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婆塞戒经》浅释认证版 ; @/ D5 U/ V* M
! I3 L5 @/ q# a$ x8 ], ~- s' B
净慧法师
7 R2 o: d& \& a7 |/ a序 言 0 s; p% G7 k# a0 V" j
以前发表的净慧法师浅释的《优婆塞戒经》,是根据录音整理。经净慧法师认证,重新核对校勘,不影响浅释内容原义。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以此为准。 ) R( Y6 o4 ?- v0 }8 n: w
敬请诸位法友同仁涵谅。
. ~, D/ S1 r+ P5 U! }特此说明! . f, A0 s t+ n: V, q
智慈愧拜 . r3 A% Z1 p: o H: Y* d
# _* n1 T, Q8 X8 y
佛历二五五三年十月
% A0 C( i, G4 Y; I: ?
西历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 |. }4 s Z# {" @. k
诸位法师,诸位仁者:
6 p) E/ c @9 x! K9 U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 U1 M/ E: p3 D5 ~1 K
( i+ V+ W2 _$ r) ^/ H- F- G' [我们今天共同读诵受持《优婆塞戒经》,其它经书都有四句开经偈,而这部经在开经的时候,没有用四句开经偈,用的是《大般涅槃经》中佛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这个开经偈的法义是,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有戒在就等于佛住世。 3 d! U' }/ b( [1 K9 ^
缘起是在家二众想知道怎样持戒修行才为具足,请讲此经。
& G; h. l! ]% F; a, h- H讲一讲经名,《优婆塞戒经》属于佛教三藏十二部中的律部,从经名上看是佛为在家人说法。但是内涵里,是为四众弟子说法,只不过是一位在家男众请法;所以,以请法的优婆塞为题,将经名定为《优婆塞戒经》,并不是专为在家人所说,法会上包括四众弟子。这部经一共分七卷,二十八品。由印度僧人昙无忏法师翻译,“昙无”译成中文为“法”,整个名字译成中文就是法丰法师。昙无忏法师来到中国后,在甘肃一带翻译经典,这位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在中印度时期,被尊称为“三藏法师”。译的经典主要有《大般涅槃经》、《大集经》、《光明经》、《菩萨戒经》等;此经与《中阿含经》、《优婆塞五相戒经》、《优婆夷净行法门经》等经典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此经为大乘经典。
. _* G. F% g- ~6 B# v
6 J% c8 n) j2 i" H" X m& o
在家人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家的信佛人;二是在家的修行人;三是在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出家人是少数,在家人是多数。这部经的特点,即不分宗门教下,哪宗哪派都得依戒而行,不管修学什么法门,都得以戒为师。这部经主摄各门,具足各宗,总持三藏。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出家人以戒为师;在家人也以戒为师。下面讲几个关系: ) t5 K$ @7 R: R" F. ~- b2 [
/ `" o2 W) N4 [
一、 戒与修行的关系
( ]7 I3 h) d' Q4 S
+ M$ t$ W; R3 H
佛法是船,戒是行船操作的规范。我们这个身体修行是主人奔向彼岸,想到极乐世界去;修行的主人是舵手;奔到彼岸才是目的;导航就是我们的善知识。在苦海中,想让这艘法船航行,必须按操作规程办;不按操作规程办,这艘船会触礁,会迷失方向,奔向何方不可知,什么时候到岸就更不可知了。如不持戒,不可能到达彼岸。只有在以戒为师的前提下,才能依法修行。否则,不管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一边修行,一边杀盗淫妄犯戒,出家人在寺院里,主持戒律的法师不允许;在家人有业报相随,受业报牵引堕三恶道。持戒修行能够到达智慧的彼岸;而破戒之人堕愚痴的彼岸,即三恶道。正所谓持戒修行比翼鸟,破戒修行单翅飞。空守戒律不修行,还是原地没有动。 / J2 r1 `+ U" j( ^" d* a
5 k3 \0 K0 q3 i要明白守戒、持戒不是目的,光守戒、持戒也不能到达彼岸。不管出家人、在家人,守持戒律都是值得赞叹的。但是如同一个害怕犯错误的小学生,心里就想着不违犯纪律,却忘了学习,还是不能取得好成绩;修行人也如此,害怕犯戒,进而不闻、不思、不修,忘记了自己修行人的本分,也不能修行好。出家人守持戒律容易一些,夏季可以结夏,不染酒色,有持戒的环境,又不容易犯戒。而在家人修行却不容易,不管是修行声闻、缘觉的人,还是菩萨行人,生活中处处都有戒条。如走路时不小心踩死蚂蚁怎么办;农民发现果树生虫子要不要喷洒农药;家里蟑螂泛滥怎么处理;将军不指挥千军万马行不行等;在家人守持戒律很难。过去佛教里有过公案,在家人修行为了不犯戒装哑巴,现在行不行?现在在家的修行人哪行哪业都有,不说话能行吗。上面讲的这些情况都能如法处理,既得到解决,又不犯戒。这里就需要如法思念,如法说话,如法办事,如法修行。
0 S' ?6 X* Z3 \
0 r4 y" z8 l, m! s) y: _二、 守戒与因果的关系 / [% Q( U2 X3 ]* p7 L A; m
* }, }3 L8 B. ]( Z- J" d身不该做的事不做;口不该说的话不说;意不该想的念不起。如果不该想的想了,就有因果。有善念就有善因果;有恶念就有恶因果。戒条就像高压线,不可越雷池半步。世俗的事把握一个度,过一点儿就为失,有业报相随。善事无度,恶事有度,有底线。对受三皈依的人说戒,对不受三皈依的人不说戒。但平常人听了有预防作用,可以避免造业。修行人的身体就是法船,无量劫以来业习结集所感,尽有诸漏。六根天天在漏,说白了就是六个漏功德的大窟窿;戒就是帮身体堵漏的。只有靠戒能够预防产生新的漏洞,最终到达极乐彼岸。否则,苦海中行船,根本走不了。修行人的身体是法船,即载法之器;这个身体造作业因必入因果律,就是因果的规律、法则,谁也改变不了。自种因,自受果,俗话说“自食其果”。谁做的恶果肯定是谁自己承担,别人替代不了。有的果报是一因多果,如做了一件恶事,有多种果报相随。造了杀因,可以短命,亦多病,这就是一因多果。也可以是一果多因,如生重病,是由多种业因共同结集所致。不管时间多久远,业因不失,业果相随。前世、现世和后世,三世因果。果报有三种,一是现世报,现世作业,现世受报;二是下世报,今生作业,下生感召受报;三是百千万劫报,就是说造的业因百千万劫都不消失。人要是不修善、不出离,因果就永远不消失。“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所以,讲戒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因果。 7 a7 m8 G7 a" M) l, l0 J* R
2 T- F Z. ]' f
三、戒与法的关系 ( Q1 a) x, z- `. U
' ~1 d P$ W1 i+ d
法是众生与宇宙一切事物现象和变化的规律,众生离不开法,众生一切的造作都是法。佛法是觉悟者之法,佛法分经律论三藏。简单地说,佛法就是让众生转迷为悟,转痴为智,转凡为圣的规律,这也是一种因果规律,这就是佛法,谁也改变不了。谁不按这个法行,谁就成不了佛;谁按照这个法行,必定成佛。戒是佛法中的一部分,是修行人共同遵守、共同奉行的规则;既约束自己,也约束他人;持戒是共同遵守、自愿遵守。戒是为修行人前行保驾护航的;一犯戒,道行马上停滞,无法前进。有戒,法船才能正常航行。既要守戒,又要积极去持戒修行,这才是菩萨行人的愿力。修行过程中不犯戒,积极去持戒,心里不觉戒的存在,又处处是戒,无一不是戒,有这样证悟的人都是大乘之人。正常的守戒多为初行者,觉得有戒律存在,身、口、意为戒律所约束。佛法与戒同行;一是受三皈依的时候,受三皈就有戒;二是承传佛法时,同时受戒。什么是“承传佛法时”,在《佛说大乘金刚经论》里,佛说“我有秘密口诀、修持方法,传给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以道传道、以法传法。”传道传法的时候,就已经受具足戒,男众二百五十条,女众三百四十八条;同时,受菩萨戒。三是修行一段时间后,由沙弥戒转为具足戒;在家人修行由五戒、八戒至菩萨戒;大乘戒与小乘戒不同,大乘戒动念没作都是犯戒;小乘戒有念没作不犯戒。 % }3 R7 y/ t( p- Z; a8 |
+ ]: w h, e' O' t% j# d0 f再讲一下破戒的危害,佛说三途轮回报。佛不度无缘之人,法不度破戒之人。不管修学什么法门,一旦破戒,法在身上就失效。为什么说对一位圣人或有修行的人起疑惑心的时候,法就已经为不度。 0 W0 ]8 d; k$ G
. f& U& _6 N% M
“法不度”什么概念?人同样载法,首先,护法善神不护佑,心被邪见所蔽。还有,破戒的果报从人直到阿鼻地狱,破戒之人不可能生天。有人不愿守戒,是由于自己的业习、业因感召,无量劫造作的,今生就有这个魔蕴。谁有业习,魔就会去找谁。“业习”就是我执我见我慢,通过第七意识反映出来,有习惯力,不受理智的控制或控制不住。抽烟、酗酒、吸毒、贪欲等都是业习感召,习惯力在起作用。 * u+ G' J/ Z5 C
; d# M0 U: X- X7 }
再有,修行人心有所求,著相前行,心量自狭;就是有贪著心、往生极乐心、求法心。一有求,就把自己的心量变小,本来心有一丈,一有求心,变成五尺。心量一小,做起事来功德就变成福报。自己不觉,善知识、护法善神一下就知道。贪善也为贪,贪不到的时候,马上变为嗔。有些人求善法,求不到心就生嗔。心量自狭的人难求圣果。贪求善境界,心有贪念都是小乘人的心魔所致,心魔无始劫来与人同行,魔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心魔是自己内在的魔,顺逆二境来的时候,击败人的心智,让人心智散乱,明白转糊涂。遇到自己心魔的时候,败者多胜者少。胜者就是出离,败者就是六道众生。心魔在人这一道,有心魔就召人魔、事魔,世俗的是是非非。同时是外魔,比如想出门,就遇暴雨,或者生老病死等,都属于外魔之事。修行人证得圣果的时候,肯定召天魔;天魔魔成就之身。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破魔军,魔王、魔子、魔民全上来。我们体内有魔蕴,自心有魔才召外魔。魔考过关了,成圣;魔考没过关,败下来,那就是众生。 ' \7 X8 W1 u- H2 k, |
( t, K. l& h) N
什么保护修行人?戒律。没有戒,内魔没守住,外魔破不了。降伏不了内魔,外魔一击就败。心里想饮酒,那里一招呼饮酒,肯定乐颠地去;心里想打麻将,那边一招呼就走。一个修行人,要做恶事的时候,心里有两个声音,一个说“去做”,另一个说“不要去做”。凡夫认为做“恶事”是天经地义的;“恶事”指的是食肉、饮酒、找小姐,即世俗人眼里的“好事”;内心还有个声音催促快去,都是不知不觉做了不守戒的事,种下业因。明白因果的人才知害怕,宁可自己被杀也不能作犯戒的事。戒与法的关系,戒是保护依法修行的。 2 ?' l6 W: U# q6 Z; H
7 g2 o+ q0 v5 ~8 d1 y( q四、 古德与现代人的关系 d& I! u4 l( Y5 @
# u3 k& J) E! P _! N讲法要离开文字相,法不依文字。没有证悟的人讲不出三藏十二部的真相,怎么讲都是文字般若。世人追逐名相,追逐文字的华丽,这和证悟是两回事。古德先贤已证知并悟透天、地、人之间乃至宇宙人生真相,预知三世因缘之事及世事变迁等,具足世间与出世间智慧;而现代人,只在法的末端科学知识方面超越古人;在认知世界与宇宙和不同生命状态存在等领域,现代人无法达到或超越古德先贤的深度与高度。但从佛法一万二千年的后五百年开始,最先陨落的大乘说是《大佛顶首楞严经》,从声闻乘说是《大般涅槃经》,最后只有一部《阿弥陀经》住世。后五十年,世论破坏佛法。世论就是世俗的观点言论,把佛说经典彻底毁坏掉。后五百年,信佛的人念四字洪名修行就得度;现在诵持四字洪名只是结法缘,不得度;念六字洪名修行得度。佛说经典陨落不是佛法陨落,佛法种性不是真正灭度,只是这个地球要遭受劫难,阶段性的灭度,等弥勒佛出世,继续弘传佛法。 7 y" A* s9 t. A8 m7 \4 _% G; V/ Z
三世诸佛有两种法通;一是说法通;二是自宗通。佛法不管怎么去修证,达到怎么高深的程度,现在佛不否过去佛,未来佛不否现在佛,因为是一脉相通,无互相攻击。后佛不超前佛,前佛带领后佛,佛佛平等,是这样一个法相。而其它的宗教,开始父亲讲一样,儿子讲时又是一样,一教之内出现两派,两派之间互相争斗。佛教是过去、现在、未来佛一体,提倡不管修学什么法门,修持方法或有不同,但不许有争论,不可互相指责、争斗。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一个。“说法通”就是随众生心,随应种种说法,言说文字又离文字。“自宗通”是修行者离自心,离种种妄想;又超一切心意识,自觉圣性境界,离世间妄因,见出世间实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两边而不知;所以,佛法不灭。修菩萨行的时候就是这样,离种种妄想而无种种妄想;离自心而不离自性。性本圆融,心还不真实。以世间有为相,修世间有为法,而证出世间智慧。所以,听闻佛法,不说后五十年世论破坏佛法与灭度。 ' U H+ g) f& x1 F% e, l
; w+ _; n2 @ |* ]1 T9 D五、“以戒为师”与善知识的关系 * e: B/ w1 [' p$ ]; x! g+ [
: b& ?% O" f$ l% w
第一,依法不依人。佛的弟子是人,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他们都住世,以平常人的身份在人身边。可是不露相,他人不知道。能跟他们结缘就三生有幸,不要贪求别的,有求为贪,贪就是要断缘的。糖块好吃,小孩吃多了有害;美味吃多会撑坏。贪求善境界仍然为贪,为佛菩萨所呵斥,这和恶行的贪虽有区别,也是要断缘的。一些声闻、缘觉、菩萨都是世人,他们住世的时候,是我们的善知识。他们默默地绍隆佛种,承传佛法,引领有缘众生超凡入圣。他们在持戒、传戒,但不制定戒。关键就在这,他们不制定戒,也不改变戒。不管哪位佛弟子修的如何好,佛制戒律一字都不会改。善知识尊佛法、遵佛戒律。所以,善知识不能替代戒律;只能引领人守戒、持戒修行。 & l; O) n' c1 }$ J. H5 l* F
/ i/ \# Y+ h/ j' a1 C$ Q2 t! g( Z4 N' R
第二,戒律不可更改。戒律是佛住世时亲自制定,众弟子受持戒律修行。众善知识是守持戒律的模范,三世诸佛如此,庄严劫、贤劫、星宿劫也如此。现世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佛的戒律不可更改。包括末法时代后五百年,人不持戒也照样不可得度、不可往生。因此,永远不可犯戒,戒律也永远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佛不度无缘之人;法不度破戒之人。破戒之人只有在大善知识的引领下忏悔,才可得度。否则,人的忏悔只是言语上的说辞,不知如法忏悔。 . O1 f. A H% l4 ?' J( E
# r/ Q- x) S7 c( x- V第三,以戒为师就是以佛为师。佛在自己的法性身之内,在报身主持的三界内,不舍众生故才制定戒律。这个戒律是十方诸佛接引众生共同遵守的宇宙公约,十方诸佛都遵守,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都按这个标准接引众生,没有不按照这个标准的。修行人破了戒,天地不容,龙神共愤;有人想“我破了戒,佛菩萨不知道吧。”别说诸佛诸菩萨知道,就连有的修行人都看一眼就知道。破戒的人眉宇之间有一股邪气,不把它说破,就是给留余地。在佛菩萨那里给人留一个忏悔的机会,若自己不知忏悔,再往前行非常危险。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贤劫千佛出世都不度,流转六道。善知识不能替代戒律,善知识只能讲佛法,让修行人坚固信心,去守戒、持戒、依戒修行。释迦牟尼佛化身在这个娑婆世界常住,谁守持佛的戒律、依法修行,佛就度谁。否则,在这个世界,修行而不守戒的人等于没修。末法时代,魔王在干什么,他与善知识相反,干两件事;一是破法;二是破戒。哪个法度人,魔王就想方设法破坏哪个法,让该法不能度人,特别是佛密传之法。能不能破坏呢,不能;只是让人心起疑惑,真正修持这个法门的人仍在秘密传承,真涵内要盗不走,也破坏不了。就像单线联系的电话一样,一旦谁利用这个法从事其它破坏活动,这个线一下子就断。如罗睺罗修持的密法,谁也破坏不了。魔王想知道,绞尽脑汁套口诀内要,用语言激怒,诽谤“修的是外道。” 若受不了,辩别几句,一下子就中计,魔王就以此达到破坏佛法的目的。因此,法师传法前要观察人的根基,根基尚浅,定力不够者,对不起,不能传法。破法的方法就是说相似法,利用魔子魔民和魔境给修行人设置障碍,目的就是毁法,逼迫修行人退道,打击修行人的信心。破戒,就是修行人自毁菩提。表现为魔子魔民破僧威仪,进而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有的出家人出家几年还俗结婚了,这就是魔子魔民入我伽蓝,典型的以破坏戒律来破坏佛法。所以,在家人没修行之前,还容易点;修行之后,有的魔子魔民以美女身、美男身勾引,守持不住,就是魔子魔民的俘虏,不用多说其他。破戒之人,没人度,谁也不救。而且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堕阿鼻地狱。不是说的重,戒律和诸法实相就是如此,谁也改变不了这个法则。讲上述几点,是为了帮助诸位更好的理解此经。在经教讲解上,重弘法义,不专一宗,方便随宜。下面讲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