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
& o. i% ]5 A' D8 T4 F: G' d, u2 U
" b5 ~" K/ }1 y- t! F1 R●[净土社区]奉劝僧俗男女普持八关斋戒文(转)6 S0 b* x+ I1 h9 P2 A" y
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24850.html2 H5 o# E* C" H: z
奉劝僧俗男女普持八关斋戒文(转)
; t9 {8 \) P% Q& B奉劝僧俗男女普持八关斋戒文
. Y% x# a2 H/ S& N' {4 |八关斋戒,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斋日受一日一夜内短期受持出家戒,种出世证果之胜因。须一日一次每天受之。即连续受者也要天天受。佛言:如能在一日一夜内受持八关斋戒如法清净者。所求之愿决定成就!包括求生净土,也决得成就!所以受持八关斋戒清净,能得这样的大功德利益!不过,应当明确:要从受戒日的黎明,到第二天的黎明,足二十四小时内对八条戒和过午不食的斋法:全都清净无犯;还要保持意念清净无染,这就要用“修行六念”来持心护净。六念者:就是念佛、念法、念增、念天、念施、念戒。凡起心动念都不离此六种清净福德之念。念天、是念天道的清净因与果,十善、四禅、八定、是天道的因,天道胜妙境界是果。或作念自性天真佛。一日夜三业完全清净无杂染,所以能出生如此大功德啊!最好,在此一日夜中至诚恭敬地一心念佛修念佛三昧,就易护净了。普愿见闻,如法受持乃祷!
, c# c/ H2 K; V% L8 z) @5 _
3 l" A- ~1 U, ^ S( C1 [ 一、劝持斋之意义及本文目次说明
- T8 m7 H" ?8 K: V& T
7 @, N1 M2 d$ P* ?; } t 八关斋戒为渡生死之桥梁,破痴暗之灯炬,《菩萨处胎经》中称之为诸佛父母,无论僧俗男女,皆应受持者也。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正应受持此戒,以为出世之阶梯。出家五众亦应再受此戒。因八关斋戒之戒相虽已具于沙弥戒与比丘戒中,兹为令功德增上之故,(功德增上之理,见后解答。)不妨再受此戒也。本文为奉劝僧俗男女普持八戒起见。先就受持此戒之功益,举要罗列分十二条。每条之下,引经中佛说持戒因果事实,以为证明,使阅者发起信乐之心。次乃释其名义,示以受法,分别开遮异同。并就易于怀疑之处,另设问答六条,以说明之,务使尽人得如法受特,而复能明了此戒于自身确有如何之关系。依解起行,后无退心。末引佛说出家人不持斋戒之过患,以资警策。惟愧学识浅陋,于戒律素未研求。错误之处,知所不免。尚祈诸方大德有以教之,则抛砖引玉,受惠实多,固不胜企盼者也。, H; V0 t( _: p, p0 N
: U, C0 `# m6 t. y0 R8 h6 y& Q5 Q* U. J
八关斋戒传奇八关斋戒传奇――佛典故事/多昂活佛八关斋开释
/ M6 H# e+ K6 T9 U! O6 C a% k& G
( y) {! `3 O7 U9 p5 w, h8 w
. P: c* j5 x- N+ g/ L 一天,有五百位天人一起来到碉树给孤独园。他们至诚顶礼佛陀,佛陀亦为他们宣说佛法大意,最后皆证得须陀洹果。阿难尊者见五百位天人因缘如此殊胜,便向佛陀请示原因,世尊于是将过去的因缘娓娓道来。
8 j, b8 g% O# |/ a- B5 Z) E y+ E9 w5 j, v# P
在迦叶佛的时代,有两位婆罗门跟随国王去拜见佛陀。这时,有位优婆塞就劝发他们说:「今日你们有因缘跟随国王来拜见佛陀,更应该把握机会求受八关斋戒。」婆罗门好奇地问:「受此斋法,有何好处呢?」优婆塞回答:「可以随意所求,必如所愿。」婆罗门听了非常心动,于是就乞请佛陀为他们两人受戒。. J- K5 z7 r4 q% ^+ j
. F* S; F7 w" Z+ H' z0 u+ k 受戒毕,其中一位婆罗门至心默祷:「愿此受戒功德,令弟子来世生为天人!」另一位婆罗门也非常诚心地回向:「愿此受戒功德,令弟子来生转世为王,威震寰宇!」结束后,两人便一起走回婆罗门的聚会场所。
z7 \) S/ m2 P$ G9 o9 K0 ]8 z4 T
其它婆罗门看到他们回来,纷纷热情地招呼他们吃东西。但是两人因为已经受持八关斋戒,所以只好将今天受戒的经过告诉大家,并且表明过午不食。其它人听了,惊讶地说:「什么?受八斋斋戒?你们身为婆罗门,祭祀梵天,持守梵天教示的戒法已经足够,何必再去受佛门外道的戒法?」在大众殷勤的劝请下,那位求生天者,只好随顺众意,吃喝起来。
: n: [8 t) @. q5 A) t t& `0 P/ V2 n. _
由于非时而食,婆罗门没有成就生天的功德,而随其业缘往生为龙。而另一位婆罗门却因一日一夜持戒清净,以持戒功德故,如愿转世为王。又由于当初两人共同受戒的缘故,所以这条龙乃投生于皇宫的御池之中。
2 B$ i/ ~- q6 y9 H D
6 P0 G0 o( @! i L 一天,御花园的园丁在池水旁捡到一枚从没见过的奈果,异香扑鼻,芳美奇特。于是捧去巴结御花园的门监。门监收到这样的奇珍异果,自己也舍不得食用,将奈果转送给了后宫权大势大的黄门。黄门一看心花怒放,立刻呈献给皇后,表达赤诚。最后,这枚光泽鲜丽、稀有可爱的奈果,由皇后亲手呈给了国王享用。1 Y" A1 p `3 v
' o& b. r! P- C: O
国王吃了这枚奈果,顿觉身心清畅,百忧齐解,兴奋地问王后:「这颗奇妙的珍果是从哪来的?」「是黄门供养我的。」国王命黄门入宫报告这枚奈果从何而来,黄门一五一十地回禀。
6 `( H/ p) c+ x8 l0 Y+ i/ ^2 c. a6 U E& ]$ W, b
于是国王召来门监、园丁,斥责他们以皇宫之物私做人情,并指示园丁,从此以后,每天呈送一颗。园丁扑通一声跪下,哭了起来:「报告国王,这个奇异的果子是在泉水旁捡到的,过去从没见到过,今后恐怕也不会再出现呀!」「既然捡得到,只要尽心找就不会没有,如果找不来,那就拿你的人头来替代!」" p0 Y0 z$ z5 }; u8 h" P
, z: G! K2 t, b9 q3 D+ D( Y. x0 i
可怜的园丁一路来到御泉池畔,呆呆望着池水,愈想愈感到绝望,泪珠不住滚落。" Q t- v5 i) |2 b1 C
& s$ W' S9 u4 ]1 w3 e
「您为何如此伤心呢?」不知何时,一位青年出现在园丁的身旁。园丁抽抽搭搭地将事情本末说了出来,青年聆听后,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只见他忽然化身为一尾蛟龙,潜入了泉底,一眨眼的功夫,手捧宝盘,满满盛着五颜六色的奈果,连盘带果送到老园丁的胸前。
' N1 a' Y9 r. U% _: d5 [- T8 D4 M" `" Q1 R8 `3 J- W. @
「其实,我是掌管御泉的龙。国王和我有前世之谊,我们同为婆罗门,同受八关斋戒。他因为持戒圆满,如愿转世为王,我却因为持守不全,随业转世为龙。」青年说:「这些奈果请为我送给国王,并转告国王这段前世因缘,请他为我准备一部『八关斋法』,令我受持,脱离龙身。如果国王不肯,我将以龙族的神力,化国土成汪洋!」语毕,隐身而去。
$ ^8 z/ r8 ~8 o1 V1 o& l8 H8 u' y; ?& r1 i) J. _6 Y3 S6 L8 ]
目瞪口呆的园丁一路捧着奈果冲向御书房,将此奇遇报告国王。/ z1 E ]/ w$ [ m# l
. X8 e: g2 l3 `" w) N) N 国王听完,良久不发一语。当时离迦叶佛末法时代已远,「八关斋法」早已散佚,而龙王却以家国相胁!国王召来最倚重的大臣,对他说:「龙王求索『八关斋文』,倘若未能如愿,就要毁我国土子民!现今你是全国唯一的希望!请你立刻出发寻访,一旦找到了,国家就有救了。」3 ?) x% s V( n$ r
& S/ g+ [4 m9 w! @7 v9 G S; ^ 「皇上,现在佛法已不住世,就算问尽天下人,恐怕也是了不可得!」
5 \0 \- w" _: P# A1 H# J+ g$ \& M% V" ]5 t! D7 q- K1 Q
「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否则只好拿你的头来复命!」
5 i: A; ~7 `2 Y5 j) j3 w8 ?' s8 D* g4 N9 G4 |) X) e. Y& a7 W% I; [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