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59|回复: 1

《往事百语》--星云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4 09: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 序

    经常有人问我:「请给我一句话作为座右铭,好吗?」我一向满人所愿,就这样「一句话」、「一句话」,一生之中不知给了多少人多少个「一句话」。我深深感到:给人「一句话」很容易,但如何让对方受用,才是最重要的。像六祖惠能大师本来只是一名樵夫,因为听到《金刚经》里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后,若有所悟,所以寻师访道,后来在五祖弘忍大师座下舂米八月,开悟见性;丹霞禅师原本要进京赶考,因为听到一句「选官不如选佛」的话而出家学佛,在一番精进修持之后,也成为禅宗的一代祖师。 
  《阿含经》说:「闻善言,要着意。」我很庆幸生来就具有这种性格,每逢听到好的句子,都能牢记在心,给予活用,使我一生受益无穷。例如: 
    家师志开上人引用古德的「先作牛马,再作龙象」,让我肯定工作最神圣,服务最伟大;芝峰法师的「不要做焦芽败种」,让我随所在之处都不忘失菩提心;尘空法师的「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让我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 
    东初法师的「钱,用了才是自己的」,让我体会到:最佳的用钱之道,是使大众获得取用无尽的般若宝藏。 
    甚至童年时,外婆的「残缺就是美」、母亲的「排难解纷不是闲事」,还有教育家杜威的「重新估定价值」、一般人所误解的「图利他人」等,都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 
    后来我自己在应事接物当中,也悟出了许多「一句话」,像: 
  「凡处世待人,都要皆大欢喜」、 
  「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 
  「为信徒添油香」、 
  「要做义工的义工」、 
  「肌肉是要活的」、 
  「你重要,他重要,我不重要」、 
  「感动是最美的世界」、 
  「忙,就是营养」、 
  「疾病就是良药」、 
  「不知道的乐趣」等,于弘法开示中一经提及,立刻就会在徒众之间流传起来,凡此令我感受到「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无怪乎坊间不乏有关「名人成功一句话」的书籍,多年前也曾经看到《普门杂志》到处为「一句话」的专栏而向人索稿。 
    后来有人告诉我:一句话固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但「听时似悟,对境生迷」是一般人的通病,所以希望我将亲身体验说出来,好让大家能够玩味其中的含意。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确实有很多「一句话」的故事值得作为现代青年励志的参考。因此从一九九二年七月开始,我不揣浅漏,将一生事迹,藉著「一句话」作为引子口述出来,由弟子满果︵辅仁大学、佛光山丛林学院毕业︶整理记录,贡献给大家。《普门杂志》得知,率先争取连载,海内外著名的《远见》、《讲义》等杂志也曾索稿刊登。经过七年的时间,我终于完成了一百篇「一句话」,而今结集出书,订名为《往事百语》。 
    犹记得七年前刚开始撰写《往事百语》时,心里曾经盘算著,如果每个月都为《普门杂志》提供一篇的话,也要花费将近十年的时间才能到达一百篇,万一我才完成了六十篇、七十篇就往生了,如何成为「百语」呢?当时有人说:即使真的如此,弟子继续师长未竟之作,古有前例,比比皆是。如今《往事百语》居然在我自己生命过程中留下历史,真是令人欣慰。 
    最让我感动的是,多年来,读过《往事百语》的人经常让我分享他们的法喜: 
    有的说,懂得「心甘情愿」之后,做事有了另一番的境界; 
    有的说,了解「难遭难遇」之后,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意义; 
    有的说,「敢,很重要」,使他们在遭逢困境时,仍能抱持信心,冲刺到底; 
    有的说,「忙,就是营养」,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产生无比的力量。 
    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经过了深思体会,真正把书读到心田里,读到生活中,所以能有如此的感受。《往事百语》之任何一「语」都不是分别的意识所能认知的境界,而必须用心灵去感受,用实践去印证,才能获得个中的意味。对于「一句话」如果轻易放过的人,即使是读遍千经万论也百无一用,这就好比牛饮狼吞的人那里能品尝出「无心之茶,花红柳绿」?走马观花的人那里能看得见「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经云:「以闻思修,入三摩地。」诚乃不虚之言也。 
    此外,由于书中所述皆为自己经历过的往事,所以: 
    一、难免以「我」为主轴来发展文章的脉络,同时对于时代、事物也有所臧否,但绝非自我标榜,纯为就事论事,旨在将心路历程及所思所行写下来,盼能对大众有所助益。 
    二、地点、人物虽不免有重覆之处,但感受不同,如能仔细三思,咀嚼回味,必有一得。 
    三、承蒙学者专家撰文推介,愧不敢当,在此一并致谢,并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值此世纪交替之期,由衷感恩三宝加被,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作为公元二千年及佛教东传中国二千年纪念之献礼。 
    是为序。 
 
                                        星云 于佛光山开山寮 
                                              一九九九年七月
! G8 f% H4 x: f7 _' ]- u9 p2 _; l' C! [- ?4 _' y& o8 o/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9: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生中,有许多信念与习惯,其中,「难遭难遇」这四个字令我毕生受用无穷!  
  我出生在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之乡──江苏扬州,我觉得这是一件「难遭难遇」的美事。家父忠厚老成,家母精明能干,童年庭训,爱的摄受与力的折服,兼而有之,我感到真是「难遭难遇」。在很自然的因缘下,礼志开上人披剃,他有着恢宏的气度,不希望我终生随侍在旁,因而及早将我付诸十方大众,进入丛林苦修,我能投皈在这么伟大的师父门下,实在是「难遭难遇」。  
  我出家的地方,是有「六朝圣地,千佛名蓝」之称的栖霞山。在古寺深山里十年,我看到春暖花开的寺周桃杏,也看到深秋漫山的枫叶,我接受善知识炎热严威的考验,也尝到寒冬冰雪般的严峻教化,成就了我的法身慧命,我衷心感到「难遭难遇」。及至行脚台湾,先是落脚在佛寺中,搬柴、运水、拉车、采购……无所不做。后来,又替人看守林产,日夜巡山,这一切「难遭难遇」的经验,无不是在磨炼我的心志,长养我日后淬励奋发的道念。  
  来台后,由于生性内向,故先投入佛教文化圈中,编辑佛教刊物,但以食宿无着,而改从事佛教教育工作。未久,却遭佛学院因故停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得鼓起勇气,走入社会弘法。就在这种机缘下,我开始与大众广泛接触,养成我「以众为我」的习性,可谓「难遭难遇」。  
  二十五岁至三十岁时,多少国家邀我讲经弘法,但我因不懂英文,只得婉拒好意;多少寺院请我主持法会,我也因不擅梵呗唱诵,而辞却盛情。现在想想:正因为如此,我才得以安心办道,专意以弘法利生为家业己志,这何尝不是一种「难遭难遇」的因缘呢!当时台湾寺庙囿于思想保守,不易接引青年学佛,欲培养佛教人才,唯有自设道场一途。佛光山,就是在这种理想下开辟而成。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有的困难阻挠、贫乏空无,无一不是「难遭难遇」的逆增上缘。  
  一九八五年,我自佛光山退位后,承各方信徒爱护,未曾将我遗忘,这里邀我讲经,那里请我弘法,在盛情难却之下,日子未见清闲,反益形忙碌。马不停蹄的云游行脚,足迹遍布海内外,使我结缘更广。虽然舟车劳顿,总有一股「难遭难遇」的法喜,鼓舞着我精进不懈。「国际佛光会」这个世界性的佛教组织终于在一九九二年五月中旬诞生,各地会员也正急遽增加之中,佛教发展至此,可谓永劫剎那,「难遭难遇」。  
  别人给予我的慈悲关怀、喜舍协助,即使是点滴恩惠,在我心目中,永远都是「难遭难遇」的善缘。例如:四十年前在宜兰弘法时,物资缺乏,一文不名,每天只能就着一架破旧的缝纫机上撰写文稿。数个月后,信徒将附近监狱中即将丢弃的书桌拣来给我使用。供养虽非珍珠玛瑙,出自一片诚心,却是「难遭难遇」。  
  年轻时,经年累月,三餐不饱,一位老太太阿绸姑常常送来一碗面、两片面包,给我止饥。清夜自扪:我何功何德?彼此又是萍水相逢,承她厚爱,把我当作师父或是儿子看待,此种恩情,「难遭难遇」。王郑法莲老太太与我素无深交,但凭一股信佛虔心,拿了我所撰写的《无声息的歌唱》和《玉琳国师》,沿门兜售,竟然各卖了两千本。我所有初期弘法和教育事业,一盒粉笔、一个幻灯机,她都赞助,在人情纸薄的社会里,尤其感到「难遭难遇」。现在我将高龄九十多岁的王老太太接来佛光精舍居住,颐养天年,也算聊表寸心。  
  二、三十年来,不少青年学子随我出家为僧,本着「有教无类」的精神,我对他们牺牲奉献,现在有八百僧伽之多,更有许多护法居士,奉行佛光山「人间佛教」的宗旨,尤以支援建寺,帮助印经,发心服务,出钱出力,这一切的一切,令我不时有着「难遭难遇」的感受。  
  春风秋雨固然可以润泽群生,秋霜冬雪也可以成熟万物。青少年时,师长们无情的打骂,无理的要求,孕育我服从、坚忍的性格,使我安然度过人生中的每一个惊涛骇浪,这种「难遭难遇」的教育方式,实在功不可没。  
  初出道说法,往往为一句讲辞、一段例证而斟酌半天,案牍劳神,及至今日,在各地奔波,或广开大座,或随缘法施,信口道来,只觉得俯拾即是佛法。大众慈悲,肯听我演讲,促使我深入经藏,慧解熏修,每思及此,唯有一句「难遭难遇」,足以略表心中无限感激。  
  有人欺骗我时,自忖我是出家人,就必须宽大为怀;有人毁谤我时,自思我是出家人,就不会寻仇报复;有人加害我时,自许我是出家人,就需以慈心相向。长年经历困顿蹇厄的环境,并没有将我打倒,唯愿天下苍生皆得福禄寿喜;经常遇到无理取闹的众生,也没有令我气馁,唯有祝祷法界有情智慧如海,明理通达。所有的冤亲债主、荣辱毁誉,透过「难遭难遇」的信念,化为忍耐、宽容,便能逆来顺受,甘之如饴。  
  生命中一切好坏荣衰,都因为我有了这个凡事作「难遭难遇」想的性格,而使我的人生充满了喜乐与幸福!
  
  (佛光廿六年-一九九二年七月)
6 o: a& B2 l, A8 O: X, D. c! b/ O9 u. W$ `0 u% K0 a2 W5 w4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6 03:39 , Processed in 0.0913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