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29|回复: 0

显密净土差别之开示 诺那上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7 14: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显密净土差别之开示  诺那上师

( j' W% Z7 G$ p: q s0 T9 N


问:修显教净土与修密宗净土之功德,有无差别?

5 Y+ m- ]; _4 q0 o, b

答:功德一样,所不同者,修显教净土,须往生西方,得阿弥陀佛授记后,方能成佛;修密宗净土,即身即阿弥陀佛,不得弥陀授记,即能成佛。但无论修显教或修密宗,若有疑心,则均不能往生。其品位之高下,与花开见佛之迟早,乃因菩提心与信心大小之所由定。唯显教净土,平时修持,人佛分为二,故见佛功德有迟早之分,密宗净土,人佛合而为一,故见佛功德有即身成佛之证。

! Y1 J$ k. d0 Z


问:修西方净土,如显密兼修,有无妨碍?

L" w2 P3 o, ~) ~, s

答:显密之理,本为圆通无碍。一般居士,对于显密经典未经彻底研究者,往往各执一是,互相诋毁。修密者笑修显教人,只知拜佛诵经,未闻即生证佛大道,视为可怜之人;修显者骂修密之人,饮酒食肉,视为地狱种子。此种偏见,恰如将整串念珠,截为两份,此份为修显者所用,彼份为修密者所用之比喻相同。但不知此整串念珠,修显教者可用,修密宗者亦可用,如硬将整串截为两段,则修显者不适用,修密者亦不适用,岂非可惜之至哉!修净土者,显密兼修,最有把握,所谓万修万人去也!

. v5 B$ M( G- z% }


问:修西方净土与修其他佛土,有无难易处之别?

3 ?* c, M( \' j/ b

答:诸佛均普度众生,其功德相等,唯阿弥陀佛为誓愿最为特别之佛,观世音菩萨为菩提心甚大之慈悲菩萨。凡修西方净土者,除弑师父大逆不道,与已皈依三宝或皈依四宝之人,忽又叛教改修外道毁谤正法者,其业障太重,阿弥陀佛不能救度外,其余纵属十恶之人,只要诚求忏悔,一心求佛,便蒙接引。观世音菩萨之誓愿,为我之一切功德,均普施于众生,十方三世众生一切业障苦恼,均归我代受,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众生都成佛,我方成佛。凡求子、求财、求寿、求权、求福、求解除疾病苦厄危险灾难、求往生、求证菩提,以及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故修密者,任修何佛为本尊,均须兼修西方净土,因其他佛土,多赖自力,须修证至二地以上之菩萨果位,方可随愿自在往生,修净土者,或多赖佛力,少赖自力,或少赖佛力,多赖自力,只要一心求佛,纵具缚凡夫,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如行者誓愿往生毗卢遮那佛土(即中央金刚),或愿往生其他佛土,若自力不能往生,可先往生西方净土,后阿弥陀佛再按行者誓愿,以佛力转送于愿生之佛土。行者如兼修净土,赖佛力为阶梯,任何佛土亦易往生,如不赖佛力专仗自力,则任何佛土亦难往生。

6 `$ @0 n J( A# T* g


问:显教法门修西方净土者,照阿弥陀佛经所说,须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方可决定往生。但一般居士,世务憧憧,终日奔走,衣食不暇,且人命无常,一口气不来,便成隔世。倘忽得急病,尚未能念到一心不乱程度,不知临命终时,亦可往生否?

+ H5 z4 D5 O' G+ q

答:修净土以信、愿、行三字为主。“愿”字是否恳切,尤为能往生与不能往生之重要关键。只要汝一心愿去,毫无疑心,虽功德浅点,亦可往生。如誓愿不坚,往生心不切,虽功德甚大,亦未必能往生。我讲个譬喻汝听:阿弥陀佛之慈悲愿力,譬之为一大圆圈,行者之心,譬之为一条坚牢长绳,绳端还要系一钩子,将此钩确确实实钩住大圆圈,不使活脱,则临终时,无论何人,佛力一吸,便蒙接引往生矣。如行者之心,虽为一条长绳,但绳不坚牢,或绳端无钩,钩不住大圆圈,则功德再大,亦恐怕未必能往生。总之,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平等普度众生,汝能往生与不能往生,只看汝是真愿意去与不愿意去为断。

) A6 D2 z9 p7 |# Z6 A! m' q


问:修显教净土者,命终时能否往生,以愿去不愿去为断之理,已蒙上师开许,请问命终时,应如何发愿,方可决定往生?

/ a; I9 Q' S% D. A% V; x

答:修显教净土者,临命终时,对于一切事务,不管他亦不理他,亦不问自身四大分离痛苦不痛苦(平时念佛精进者命终时不痛苦),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将心团结为一,不使散乱,一心观想弥陀,求佛接引,如平时失足落海,求人援救,又如头发着火,扑救头燃之心一样;更要有坚固往生之自信力,我自信一定能往生,一定能蒙佛接引,果能如此发愿,无论何人一定往生。如稍存个恐怕自己功德不大,不能蒙佛接引之犹豫心、怀疑心,则一念之差,心力散乱,不能往生矣!学佛恰如打仗之理相同,决心不坚确者,往往功败垂成,决心坚确不顾成败者,终获最后胜利。命终之顷,正如打仗者,判分胜负最后五分钟之有决心与无决心耳!

6 B; Y& k' R) z3 C) Z



佛陀对待色欲的态度

% A" h, e! g% }8 l- e6 N8 [+ q0 l8 b; P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后不久,一天,有一位年轻的比丘请问佛陀道:

$ y5 D! v! N4 U

  “佛陀!像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五百人出家,她们剃发染衣,现出僧相,我们可以不把她们看作女人,但对社会上的妇女,我们应该抱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她们呢?”
  佛陀回答道:“最好是能避开她们,不要看她们;假使不能避开的话,要像没有看到她们,不要讲话;假若不能不讲话,对她们讲话一定要有纯洁的心,要想到自己已经出家,好像污泥中的莲花,虽然污秽,但莲花毕竟是清静无垢的。色欲是世间罪恶的渊薮。应该要让身心清静无垢的来生活在其中。见到年老的女人时,要把她们当作母亲来看待;见到年轻的女人时,要把她们当作姐妹来看待。”
  “在人间最强大的就是烦恼色欲的力,最可怖畏的也是烦恼色欲的力。人要想战胜烦恼色欲的话,那就得要用诚实忍耐的弓,锐利智慧的箭,头戴正思和正念的盔,身披无我的甲。方能战胜五欲的世间。”
  “学道的男人,沉迷于美丽的女人。学道的女人醉心于英俊的男子,淫欲就会关闭人们智慧的心的,对于真理就不容易明白。”
  “生在这个世间的女人,无论在走路的时候,站立的时候,坐着的时候,睡眠的时候,都希望别人注视她的姿势。她们画眉争妍,熏衣竞俏,一切都像花瓶似的为了给别人观赏。别人赞扬的是衣履的美观,其实与她并无关系,她也引以为欢喜荣耀,有时她们让人家画像,有时从人家面前经过,都想用自己的魅力能囚缚对方,她们对不动心的僧侣,也是同样有此企图。”
  “生在这个世间的男人,无论见到什么女人,他也欢喜看上几眼,他们的眼睛好像就是为了女人而长的,女人的一句话,能使他生命和名誉都付之一炬,做一件事好像也是为女人而做的,你问我这关于学道的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女人,那么我告诉你,你务必记好,女人的眼泪,女人的微笑,要看作和敌人一样;女人俯下去的姿势,垂下去的手腕,要看作是收魂摄魄的铁钩;女人的秀发,化妆的面容,要看作是捆缚人的铁链。谨慎管制自己的心,不要允许心放肆。” 

8 V x. w$ U8 Q3 s



 净空法师法语:淫念愈来愈狂妄

+ b/ x; c8 l* ]* [


  1 世尊当年在世教导学生,启蒙就是持戒。戒律里头最难持的是名、利、财、色,这四个字只要沾上一个,去佛远之远矣!去善知识,亦复如是。

3 f, Q% x% [5 Y6 B" k

  2 印光大师,这是菩萨再来,对于现代人的毛病了解得最清楚、最透彻。他老人家曾说,“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现代人所贪的,一个是财,一个是色,难断!

: x( Y2 B5 y/ j" A) O" j

  3 我们世间红尘,“邪淫”是最容易犯的。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最极普遍的,电视节目里头有黄色的、有灰色的,网路里面比电视还要严重。这些东西在教,教什么?教邪淫、教贪财、教争名逐利。这些东西天天在教,多少人乐此不疲,这个社会哪有安定的日子?

! F* A' |2 j( K* i$ r! F6 T

  4 印光大师的那个时代是六十年以前,看看近代,欲念愈来愈滋长,淫念愈来愈狂妄,世界难免末日!这个风气不仅是弥漫整个社会,出家修道人也波及,也被它毁掉,多少善根深厚的青年才俊都因此而丧亡,多么可惜!

+ Y: ^5 i* m1 [! j

  5 我们同学当中,年轻的同学不少,有在家的、有出家的,他们很用功,晚上功课做到两三点钟、三四点钟,做的什么功课?网路上看色情的东西。他们在看这些东西,我清楚、我明白。

% l4 }1 |; c8 J

  6 我常常在劝导大家,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这个机缘,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如果你是忍不过,转眼之间,阿鼻地狱就现前,得不偿失!

% ^$ O3 b- i* t4 R o, F) U q# \2 q

  7 如果你能够晚上工作到三、四点钟,你在佛法上你亲近诸佛如来,你是在积功累德;你如果离不开这些色情、离不开名闻利养的诱惑,你是在加速度地堕地狱。

) J3 M8 f; A- D4 j2 M7 ~/ z j1 {

  8 你们的状况我清楚、我明了!谁告诉我?鬼神告诉我。你们看看我的摄影棚,我摄影棚里面供的是九法界一切尊神,还供有城隍菩萨。这些尊神常常给我一些讯息,一般人听起来这是迷信,他们不知道这是宇宙人生真相。要知道,贪财贪色、你的受用非常短暂,你将来受的苦,那可就够你受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4 08:56 , Processed in 0.0677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