ A/ D7 U1 @* q  佛听了之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就流眼泪了;本段就是指这一桩事情。所以佛说:“譬如狮子虫,还食狮子肉。”这就是现代人所讲的,渗透到佛门里面来;他们不是佛弟子,是妖魔鬼怪渗透在僧团当中。因此真正佛弟子,不仅是在家,出家也不例外,四众同修都要有慧眼,都要能辨别;尤其是自己要时时检点反省,我们有没有被这些妖魔鬼怪污染了?有没有受他们的影响?有没有被他们把我们拖到火坑去了?这个是不可以不警惕的。; C( c3 c0 m, B0 I- C% f
  “贼人”,就是指妖魔鬼怪;不仅是指此地的妖邪,连前面的魔鬼统统都包括了,也包括后面的妄语。“假我衣服”,他也出家了。以中国人来说,也穿了海青,披了袈裟。“裨贩如来”,“裨贩”是买卖。现在社会上常听到“开庙店”,把佛法当作生意买卖来做,那就是标准的“裨贩如来”;当然他造业多了。“造种种业”,欺骗众生,这都是佛法。拿造业当佛法,这还得了吗!造哪些业呢?我们这一段经文讲的,杀、盗、淫、妄都是佛法。这个不得了啊!还要宣说这是大乘法,这是上上乘法。甚至恶意的批评那些严持戒律、依教奉行、规规矩矩的佛弟子,说他们是“小乘道”、很执着、不圆融,认为自己讲的杀、盗、淫、妄很圆融啊!批评这些清净戒律的叫小乘道,这个罪业非常非常的重。“由是疑误众生”,令一切众生对于佛法生起怀疑。正法怀疑了,相信邪法,他将来的果报当然是三途。所谓是“以盲引盲”,妖魔鬼怪领着大众,以盲引盲相牵入火坑啊!将来统统堕入三途。这个事实真相,世尊在此地为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j+ ^; E8 f. J  G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 `( j0 |1 ^' v,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2: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戒盗·断贪

续-《四、戒盗·断贪》3 ]! K, c+ ]- D! ]" v

0 p0 R8 Y. `, D摘自《净空法师讲:净业三福、《楞严经》清净明诲、《晚晴集》》
. g0 p. Z7 T$ r6 f5 i  这是佛家修行方法的一种,这是舍身供养。大乘经里,佛常常如是的开导。但是真正照这样去做的,形式上中国有,外国的佛教很少,我们没有见过。在中国佛弟子出家受具足戒的时候,要在头顶上燃香;台湾因为气候炎热,所以只燃三炷,从前在大陆,多半是燃十二炷香。在家同修受菩萨戒,燃在手臂上;燃臂香通常也是燃三炷,也有燃六炷、九炷的,这是根据佛在经上所说的。国外或是边疆、西藏、蒙古,这些大德他们没有。我们要问世尊这个开示,他知不知道呢?他知道。知道为什么不燃呢?诸位要晓得,佛给我们讲的是表法的意思,不是叫你真的把它烧掉了。
$ a1 B, q3 }) \6 ~  我们燃臂香、燃头顶香没有多大关系,这个意义在哪里呢?是叫我们时时刻刻记住:我曾经在佛菩萨面前立下誓愿——舍己为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这个意思,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时时刻刻要想起燃指、燃臂,取的意义是:我的手、我的臂要为一切众生服务。不是叫你真的把它烧掉了;真的烧掉了,你做事就不方便啦!观世音菩萨两只手不够用,还要千手千眼,我们两只手,都把它烧掉了,你用什么帮助众生呢?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意思。燃烧的时候,常常记住是以我们的智慧、体力、技能,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工作,千万不要会错了意思。你要真的回家把身也烧掉了,手也烧掉了,那佛看到了摇头——你把我的意思会错了。在中国佛门里面燃臂香、顶香的确是很好;为什么呢?一看就想到:我发愿要尽心尽力帮助别人,为社会、为大众服务;这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意思。
$ b- P; `' a, I2 B1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 }/ @1 S. t, I* X# ~: O( w
  这是佛对于真正发道心修学三摩地的人印证赞叹:这个人在这一生当中,无始劫来的宿债都能够偿还清了……。虽然不是一桩一桩事上还清了,你这个利益众生、服务众生的心是真正的圆满。为众生服务,为众生做事,这就是还债的意义,所以他能够“长揖世间”,这是永别六道生死轮回。虽然他还没有修行证果,还没有证得无上菩提,但是他于正法确确实实已经有坚定修学的决心了。为什么呢?在事相上,他已经表现得很明白——为一切众生决定不辞辛劳。发这个愿要认真去做。" `! l6 i# F5 Y0 }8 d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o" n3 ^& L0 M0 X3 g+ V
  我们就这个经典大意来说,佛在此地明白的告诉我们:如果你发的心不圆满、不坚定、不究竟,修行是不会有成就的;有这个心还要真有这个行为,才能成就。如果心愿有了,可是做不到,这个不行!做要尽全力去做,那就圆满了。我有十分力量,但只做到九分,这不叫圆满;一定要把十分的力量统统用出来,叫你的心力、身力统统圆满了,这个债才还清。如果不圆满……,诸位要听清楚:我发心圆满了,但实际上做不圆满,那不行。为什么呢?你发圆满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圆满心一定有圆满行。换句话说,你有心无行,出不了轮回;再换句话说,还得要还债,这个世间的因缘果报,没有能幸免。
1 P% K  \, u6 a# n  j4 t  释迦牟尼佛在此地,给我们说了一桩事情——“如我马麦正等无异”。这是一个公案,我们世间人讲,这里头有一段故事。佛在别的经上说得很详细,这个地方很简单,没有说这个故事的内容。释迦牟尼佛也是凡夫修成的,他不是生下来就成佛。久远劫以前,释迦牟尼佛还没有接触到佛法,但是也是个修行人,是个外道,他也有五百个徒弟。那个时候在世间也有佛出世,这一群外道遇到佛和一些出家人,从皇宫里面应供回来。这是国王斋僧请出家人,佛带了弟子们去应供,这时精舍里面,有一个比丘生病不能去,所以大家吃完饭之后,就带了一份回去,给这个病比丘吃。这些饭菜很好,香味很浓,这些外道闻到香味生了嫉妒心,就骂这一群出家人说:这一群秃头啊!(出家人剃头的,秃头啊!)不配吃这么好的供养,那个喂马的麦,他们有得吃就算不错了。这个外道头骂出家的比丘,他的徒弟也跟着骂。就造这么一个口业,一直到这一世,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还遭受这个果报。事情是:当时有个国王,请释迦牟尼佛去应供,请到那边之后,过了五、六天他就被魔迷惑了,把世尊这一群人忘掉了,没有人送供养。刚好遇到饥荒托钵也讨不到食物,幸亏遇到一个养马的善心人,他说:“我没有东西供养,这个马吃的麦子……,世尊,你们如果可以吃,我分一半给你。”所以世尊有吃了三个月马麦之报。
+ r9 T7 B% C; P  诸位,这个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一念瞋恨心骂了几句话,后来都要遭果报。这是说这一段的因缘,就是你造的业,后来一定要酬偿,连成佛了都不能够避免,何况你是六道凡夫!佛在这部经上跟我们讲的,跟在其他经论上不一样;这部经是对真正发愿,真正下定决心,要在这一生永脱轮回、圆成佛道的人讲的。所以佛讲的句句是真实话,一句委曲婉转都没有;因此,这个戒行、清净心要求得特别严格。这好处是我们自己得,与佛不相干,诸位一定要知道。
$ g1 x* D5 }2 V, Z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
9 u& K1 X# w/ Z) ~9 ?  前面叫我们断淫、断杀,这第三一定要断偷盗。9 m, r# J1 i% i* D- n) E# `7 u
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 n% x. Q& Y( X. o  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对六道凡夫决定的、清净明白的教诲。3 H# G! B( Z3 S0 y# I" Y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音zhi:酒器,容量四升。)。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5 {3 c+ P, R' t1 P9 P, X  佛在此地举了一个比喻:如果偷心不断而修禅定的,就好像一个人用水去灌杯子(卮),这个杯子下面有漏洞,水灌下去就漏掉了,永远不会装满;这就是说用偷心修禅定决定不能成就。
& p2 M7 G8 m. k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
1 `9 Y- J6 H6 w1 o4 J4 z2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2: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戒盗·断贪

续-《四、戒盗·断贪》
. @5 H8 ?) C; a' u, }7 A5 e3 @: S) `3 ~+ ?; n
摘自《净空法师讲:净业三福、《楞严经》清净明诲、《晚晴集》》
; y( F) G' t+ A1 ~8 V9 B  佛陀当年在世,出家人的生活确实是如此,他的财物,所谓“滋生之具”;我们人身体生活在世间,维持生存必需要的衣食不能够缺少。印度那个地方是热带,所以衣服很少,三衣一钵便足够。钵是乞食的,“三衣”不单是遮体,晚上睡觉,大衣就当被子盖的。这个“具”,我们现在拜佛用来做拜垫,并不是本来的意思。“具”是什么呢?是铺在地上做被单用的(衣是盖在上面的),所以叫卧具。当时出家人的财物就三衣一钵,如果有多的统统都布施了,决定不积蓄。但是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的气候跟印度不一样。我们中国是在温带,四季分明,冬天三衣不能保暖,一定要棉衣,一定要很厚的被子。因此,佛法到了中国,“三衣”就变成一个纪念的意义了。像我们现在穿的这个衣服,全是中国的服装,这个诸位要晓得。现在出家人穿的服装,是明朝一般老百姓穿的服装;我们穿的海青,是汉朝时候的服装。汉朝读书人是不劳力的,读书人穿的礼服是海青大袖子的,短袖的是工作服,从事出力的工作,所以我们的服装完全是中国服装。佛的服装就是披衣,五衣、七衣、大衣,这是三衣,现在我们只有在诵经,或是举行典礼的时候,披在身上作一个纪念,而且这个衣缩小了。诸位要晓得原来的衣是很大的,现在泰国小乘佛教,他衣很大,差不多比我们的要大两倍,他真是裹在身上。我们现在中国是用个勾环披在身上,所以这个衣就缩小了。3 V0 v. n( `' p) @
  日本佛教的衣就更小了,他们缩成那么一小块,平常不用的时候放在口袋里。日本和尚穿西装,他的“衣”装在口袋里,作佛事的时候拿出来套在脖子上——两块袈裟小小的挂在脖子上,也是作为纪念。那个实在缩得太小了!佛门这些沿革,这个制度上的变化,我们都要懂得,它的精神是叫我们真正能够放下。其实如果我们今天托的饭菜很多,我这一餐吃不完,可不可以留到明天呢?不可以。佛的制度:吃饱之后,多下来的要供养畜牲、鸟兽,不可以留到明天。这里面有很多的道理。古时候没有现代的冰箱,怕你留的东西到明天会变质,吃了容易生病,因此为了卫生,佛不许可。所以出家人,不吃隔夜的东西,这个是卫生。同时不许可你懒惰——我今天多托一点,明天不要出去了。偷一天懒,这不可以;托钵是一堂功课,天天要去的。所以托钵有许许多多的用意,这个制度非常之好。这个跟我们现前的生活完全不相同了,现在我们吃的东西,剩下来可以用冰箱来储存,明天还可以用。但是诸位必须要记住,我们学佛的人常讲“惜福”,往往把“惜福”的意思错会了——东西坏了、馊了还要吃;这种惜福,福是惜了,再两天生了一场大病,还要人家来侍候、照料你,你的福报马上就享光了。所以要记住:菜、饭味道只要一变立刻就舍掉;这是绝对正确的。佛弟子懂得卫生,讲求卫生,我们一生不生病,不需要麻烦别人照顾;一有病总得要麻烦人,这个是真正、除非不得已。所以在饮食上要是得病,真的不可以原谅。因此,衣着、饮食,要处处小心谨慎。败坏的东西决定不能吃,这个不是惜福,不要把“惜福”这两个字解错了。在家同修,饮食剩下来,有变了味道的,也不应该吃,一定要维护自己和一家人的健康,这个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佛绝对是给我们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佛法教学是教我们“离苦得乐”,不是教我们离乐去吃苦,这种佛教没有人要接受。因此,我们要体会如来教导的真实义,这个很重要。
0 m+ V  i- C% b8 x于大集会。合掌礼众。
' L5 l9 }2 K( \. r/ U0 [9 R1 j  这是恭敬。
  K8 a1 R, E9 N( e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M3 C$ y, n5 w& Q9 {
  这是忍辱。有人打你、骂你,你要能够忍耐,听到耳里就像人家称赞一样,绝对没有一念瞋恚之心。修行在这个地方看工夫,你的工夫得不得力,就在这些境界里面观察、考验。
+ c. X9 P$ y& o4 o7 E2 s9 a$ q% T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q% S; W+ C$ s3 B5 Q7 C
  佛在《本行经》里跟我们说:释迦牟尼佛过去世,在菩萨道修行的过程当中难舍能舍,头目脑髓都可以捐舍,何况身外之物呢?《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讲布施将近一百种,也有布施“内财”,内财就是头目脑髓、血肉都可以布施。那是行菩萨道的大菩萨所为;我们是凡夫没有他的定力,没有他的工夫。我们虽然做不到,但心向往之,我们也尽心向这个方向去走。但是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我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不到的不必勉强。我这一生做不到,来生证了菩萨果位,我也能像诸佛如来因地一样可以做到;就是现在做不到,将来可以做到,我们有这个心,一切都与众生共,这个偷心真的就没有了。
. s$ `; U2 P  g$ s- h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 X9 s' @  u* o+ B1 |  佛说经有了义,有不了义。不了义是佛的方便说,多半是接引初机的,他对于事理的真相,还没有完全透彻;对于三界六道,还没有真正出离的意愿,佛跟他们讲的这些经论,就是不了义的。虽然是不了义教,目的是希望他在三界里面减少痛苦,不堕三途,常在人天。“了义教”是超越三界,证得究竟圆满的无上菩提。佛在这个地方教导阿难,实在讲也劝我们,不可以将如来不了义教来掩饰自己。“回为己解”,就是掩饰自己骗众生,你就“误了初学”。初学人发真实道心,我们要介绍他了义教;他不发真实道心,或者他的障难很多,必须要从头慢慢学起,那可以介绍他小法,慢慢诱导他契入大乘,按部就班的来修学,这是一类小根器的人。如果遇到大根器的人,就不可以将不了义教教导他。“佛印是人”,“印”是印证;释迦牟尼佛印证这个人“得真三昧”。我们今天实实在在说,比起古来的祖师大德,我们的解、行都不够,差得太远太远了,我们的罪障习气,比古人来得多。
$ ^2 h  _# C- m, x  h& y  如果我们遇到初学的人怎么办?; {( _& m+ H2 |7 \
  我们拿什么佛法介绍给他,这才对得起佛呢?6 v/ a" H- H$ |. w7 T; ~
  我们没介绍错,对得起佛,对得起对方,没有耽误他,一般说那真是要大智慧、大神通,才能够做得恰到好处。我们今天没有这个智慧、神通、能力,但是诸位如果真正觉悟了,对于初学的人,我们就把《无量寿经》、阿弥陀佛介绍给他,那就属于究竟了义。这有人就问:
" T$ O( K% m0 B& S, W7 }- p  “《无量寿经》初学的人能学吗?”% u6 a% T4 R% x- @  f. b
  给诸位说:“能学。”
( z  o% u3 O  J& c5 I& @  怎么知道能学呢?6 d9 n# T( Y+ `3 `) a
  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告诉我们“我与五十二同伦”,“五十二同伦”就是菩萨五十二个阶级位次,从初发心开始,一直到成佛五十二个阶级,就是修一个法门——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 N$ r6 F: A- D: _* l8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5 07:10 , Processed in 0.0800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