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2 15: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一生一定有成就。这部经给我们提倡的是「持名念佛」法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上面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遇到这个法门,统统都能够得度。由此可知,这个法门的殊胜、这个法门的圆满是真实不可思议。我们今天接 ……$ m+ s8 G- S8 M) I; r7 N( g# H
$ Z$ o3 z7 _$ w4 \9 a1 `# Q+ D
, j J& X1 B, {' j! v; i3 \/ G 93 02-004-0007 无量寿经玄义
h, H5 v, q7 b
$ a8 U- F P7 ^" G1 C6 t……想看,像我们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带业往生,我们一品烦恼都没断,带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我们的品位也不很高,可是果报不可思议,果报就等於八地菩萨。从凡夫一下就跳到八地,这是不可思议,这叫做难信之法。的确不容易叫人相信,哪有从凡夫一下就到八地菩萨?这些话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个非常特殊的世界,不能用一般的眼光去看它,用一般的眼光去看它,那准看错了。这是果报不可思议。下面我们要细细的来讨论一向专念。4 x i" P+ h; [3 w: U! L
% K7 k0 n( ~) ^2 |3 z 【一向专念者,古云,上尽形寿,下至十念。】8 v! e+ }3 i" G; A) z% O! @
& y/ Q }% P N3 u
这是古人解释这句经文,上与下是讲根性。上根之人是尽形寿,下根之人就是十念,修十念法。底下说:
( U% A; ?) X- j. }8 S, T4 Y8 }6 e) i6 z: X1 }
【上尽形寿,指从发心念佛之日,终身念佛,直至命终之最后一念也。】
/ T; U( f/ b, z# g4 [) ?9 Y1 d' Q, n- j1 r5 C( p; d
我们今天发心,要修这个法门,就从今天起。我这一生就修这个法门,只要有这一口气在,我这一句阿弥陀佛都不间断,这叫一向专念。这种修行是真实的积功累德,希望我们同修都能够了解这样的殊胜功德,发心来修学。常人所谓业障深重,罪障深重,我们心里面把佛给忘掉,没有佛了,这就是业障现行,这就是罪障深重之相。我们念念提起这一句佛号,心里面想阿弥陀佛,业障就没有了,罪障也消除了;心里有佛,口里有佛,哪里还 ……
5 D9 v V( N* l0 {+ G( u
3 [: p8 ^# l. \1 A8 H2 `: Q7 D1 f " K5 O) o3 | t/ a
94 02-004-0009 无量寿经玄义9 T. G, B. G. i# h. J
; E% J3 K0 F! m6 L8 |# A2 y
……明白。什么人最适合修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我们晓得,是十方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它所摄之机是一切善恶、大小、凡夫、愚人,愚痴之人,这是他教化的对象,这实在是非常之难得。所以,黄老居士在注解里头,对於善导大师这段话,底下是黄老居士说的,『大师之说,上契圣心』,圣心是佛心,这样说法真正是诸佛度众生无尽的悲心。『下洽群机』,九界众生依靠这个法门统统得度,所以这番开示实在是『大有功於净土』。善导大师以后,即使在中国留学的这些日本的出家人,也都遵守大师这个说法,『多承此说』。下面还有一段,说这个法门:/ O2 U: G7 F9 s; g& K3 x+ p
A' G' P0 T4 z! q$ N I4 v7 U 【专接上根,旁及中下。】: R- l- a6 c% i" j8 M
+ W' l3 P' S! P" T4 _4 p) E 这句话怎么讲?莲池大师在《疏钞》里头说:
# N) z. }% d2 | A( a9 p, P. `
- w6 O0 S" ` [. r6 _! p! ?4 C3 e 【疏钞曰,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1 V3 s* I3 A0 k* T" P
) A) O; }, R! }3 K* f 明是说明。我们初信佛的人、初学佛的人,把他归纳一下,有四种不同的根机。大家仔细看看我们是属於哪一种的。
: d5 `4 {6 k( i |4 O$ o
& Z1 J; ~- R+ [4 l* H* r8 ? 【以礼忏灭罪被初机。】
* I4 ^& G; y' @$ K) ^
, |% ~ F3 b# u1 F" f! i 天天去拜忏,天天去做法会,这是初机。实在讲在台湾、在海外,我们看到这种情形太普遍了,古人讲这是初机。初机喜欢搞这个,做法会、拜忏,搞这个。- f f0 t- q* V: _) G
8 w% p5 ]) s: T) _- f9 X9 M
【以修习止观被中机。】6 g% V+ w0 Y! x3 d9 i8 X9 S
( p: g5 L* @7 q B2 f+ L; G 止观就是修禅定,禅的意思翻成中国叫做静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所以教下称为止观,宗门称为禅定。这是中机。
9 v( L" S) g1 ]. z3 x; i7 ^4 _3 t
6 W0 l* m+ ~/ X0 j3 w. `$ U$ t 【 …… ]; R3 V/ ~! @! q" ~
* r! ?6 K: U! u' n9 R. `
. ?& [* b6 W4 ]! A5 ^, Z 95 02-008-0001 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 z! Z2 R9 M2 v$ M" S5 T
- m8 @* P) W. g; w: h! _
……,念好多种,唯恐有一样没有念到得罪了佛菩萨。其实,他真是挂一漏万,他得罪的佛菩萨太多太多了,为什么?《大藏经》没念遍,他就念那么几部,他顶多念个十部、八部,那《大藏经》里有三、四千部,你看你得罪多少人,这叫夹杂。又要念咒,又要做会,做会就是一般的法会,还要说一些没有要紧吉凶祸福的话,现在又搞神通,有些佛教徒还去练气功,这统统叫夹杂,心不清净!心清净里面,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只有一部《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 w* H! h+ h/ z3 j
( p. f3 U9 q. Z$ ~, q T/ G 所以这些年来有很多同修来问我,他说我们这一生希望往生,我们应该读些什么经典?我就告诉他们,上根人只念一部《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只念一部,依靠一句阿弥陀佛,这是上上根人,决定往生。如果觉得这一部还不够,还想多念一点,我就介绍他念净土五经。我们最近编的有一部《净土五经读本》,这个本子也是有感於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经,所以把九种不同版本的《无量寿经》统统印在一起,这个机缘也是非常之希有。这是我们这一代的人有这个福报、有这个缘分,能够把《无量寿经》九种本子都看到。如果觉得还不够,那还可以加上一个《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这就是下根人。如果还不够、还想念一点,那没指望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去 ……
" I# z3 n* E) B" e. T( Q& g
8 t; X5 I1 d; t# d$ y
/ Z. v9 U$ q3 c, r" E% R- `
( i& c+ U- ~; B# H/ X# X ) L. a4 P [6 W1 L8 f
96 02-008-0004 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 t* w0 @. l( u q6 [/ ]
+ ~8 {# I/ y2 X) }* T* V9 a* [9 g……看这个多自在,确实一尘不染。
9 B, c' y, Z+ m2 b% C# }8 d; S0 j( [0 S; N' p- Z
【於此中下。而现灭度。】, }3 \8 T/ M0 Z% @& l7 `# ^! g
p. |1 f* a% H( S! L9 w5 ^7 `' U: S 第七相请转法轮到显示三乘,这里讲完了。后面这两句是第八相,入般涅盘相。佛有没有生灭?既然「空无相无愿」,还有什么生灭?没有,不生不灭。为什么要示现生灭?『是於此中下』,对中下根性人示现的般涅盘。向上一著的人晓得佛没有般涅盘。示现涅盘是给中下根性人看的,对他们的一个启示,给他们一个警觉。佛常住在世间,大家修学就懈怠、懒惰了,为什么?今天没听到不要紧,明天佛还会说。这佛一不在世,这著急了,这以后没得人说了,这怎么办?他这个修学的意念提起来了,加倍的用功努力,这是对中下根性人说的。对那个上根大菩萨,没有,知道佛没有般涅盘,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佛的涅盘叫无住涅盘。
( @1 E% c+ h1 f, Q! \1 ~% `$ g8 y
无住涅盘就是不住生死,也不住涅盘。生死,凡夫边的,涅盘是二乘边的。不但是如来,大乘菩萨两边不住,所以他入般涅盘是示现的,正如同前面八相同样统统都是示现的。这个意思我们总得要了解,要认识清楚,我们对於诸佛菩萨真正恭敬心才能够生得起来,才能体会到他对於一切众生恩德之大。正是古德所说,粉身碎骨不能为报,报不了这个恩!一切的示现都是为了利益众生,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觉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7 t, _9 {; ^( n% ^9 Z+ M: {9 {+ r) e4 u, J- N
) Z/ p" {1 q2 m [; Z) D7 u; @; c1 n, { `& s6 S1 z
1 R# T3 ]# ^* `, Z7 i1 j! |, \
97 02-008-0006 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2 S7 G0 X/ J( \% e
9 V. K: s& h3 H; j0 g* }( A
……,信心就奠立了,所以叫「大乘起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