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26|回复: 1

念观世音菩萨,从病魔和死亡中抢回来,消灾解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 16: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宣化上人开示录》2 K6 |2 }! e) I3 \5 i& W
! D3 S! K, H. h6 R
! U7 F# o' v2 p( v% b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日
8 T/ y/ t- F" I) j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感应,是很不可思议的。大家如果诚心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一定会消除业障,增长善根。观音灵应的事迹很多,现在随手拈出一则。: u" R% p* }/ x! L$ [8 Q! Z8 K
  在美国,有一妇女到医院去生产,因为难产,所以医生便施手术,可是却摆乌龙,将尿道割断,仍不知晓,便缝上了。此妇人回家几天都不见有小便出,而身体肿胀,便觉得奇怪,再去检查,医生仍查不出有什么毛病。后来全身水肿,再去检查,血压已低至十八度,全身尿毒,无法治疗,唯有等死。. J% Q  f4 ~9 ~
  她有一些朋友,便打电话到万佛圣城求救。有人告知我,我教他们诚心念观世音菩萨。他们那时便很诚心地念观世音菩萨,两个半小时后,那位妇人全身立刻消肿,血压也提高,尿道也恢复过来,很快康复出院,从病魔和死亡中抢回来。消灾解厄的事迹,在万佛圣城多不胜数,兹举出一项说明。# N, L. O0 C6 V% _# O8 E+ y' z
  三十四、传授开智慧咒
  a5 \% j+ [; B2 n1 t3 E! W& G  《心经》能开智慧,远离颠倒梦想。
( M+ U5 y9 \: Z1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能开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若能照见一切诸法是虚妄、飘渺,就会放下,得到解脱。) |0 p* v% [5 L3 k8 F
  《楞严咒》内亦有两句咒语,能开大智慧,明天晚上传给各位。要不要钱呢?不要。所谓“千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前送知音”。若开智慧,便得自在,再无烦恼,菩提现前。$ y: r, |1 n& d) g9 W
  三十五、六道轮回
: f. O; y4 I- P5 D5 @- j5 {; e  想要超出轮回,就要痛下针砭,精进修行。7 }' H5 G4 E) L" h* C( J9 b+ Y
  我们人为何颠倒?即是无智慧。为何背觉合尘?也是因为无智慧。为何总在六道中轮回?也是因为无智慧。所以修道,应该以智慧为首。所以佛要修福修慧,修到福慧双圆,便成无上觉。6 d$ E" v* u. q4 Z; f" V
  “毋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修福。“毋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修慧。“诸恶不作”,这就是修慧。“众善奉行”,这就是修福。所以修道人勿贪小便宜,得少为足,要知道一切皆是如梦幻泡影,不能长久。这一点需要认识清楚,不要为红尘名利所迷,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故吾人要尽速超出六道轮回。2 O" r8 C9 F1 P) s
  什么叫六道轮回?即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虽然不同,但又互相轮转,循环无端。我们人好像一粒微尘似的,在虚空中,忽然为天,忽然为人,忽然为畜生,忽然为饿鬼,飘忽不定,不能做主。修行就是要了生脱死,脱离轮回之束缚。因为天福享尽,亦会堕落,所谓“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想要超出轮回,就要痛下针砭,精进修行。
' X. {. {7 _( u* n- m1 A8 E6 W( u  人不觉痛苦,不会修行,不要以为畜生和我们距离太远,其实畜生和我们皆有骨肉关系,如果不修道,一眨眼,便又堕到畜生道。每个人皆有每个人的地狱,有烦恼,便有地狱。故诸位要赶快修道,脱出六道轮回,始得解脱。+ }) q- d9 Y' h9 u( t+ \
  三十六、七菩提觉知5 K; z, y, J/ V& _% T
  七菩提觉分之法门,四禅之境界,及善知识之六条件。
7 q6 @( t. p" p4 j# _0 {  学佛法的人,本身先要具备正知正见,你有了正知正见,然后才知道如何修行。有了正确的法门,才能得到正确的法脉。所以首先要懂得七菩提觉分的法门。
6 _1 p, [& ]2 J" ]4 K' \% X  “觉知分”:觉知即是明白道如何去修行。- Z4 b5 [4 w0 v$ \6 Z% t
  (一)择法觉知:要知道哪个是正,哪个是邪,哪个是好,哪个是坏,要有择法眼,才不致误入歧途。如果没有择法眼,便很容易掉进深涧山沟里,出不来了,所以择法觉知是很重要的。选择佛法的正确性,首先要有智慧。否则选来选去,仍是选错了。为何会选错?就因为没有智慧,缺乏择法智慧的能力。若是如此,便容易误入歧途。
3 }- g8 c' _7 U7 i  (二)精进觉知:你如果明白佛法,但却把它放到一边,不用功修行,就好像整天只会说食数宝,而没有真正尝食法味。你若能选择正确的法要,且向前精进修行,身心昼夜六时勤精进,从不懈怠。身精进即是念佛、拜佛、诵经、礼忏等等。心精进是时常念兹在兹,不起妄想。
2 ^% |3 C& f1 k9 i  你知道选择正法,才不会盲从、盲修瞎炼。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本来要往成佛的路走,结果却下地狱。本来想行菩萨道,结果掉入魔道。为何这么严重?都是知见不正当,错了因果,与自己所希望的目的地相差得太远了。这即所谓的“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或所谓的“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 u  z* T/ V9 I# i% G+ Q5 S. u+ i# \  (三)欢喜觉知:有了择法眼,则要有欢喜心去精进。不要一会儿精进,一会儿又与自己发脾气。不要整天烦恼,皱起眉头,苦口苦脸。应该不懒惰、不懈怠,很欢喜地去精进用功。
3 B5 X3 K( }- L% u9 X6 U: F) ]  (四)除觉知:但欢喜心还不是一个究竟心,要把它平静下来,除去自己的烦恼无明,把一切不良的习气除去。除掉之后,则法喜充满。9 x/ u9 G3 |- I8 O+ [
  (五)舍觉知:平静下来之后,还要舍离一切平静,一切都不执着。应要“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界。+ ?6 t2 {8 \0 ~7 J4 x8 _
  (六)正定觉知:舍了之后,才能生出定力。有正定才有正受。“正定”不是糊里糊涂的定,不要修无心定,入到无想天之定,那是不究竟的。0 ~1 l% l' F9 u- f2 G7 {" S
  (七)正念觉知:入正定之后,则生出很正确的念,有了正念,才不会堕落,才不会一天到晚打妄想。才证得三不退:“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
( }$ q* g$ r' Y2 U7 \/ B  讲到这“定”字,修行人都知道禅定,即是“禅那”。是梵语,此译为“静虑”,把妄想停止下来,又叫“思惟修”。思惟便是参,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或参悟“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现在讲讲四禅之境界。4 t8 |: }+ C7 }$ T6 ?/ t
  (一)初禅(离生喜乐地):呼吸气停止了。外边的呼吸停止了,但内里的呼吸却活动起来。故修行有一种妙处,不可思议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此禅离开众生的欢喜而得到法喜充满,禅悦为食。得到一点点明心见性的境界。
2 J3 w7 \; g9 Y7 [8 S  (二)二禅(定生喜乐地):此乐比初禅更快乐,时刻皆在欢喜中。这种喜乐是从定中生出来的。修到此禅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 16: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则脉搏停止不动。 3 R7 O, h6 ]  o: T
  (三)三禅(离喜妙乐地):念住了,把欢喜的一念都断了。因为有欢喜,便有执着,现在把欢喜也除去。 ; Y2 i) H. _- u
  (四)四禅(舍念清净地):把念全部舍去,没有了。这时无挂无碍,但仍未超出三界之外。这只是在定中得到一点利益与进步,尚不是高境界,不要修一修,便以为自己开悟了,而起贡高心。在这世界,一切要别人为自己证明,自己不能为自己证明。修道人亦复如是,不能贡高我慢,打大妄语。否则将会堕地狱的。凡是学佛之人,不可作善恶夹杂之业,不要为自己戴高帽子。 $ [0 g1 U1 X+ X& U" b# D: C. d1 u
  若有人自命善知识,可以用六个条件来判别出他们是不是善知识:
7 X2 o6 j- Y4 w1 Q$ B3 l* s) p6 ^  (一)观察他是否有贪心,是否贪名、利、财、色?
8 S$ r* b6 N  X6 v/ M  (二)善知识从不与人争辩,看看他是否有争心?
( x+ ~  D1 L" Y3 ~# e$ V. M4 N  (三)看他是否有贪求?讲话是否坦白?
0 v: {/ M' O, @9 i# X& N  (四)看他是否有自私心?
4 m3 S* U+ N: a1 B+ O  (五)看他是否有自利心?: s  k2 M8 i" w2 d1 h
  (六)看他是否不妄语?
0 b" p& `- F' Y3 ?  假若他具足这六条件,必定不是善知识,而是恶知识,或者天魔外道。假若没有这六条件,即是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那么,这人才是可信的善知识,堪跟他学习而不误入歧途。
$ z/ L, S/ a+ O0 y# B: B  三十七、佛法在美国刚开始
7 Z. P% M- N4 v: c6 C  B: D: p2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1 20:37 , Processed in 0.0673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