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般舟三昧经
8 N( y: g9 E1 f1 L2 R; Q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行品第二:8 h; _6 ?9 M; t6 ]
: _7 \7 Y. A# h- s I$ W3 k, L 佛告颰陀和。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之。譬如人梦中所见。不知昼夜亦不知内外。不用在冥中。有所蔽碍故不见。颰陀和。菩萨当作是念。时诸佛国境界中。诸大山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辟无所蔽碍。是菩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
( ? R: ~/ r: }# v ]1 Y& x& u3 k) `9 c) M
; V7 i& h' q! z5 i 学习佛说般舟三昧经,当我读到: 四事品第三 d$ ~' F! O* `0 R( f m) T
菩萨有四事法。疾逮得是三昧。一者所信无有能坏者。二者精进无有能退者。三者智慧无有能及者。四者常与善师从事。是为四。”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 ~; j: h( `$ p& }& D# M& }* d9 i- N, Q1 Z: @. [$ o
说说我是怎样训练听力的。. O! V! E7 r0 a9 H0 B4 w
先看佛在楞严经 卷七的开示: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3 L9 ], ^3 F* r
0 J9 [# N3 o( r" y
以前在网上听海涛法师讲楞严咒的功德后,我就经常在网上跟着光德寺等寺院的早课学楞严咒。后来就听一些快诵的,如梁峰楞严咒快诵一遍,有6分30秒,7分、8分、10分等。开始时不要说跟着诵,就是听也跟不上,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就跟得上。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听力,为以后用声音观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V' u' U; i- E; Y* O
0 O0 M! `% q: l v- U! o' a: U, l" s 听一些法师讲念佛 ,说动一下口就能听到阿弥陀佛的音声。我听了不知怎样才能做到。现在我有时在禅定中念佛持咒,只要动一下口也能听到,原来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还要有佛力的加持。
% {0 `& W: d. O( h8 K , D" g; h1 X) J0 `* g- D* I
! q2 c- |/ R l& L#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四 菩萨行品第七十二:
4 ~! e6 f* y5 K0 q% ?3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供养诸佛,具足善根,得真知识,能得一切种智?”
( p+ {+ k* A7 X8 B1 Z0 J0 y9 ~" D$ U9 z. V* a* K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供养诸佛,诸佛所说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是菩萨闻持诵利心观了达,了达故得陀罗尼,得陀罗尼故能起无碍智,起无碍智故所生处乃至萨婆若终不忘失,亦于诸佛所种善根,为是善根所护终不堕恶道诸难,以是善根因缘故得深心清净,得深心清净故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以善根所护故常不离真知识,所谓诸佛、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声闻能赞叹佛法众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供养诸佛,种善根,亲近善知识。”
4 a6 V1 c" ^- M( O$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