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犯四重戒与获五无间罪极重恶的人,未发菩提心,怎么能作菩提因呢?佛说,此诸众生虽造业极恶,但临命终时,听闻此经后幡然醒悟,知恶有恶报,心生忏悔。虽报在六道,但唯此一念于心识中作菩提因。此经妙神力,具体如下:一是,此经妙神力如用药涂鞋赶路,诸毒虫自退,唯毒龙一阐提不能退。二是,此经妙神力如药涂大鼓,诸众生闻鼓声而贪嗔痴等烦恼渐渐自断,唯一阐提不能断。三是,此经出世如万粮秋收能安乐众生,悉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四是,四众弟子及诸外道,有受持此经、读诵或为人说等,皆为发菩提心因。若再能为犯四重戒与获五逆罪的人和为邪鬼毒恶所持身之人,讲解此经或教人书写此经,信受之人诸恶消灭,邪鬼自去。要知能这样讲解此经之人,是真菩萨。一阐提如聋人不闻其声一样,想听也听不到此经妙典,无此因缘。五是,诸众生想听闻或不想听闻此经,一旦听闻此经后,众生烦恼之山自崩落;但一阐提不能。六是,佛先教诸比丘等四众弟子,修学净身,修无我想,逐渐教学其它经典,最后说此经既为已发菩提心的人说,又为没有发菩提心的人作菩提因;但一阐提除外。七是,佛以此经为无上船师,驾法船接引众生。但众生也要值遇大般若船,顺风顺水才能到达彼岸。否则,无量劫于六道生死,不能值遇。值遇此经要生奇特想,生清净信,才能安稳过生死海,达彼岸证菩提。八是,佛示现入般涅槃,如蛇蜕皮,皮退而常住;又如真金作器,于三界化度众生示现种种身,而真身常住无变;再如庵罗树一年三变,开花、结果、落叶,于三界示现三种身,初生、长大、涅槃。而真身真常,不是无常。佛接着说,“如来密语,甚深难解”;如大王身边有智之臣,知大王晨起后一系列的各个环节;一洗,拿水盆;二吃,上食物;三饮,奉水杯;四游,牵马等;是大王的无声语言,比喻佛说的大乘经典。若佛出世为大众说佛入般涅槃,有智慧的人应知,这是佛本真常而说无常相,想教诸比丘等修无常观。若佛说正法当灭,有智慧的人应知,佛本常乐而说苦相,想教诸比丘等修苦观。若佛说我病苦僧坏,有智慧的人应知,佛性真常而说无我相,想教诸比丘等修无我观。若佛说证空的人为正解脱,有智慧的人应知,正解脱是离三界诸有,想教诸比丘等修空观。若佛说一切众生有佛性,有智慧的人应知,是法常住,想教诸比丘等依法修行,若能随顺学的人,是佛弟子,知佛密藏。甚深佛法,不是世间凡夫识几个字就能释解。佛接着说,于佛灭度后,若有人不能恭敬此经,此人于大众中无有威德。众生不知自有佛性,而此人误以为众生缺少福德。同时,正法将要灭尽时,多有行恶比丘等不知自有佛性,懒惰懈怠;如痴贼弃珍宝黄金而挑担草木,甚可哀哉可怕。唯有诸菩萨等取此经真实义,不著文字相,为众生解说。讲到这里多说一句,有的人总有“大海无涯天作岸,登山绝顶我为峰”的感觉,见哪位法师弘法,不知末法时期弘法艰辛万难,居高临下而专作评论家、批评家。自己却空无证悟,妄谈佛理,甚可哀哉怖畏。交流证悟莫攻击,商洽知见莫指责。圣智凡愚自心明,说与不说众生知。佛接着说,佛入般涅槃后,正法时代的后八十年,此经于世广泛流通。首先有诸恶比丘等众抄略此经,抄前不抄后,抄后不抄前,抄前后不抄中等。然后用此经的某一句去攻击另一部经,指责法师,使众生不知真伪而灭佛正法。这样的人也读诵此经,却是为装门面、装明白,文饰而不知实义;如贫穷牧羊女卖乳,辗转加水,已无乳味。这样的人破坏大乘经典,也是这样作法。此乳虽无乳味,但仍胜诸苦味千倍。如此经虽遭像法、末法,仍是诸声闻经之王,而为上首。现在,有的人用一句“末法时代魔王说法如恒河沙”去指责法师,谁讲佛法谁是魔,弄得人人不敢弘法而灭正法;要知这样的人,是魔王伴侣。佛接着说,如世人皆赞叹男身,知女身是世间是非罪恶的住处;女人虽对诸有贪欲无足,但能知自有佛性就是丈夫相;即不知自有佛性的男人也不是真丈夫相,如同女人。知自有佛性的女人,虽是女人也有大丈夫相,如同男人。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我今日才觉得决定通达佛性。佛赞叹迦叶菩萨说,你今日为随顺世间法故,才这么说。迦叶菩萨对佛说,我不能随顺世间法,因菩萨知世间法,世俗世论破坏佛法。所谓,众生恋世多激情,轮转生死浩浮盈。如是顺流背本己,无明神识六道中。学佛入世逆世行,逆世离世非厌世。识破无常因缘情,自度度人大英雄。佛赞迦叶菩萨说,你今获无上法味,难知已知;如蜂采百花为蜜一样难得。但是,又如蚊子泽水不能润大地万物一样。虽此经于未来世流通,但能信受此经、听闻此经或见到此经者极少,大多数众生无法受益。何况于末法时代的正法灭失时,此经先灭失。那时佛法在此世间已现衰相,将无佛法。有人问,世间无佛法时会是什么样子?今日的动物世界是。佛接着说,此世间佛法要灭时,如秋雨连绵,其它大乘经典悉皆灭失。那时,若有人能保存一部完整无缺的此经或大乘经典都如人中王一样稀有,只有诸菩萨隐世才能做得到。有人问,此经为什么这样重要?告诉诸位,只有依此经才能矫枉人心中的像法、末法,过正还原人心中的正法。早在十几年前,有一位九华山开悟证道的高僧对众弘法时说,大开普度十年后,将有人弘传正法,矫枉过正四众心中的像法、末法。于末法时代中兴正法,最后四众尚不证知是何人。我提醒诸位,要注意当今世上每一位法师讲法,尊重赞叹。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纯陀独有疑心。心疑依佛性而真佛常住,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即释迦牟尼佛肉身不真常,我们今日却实实在在地见到了;而佛常住真身今日说有,而我们却没有实实在在地见到。依据此理,诸佛、菩萨、声闻、缘觉都一样,没有什么差别。佛说,“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诸法,无有是处。”四圣位也有差别,也无差别。差别在功德圆满不圆满,无差别在佛性觉与不觉。分别解说,如乳牛种色不一,地域不一,而牛乳白色同一。不一的是业报因缘,同一的是佛性;这是四圣位的本无差别。那佛为什么还说三乘法呢?因为世间诸漏与出世间功德不一样,即功德不一样而有差别;如乳还可加工成乳油、奶酪、乳酥等。又如冶炼矿石成金,金价昂贵。矿石的含金量不一样,矿渣多少不一样而有差别;而同是金矿石的同一佛性,无有差别。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与佛还有什么差别呢?虽然这么说有所不妥,但是什么因缘,众生皆有佛性呢?声闻入小涅槃,八万四千大劫,时间有限。缘觉入中涅槃,时间与声闻相同,而法乐环境比声闻天高界好。菩萨入大涅槃,离此三界至佛净土,时间与环境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比;菩萨虽入佛净土,但不是自己的净土。佛入般涅槃是入自性涅槃,无所入和不入,只是示现而已。前三圣位怎么不能同佛一样入般涅槃呢?佛说,佛入般涅槃为入自性涅槃,不是其它圣位可比。大般涅槃为善有,即妙有。妙有自性净土庄严,妙有自性报身圆满,妙有自性化身无量而化度众生。菩萨的妙有有限,声闻、缘觉无妙有。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如酥,佛如醍醐,是同一佛性而又有差别。众生佛性,不是外来,不是后有,各自本具。众生与佛虽是同一佛性,但因觉而智慧与久迷烦恼又有差别。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怎么有人一发心就成佛道,而有的人久发心而不能速成佛道呢?佛说,有声闻、缘觉、菩萨先于佛前速作誓愿,我当久久护持正法,然后就速成佛道;如商人市场卖宝,愚人不识货而轻笑,见商人吆喝此宝无价后,又是轻笑。还相互说这年代哪有真宝,真好笑。不能速成佛道的声闻、缘觉就如同这样的愚人一样,不识佛宝,而轻视佛道。速成佛道的菩萨,识佛宝而于佛前已作誓愿。同时,于未来世有人因被生活所困等原因出家,心志不稳,邪见不说实话,不精进修行佛法。见闻经中佛为发菩提心的声闻速授记,便大笑、轻慢、攻击等,要知这是破戒,是用世智诋毁佛智与佛法。佛为其速授记,是为坚固其声闻道心,又为护持正法久住。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怎么得不坏眷属呢?佛说,勤修精进,护持正法。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怎么口唇干焦呢?佛说,众生愚痴无智,不识常住三宝;既无法水润泽,又于烦恼险路。众生不知佛真身常住,虽有目如盲者。若知佛真身常住者,虽是肉眼,却似天眼,此人久修行于大乘法。若有天眼者,不知佛真身常住,却似肉眼,此人不能修行于大乘佛法。因为,佛常为一切形类,无足有足多足等众生,以一音说法,彼彼异类各得醒悟。所以,佛为一切众生之父母。佛随顺世间如大人对不会说话的婴儿说话,婴儿虽听不懂什么,却为将来会说话、说什么话打下基础。佛为众生说妙法也是如此,为众生将来成就佛道撒下菩提种子。从迦叶菩萨请法,逐一开示至这里。有人问,宣化法师讲,佛法灭时《楞严经》先陨没,这里佛怎么说此经先陨没呢?这里不矛盾,此经为声闻经王,有此经在,等于佛正法住世。《楞严经》是菩萨乘的铜轮王,有《楞严经》在,等于佛正智住世。从声闻乘讲此经先陨没,从菩萨乘讲是《楞严经》先陨没。【大般涅槃经卷第十】5 a9 N/ O) y6 t7 W K
. w! v, k" l+ c2 e3 n2 `. K% W
涅槃降魔咒
! C6 t; o+ {+ \( K( d+ M
+ o$ R N- H% Y
7 y& M- ?7 |; E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 r5 y9 P# U0 A" a) P
【一切大众所问品第十七】这一品内容是,纯陀及天人等各类众生愿最后供养佛。供养后,纯陀菩萨、迦叶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以及天人、世人、阿修罗等分别向佛请法。这时,佛从面门放青黄赤白蓝紫种种光,照纯陀及眷属身。纯陀及眷属手捧器物,佳肴美膳充满,欲奉佛与诸比丘最后供奉。此时,有一位威望很高的天人拦住纯陀说,请等一等供养。诸天天人及其它众生,也各自持斋于佛前长跪供养;诸比丘也手捧衣钵供养。此时的三千大千世界,庄严如西方极乐世界。纯陀跪于佛前,忧悲恳求,唯愿佛哀悯我们,再住世延寿时间越长越好。佛告纯陀说,你想请佛久住于世,应快点奉上最后具足的供养。此时,一切菩萨与各类众生异口同音,羡慕纯陀成大福德,请佛受最后无上供养。我们无福,白准备美食。佛为让众愿满足,毛孔各化无量诸佛,各有无量诸比丘众,示现受各类众生供养。唯释迦牟尼佛自受纯陀供养,并以佛神力使此膳肴充满法会而供养大众。这里,表示佛示现入世间,随顺世间,怜悯世间众生,而独受纯陀供养。此时,天人、阿修罗等哭泣悲叹,佛入般涅槃,我等永远离开了师尊,以后的路不知应怎么走。佛用偈语安慰大众说,“汝等莫悲叹,诸佛法常住,悲心视一切,皆如罗睺罗。四众应善听,闻已应欢喜,即发菩提心,最上之誓愿。”此时,人、天、阿修罗等大众,闻佛说法,知佛常住,心生欢喜;以散花、涂香、天鼓伎乐等供养佛。此时,佛对纯陀说,你今日所见是不是稀有奇特呀?纯陀答说,殊胜庄严。佛对纯陀说,你今日皆已成就菩萨行,品位住十地。迦叶菩萨向佛请法说,纯陀所修成就菩萨行,我也随喜。今日佛为利益未来无量众生说此经。那佛所说的一切经典中,是有余义还是无余义呢?佛说,所说经典中也有余义,也无余义;即所说法中有不了义,也有了义。这里的不了义,主要是对诸小乘法,于世间为了义,于出世间为不了义。于世间了义,为方便说;于出世间了义,为究竟说。纯陀向佛请法说,所有布施都可赞叹吗?持戒与毁戒有怎样的差别呢?佛说,唯除一阐提布施外,其余一切布施皆可赞叹,获大果报。持戒为获戒益增福,自开智慧门。毁戒为自毁福田,自障菩提路。纯陀向佛请法说,我还是没有明白,破戒的人,就是一阐提吗?如真信三宝真常,就不应破戒呀?一阐提是怎样表现的呢?佛对纯陀说,四众发粗恶言诽谤正法,造重业不知悔改,还心安理得的人等,为趣向一阐提。犯四重戒作五逆业,心不知畏惧,无忏悔意;又于佛正法,无护惜心,诋毁轻贱的人等,趣向一阐提。又有说世间根本无佛,也无佛法;谁若说有佛,请出来让我见一见的人等,趣向一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