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41|回复: 0

大悲咒与大悲忏法之殊胜功德利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30 13: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悲咒与大悲忏法之殊胜功德利益

9 D$ e% H3 I- `/ X: I2 {0 Z8 p

---转载---
      
  ‘大悲咒’又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一提到大悲咒,自古以来(尤其在中国)于佛教信众中密持、背诵及礼赞者,多到无量不可计数之众。且其救苦救度之广大灵感不可思议之佛力,也只有受此咒利益的人,方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 G. V' b3 N$ S9 ]2 ^" j

  于佛住世时,佛陀在补陀洛迦山(即普陀山,莲师则称其为南海普陀洛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演说佛法。在这次圣众因缘中的大菩萨,有总持王菩萨及宝王、药王、药上、大势至、华严、金刚藏、虚空藏、弥勒、普贤、文殊、观世音等菩萨与会。另外还有许多大阿罗汉及龙天护法,都来参与此次圣会。就连虚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药草神、树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地神、风神、土神、山神、宫殿神等,亦前来聆听此殊胜法会。

" [/ e6 ?6 \* @& J% B, B& r* a: Y

  此时观世音菩萨于大会中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刹土,及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天宫、龙宫、诸尊神宫,以及江、河、大海、铁围山、须弥山、土山、黑山,皆掀起大震波而撼动不已。就于此普陀山因缘圣众会上,观世音菩萨宣说传授了‘大悲咒’。当观世音菩萨在会上第一次诵念完大悲心陀罗尼之后,山河大地起了六大震动,天降宝花,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赞叹不已。但是无量的天魔外道众,则惊吓恐怖震撼,毛孔竖立,因为这下子完蛋啦!从此娑婆世界开始流传大悲咒,这数以亿万计、不可数、不可知的有情众生,将因此咒的诵念修持而解脱苦、病、贫、衰、败、一切凶煞、不吉、恶运等,此咒的殊胜功德力是不可思议的。

/ M9 z( D( z* v7 ]

  观世音菩萨于佛陀世尊前发下弘愿云:‘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菩萨也提到,若我们能如理如法,于一夜晚时间中诵满五遍大悲咒,则仗此咒之功德力,能灭除我们生命中百千万亿劫之生死重罪。

% P e4 i; Y7 Z; j

  若您今世发愿受持诵念(最好能背熟)大悲咒,则您将会远离一切苦难、凶煞、邪恶、横死、意外、灾难、刑事之灾,几乎世间的一切恶因恶果都远离您了。当您在家作佛事,或在寺庙、道场、清净处,诵念完大悲咒之后,您亦可再诵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或阿弥陀佛圣号,因为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本尊,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也就等于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都很殊胜,功德力又大。

8 B! A* w6 p. s! v3 F

  我们的师公佛教大家长悟明长老(圣佶师父的恩师)至今已九十岁了,师公这一生就是专修大悲咒以及诵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读者可参阅禅门法语新知赠阅丛书三十一集‘生死度亡与大手印’(亦可来函索取),或上‘佛网’参阅电子书中的‘观世音菩萨在台湾的应化’,在此文章中,笔者详细介绍了悟老专修大悲法门,而蒙菩萨加持广大灵感之故事。

6 D9 O, X9 ^6 L' [* ?8 C3 d7 U

  师公悟老这样开示云:‘拜大悲忏,持大悲咒,不唯不会妨碍修行净土法门,更具忏除罪愆、助速往生的功效。可是,有部分修净土的人,因不明此大义,认为单念阿弥陀佛,才可以往生净土,殊不知修任何法门,都须先将罪业忏悔净尽,然后才能谈到离苦得乐,了脱生死。否则,如业障不除而希了脱,犹如煮沙望其成饭,岂可得乎?所以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悟明宿业深重,曾患鼻窦炎病,治疗经年,群医束手,后因礼大悲忏,持大悲咒四十九日,竟然不药而愈,疾苦顿除,期中并得许多不可思议之感应。从此我发愿尽此形寿,受持大悲神咒,宏扬大悲宝忏,以为自利利他。’

9 { b3 d1 p: h: H9 y# ]; K* J+ @& m


佛灭后,四种修福与供佛无异

5 b) W" r3 d A

《佛说处处经》

9 z% F3 H- Y, n0 Z5 }" U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间人。皆当从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诸世间人民。当复从谁得福。佛言比丘。我虽度世去。经法当在。复有四因缘。可从得福。 一者畜生无所食。饲之令得命。二者见人得疾病无瞻视者。当给与供养令得安隐。三者贫穷孤独当护视。四者人独一身行禅念道无所衣食当给视之。 是为四事布施持善意与之。其得福与佛等无有异。

$ Z; E2 G. E+ p& `1 S0 g: f% g

从白话来说就是:

3 ]/ f0 G) E1 y! l" R# v0 c; \

一,对饿得快死的畜生,给予食物,使之活命。
二,患病孤独无助者,身边无亲无朋探视,能去亲近侍奉,令得安隐。
三,对贫穷孤独者,能常自探视护养。
四,对独处修行的僧人,能供养探视。
对上述四事,能持善意供养布施,与供佛无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3 19:09 , Processed in 0.0773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