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9 14: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讲起来就非常的契机。我现在时间因为不够,搜集的案例很少。我们在网上一起学习,假如同学们碰到有一些非常好的案例,尤其是对应这个《感应篇》的经文,您把它搜集起来,把出处、时间、地点、人物都交待清楚,然后你可以寄给我,我来做这个教材,助宣教化,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 a% e9 ?& p/ e/ g' ~+ S) w Q! L( P0 c1 ? n
『此经大旨,遂得昭明于世』,让这部《感应篇》的大意,它的深刻的旨趣,得以在当代能够显发出来,让大家能够真正明白。人明白了因果,自然就不会造恶,自然就人心归善、天下太平,所以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必以教学为先。乃至你在小至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也有做领导的,一个家有家长,一个公司有老板、有总经理,他们的责任第一就是教学,就像这李昌龄太守一样。用什么来教?最好的就是《感应篇》。你自己学,自己要去做、要去落实,然后你教导底下的家人、员工一起来落实。把人都教好,其它你就不用操心了,他自然就不会长坏心眼。 y, n* u! R, s# f f( H' _
$ L) [* G: h, |' \- q u# p
像很多老板在抱怨自己员工很难管,管财务的他会走单,搞销售的他暗中吃回扣,做人事的用自己的好恶、爱憎来选拔人,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这些问题现在很多,确实经营企业都焦头烂额,因为人不行。你想最快速的转变这个局面,就用《感应篇汇编》。《感应篇》我们要自己认真的学,然后教大家,到最后人都教好了,他自然就有忠心、有仁义。知道哪怕我自己起一个坏念头,天地鬼神都能监察,都有果报,你就不需要用公司的制度去约束他,他自己就会约束自己,这叫无为而治。所以做老板的到最后只会劝员工,「你们要注意休息,别干得太卖命了」,就劝他们休息了。李昌龄因为在地方上有这样的业绩,所以后来也得到了提拔,『历官御史中丞』,这个官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中纪委书记,专门是纠察百官的善恶,哪些不如法的就进行举报、进行审核,这个官就很大。『福寿并茂』,做官到最后,用现在话来讲,他能安全着陆,能够平平安安退休,这就不容易了。不是他一生公正廉明,他不可能有好的下场,不仅能够平安退休,而且他的福报很大、寿命很长,余福这一生都享不尽,福荫子孙,而自己来生会更好。我们再看下面第五个故事:( a' d- w9 A3 }- X
; G5 X8 |( Y* c" B" b; I
【宋越国郑清之。尝进此篇于理宗。登极后。赐钱刊梓。御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二语于篇首。自是奉行者益众。清之尝许作赞。未成。因目眚。力疾作赞。目即愈。后参大政。同知枢密院事。】$ O7 e; P5 ]$ g9 A
1 L) T+ i: }9 t, K
这讲到也是宋朝的一位官员,他是批注《感应篇》获得的不可思议的福报,就是他本来眼睛有疾病,竟然能够神奇般的康复,不用吃药、不用找医生,自然就好了,这也是感应。这里讲的『宋』就是宋朝,『越国』是指的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吴越,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古时候称为会稽,郑清之是那个地方的人。『尝进此篇于理宗』,尝就是曾经,将这篇《太上感应篇》奉呈到宋理宗(理宗皇帝)那里。理宗『登极后』,就是他登基、做皇帝了,于是就很想推广这篇文章。你看古时候的帝王都很有智慧,知道因果教育的重要性,自己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至少他知道这是好东西,所以他要推广。『赐钱刊梓』,皇上亲自出钱来印刷这篇文章,这个梓就是印书,刊梓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出版。而且为了更好的推广,还『御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二语于篇首』,御书就是皇上亲自题字,他写了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可以说是整篇的纲领,《感应篇》教你什么?就教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恶事都不能干,遇到缘我们奉行一切善。《感应篇》把善和恶都给你讲得很清楚,分析得很仔细,善到底有哪些善,恶到底有哪些恶,你很明了,这样你就很容易去落实。《太上感应篇》篇首有皇帝亲自题写这八个字,我们现在讲这是最高指示,就像以前毛主席最高指示,这是理宗皇帝最高指示,指示什么?让百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看这多好,这是很聪明的皇帝,他知道老百姓都做好人了,他这个江山就很稳固,没有人会造反了。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是重视这种圣贤教育。4 i8 L P9 @" j4 X% O# f
" z4 I2 G! W; f, S 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这种教育,而其最初就是因为慈禧太后,她把这些圣贤教育给荒废了,她迷信,喜欢驾乩扶鸾,什么事都问鬼神,没有能够按照老祖宗的教诲来做、按圣贤的教诲来做。本来清朝前期,这些皇帝个个都重视圣贤教育,你看康熙、雍正、乾隆,他们自己本身都是国学家,儒释道都通,而且也力行,所以有康乾盛世。到了中叶以后,皇帝慢慢也就开始轻忽了,到慈禧整个就把它废掉了。这一废,国力就大衰,人心就涣散,西方列强就乘机而入,让这国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最后清朝被推翻,民国建立,一直都是战乱,这国家都没消停过,直到一九四九年共和国建立。到今天,总共已经是满清亡国一百零二年,所以圣贤教育荒废太久,人民百姓对这个信心都失去了。而现在真正希望能够和谐社会,唯有重新复兴起来,最快速的莫过于提倡因果教育。现在我们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都重视党员的敬畏心的培养,敬畏心怎么培养?不学习因果哪来敬畏?他必须要深信因果,敬畏心才能出得来,所以《感应篇》是最好的教材。宋理宗这样来推广,所以『自是奉行者益众』,自是,从今以后,从那个时候开始,奉行《感应篇》的人就非常的多。因为学的人多,就很有必要写一个『赞』,所以郑清之就曾经发愿,『许』就是许愿,要作一篇赞,赞的意思也就是鼓励大家来学习,也是弘扬。结果因缘不具足,『未成』,没能够写成,而他的眼睛就有毛病了,『因目眚』,这个眚就是眼睛里生了眼翳,就是像白内障那样,看不清了,就没办法写字。
- Q: f3 g4 P: m. e# q% \, f/ s7 [2 U. ^7 v% a" \
这就很遗憾,他许了愿要把这个赞文写出来,但是现在眼睛有毛病,写不出来,怎么办?可是他没有退心,『力疾作赞』,力是奋力,疾就是赶紧,眼睛有毛病,还能模糊看一些,他就使劲、努力的去完成这篇赞,宁愿眼睛瞎了他也不退心,这是发真诚心。结果没想到『目即愈』,愈就是恢复、康复,眼睛立刻就康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