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1|回复: 1

【經】文殊師利法王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7 17: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
; P/ D2 ]7 W8 }+ x' j$ A, I1 ]8 V$ g
  【經】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
: ?) |" q6 h; S/ S% _0 i  【疏】文殊師利者。此云妙首。亦云妙吉祥。亦云妙德。法王子者。佛為法王。菩薩入法正位。名法王子。又首舉文殊者。例前舍利弗義。
4 n2 b7 {- x/ a9 l8 F  【演】佛為法王者。佛為諸法中王。又以法王於三界故。# `5 L; }5 p6 R/ B) W, R2 {  f7 z1 L
  【鈔】文殊師利。亦云曼殊室利。言妙首等者。準華嚴宗。表三法門。曰信行智。妙首者。信也。信為萬行萬德之頭首故。8 m( @9 J! I( C4 N9 [
  【演】信為行德之首者。行。謂行門。德:是實德。萬行。如布施持戒。乃至普賢萬行等。萬德。如常樂我淨。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乃至無量百千陀羅尼等。佛法大海。信為能入。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信能長養諸善根。信能必到如來地。故信為萬行萬德之頭首。7 F7 P+ D2 U9 s
  【鈔】妙吉祥者。行也。佛地經言。一切世間親近供養讚歎。名妙吉祥。又真諦云。於怨親中。平等利益。不為損惱。名妙吉祥。又生時有十種瑞。一光明滿室。乃至十象生六牙。名妙吉祥。是即解之行故。
2 L) M2 }; O* C8 d! I  【演】一切親近供養讚歎。是妙德感物行也。怨親平等不為損惱。是大悲平等行也。生時有十種瑞。是勝福瑞應行也。即解之行。即行之解。是釋妙字。即解之行者。如上諸行。皆全性起修。非有為有作之行故。9 Q- }9 N! z5 |+ F/ S( i8 u# ]  x
  【鈔】妙德者。智也。經云。諸佛之母。釋迦之師。豈非妙德。是即行之解故。
. W/ Y  K' `3 K0 W* f  【演】妙德是智者。種智不圓。不成妙德。華嚴云。了了見佛性。猶如妙德等。故妙德者智也。諸佛之母者。經云。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從是生。釋迦之師者。經稱文殊為七佛師故。即行之解者。如上之解。全修即性。非空知空解之解故。
: p" ]) j" j5 n* w' b9 E6 y  【鈔】入法正位者。如來據中道第一義。而菩薩入於此地。是謂紹隆佛種。當繼佛位。如大君體元居正。所生王子。今在東宮。當紹王位。名法王子。又名佛子。其意亦爾。
. n( z  X) @* w0 y2 U" j7 L  【演】如來據中道第一義句。是出脫疏中法字。而菩薩入於此地句。是出脫入字。是謂紹隆佛種二句、是出脫正位兩字。但正字尚未明顯。故約喻說。體元居正也。據中道者。二乘據真。權乘據俗。俱為偏位。如來據中道。是居法正位。菩薩入於此地。是入法正位也。大君體元居正者。天子體乾元之德。居九五正位。王子在東宮者。東。為震。震。為乾之長子。又帝出乎震。故曰東宮。
+ J* ]3 X0 g3 E5 a$ }7 k  【鈔】凡菩薩皆法王子。獨稱文殊者。荊溪云。於王子中。德推文殊。又諸經文殊常為一切菩薩上首故。例舍利弗者。身子智慧第一。文殊大智獨尊。如前所明此經惟智力能信受故。又分別而論。則身子權智。文殊實智。權智明有生淨土。實智明無生淨土。鈍根則從權入實。利裉則權實雙融。若推本而論。不思議境界經云。復有百千萬億菩薩。現聲聞形。亦來在坐。其名曰舍利弗等。則文殊身子。同一甚深智慧。益知此經非淺智所能信矣。1 p0 A) J! @) q# {3 _3 M
  【演】又分別而論者。以上文猶是總論。尚未分別。若又分別而論。則智又有權實不同也。權智。是小乘偏空之智。不稱法性。故曰權。實智。乃大乘中道之智。稱乎法性。故曰實。權智明有生者。權智不達法空。不悟唯心。生佛迢然。淨穢歷然。以我之生。求彼之佛。捨此五濁。往彼西方。實智明無生者。實智了達法空。悟明唯心。生佛不二。淨穢融通。雖云念佛。心外無佛。雖曰往生。實乃無生。鈍根下二句。恐有問云。同一淨土。分有生無生二者何也。故云以根有利鈍。不得不分故。從權入實。則且就事持。漸漸入理。權實雙融。則理既不迷。事亦不廢。
2 N( r2 w+ t% b& }2 h& i! E  M- e  若推本而論者。以上文猶是分別而論。未是推本論。若推本而論。則同一甚深智慧也。+ \# K/ w& ?1 d* Q1 m* T$ X4 G
  【疏】阿逸多者。此云無能勝。即彌勒菩薩也。
2 {+ [1 @" b) O% x) }) W) K  【鈔】彌勒。此云慈氏。姓也。阿逸多。名也。具足當云慈無能勝。以在母胎中。即有慈心。故以名族。又過去生中。遇大慈如來。願同此號。即得慈心三昧。又昔為婆羅門。號一切智。於八千歲。修習慈行。又弗沙佛時。與釋迦如來同發菩提心。常習慈定。又思益經云。眾生見者。即得慈心三昧。又悲華經云。發願於刀兵劫中擁護眾生。是則慈隆即世。悲臻後劫。至極之慈。超出凡小。故無能勝。- x: X& h4 L7 F, w! s  C8 Q
  【演】慈無能勝者。慈有三種。一眾生緣慈。無心扳緣一切眾生。而於眾生自然現益。如涅槃云。我實不往。慈善根力。能令眾生見如斯事。二法緣慈。無心觀法。而於諸法自然普照。如日照物。無所分別。三無緣慈。無心觀理。而於平等第一義中自然安住。以無緣慈。攝諸眾生。慈無能勝者。指此三慈也。
5 X; G/ G4 d& B  文中所引。有三世二利不同。第一在母胎中。即有慈心。是現在慈。又是自利慈也。第二過去生中。第三又昔為婆羅門。第四又弗沙佛時。皆是過去慈。又皆自利慈也。第五又思益經。是現在慈。是利他慈也。第六又悲華經。是未來慈。亦是利他慈也。
1 U+ }' ~0 x/ a  【疏】又彌勒既聞此經。龍華必說此經。當知此經流通無盡。, W% F5 D$ W1 L3 a
  【鈔】問。何知必爾。答。法華稱古佛放光。為說此經。今佛放光。知必說此。則佛佛說法華也。而此經者。度生最急。諸佛共讚。既為諸佛共讚。必為諸佛所說。龍華之會。必說此經。何疑之有。
( g, M* K% k7 Z  【演】法華稱古佛放光為說此經者。世尊於法華會上。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土。光中圓現法界事相。生佛始終。於是彌勒騰疑。文殊酬答。答中云。過去日月燈明佛。放斯光已。即說妙法華經。今佛現光。亦應說此經等。
  s. h6 [' K1 t7 O& K4 A) }  【疏】乾陀訶提。此云不休息。! ]6 e6 y/ n. T6 S
  【鈔】不休息者。行諸梵行。歷恆沙劫。然後授記。經此多劫。曾不休息故。3 M) o# U1 F$ }$ ]* c2 g, [
  【疏】常精進者二義。一者天台云。見法性常住。行無作正勤故。二者寶積經云。此菩薩為一眾生。經無量劫。隨逐不捨。猶不受化。曾無一念棄捨之心。乃精進之至極也。/ f  {6 v8 U7 b% w, R  b4 `) Q
  【鈔】二義者。一是自利。未生善增長。已生善保持。未生惡預防。已生惡速滅。名四正勤。而言見性無作。則了知法性本非善非惡。雖云修善。不修而修。雖云去惡。不去而去。所謂一念不生。是真精進故。
9 o& \2 i: E0 A7 F  【演】了知法性本非善惡者。以順益二世者為善。違損二世者為惡。法性本無違順。亦無損益。又善惡者。對待之法。法性絕諸對待。故非善惡也。
5 @! y3 j! W! [; F  E*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17: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經】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
! {( P2 T1 g6 Q' {3 j2 S
4 A5 K/ w; h, F0 A" r摘自《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1 d1 L4 Q, ~' p2 h+ C0 M: F
  雖云修善不修而修者。法性本無善。有善可修。是違法性。是修惡。非修善也。當知無善可修。是真修善。雖云去惡不去而去者。法性本無惡。有惡可去。是背法性。是去善。非去惡也。了知無惡可去。是真去惡。一念不生是真精進者。古云。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 V& E" T6 B
  【鈔】二是利他。為多眾生。猶未為難。今日為一眾生。少時為一眾生。猶未為難。今曰無量劫。多劫而易可化度。亦未為難。今曰猶不受化而不棄捨。不棄捨猶未為難。今曰無一念棄捨。如是精進。更無退墮。故名曰常。又不休息。必常精進。常精進。必不休息。此二菩薩。亦名殊而德一者也。5 S) w1 Q7 b7 G; \; y; u% F
  三總結
# c( _4 h6 Q- W9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5 11:33 , Processed in 0.0848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