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以前有个同事,他说他已经皈依了,但是他什么都不忌,他说虽然已经皈依了,他没有受戒。皈依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受戒?受了戒和不受戒有什么区别?
) V7 |5 S( ~ b) E" C' ~0 w师:三皈五戒是很重要。主要的是现在的这个时代,众生做不到。善巧方便,你能够做到几条,自己发愿自己做,就守住了。历代祖师,尤其到民国以后,包括一些大德,传三皈五戒,都称为方便戒,方便皈依,为什么?你刚入佛门,你做不到,这叫方便。传与不传的意义,只是个形式,关键在于我们真正想做到。持戒不是为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了炫耀的,而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的一个过程。不是为了持戒而持戒,是为了你自己有一个清净心、开智慧而去做的。 2 E g {- \) }! f3 G$ ]9 Q
但是要考虑到我们现前的生活方式、家庭环境,尤其现在,一个人学佛,有可能全家都不认识佛教,你立刻让他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一点荤都不能吃了或者也不敢做了,那就可能造成家庭的矛盾,家庭不和谐,家人会误会佛教,误认为你是走入歪门邪道了。到那个时候,他们起了反感,这是对佛教不利的,影响不好。所以,就不从这方面入门了。
7 X. |- N2 K8 I: H从哪入门?回家你要孝养父母,你要去帮助别人、孝敬长辈,他们心暖了,他们感觉你有变化了。然后你吃素也好,持戒也好,他们看你学佛学得好了。用这个入门更人性化,现在的人容易接受。不能把自己的家庭搞得矛盾更激烈化。 2 Z% q) l7 C# I3 a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哪有那么多门?因为有这么多众生的根性,生活环境不一样,所以才开了八万四千副的药,来给你治八万四千种的病。每一门都称无上菩提,都可以好这个病。所以持戒也是八万四千法门的一门,也是根本。
@$ o$ L! o; X$ i; _( f# O9 \但是根本,我们要从能做到的地方开始,不能够我发的愿很大,我都要守住,最后是一帮的人、一圈的人全攻击你,你连基本的、正常的生活环境都没有,你就谈不上持戒,你这个修行都谈不上。所以要因人、因事、因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定。这个戒自己能守几条自己定。不在于是看这个人皈依了,也受戒了,但没有守,不要看这些。他守没守,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是凡夫。第一个我们不敢去评论别人,说不定人家是大菩萨示现了。像济公一样,谁敢说他怎么样?他都证阿罗汉了。
$ R. _2 p! D/ v所以我们不妄加评论一个人持与不持,关键把握好自己持与不持,自己到什么程度,自己修行到什么程度。所以了解别人是聪明,了解自己才是智者。你天天看着外面的社会,这个人持戒很好,那个人不持戒,我天天心情起起伏伏,生很多烦恼,这是自己错了,自己不对。
, ]2 d7 @# k8 t% n5 A! ~——选自2011年1月8日开愿法师对北京义工的开示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