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净土与思惟苦集谛的关系 0 i$ j* P/ F' b- Q- v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来源: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往生净土与思惟苦集谛的关系分三:一、由思惟苦谛,成办往生正因 二、由思惟集谛,激发往生的愿力 三、摄义 一、由思惟苦谛,发起往生正因 往生净土的正因是信愿,其中愿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如何才能生起切愿呢?必须依靠思惟:思惟到娑婆世界痛苦,难以一生修行成功,才会厌离娑婆世界;而思惟极乐世界的安乐、功德利益,一旦到量,欣乐之心也会油然生起。如此具足欣厌,念念希求往生,就能相应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愿王,而得到佛陀摄受。 因此,要实现往生,修习厌离心至关重要。如果厌离心不切,仍然贪恋轮回,就会障碍往生。因此,修学净土法门,也必须思惟苦集与十二缘起的内容。 如果对比娑婆世界的痛苦和极乐世界的安乐,就可以体会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和往生的殊胜利益。 《阿弥陀经》说:“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无量寿经》也说:极乐世界连痛苦、苦恼、恶趣、魔恼的名字都没有,何况事实。 我们只要在三有中受生,必定无法超出苦苦、坏苦、行苦。这有漏取蕴身的本质就是苦。再加上各种身心的逼恼,苦上加苦,这是苦苦;即使有少许乐受,实际也不是真实的安乐,当乐变坏时,痛苦和不满足就会随之而来,所以是坏苦;即使在不苦不乐的舍受状态,还是以业惑力不自在地念念迁流,身心一直被业和烦恼牵着走,自己毫无自在,这是行苦。 但是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中说:“而彼国离欲清净,则无苦苦。依正常然,则无坏苦。超过三界,则无行苦。”极乐世界没有男女爱欲,都是莲花化生,无血肉之躯,因此远离了苦苦;不论有情世界还是器世界,都是恒常不会衰变,因此没有坏苦;超出三界,所以没有行苦。 以八苦来对比,娑婆世界,凡夫必然要受生。在胎狱中有难忍的住胎、出胎之苦;有生必然有老,各种衰退之苦都会逐渐现前并且增上,容貌、气力、寿量、受用境界、六根的功能等都会衰退;在生之日又有病苦,四大不调和,身体受逼恼,心中忧虑等;生的尽头,就是死亡,死亡之时,财富、地位、亲友、眷属乃至最亲密的身体都要分离,内心以爱执会产生强烈的忧苦;在短暂存活的时候,对亲爱的人,盼望相聚却偏偏分离;对冤敌想逃避反而天天相遇;心中的欲求,往往失败,无法实现;五取蕴苦,贯穿一生。 而在极乐世界,这八苦都会远离。《疏钞》中说:“而彼国莲花化生,则无生苦;寒暑不迁,则无老苦;身离分段,则无病苦;寿命无量,则无死苦;无父母妻子,则无爱别离苦;诸上善人同会一处,则无冤憎会苦;所欲自至,则无求不得苦;观照空寂,则无五阴盛苦。”(极乐世界的人,从莲花中自然化现,不必经过母胎,所以没有住胎、出胎的大苦;没有以时间迁变所导致的各种衰老之苦;身体远离了分段生死,没有病苦;以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寿命无量,所以没有死亡的痛苦;没有三界的爱欲之事,便无父母妻子等关系以及彼此的情爱,所以不会有爱别离苦;与不退转的清净海会菩萨聚会一处,没有嗔烦恼现行,所以不会有冤憎会苦;修学般若,观照五蕴皆空,所以没有五蕴炽盛的痛苦;心中希求何法,都会自然化现,故无求不得苦。可见,但得往生,即出苦轮。) 阿弥陀佛为什么要成就西方净土呢?就是不忍我们处在生死中,一直不停轮转,受无尽的生死痛苦。《往生论注》说:“佛本所以起此庄严清净功德者,见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如尺蠖循环,如蚕茧自缚。衣哉众生,颠倒不净。欲置众生于不虚伪处,于不轮转处,于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阿弥陀佛之所以要建立起净土如此庄严清净的功德,就是因为佛的慈悲。他见三界都是以业惑的迷乱力显现的虚伪相,是随业惑力不自在地轮转之相,是结生相续的无穷生死相。众生如屈伸虫不断循环,又似春蚕作茧自缚。观见众生如此颠倒杂染,阿弥陀佛发愿将一切苦难众生安置在不虚伪、不轮转、从此了结生死、能获毕竟安乐的大清净世界中,所以经过累劫积功累德,建立起如此清净庄严的功德。) 我们要用心体会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的悲愿。体会之后,就要真为生死,念念皈依上师阿弥陀佛,这样才能尽此业报身,解脱旷劫以来的生死轮回。 二、由思惟集谛,激发往生的愿力 从集谛的角度而言,如果此生不能断尽三界所摄的烦恼,必定要在三界受生。但末法时代的恶劣凡夫,福薄障深,想凭自力断烦恼可以说是千难万难。 当今时代,环境恶浊,处处都是让你产生贪嗔痴的境界;很难值遇善知识、善友,常常都是被恶友牵缠,相续受其染污;自相续不良习气串习很深,遇到境界就不自在地非理作意。因此,真正观察起来,以自己的力量调伏烦恼的时候少,大多数时间都是处在烦恼中,遇到悦意境无间就生贪心,遇到不悦意境便起嗔恚,一般的情况也是不离愚痴。如此衡量便知,我们每一天都是在或大或小的烦恼影响下行动,这样所累积的业力足以让我们在每一种痛苦的生处流转很多次。以十二缘起来说,我们已经为无数条生死的缘起链完成了前三个缘起支,只要没有止息烦恼,必定会转生无数次。而我们的力量又是如此微弱,为了生活,修行的时间又是如此稀少,因此,并没有把握以自力不堕入生死。 但是如果能发愿往生净土,今生就可以横出生死,一旦往生,就必定会止息三毒,成就道果。佛在《法华经》中说:“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花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骄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佛语证明,往生之后,不再被贪、嗔、痴、慢、嫉五毒所恼乱,能获得无生法忍,必定超离生死。 换而言之,在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常常亲近阿弥陀佛,和无数的不退转菩萨聚会一处,时时听闻妙法;受用自然,不必为生活消耗精力;也没有寿命短暂的苦恼,在诸佛的护念之下远离魔事。因此,极乐世界都是清净的缘起,时时处处都能增长道心,根本没有烦恼现行的机会,这样寿命无量、精进不退、顺缘具足,必定可以速疾成佛。 三、摄义 通过比较,深知苦乐利害之后,就应当决志往生。《念佛直指》中说:一个农民,只是为了一年饥寒的痛苦,都甘愿日夜不停地劳作,常年都不疲厌。何况我们求生净土的修行人,一念精勤就能超越历劫生死的苦难,何止是一年的饥寒;可以获得九品极乐之安泰,何止是一年的温饱。……比如说这是黄金,这是石头,连三尺高的小孩也会自己舍弃石头、求取黄金,原因就是认识了二者贵贱的差别。同样,既然认识了娑婆是苦,西方是乐,此处是生死沉溺,彼处是自在解脱。必定会舍离这个恶浊世界,求生彼佛净土。……平常见到粪便,就会捂住鼻子立刻离开,见到好衣服,就会欢笑,想尽快获得。对这些暂时幻化的好坏境界,心里都不能忍,何况现在是面对长劫极乐和长劫极苦的两种去处,为什么不生起欣厌之心呢? 因此知道娑婆痛苦以及净土安乐之后,我们应当追随大恩上师往生极乐世界。大恩上师的大愿力,就是要摄受末法时代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在《胜利道歌》中,大恩上师回向: 以此善根愿诸众,超越轮回之深渊, 令诸心子皆欢喜,往生西方极乐刹。 在《怀业时语》中,大恩上师教导我们: 今起我等师徒之会众,依于稀有总集之事业, 怀柔心境善巧之方便,令众往生乐国我心语。 在《愿海精髓》中,大恩上师如是发愿: 凡结善恶之缘诸有情,此生命终往生极乐刹, 获得阿弥陀佛亲授记,祈愿圆满智悲力威德。 我们都是大恩上师的传承弟子,应当敬依上师的教言,随学上师发愿,不但自己发愿往生,还要以慈悲摄受一切有缘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永超生死苦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