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10 21: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很受国人的欢迎。因为我们读他翻译的文章,就像中国人写的一样;不像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读起来总是不太顺口。
' ^9 i, N0 n% `! f4 p
/ ]1 v9 w' C9 [ Y4 {什师意译裡有「一心不乱」字样,从前人念这部经,没有多大问题;现代人念这部经文,确实有问题。在台湾,我还没有遇到提出这个问题的。我在美国遇到同修们念《阿弥陀经》,念到「一心不乱」,他害怕了。我说:「你怕什麽?」他说:「我做不到。做不到就不能成就,那不就白修了?」「一心不乱」句,在梵文原文经典裡,确实没有,这是罗什法师意译的。3 } n {! k6 d! U* E
7 \! V% t4 s& S, _! z6 A, M+ W2 L玄奘大师是照原文直译的,当然我们读起来觉得很不顺。可是它的原意保存得很完整,是很有价值的。原文是「一心繫念」。看到「一心繫念」,我们就放心了。繫念就是挂念、牵挂。什麽都不要牵挂,一天到晚只牵挂阿弥陀佛就行了。这比「一心不乱」容易多了。
: F6 v' G) o3 O! ~
1 d: p" t$ X- c% S' T! S/ u「一心不乱」,确实不容易做到。「一心繫念」,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你们想想,自己一天到晚牵挂的是什麽,把那些牵挂的换成阿弥陀佛就成功了。这是真的方便。但是罗什大师译的并没有错。玄奘大师当年到印度去,目的何在?就是怀疑古人翻的经典可能有错误,他要亲自到印度去学梵文经典。学了十七年回来,对于古大德译的经典,他没有加一个字的评语。由此可知,玄奘大师完全承认古大德译的经典没有错误。3 D J* a8 h% y, v) [
; n& Z5 N M5 h尤其是《阿弥陀经》,他虽然也翻译了,他的学生窥基大师(窥基大师是我国法相唯识宗的开山祖师,是玄奘大师的入室弟子),着作《阿弥陀经通赞疏》,还是选用罗什的译本,并没有採用老师的译本。这给我们后人很大的启示,尤其现代人私心太重。玄奘的弟子注解《阿弥陀经》,不选择老师的译本,选择前人的译本。玄奘大师没有说他背师叛道。窥基大师这样作法,也没有觉得对不起老师。由此可知,古人真的是依法不依人。他是理智,而不是感情的。奘师跟什师译的本子一样好,什师的本子已经普遍流通了。由此可知,古德确实没有名闻利养的概念,一心一意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一心一意推广佛法的教学。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v$ v1 B( B- V* s; L
8 C* S; C5 o* R. A佛法是教育。佛法变成宗教,是清朝中叶以后的事情。变成宗教之后,就很不幸了,教学真正的目的丧失掉了。宗教达不到佛法真实的目标,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尤其现在,在中国、在外国,佛法大多数变成宗教;还有变成学术的;变成邪教的,专门拿着佛法去欺骗众生,去害人。真的非常不幸!我们要继承传统的佛法,学习佛陀的教育。这件事一定要认识清楚。! r) Q- w6 ]& S/ n7 l$ R( I& M
# P. s t* J+ T3 z3 c& B. |
为什麽说罗什大师译的没错?修淨土的目的有两个。在现前修清淨心。清淨心裡,智慧增长,福德增长。我们在这世间,是有智慧、有福德的人。我们求的是这个目标。将来,我们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两个阶段的目标,用一个方法就能得到。到西方极乐世界时,阿弥陀佛来接引。西方极乐世界在那裡,我们找不到。「西方」的范围太大了,我们决定找不到;是阿弥陀佛来带我们一起去,那就方便了。他来带我们去时,佛光注照我们,使我们修行的功夫提升一倍,所以一心不乱是真的。虽然释迦牟尼佛讲的经文没有这个字样,但是罗什讲的也不是假话,所以玄奘大师没有指责他。
$ O( P9 R/ S& ]& Q1 G5 L( c+ F
; J F+ l! Q: c『今本』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经文很清楚的讲『一向专念』,就是『专主』。主是主张。专门主张一向专念,不讲一心不乱。这种修行方针就格外的清楚、明显。我们读了之后,不会产生怀疑,更契众生根机。
) G& y' \/ e, r* [
g; E7 |. t* l3 W1 M『弥显慈尊恩德』。「慈尊」是指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教化接引的恩德。
$ M) ?4 v1 j9 ?% w! H% N 2 j8 }& n, u; L+ F# l2 z( L
八、弥陀无尽大悲胜愿,方便至极,力用难思,凡圣齐收,利钝俱被。但能发心专念,悉得度脱。如是方称如来本怀,才是究竟方便。
0 S# Y1 q& |4 D. V0 W, @ x' I
, w2 W) |1 d8 ^. ~, m; [前面跟诸位说过,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馀会,说到究竟方便,只有这部经。《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属于同部,所以称为大本、小本。这两本经是一切经中的究竟方便。现在我们来看第一句,这是阿弥陀佛无尽的大慈大悲,殊胜的弘愿。愿文在经文第六品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十八愿就是「一向专念,十念必生」,方便到了极处。「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在八万四千法门,在无量无边法门裡,要讲到最方便的,就是念阿弥陀佛。方便到了极处,再没有比这更方便了。
& m! B! L8 v, Y5 z4 k
* \0 v. e/ |# \1 c' D『力用难思』。「力」是指它的力量。它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没有法子能想像得到的。
/ m+ T* b# j" P& H# A' o( U* u i 7 f% K1 Z" U4 a* {+ p- V% e% D
『凡圣齐收』。「凡」是指六道凡夫,下至地狱众生。「圣」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上自等觉菩萨。这一句阿弥陀佛统摄,包括尽了。, L3 |9 Y2 _, f; @, B
' p6 k' K$ ]7 D# M『利钝』是指众生的根性。利根的人聪明,有智慧;钝根的人智慧比较差一点,愚痴一点,都可以修学念佛法门。
0 S, a8 r% S, v9 p C) `6 q* t% I 9 ]8 F9 V, y* _5 C( n0 ~1 z# R
无论什麽样的根性,只要你能『发心专念』,相信这个法门,接受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的理论、方法来修学,『悉得度脱』。「度脱」是指成佛。你必定在一生中圆满成就佛道。
- J- o! y! }3 j0 h2 R- k
: ?. ^7 d& O- [ S' ^( u" J『如是方称如来本怀』。「如来」就是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愿望,就是希望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能成佛,跟他一样。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引伸来说,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每尊佛的心愿,都希望看到众生快快成佛。要快快成佛只有念佛法门。你修学其馀法门,不一定这一生能有成就,唯独这个法门决定成就,所以『才是究竟方便』。「究竟」就是这个法门必定能成佛。「方便」就是它最容易,无论什麽人都可以用这方法来修学。& R! o! [. R0 u( t
+ B; H2 u+ B7 _: H: A
我们看其他经典,像《华严》、《法华》,大家知道它是一乘了义经典,是究竟,但不是一般人皆能学的,那就不方便。像《愣严经》,交光大师讲「捨识用根」。《愣严经》的理论好,境界很高。谁会捨识用根?我学佛三十九年了,没有看到一个。所以,它虽然究竟,也是不方便。, J7 R/ o7 w. X; X% M9 [( p% F
* O; x# ^: ^- N" X' n
我们再看看一般方等以下的经,有方便的,但不究竟,像《十善业道经》、《八大人觉经》,很方便。尤其是《阿含经》,很方便、很容易懂、很容易修学,但是成不了佛,所以不究竟。方便就不究竟,究竟就不方便。如果说,究竟又方便,查遍《大藏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