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98|回复: 6

我看的收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2 19: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觉得<金纲经>讲了这么几点:
  1.如果用智慧点化了众生而使众生成佛,而绝不要认为是自己度了众生,是众生自度解脱,别人的点化是一种外在条件.所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2.不要着人.我.众生.寿相.如:心地善良而爱民无私第一就是不着我相,象布施时有施恩不图报的思想,不贪著福德而益于人的思想就是不着我相的表现;



不要着人相: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别人,比如:在一个明星面前紧张的不敢抬头就属于着人相了;





不着寿相:就是不要认为一个人的寿命必定不会改变.比如:有一个小沙弥,他的师傅在一次入定中看到小沙弥还有一个星期的寿命,于是就让这个小沙弥回家去探望他的母亲,路上,小沙弥看到一群蚂蚁将要被水冲走,于是就用衣服把蚂蚁搬到了离水远的地方,结果一星期之后这个小沙弥没有死去,他的师傅又入定再看,才知道小沙弥做了救助小生灵的善事.所以说:积善成德能够延寿.不要听算卦的和批八字的人说的寿命之数,实际上他们也是相信积德行善能延寿这个道理的;不着众生相就是不要认为人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人人努力都会成为一个有大觉悟的人,成为佛的,成了佛的人就不被称作众生了.
  3.要知道诸相皆空,即:知道诸相在一定时间内会发生变化,甚至消失.要有这样的认识观,不要以为事物永不变化.所以不要贪着于诸相.如: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当的,可是遇到了困难,这时就要想到困难是暂时的,这困难不会一成不变的,它就象泡影一样很快便会消失的;当我们的父母健在时,要知道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且是无常的,要赶紧孝敬父母,对周围的人也要不断地送去温暖,这就是般若智慧.
  3.宜生清净心,不要有妄念,也即:要心地纯正.就象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注重遵从佛陀讲得道理为首先,而不是去注重他的外表.形象为首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我们应该注重遵从道义,追求真正的自我,也就是大我,才能见到如来;只注重追求外在形式的人,是不会注重内心修养的.也就不能见如来,
  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即:遇事做到无人.我.众生.寿者相,要屈身从道,只要是有道理.合乎道义的事情我们才要去做.
  6."于法不说断灭相".即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处处以道德为准则,否则怎么能做到"常.乐.我.净"呢?

1 g- F' J* p e8 w;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19: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经>原文及讲解(犟牛居士)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讲义』
  阿难云,此经是我亲自听佛讲的,当时佛到了快要吃饭时,穿上袈裟,托着钵,由祗树给孤独园走进舍卫大城去乞食,后又回到原处吃饭。吃完饭,将衣钵收起来,洗干净双脚,在地上铺好了座,坐下了。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讲义』
  佛陀坐下来的时候,众弟子中道德及年岁最高的须菩提,在大众中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露出右肩,右膝跪地以表恭敬,两手合掌以示皈依,很真诚地向佛行礼,赞了一声曰:“希有世尊!师父你对于未成道的弟子,十分尽调护眷念他们的善心,对于已成道的弟子,就细细地嘱咐他们一切。世尊!还有那些善男信女,若是发了菩提心的时候,要怎么样才能使这个菩提心常住不退?他们起了妄念的时候,要怎么样去降伏妄念的心呢?”佛答曰:“你所问,正合我意。”佛法是教学,机缘不成熟,不能讲深妙大法,因众生的程度达不到,讲也是废话。佛对须菩提曰:“照你所说的,如来我善眷念未成道的弟子,善嘱咐已成道的弟子,发我未发之言,你既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要告诫你们,好好听着,当与你们说。一般善男信女,既然发了菩提心,就是自然已露出如来的本性,就应该常住这个心,就应该如是降伏一切妄念心(道心进、凡心退,日光一照、黑夜尽明之意)。”须菩提长老当即敏悟佛意,故曰唯、曰然,答应“是、是”的意思,仍为大众请示。愿乐欲闻:愿听师父详细说说这个道理。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讲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照我如下说的方法,降伏其妄念心,方可常住菩提心。”降心的方法,就是要离四相,若要离相就应分别一切相,不作分别想。现在佛将众生的相,统起来说有十种: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以上十种众生的妄心,皆非菩萨的真心。
  卵生(卵唯相生,指鱼鸟龟蛇鸡鸭鹅等类)
  胎生(胎因情有,指人畜龙仙等类)
  湿生(湿以合感,指水中鳞介含蠢蠕动之类)
  化生(化以离应,指蚊蝇转蜕飞行之类)
  有色(指休咎精明之类)
  无色(指空散消沉之类)
  有想(指神鬼精灵之类)
  无想(指精神化为土本金石之类)
  非有想(指冬虫夏草等类)
  非无想(指螟蛉土枭等类)
  一般讲胎卵湿化四生。对四生的形成,佛在《大乘金刚经论语》讲过。世尊曰:“一切众生,无始劫来,种种颠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恋尘缘,从贪嗔痴,行杀盗淫,造诸罪业,无量无边,轮回相遇,受形非一,略说四生,颠倒业本。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贪心机谋,计较为活,故堕卵生,鱼鸟之类,贪高为鸟,见人高飞,谋深为鱼,逢人潜沉。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贪恋淫欲,故堕胎生,人与畜类,本分贪淫,为人竖立,横心贪欲,作畜横行。三者湿生,是人先世,贪食酒肉,打闹作乐,故堕湿生,烂蛆厕虫,蠛蠓之类。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变异,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堕化生,脱壳飞行,蛾虫之类。”
  佛告文殊师利,六道四生,唯人最贵,唯人最灵。佛从人中修成,业从人中造就。人能修福,决生天上;人能造恶,必堕地狱;有德为神,有道成圣。入五总路头,福罪不由近定,临命终时,随业受报。人道不修,余道不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佛菩萨对十种众生及六道众生,以大悲心灭其罪业,示法说法,度他们超脱轮回六道,不生不死入于清净无为之乡。佛虽然如此灭度无限量、无计数、无边际的一切众生,但是实在没有众生得佛灭度。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众生与菩萨,同具此菩提心(本觉本有),现在灭其妄念心而度归清净(不觉本无),原来就是还其所本有。自性自度,非如来所度之,方能使别有所得。世尊又曰:“须菩提!若他们有得我灭度的念头,即执著我人众寿者四相,还是自性中的众生,尚未灭度无余,自然不是菩萨。这个道理,就是未悟的菩萨还是众生,已悟的菩萨方是菩萨,实在自性自度,如来我,并无功于他们,但他们也不可有得如来我灭度的念头。若存念头,即执著四相,就不是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讲义』
  佛曰:“须菩提!菩萨于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应该不著相布施。不著相布施,就是要六根清净,离开色、声、香、味、触、法(意、心)的尘相布施(施者忘施,受者忘受,并要忘所施之物。似此施空、受空、物空,谓三轮体空)。佛又曰:“须菩提!菩提应该不住相布施。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著相布施,是局于有相,实在众生之相,等一微尘,纵能获福,并不久远。若不着相,三轮体空布施,则无相可住。似这样无住相的福,其福德不可思量,乃世人常说的功德也!与清净自性相应故。”佛又曰:“须菩提!你说东方那个样子无边际的虚空,可以用心思度量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思量。”佛又曰:“须菩提!你说南西北方,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合上下为九方的虚空那个样子无边际,可以用心思去度量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思量。”佛又曰:“须菩提!菩萨应该照我善护念,善付嘱之教,如是降伏其心,如是常住其心,再不必另求住心也。”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讲义』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修行的人,能见如来的形体否?”须菩提回答:“世尊!不能见如来的形体,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我师父世尊您所说的身相,非身相,是法相,所以不能见。”世尊又告须菩提曰:“不但此也,凡世间所有的相,皆是空虚不实的。若是识破了诸相皆是空虚的道理,就可以见如来的法相了。”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讲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师父说不住相布施,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个无相真空的妙理,有大乘根基的善人,自必信受奉行,却是有大多数的众生,听见这个说法,能生实信吗?”佛告须菩提曰:“你不要这样说,我说的法,即使深妙,又怎么会没有人全信呢?不但现前有之,至于将来,也是有的。就是到我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守戒律广修福田的人,对此经中一章一句,能信以为实,也能印证这种人善根深厚。这样的人不仅是一二三四五佛所种的善根,乃至从无量佛种得来的善根。若是有这个善根的人,闻此一章一句,心净不乱,深信不疑。须菩提!如来我,以佛慧眼,洞悉此种净信众生,善根纯熟,已悟得真空无相的道理,已离我人众寿四相,并且无法相(执著此经章句,实信其言说,落于有见,是法相),也无非法相(执著于沉空守寂,陷于无见,是非法相)。这个缘故,就是这种众生,若心有所取即着了我、人、众、寿者四相,若执著此经章句,也是著了四相,若心执偏空,就是固执人死后身心都归断灭、归于空无的一个错误的断见,也与著四相无异。所以要放下两头之见,不应执有、也不应执无,方可悟入性空,自然离法。正因这个妙理,所以如来我说此法也是不得已,是因为要汝等离相见性,超越彼岸,不能不假此法门使汝等渡脱生死的苦海。倘是汝等见了自己的本性、证了涅槃之乐的时候,我法就可舍去无用矣。这个比喻,就好比编竹为筏,渡人过河,到了彼岸,此筏就无用了。似此佛的正法,尚且要放下,何况不是佛法的世间文词、有相无实的五欲六尘的享受又有什么坚执而不肯舍掉的呢?!”
  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讲义』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如来果有所得正觉否?如来果有所说一定之法否?”须菩提曰:“如我解佛所说的意思,没有一定的法,名为菩提,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我师父如来所说的法,是无上菩提之法。可以心悟,不可以色相取;可以意会,不可以口说。我师父说的是非法(虽有而却无),非非法(虽无而却有),这个缘故,不但我师父如来,就是一切贤圣,皆用这个无为法自修。不过得道浅者(贤),或假言说章句而后自悟;得道深者(圣),就可以顿悟、顿修。其成功虽一,因根有利钝、悟有深浅的差别,所以成功乃有迟速不同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19: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讲义』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设若有人以七宝充满大千世界来行布施,此人所得福德多不多?”须菩提答:“世尊!自然是很多。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的布施,与我等自性中智慧的布施全无关系。究竟是无福德性,师父是就世间报施的福德而言,所以说多。”佛又说:“设若有人受持此般若经,或一卷半卷或一章半章,甚至四句偈,或为人演说经的意思,则他所得的福德比前说的大千七宝施的福德还要更多。”佛又曰:“须菩提!这缘故,是因为一切诸佛及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皆从此经出。故云般若是诸佛之母。”佛又曰:“须菩提!但是般若并非佛法。其意是本来就没有佛法,不过假名耳。故云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讲义』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须陀洹当修行时,预先自念自己得声闻初果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有得初果之念。这个缘故,是因为须陀洹虽不能顿悟真空,尚能仅仅强制其欲,能却六尘境界,造入无相之门,得为圣人之流。”佛又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斯陀含当修行时,预先自念自己得声闻第二果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有得二果之念。这个缘故,是因为斯陀含的心境,已造诣于至静之处,但自睹之境,此心还是一生一灭,所以名叫一往来。实则无第二之生灭,前念方着,后念即离,心不着生灭之相,所以实无往来。”佛又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阿那含当修行时,预先自念自己得声闻第三果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有得三果之念。这个缘故,是因为阿那含心空无我,已断尘识思惑,内无欲心,外无欲境,习定已深,六尘四相,一一证空,而无不来之相,所以虽名不来,实在是永不来欲界受生也。”佛又曰:“须菩提!阿罗汉当修行时,预先自念自己得声闻第四果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有得四果之念。这个缘故,是因为阿罗汉已心空相灭,无得道之念,又怎么会有得果之念呢?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若是阿罗汉,自念得道,即著四相,就不能叫做阿罗汉了。”须菩提接着又说:“世尊!我师父曾说过我,我终日立于一切法中,不起一烦恼,不恼一众生,无争竞,无计较心,已到极精妙处(三昧),在诸弟子中,许须菩提我为解空第一,是第一个脱尽人我、断绝此念、离欲的阿罗汉!”须菩提又说:“世尊!我虽蒙我师父称赞我如此,我实没有得了阿罗汉道之念。世尊!我若有得了阿罗汉道之念,便是我生一妄念又安得六欲顿空?我师父世尊,就不说须菩提我是好于寂静(阿兰那)之行者。因为须菩提我,心原无所得亦无所行,唯本分上一尘不著,以此得名须菩提而已!所以我师父世尊,称我是好寂静之行者。”
  (我们知五欲为财、色、名、食、睡。何为六欲?是欲界天中的欲望形态: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语言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庄严净土分第十
  【须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讲义』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从前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否?”须菩提答曰:“世尊!我师父您在然灯佛所是自悟自修自证,于法实无所得。”
  佛又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菩萨这些觉悟的有情众生,于佛土之中作善缘福业,庄严佛土了吗?”须菩提答曰:“非庄严。这个缘故,因为我师父您所说的庄严,非形相庄严,如黄金为地、七宝为台等,不过都是心之所现。心净国土净,净心无秽土,此即无法、无定法,万法唯心。有形有相的庄严,不过名为庄严(实未庄严)而已!”
  佛又曰:“须菩提!所以诸菩萨摩诃萨,应该如此一心不乱,生清净心,不可住在六尘法上生心,否则心被六尘缘影所缚,妄念旋起,心怎么能清净呢?原来众生的觉性(清净心)妙湛圆寂,本无所住,如明镜现前,物来悉照,物去即空,所以若无所住,则生清净心矣!”
  佛又说:“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你的意思怎么样?是身为大否?”须菩提答曰:“甚大,世尊!这个缘故,虽然此身甚大,可是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有生灭,都无常,免不了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轮回而不能叫大身,但如我师父从前所说非相之法身,此身才是清净之本心,是法身也。此心包太虚空,遍法界,无相无住,顿入圆明,岂有形的须弥山所能比量么?这个无相的身才是真的大身啊!”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讲义』
  佛曰:“须菩提!如是恒河所有沙数,每一粒沙等于一恒河,你的意思怎么样?恒河之沙多不多?”须菩提答曰:“世尊!甚多,一沙各为一条恒河,其河尚无数之多,何况河中的沙呢?”
  佛又说:“须菩提!我今实在告诉你,若有善男信女,以一粒沙当作一个世界,用充满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得福德多否?”须菩提答曰:“世尊!甚多。”佛告须菩提曰:“若善男信女,在这本经中一章一句,乃至受持四句偈等演说给人听,这个法施的福德远比前宝施的福德,更多多矣。”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讲义』
  佛再曰:“须菩提!若有人随便在什么地方演讲此经乃至四句偈等,使诸听经的人消除妄念,当可知这一卷的真经就在此处的身中,就可感应天道的菩萨神明、人道众生、阿修罗道的恶魔等,皆来花香顶礼,如同敬仰佛像塔庙一般来供养。何况有人多多能受持读诵此经,以求悟性。”佛又曰“须菩提!可知道这种人是成就于无上菩提之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更无有一法能超乎其上的。要知道自心即是佛,并不是从外得。所以经典所在之处即有佛在。可以说,宛然如与佛弟子三宝同居,焉有不成就之理,岂不可尊可重乎?”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讲义』
  须菩提听佛说完前分的经,这时问佛:“世尊!此经叫什么名字?我们要怎么样受持奉行此经呢?”佛告诉须菩提:“乘此坚利的妙智慧,能到安乐的彼岸,超三界,脱轮回。此经以‘金刚般若波罗蜜’名之。你们应依法奉行,所以立这个名字,什么缘故呢?”佛又说:“须菩提!如来说的般若波罗密多是妙觉本性,湛如太虚。”本体既是虚无,哪里会有名字?不过佛怕人们生断见,认为法既然无而不遵照修行也,不得已强标一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的名字,为便于众弟子奉持而已!
  佛又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对此有说法否?”须菩提答:“世尊!般若是自心所生,是自性自悟,既无可名而名,我师父亦无可说。”
  佛又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细微尘埃,多不多呢?”须菩提答:“世尊!甚多!”佛又说:“须菩提!其微尘虽多,然无实体,终是有相非真,乃虚妄之物,名为微尘而已!如来我说世界虽大,然劫尽则坏,不是真实的,只不过名为世界而已!”
  佛又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否?”须菩提答:“世尊!不可以见。这个缘故就是因为我师父所说的三十二相,非法身的离相之相,它是应身的有相之相,也不过是假名而已!”
  佛又说:“须菩提!若有善男信女,舍自己身命,如同恒河沙数的一般,求福而行布施,与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演说给他人听,其持经的功德,远远超过舍身命布施的人。因为前者是有形有相的布施,后者是无相布施,此布施可等虚空法界,无可量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19: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讲义』
  须菩提听佛说经,这时心中已深悟理趣,就感觉到听此经已晚为恨,今幸运无加,流下眼泪,哭泣起来,向佛赞叹了一声:“希有世尊!我师父所说这个深奥的经典,我从前得了慧眼,虽然已是一闻千悟,却是未曾听到如此深奥的经。”须菩提又曰:“世尊!我既闻此经,自性清净中已悟有本来全真的实相。设若有人得闻此经,发一念笃信,则其心纯正毫无欲尘,便得清净般若之慧,生真实不虚之相,就可以知道这种人成就诸佛第一希有功德。”
  须菩提又曰:“世尊!究竟这个般若实相,空如太虚,无有形迹,若执著于悟实相,就不是实相了。所以我师父说,名之谓实相而已。”
  须菩提又曰:“世尊啊!我现在得闻此经,以我从来所得之慧眼,自能信其言实,解其妙理,信奉修持,尚非难事。若当来世后五百岁,浊世末法的时期,离开我师父已远的苦海茫茫的众生听闻此经有信解受持者,则此人真为明了自性第一等的人,实不易得。什么缘故呢?因为此人顿悟真空,必无我人众寿等四相。能离四相,则此人必已悟非相,人我两忘。若如是离一切诸相,其心空灭,即造到觉地,与诸佛并驾齐驱,就得名之谓佛。”
  世尊告须菩提曰:“汝所言,深合佛理,后果有人,得闻般若之妙法,不惊(无疑心)、不怖(无惧心)、不畏(无退心),当知这种人,是很少有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我所说的第一波罗蜜,原以诸经皆从此出,此智慧可从烦恼的此岸到真善美慧的彼岸!但是若有彼岸之可执著,也不过假名第一波罗蜜而已!”
  佛又曰:“须菩提啊!凡辱境之来,能恬然处之,不因怒恨乱我般若,其心如同太虚,即到觉地,这即是忍辱波罗蜜,是持名忍辱波罗蜜而已!说到这个忍辱,如我前生被歌利王分割身体的时候,可以说辱到极点矣!”
  “真空本来无相,外不见其辱,内不见其忍,浑然两忘。否则若起四相,定起怨心,不能忘恨,必成苦果,怎么能说得忍呢?我又想起了过去的前五百世,做忍辱仙人时,曾修忍辱之行。在这个前世,就无四相之果,由历劫顿悟真空。可知吾人所修者,诚非一朝一夕之故。”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
  『讲义』
  佛曰:“须菩提啊!若有善男信女,于一日之间,以三次早、午、晚间都以等于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照这个样子,经百千万亿劫之久,一日三时,皆如此布施,自当得布施之福!若复有人,能以心无违逆,笃信此经,则其福胜彼舍身之福多多矣!何况手书口诵,为人解说经的意义,存利己利人之心,不但明自己的性,还要使人人见性,善根纯熟,利益无穷,其福之多,又岂可较量呢?”
  佛又曰:“须菩提啊!简要言之,是经有不可以心思口议,不可以多少称量,实无边际的功德也。如来我,说此经怎么有无边际的功德呢?是因为金刚般若,是我们妙用的本性,是大乘菩萨的最上乘,不是小乘人能够做得到的。所以如来我,为启发大乘人,说明此真空之妙,为启发最上乘人,说明此般若之法。若有大根器人,持此大乘经典,广为人阐发妙旨,则这种人成人兼成己的功用德行是不可较量、不可思议、不可以边际求之的。而这种人印契佛心所成就之功德,唯有如来我知得见得。这种人,既成就此功德,就足能以身担任如来无上菩提正法。这个缘故,就是喜好小乘法的人,局于见闻之小,不免有我人等私见,对此大乘最上乘法,便起惊怖畏惧的心。自心且不能净,哪里还能够听受读诵、为人解说此经呢?”
  佛又曰:“须菩提啊!大乘人,在在处处,说此经典,能使听者,心开意解,善气感通,则天龙八部神人俱来供养,护卫法身,普现华光三昧,直是一座舍利宝塔,能使远近敬仰顶礼,散布宝花妙香于持经之处,则供养可谓至矣!此所谓一人办心,诸天办供也。”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讲义』
  佛曰:“须菩提啊!每有善男信女,并能受持读诵此经,不但得不到人天的恭敬,却被别人轻贱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他在前世有大罪业。既有罪业,则将来世,应该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受苦无穷,今以持经功德减其罪业,因为被人轻贱,就可以抵消来世罪恶的果报,可不入三途。”宋朝的秦桧现生畜生道,而岳飞尚在鬼道,怨气冲天,还是未离打打杀杀。反之被人轻贱者,渐渐消业,因除果现,罪灭福生,所以被轻贱者自然可得正等正觉。
  佛又说:“须菩提啊!我想到在很久以前,经历了无量数劫,在我未遇燃灯佛前,曾供奉无量数佛。且佛佛皆然,无一不专心专意供养,不可不谓历事供养无法计算的诸佛,倘是后人,能对此经持诵,见自本性,永离轮回,其所得功德,比如来我供佛功德,还要胜过万万倍之多。”为什么?此经是成佛之母。(唐六祖闻“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即开悟,并度了万万之人断恶修善……足见此经之殊胜。)
  佛又曰:“须菩提啊!若善男信女。于后末世,受持读诵此经,必得此无量之功德无疑。此如来我仅约略而言,若详细说之,其大可包天地,其多胜恒河之沙,恐下根人闻之,大则狂乱,小则狐疑,反以我言为虚妄不实而惊疑之。”
  佛又曰:“须菩提啊!当知功德,由于经义,应于果报。经义甚深,不可推测,果报甚重,不可尽言。”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讲义』
  这个时候,须菩提又当机向佛问曰:“善男信女,已发菩提心者,如何能使菩提心常住?如何能使妄念心降伏?”佛告须菩提曰:“菩提心本来具足,当体现成,不过只因众生为尘染所障蔽,善男信女,既发了菩提心,所谓欲尽者,理方还我,就是住心,就是降伏,不必再求也(当生如是心)。如一切众生烦恼、妄想、取舍、人我、贪嗔、嫉妒,种种四相之类,如来我,应一一为之除灭度脱。但是如来我,所谓灭度者,不过指点性真,令彼自悟,外不见所度之生,内不见能度之我。因众生既见性真,已灭度了,则般若观照,已常住不灭,说到究竟,实无一众生受我度者。”
  “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学道的菩萨,若存如来我应灭度之心,四相尚未除,即从何发菩提心?何能称菩萨?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佛又曰:“须菩提啊!就是性本空寂,浑然天成,发此心者,不过自修自悟而已!真性中实无发菩提心之法。”
  佛又曰:“须菩提啊!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于燃灯佛所,有法得此菩提心吗?”须菩提答曰:“世尊!没有法得此菩提心。照我理解师父所说的道理,我师父于燃灯佛所,自性自悟,并没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又曰:“诚如是言,须菩提!如来我,那个时候所修诸行,实无得菩提之法。”
  佛又曰:“须菩提啊!若谓有法可得菩提之法,则燃灯佛不与我授记,当下就应该传授我成佛之法了,又何必悬记来世方做佛耶?实在因为没有法得菩提,所以燃灯佛才与我授记,并预定来世成佛之名号,称释迦牟尼。汝知如来之意乎?如来者,就是本性湛然,不染不着,如其本来,所以名如来。倘人不知这个用意,就错说如来我另有法可得菩提。”
  佛又曰:“须菩提啊!要知真如自具,实别无有法可得菩提。”
  佛又曰:“须菩提啊!如来我,所得菩提,是平等真如,实相妙法,不可以色相见,不可以言说求。所以如来我,说种种法中,能自悟真如,皆是佛法。”
  佛又曰:“须菩提啊!然法不可执著于有,所言一切法者,非实有此一切法,但假名之为一切法而已!”
  佛又曰:“须菩提啊!譬如人之一身,长而且大,是真大吗?”须菩提答曰:“世尊!清净法体,量等虚空,方是大。我师父说大身,是有生灭的,实际是有限量的,何足为大,不过是假名之而已!”
  佛又曰:“须菩提啊!菩萨也是如此,真如清净,名为菩萨(觉悟的有情众生)。度生本菩萨分内事,若云我是菩萨,当灭度一切众生,就是有我相,非菩萨矣!这是什么缘故呢?”
  佛又曰:“须菩提啊!只此清净者,名为菩萨,实无有法名菩萨。所以如来我,说自性中本无四相,真性空空洞洞,不但无众生,并无所谓菩萨,可知更无所谓灭度(实乃缘聚缘散)。”
  佛又曰:“须菩提!若菩萨云,我当庄饰严整佛之刹土,是著于有相,不得名菩萨。这个缘故,如来我,说庄严佛土者,非外貌之庄严,不过假名之庄严而已!”
  佛又曰:“须菩提!若直下大彻大悟,人空法空,廓然无我,我身即我,何有度生庄严之心,如此真是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讲义』
  佛曰:“须菩提啊!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有肉眼否?”须菩提答曰:“如此,世尊!我师父有肉眼。”
  佛曰:“须菩提啊!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有天眼否?”须菩提答曰:“如此,世尊!我师父有天眼。”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有慧眼否?”须菩提答曰:“如此,世尊!我师父有慧眼。”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有法眼否?”须菩提答曰:“如此,世尊!我师父有法眼。”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有佛眼否?”须菩提答曰:“如此,世尊!我师父有佛眼。”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一恒河中所有的沙,倘一粒沙,等于一恒河,更以等于恒河的沙之多,来算佛世界,如是佛世界多否?”须菩提答曰:“世尊!甚多。”
  佛又告须菩提曰:“不必远说等于恒河沙的世界,就是近在汝之国土中,所有众生之心,随情而迁,逐境而生,颠倒妄想,各各一心,种种不一,如来我,以清净之五眼皆尽见尽知。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来我,所说一切心,皆是众生的妄心,非真如自性常住的真心,应知不是妄心之心,才能现菩提的本体,这才可名为心。什么缘故呢?自性般若净心生。”
  佛又曰:“须菩提!如来我,所说的非心,是常住的真心,寂然不动,物至则觉。过去无有留滞心,现在无有执著心,未来无有预期心,反观于内,则三心总不可得。知其不可得,则清清净净的般若现出,所谓人心净而道心生,此方为菩提之真心,一体同观也。”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19: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义』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若有人用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行布施,此人以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因缘(有漏因),其所得之福德果多否?”须菩提答曰:“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佛又曰:“须菩提!若以有相之福德为实而行布施,则心著福,其报有限。所以如来我,不说得福多。如来我所说之福德,在无住相布施,以无求福之心(福性本空,德从慧出),正是无为清净之功德,所以如来我说福慧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讲义』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佛可以具足之色身见否?”须菩提答曰:“世尊!如来不可以具足之色身见之。这个缘故,因为我师父所说的具足色身,是以净行,故具足三十二相,虽变化神通,亦非真实相也。故云色身具足,非真具足,特名之而已!”
  佛又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可以具足之诸相见否?”须菩提答曰:“世尊!如来不可以具足之诸相见。这个缘故,因为我师父所说的诸相具足,实非是不变的真相,色身既属虚假,诸相亦非真实。如来变现之相,法界为体,遍满虚空,隐现无时,特不可著于迹相,故云非具足,是名具足。”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讲义』
  佛曰:须菩提!如来我,因机缘相感,随人悟性,为之指点,初未尝有法之念,汝切勿说如来我,有心作此念头,以此证法,开示于人,汝亦切莫作念。什么缘故呢?因为设若有人,言佛有所说法,是乃浅见寡识,泥于文字,即无异于诽谤佛,不能解如来我所说的道理也。”
  佛又曰:“须菩提!如来我,所谓说法者,不过是假于口说,要知真空妙理,本来无法,不过为众生除外邪而说,是名为说法而已!”
  这个时候,须菩提向如来佛言曰:“世尊!恐未来众生,于未来之世,闻此无法之法,无说之说,不能信解,能生信心否?”
  佛曰:“众生各具佛性(故云非众生),现尚未解脱(故云非不众生),这个缘故,就是众生之所以为众生者,不过未能了悟,若能了悟,即可立地成佛,超出众生之外,现犹未悟众生之名而已。”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讲义』
  须菩提白佛曰:“世尊!我师父得无上正等正觉,究竟真正所得么?”佛告曰:“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法中丝毫无得,因有得即有失。凡是可以得失言者,皆是身外之品,非自性也!自性菩提,人人具足,何能言得,但没有一法可得,是名无上菩提。”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讲义』
  佛告须菩提曰:“我所说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即真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人人具足,世世相同,故曰平等。佛与众生,无有高下,是名无上菩提。这个缘故,就是真性中,本来就没有我人等四相之妄念,有此妄念,则为浮尘所蔽。所以人人可修明心见性、一切的善法,‘本觉本有,不觉本无’,都能得无上正等正觉(证佛果位)。”
  佛又曰:“须菩提!如来我,所言善法者,乃人人本性中自然之妙性,原来本无恶,何名为善,只因开悟的众生,权名之为善法而已。”何以故?善恶是对待法、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讲义』
  佛曰:“须菩提!须弥是众山之王,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有人聚宝成山,如是等须弥山之多,来行布施,其福德虽然多,但是若有人,受持这个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并为人演说,则前福德,不及此福德。虽然自百分、百千万万亿分,以至不可算数之多,譬喻之广,尚不及其一分。”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讲义』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度人,只就使彼人觉悟,指引其脱迷证悟而已,本来还是自性自度,汝等切勿可说如来我有化度众生之心。”
  佛又曰:“须菩提!汝亦莫作是念,这个缘故,因为众生之心,本来空寂,般若智慧,原自具足,苟闻经悟道,众生自可化度,实在无有众生,为如来我度者。若说一切众生,为如来我度化者,则如来我,即有我人等四相,便法有高下了,而非平等矣!”
  佛又曰:“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是口虽说我,而无我见。在凡夫则著有我,以为唯我能度,非我不能度,是以有我也。”
  佛又曰:“须菩提!迷则凡夫,悟则为佛,佛与凡夫,本同一性,原是平等,但能了悟,即非凡夫。特尚未悟,因名之为凡夫而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19: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讲义』
  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呢?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否?”须菩提未喻其意,不知佛问他的意思,以为欲观如来之法,就不该出此三十二相,因答曰:“如是如是。”佛听此言,知须菩提未解如来意,所以又向须菩提曰:“须菩提啊!如是这样,转轮圣王(金轮王),他的福业最重,也具三十二相色身,按你说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则转轮圣王,岂不就是如来吗?”这时须菩提被世尊一语点醒,随声应曰:“世尊!我已理解师父您所说的道理,确实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转轮圣王是欲界天的凡夫,佛怎么可以与凡夫相比呢?”此时世尊为了使与会大众及后世众生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实的道理,开示了离相二偈,以为垂戒。此偈的内容就是法身人人本具,等同虚空,灵觉含真,妙体湛寂,离形迹之间,超耳目之外,汝等若徒以颜色见其形容,或徒执声教听其音声,欲以色声二者求见自心真性,则这种人是执于有形有相的色身误当作见到如来佛了,这是舍了正路,向心外去驰求,走的是邪道,绝不能见如来之本来面目矣!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讲义』
  佛,以三十二种净行,成三十二种相好,是为所修的因,菩提证果,即由此而得。因此佛反问曰:“汝或疑如来我,不用具足之相,得此无上菩提。”又正言告之曰:“汝切勿作是念,如来诚然不因具足此妙相的缘故,而遂得无上菩提也。”又反言以警曰:“汝若谓不因修福,便不得正觉,则一切法皆可废而不用,必至沉空滞寂。灰心冥智,而成断灭相矣,此念绝不可起,又正言以明之,盖发正觉心者,必依佛法修行,要在空而不断,无而不灭。”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讲义』
  佛曰:“须菩提!若菩萨虽以无量的世界七宝行布施,因心著相,故所得之福,虽多但亦有限。若复有人,心不著布施相,知一切法无我,遇事不走心,尤其在逆境中时时忍、事事忍,坚持耐久,难忍能忍,忍而忍忘,无我相方得成矣。一切圣法得成于忍。一切圣果亦得成于忍。如此则此菩萨所得功德,比前财物布施之菩萨的所得功德不知要多许多倍矣。”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有离相的因,则得殊胜的果,然而不受也。须菩提白佛曰:“世尊!因果受施,理之自然,为什么说菩萨不受福德?”所以佛又告曰:“须菩提!菩萨度生所行的布施(财、法、无畏),原是行所当行,初无计功、计能之念,福德来与不来,听之任之而已,是之谓不贪不受也!”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讲义』
  佛曰:“须菩提!若有人,以如来我,行住坐卧四威仪,遂指言如来如此者,是人著于有相,是不解我所说的道理。什么缘故呢?因为如来,真性佛也,真性如如,充满法界,随感发现,来而非来,无感隐去,去亦未去,无去无来,故名如来。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矣!如鼓者,大扣大鸣,小扣小鸣,不扣不鸣,鼓非来去也!此即感应道交。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讲义』
  佛曰:“须菩提!若善男信女,将三千大千世界,碎分为微尘的尘埃,你的意思,以为多否?”须菩提曰:“世尊!以其非实,乃见甚多。这个缘故,因为此等微尘众虽然极多,然无定体,起灭非常,有生有灭,终非实有。若是微尘众,实在有者,如来佛,即不说是微尘众。因为佛说微尘众,不仅说微尘众非真实,即世界亦非实有,故假名之微尘众。”须菩提又向佛曰:“世尊!我师父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亦是妄尘的一个积聚,成即有坏,终有尽时,虚幻不实,故非世界,乃名之为世界而已。这个缘故,就世界中论,实有者,惟此一合相。一合相,即真性也。常住不坏,一而不可分为二,合而不可析之离,如来说一合相,以等于真性之虚空,不可以言语形容,否则就不是一合相了,故强名之为一合相而已!”如来看须菩提已悟其实,故向须菩提曰:“须菩提!一合相之道,空而不空,妙不可言。但庸常之人,遮蔽不明本性,贪著眼前五欲六尘,认幻缘为实境,种种著相,而不能悟也。”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讲义』
  佛曰:“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人等四见,你的意思怎么样?以为此人果解我所说的道理吗?”须菩提答曰:“世尊!佛说四见,乃超乎其外而为此说,并非真的存此四见也。执著四见的人,怎么能解如来所说的道理呢?佛您所说的四见,只为凡夫拔去病根而说也。不过借此四见之名而已!若真性中般若之妙理,如太阳当空,洞达无碍,即非我、人、众、寿者之妄见也!”
  佛又曰:“须菩提!凡发正等正觉之心者,既悟了无相妙理,自然行无相妙行,如此以为知,则知无所蔽,如此以为见,则见无所障,如此信解,即为妙悟,而不生法相。不生法相,永不退转,斯得真空无相之妙。”
  佛又曰:“须菩提!法相本空,即非法相也。空中有相,是名法相也。”这才是真空法相,非妄见者可比。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讲义』
  佛曰:“须菩提!若有人以充满无量无央数的世界七宝,行布施,福固多;若复有善男信女,发广大普济之心,受持此经偈,不但自己见性,又能为人演说,使人见性,则此出世之福,比前福更胜多多矣。当如何为人演说?要不著相,不动心。这个缘故,是因为凡世间,有所作为之法,生灭无常,如同梦境,如同幻缘,如同浮泡,如同虚影,如同朝露,日出即干,如同电光忽过,凡属有为,应作此六者观也。”
  佛反复大阐般若之法,说经已毕,阿难记说此经圆满,长老须菩提,与同时在法会听经的诸乞士、女僧、善男、信女及天龙八部,并阿修罗道鬼神等,莫不听经感化,不惊不怖,皆大欢喜,信受其言,奉行其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7 23: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经,其实讲来讲去,就一句话:离一切相,即名如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2 20:49 , Processed in 0.1419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