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11|回复: 1

无门之门,无路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0 14: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fjnet.com/wywz/tj/201005/t20100519_155423.htm

. H5 h( X% r. i" n1 m4 k

 

& v3 P1 U, j# q( X6 m

. G! U) Q, g/ l9 D$ k


1 n! i6 r E/ N0 @1 b 3 Y( k3 O5 g/ q-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4: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觉察自己和他人以及宇宙。

' X+ ~: |( }# Z0 E

 

2 K7 u8 L7 C/ f3 ^: g4 T

在尘世中修行,是条艰苦卓绝的无路之路,比如,我们每天纷繁复杂的各种念头是如何产生的?词语与行为乃至思想意识背后的愤怒、恐惧、爱、贪婪、渴求乃至愚痴、轻信、虚荣、自保、好胜、狂妄等等如何产生?修行是个艰难的事情,先要把自己和他人以及宇宙当作观察对象,刚开始对自己进行觉察的时候,象是唐吉柯德爱上了和风车作斗争,疯狂转动的念头就象风车旋转不停的叶片,把自己当作了假想敌,不停地觉察各种妄想识别妄想洞察自己,犹如猿猴抓虱子,不断地在自己身上找来找去,这单调的工作会把我们的感官和思维训练得异常发达,也会把我们训练得异常有力,对自己足够狠心的人,才能掐死妄想和恶习,才能在修行路上有所进步。不断地在各种局面中寻找出路,有时,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置己于死地而后生。

3 T' l4 s( X* e# P% w% w

 

J' E" S4 K% T6 `3 |

好比一个母亲,为了使痛哭的孩子得到片刻的安宁,不停逗弄孩子去看月亮,但,手指和月亮之间的距离,它的呈现,可能是零距离,彼此无二无别,也可能遥不可及,指是指,月是月,而看月亮的那个人也许要到很多年以后才能体会月亮的清凉与美妙。做一个禅师很难,他必须对空性有真实的体悟,而又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引导来者去发现心地。心生种种法生,从唯识的角度去看,我们的心意识有个数据库—阿赖耶识(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含藏了无数种子,种子会起现行,现行也会熏习种子,累劫以来,我们的数据库(第八意识)含藏了多少种子啊,这样的觉察和揭露到什么时候才能解脱?觉察,是最不方便的方便法,生命中的无门之门,无路之路。“直到最后,就只是在与自己的身体知觉同坐,在体验生命的本质而已。”

/ A) K. r7 x3 R; b/ ~

 

) e, w) q& {4 z5 D6 M) [

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乃至世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所知道声音和光波都有频率,有些声音我们听不出,比如次声和超声;光波也是这样,太短和太长的波长我们看不到。声音的起源处是什么?光的起源处是什么?如果把它们定位在喉咙或者光源,那还不够察觉它的本质。一个念头的起源处是什么?乃至一个念头和下一个念头之间是什么?一个音和下一个音之间是什么呢?一个光波粒子和下一个光波粒子之间是什么?声音有了持续的组织和排列,才有音乐。光也是。人生就象看电影一样,一秒钟24格胶片,借用我们视觉的停留特性,迷惑了我们的心灵和眼睛,使我们看到连续的事情,并且在这个连续的一系列事件中被迷惑,不断造作,塑造了我们形形色色的个体生命。传奇,或曰命运,也是类似这样每秒24格胶片的念头和行为不断塑造的。

9 _5 q, x+ C- P( v" |& J& ?

 

$ K, o: L( Q& J9 c O _+ ^/ L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楞严经》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坛经》里,六祖惠能大师所传的修行方法:“以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当下即一了百了,而夏绿蒂·净香·贝克的觉察之法似是神秀大师“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在各种相与念之中费劲耗力,观而后止,最后清净。可以从这里开始,做最笨拙的功夫,将僵硬尖锐冰山般的自我不断地融化成水,让自己的本性坦然如水,最后随器其形,不失其德,但,如此下去,要谨防道路将会十分漫长而且曲折。每当这个时候,就深感我们离经典越来越远,心性越来越浮,才智越来越浅,缺乏直接向古人学习的福德与智慧。

2 ]; c, c$ p& L" H! g) [

 

, B! J! p% C& k1 W8 ?# [, K; S5 ]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每秒24格胶片,当下掐断,一切就不再轮转,胶片和胶片之间本身是独立的,就像声音和声音之间,光波和光波之间。一个声音和另一个声音之间,如果不让它连续,只需要让它中断,完全空掉,抖落一切,有时,连觉察也放下,才自在。那种天然的自爱的本能,那种本然具足横扫千军的清净心力,那种超然的智慧,都可能在过度强调觉察以及对觉察的练习中丧失掉,变成对觉察的依赖,豢养分别思维,强化分别思维,反而容易覆盖如如不动的本性,增添无明烦恼,不是解开缠缚,而是增加捆绑,与空性相差千里万里,与解脱相差千里万里。真实地体悟空性,才能真实地勇敢,真实地无畏无惧,真实地慈悲与智慧。

* R3 U }$ }" e4 Q; q9 x' @

 

s4 q6 c7 ~3 }

是为浅见,假文字相,剖析分享,都是葛藤。(文:佚名)

4 d( A, ~' u; h2 \ 3 Q& ^- y) U* Q) s2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5 20:39 , Processed in 0.0678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