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44|回复: 0

学习弥勒菩萨的精神(宣化上人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5 12: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弥勒菩萨的精神(宣化上人开示)

- T! \& Z% v6 {* l

 
作者:宣化上人开示   一九八五年七月廿五日 
 

- {( R e5 j) ]

  我们要学习弥勒菩萨的忍耐功夫。他说:“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你们说妙不妙?所以他笑口常开,大腹便便。所谓“心广体胖”,没有烦恼。

- l/ ?& i `# ^/ R4 k9 L

  弥勒菩萨的名字,叫做阿逸多。弥勒译为“慈氏”,阿逸多译为“无能胜”。什么叫做“无能胜”?有人说:“我知道了,这位菩萨所吃的食物,比任何人都多,不然的话,他的肚子怎会有那样大呢?谁也比不了他的肚子大,所以叫无能胜。”又有人说:“这位菩萨的力气大,一手能推倒大山,谁也比不了,所以叫无能胜。”这都不是的。那么,是什么无能胜?他修六度的法门,修到彼岸,没有人可以胜过他,所以叫无能胜。

8 a$ H( `6 F- T3 D

  这位菩萨背著大布袋,到处向人化缘,化什么缘?

, E' j* B' U5 I5 e' f' M

  化“烦恼缘。”

' G: O! V7 L; u$ K; w# H% t

  希望世人都没有烦恼,离苦得乐。

4 a) r* j' s5 e

  所谓“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 ~0 E1 ?7 z6 e. ^' H7 e6 I; X9 ?

  他和布袋不分离,故称为布袋和尚。

0 S1 P, W: P/ X! ~% Z

  所谓“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我们要学习他的思想和行为。

9 V: k' P9 Y. ?


 
印光大师:把儿女教育好就是最殊胜的功德

3 E( G2 P7 T; b# _6 U6 c


有位居士经常请经书送给别人。印光大师对她说:“你有这份心很好,因为请佛书送给别人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一件事比请佛书送人还重要。”

: N) E9 `7 X( M- l4 B

这位居士听了,用很疑惑好奇的眼光看着大师。大师加强语气继续说:“你要教育儿女!因为把儿女教育好,功德比请经书送人还要殊胜。现在这个世界,世道不好,人心险恶,都是因为大家没有好好教育儿女所产生的结果。有些人的儿女资质本来很好,却被父母教坏了,说起来很令人心痛。所以你要把教育儿女看得很重要,不要学别人那个样子。”

0 J! H3 C- J3 g# X7 N7 V4 f

印光大师一生不断劝导“人之成败关键,全在幼时。”“家庭教育为改造社会,培植新人之根本途径。”这些诲谕,值得现在的佛弟子省思。很多在家学佛弟子,整天忙着做佛教慈善事业,却忽略了对家人儿女的照顾。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教育好儿女是改善世道人心的根本,所以大师说:把儿女教育好就是最殊胜的功德。

! |3 X3 |; B8 N- q. U4 O

 

/ P: Q& K: c2 }2 `- k) X

能够洞察他人内心的女士

0 [3 G1 O0 k2 [: J

 
文章来源:佛陀教育基金会_法句经故事集  
 

0 }8 R/ _ G/ j9 F! m( ?& U

心难以调卸,轻浮躁动,随欲流转;
智者应该调卸心,调伏的心令人安乐。

/ Y' [& Y- r" O, ]

  有一次,六十位比丘分别从佛陀得到禅修观想的题目后,到一座山脚下的村落去禅修。村长的母亲玛蒂迦玛塔,供养他们所需的食物,并且为他们兴建一座遮雨蓬,方便他们在雨季时仍然可以停留在村落里。一天,她请求这些比丘指导她禅修观想。他们就教导她观想身体的三十二相,并从中去理解色身的无常变化和我执的虚幻。她非常努力的禅修观想,因而比这些比丘更早证得三果,并且具有超凡的神通力量。

W* N, g, ~) [

  透过她的天眼通,她明白这些比丘尚未证果,也知道他们都有证得阿罗汉果的潜力,但需要足够的食物,因为脆弱的身体无法使心发挥最佳的功能。所以她提供他们营养的食物,由于有营养的食物和正精进,他们因而正念具足,而证得阿罗汉果。

1 s, C3 j; l! g6 X

  雨季结束后,他们就回去祇树给孤独园,佛陀当时正驻锡在那里。他们向佛陀报告 说他们身体健康,而且环境良好,也不用担心食物不足的情形。他们也说玛蒂迦玛塔明白他们的心念,而提供非常营养的食物给他们,这些食物在维持色身健康是必要的,而健康的身体是保持精神专注的重要因素。

# {9 s' {4 |; S* k% K6 C- E+ L; |* }8 K% v

  有一位比丘听他们说起玛蒂迦玛塔的所作所为后,决定也要前去该村落。所以他在 得到佛陀给予的禅修观想题目之后,就到该村落去。玛蒂迦玛塔也供给他想要的一切东西,当他想要某些东西时,玛蒂迦玛塔就亲身带这些东西前来给他。有一次,他用完食物后,请教玛蒂迦玛塔是否真正能洞察别人的心念,她不直接回答,却说:“能明白他人心念的人,其言行举止是如此如此的。”这时候,这比丘想到:“如果我像一般众生有不纯净的念头,而她也真的能洞悉他人心念的话,她一定会鄙视我的。”有了这种想法后,他对玛蒂迦玛塔有种莫名的害怕而决定回祇树给孤独园。他向佛陀报告说,因为害怕玛蒂迦玛塔会侦测到他内心不纯净的念头,所以无法继续停留在该村落。佛陀告诫他,只要专注在一件事上,那就是调伏内心。佛陀要他再回该村落去。但不可胡思乱想,只要专心禅修观想就好。这比丘就再度回该村落去,玛蒂迦玛塔也一如供养前次比丘们一样地提供他食物,使他能够心无牵挂地禅修观想。所以,在短短的时日后,他也涤清心念而证得阿罗汉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4 14:23 , Processed in 0.0731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