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38|回复: 32

[南亭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 11: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3 \- {% S/ Y: C% G2 _
9 |7 G1 `; M& K$ B' a2 l3 {
1 S" x& k" M- e- D2 i) ^. u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0 Z8 e  ]% x: K南亭老和尚讲述8 O- F' c7 ^+ j
再版弥陀经讲话序
3 X7 Y, X* L2 X: k( Q南亭
+ X6 W9 S1 e4 }8 }阿弥陀经讲话,乃余因应电台广播之须要而作,出版以来,已不知重印过几次了。
  V* u3 `7 `0 e& _6 |' ?按阿弥陀经之注解,以莲池大师之疏钞,藕益大师之要解,为典型之作,阳春白雪,后人所为,无有逾于此者。余之讲话,亦不能例外。然下里巴音,或为普通初心学佛之士所易接受,多次再版,或以此也。
* M, ?3 Q  Q7 ?阿弥陀经,为持名念佛之基本教育。因持名而生西方者,何止千万。所以持名之功德,印光大师文钞及嘉言录言之綦详,此不再赘。+ J! e2 i3 s0 z6 C1 j4 {) J
今请与一实例,为读者诸君起信:余有皈依弟子杨宗鼎,法名本鸣,其夫人黄文辅,法名本成。全家住台中。五十二年,余讲经于台中佛教会馆,同时皈依,此后,即专门持名念佛。
, Z- y/ L  ~& z, ]7 ?& E五十六年秋,全家移民去美,子女皆成家立业,夫妇除念佛外无他事,尤以本成精进,日诵佛号四万声。八年来风雨无间,从不稍辍。前两月虽饭后呕吐数次,医药有灵,旋亦痊愈。本(三)月八日,晚饭后,夫妇相约出外散步,本成坐厅中沙发上持珠念佛如故,本鸣则房间取衣服,及至出来,本成头部稍偏垂,扪之则咽气矣!
) ?; f( d3 q4 f& u6 z阿弥陀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本成之逝,虽未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然临命终时,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则卜其往生也必矣!; j# @* e, E0 [) x  [% G9 j& o
今佳里佛教居士林,为接引初机,从事念佛,欲影印余所写之弥陀经讲话,并先叙言,因写此故事以归之,盖亦‘彼人也,余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而已矣’之意焉!; M/ T2 g/ I2 C6 ~# a5 e3 n' D
中华民国六十四年五月于台北 ) z% ]  Z4 }5 Y" n! x" {4 r
序文
' M1 K3 n% T3 S' k. o. T* Y吾人自无始以来至今生,迷真认妄,背觉合尘,起诸烦恼,造作恶业,沉沦生死,枉入诸趣,轮回六道,无有了期。所幸大觉世尊,垂无缘慈,示同体悲,应现世间,成无上觉。说法四十九,化导迷情,从迷向悟,返妄归真,超出生死,解脱轮回,契悟无生,永证真常。唯因众生,根性非一,受度因缘而有差别。如来施教,八万四千,法门虽多均可入道。方便多门,归元无二,时于末世,受化更难。选契机者,莫若净宗,三根普被,贤愚咸宜。具信愿行,即得往生。虽崇三经一论,唯弥陀经,简便易行。专持名号,系念一境,心不散乱,决定往生。横超三界为胜。古德注述,种类繁多,无不善美,凡有受持咸皆蒙益。3 D- }6 R0 n( U* V2 {- d
今有华严莲社创办人南亭老和尚,释《佛说阿弥陀经讲话》一书,文辞显畅,论理清澈,净土教义,阐发无遗,诚为今时难得佳作。吾在于南亭老和尚《阿弥陀经讲话》内,得知他老人家宣讲这一部《阿弥陀经》,动机有三:第一、佛教经典太深太广,但是懂得了这部经,至少对于佛教中的净土宗也有了相当的认识。第二、这部经容易了解,若能抓著本经的核心依教奉行,无疑的《阿弥陀经》是一部最好的修行指南。第三、修行的方法很多,但是在个人修行上说,还是以《阿弥陀经》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稳当;所以希望莲友们能把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弄懂。此外,理由也有三点:第一、希望念佛的莲友们能够明白本宗立名的意义,同时老和尚也说明自己是净土宗的。因此可以循名责实的负起弘扬本宗的责任。第二、《阿弥陀经》是说明极乐世界的庄严、佛及众生的无量,发明持名念佛,得生净土,六方诸佛称赞净土法门,以及世尊劝我们发愿,往生极乐的劝词。第三、念佛法门几乎是中国其他各宗门人兼修的法门。原来老和尚著实弘扬净土宗。发现此释,为欲法宝不绝慧命永传,值得倡印发行流通。尚希净业者,各备一册,玩索有得,必如饥者得遇醍醐,莫不法喜充满矣。  V; P4 t) c' c7 M& L( q
学僧福定于阿里山谷青岩元亨寺
2 }4 @% g/ c: q* D: a中华民国九十二年八月六日 ) t4 O' x# Z) m3 ?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t9 y# x; U4 }% K
讲者释南亭法师
; O$ C( }3 y0 c——备供佛教之声佛学讲座广播
$ j+ j; t; X1 i1 Y4 ~; `各位听众!今天开始和各位宣讲‘佛说阿弥陀经’。我要宣讲阿弥陀经的动机,大概有下列的几点:: T; P) }' B; Z3 ?& f7 n
第一点,我经常听到一般在家学佛的居士们,都异口同声的说:佛教的经典太深也太多,不容易看得懂,也不容易看得完。为了对治这一类的人,所以宣讲阿弥陀经。因为阿弥陀经,在理论上比较单纯,在事相上也是因人之病,而投其所好;经文的本身也很短,多数的人都可以背得出的。懂得了这一部经,至少对于佛教中伟大的净土宗,有了相当的认识。
% f- |1 a+ ~. p, E8 P. s第二点,学佛的人贵在实行而不重知解。知解是教化他人的工具,在负有宏扬佛法责任的法师,或自愿发心弘扬佛法的居士,当然是知道的越多越好;如在个人方面,急求解脱,以超越生死苦海为目的的话,那弥陀经是修行最好的一部指南,也是最容易了解的一部经。了解了本经,抓著重要的核心,依教奉行,其他的经论懂与不懂,都不生多大关系。" g  A5 o+ B7 Z
第三点,上面已经说过,学佛重在实行,而实行的方法,说起来也很多。书写、读诵、受持,为他人演说;修观,修禅,持律,修密,身内身外财产的布施,都是自利和利他的修行。但是在个人修行上说:还是以阿弥陀经,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稳当,古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宗派或思想的不同,对于净土宗的持名念佛,在口头上,在文字上,加以无情的攻击。但念佛的一门,永远是稳如泰山,屹立不动。我以为宏宗演教,因势利导的方便,还是需要的。因为念佛的人多,所以我来讲阿弥陀经,使念佛的道友们,把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弄得更清楚一点。# z8 _5 z: g" I% ]
有这三点理由,所以我准备讲阿弥陀经。1 q; ]2 u9 Y6 I4 p
在未讲以前,还有几点应当预先向各位说明的:
( q( j, X, N; T- q第一,佛教的内容,大小乘可分为十宗:十宗当中的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都是侧重实行的。我们现在所讲的阿弥陀经,就是四宗当中的净土宗,又称念佛宗或莲宗。净土是从所求的目的上说的。阿弥陀经上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念佛宗的名词,是就能修的方法上说的。阿弥陀经上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这一句执持名号,就是念佛宗定名的根据。莲宗呢,莲就是莲华,莲华出生于污泥,他能亭亭玉立,一尘不染。每当朝阳初升,玉露正凝的时候,他那微妙的芬芳,要以极细极静的心情,才能领略到他的香洁。所以宋朝有一位周濂溪先生,特别爱好莲花,他把莲花比喻为君子,在污泥而不染。的确,莲华真正的够得上称为君子。佛教采取他这在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拿他来比喻念佛的人,虽然身在五浊恶世的人群当中,但他的身心已如在污泥的莲花而一尘不染了。同时在无量寿经,十六观经里,都说念佛或观佛的工夫做成功了,寿命终了以后,可以托生于莲花中,变化而为人的形象,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净土宗的术语,叫做莲花化生,还有极乐净土地面上的风景中,有七宝砌成的水池,池中有青、黄、赤、白的各色莲华,大如车轮,微妙香洁,这是极乐净土中庄严无比的特色。因此种种,所以净土宗又名莲宗。是凡念佛的道友们,都应当明白本宗立名的意义,同时也不妨坦白承认我是净土宗,可以循名责实而担负起本宗的责任来。8 f0 X" P0 G8 t- q' R
第二,净土宗的根本经论,为三经一论。三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就是十六观经),佛说阿弥陀经。一论是天亲菩萨的往生净土论。无量寿经是说阿弥陀佛,在过去世中,世在自在王佛座下出家为比丘,名字叫法藏,发四十八大愿,依愿修行,才得成佛,由他的愿力,建设了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接引九品往生的众生。十六观经里是指示我们用观想的方法,观想极乐世界的庄严,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二大士的相好。阿弥陀经是说明极乐世界地面上的庄严,佛及众生寿命的无量,发明持名念佛,得生净土,六方诸佛称赞净土法门,以及释迦世尊劝我们发愿,愿生极乐的劝词。净土论说明求生净土,不只是为的自了,而是为的救度众生。6 I2 C3 O" u! |+ ]
第三,念佛法门,虽然创自释迦世尊,但在印度并没有畅行。佛教传到中国来在东晋的时候,江西庐山慧远大师,才开始组织莲社提倡念佛,有十八高贤参加的嘉话流传。经过善导,永明寿,莲池等诸大师的宏扬,乃成为专宗,也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而且禅宗、律宗、天台以及其他各宗的人,很少不兼修念佛法门的,所以念佛法门,几乎成了共修的法门,以上的几点,凡是念佛宗的人,都应该知道的。0 Q% [7 ?/ z+ }5 T
第四,过去讲妙慧童女经的时候,有人建议我,把经文丢开,顺著经文的意义,译成语体文来宣讲。但我几经考虑,那不是尊佛重法的办法,所以讲弥陀经,我还是依靠了经文,每读一段经文,先把经中的名词,一一提前解释,而后再连贯起来说一说,或再加一点其他的发挥,总求各位听众容易了解为原则。我也不规定个什么体例,因为我不预备出版,以求藏之名山,传诸不朽。假如有钱,把他印出来,那也只是供给中国佛教会,广播组,各电台广播,或初机学佛者作一参考罢了!这要请各位听众原谅的!
: |- C" J2 o; W2 b现在开始讲经,第一先讲本经的题目:
$ e" i2 j9 U! z* Z佛说阿弥陀经, Z# d8 T1 B3 O
佛,依印度的原名,应当称佛陀。佛陀译成国语为觉者,他是人类中澈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一个人,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种觉悟的不同,十方诸佛,皆可称佛,这里是专指的释迦牟尼佛。说,就是用语言来表达事理。阿弥陀,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的圣号,译成国语是无量,在本经里称为无量光,无量寿,其实佛陀的本身什么都是无量的。经字,是常久的意思,譬如我国孔子所删定的诗、书、礼、乐、都叫做经。因为那里边讲的道理,凭你在人事上有多大的变化,他那理论是不能变更的,假如随便的变更,那天下就要大乱了。所以说:经者常道也。还有、经,就是缝衣服的线。都如我们念佛的数珠,一百零八颗,拿线把他联贯起来,他就永远在一起,不会散失,文字就比如一根线,用文字把许多理论,事实记载下来,他也永远不会散失,所以叫做经。合拢起来说:释迦牟尼佛对大弟子舍利弗说的这一部经,这一部经里,是讲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西方的道理,所以叫做佛说阿弥陀经。" M. z% R& Y+ g! M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9 O: R9 g2 ?3 w5 U6 r9 e
因为这部经,本来是印度的梵文,怎么会变成中国文,而传流到现在,供我们阅读呢?这就是在我国姚秦的时候,有一位博通三藏的法师,名字叫鸠摩罗什的,是他将梵文翻译成中国文的。
  E, a. g8 V: P* s& z! [1 l姚秦,姚是秦国皇帝的姓,秦是姓姚的做皇帝时的国号,因为我国在东晋以后,全国大大小小分裂成很多的国家,有一个姓苻名坚的人,他窃据了陕西的长安,设立了政府,他做皇帝,国号就叫秦。后来他因贪心不已,带了全国的兵马,攻打建都南京的东晋国,谁知一仗打败了,就没有能回国,被他手下的大将,在半路上杀死,那位大将姓姚名苌。姚苌杀死了主子苻坚,窃夺了皇帝的宝座,所建的国号,也叫做秦。因此后人,称苻坚的秦叫苻秦,又叫前秦;称姚苌的秦叫姚秦,又叫后秦。姚秦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6 z& s6 ]- v" P8 W
什么叫做三藏呢?释迦牟尼佛说的话,经后人记载下来叫做经藏,佛为弟子们防非止恶起见,制定了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之类的许多戒条,如四分律五分律等这叫做律藏,犹如国家的法律。弟子们对于佛经戒律,有所发挥,写下来的著述,叫做论。如大毗婆沙论,瑜伽师地论等,就叫做论藏,这三种书为什么都叫藏呢?藏者,收藏或含藏的意思,这里面含藏了许多宝贵的理论。法师的法字,是方法和真理,经律论三藏里面,所指示我们的都是修行的方法,或真理的说明。师者是模范,是凡能够通达真理,依方法修行并且能够宏扬佛法的出家人,就称为法师,所谓以法自师,又能以法师人,是为法师。那末!这位鸠摩罗什,就是通达三藏自利利人的法师。
2 a, a* i% v* X8 R然而鸠摩罗什法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这却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让我来慢讲给各位听。
5 r% }% D: T3 W5 f3 w鸠摩罗什,译成国语是童寿,言其在童年的时候,就有老年人的道学。他的原籍是中印度,出生在龟兹国,(龟兹,音鸠慈。)龟兹,在我国新疆省的西边。他的父亲是鸠摩罗琰,鸠摩罗琰因游历到龟兹,龟兹国王慕他的品性德学,就留他助理国政,并且把长公主嫁给他为妻,后来就生下这位圣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1: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佛教的一等大师。鸠摩罗什在孩童的时候,曾跟随他的母亲到佛庙里烧香,佛的香案前,有一口铁钵,鸠摩罗什无意中把它举起。继而一想,这样一口大铁钵我怎能够举起?铁钵亦随即坠落到地上,于是他悟到一切惟心之旨。不久他的母亲感觉到富贵荣华,只是一场春梦,如果不趁这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修学,求得一个永久的归宿,岂不孤负了这大好的人生。恰好这时候他的父亲也已去世,于是他和他的母亲便都出了家。这时罗什法师差不多才七岁的光景。他母亲带他各处参方访道,母亲不久证得三果阿那含的圣位,他也通达了大小乘三藏,他的聪明智慧,震动了五印度的学者。某一天母子二人,在路上行走,偶尔遇到一位大德高僧。这位高僧,相貌奇伟。他看到罗什法师,也很惊奇。拿手抚摩著罗什法师的头,口里称叹著说:这小沙弥如三十岁不破戒,当为人天师范,弘提大乘,将有不可思议的功绩。罗什法师,本来就有超人的志趣,经过这高僧的印证和鼓励,因此就更加奋勉。不久他的母亲去世,在未去世以前,曾抚罗什法师之背,叹息著说:我不久于人世了,儿的因缘当在东方,但佛法虽然因儿而流通,但与儿自身不利。罗什法师很悲泣的向母亲说:母亲放心,但得佛法流通,儿虽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他自从母亲去世以后,他孤身独游,因母亲曾说他的因缘在东方,他就渐渐向东走来,仍然走到龟兹国来。龟兹国王老早闻他的大名,而且是国家的姻亲,就把他留下看作国宝,极其优待,并且请他讲学。
! ~% `) a( L; f5 M前面不是说过吗?这时候的中国,乱得不成样子,英雄豪杰,各霸一方,称王称帝,各不相下。这许多国家中,有一位姓苻名坚的,割据陕西,建都长安,国号叫秦。兵强马壮,人材也很多,曾因宰相王猛的治理,国境之内,倒还也算做太平。在这时大秦国里,往往于夜里,远看西南方毫光烛天,大家都以为希奇。经太史官的占卜,上奏秦皇苻坚说:西南方有大智慧的圣者在那里,在方向上推起来,应当是龟兹国。秦王苻坚说:我早知道有鸠摩罗什法师,其人智慧过人,学问出众,他正在龟兹。我当派兵向龟兹国王商请,如其不允,就把他的国家消灭了。于是就差大将吕光,带了几万兵,一路浩浩荡荡,向著龟兹进发。- _! V+ b0 {+ U# U: ]% X
秦王苻坚,遣派了吕光以后,心不知足,倚仗著自己兵马众多,认为东晋国的百姓,不能沾到王化,很以为遗憾。其实想并吞东晋,遂起兵攻打晋国,想不到遇到了东晋的谢安,不动声色的把他七十万人马打得一败涂地,苻坚的大将姚苌,本来奉命镇守秦国,因苻坚吃了败仗,顿然生了坏心眼儿,认为可取而代也。遂起兵截住了他的归路,并且把他杀死,篡夺了他的皇帝尊位,国号仍旧叫秦。
# w. J: c0 j, @" A吕光带兵到了龟兹,向龟兹国王,索取罗什,龟兹国王当然不肯。还是罗什法师知己知彼,知道龟兹国小敌不过吕光,牺牲小我保存国家,还是上算的。国王因罗什法师的建议,乃忍痛割爱,洒泪而别。吕光奉罗什法师回国,到了凉州地方,探报姚苌已杀死秦王苻坚,占据皇帝位,他就屯兵凉州。自立为凉王,国号就叫做凉。罗什法师也留在凉国,在留住凉国的期间,他学会了汉文汉语以及中国的文史哲学。  E! D- \! F. v- v) z3 r! k
等到姚苌死了,他的儿子姚兴即皇帝位,才想起吕光迎请罗什法师的事。于是又派兵攻打凉国,消灭了吕光的儿子吕隆。把罗什法师迎回秦国,奉为国师,供养于逍遥园,招集国内有道学的僧众,帮助他翻译佛经,译场的人数多至三千。最出名的是:僧肇、僧睿、道生、道融,称为什门四杰。先后翻译经论,共三百八十余卷。流传最广而为人所爱读的要算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以及现在讲的阿弥陀经。
# M/ Q" S/ B  q在翻译经论的期中,皇帝姚兴,常常到译场参观,或帮助校正字句,或和罗什法师闲谈。姚兴对于罗什法师的智慧,可算崇拜到极点。他有个最有趣味的想法,他认为法师这样大的智慧,如果死了,则智慧种子就断绝了。于是选了十个宫女,强迫法师接受,要他传下智慧种子。法师为维持佛法,不得而已的受了。因此就另外建筑了华丽的住宅,供给他居住。过去高僧说他会破戒的话,到此也应验了。这一段事实,是佛教历史上有的。: e- n2 f( ^, x7 X, l+ a
但还有一段罗什吞针的说法,就是因为罗什法师与宫女同居,引起一班青年僧的误会,以为戒律可以不守。罗什法师急了,因为戒律是佛教的基础,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教,这个规定不能不维持。所以罗什法师有一天,陪著大众吃饭的时候,他装了一碗缝衣服的针,一口一口的把他当饭菜吞下去。大众见到这个奇异的举动,都惊得目瞪口呆。罗什法师开示大众说:你们能这样,就可跟我学,而不需要戒律。如其不能的话,应当谨守戒律。这是千古流传的一段嘉话。
0 ^+ ?& n& n" W罗什法师将要入灭以前,曾经对佛发愿说:如果我所译的经论,不违背佛意,则我死以后,我的舌头不会因焚身而烧坏。后来他入灭以后,为他火葬,果然舌头完整,据说罗什法师,是七佛译经之师,足见他所译的经,至今为人所欢迎,当然是生有自来,非为等闲了。
& z7 P* S4 D& z1 y8 X" p各位听众!佛说阿弥陀经,上次已将经的名字和翻译人的名字讲过了,今天开始讲经文。经文开头的三句,是:  T. ]. n+ L% N; n! a" Z0 n5 _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o0 Y1 D" R% u+ g& A  v4 }
这三句话,简单的说:就是,如这一部阿弥陀经,是我阿难亲自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来的。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呢?有一个时候,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说的。
' W: H: o. ?, b2 O' I" r) E如是我闻,这几句话,似乎是每一部经上都有的,好像儒家的大学、中庸、论语,开口都有个子,程子曰,或子曰,这就是表示大学中庸开端数语是程夫子说出来的,论语,多半是孔夫子说的,佛经上有一个如是我闻,就表示是佛说的。( J( m  Q6 A5 i  P4 w# y6 C6 ]
佛经固然都是佛说的,可是佛在说经的时候,当时并没有记载下来,当释迦牟尼佛将要涅槃的时候,阿难尊者是佛的堂弟,在佛的左右,充当了三十年的侍者,他的记忆力很强,他对佛说的经,差不多都记得很清楚。所以释迦牟尼佛,每一部经说完的时候,都嘱付他将来负责流传。现在眼看释迦牟尼佛,将要涅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1: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哭得很伤心。有一位同学师兄弟,名字叫阿泥楼豆的,劝导阿难说:阿难!这不是哭的事,诸佛的涅槃,这是必然的道理,哭有什么用呢!佛一向很看得起你,常常叮嘱你流通他的教法。现在他老人家要离开我们了,你应当去请问他老人家以后的事怎么办。阿难这才如梦初醒的,揩揩眼泪水,向阿泥楼豆尊者说:师兄!我的心乱得很,我不知从什么地方问起,请你教我罢!阿泥楼豆尊者说:我教你去请问他老人家四点:5 j: \- L, @( v+ ?
第一、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大家皆依佛住,佛涅槃以后,我们依靠什么?第二、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涅槃以后,我们以谁为师?第三、一般不守规矩的师兄弟,佛在世的时候,有佛降服他们,佛涅槃后,我们用什么办法?第四、佛所说的一切经典,我们将来记录的时候,在经文的头上,应当安一个什么符号?以取信于天下后世的人。8 r! D% w2 c1 {9 F$ |) V" j
阿难尊者,接受了阿泥楼豆尊者的指教,走到佛的床前,行过了礼,合起掌来,以上面的几个问题,提出来请问。  y, u) ~; M0 c, a2 W- i& d. C9 G
释迦牟尼佛,赞叹阿难陀说:阿难!你好!你好!你能担当大事。现在我告诉你:第一、佛涅槃以后,你们大家,皆依四念处住。第二、佛涅槃以后,你们皆以戒为师。第三、一班不守规矩的师兄弟,你们不要理他,不和他同住。第四、一切经文的前面,皆要安插‘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和些什么人在一块儿就好了。( p  H5 C6 @  M1 A: z
各位听众!前面的三点,我们不去讲他,第四点,就显出每部经典前面的如是我闻是怎样的一个来由了。* C  I* T: L3 Y/ R
至于安一个如是我闻,有什么作用,现在且不去讲他。仅照文义方面来说:就是如像这一部经,是我阿难亲自从佛口里听来的。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听来的呢?一时,就是有一个时候。为什么不指定是某一年或某一日呢?因为佛说法的地方,有在天上,有在龙宫,有在人间。人间又有几十个国家,每一个国家的历法,又不尽相同,如果记实了,反而显得乱七八糟。所以直截痛快的定个一时,就是说者可以说,听者亦要听的时候。‘佛在’的佛,就是指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佛在什么地方说的呢?佛在舍卫国。舍卫国是中印度的一个国家的名字。舍卫国有一大花园,叫做祇树给孤独园。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在这里说的,说起这个祇树给孤独园来,到也是很有趣味的事。祇树的只,是舍卫国王的太子,名叫只陀。给孤独,是舍卫国王宰相的名字,他是一个慈善家,他的财产丰富,人很慈悲,经常喜欢救孤恤贫,所以全国人都称他为须达长者。须达,译成国语,就是给孤独的意思。给孤独长者,因为到王舍城的宰相家,为他儿子定亲事,奇巧遇到他亲家翁请佛供养说法,给孤独长者,亲眼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威仪相好,大众弟子,彬彬有礼,雍容自在。又听到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入情入理,从心底上生起了无限的恭敬与仰慕。于是请他的亲翁介绍,礼请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国去说法,释迦牟尼佛是有求必应的,马上嘱付他说:你回去将精舍建筑好,我随后就来。给孤独长者欢天喜地的回到本国,马上选择地点,准备材料来大兴土木。但适合条件的地点,实在找不出。最后找到只陀太子私人所有的花园。那花园既为太子所有,当然是既宽且大,不离城市,又不在城市,可以说是城市山林。花园里是树木蓊郁、百花具备,池沼水鸟,亭台楼阁,式式俱全。给孤独长者,欢喜赞叹不已。但是,这园子是太子的私产,他又是半个主子,怎好向他开口呢?然而因为请佛说法,逼不得已,走访只陀太子,先把释迦牟尼佛称赞一番,然后,把这问题提出来,很婉转的向他商议。只陀太子起初坚执不允,经不起他一再的要求,于是想在金钱上把他难住。因而和他说道:你既坚决要买我的花园,你能把地面上铺满了金子,我就给你。给孤独长者,一听到太子开出价钱来,满心欢喜,很干脆的答应他说:照办,照办,长者回到家里,抱金库打开来,饬令工人,不到几天,真的拿金子把地面上铺满了,然后请太子亲自去验收,太子起初不相信有这回事,但事实胜于雄辩,走去一看,真的满园金光闪灿,不禁大吃一惊。然而言既出口,收不回来,只好做个人情。同时也钦佩他仰慕释迦牟尼佛的诚恳,想必释迦牟尼佛是个了不起的人,不如也行个布施。于是向给孤独长者说:好罢!你既出金子买了我的地,我把地上的树木花草,一切的设备奉送,就算是我的功德吧!给孤独长者,大喜过望。因为是给孤独长者的园子,只陀太子的树,所以就叫做祇树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园子买好了,画好了图样,还请舍利弗尊者来监工指导。后来,释迦牟尼佛在这园子里,住了不少的时候,说了很多的经,度人无量。所以经上说: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真是大功德啊!( {& \7 R2 k, s2 Q8 }7 h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 I# x" Z' d' i6 P# Z# h3 z9 E从与大比丘僧起,一直到及释提桓因等一大段,皆是说明当时在祇树给孤独园里的一班听众。佛的说法,都是说给弟子们听的,没有听法的弟子,佛说给谁听呢?当时在祇树给孤独园里的听众,有比丘众,菩萨众,天上的天众。与大比丘僧,就是指明了三众中的一种。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标明比丘僧的人数。* T* n  z" d$ }6 C# i6 B$ J
与者,和也或同也。就是佛不只是一个人,还和了一班大比丘僧,都住在祇树园里。什么叫做比丘僧呢?佛的弟子有四种:一比丘僧,二比丘尼,这是出家的男女弟子;三在家男居士,四在家女居士。与大比丘僧,是表示出家的男众。比丘译成国语,是乞士,怖魔,破恶的三种意思。佛的制度,出家的男女,不许保有财产,不许做官,做生意,甚至种田,应该乞化为生。因为这样才可以专心用功办道,所以叫乞士。怖魔者,魔是坏人,因为比丘,不蓄财产,正直守戒,坏人没奈何他,而且都怕他,这就是一正改百邪的意思。同时比丘必须遵守佛所制定的二百五十条戒,不做一切恶事,所以叫破恶。具备这乞士、怖魔、破恶的三个条件,才能叫做比丘。不过乞士的生活,在中国的风俗上是行不通的,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就改变了。但是,如果把怖魔,破恶的两个条件保持完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1: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仍不失为佛教的好人。这一班比丘为什么皆称大比丘呢?大字固然是一种尊贵的称呼,如大中华民国的大。同时这一班比丘不是仅仅乎学小乘自利的人,他们都能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的,所以称大。比丘僧的僧字,译成国语,是和合,就是遵守佛戒,和合同住的意思。然而这一班大比丘僧有多少数目呢?千二百五十人俱。俱者就是同住,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经常跟著释迦牟尼佛在一起住的。( ]- a  D, B2 K, b% ^! F! Y9 M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0 N7 B$ d1 R% J2 Y- b$ N+ e上面这千二百五十人,都不是一般普通的出家人,他们都是已经证到大阿罗汉果的圣人。他们的名字、人品、道学,都是大众所知所识,而公认他们为了不起的人了。3 ^  y* b2 \% Y6 N7 \
什么叫做大阿罗汉呢?阿罗汉译成国语是‘无生’‘应供’‘杀贼’。比丘是罗汉的因,罗汉是比丘的果。按杀盗淫妄,是生死根本,比丘奉行佛所制定的戒条,净修梵行,断去了生死的根苗,证得了阿罗汉以后,不再受生受死,所以叫无生。贪嗔痴爱的烦恼,能够贼害我们的法身慧命。比丘奉行佛戒,用禅定的工夫,控制住自己的心理,如看守猿猴一样,断尽了烦恼,犹如将盗贼杀死,再不被他破坏,所以叫杀贼,阿罗汉,在当比丘的时候,专行乞食的生活,勤修梵行,不起贪嗔痴,不造杀盗淫,所以到了证果以后,应当受到天上人间的供养,所以叫应供。这等于一个对国家民族有特殊贡献的人,应当由政府担负他的生活费用一样。大者,因这千二百五十阿罗汉,皆是群众中的上首,有辅助世尊,弘扬教法的功劳,所以称大。既然是群众中的上首,当然为众人所知所识,所以又称众所知识。
* k( f+ m; Y( t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冕楼驮。, g8 R1 i, t/ |: S7 B' {9 A
上文说: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哪末!是那些阿罗汉呢?由长老舍利弗以下,共举出十六位阿罗汉来做代表,代表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阿罗汉,我们经常都称罗汉,大庙的大殿上两旁边所供的那一排一排的金人,那都是罗汉。我们的习惯,称这许多阿罗汉叫尊者,就是说:他们都是很尊贵的。下面我都称他们为尊者,请各位记住。这十六位尊者,让我一一讲给各位听:* K/ J+ K; z) A) N
第一位、长老舍利弗。长老,是年纪很大,修行的年代很久,道德学问,都居在一等的地位,所以称为长老。但长老的这个尊贵称呼,不只是舍利弗一人,第二位也可以称长老目犍连,乃至第十六位长老阿冕楼陀。所以长老的两个字,是一直贯下去的。
% q8 s% L( P+ E8 ]舍利弗的舍利,译成国语是鹙鹭,弗字译成国语,是儿子的子。鹙鹭是一种鸟儿的名称,这一种鸟儿的眼睛锐利得很。舍利弗的母亲,生下来眼睛像鹙鹭一样的锐利,所以取名叫鹙鹭。印度人又有带上父母名字而为儿女取名字的风俗,因为舍利弗是鹙鹭的儿子,所以叫鹙鹭子,有时略去一个字就叫鹙子。: C% K- {6 Q$ {3 e& }
舍利佛的母亲,很有学问,辩才也好。舍利弗的母舅,学问更大。常常欢喜与舍利弗的母亲辩驳道理,但总是舅舅打胜仗。自从怀了舍利弗在肚里,他母亲就常常胜利,他母舅考虑到,他现在怀了外甥在肚里,智慧顿然的大了起来,这外甥必定是个大智慧的人,假如他出世长大了,我和他辩论起来,到那时辩论不过外甥,岂不丢人。于是入山十八年,专门读五印度的书,连指甲都没有空来剪,指甲长得很长,所以后人都叫他做长爪梵志。舍利弗出世以后,八岁就读遍了五印度的书,十六个国家里的学者都讲他不过。可是舍利弗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和目犍连两人是好朋友,两个人曾经互相约定说:我们如果遇到更好的法门,都要互相告诉,不得独享。有一天,目犍连在路上碰到一个著袈裟的比丘,手上拿了锡杖,走在路上,嘴里唱著了。他唱的是: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目犍连听到这几句话,直如轰雷一样,震动了他的心弦,觉得从来没听见过,马上心开意解,证入了缘生的性理,成了阿罗汉。随时请问那比丘的名姓。比丘说:我叫马胜。又问,你这话是那里学来的?比丘说:是我师释迦牟尼佛独特的见解。目犍连很快的找到舍利弗,告诉他这话,舍利弗一听也顿然大悟。两人于是同去见佛,随时出家当了比丘,七天就精通了佛法,所以佛称他为智慧第一。并且把他们各各所领导的学生,也都接引出了家,都在千二百五十人之内。
1 S1 c) U0 X) J! y舍利弗的母舅,长爪梵志,等他读好了书,回来准备和外甥辩论的时候,舍利弗到已经随佛出家了。他不相信,他以为还有什么人的智慧,能超过他的外甥,那真是怪事。于是去和佛辩论,辩论的结果,是惨遭失败,他因而也出了家,当了比丘。这是舍利弗出家的故事。
2 l9 ~/ R4 N5 w/ N各位听众,阿弥陀经在上次已将长老舍利弗一句讲完,今天讲到第二位尊者‘摩诃目犍连’。
$ J" w- _6 C+ U$ |( ^) J3 D摩诃译成国语,为大小的大。目犍连,译成国语为采菽氏。连贯起来说:就是大目犍连,或大采菽氏。这位尊者,在释迦世尊座下的诸大弟子中是神通第一。7 w# h, m/ O5 b6 O% u, l) @
其实,目犍连是姓,他的名字叫拘律陀,拘律陀是树木的名字,他的母亲没有儿子,因祷告拘律陀树神而生的,所以就叫他拘律陀。什么叫神通呢?神者变化莫测,通者无障无碍。比如说:我们生下来是男人,决不会顿然变成女人;生下来是女人,也不会顿然变成男人,得神通的人。可以随意变化,所以叫变化不测。我们走起路来,稍远一点的就得要乘车;遇有江河阻路,必得要乘船。即使现在有飞机,可以飞越海洋、高山峻岭,但还离不开物质,机件失灵,马上就出乱子。何况乎一道墙壁,就能阻碍我们的出路;一张纸头的障隔,我们就看不见。得神通的人,飞行自在,山河不能为阻,眼睛能远视,耳朵能遥闻,所以说:无障无碍谓之通。目犍连尊者,曾经降过毒龙。和外道斗法,曾经移过山。琉璃王诛释种的时候,他曾把佛陀的亲戚故旧,摄在吃饭的钵里,伸手举到梵天以上,而想救活他们,所以叫他做神通第一。5 I) v. e# d; F- |5 E
第三位尊者是‘摩诃迦叶’。
' U5 K  q. m: b3 q摩诃,仍然译为大,迦叶,译成国语为饮光,是他的姓,名字叫毕波罗。在释迦世尊的大弟子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1: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头陀第一。
& ?# J( D: Y3 s8 J; B为什么姓饮光呢?因为他在过去世,曾经充当过冶金的技术师。他和一个女人,把自己所藏的一点金子,庄严佛像,所以感到生生世世,身上总是有闪烁的金光。而且这光都比其他有光的人大,等于能吞灭其余的光,所以叫饮光。头陀第一的头陀,译成国语为抖擞或者苦行,也可以说抖擞精神,修行苦行。苦行,就是在享受上都是很苦的。譬如住是住在寂寞的山林。吃只是中午吃一餐,还要自己去乞化。穿的只是规定的三件衣裳。夜间在乱坟滩上打坐。因为人类都有同样的欲望,这欲望就是官做得高,薪俸拿得多,使得合家眷属,生活美满。经商的,种田的,做工的工作尽管不同,而丰衣足食,高贵的享受观念,则无不同。一人如此,人人如此,则此争彼夺,胜者笑,败者哭,造成社会的不安。所以佛的制度,把出家比丘的生活,减低到最低的程度,而行头陀行的比丘,他们的生活,则更为艰苦,差不多连一间茅蓬都没有。山林水边,坟墓之旁,那里都可以住上一宿,他照样活上个百儿八十岁。人类不合理的欲望,好像是与生俱来,用高压的手段是没有用的。佛教徒的质朴生活,乃是以身作则,具有一种釜底抽薪作用。像迦叶尊者这样的苦行,以极普通的生活作比较,还要更苦到几倍,可是他一直到老,都坚持著这苦行的生活。虽然释迦世尊,可怜他的年老,命令他放弃苦行,他都不肯。因此释迦世尊,特别看重他,将正法眼藏传给他,而为禅宗的第一代祖师。后来释迦世尊涅槃以后,他又负责召集得神通的诸大阿罗汉,将释迦世尊所说的经藏,所制的戒律,一一结集起来,一一传到现在,这都是迦叶尊者的功劳。迦叶尊者,既经结集三藏以后,把正法眼藏传给阿难尊者为第二祖。他就捧著释迦世尊传给他的金襕袈裟到南天竺,鸡足山中入定,等待弥勒佛下生人间,将这袈裟传给弥勒佛。我们看,迦叶尊者为佛教的一片苦心,多么值得我们景仰啊!
; O$ h/ J; [/ X现在又讲到第四位尊者‘摩诃迦旃延’。
1 D  y- P) _  h( N5 s7 r0 H摩诃是国语的大。迦旃延,译成国语为文饰,文章的文,装饰的饰。在释迦世尊的诸大弟子中,他是论议第一。3 D. D3 I) u2 y6 B0 \
论议,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反复辩论一切的事理,如果我们讨论一件事理,不运用语言文字的技术,而直率的说来,或词藻不够美丽,理由不够充足,就不能使读者听者,心悦诚服。迦旃延尊者,演讲的技术,特别高明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文饰。而释迦世尊也赞誉他是说法人中,最为第一。这光荣的头衔,等于现在的赠送博士学位一样。9 j6 x8 |2 u2 o2 A- i
曾经有无神论者的外道,诘问迦旃延尊者说:你们以为人死而灵性不灭,那末,人死了以后,如果是受苦的话,不是应该还回到人间来么?迦旃延尊者说:这譬如犯罪的人,已经判了死刑,他还能回到家里来么!外道又问:人死了以后,如果生在天上,行动是自由的,总应该回到人间来看看吧,迦旃延尊者说:人间是苦海。譬如一个人,堕在粪坑里,既然跑出粪坑,决定不会再回到里面去的。人死如果生了天,那肯再回到这像粪坑一样的苦海里来呢?这都是迦旃延尊者,善于议论的证据。4 t$ A# t* S( g9 s$ L/ l
第五位尊者是:‘摩诃拘絺罗’。: x8 f5 i" i- F# k( X+ `
摩诃译大如前。拘絺罗,译成国语是膝头的膝,合拢起来说就是大膝。大概这位尊者的膝头很大,从形貌上的特征而定的这个名字。他在释迦世尊座下的诸大弟子中,是答问第一。
6 L1 S0 Z. N: h+ ?# X5 q* J拘絺罗尊者,是舍利弗尊者的母舅,这在讲舍利弗的时候,曾经讲过,他因姐姐怀了肚子,就辩论他不过,就预先知道他这外甥将来智慧一定很大。所以马上发愤游学,充实学问,以便将来好和他的外甥辩论。因此他忙得连指甲都没空剪,所以人都喊他为长爪梵志。等到他书读好了,来寻外甥辩论时,但舍利弗尊者已经随佛出家而作比丘了。他很愤慨的说:瞿昙是什么人,敢收我的外甥做徒弟,想必他的智慧比我外甥还要大,我倒要去和他谈谈呢。于是带著一股骄傲的神气,走到释迦世尊座前,口喊瞿昙!我愿和你辩论。释迦世尊对他一笑说:你输了怎么说?长爪梵志说:我输了愿意杀头以谢。释迦世尊说:那么!你提出主要的论题来!长爪梵志说:我一切法不受。世尊反问他说:你说的这句话受不受呢?长爪梵志,沉思了半响说:我输了,请你拿刀来杀我的头释迦世尊说:我法中,没有杀头,只有剃发。长爪梵志,深感世尊不杀之恩,又肯为他剃发,收他做徒弟,不禁踊跃欢喜,随佛出家,后来也成了大阿罗汉,就是这位拘絺罗尊者。因为尊者。得到四无碍辩才,善于答复问难,所以称他为答问第一。
+ A( \9 E, S( Z; _3 Z在这里我要请问各位,长爪梵志,怎么为释迦世尊一反问,就自以为输了,试想一想!; }9 R) B% _3 v7 F* {4 z0 n/ l& Z
再讲第六位尊者是:‘离婆多’。
+ R3 ^6 T# D/ F3 a+ C( y离婆多译成国语是星宿,(宿读秀)我们每晚上仰起面孔来向天空里看,那一点一点闪烁而有光的东西,就是叫星宿。离婆多又可以译成室宿。室是房室的室。室宿,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他的父母,因没有儿子,常常祷告室宿,因而怀孕生子,所以取名叫室宿,这位尊者,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称为无倒乱第一。无倒乱者,就是对于一切事理,认识得很清楚,不颠倒,不错乱。向下讲第七位尊者:名字叫‘周利槃陀伽’。
. j! j: @( I/ e周利槃陀伽,译成国语叫大路边生,这位尊者,仅持半偈,就得了道果,成了阿罗汉。
- N3 U' M1 D( V  b+ t他为什么叫大路边生呢?因为他的母亲,怀他在肚子里,将要足月的时候,就回母家生产,没有能达到母家,在半路上就生下他来了。最奇怪的是,他和他的弟弟,都是这样生下来的。所以一个叫大路边生,一个叫小路边生。周利槃陀伽,就是大路边生,大小不是说路的大小,乃是指他兄弟俩,出生的先后。这位周利槃陀伽尊者,生性非常之笨,出家很久,什么都不懂。他有一位先出家的哥哥,讨厌他笨,勒令他还俗去。他不肯回去,但又不敢不回去,他跑到门外,倚门而哭。事有凑巧,刚好释迦牟尼佛,从外面回来,看到了他在哭,很可怜他,就不让他回去,教他念‘扫帚’两个字。可是他记了‘扫’忘了‘帚’。说也奇怪,久而久之,他竟会开悟而得了阿罗汉果。这也可算是,天下无难事,最怕用心人。修行学道,本不是件容易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1: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拿出蚊子钉铁牛的工夫来。周利槃陀伽,这故事,可以勉励我们学佛的人,千万不要自己以为太笨,自暴自弃的不肯用功。) O# ?. {: z; W& x
第八位尊者,名叫‘难陀’。难陀,译成国语为欢喜。
3 \& S) O! V0 c0 O! u6 Z佛陀的弟子中,有三个难陀,一个叫阿难陀,一个叫孙陀罗难陀,这一位叫难陀,他是佛的亲弟。因为他的相貌特别好,所以称他是仪容第一。5 X: U5 @# C  q" b: u
第九位尊者名‘阿难陀’。
( q/ A, X" G+ {. E阿难陀,译成国语为庆喜,又名叫无染,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白饭王的王子,在释迦尊座下的诸大弟子中,号称多闻第一。多数地方都减去一个陀字而称他为阿难。" r8 u2 Z' b3 i7 b& [3 b" a, o
阿难两字译成国语叫庆喜。他为什么叫庆喜呢?因为他降生到这人间世来的时候,正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一天。出家修行的王太子成了道,王宫里生了王子,这两重喜事报到净饭王宫里,净饭王特别高兴,所以为他取名叫庆喜。又为什么叫无染呢?因为他出家以后,曾经随释迦世尊到过天宫、龙宫。这些地方不但是宫殿巍峨,饮食香美,就是女人的美丽,也要超过人间的女人百千万倍。但是阿难尊者,对于这些富有诱惑性的环境,心理上没有丝毫的染著,因此所以叫无染。然则,楞严经上说他为摩登伽女之所惑乱,几几乎毁了戒体的话。足见那是他的方便示现,借此机会,产生了一部楞严经,而流传下楞严大定的修持法门,这正是阿难尊者的伟大。
. A  z& m8 t; u阿难尊者,在王宫里,享受了二十年王子的高贵生活。在二十五岁的那年,释迦世尊就感化他出了家,而为释迦世尊当侍者。阿难尊者的出家,距佛成道已二十五年,所以他出家时,对释迦世尊唯一的要求,就是过去二十五年已说过的法,要和他一一补习,释迦世尊对他的要求,一一答应。阿难尊者的记忆力特别强,所补习的二十五年所说的法,和二十五年当侍者期间所听的法,他都能记得,够得上称博闻强记,所以释迦世尊称他为多闻第一。  n6 U% a/ I7 G' m- Q  }
后来释迦世尊灭度了,他遵照迦叶尊者的指导,把释迦世尊所说的教法,一一都结集起来,因此佛教才能流传这么广和这么长久。所以我们今日还有佛经可读,应该要感谢阿难尊者。: @9 K, z; C% E
还有释迦世尊的原意,是不许女人出家的。因为女人一经出家,要减少正法住世五百年,所以佛的姨母摩诃波阇跋提夫人,几度要求出家,佛皆不许。后来经不起阿难尊者的反复辩论,佛才立下了八敬法的规矩,允许女人出家当尼姑。因此出家的女尼,也要感谢阿难尊者的。
0 H- D' W- [5 c% C: U9 s; C迦叶尊者,受释迦世尊的劳嘱,传佛心印,为禅宗第一祖。迦叶尊者后来就传给阿难尊者。所以阿难尊者,不但为传流我佛法藏的第一人,也是禅宗传佛心印的第二代祖师。
% m! L: C0 u' b% I. v7 i9 u摩竭提国,阿阇世王是最崇拜阿难尊者的。阿阇世王常常听到许多大尊者的入灭,但恨都不能亲见。所以他曾与阿难尊者约定,尊者入灭,必须遣人告我!我当修最后供养!阿难尊者答应了。等到阿难尊者入灭的时候,遣人告诉阿阇世王,正值阿阇世王午睡,侍从的人,不敢通报。阿难尊者等他不到,就踊身虚空,现许多神变,然后以三昧火自己焚身,落下来的舍利,如雨点一样,他因当地人对舍利争取,甚至可以动起刀兵来。所以他入灭的地方,正当恒河的上空使恒河两岸的信徒,都可以有得到舍利的机会。阿阇世王,一觉醒来,才得到这消息,赶快奔到恒河边,但已不见阿难尊者踪影,不禁号啕大哭,几乎闷绝。不得而已,只有礼拜赞叹,拾取舍利,归国造塔供养。阿难尊者的感人之深,于此也可以想见了。* f8 x5 T8 L& W
第十位尊者名‘罗侯罗’。译成国语名覆障,在十大弟子中是密行第一。! O" b. K+ M: _! ?3 y
罗侯罗是释迦世尊的儿子,他为什么叫覆障呢?覆是盖覆的覆,障是障碍的障,阻碍的意思。释迦牟尼佛,在十七岁的时候,因游观四门,见生老病死,为著自己脱离苦海,也为著救度他人脱离苦海,早已存著出家修行,追求真理的志愿,他与耶输陀罗的结婚,以及生子,皆是被他的父王所迫,没有办法的举动。因为净饭大王想尽了方法,要使太子放弃出家的志愿,譬如为他建筑三时殿,以备他冷、热、不冷不热的时候起居。增加美女,供他娱乐。但是这些,太子都不把他放在眼睛里,他日夜所企求的唯有出家。净饭王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谈老实话了。他说:你要出家,我不留你,但你不能眼看著我绝后,至少你要为我生下一个孙子来,以备将来,绍继王位,我对祖宗的责任也好有个交代。这在净饭王心眼儿里,以为儿子不是可以一说就生的,不过借此以为留难他的方法罢了,可是身为太子的释迦牟尼佛,对于父王的这一点愿心,一方面加以原谅,一方面他以为生儿子也不是一件多大的难事。因此默默应允了父王的请求。回到宫里,指著耶输陀罗夫人的肚子说:却后六年,当生贵子。同时耶输陀罗夫人也有一种特异的感觉,感觉到似乎有了身孕,释迦牟尼佛不久也就出家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虽然有娶妻生子的名目,但始终是清净,而无一毫染污的,却后六年,果然罗侯罗降生,净饭王与耶输陀罗翁媳俩,也因此解除了无比的寂寞与悲哀。然而因为罗侯罗未入胎以前,障碍了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同时罗侯罗在过去世,曾经因顽皮而闭塞了一个老鼠洞,使老鼠六天不见光亮,不得饮食。所以他很多次数感到住在母胎里六年的果报,因这两个原因,所以叫覆障。
/ B5 O, d5 s; T- Q+ _4 \罗侯罗出生以后,虽然是净饭王和耶输陀罗夫人的安心丸。但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思想,毕竟与人不同。他以为人世间富贵荣华的炫赫,夫妻儿女的团聚,都等於戏台上的戏剧,粉墨登场,锣鼓喧天,喝采叫好,像煞有意思。及至戏剧终了,看戏的人纷纷作鸟兽散。戏台上一片漆黑,热闹与冷落顿时就是两个境界。我们看吧!一个大人物,在台上的时候,有薪俸可拿,有大房子的配给,有现成的汽车可坐,小儿女上学,总以汽车接送。一下了台,甚至一口气不来,树倒猢狲散,什么都没有了,门前冷落车马稀,那种落寞凄惨,真是够他妻儿的难受。释迦牟尼佛,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他不愿意他的儿子,享受那如石火电光一样,不长久的荣华。等到罗侯罗九岁的时候,就派遣目连到王宫里,把他接到身边,叫舍利弗为他剃度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1: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不肯浪费一点时间。所以佛在世时,佛弟子得道者很多。近百年来,出家佛教徒,与一般人一样,受到生活居处的逼迫,那里还有工夫去修行办道,所以僧徒在质的方面,难免不愈趋愈下。1 ?% ?7 Z% Z1 |! b
迦留陀夷尊者,因佛陀的感化,舍俗出家了。但他生成的一付怪相,使人看到就害怕。每逢他到信徒家去化饭,人家分明是肯布施的,但一看到他那付怪相,多是吓得转身就跑,甚至紧闭大门,不敢再见。可是迦留陀夷尊者,块头大,肚皮更大,因常常化不到饭,未免忍饥,忍不了,只有偷偷的夜晚出去乞化。那时的晚上不像现在有电灯,在黑暗中乞化,人家看不清楚,却能满足了他的食欲。可是不幸得很,有一天晚上,天浓云密布,夜黑如漆,尊者敲敲人家的门,口称乞食。门打开了,来了一个大肚皮的少妇,装满了一碗饭和菜,正在向尊者的钵里倾倒的时候,天空里一个闪电,照得天地通明。那少妇在电光下,顿然见到尊者的一付怪相,呀的一声吓倒了。惊动了翁姑丈夫,以灯光一照,少妇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再看看大门外站著一个怪难看的沙门。尊者向他们道歉,并说明原委。那时印度的人,虽然对佛弟子相当恭敬,但性命交关的事,也就不免恶声相向。而且那个少妇,抬进房里去,不久就小产了。左邻右舍,彼此相传,因此知道的更多了。尤其是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在传说当中,好事的人,不免再加以炫染,参杂了许多不道德的举动在里面。
" b* \6 C$ u7 k) _$ b6 E第二天,阿难等一大群师兄弟上街化饭,过去布施的人,今天都变了,大家都相应不理,害得大家挨饿挨骂。他们于是乎从骂的语言中,加以研究,侦探。等到知道了实在,大家一齐来禀白世尊,要求惩办这害群之马。世尊慈悲,也不过予迦留陀夷,一顿呵斥。但同时制定了一条戒条,就是比丘夜晚不许乞化。虽然如此,还经过了很多的时间,这场风波才告平息,迦留陀夷尊者午饭的问题,只好由其他师兄弟代化了。
& X. O3 L# \/ H; H3 z" E再讲十四位尊者,这位尊者的法名是‘摩诃劫宾那’。
! D: N; i/ t( C4 f9 @. Q6 B" V  q% O摩诃是中国话的大,劫宾那译成国语是房宿(宿,读秀,下同)。十六大弟子中知星宿第一。
5 T. C& F% z3 _: r1 K) b房,就是房屋的房,宿,是天上星宿的宿,房宿,我国旧有的传说,天上有最出名的二十八个星宿,现在流行的历本上,依然有他们的名字,如毕星、角星、亢星等。房宿就是二十八个星宿当中的一个。他的父母,因结婚多年,不生儿子,天天祈祷这个房宿,后来居然生下了尊者,因此取名房宿。6 ?: n$ Z; n4 O: V% E7 Z) q( F
这位尊者是祈祷天上的星宿而生,而他的特别技能也是知星宿第一。所谓知星宿第一者,就是通达天上的天文学。按天文学是一种专门学问,现在懂得天文学的人很多。可是现在的通达天文,有天文仪器,对于日月的运行,星斗的布列、时间、空间的距离,都用仪器去观察、测量。古时候的天文学家,完全凭自己的天才,靠一只眼睛,用长时间去观察,这样得来的天文学,可不是容易的事。如唐朝有位一行禅师,他是密宗的大师,同时也精通天文。佛祖通载十三卷上说:‘昔洛下闳造太初历,记曰:八百年后当差一日,必有圣人出世纠正之。今年期差满,而一行推大衍数,以纠数家之谬,闳之言为不诬矣。’一行禅师的著述有:大衍历五十二卷,及易论等十一种五十六卷。这是他对社会国家无比的供献。劫宾那尊者,是怎样的通晓星宿,没事迹流传,我也只能说到这里为止。
2 h: o1 F" m1 f以下讲到第十五位尊者‘薄拘罗’。薄拘罗译成国语是善容,十六弟子中是寿命第一。9 b) T9 p$ X# \4 z5 m- t0 [
这位尊者与迦留陀夷,确好是相反的。迦留陀夷的相貌,非常之难看;这位尊者却长得好看,所以叫善容。他初生的时候有五种不死,后来活到一百六十岁,他的寿命坚固、长久,所以是寿命第一。) W* V/ R& R2 p' x
佛教的一切,都是讲因果的,寿命的长短,当然也不能例外。这位尊者,多生多劫持不杀戒。因他的不杀,而不使他人短寿,不使牛羊犬豕等畜生的短寿,所以他已经有九十一劫不曾受过夭亡的恶报。而且都是善终。以尊者的这一生来说罢:他初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发生一种怪异现象,他的母亲以为不吉祥,把这初生的婴儿,放到熬东西的盘里,但熬他不死。再把他放到锅里,又煮他不死。没奈何他,只好把他送到河里去,听他去自生自灭,可是水又淹他不死。被大鱼吞下去,被鱼人捞去,将刀剖鱼,他在鱼肚子里,依旧活著。他经过了这五种大难,不曾得死,所以是寿命坚固,活到一百六十岁,可算是寿命长久。因此可以说他,是不折不扣的寿命第一。这些话在我们听了,或者疑惑是神话。可是当今名闻中国佛教界的虚云长老,生下来就是一个肉团子,是拿刀剖出来的,他现在已活到一百一十七八岁,这是有他老人家的年谱,可以作为铁证的。& k( w" x1 f6 c+ P" a+ E! k
金刚经上说:‘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果报的理论,在佛教可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类只知道讲营养,讲医药,以求身体的健康、寿命的长久、眷属的团聚。战争的时候,怎样的防空,怎样的疏散,以避免死亡。可是绝不肯不杀害物命,以造长生不死的善因。佛经上说: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报,这就是果报不可思议。禅宗的祖师也说:‘随缘消旧业,慎勿造新殃’。这是我们学佛的人,时时刻刻应当警觉的。向下讲到第十六位尊者‘阿冕楼驮’。
7 ?8 a$ `5 e. R  Z, O. V阿冕楼陀,又名阿那律陀,或阿泥楼豆,译成国语是无贫、无灭、如意的三个意思。十六大弟子中是天眼第一。! H( D% W3 z9 u& d
无贫,就是不贫穷,因为尊者在过去世中,曾经遇到荒年。每逢荒年我们都知道饮食是最难得到的宝物,得到则生,得不到则死。谁也不肯在这年头儿,把吃的东西,无条件的送给人。可是阿那律陀尊者却不然,他在那饥荒的时候,曾经将仅有的一顿高粮米饭,供养一位已得圣果的辟支佛。因这一点善因,在九十一劫以来,感到财富充足,不受贫穷的困苦,也就是福报不灭。因为有福报,所以所求如意,因此他的名字,含有无贫、不灭、如意的三个意思。
- i9 @* R& x; x/ w6 y阿那律陀尊者的今生,是斛饭王的儿子,又是王子的身份,和释迦世尊是堂兄弟。因释迦世尊的抛弃国王之尊,出家学道,因而成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1: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天上人间之所尊敬。他受到释迦世尊的感化,也牺牲了王子的享受,出家修道。但他有一个欢喜睡眠的坏习气,出了家以后,并没有能改变。出家是勤苦的,早起晚睡,修习禅观,听佛说法,阿那律陀尊者因此更觉辛苦,每逢释迦世尊说法,他都是前磕后仰的打磕睡。世尊看在眼里,忍在心里,积之既久,实在看他牺牲了听法的机会太可惜了,于是乎以不客气的态度,呵斥他说:咄!阿那律!你真是螺狮蚌蛤一类的东西,螺狮蚌蛤,一睡可以千年,但他闻不到佛的名字。阿那律挨了一顿骂,气极了,索性成夜的不睡,拼命的用功。这一急可把一双眼睛急瞎了,成了个废人。世尊看到他双眼失明,怪可怜的,对他百般的安慰。一方面叫他修一种金刚照明三昧,准可以弥补这一个缺憾。阿那律依教奉行,天天修这三昧。修之既久,果然证得了阿罗汉果,俱备了天眼通。而且他的天眼通,比其他的人还更特别,他拿天眼看我们这三千大千世界,正如看手掌上托的一只苹果。所以佛又称赞他为天眼第一。( D& L2 t" ^' ^8 Y6 f# _1 d
讲到这里,关于代表一千二百五十人的十六位大阿罗汉,讲完了。我如仅仅乎讲他们的姓名,似乎乏味。所以我兼带的找出他们的一点历史,当故事讲给各位听听,或者比较有味,在各位听众,不知道以为如何?
9 k, K& {4 A! H/ g1 S' c如是等诸大弟子。
7 X+ `! z4 m9 a3 q2 q这是结束十六位尊者的一句结文。意思是说:都像这十六位尊者一样资格的,许许多大弟子,学在师后为弟,解从师生为子。这些弟子,都是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大家伙儿,都是辅扬 世尊作教化众生的事业的,所以称为大弟子。
; [* Z/ T. M  y+ S- T$ U; `2 w各位听众,开会,是现在社会人们的家常便饭。每一个集会,都应该有各该会议的有关人士出席,都如理事、监事、主席,或者再加上主管机关,上级机关的指导人,与新闻记者等等各式各样的份子参加。这个会议,才算健全,也才有会议的结果。/ q! _$ h. U3 A
释迦世尊说法的法会也是这样。法会中虽然没有一般集会的章则条文,但参加的份子,比较起来,则更多,更复杂。发言,和通过议案,也有其自然的规矩。
" P! g: B. E# A: R3 F5 C. l" |' Z释迦世尊每一法会中参加的份子,大都是出家二众的比丘僧,比丘尼;在家二众的优婆塞,与优婆夷。比丘僧尼,有时称他们为声闻,缘觉,大阿罗汉,这是属于小乘的。大乘中则有菩萨。再加上天众,龙众等八部神众。阿弥陀经上,参加的份子里面,过去所讲的十六位尊者,就是比丘众,这些比丘,又都是大阿罗汉。所以说:如是等诸大弟子。如是等的等,是等于十六位以外的一千二百多位大阿罗汉。3 `( v) j# C- Y. X3 K% h0 Y
并诸菩萨摩诃萨。; D+ g% G3 B6 l* f5 j0 ~; I
并者,和同的意思。就是说:不仅与十六位尊者相等地位的一千二百多位大阿罗汉在座,还有许多菩萨也同时来参加,这许多菩萨而且都是大菩萨。诸是许多,摩诃是国语的大。什么叫做菩萨呢?菩萨译成国语是觉有情,觉就是教育,有情就是众生。孟夫子曾说过,以先觉,觉后觉,也就是把自己所懂的道理、经验,展转的拿来教化其他的人。孔夫子又说过,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这个人字在佛学里面,就是有情,或者众生。只是人字的范围,不及有情和众生的范围来得广大。孔夫子,周游列国,席不暇暖的以诗书礼乐教人,期望世界大同,后世尊他为万世师表。周文王恩泽及于死人的骨头,他所怀念的,就是怕饿了百姓,冻了百姓,后世称他为仁君。像文王、孔子,在佛教里说都可以称他们为菩萨。但他们的对象,只是局限于人类。而佛教里,菩萨们的教化,都能遍及人类以外的天龙鬼神,以及地狱里的苦恼众生。如地藏菩萨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一种牺牲自我的伟大精神,不只是地藏菩萨如此,是凡够得上称菩萨的都是如此,所以称他们大菩萨。因为他们的能力大,所度化的境界大,所证的理大,而其行为则更加伟大,所以称大。那末,弥陀法会上是些什么菩萨参加的呢?经上说:$ e" I, H7 S2 G6 f5 j: E' d* P
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7 l, y* x4 B1 y* Y) L9 X
这里列举了四位菩萨:第一位,‘文殊师利’,或称曼殊室利,译成国语,是妙首、妙吉祥、妙德。法王子者,佛为法王,文殊菩萨已入法正位,故称他为法王子。阿罗汉中,以舍利弗为第一,菩萨众中以文殊师利为第一,因为他二位在大小乘中各各都是智慧第一。: T/ x  S+ l# Y% ?
文殊师利译成所谓妙首、妙吉祥、妙德这三个名字,在华严宗里分配成三个用场:第一表信,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所以信为万德万行之首,因此叫妙首。第二表行,文殊师利,多生多劫以来,亲近,赞叹,供养一切诸佛,同时也为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一切众生之所亲近,供养。赞叹,亲近,供养,是吉祥的盛德,所以叫妙吉祥。同时文殊菩萨的利乐众生,是冤亲平等,到处人人欢喜,好像是普天同庆一样,这是超人的行为。而且文殊师利初生的时候,家中顿然现出很多祥瑞。如光明满室,象生六牙,金银满库等等,因这些原因,所以叫妙吉祥。第三表智,文殊在菩萨众中是,大智慧第一。智慧是诸佛之母,文殊凭这大智慧,过去劫中曾为释迦世尊的师传,因智成德,所以叫妙德。
& T  r0 y8 z* `# O过去君主时代,皇帝的长子,正位东宫,就称太子,因为他有绍继王位的分儿。释迦世尊,已证入了中道第一义谛,说法自在,而称法王。文殊师利菩萨,已踏上了这个地步,有成佛之分,所以称法王子。
9 M) U+ q2 D/ v# t) `. B8 n2 l阿弥陀经的末尾,释迦世尊自己说:我于此五浊恶世,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仅仅乎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生西方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非有大智慧之人不能相信。所以这里将舍利弗,文殊师利,两个大智慧的弟子,放在前面。表示持名念佛的法门,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信仰,才能遵行。以下讲到第二位‘阿逸多菩萨’。
6 f9 x( v0 {* j) b& ~阿逸多译成国语为无能胜。就是当来下生于此世界,继续释迦牟尼佛而后,说法度生的弥勒菩萨。
9 Z2 W4 [3 f' l0 l1 e  a; f- b阿逸多是菩萨的名,弥勒是菩萨的姓,弥勒译成国语为慈氏,慈悲的慈。因为菩萨,多生多劫,修慈心三昧,常以慈眼视一切众生,任何人的慈悲之行,没有能超过于他的,所以叫慈无能胜。
" f1 C5 v2 K9 P" v7 u: m, U在法华经上,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在未成佛时,和弥勒菩萨,同时发菩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师兄弟。只因弥勒菩萨,欢喜游玩,不肯精进。而释迦世尊却克苦修行,辛劳备至。所以释迦世尊,已成正觉,而弥勒菩萨的成佛,要迟于释迦牟尼佛几万年。- E' |/ \5 A: G: ~8 F- e
弥勒菩萨在梁武帝时,曾化生为傅大士,最为武帝所尊敬。五代的时候,又曾托生在浙江的奉化,绰号叫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向不吐露姓名,他的个儿很大,大肚皮,大耳朵,手里携一个布袋,逢人就乞化。化的东西,都向布袋里一放。他的禅机很多。他在将涅槃的时候,坐在一个破庙的廊下,端坐而化。在未化以前曾经说了几首偈语。他说:6 D& ]# i$ C2 v# H9 u4 j1 f& a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 b) G$ K+ G. u6 Z* A5 ]又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4 F& Q" ~5 y! R  w, d3 p# `" y足见弥勒菩萨,常常的显现在世间,只是我们肉眼不识罢了。& i$ Z) B4 Y% u) b: R( j& X
‘乾陀诃提菩萨’。是第三位的菩萨。乾陀诃提,译成国语为不休息。佛道深远,绝非小根小行能轻易达到目的。必须累劫勤苦,不休不息,才能上成佛道,下度众生。9 u, R# F* n, |( h5 `
第四位是:‘常精进菩萨。’精者不杂,进者不退,专心一志,长时间的为著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努力,所以叫常精进。大宝积经上说:这位菩萨为著度一个众生,他能经过无量劫的时间跟著他跑。他如仍然不受教化的话,但菩萨还不肯生一念弃舍之心,这可谓精进之极了。4 e+ D2 K) }5 w, B/ ?
弥陀法会上的菩萨,当然很多,这四位只是菩萨众中的代表罢了。代表的菩萨讲完了以后,作一个概括,所以说:‘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g! u% T0 Z: Y' o+ r" X5 g
各位听众!弥陀法会的听众!前面已经讲过了十六尊者的小乘声闻众,四位菩萨的大乘众。以下第三类的听众是天人众。经上说:, p8 c1 `* `- z# k8 ^& t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Y: ~: j6 f! \0 `* {
及字的解释是并且的意思,就是说:本法会不但有大小乘的圣人在座,并且还有天上的天众,人间的人众,和其他的一切众生,都同时参加,听此净土法门。& }! R# J' K6 x  N' z0 @+ p
释提桓因者,译成国语为能天主。等者,等于其他无量诸天大众。俱者,聚积。大小乘,天众,人众,还有其他的大众,一齐聚会在给孤独园。+ B) C! Z7 Z. [5 A/ H2 [
诸天的天字,有自然的意思,和天即理也,或者天就是玉皇上帝,以及受命于天的一般讲解不同。基督教的天堂,更没有确切的论定。天所以称自然者,天在佛教里是六道众生的一角,是具有生命活力,比人类福报更大的一种众生。就是因为天众福报大,他们不要日月灯火,自然有光。他们的身体不须要母亲怀胎十月,而是化生。他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衣服饮食住处,是自然而有,而且精妙无比。我们经常赞叹富贵人家住宅里的陈设,称他有如天堂,就是受的这个影响。
9 B0 Z& i: m- d/ G- |佛教里讲天,有三界二十八重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名叫忉利天,居须弥山之顶。忉利,译成国语为三十三。因为本天的构成,是当中一天,四方各八天,合起来为三十三天,就平而讲的。四方的三十二天,受著居中一天的管束。释提桓因,便是居中一天的天主,他有此福德,堪能作本天的天主,所以叫能天主。这位天主过去因信佛修福德,而感受到现在的福报,所以永远是佛教弟子,受佛教化,拥护佛教,大小乘多数的经典里面,都有他在座。
& ]0 B* T. M3 o- x6 q/ b9 [; N) m无量诸天,当然是指忉利天以外的诸天,大众是指天众以外的人众,或阿修罗众,甚至连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众生,都在佛光照烛之中,所以说无量诸天大众俱。以上对于弥陀法会上的听众,已经讲完了。以下就讲到西方极乐世界,和那世界里的教主,以及人民的情形了。经上说:- \; _+ ?5 ]! a$ N: K7 L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3 M+ J3 P2 R8 [- ]
尔时,就是那个时候。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告者告诉。长老是年高有德的尊称。舍利弗,就是十六位尊者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Z+ K3 d2 v/ f# q3 E3 d
当大小乘诸大阿罗汉,诸大菩萨,以及无量诸天大众,齐集在祇树给孤独园,听佛说法的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看到大众云集,由大悲心的策动,不等待任何人的请求,自动的要将这持名念佛,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法门,传流给天下后世的苦恼众生,所以直接召呼舍利弗的名字,而告以以下的话。然而为什么只召呼舍利弗一个人呢?因为他在大阿罗汉中,是资格最老的一个,而且他是智慧第一。持名念佛,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非大智慧不能信仰。同时召呼了他一个人,在会大众,当然都可以听到的。以下是释迦世尊的话,请各位注意!经上说:
. q7 Q0 H. X8 i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 F# p9 Y' N7 y是,是指我们这世界。西方,站在我们这世界,向太阳落的方向看去,那便是西方。过是经过,亿,假定十万为亿、一亿、十亿百亿,一直数到十万亿,这是很大的一个数目。佛土,是佛都有他说法的地方,等于他的教区,那个教区范围以内,便是佛的依报国土。有世界的世界,世谓时间,界谓空间,有时间上累积起来的历史;有空间所容纳的山河大地,便成为一个世界。极乐者,是极其快乐,而没有苦恼。连贯起来说:就是从我们这世界,向西方走去,经过十万亿佛国土,另外有个世界,名字叫极乐世界。释迦世尊接著说:. q8 Q" G7 a7 ^$ T& P& }1 C2 }: H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y4 e# Q4 l4 F5 T
其土,就是指那个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里有一尊佛,名号叫做阿弥陀,即今仍然住在世界上,常常说法,教化他的弟子们。  n- j# _0 r+ c$ n4 V
阿弥陀这个佛名,应该怎样讲,在后面经文里面有解释,暂时把他放下来不讲。据下文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里说他即今犹在说法,足见这是现在的活佛,而不是过去的古佛,可见阿弥陀佛寿命之长,是无可比拟,这是应先行告诉各位的。
3 c4 X( d* l7 }6 \+ [7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 F/ @+ M" [3 _( m1 N* K# t/ o0 w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而告诉他说:舍利弗!那位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缘故叫极乐呢?不等待舍利弗的开口便自己答覆这问题说: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 `6 S/ Z  g% m2 O: {: @- U这是释迦世尊,对于前面提出来的极乐世界的名字,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加以解释。我们要了解极乐世界的众生,为什么但有享受快乐的份儿,而无一点苦恼,必得要先行知道我们这世界的众生,所受的是些什么,而后才能充分明白极乐世界的极乐,是值得我们仰慕和响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5-6 18:23 , Processed in 0.0920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