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45|回复: 2

[益西彭措堪布]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30 14: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t. F5 |2 p' d

# d# W% L; b6 p( R1 n' d4 n& `& A9 @2 h+ D2 k! K6 E4 H0 X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二)
  ?9 F$ q5 e6 ^$ z' M巳四、诸佛因地皆以大悲为根而行菩萨道
1 v" L4 N; d" d! D《弥勒所问本愿经》中,佛告诉阿难:
  U- U3 n( g( c% q" m- T5 X我在因地求道,历经千辛万苦。过去世时,有一位王太子宝花,长相庄严。他出门见到一位得了癞症的病人,就问:什么药能治好你的病?- j6 ?4 [$ U( |. l
病人回答说:得到国王身体的骨髓、鲜血等,涂在我身上,病就会好。
( \+ F7 B  ^: E% y: z9 L太子听后,便破开身体取出骨髓、鲜血,至诚布施病人,心中没有丝毫悔恨。, s; W  W, q4 @& Z) r
佛说:那时的王太子,就是我的前身。四大海的海水还可以斗量,我为寻求无上正觉所施舍的骨髓、鲜血等,不计其数。
) y4 \; U( C8 k* G% F# K9 w5 _9 E《大智度论》中说:+ ~; H6 Y0 P  l0 z" e' ]% {. s1 z& |
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面住着许多飞禽走兽。
" z' m8 l2 H0 m一次,森林不幸发生了火灾,三面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只有一面隔着大河,群兽被大火逼迫得无处可逃。1 l7 l9 }$ Q" a: w+ K" P
佛说:那时,我是头身体庞大的鹿,力量极大。我前脚跨在大河的一岸,后脚蹋在另一岸上,让所有的野兽都踏我背渡河,直到皮肉都被踩烂,当时以慈悲力一直安忍至死。
" c# @8 X/ s) B, K. P+ J6 g当最后一只兔子走来时,我的气力已经耗失殆尽,但我还是强打精神,硬忍着让它平安走过。
/ y0 j% t! n( @6 O+ D等兔子过了河,我的脊背也折断了,便堕水而死。
$ B& j3 E% K6 `* P5 d诸如此类,以大悲心为众生奉献生命的菩萨行,不仅是现在,长久以来一直勇猛修行。2 S7 @3 s5 X7 ~  ^3 l$ s# a6 A1 Z
前面得度的那些野兽,就是今天我的弟子们的前身。最后一只兔子,就是须跋陀。
4 k% B& R8 E# t佛陀生生世世为了利益众生精进行持,直到今天仍不休息。
' O5 r4 r" x- i2 C* K世尊还在《大集经》中说:
3 ?3 ^# p/ i, n2 k# i+ y' p; k5 z5 Z我往昔为了一切众生修持菩萨行。为此法眼,于众生起大慈心。我曾经奉献的身体鲜血,量同大海;施舍乞讨者的头颅眼耳,高似毗福罗山;舍弃的鼻舌等,如同十突卢那;舍弃的手脚等,也等同毗福罗山;施舍的皮肤,可以覆盖整个南赡部洲。( O- a, y( h5 G4 ], N: l7 q
我也施舍过不计其数的象马、仆人、妻子、王位、国土、城市、宫殿、村落……# ]- r# S; }* K/ m
父母、师长身受病苦,无人救护的,我为之救护;无所归依的,我为其归依;无所趣向的,我为作趣向,让他们各得其所,悉皆安住。如是,我在三大阿僧祇劫中,因悲愍一切苦恼众生,而发起大坚固的勇猛心,长夜之中修持无上菩提之行。
& r" e3 C* k1 ~! x( r0 T8 e如今在这没有大导师、佛法稀少的黑暗时期,在芸芸众生界中,我发心愿成无上正觉。
* K* M$ A3 S( }9 J. s7 z6 L7 T巳五、诸佛以大悲愿力成为众生长时受用之处
/ V) F, p! E: W& o' B以观世音菩萨为例,《法华经·普门品》中,释迦佛告诉无尽意菩萨:6 B6 W6 W) p7 L; P  I
若有某国土的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就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就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大梵天王身得度者,就现大梵天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就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就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就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界大将军身得度者,就现天界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就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就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就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就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就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就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就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就现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就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八部身得度者,就现天龙八部身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就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 B: t# z- s5 v2 P6 K就像这样,观世音菩萨以大悲力化现千百亿化身在无量国土中,永远不断地救度苦难有情。
! K& V, m2 k! }% n$ t7 s《法华经·普门品》偈颂中还说:2 r% b! N, z. |7 T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7 q' i- B) ^' ^* N- R! n
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8 Y; o8 y8 S/ o# m8 ?
假使他人以害心将自己推入大火坑,以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之力,火坑顿时便化为清凉池。
: \5 i# R' u8 O8 l- W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 m7 Z; J! V, a# {2 Z+ R' w/ W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u+ B: Z+ ]. k+ {1 T% }( Z
如果在大海中漂流时,遭遇龙、鱼、诸鬼等水难,以持念观世音菩萨之力,波浪便不能淹没。7 I! r& m* G3 \. N/ H6 v/ m% t1 s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
! N9 d. b0 _" S  X" \9 y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 {2 e$ e$ P# u- g或在须弥山顶被人推落下山时,以持念观世音菩萨之力,犹如日轮住于虚空般,没有堕落的灾难。
6 P' J7 ?% M8 n6 l, r: h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
8 s% Q6 ~0 {5 r* I+ p+ H, o0 Q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O% B9 D  d( E1 {; c
或被恶人追逐时,从金刚山坠落,以念诵观世音菩萨之力,不能损伤一根毫毛。. E- R6 `, P# F& o# C7 U, L$ a* f1 p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 A/ {) E: l2 M. Q0 z& v
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 }1 M" J/ p8 z# q; ]9 ]; R6 B或遇怨贼围绕,手持刀剑将要加害时,以念诵观世音菩萨之力,怨贼皆生慈心。6 Z! [9 \7 I0 }- C' O5 q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
( j$ ]! g3 k( }5 C: |+ v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 ]$ c- V, G/ J! x或遭遇王难之苦,即将受刑而命终时,以念诵观世音菩萨之力,刀杖随即段段断裂。
! j; I2 C( Q& l: F$ w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
. g* A$ G  l9 n  l# c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p% ?8 t! n- d
或者囚禁在狱中,手脚披枷戴锁,以念诵观世音菩萨之力,枷锁自然解开而获得解脱。, Q* J7 S# C  q" A. j# V# C3 p; [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G( Q  h' J  @2 {, ?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D2 W2 p% T8 u  ]9 \
众生被厄难、无量痛苦逼身之时,以观世音菩萨的妙智力,能救世间苦难。3 @+ _1 Q2 a# }$ E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
6 B! d' S0 Q1 k, V3 l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5 B+ e& D) [% {  l
观世音菩萨具足神通妙力,广大修持智慧与方便,在十方无量国土中,无处不现身。) q1 u6 ]$ ~8 O( P4 ]& D# s- O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
, Y* i( }1 K* D% a. ~# a) b+ f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5 z- e6 S1 |5 Q1 _7 V
对三恶趣种种生老病死之苦,观世音菩萨都以大悲力逐渐息灭。6 F" N7 X% i, t0 e
因此,正由大悲的威神力,才使诸佛直至众生界尽之间,相续不断地救护众生。0 ]0 B) Z6 B3 m
如《大乘庄严经论释》中所说:“大悲乃是究竟果地十力、四无畏等无量功德之源的自性,故具慧者谁不于有情兴起大悲。”2 s3 d- u$ j/ Q5 f& b+ r3 G5 b3 H
巳六、摄义 ! ?$ U. s9 j: d( z
大乘佛道的根本是大悲心。对于以大悲深入大乘道的入道程序,《大乘庄严经论》中说:譬如没有树根,就不会出生其它茎、枝、叶、花、果。
( J6 j5 m6 w3 Z同样,若没有如根的大悲,便不能为利他而忍受各种难行;不能为利他安忍众苦,便不会思惟利益众生的各种方便;远离利益众生的思惟,便不会发起投生[1]的殊胜大愿;不以大愿在三有中获得利益有情的殊胜身,便不能真正成熟无边有情。3 X4 R- F, p* N
因此,没有大悲之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14: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为了对有情引发悦意可爱相,爱执一切有情犹如一子。这“悦意慈”是前三者的结果,由悦意慈就能引发悲心。% r4 o8 r5 D5 J+ @
【欲与乐慈及拔苦悲,因果无定。】
% C; m1 O8 |. R6 a& Y“与乐慈”是想给予有情安乐的心,“拔苦悲”是想拔除有情痛苦的心,二者不决定谁是因谁是果。换言之,可以由慈生悲,也可以由悲生慈。比如:对某人生起悲愍心,见他缺乏安乐,也会生起想给他安乐的慈心;以慈爱心见他受苦,自然会生起想为他除苦的悲心。5 w+ @( u( E) x) m
须知,“与乐慈”和“悦意慈”侧面不同,悦意慈是悲心的因,而与乐慈和悲心因果不定。
3 I- V3 l6 F+ _" ~【故知母等三种所缘,即是与乐慈及拔苦悲二者根本,故于此中当勤修学。】. b( D: [6 a: ^. A
所以,知母、念恩、报恩这三种所缘,是与乐慈和拔苦悲的根本或所依。因此,对这三者应当精勤修学。9 W' H) O3 o+ q9 T/ \" x
以上以理决定了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是引生悲心的殊胜方便。
) b9 J/ x3 w7 R; w, Z: l巳三、观有情为亲人窍诀之出处
4 M' G" r5 r8 b" V1 b# L3 q【又发心因,修诸有情皆为亲者,是月称论师及大德月[3]、莲花戒论师等之所宣说。】2 r5 r+ d6 E9 W1 j$ Z. c' m+ P) V0 w
“观修有情为亲人”这一发心之因,是月称论师在《四百论广释》、大德月在《弟子书》、莲花戒论师在《修次中篇》等中所宣说的。
  b# p) }$ i3 o' k$ K7 c比如,《四百论广释》中说:“思惟一切有情从无始来,皆是父母等眷属,为度彼等故,能入生死。”《弟子书》的教证下文将引用。% v% w4 k; x! [9 ^, p: N! x! K
辰二、增上意乐与菩提心是悲心之果之理分二:一、设问 二、解答 5 s# I1 s5 h3 |
【增上意乐及以发心为果之理者。】
& q& a  a' o( f. U* |6 J增上意乐和发菩提心是悲心之果。
! {2 H, m( U4 N- P% C巳一、设问
/ Y6 u- L  r: Y* m6 w  i【由其如是渐修其心,悲心若起,便能引发为利有情,希得成佛,即此便足,何故于此添增上心?】/ Q9 ^2 ^/ C4 Z% F: o- q
如是渐次修心,若生起了悲心,就能引发为利有情希求成佛的心,以此便足已,为何在修悲之后,还要加修增上意乐呢?8 ], R3 X$ l4 _
巳二、解答分四:一、虽具大悲但没有荷负度生重担的增上意乐 二、以比喻显示增上意乐不同于声缘悲心 三、故在此中间应生起增上意乐 四、发菩提心为增上意乐之果' F- T/ p! T9 n5 \" z
午一、虽具大悲但没有荷负度生重担的增上意乐
# ?" D$ c  H0 C【欲令有情得乐离苦慈悲无量,声闻独觉亦皆有之,若自荷负一切有情与乐拔苦,则除大乘决定非有。故须发此心力强胜增上意乐。】
5 u; Y( L5 B) T+ \6 J欲令有情得乐离苦的慈悲二无量心,小乘的声闻独觉也有,但如果是亲自担负一切有情与乐拔苦的重担,则除了大乘之外决定没有。因此,必须引发这种心力强胜的增上意乐。0 m) p- S# v8 v/ b& G5 _2 ]
午二、以比喻显示增上意乐不同于声缘悲心
, M. l- w% q" E9 B【是故仅念一切有情云何得乐、云何离苦,非为满足。须自至诚,荷此重担,故当分辨此等差别。】
* i$ o* S" v- G% @所以,仅仅忆念如何给予一切有情安乐、如何让他们远离痛苦,还不足够,必须以至诚心亲自担起这个重担。因此,应辨别一般的慈悲无量心与增上意乐的差别。5 E4 p% x: z9 P- y
【《海慧问经》云:“海慧,如有商主或有长者,惟有一子,可悦可爱可惜可意见无违逆。然此童子因其幼稚而作舞娱,堕不净坑。”】# {  Q0 ?0 V' \& d- @7 k
《海慧请问经》中说:海慧!譬如有一位商主或者长者,只有一个独子,非常悦意可爱、让人怜惜,谁见了都不会讨厌。但孩子幼稚,在玩耍时,掉进了粪坑。7 M- G+ S/ S; N  }* N
【“次其童子若母若亲,见彼童子堕不净坑,见已虽发号哭忧叹,然终不能入不净坑拔出其子。”】  O! c8 Y+ f. `( o4 T
童子的母亲和其他亲属,看到童子掉入粪坑,虽然大声号哭,悲伤哀叹,但终究不能跳入粪坑,亲手救出孩子。
3 t6 N) R: f6 O- U4 _" T4 i& H【“次童子父来至其所,彼见一子堕不净坑,见已急急举止慌措,欲出其子心甚爱顾,全无呕吐,跳不净坑取出其子。”】
, H) h3 D  I3 \, D) \* a6 ]然后,童子的父亲走来,见孩子掉进粪坑中,即将淹死,他内心焦急、举止慌乱。为了救出孩子,全然不顾肮脏、呕吐,而纵身跳入粪坑,直接从粪便当中救出孩子。( G# v6 D+ e/ E, ]! h
下文说明比喻相应的意义。
6 _- Z  f7 C7 m- b# x$ s【此说三界为不净坑,独爱一子谓诸有情。若母若亲者,谓声闻、独觉,见诸有情堕生死中,忧戚叹嗟然不能出。商主、长者,谓诸菩萨。法譬合说。】3 {! q. c8 L% T" k* G
不净坑,比喻三界;一心疼爱的独子,比喻一切有情;母亲与其他亲属,比喻声闻独觉;虽见童子掉入不净坑而号哭忧叹,但终究不能救出童子,比喻声闻独觉见到有情堕在生死苦海中,虽然内心悲伤哀叹,却无法救拔;商主或长者,比喻诸菩萨。
( N( m  j$ P: h" G/ b“法譬合说”:意义对应比喻宣说。
9 I5 A  u7 m/ C【又说独一爱子落不净坑,如母之悲,声闻独觉亦皆共有。】; a' Z+ t3 y0 F) r. N3 a
又说,像母亲那样见到爱子落入不净坑而生起的悲愍心,声闻独觉也有。" @# Z/ S. h2 C* x1 [# ~$ b8 ?
午三、故在此中间应生起增上意乐
' O2 u9 N3 Q8 g, a7 ]/ c【故依悲愍,当发荷负度众生担增上意乐。】" {0 y2 q8 z6 ]& o% Q- ?
所以,应当依悲愍心,进一步发起荷负度生重担的增上意乐。; x" L0 P6 S, ^/ F
《大乘庄严经论释》中说:“虽然见了某种有情痛苦,也具有慈悲,但远离了救拔苦难的事业修行之门,这并非大悲,如同诸声缘对一切苦恼有情也具有悲心,但不作拔苦的修行。诸菩萨尽轮回际对一切有情成办利乐,因此可谓是具大悲者。”
7 l6 q! r, q+ ]# l+ T7 |午四、发菩提心为增上意乐之果/ q; S0 t6 }# C# `7 d, `
【如是若发度有情心,然我现时不能圆满利一有情;又非止此,即使证得二罗汉位,亦仅利益少数有情,利亦惟能引发解脱,不能立于一切种智。】% q/ |/ G6 Z) B  @& V1 h) m
虽然发起了普度一切有情之心,但我现在无法圆满地利益一位有情;不但如此,即使证得声缘阿罗汉果,也只能利益少量有情,而且所作利益只能让有情解脱生死,不能将他们安立于一切种智。
- P: v, x5 x! J3 b) f8 N( i% B4 c经中说:“自未得度,不能度他;自未寂灭,难令他寂;自未调顺,岂能调他。”凡夫和声缘都未证入初地,尚且无法将众生安立于登地,何况大安乐的佛地。
% C* h/ K& u9 W1 w# o0 t& q  k【故当思惟无边有情,谁能圆满此诸有情现前、究竟一切利义。则知惟佛方有此能,故能引发为利有情,欲得成佛。】3 G* U2 d1 \1 F) g2 n. q& V
因此,要思惟:对这三有中的无边有情,谁能圆满他们暂时、究竟的一切利义呢?思后便知:只有佛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为了利益有情必须成佛,由此便能引发为利有情誓愿作佛的菩提心。
/ Z$ p- _; B% M" c& q《大乘庄严经论》说:“尽于未来际,普及一切生,恒时利益彼,是说皈依大。”(在十方三世一切世间中,唯有佛能彻底遣除一切众生的所有危害,并让众生获得一切世出世间的圆满,故承许佛是大皈依处。)又说:“成就第一义,出离一切地,于他得尊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14: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脱诸众生。”(成就了真如自性清净、远离客尘障垢,具有二种清净的大菩提,从一切地中辗转出离到达究竟,成为一切有情的无上世尊,能令一切有情趣入解脱。)
0 C2 W' M3 Q! j3 R在发起荷担成办一切有情离苦得乐重担的增上意乐之后,须知只有成佛才能真正成办,所以应当发起希求成佛之心。5 C( u) L. L7 {: S1 o) s
--------------------------------------------------------------------------------
8 C! ~( h+ g1 U9 f5 ]* E[1] 投生:为利生投生为不杂恶业的身体,即不被自私自利发心所染污的清净投生。" @+ d3 [" z- R8 `/ Q
[2] 中庸:介于亲怨之间非亲非怨的人。
/ [  ]# D9 K  X& z7 o[3] 大德月:又译为“月官”。
. N! w9 B$ n8 n4 C/ i
% f; Y3 F2 d8 X+ C' T" ~ $ l$ @1 y8 u7 d+ w$ _
' q3 D8 G$ B0 j( P: p/ ]
# ]. [4 r" p# d. R

% j6 s, M* \. }" d0 J, F$ \5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4-30 01:46 , Processed in 0.0963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