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10 22: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悉以济人。家唯俭素,无金玉之饰,无衣帛之妾。于宅南建书院,聚书数千卷,延师课四方孤寒之士,厚其廪饩〖廪(lǐn)饩(xì),膳食津贴〗,由公显者甚众。不久,连生五子,皆聪明俊伟。复梦祖父告曰:“汝数年来,功德浩大,名挂天曹,延寿三纪〖十二年为一纪〗,五子俱显荣。汝当益加勉励,无惰初心也。”后长子仪,礼部尚书;次子俨,礼部侍郎;三子侃,左补阙;四子偁(chēng),右谏议大夫,参大政;五子僖(xī),起居郎。八孙皆贵。公享寿八十有二,无病谈笑而逝。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J2 `0 R. P& @
' r( Q) ~0 Z- E8 ?) }5 m& T
救蚁中状元之选* l9 `+ B; {- F+ F
宋宋郊、宋祁,兄弟同在太学。有僧相之曰:“小宋大魁天下,大宋不失科甲。”后春试毕,僧见大宋贺曰:“似曾活数百万生命者。”郊笑曰:“贫儒何力及此?”僧曰:“蠕动之物皆命也。”郊曰:“有蚁穴为暴雨所浸,吾编竹桥渡之。岂此是耶?”僧曰:“是矣。小宋今当大魁,公终不出其下。”及唱第,祁果状元。章献太后谓弟不可先兄,乃易郊第一,祁第十。始信僧言不谬。
2 S G$ z) S* n8 x8 r+ M- K0 [, z5 y0 j7 y" C2 i7 e& [% u+ `
埋蛇享宰相之荣4 {$ }) U( r! u/ `: V. B# [8 C1 V6 B" C8 _
楚孙叔敖,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及归,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今儿见之,恐弃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后人又见,已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必获善报,汝必兴于楚。”后果为令尹,执楚政。
8 [7 _2 q- m* a: J" D. c$ j: X
0 [8 e, K* q" L2 `. l$ m6 K
# Q; O2 b* L/ u# d; F, S集中援引三教书目:
) Q, V. e9 w" v. \1 I2 I! N3 g 书经 礼记 周礼 周书异记* T, K- c( _/ B: [4 ^! ]: k
孔子集语 左传 列子 墨子传
7 h( y7 c( V8 |9 Y 史记正义 汉书 资治通鉴 皇明通纪
5 A( \% I, D p5 h. L; u. @0 z6 S, t 文献通考 晋书 梁书 北魏史; K! B' W: s6 p! r- U M! |- b
隋书 唐书 宋史 金史
9 v7 Y$ X$ g. Q9 I W 古史谈苑 史林 隋唐纪事 梦溪笔谈1 N, C+ u t; y# V/ _" s, l/ r! S
朝野佥载 昌黎文集 小学 苏州府志4 ^3 y8 h. m. J; I7 w( r
松江府志 吉安府旧志 瑞州府志 南昌府志( Q5 T w; G! t( P( P
袁州府志 昆山县志 铜仁府志 名臣言行录
8 [ M% q5 g, P* H: ` 圣学宗传 韵语阳秋 琐闱管见 日知录% a1 W. ]% @# R0 [* M1 z
学仕要箴 绣虎轩次集 荒政备览 功过格/ l! O. e+ [3 r5 U6 _: d6 k
广仁录 广慈编 笔乘 三教平心论! i2 ~5 ]. D ]
华严经 大般若经 大宝积经 楞严经
2 t5 d$ m0 n q; ]8 K: v% [3 o 大集经 大方广总持经 大阿弥陀经 法华经
& t$ W( d( [5 _/ F& L" f 三千佛名经 大般涅槃经 阿阇世王受决经8 y! Z V% b4 O8 \1 G
弥勒下生经 杂宝藏经 贤愚因缘经& o" @5 _2 ?8 S2 V: V5 ~
法句喻经 楼炭正法经 出曜经
+ {4 T3 E1 f; u& q+ U) j8 U P3 e1 y 折伏罗汉经 日明菩萨经 业报差别经
/ r5 E) a1 [. S2 {4 o; v2 m6 k, { 优婆塞戒经 禅秘要经 百缘经 树提伽经4 @' z/ H& T) @( Z8 _8 d o* y
发觉净心经 五母子经 阿育王经 正法念处经: e5 d& B; G6 d, ]% q+ P) }" d
起世因本经 分别功德经 卢至长者经
% Z: L5 a! ]9 {4 Y7 a* b$ I 杂譬喻经 福报经 付法藏经 大藏一览
) Q! E, s3 c( y! @2 v, @7 e6 @/ I; ^ 四分律 沙弥律 金刚经解 婆沙论" L) G) |" r6 |: u% H! U
大智度论 立世阿毗昙论 法界安立图
" c# |! l; t$ s1 X0 ] 经律异相 梁皇宝忏 水忏缘起 传灯录 I1 _& q8 H' ^* N$ ]: k* L' r
梁高僧传 宏明集 佛祖通载 法苑珠林
2 K- }$ M8 v* e5 h# [ 金汤编 天人感通纪 护法论 法喜志* H$ R8 I( Z- i1 N& h F$ H6 P
尚直尚理编 汉法本内传 冥祥记 冥报拾遗
* M7 n4 |8 W) ^! b! M8 d3 r7 l 缁门崇行录 竹窗三笔 解脱要门 现果随录
% o2 c4 r0 K# h; M 文昌化书 老子升玄经 太上清净经+ d _8 d- ~5 E
大权菩萨经 灵宝经 步虚经
! Q# _3 i* }+ T& v 上品大戒经 上清经 道藏法轮经
5 ~, [: K7 S* k) E2 m3 R2 W8 N 消魔安志经 道藏全集注 群仙珠玉0 K# k& _" }$ R2 ^& `
净明真经 感应篇劝惩录 长生要旨 云笈七笺
5 h$ Z; g5 G0 y) f- I2 B9 g, M9 [ r* f" ~% o# L) `
6 O' ]6 V* E# v: \ R6 I, c
# U/ S: R+ T- h8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 a# O4 n1 W, U: M! R
昆山周梦颜安士氏述5 u0 e9 ^1 I3 |( K8 j8 t w: x& E; w
# R5 ~! q6 _7 F. q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3 u9 ~2 {6 p; I P5 M. I
[发明]篇中所言,皆帝君现身说法,故以“吾”字发其端。曰“一十七世”,特将吾身中亘古亘今,生生不坏之物,指示后人也。人惟生不知来,死不知去,便谓形神消灭,无复来生,所以肆行罔忌。帝君深惧此种自误误人,流毒不浅,故以自己之一十七世,晓然正告天下也。帝君既有一十七世,则吾侪皆有一十七世。由是将为善,思及身后之福,必果〖果,果敢〗。将为不善,思及身后之福,必不果。(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谷。人若知道有来生,自然修取来生福。)识得此篇开端语,亦思过半矣。
u" f- @0 V5 | 人读善书,每心粗气浮,不能沉思默会。即如“吾”字、“身”字,未有不蒙笼混看者。若识得吾可为身,身不可为吾,方知吾是主人,身是客矣。主则旷劫长存,无生无死。客则改形易相,乍去乍来。譬如远行之人,或乘舟坐轿,或跃马驱车,种种更变,人无更变。舟车轿马,身也;乘舟车轿马者,吾也。又如人作戏,或扮帝王,或扮官吏,或扮乞儿,种种改易,人无改易。帝王、官吏、乞儿,身也;扮帝王、官吏、乞儿者,吾也。以一身言之,其能视听者,身也;所以视听者,吾也。身唯有生死,故目至老而渐昏,耳至老而渐塞。吾唯无生死,故目虽昏,而所以视者不昏;耳虽塞,而所以听者不塞。(若作视听即吾,又是认贼为子。)是故大人从其大体,身能为吾用。小人从其小体,吾反被身用也。
3 R3 m, ` @6 X 既可以十七世,即可以十七劫,即可以无量无边劫。帝君之吾无穷,则吾辈之吾亦无穷矣。既可以士身、可以大夫身,即可以天龙八部、地狱、鬼、畜身。帝君之身无定,则吾辈之身亦无定矣。且托生既多,则宿世父母六亲亦多。帝君宿缘既多,则吾辈宿缘亦多矣。然则“吾”者,主人也。“一十七世”,旦暮也。“为”者,机缘也。“士大夫”,傀儡也。“身”者,革囊也。诚难与俗人道也。
?1 M( @2 p8 M$ q 前世后世,犹之昨日来朝,吾生合下自有,并非佛家造出。譬如五脏六腑,本在病人自己腹中,奈何因其出诸医人之口,竟视为药笼中物乎?
# m8 O$ u' }8 d# v 人若无有后世,不受轮回,则世间便有多少不平事?即圣贤议论,亦有无征不信者矣。且如孔子言“仁者寿”,力称颜子之仁,而颜反夭矣;极恶盗跖之不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