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28|回复: 9

敬法法师法句经中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8 19: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Y) R2 {  P- o6 M: X) n  b# M
( V( R) h+ D6 M9 o敬法法师译* e, l; C7 z) V4 A7 n( P5 ?. L  l3 K
* y; @6 B- s. w3 P
中译序
0 c' o" G* `% d# D% S第一:双品
2 m- [+ H2 i5 c! `+ `第二:不放逸品! n% @. Z: ~" H) _6 G0 q& f
第三:心品, ]! @. p8 Q7 Z4 \; B
第四:花品
9 O8 P' |0 ~' _7 k. U第五:愚人品
2 z  B* H' @. g/ Q第六:智者品
2 {) n: [0 L5 V  Z' H- W6 G第七:阿罗汉品
# l! b5 S% H8 }  {+ F第八:千品5 _! z6 d  O" G$ x0 P
第九:恶品3 \( j0 s/ j. o, B1 A0 `" g: O
第十:惩罚品& f. j! i! T  |1 Y: |6 o4 T9 W
第十一:老品
% F- r. ?; B3 X) z* p1 U第十二:自品
% B4 q# W2 N2 F1 h4 w% h: @8 ?第十三:世间品# D8 y6 _/ y% E* ^+ o; \
第十四:佛陀品" Z5 j. Y; d8 `# q& |- V0 F
第十五:乐品
6 ^( ]( f4 H" N6 d+ t+ v第十六:喜爱品
& v/ E3 K* q) o6 q& M9 a第十七:忿怒品5 r6 s" k( H5 X5 N2 k$ h
第十八:污垢品
- u% @) v- x( s0 ?第十九:住于法品) u6 H+ ]8 @4 A3 T& Y7 d0 @. l
第二十:道品8 h0 s  B5 q" D3 {2 |
第廿一:杂品
" E' @1 q: c4 u: l) z. ]2 A第廿二:地狱品
4 a( [+ p$ U. j+ u& b3 H第廿三:象品0 o' z1 M0 S5 D' q0 A
第廿四:渴爱品. \( `# ^3 N, W: j/ n- B
第廿五:比丘品
7 k1 C. ]0 v, E. D, S第廿六:婆罗门品* K% x1 \/ D& a+ i
" Z; ~. F8 K+ U2 b/ ]5 t) W7 X
  中译序
2 @" o3 ?  I) o$ b# H8 T     a8 j/ h; w8 Z7 {
  最后,译者与他敬爱的母亲、长辈、亲人、朋友、所有的读者及一切众生分享翻译此书的功德,也把此功德回向予其已故的父亲。愿他们的随喜成为他们早日获得解脱的助缘。
! b1 g8 W& ?/ `' ~, O   " M: \+ ^8 P1 k
  译者敬法比丘
# Y; m7 a1 O' D, x( J2 D* {  一九九九年五月
, q+ V) I6 x' L8 i/ r0 o  写于台湾月眉山灵泉禅寺
8 x' R9 D+ m- M# }3 Q% F3 r* t  
+ C3 I& K5 E' w1 s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q' t, G9 F7 F: D3 O; D
  
4 K/ [: D; A- @" q  法句经(Dhammapada): N. w! F* o$ w0 {5 v
  
9 S1 P1 v* B6 P1 C0 D. f  第一:双品
* A; D" w- R3 \; ^  
- K. X9 R4 G5 {5 {  l、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若人以邪恶之心言行,痛苦将跟随着他,有如车轮跟随拉车之牛的足蹄。( t1 f, |( G* J: \" D
   . n( I$ q+ U. A& j1 ?
  2、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若人以清净之心言行,快乐将跟随着他,如影随形。(注:名法是指五蕴中的受、想、行与识,心则是指识。)* B3 O2 K5 S5 J/ P/ I9 e- m
  
" t! R/ \& e  R6 f) C/ Z  3、‘他辱骂我,打我,击败我,掠夺我。’若人怀有是心,怨恨不得止息。
) [. J( ]4 b# I! A7 {  
0 C3 G1 i2 U; @" R& r: x  4、‘他辱骂我,打我,击败我,掠夺我。’若人不怀是心,怨恨自然止息。
$ r0 M. Y% C2 ^' ~5 w/ d4 U   % W, m; j8 N4 V; O  n: X
  5、在这世上,恨绝不能止恨,唯有慈爱方能止恨,这是永恒的真理。
( u+ x! g# \- Y) K% p# p   9 Q3 ~- c: Q; p) F5 ~& F! C9 G. r
  6、除了智者之外,他人皆不了解:‘世人终须一死。’(由于无知,他们继续争论。)智者明了这点,因此一切争论得以平息。(注:他人是指愚者。)* b( V/ }: ~/ f+ r
  
+ r" t/ S- B4 K. L, s# Q$ l7 W  7、住于欲乐中的人,放纵六根(感官),食不知足,怠惰与不事精进,他肯定被魔王制伏,如强风吹倒弱树一般。1 t+ k/ b) j' o/ G% Q2 a: J. Z% _
   3 g) {( y1 j# L8 N: T( C
  8、住于观照不净法的人,防护六根(感官),知足于食,充满信心与精进力,他肯定不会被魔王击败,如狂风摇不动岩岳一般。(注:在此魔王是指烦恼魔。信心是指对佛法僧不动摇的信心,以及对业报的信心。)
! F) g; Q2 ?2 w+ b$ C; k/ C  
4 A) s9 \- a2 ]5 D3 V' X9 ~* I, b  9、未脱离烦恼之污染,不自制与不真实的人,却身披橘色袈裟,那是他所不配的。# ?0 ?" x- L; t& C" i2 t% W
   8 G6 a6 D6 E) b  y% M
  10、已弃除烦恼之污染(1),戒行具足,具备自制与真实的人,真正配得上身披袈裟。
) c! R3 \. A* z& D1 `% m/ Z  
7 G5 Z5 J3 X& k& o  (注1)即以四道智根除了诸烦恼。9 a6 |8 i' x0 I, e
  
. t: i* M3 B7 R: c9 j& r1 Q$ `  ll、把不真实的视为真实,把真实的视为不真实。持此邪思惟的人,不可能觉悟真实法。
& P1 @# |4 L) a3 a: ^  G   6 w, \* y/ t# k" k9 K3 p
  12、视真实的为真实,视不真实的为不真实。持此正思惟的人,得以觉悟真实法。* G. h/ v+ H  D4 U2 ]8 ^- B
   & [: F; u0 _- [6 e5 [, D5 {" c
  13、雨可以渗透屋顶粗陋的房子,欲念亦可渗透尚未受到培育的心。
3 V; f; ^% S" k  
! G- O2 e! m# C1 x  [8 y& w  14、雨渗不透屋顶精良的房子,欲念亦渗不透已受到良好培育的心。(注:培育是指修习止禅与观禅。)  I7 Q# l. v& e. z
   8 R- H. r% G9 k; w! @- h
  15、这一世他感到悲哀,来世他一样感到悲哀,造恶者在今生与来世都感到悲哀。当忆及自己污秽的行为时,他感到悲哀与苦恼。
9 D: A7 x& W) n3 B" A* g0 H  
, @0 `, v7 v$ D  16、这一世他感到喜悦,来世他一样感到喜悦,行善者在今生与来世都感到喜悦。当忆及自己清净的善业时,他感到喜悦,非常的喜悦。
8 @. d- Y" w$ J) P% A( c0 G  
! K# C3 V* V. e7 n' u: A  17、这一世他受苦,来世他一样受苦,造恶者在今生与来世都受苦。想到‘我造了恶业’时,他感到痛苦。再者,当投生至恶道时,他会遭受更多的痛苦。8 s) v' [' {* U; A# I8 l) |- w
   0 y6 S" Y+ ?; s* Q& W
  18、这一世他快乐,来世他一样快乐,行善者在今生与来世都快乐。想到‘我造了善业’时,他感到欢喜。再者,当投生至善趣时,他更加快乐。l9、即使他背诵了许多经典,然而并不依法实行,这怠惰的人有如牧童在数别人的牛,没得分享沙门生活的利益。
. N  ]- D- c, d! Z& u; [   ( p1 z  x  `4 l# r+ ]& x  t2 i) m
  20、即使他只背诵了少许经典,然而真正依法实行,舍弃贪嗔痴,如实知见后得以令心解脱,不再执着于今生与来世,他得以分享沙门生活的利益。(注:沙门生活的利益是指道果。)- z2 q# }& t+ `2 E# Q4 D
   ) o. k1 q4 U2 b4 x2 W& V% [
  第二:不放逸品( g. y- ^, a# I4 H9 n
   2 X( j5 c( @) V" \
  21、不放逸是不死道,放逸是死路;不放逸者不死,放逸者有如早已死去。
- p# r+ [8 O7 ~     s( X; {1 T. a6 t$ T: n" K$ N
  22、明了这道理,不放逸的智者乐于精进、乐于圣界。& o, X4 b0 v: B& U2 q
  
$ `# d8 V4 ^: t0 c5 N1 Z  23、他持续地修禅(止观),持恒者得以体验解脱:至上的涅槃。(注:念有三种,即:与善心、果报心、唯作心相应的念,但绝不会有与不善心相应的念。不放逸即是指与善心相应的念心所。)' V/ H) f( q9 B, P7 u
   * @! \# Q( T9 o  I' L3 ^$ s
  24、若某人精进、有正念与身语意清净、慎重行事、防护诸根、依法生活及不放逸,他的声誉与幸福得以增长。
  S; h9 R3 ]- g# _) x. J% I  
: V6 f" h# l  _. [  25、通过不放逸、正念、戒律与防护诸根,智者使自己成为一座洪水无法淹没的岛屿。
  I# [6 R& J; _5 U, ^" V2 @   - i6 z# Z1 ]3 [9 M0 y+ B
  26、愚者恣情放逸,智者则如守护珍宝一般,珍惜地守护着不放逸。6 _  u1 c2 N5 H( O' {
   1 t7 S" \! ~0 X( f: p
  27、因此人们不应放逸,不应沉湎于欲乐,因为勤奋的人,通过禅修,即会得证至上乐。
+ m0 P* o& W. s* H8 x# W  
1 O2 `. T5 M- r) f( ^/ _  28、智者以不放逸去除放逸,登上智慧的高楼,已断苦的他看着苦难的众生,如智者立足于山顶,向下看着平原的愚人。, {# q" H# F' X* b2 c- a# U' t
   ! t) A- B6 j/ }4 ^8 H+ Q$ x9 b/ z
  29、在众放逸人中不放逸,在众昏睡人中保持警觉,智者有如良马迅速地前进,把疲惫的马远远抛在后头。2 f0 q" m( I6 f
   $ r2 J: J1 [! @6 Y: |) r0 U2 t
  30、由于不放逸,摩伽婆得以生为诸天神之王。精进永远受到赞赏,懈怠永远受到责备。(注:摩伽婆是摩卡罗村的青年,由于造路与清除平地,而得以投生为帝释天王。)' u  w+ g4 _" P5 F
   % `, E3 K8 }6 P# d# W% M+ ^
  31、乐于精进与视放逸为危害的比丘,有如火焰般前进,烧尽一切大小的束缚。
  l! G5 Z' M& H+ E- z; I% o/ O  
+ z; R5 C. `% q! u, t. r# q2 C  32、乐于不放逸而视放逸为危害的比丘,绝不会倒退,事实上他已非常接近涅槃。(注:不会倒退是指止观禅修不会倒退。)
+ R2 Y% A; W0 u   1 M! \! P6 t7 N5 n" f& ~5 {) v
  第三:心品
. R6 Q" {; ?5 Y3 V  w, o6 b8 Y  
& E7 e4 `  O; v) Z  33、心是飘浮不定的,难以控制,难以防护。智者训练其心,使它正直,如矢师矫正箭一般。  w$ C3 w/ M4 e+ R) c
   6 L3 y1 c+ z9 p
  34、如把水中鱼取出投掷于地时,它会跳跃不安;当把心带离欲界以脱离魔界时,它亦跳跃不安。(注:魔界是指烦恼轮转。), r8 }3 e+ J' r8 l
   ' o! c4 u. i+ n1 T' |9 Q4 e' e. {
  35、心难以受到控制,它非常迅捷轻浮,随着喜好飘荡与停留。能训练心是很好的,因为已受到训练的心能带来快乐。: \7 z' Y/ ~0 D) I, B) t
   $ Q3 v, a& G! w* a: V+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9: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36、心是非常难以察见的,它极度的微细,随着喜好飘荡与停留。且让智者防护其心,因为受到防护的心能带来快乐。
5 B4 \# g( ^, \8 B! F  
+ |" d  @; E4 }+ {+ o  37、心独自四处飘荡远游,它是无色的,住于心室。能制伏己心的人,得以解脱魔王的束缚。(注:心独自飘荡是指在同一个心识刹那里,只能有一个心识生起。只有在前一个心识灭后,下一个心识才会生起。心是依靠位于心室里的心所依处而生起的。)6 g& P: Z7 V4 @" I
   $ a% G# @4 r0 E& P! f% K
  38、若某人的心不安定,对正法无知,信心动摇不定,其智慧决不会获得圆满。- r; }3 B- O" p7 {
  
1 \; P- g# r$ `0 {. s  39、若某人的心已无贪无嗔,若他已舍弃善恶两者,如此警觉之人是没有怖畏的。(注:已舍弃善恶即已成为阿罗汉。阿罗汉已根除了贪嗔痴,是不会再造业的,包括善恶两者。他的一切身语意行为都只是唯作而已。)' R2 y3 m( `. U+ r, R' Z9 s
  
/ _+ t% A6 v: f. h  40、明了此身脆弱如瓶,他培育己心至固若城堡,再以智为武器向魔王奋战。过后他继续保护己心,毫不执着于胜利。(注:不执着于胜利是指不执着于所获得的禅那,而继续修观直至证悟阿罗汉道智。)
% I2 h; b9 S) |% ^- i0 `  
7 K7 u1 |2 ^& k: l3 {  41、噢,不久之后,这失去心识的身体将躺在大地,就像无用的木头般被丢弃。
6 m, M' D" _5 A* d  
/ C7 p3 Y" `8 |4 `2 C7 T  42、敌人可能伤害敌人,怨家可能伤害怨家;然而导向邪恶的心,却会带给自己更大的危害。
+ q. \2 Z$ x# ^- o" ^! m   ) h3 l% k3 E1 q! {, t
  43、不是母亲,不是父亲,也不是任何亲戚,能比得上导向于善的心,可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幸福。1 z; Y( L  K! J* U; t% m- {
   : V: y* T' X( }0 o  S2 W
  第四:花品2 B3 w$ z% ^2 z
   2 q; i7 G# |. b6 |' ?) S
  44、谁能征服大地(即此身)、阎魔界(即四恶道)与人天界?谁能如熟练的花匠采花般,印证善说的真理之道?- B% b- ~) q) v) {# [
   : D* w  r1 |3 T2 {5 A7 Z0 k( f0 ?) X
  45、圣学者将征服大地、阎魔界与人天界。圣学者能如熟练的花匠采花般,印证善说的真理之道?(注:学者是至少已证悟须陀洹道,但还未证得阿罗汉果的圣人。)
$ V+ _( r; u& y" @- j   ' {' _) ]% U4 H% u9 d
  46、知道此身如水泡般无常,以及觉知它如海市蜃楼般毫无实质,他将切断魔王之花,脱离死亡之王的视线。(注:魔王之花是指三种轮转,即烦恼轮转、业轮转与果报轮转。)* j' h9 H0 o- z! w
   ! n" U1 v! n3 c" q" N' D% K0 y
  47、采(欲乐之)花的人,心执着于欲乐,他被死亡带走,如酣睡之村被洪水冲走。
, d, ~9 `1 W" R4 D/ I! W* ]; {! Y  
6 y. G* F/ l" R1 v) N+ a- O  48、采(欲乐之)花的人,心执着于欲乐,他无法满足己欲,只有被死魔征服。
6 f' l! V" w8 i" T. \   9 x6 [7 P$ c4 v2 ], A
  49、如蜜蜂采花粉时,不损伤花朵,亦不损伤其色及香味,只取其蜜,而后飞走。且让圣者同样(不损害到村民的信心及财富)地在村子里活动。) ]  a9 E3 {8 k* g
  
$ \/ ~: `5 K) O  50、不应观察他人的过失,或已做与未做的(善恶)事;应只省察自己已做与未做的事。
- c% N+ L8 S% T+ Y9 q   3 o! {# }7 w8 W. Z/ v) k: S" t- Z
  51、如美丽却不香的花朵,不能为戴花者带来香气;同样的,不依言实行之人的善语,亦是没有结果的。% ], m- v& G2 t/ q2 P) e, M' c
   , v2 f, T. u; \9 v5 w6 H6 |) E
  52、如美丽且香的花朵,能为戴花者带来香气;同样的,依言实行之人的善语,(肯定)是有结果的。
. _0 b( B1 S0 n7 {" w' d  
3 F% O" P7 [- @3 L! t5 x9 a. A. _  53、如花匠能用群花制造许多花饰,还需生死的人亦可(依于信心慷慨地善用其财富)做许多善事。' c3 s% M) E# [: r. P  C4 ]
  
" j4 T6 X- T- f" d2 y  54、花香不能逆风吹送,檀香木、多伽罗及茉莉之杳亦不能;只有具德者之香才能逆风吹送,具德者之香能吹送至一切方向。: H8 K/ v. X9 z  t
  
1 u2 b' ^6 Z3 \+ Z  55、有檀香木、多伽罗、莲花及茉莉之香,然而,戒行之香远胜一切香味。9 m: a. q# v; V' d
   & ?/ E. g# U, g! H  W
  56、多伽罗与檀香木之香是微不足道的,具德者之香才是最胜的,甚至能向上飘送至天界。! d) ?9 |2 J5 y5 t
   * n0 w/ @, }& E$ d
  57、魔王找不到戒行具足、精进,及以正智获得解脱者所行之道。(注:阿罗汉已不会再生,魔王尽了全力也找不到阿罗汉死后去了那里。)
' `1 |; Q: z* d) a7 }1 U   3 A' ^4 F- C2 \& H* E% n# {7 b( H
  58-59、如在大道旁的垃圾堆中,可能长着芳香的莲花;在众生杂堆中,亦可能出现佛弟子,其智慧的明亮,远远超越盲目的凡夫俗子。
, U& H7 Z/ M7 V% U7 j  
. U2 X& p  s6 _) \  第五:愚人品
0 ]0 m) U, f- K* h+ g4 ^6 j0 k  
9 w% ], Z& Q8 Y2 {  60、对于无法入睡的人,黑夜实在漫长;对于疲惫的旅人,一由旬亦非常遥远;对于不知正法的愚人,生死轮回极漫长。(注:一由旬大约有七英里。)1 J+ \# c  D/ v/ H- n2 p* o: X
   5 S, O) q' }4 d
  61、在旅途上,若找不到比自己更好或同等的同伴,就让他坚定地独自前进,绝无与愚者为伴这一回事。" s. c8 d+ n1 e7 x. Q
   / o) ?2 D( }. G: H: V  \2 I& p: z
  62、‘我有儿子,我有财富。’因此(执着的)愚者感到苦恼。事实上,他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儿子与财富又怎能是他的呢?8 ]6 @  }7 Y5 \/ K2 ]
  
1 R9 z- W0 T( e' g  63、自知愚昧的愚人,基于这点是个智者;自以为是智者的愚人,才是真正的愚者。4 o2 o% N& C" B! p& ]( O
  
4 s7 Z2 s5 a( o7 G  64、即使愚人尽其一生亲近智者,亦不能知见真理,如勺子不知汤的味道。, w) s4 ]3 T; o4 k( q& x) r6 J
  
8 D+ d) e  U) x" M  65、利慧者虽只与智者相处片刻,却能迅速地知见真理,如舌头能知汤的味道。0 o8 k: T0 I9 t& J. Y0 _3 ~8 K
  
% ~% U' x5 x" O/ q1 W5 U. ]  66、对于无知的愚人,他即是自己的敌人,他四处造下恶业,带来苦果的恶业。
3 v* p. ], h8 V+ O( Z  |! d3 j   & ?+ \( i/ G: `  U7 x
  67、若做了某事会后悔,以及受其果报时,他泪流满面地悲泣,那即是没有善行其事。. V& a2 I) q4 C+ T: K3 F
   6 V3 ?9 |, c( r4 i
  68、若做了某事不会后悔,以及受其果报时,他感到欢喜快乐,那即是已经善行其事。
1 Z/ `. q" P- e  B   : C3 m$ ~: [5 }) U/ m. ^( c( S
  69、只要恶业还未成熟,愚者以为它是甜如蜜的;然而当恶业成熟时,愚者就得为它受苦。
7 L& x1 K  o: j  
# Y. I) Z6 f: |# \% R1 ], S  70、即使愚者月复一月地修苦行,只以古沙草片摄取饮食,却依然比不上已思惟真谛者(圣人)的十六份之一。/ q3 Q, ~. V; b' P8 X
  
; J* R5 }6 L- Y4 W  71、恶业不会即刻带来果报,如刚挤出的牛奶不会即刻凝固,但它依然跟随着愚者,如盖上灰的活火炭。
4 w5 Y/ J( i- U* d8 u   5 d+ q9 K6 u3 x1 s
  72、愚人的知识只会伤害他自己,它毁灭了他的福业,也使他的头颅破裂。(注:头颅是指智慧。)
4 l/ O! y1 ~% t# t4 ?: P   & b' t& K7 y5 ~6 L9 A7 H6 j
  73、无知的比丘,贪求自己不当得的恭敬,想要在众比丘中居先,要在寺院里掌权,以及贪求与他非亲之人的顶礼。4 X- o. ~; A) w  h8 |5 P1 ?# X, b
  
" k$ C4 }# _+ ~& [9 _  74、且让在家众与比丘们都想:‘诸事皆因我而成就。无论一切大小事,且让他们听从我的指示。’这是愚人的想法,增长其贪欲与我慢。! {+ q: j  K. H' J: s' }% H
   ' h2 X1 o: I! a" y! l* B8 J  Y
  75、诚然,一个是导向世俗成就之道,另一个则是导向涅槃之道。明了这一点,身为佛弟子的比丘,不应乐于世俗的成就与恭敬,而应培育舍离与不执取。
/ E$ R0 |$ D- t, l; s  
3 G4 N0 r; P! V- _3 n+ ?  第六:智者品9 f' R/ L4 W5 _1 G
  
( p* S3 D. k; D" D' m/ c$ ~7 t, F  76、人们应跟随指摘人们过失的智者,如同跟随向导至被埋没的宝藏。对于跟随此智者的人,只有益处,绝无厄难。
2 e! Z* r6 V% d3 C   ( t" d4 M! @7 ?
  77、智者应训诫他人,给予他人劝告,以及防止他人犯错。这种人受到善人喜爱,只有恶人才会讨厌他。
- c; f* |3 q, n3 _   , k! V( H/ A/ B9 z- \. Z,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9: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78、人们不应亲近恶友,亦不应亲近卑劣之人。人们应亲近善友,以及亲近圣者。0 m. a) L6 b/ s( Q1 J
   * Q* e3 F. R- Q+ K
  79、饮法之人,以安宁之心愉快地活着;智者常乐于圣者所说之法。. Z" O/ _! q, f5 a* v) [
  
& t$ ~% ^5 S2 Y. `. u& N  80、治水者疏导水,矢师矫正箭,木匠修饰木,智者制伏自己。
, A" \+ ~' _% T- E* G  
- w7 h' J0 E& a/ p2 X+ n$ e/ }  81、如同岩岳不受狂风动摇,智者亦不受毁誉动摇。
' n! h- A8 s$ l  n   . h- S+ W, i2 w+ G! Y9 B
  82、如同既深且清又平静的水池,智者听闻正法后变得安详。6 }# x5 [  n+ g  N
   + b+ s% {. f% e
  83、诚然,具德者舍弃了一切(执着不以贪欲之心交谈;当面对快乐或痛苦时,智者不显示出欢喜或悲愁。# \8 f" M' t8 ~# W* S9 F1 z
  
& t. d# o0 g/ N  84、他不会为了自己或他人而造恶,不会造恶以求获得子女、财富或王国,不会以卑劣的手段获取成就。只有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具德、睿智及公正。) n5 [/ z4 S& J1 A) _
  
- K# N" P/ H! _  85、到达彼岸(涅槃)的人,只有少数几个;其他所有的人,皆在此岸(生死轮回)来去徘徊。" ^9 ~: s6 U& J/ C
   ; [6 K- m3 b% g+ @
  86、然而,依照善说之法实行的人,能够到达彼岸,越渡了极难越渡的死界。(注:死界是指生死轮回,亦即娑婆世界。)5 _( S, g3 u  n
   # Q* J; ?: u. |& c& V6 B0 l2 X+ p
  87-88、离家后走向无家的智者,应舍弃黑暗而培育光明。他应乐于独处、无着与涅槃,这是凡夫俗子难以享受的。他亦应舍弃欲乐,不执着于任何事物,清净自己心中的一切污秽。. j3 k6 j; S! k! s4 `
  
; |# {5 w" F+ m9 {  89、心已圆满地培育了七觉支,以及舍弃了一切贪欲的人,乐于自己已舍弃了执着。此人已根除了一切烦恼,拥有阿罗汉道智明亮之光,在此界已证得了涅槃。(注:此界是指五蕴。)& J1 T3 X  `' Z0 g% {$ V
  
- I4 H5 @5 k% S) U- M  第七:阿罗汉品
8 h7 n. r- J' }. L% s# V/ F$ q   , R1 j3 l* \9 F* i" {% [5 T
  90、旅程已尽,解脱了苦及一切,已消灭了一切束缚的人,不再苦恼。0 F& S- q6 J0 Q# f" W5 _
   : M  P+ ], i# g: l
  91、有正念的人勤于修行,不乐于家(即欲乐的生活);如同天鹅舍弃泥沼,他们舍弃一切住家生活(即一切贪欲)。
0 K! w4 f6 `' B+ v' ^   + ^0 @% C6 M7 D8 q/ j
  92、他们不储藏,饮食时适当地省察。他们的目标是空与无相的解脱。他们的去处无法追寻,如同鸟在天空中所经之路(无迹)。(注:不储藏是指不再造业或不储藏四资具。省察是指以三遍知省察。空、无相与解脱皆是指涅槃。)8 r2 O# I+ v- u* G( Y
   ' {7 [9 n0 l# g' n' [' t* E
  93、他已解脱烦恼,不执着于饮食。他的目标是空与无相的解脱。他的行道无法追寻,如同鸟在天空中所经之路。" P$ D6 [0 ]# @" \+ e
  
6 p: e1 E; M% J  94、他诸根平静,如同被马车夫驯服的马,他已脱离我慢及诸烦恼,这平稳的人受到天神喜爱。(注:平稳的人是指不受世间的起落动摇之人。)
$ Q/ G+ l4 R1 O  F( Q! V  
6 p& H5 e* C2 J  R( Y  95、阿罗汉如大地般坚忍,不会受到刺激而生气;他有如门柱般稳固,不受生命中的起落所动摇;他有如无淤泥的水池般安宁清净。这样的人是不会再有轮回的了。
5 n$ U/ ?" j" F# ~! [4 @  [  
  ^7 E0 B& P3 H' x' M! i7 K  96、完全解脱、寂静与平稳者,他意平静、语平静、身亦平静。2 Z! \1 @& z  E
   ' v/ S! w6 r$ r& y; M
  97、他不盲信,已证悟无为(涅槃),断除了生死轮回的束缚,不再造善恶业,舍弃了一切渴爱,他的确是至上者(阿罗汉)。) I& T5 t0 Z0 V1 U4 r1 k! B, E
  
, Q/ r6 d! R3 A, {  98、在村子或森林里,在山谷中或山上,无论阿罗汉住在何处,其地都令人感到愉悦。
: R5 _2 f4 r1 Z  f$ Z  
/ h$ p2 }/ |4 F  99、森林是令人感到愉悦之地,然而凡夫俗子却不喜爱它;只有无欲之人才会喜爱森林,因为他们不追求欲乐。
9 E! x3 ^6 \7 ]1 _: d% U* j   . w" c' M( n8 S3 k* r2 O
  第八:千品! H0 E; P/ `5 c. H: w- b* c& G
     }  }/ O5 g7 R- b0 t+ p% I. e5 l
  100、一句有意义及听后心得平静的话,好过千句无意义、与证悟涅槃无关的话。
9 B* p7 m' d# h  D0 ]  J$ ?7 f  
# L  U; V: W* q6 C% F  101、一首有意义及听后心得平静的偈,好过千首无意义、与证悟涅槃无关的偈。2 d4 P+ [1 W) I3 ^! }. ]% c
  
3 c! F6 _" w* _9 W- a% w; l  102、背诵一首有意义及听后心得平静的偈,好过背诵百首无意义、与证悟涅槃无关的偈。
6 k1 {7 |7 `2 V& r  S# ^   - C3 W4 w- h4 ~) K7 N+ h- E
  103、即使人们在战场上战胜千人千次,然而,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至上胜利者。
: i$ x6 W4 C. N  n4 v7 \7 d5 t   ! m5 W! C9 G/ z: t
  104、战胜自己的确远胜于战胜他人。
. q: ~0 }1 {7 e+ M  Q( z  
& x4 }' |+ a' ~$ \/ m  105、天神、干达婆、魔王与梵天,都赢不过已制伏自己者的胜利。
2 H- w! V* C* Y/ Q( K) m     u1 I5 N+ A; ]5 h* t' ?( N# S$ U  ~2 D
  106、虽人月复一月布施千个钱币(给普通人)长达百年,然而,向一位有修行的人顶礼一刹那,却胜过百年的布施(给普通人)。(注:钱在此可以是铜、银或金的。有修行的人是指修习观禅的比丘。)0 |$ |9 w& }- G. H9 U
   * @5 S% w2 }& }3 O, H. G5 X
  107、虽人在林中拜祭圣火百年,然而,向一位有修行的人顶礼一刹那,却胜过拜祭圣火百年。/ T3 Z: R+ s- d. E) u- z4 Y( F; S
  
& d- v8 \2 C: |  k7 `3 P$ `1 ^  1O8、虽人整年作了许多大小布施,然而这一切布施却比不上向行正道的圣者顶礼的福业的四份之一。2 q' t7 ^6 ?! {% H
  
+ N) X2 n/ l# u) b! ]0 F1 K8 Z  109、时常尊敬长辈及具德者之人的四种利益会增长,即:寿命、美貌、快乐与力量。) H3 n$ X# n4 q8 Z% |
  
- y$ e5 w3 j  `' |* B* Y9 h  11O、有德及有禅修的一天,好过无德与不能自制诸根的百年生命。
" u3 V/ I9 b; S  O8 X" d4 N   0 B% ?% p- \5 R0 g
  111、禅修智者的一天,好过不能自制诸根之愚人的百年生命。
; L7 |6 d  q% Z& l9 p; N+ G  
# h' @$ `/ y% a6 I  112、精进于禅修者的一天,好过怠惰之人的百年生命。6 @, g, }/ \; G" {
  
8 Z/ Y/ S' t  v; l! g! }  113、知见五蕴生灭者的一天,好过不能知见五蕴生灭者的百年生命。! ]5 z2 ]9 [+ Y
  
) \- S  y/ m0 t% J& n4 D  114、知见不死道(涅槃)者的一天,好过不能知见不死道者的百年生命。
  ?: E# ^& U) a+ W! I- l   $ c5 f) @& _& L1 L* J% D
  115、知见至上法者的一天,好过不能知见至上法者的百年生命。(注:至上法是指九出世间法,即:四道、四果及涅槃。)
+ ^( r8 m) z8 F" j' n8 N  
1 X4 U; p& Z9 X, D* v  第九:恶品; d2 ~6 }. \! \* C1 ?2 L- t
   , C) m; o: A* F" D- v
  116、应速于行善及防止心造恶,因为行善缓慢之心乐于邪恶。
2 G5 `; a, i" J3 `6 }   & q5 u; S  `+ }) w
  117、若人造了恶,他不应重犯,不应乐于造恶,累积邪恶将导致痛苦。
& ~' D; X1 O" F/ }6 v& A4 a   ! H7 U0 O7 l5 f* B3 x
  ll8、若人行了善,他应常常行善,应乐于行善,累积善业将导致快乐。
! j4 `: Z+ @7 x  
& E9 z4 D# E+ ~* H  119、只要恶业还未成熟,恶人依然会看到快乐;但当恶业成熟时,他就会遭受恶果。
: _* ?; ~0 r% f) w7 R1 s( n+ C( A  
5 t+ q/ J4 L# D! K& Q# V( G, S  120、只要善业还未成熟,善人依然会遭受痛苦;但当善业成熟时,他得享善业的福报。
' @* D) F! O( S1 U7 [  
5 |- |* E) C" s& f; P  121、莫轻视恶行,以为‘小恶不会为我带来果报’;如同滴水能注满水瓶,愚人累积小恶至罪恶满盈。
2 m, P( r2 j3 S( _- Z   ) L- w+ F. V! n0 N8 N$ P
  122、莫轻视善行,以为‘小善不会为我带来果报’;如同滴水能注满水瓶,智者累积小善至福德满盈。; {7 @; z$ D1 n* o
   , P5 y1 b* g8 M
  123、如财多而随从少的富商避开危险的路线,如想要生存之人避免毒药,人们亦应避免邪恶。0 S- s; G' Y. ?' S+ o
   4 |, ?0 r& T7 s0 \
  124、若手无创口则可以手持毒,因毒不入侵无创口之人;不造恶者是不会有罪恶的。* T+ y: Y' d# M9 J
   # _# B, L% S4 V* z
  125、若人冒犯了不应受到冒犯、清净无染者(2),该罪恶返归于愚人,如逆风扬尘。
1 u! n7 F4 i, s2 k; m   ; I2 y6 k' `1 c; @2 z  o9 Y
  (注2)即阿罗汉。恼者即是阿罗汉。6 z' b6 R  x" h  ^! u
  
* ?& `( f& D' Z4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9: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126、有些人投生母胎,邪恶者堕入地狱,正直之人上生天界,无烦恼者入般涅槃。(注:在此投生于母胎是指投生作人。无烦$ [; c/ |5 g5 z- X6 u, r4 N5 B
  
: x, _6 p* Q5 a2 F! L  127、无论是在虚空中、海洋里、山洞内或世上任何地方,都无处可令人逃脱恶业的果报。8 k8 O  p$ ?1 e+ D) b0 P$ `: q/ r
  
# q( T) S: E1 \3 ~) m  128、无论是在虚空中、海洋里、山洞内或世上任何地方,都无处可令人逃脱死亡。* U( I2 \8 j  t; N2 z- \
  
9 M" N/ [/ i2 ]) ?$ `  第十:惩罚品2 d6 k; V1 B1 P
   ' y) ]; }, T$ g7 r  E, {2 ~! r
  129、一切众生都害怕刑罚,都害怕死亡。推己及人,人们不应杀害他人,或唆使他人杀害生命。) n+ g# n) W. ~! b3 L
   , `  V* m: j8 G# n
  130、一切众生都害怕刑罚,都爱惜自己的生命。推己及人,人们不应杀害他人,或唆使他人杀害生命。/ ~6 f1 [7 A/ Z& I# m
  
' N% z2 A4 m) Z4 x$ w& A7 }  131、伤害他人以求己乐者,来世不得安乐。4 |; i- W; T; |5 t
  
9 _9 O' I4 J/ S5 Z1 I5 {+ Z  132、不伤害他人以求己乐者,来世得享安乐。
  @+ D- M' b( U7 }% n! R  
) X+ _( D) \( z9 A- R! M( ^; j6 F; g  133、莫向任何人粗言恶语,受辱骂者将会反击。愤怒之言的确是苦因,换来的只是痛击。
' o" T! P: b9 u7 H' T: U   2 R- z0 i' o. L" Y& e5 R9 n7 ~
  134、若你能保持沉默平静,像一只破裂之鼓不再声响,你肯定会证悟涅槃,不再存有愤怒。
0 L+ C2 H+ F3 K/ O+ i   & `1 \  H5 V4 T1 o2 |( S) `
  135、如同牧牛者以棍棒驱赶牛群至牧场,老与死亦在驱逐着众生的寿命。$ \3 A0 C! `4 A7 T
   4 ~, e- C6 j* @6 \. Q# `: s+ N: S
  136、愚人造恶时不知其恶,然而他却因自己的恶业而受苦,如同被火焚烧的人。. v5 S0 P+ E1 H6 a9 @, O
  
0 i4 _0 }8 g5 ^1 C+ _% V2 s" F  137、若人以棍棒伤害无害、不当受到伤害的人,他会很快就遭受到以下十种恶果之一:
5 A2 T2 B2 G7 Y, W0 G6 u9 o( u0 }   ; C; ?. F9 z' c! Y/ }: C' [
  138-140、他会遭受到剧痛,或不幸,或身体伤残,或重病,或发疯,或因国王发怒而遭殃,或被诬陷,或失去亲人,或财产破毁,或家被火烧毁。该愚人死后将会堕入地狱。
  p9 Q2 Z; f6 r" h- y2 W* _* Q  
' _9 d6 Y: C6 }. r4 |$ o2 I: u( ?  141、不是裸行,不是结,不是以泥涂身,不是睡在露天之下,不是以灰尘涂身,也不是蹲着勤修能够清净还未破除疑惑的人。6 u5 c7 f5 z. Z2 @* ]
     S$ f  R5 R% E2 X
  142、虽有庄严其身,若他是平静的、脱离了烦恼、制伏了诸根、拥有道智、完全清净及舍弃了对一切众生的嗔恨,那么,他的确是婆罗门,是沙门,是比丘。(注:在此,婆罗门、沙门与比丘都是指阿罗汉。)
6 Q0 ]- t/ B* m% W   # u: U7 \% i' p, q
  143、在这世上,由于羞于为恶而自制者是稀有的,他保持警觉及不造令人指责之事,如良马不会作出受到鞭打的导因。& y9 O2 j& X0 O- R. y! a0 b
  
  U* I. u% @5 i, ~' X+ O  144、如良马受到鞭策,人们应精进及对生死轮回感到悚惧。以信、戒、精进、定、抉择法、具足明行与正念来解脱这无量之苦。(注:dhammavincchayena‘抉择法’是指karanakarana jananam‘辨明诸法之因与非因’。)
% }8 O1 c" K2 O  E   / G: [4 h: @2 N4 a; ^- p9 a8 ?
  145、治水者疏导水,矢师矫正箭,木匠修饰木,善行者制伏自己。4 G: m  T% Z6 N
  
2 N8 y' K# u- C5 C, b. [  第十一:老品
5 u0 P" |: W) V/ R7 i& }  
& X2 c& e% g0 L$ A  146、(世间)常在烧,为何还有欢笑?为何还有喜悦?当被黑暗覆蔽时,为何不寻求明灯?  C& b: |6 Q5 W& |$ N& G( A
  
& a" M; s- O  m: }& M, T6 i2 B# D  147、看这被装饰的身体,它是一堆的疮痍,由(骨头)所支持,多病与拥有许多(欲)念。此身的确不坚固及不能常存。, u+ D9 }4 B/ i; h4 ?6 s, p
  
7 Q; M$ A# q5 \, o8 _3 j9 [  148、这身体随着年纪衰老,它是一窠的疾病,易坏的。当这恶臭的污秽体分解时,生命真的结束于死亡。1 c; |7 m6 {: U% h
   # c0 N7 w; V- Q# P4 H$ d6 _
  149、这些灰白的骨头就像在秋天里被丢弃的葫芦一般,见到它们又有什么可喜的呢?
# o9 r2 u. y2 X4 @. p   & c$ v% Q/ y* Z8 i0 ?
  150、此城(身)以骨建成,再以血肉包装;内里藏着老、死、我慢与贬抑。. d' ^# y8 q" T& ?" |
   / b; l. z4 J2 O: f7 O7 r
  151、装饰得华丽的皇家马车亦终须损坏,人体也是一样会变得衰老,然而善人之法不会老化。众善人如此互相说示。(注:善人之法是指九出世间法,即:四道、四果与涅槃。)
$ N9 y9 R- m& \. ?  
# a' e2 s6 U$ p+ a( H  152、这少闻之人如牡牛般长大,只增长肌肉,不增长智慧。
& @8 Q: Z; K8 M  G/ Q% i1 Q   $ k' M! g5 A+ E" Y7 n! H
  153、多世以来我在娑婆世界里漂流,找却找不到造屋者。生而复生的确真苦。
& @+ c% m) e3 i# s   * \2 E( y6 b6 f0 V
  154、噢,造屋者,我看到你了。你将无法再造屋。你的柱子都断了,你的栋梁都毁了。我心已证得无为,已灭尽渴爱。(注:屋子是身体;造屋者是渴爱。无为即是涅槃:灭尽渴爱即已证得阿罗汉果。)
+ H  \9 _4 k2 C- R( `' ?   & b+ G4 [. `. o( a  \. U
  155、他们少壮时不修梵行,也不赚取财富;他们沮丧地浪费了生命,如同在无鱼的干池里的老鹭。, v0 t* N, P9 a, [3 w
  
; z# ?5 w# x# W! \$ P$ B& V  156、他们少壮时不修梵行,也不赚取财富;如已损坏的弓般无助地躺着,悲叹着种种的过去。  ]( @' v! A5 L
  
  h/ N: n8 n  m9 q. k% H  ]0 p  第十二:自品1 s; k. Q. S! c# Z3 y
  
5 R; ]6 H5 q5 `, z. Q5 V' ^  157、若人懂得爱惜自身,他应当好好地保护自己。在(生命)三个阶段的任何阶段里,智者应保持(对邪恶)警觉。( Z9 J; t8 D/ {3 I; X
  
% b* ?0 j# P1 Z& Y  158、人们应自己先修好善法,然后才可教导他人。此等智者不会有烦恼。
5 X) v4 G& K! c: B6 W/ E   1 s7 x$ O. S" ~3 j5 g6 n
  159、自己所作的应如自己所教的;只有在完全制伏自己后才可制伏他人。制伏自己的确是很困难的。
/ h. q8 \6 [% o6 G  z- I  
( H; E% ?6 t5 T- h6 ^  160、自己的确是自己的依归,他人怎能作为自己的依归?制伏自己之后,人们获得了难得的归依处(阿罗汉果)。
7 X; t* T% S3 s& t; d% P  
, W0 A1 ~! Y  w# f: r. E- C% y0 D8 U! c  161、自己所造之恶,由自己所生,由自己造成,它摧毁了愚人,如同金刚粉碎了宝石。
8 }( ~' {. @2 F% L7 b$ l  
  f$ ]1 ^' I( h# u" R7 D- z! N  162、如同蔓藤缠住娑罗树,无德者为自身所作的,正是其敌所愿的。  {) o8 ?+ n" N! u& ?
  
5 D9 m7 U' v% u2 p6 G5 V6 c  163、要做对自己有害的恶事是很容易的,真正最难做的是对自己有益的善事。2 M$ ?% u, G; q+ \8 ]2 ]
   7 Y8 R! B2 l9 h5 E* J# z
  164、持有邪见的愚人诽谤阿罗汉、圣者、住于正法者的教法,实是自我毁灭;如迦达迦树生果实,实是为自己带来灭亡。
% k) h  ^- ^) _9 |- b7 U  
& }' K. {/ Z' O5 ^* y  165、只有自己才能造恶,自己才能污染自己;只有自己才能不造恶,自己才能清净自己。净与不净只看自己,无人能够清净他人。
" D  \8 f0 }7 T   5 p! m2 G# W; v
  166、无论利益他人的事有多重大,也莫忽视了自身的利益;清楚地知道了自身的利益,他应当尽全力获取它。(注:attadattham‘自身的利益’是指道、果与涅槃。)1 P( _6 `, [  I1 s2 D* e
  
$ ?8 J' ^. {+ R  第十三:世间品7 t$ X% n; E7 w; f% I; K& y% I7 {/ O
   ) w' g- s- @- y; V7 D# l  D
  167、莫作卑劣事,莫怠惰过活,莫执持邪见,莫延长世界。(注:在此世界是指生死轮回。)
# u" t2 R- R" N; |  
( _* S# L$ r9 c1 D1 W- B  168、莫懒于执行(托钵的)责任,应细心地奉行此善行。实践此善行的人,今生来世皆安乐。
, Y+ _0 ^8 Q" }+ G) k0 V1 b6 o! _  
% F+ g1 A. [1 C( \  169、应细心地奉行(托钵的)责任,莫跟随恶行(即不托钵)。实践此善行的人,今生来世皆安乐。+ i; e/ w: Q1 o, T0 t/ `% e' v. |
   + O0 |5 ?0 E. U: D7 z; \: Q6 u  f7 v
  170、若人能有如看待水泡,或看待海市蜃楼般,来看待这世界(即五蕴),那么,死亡之王就看不到他了。
& R7 B% P# a3 s5 E/ ~9 u' Y   % D. f% G+ F( }8 ?3 c6 N0 X& T1 A
  171、来吧,看看这世界(即五蕴)。它像华丽的皇家马车;愚人沉湎其中,但智者毫不执着于它。$ ^' }% |5 I% E) h6 x- O
  
; h2 I9 _. B/ u! p, e  172、以前放逸,后来精进的人,如无云的明月,照亮这世间。
4 H. I) u+ D$ ?1 }0 S  U! K2 q  
5 y# n1 g7 u( \2 B1 L)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9: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173、以善扑灭了旧恶之人,如无云的明月,照亮这世间。(注:‘以善’的善是指阿罗汉道智)。  V& J5 b/ [5 W5 u! ~. M1 u
   % K/ J. u9 C2 E) f& C* }* {$ n+ P
  174、这世界是黑暗的,在此中能(以观智)洞察之人很少。就像只有少数的鸟能逃脱罗网,只有少数几人能去到天界(与涅槃)。6 e) W& r7 m. @9 g6 s! y
  
1 S0 W! J; t: E  F1 L( a  175、天鹅在天空中飞翔,有神通者在虚空中飞行;智者在战胜魔王与魔军之后,脱离了这世间(即证得涅槃)。- A1 i& D' |# Z5 j$ d
  
0 ?2 g/ K- r5 Q( o  176、违犯一种法,说妄语及漠视来世者,是无恶不可为的。(注:一种法是指真实。)
3 V/ J: U4 ^0 [, P, U3 F. }) ^, I   9 f5 ~; c! |# {  x* ]  d- x$ j
  177、诚然,吝啬的人不会上生天界,愚人不会赞叹布施;然而智者随喜布施,因此来世获得安乐。
4 v- I5 ~3 h4 h* x7 k8 G   ' Y$ c/ J+ ?3 ?, R- P- K" q8 _: H
  178、成为统治这大地唯一的大王,或上生天界,或统治全宇宙,都远远比不上证悟须陀洹果。; T( _( K. j% R' W
   2 [  l( e. K) {; q6 b  }
  第十四:佛陀品
+ E# y, I# S! M# z2 ]$ y  
: u7 [! k$ W1 ]2 F  179、佛陀的胜利是圆满的,再无世间的烦恼可生起。智慧无边的佛陀是超越道的,你能以何道引诱他?
/ K* w& T( f; u# ?# K/ P, t6 U; W  
$ O. [5 `  S; P) }7 h  n" T; v4 J. B: U  18O、再也没有罗网般的渴爱可带佛陀去任何地方(轮回)。智慧无边的佛陀是超越道的,你能以何道引诱他?(注:智慧无边是指 sabbannuta-nana‘一切知智’。在此的‘超越道’是指佛陀已解脱了轮回的因缘,即:爱、取等。)
5 u8 s# G2 v$ Z4 G) @" f% p$ R   # }) `# ^2 J% K& l1 R5 D; H; @
  181、智者投入禅修中,乐于出离之寂静(即涅槃)。持有正念正觉者,甚至天神也敬爱。
+ f- R# a+ E  z* |1 A1 W  S# X   8 A. ^& d& q, u
  182、甚难获得此人身,有死生命真难过,欲听正法真是难,甚难会有佛出世。: t( }: r8 V: r5 c9 e9 \& C" G' @& W
   / Y# u* F7 ~7 L  w3 h8 b
  183、不造一切恶,实行一切善,及清净自心,是诸佛所教。
3 i9 C9 v- `0 U: c9 g& |4 G  
" w# c$ Z2 \. D% I6 B. ?+ L/ T# ]. |  184、诸佛说:‘忍辱是最好的德行,涅槃至上。’出家人不会伤害他人,伤人者不是沙门。
; j% s2 }' A6 C. }8 l- j   ) w) V  }( L# Q0 R' Q- A
  l85、莫辱骂、莫伤害、应依照戒律自制(3)、饮食知节量、安住于静处、勤修增上心(4),这是诸佛的教诫。
# H+ N+ K1 [. h5 W   . Z3 G5 F* q6 @. R* Y( A( {, s; ~% R
  (注3)原文是 patimokkhe ca samvaro,意即‘依照别解脱律仪自制’。
+ `0 r1 B/ q% X) s  (注4)增上心(adhicitta)即是禅定。- @7 |% R- b$ a
  
' G/ p1 W! y/ \" U; V) k& a# B  P  186-187、即使天降金币雨,欲念也不会满足。欲乐只有小小的甜头,却有很大的苦果。如此的明了,即使对天上的快乐,智者也不觉其乐;佛弟子只乐于断除爱染。0 q8 M# q# U; Q1 z7 R8 c# a
  
! O2 k1 j% g: ^- }3 i, p' |  188、当面对怖畏时,人们寻求种种归依处:高山、森林、公园、树木与寺院。$ U+ ~# D+ G" |3 B
  
7 @* k0 o, d' u! w2 _' k+ [  189、但这些都不是平安的归依处,不是最上的归依处。人们不能依此归依处而解脱一切苦。+ n7 m& D! d3 U8 G  G
   4 L! e) t% I# I* m: o
  l90-191、归依佛法僧者,以道智得见四圣谛,即苦、苦的起因、苦的止息与导向灭苦的八圣道。
1 U, c6 n! s  x" V2 Y6 n   $ V; s! X# ~; t% |$ A- f$ o4 N
  192、诚然,这是平安的归依处,是最上的归依处。依此归依处,人们得以解脱一切苦。$ K; Q6 {, K4 E1 r
   ! j6 J% [" l% O
  193、最圣洁者是稀有的,他不会随处出生。无论这智者生于何处,其家皆得安乐。(注:最圣洁者是指佛陀。)8 d0 w6 F2 m1 o
  
0 Q2 h" K# D6 F  194、诸佛的出世令人喜悦,正法的宣说令人喜悦,僧伽的和合令人喜悦,和合者之行令人喜悦。5 ?& A$ e* ^: q# p8 C
   3 e2 ~9 U, p4 a% G) i  {
  195、他顶礼值得顶礼的人,即已克服障碍与脱离忧悲的佛陀或佛弟子。
' \$ v/ W9 [9 P5 O* Y   , ?4 \" u8 Z0 A- j. r! S! h* K8 I
  196、此人向寂静无畏者顶礼所获得的功德,是无人能够计量的。3 v2 f4 ?) {1 @6 u" O
  
7 o  l3 B- O( ~% C$ k/ q  第十五:乐品6 V- B( w9 o9 ^% [" c- ^
   ) v/ z  u2 w5 U4 d- a3 `
  197、我们的确很安乐地活着。在众怨恨之中,我们无怨无恨;在众怨恨者中,我们住于无怨无恨。- G0 V; q$ ?7 T3 P) k% i! ]
     |7 ]7 s0 n7 r% P7 v
  198、我们的确很安乐地活着。在众病之中,我们无病患;在众病患者中,我们住于无病。
: P- l/ Q7 d+ F8 A9 ]2 O  
  d0 x' q) `( a  p  199、我们的确很安乐地活着。在众贪欲之中,我们无贪无欲;在众贪欲者中,我们住于无贪无欲。(注:aturesu, atura‘病’是指道德之病。)
( K9 b3 {# Q8 a: O2 n& [2 z     F: ]' ^* t$ ~0 v; n0 s
  200、我们的确很安乐地活着,无忧无虑地活着。如同光音天的梵天神般,我们以喜悦为食。(注:nattbi kincanam‘无忧无虑’是指无贪、无嗔及无痴。)
! E9 d; ~: `5 Z2 ^; h) Q! s6 M+ u/ X  
5 U) s: g4 E3 f: z  201、胜利者招来仇敌,战败者活在苦恼里;舍弃胜败的寂静者,得以安乐地过活。(注:upasanto‘寂静者’是指已断除烦恼的人。)
$ O9 q5 f2 `& U1 V3 p9 f   0 m: G5 x8 O+ C- U4 U
  202、无火可比贪欲,无恶可比嗔恨,无苦可比五蕴,无乐可比寂静。(注:寂静即是涅槃。)
" F: p4 i  a1 P% o1 W3 g  
2 a7 [1 S$ |; d% ^  F0 y7 D  203、饥饿是最大的疾病,诸行则是最苦。智者如实知见它们后,得证至乐的涅槃。(注:sankhara‘诸行’是指五蕴。)) H, n, J2 m7 J( i8 [
  
2 k- ]( e1 I2 S+ t' Z  204、健康是最大的利益,知足是最大的财富,可信任的朋友是最亲的亲人,涅槃是至上的寂乐。
. A! q/ _9 z- x7 y   * L! D/ i4 T8 l( p) j' q4 J, J/ a
  205、得尝独处与寂静之味后,饮法悦者得以无畏无恶。(注:寂静即是涅槃。)
% v4 N: ?4 K3 S7 L9 @7 L/ A   , n" F/ i: p5 g5 {& B  f7 }4 b
  206、得见圣者是很好的,与他们相处常安乐;不见愚人亦是常安乐。- t1 k4 ^# D: h) f+ Y
  
9 P: e# t9 a$ E7 j) F0 |6 w  207、与愚人同行者必会长期苦恼。与愚人相处常是苦,如与仇敌共生共活;与智者相处常是乐,如与亲人共生共活。
* U/ W. v( |4 ?$ u4 W   1 Q9 G- A* a4 m! B8 @: r4 r( H$ y
  208、因此,人们应跟随智者、慧者、多闻者、持恒者及尽责的圣者;跟随这样的善智者,如同月亮顺着星道而行。
# s% L& S2 Z" v! R  
5 N( A) p% I; `3 r" k5 @  第十六:喜爱品
3 F% {0 ^$ i* l: a* s  
6 v$ G6 \1 t; S4 a6 N8 f  209、做了不该做的,该做的却不做;放弃修行而执取欲乐的人,将妒嫉精进者的成就。
. ^- ~3 O: D& i: m/ C! p) Q. b  
8 }0 O1 m' G3 s: H0 Q6 s  210、莫与亲爱者相处,莫与厌恶者相处;不见亲爱者是苦,见厌恶者也是苦。
+ k6 R: w/ R) U& l; k2 A   $ B: f4 z; r6 a* e. F4 S( Y) z' ]5 q
  211、因此人们不应执着任何喜爱。与所爱者分离是苦;无爱无恨者无束缚。4 Q; _  N/ T5 p* N
   1 Y  R" O! ~6 y
  212、由喜爱引生忧愁,由喜爱引生恐惧。脱离喜爱者无忧,于他又有何可惧?
' e- R( M1 g% {6 S3 x9 y  
& ~* R9 d) m4 v- S. Y$ F  D  213、由亲爱引生忧愁,由亲爱引生恐惧。脱离亲爱者无忧,于他又有何可惧?9 Z7 }& x( }* g* X( \3 s
   3 @% u" e5 W5 ^. r4 d- j
  214、由欲乐引生忧愁,由欲乐引生恐惧。脱离欲乐者无忧,于他又有何可惧?3 Q& T; I8 _: _/ s3 q' x0 R
   0 l& ^0 O* u' V' ^" s1 T
  215、由渴爱引生忧愁,由渴爱引生恐惧。脱离渴爱者无忧,于他又有何可惧?
' E$ I& O8 e& A. {" g  
; r7 f* a- l% W; ?  216、由渴爱引生忧愁,由渴爱引生恐惧。脱离渴爱者无忧,于他又有何可惧?
5 E. [( S0 v: F, u8 N   8 V+ {% P0 t/ ~. e
  217、具足戒行与智见、住于法、了悟真谛及实行自己的任务者,为人人所爱。
: s9 B) D- Y( V6 u6 X8 q   8 a1 T" q  K* V) c) c
  2l8、欲求到达超言说(即涅槃),其心盈满正虑(三果),及不再执着于欲界的人,是为‘上流人’。(注:uddhamsoto‘上流人’意为向上流去的人,即肯定会生于净居天的阿那含圣者。)
7 f: {7 T' h9 H   ; H7 n. W/ @! ?. X4 H* e
  219、如长久在异乡之人,从远方平安归来时,其亲友及愿他幸福的人,都愉快地欢迎他归来。
( P$ T5 d; B' M. v6 K9 ]  E" [6 u1 K   9 [8 k- z7 J2 T' @; z0 a# r3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9: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220、同样地,在今生行善者去到来世时,他以前所造的善业会迎接他,如同亲戚迎接亲爱的人归来。' {( b& G4 `6 J- A3 W
   % P  e5 m* g4 _* l, F. X  G
  第十七:忿怒品+ U7 `$ c. f9 h0 x9 }
  
* J% b! ^' z4 c$ @6 x5 I9 U( _3 _  221、舍弃忿怒、舍弃我慢、克服一切结。苦恼不会降临不执着名色与无烦恼之人。(注:samyajanam‘结’一共有十个:被四个道智次第地断除。Nama‘名’是心与心所;rupa‘色’是二十八种色法。Akincanam‘无烦恼’即是无贪嗔痴。)+ w  y  ?* w& y- h, {( ]
     Q% U' M) p3 S# Q* t, u2 \; f; W) y
  222、若人能如善御马者制止疾行的马车般抑制忿怒,我称此人为真正的御者,余者只是执缰人而已。
6 k( c$ B. j2 Q' m   , I& T1 f! `. q/ d; v4 H7 t8 n
  223、以无忿(即慈爱)战胜忿怒者,以善战胜恶人,以布施战胜吝啬的人,以说真实语战胜妄语者。/ G  T$ h7 n% K& b0 J0 U) u
   $ E4 J: h( U0 n$ o
  224、人们应说真实语、不忿怒、(己物虽少)仍然施与乞求者;以此三事他得以上生天界。9 q: \7 Q# l' B& P
  
) J, R$ h: z3 r4 i* Q2 a/ t  225、圣者不伤害他人,常防护自身行为,去到不死(的涅槃),在其地无忧无愁。
/ l6 q: P& `' g9 e! g   ) f; N5 t0 Y1 \% ?
  226、时刻保持醒觉的人,日以续夜地训练自己,他真心地朝向涅槃,总有一天他的烦恼必会止息。+ F' J4 O, l& I4 `5 T1 |
   5 a( Z% Q8 p! @% y) I
  227、噢,阿都拉,这并不是新的,自古以来即是如此。人们指责沉默的人,指责多话的人,也指责少语的人。在这世间是无人不受指责的。
6 X( y* H5 A6 C' x/ G   9 R) ]. Q4 A( V5 z
  228、在过去、未来与现在,都没有只受指责或只受称赞的人。: l' C* T8 w  n" v2 J
  
3 m8 Q) ^! S% i; q) _  229、智者日复一日地检讨后,他会称赞真正无过失、贤明及智慧与戒行兼备的人。: p* J/ g3 K$ d( m+ I, f6 l; W/ T. O( a
   % r9 b/ P9 S/ I# T+ V; D( {3 F
  230、谁会指责这有如纯金之人?他为天神所称赞,甚至梵天也称赞。* a2 d$ J2 J1 h" ?1 `4 q+ [, X4 N
  
1 t- K5 r: C/ ~" y# V  231、防止身恶行,善制御己身;舍弃身恶行,培育身善行。- P, ~/ d( m* I7 X, z9 i2 }( N
  
7 c" R. d; @4 j9 n8 ^+ F8 \' c. a9 E6 K  232、防止语恶行,善制御己语;舍弃语恶行,培育语善行。1 U. `+ k! `! h0 Y8 {8 y2 m
   + h2 z" V1 j/ J8 p
  233、防止意恶行,善制御己意;舍弃意恶行,培育意善行。# @* f$ c+ H% z/ L0 H, K
   7 K3 g+ d/ F1 Q2 Y* `+ h: A
  234、智者制御身,御语亦御意;智者于自制,真能善圆满。
5 e, f3 N1 I  }) r  ?) u8 s! a   : ]- Q& x8 r5 j% i9 N
  第十八:污垢品
# |8 R% e, J# z   , B. n! @# m+ }
  235、如今你就像一片枯叶,死亡使者已在你近旁;你就快要开始漫长的旅程了,然而却没有旅费。  t( ^8 o- \3 `6 O' ?$ d
  
( G! K7 R; |% X7 C5 @  236、你应当为自己建个归依处,快快勤修以成为智者。在清除污垢与解脱烦恼之后,你会上生天界的圣地。6 ]  z2 q6 w% F0 T
   : L0 N" J% w) N8 e$ a! h
  237、你的生命已到了终点,就快要去见死亡之王了,途中又没有休息站,然而你却没有旅费。" Y5 t, ^! u3 F4 ]- L7 q
     h: @0 Y3 P& }
  238、你应当为自己建个归依处,快快勤修以成为智者。在清除污垢与解脱烦恼之后,你将不会再有生与老。(注:漫长的旅程是指生死轮回。Dibbam ariyabhumim‘天界圣地’即是色界天的净居天,只有阿那含圣者才能投生其地。)" ^" B) h0 n* j  w, B3 J
  
( u* ^  F- ?7 g$ Z" O# B  239、智者渐次地、一点点地 刹那至刹那地清除自己的污垢,如同金匠清除银或金的杂质。% I3 |- o% l1 P# g
  
' r3 ]+ d1 F# I/ B. ^: @. c9 o  240、如铁锈自铁而生,生锈后反蚀其铁;同样地,造恶者的恶业导致他投生恶道。3 d2 r: D: c$ y  `
   5 f4 ?0 E7 B6 |1 {4 s' k6 E
  241、不背诵是学习的污垢,不维修是屋子的污垢,懈怠是美貌的污垢,无正念是守护者的污垢。
4 a7 j9 W2 E6 c% ]! f  
' o4 X+ h. c2 ^* t3 h8 K  242、邪淫是妇女的污垢,吝啬是施者的污垢;恶法的确是今生与来世的污垢。' o, y0 Z, c. d3 q/ M
  
' {& i- B+ A% Q* [' z) W- a  243、比这些更糟的污垢是无明,它是最大的污垢。诸比丘,当舍弃这污垢,以成为无垢之人。3 [( A0 E4 m0 {; P9 }( J
   ; h8 w& n% @0 G7 I6 A  a
  244、无耻与勇若鸟鸦者的生活是容易的,他两舌、虚伪、傲慢与腐败。
( E' F  Q0 A' X) a. p$ |   9 K1 V) b" k0 Q: i
  245、知耻与常求清净者的生活是艰难的,他无着、谦虚、有礼、清净活命及有智见。) ]0 v' J+ [+ O5 a5 y/ k
   # V, Y  i* M" t3 n: O
  246-247、在今世杀生、说妄语、盗取不与之物、犯邪淫及沉湎于饮酒的人,连自己今生的根也都给掘毁了。0 _% }/ |* F0 h9 P% U% _8 g% [
   6 r! @# ]6 X- \2 s6 |( x
  248、你应当知道:‘不自制即为恶。’莫让贪与非法带给自己长久的痛苦。; E4 @. ]; e/ P- c/ B9 y4 h5 t6 S
   ) e8 P1 h3 h; s! v& N$ d
  249、人们依照信心与喜好而行布施。若人对他人所受的饮食心怀不满,其心昼夜皆不得安定。
- O" e, B) W  {; b  l* F" c8 f   / B$ F5 M- M  s
  250、若人能断除、根除与消灭此不满,其心昼夜皆得安定。
$ @( t$ K/ T# K/ t# W, h  
: T2 ~) p" b1 q  251、无(任何)火可相等于贪欲(之火),无(任何)执着可相等于嗔(的执着),无(任何)罗网可相等于痴(的罗网),无(任何)河流可相等于渴爱(之流)。
/ H! y9 O# v0 E# X0 L   $ {9 R& ~. e( F: P8 l$ |. r
  252、要见到他人的过失是很容易的,但要看到自己的过失却很难。他如同播掉谷糠般宣扬他人的过失,却如同遮蔽自己的狡猾捕鸟者(5)般隐藏自己的过失。
, q( N+ W' K; Q( m  
7 @' c& I: }& W; z7 K8 a  (注5)原文是 satho‘赌徒’,注疏解释它为捕鸟者。
; b+ ^' `; c+ x   0 G' _$ U- N8 |
  253、常挑他人的过失及贬抑他人者,其烦恼增长。灭烦恼离他真是遥远。: E2 C; o* P# \/ a! U
  
4 |, X* b, z* V& j9 T* B: W  254、虚空中没有行道,正法之外无圣沙门。凡夫乐于延长轮回的束缚,诸佛皆已解脱这些束缚。
& ^9 _- d) n5 h! {# w  
: n  P2 s  h. J  v5 V) @5 u6 a4 W  255、虚空中没有行道,正法之外无圣沙门。没有任何有为法(6)是永恒的,诸佛皆不受动摇。
/ l9 M; ~8 r- C2 m$ a, l   + F; K  S& M& e( g  O" ^) `
  (注6)有为法是由因缘和合而生之法,即一切名色法。* y, |$ K3 x7 b" d9 y- ^% V" t% X
  
- m; S6 s( w7 W, c1 `  第十九:住于法品
$ p7 K4 {  p! i! R- P   5 k  t$ f$ X" U
  256、对事武断者不公正;智者应辨别对错两者之后才下判断。& O. M+ I+ d/ X7 |, M! F
   ! y' C5 l8 ]5 E* Q# ^
  257、智者不会误导他人,而是如法与平等的护法者,他被称为‘住于法之人’。  T, V1 _' M8 J0 z! b. w% e$ a4 U
  
9 [8 v# K$ }$ W- y$ [' i  258、人不会只是因为讲得多即成为智者;只有平安无怨无畏之人才是智者。: T1 B. c: D, ?; y
   / I9 q# B0 X( L8 @; J& S, c! Z
  259、人不会只是因为讲得多即成为精通法者;听闻虽少,却能知见法、对法不失念者,是真正的精通法者。9 f" v9 ?1 R1 @) }, O: L/ l
   : @: u, i' ]7 Q+ E( d% D
  260、他不会只是因为白了头发即是长老(7),仅只是年岁大的人名为‘白活到老’。
, w% `7 E& l' N* w  
$ ~6 n' V; Q  F  (注7)长老是至少有十个戒腊的比丘。
& C0 j: f6 g% g8 {  
7 x8 @& i& F+ `8 d5 |( A  261、只有已体证四圣谛与法(8)、无害与有戒行、自制与解脱烦恼(9)的人才是真正的长老。
# V2 \+ f4 z2 J' R. F+ Y  
, W# O+ |. h, @8 F0 f, e  (注8)法是指四道、四果与涅槃九种出世间法。
1 O4 `/ t8 k# P% v5 `  (注9)以四道智解脱烦恼。
6 K8 u2 V1 _3 E( }. b2 r  z   5 k! V$ W. I* W0 z1 P
  262、若依然嫉妒、吝啬与狡猾,仅只辩才好或容貌美并不会令人成为善心人。
% c( u0 ~  u( X6 C   ) N" s: c4 {( O
  263、已断除、根除与消灭这些(恶法)及已解脱烦恼的智者才是真正的善心人。5 l' H7 w& l4 H4 Q
   5 w! m9 G4 r# K% R0 A( z$ a
  264、若人无戒行又说妄语,仅只剃掉头发并不会成为沙门。充满贪欲之人怎么会是沙门?+ q: F& G5 z3 Q7 q/ @, ]
  
; n+ }4 M9 o0 k: R  265、已彻底息灭一切大小恶的人才是沙门,因为他已克服一切恶。; k# m0 y. n/ j9 s
   ( s2 ?1 c$ }9 B1 {8 D6 q
  266、他不会只是因为去托钵即成为比丘。他不是比丘,因为他奉行不如法的信仰。
' ^7 S* M) |: ^& y+ Y3 I  
4 G8 ?" I, e& c  267、在这世间上,已舍弃善恶两者、修持梵行、及明了五蕴的人才是真正的比丘。
* ]. t6 S2 d) r/ l6 P" @- A   0 c) l, d( z- U, A4 D, p#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9: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268-269、愚人不会只是因为保持沉默而成为圣者。智者如持秤般舍恶而取最上,因此他才是圣者。明了两种世间者也因此是圣者。(注:在此 varam‘最上’是指戒定慧。 Ubho loko‘两种世间’是指内外五蕴。内五蕴是指自己的五蕴;外五蕴是其他众生的诸蕴与非有情的色蕴。修观禅时必须能够照见内、外、过去、未来、现在等五蕴、及它们的诸因的无常、苦、无我三相。)
7 c  D: q  M6 ?9 @" t  
; z* U2 L  \. X* K% e  270、伤害生命者不是圣人;不会伤害一切生命者才是圣人。
$ x  ^9 ]1 a) N2 K/ m, }6 b  
) a' Z% K( N6 I" O  271-272、比丘不应只是因为有戒行、或多闻、或有禅定、或独处、或自知‘我得享凡夫享受不到的出离乐’而感到满足,而不灭尽烦恼(即证悟阿罗汉道果)。(注:nekkhamasukham‘出离乐’是指阿那含果。)
  z( E& }' \: e: h9 M  
3 i8 z% J( [5 |3 b  B9 Y- I$ ]" X* g* \  第二十:道品
: w5 ~* {' X$ w8 B   ' J6 J- B9 ]3 Q  x$ n$ v, O
  273、于诸道之中,八圣道最胜;于诸谛之中,四圣谛最胜;于诸法之中,离欲(即涅槃)最胜;于诸二足(人类)之中,一切知者最胜。) w3 q: p6 v  y' w: b; x
   + a* a4 P- R  H4 n" \+ D
  274、这是唯一的道路,再无其他知见清净之道。实践此道能令魔王迷惑。% z/ ?  n1 v7 E* |3 z
  
9 i! g" y% d/ K  275、实践此道,你将能灭苦。在亲自知见这能拔除烦恼之刺的道路后,我对你们宣说此道。
' u  _& ~# y1 q0 W$ f  
/ h0 r8 @8 E1 S  K  276、你必须自己努力,如来只能指示道路。修禅者得以解脱魔王的束缚。(注:一切知者与如来都是佛陀的名称。), D. r6 _: R% R. c- \  v: `4 Y2 }" p
  
* \9 ^, `  D: r" s  277、诸行无常。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苦(即五蕴)感到厌倦。这即是朝向清净之道。( R4 _* d7 t9 a7 k  S8 |
   + q$ Z6 I7 Q" O% N# r
  278、诸行是苦。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苦(即五蕴)感到厌倦。这即是朝向清净之道。
' J+ R6 G/ d, a9 x0 z! n( Q   4 A% Z9 m7 }5 F, f1 f8 w) }
  279、诸法无我。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苦(即五蕴)感到厌倦。这即是朝向清净之道。(注:在此,智慧是指观智。诸行是指一切有为法。诸法则包括一切有为法、概念法与无为法,即涅槃。于此,不能说‘诸法无常’或‘诸法是苦’,因为概念法与无为法都不是‘无常’,也不是‘苦’的。)0 v* o( H+ C1 _6 C1 F
  
! e4 [( `( G8 |1 G! m6 X9 L  280、懒人当勤时不努力,虽年青力壮却怠惰,意志薄弱及心散乱,无法以慧体证道智。+ W; e) Z& m& o
  
2 [5 V& J, E& a# I% B3 \- f; V0 N% P  281、慎言、摄心、亦不以身造恶。且让他清净此三业,及赢获圣者觉悟之道。7 P1 c0 G# C* }. R$ E7 _% }
  
! _1 ~6 `8 w0 }  282、智慧生于禅修之中,无禅修智慧即退失;知晓此二得失之道,且实践以令慧增长。
$ L" }+ U0 H1 C: W- l" c* a   7 g$ b0 T4 E7 ~7 w/ j
  283、诸比丘,且砍掉(欲)林而非真树;怖畏自欲林而生。砍掉欲林与欲丛,以达到无(欲)林。
, h; u+ v0 c% ]5 h/ w   : j1 o0 q& c. ?/ L5 k
  284、只要男子对女子的情欲还有些少未断除,他的心即还是受到束缚,如同小牛离不开母牛。
* o' J. f: X, h; j   + o- k/ T1 s: k" Y
  285、且断除自己的贪,如以手拔掉秋莲。善逝已说示涅槃,且培育寂静之道。(注:善逝也是佛陀的名称。)# p2 n! m: A7 R, Y* F: m
   $ ~" X8 G! Z0 l7 ]: g
  286、愚人心想:‘雨季时我住在这里,冬天和夏天时我也住在这里。’却觉察不到(就快要死的)危险。% k4 I& D9 x( `8 d( |) h. s! b
   - }& a6 w) e. K7 e; z' `+ `/ g
  287、宠爱孩子与家畜者,其心执着于欲乐。他被死神捉走,如洪水冲掉沉睡中之村。
7 Q( H, G- ~1 P: L0 _  
) p5 W; C1 W+ k  288、儿子、父母或亲戚都不能保护被死神捕捉之人。的确无亲族能给予保护。
: z, U3 R+ J! W/ ^   % K! C5 h) I+ E  J
  289、明了这一点,持守戒律的智者应迅速地清除趣向涅槃之道的阻碍。
. H) n7 |' P8 D7 J+ h6 ^% V9 H   ' _% u3 M1 U0 n) Z6 X  X
  第廿一:杂品
+ M& C8 s9 K% ~  
, V7 g; S0 ~# V4 S" \  290、若舍弃小乐会获得大乐,预见大乐的智者应当舍弃小乐。% M- w! J/ v! K& g
   % y6 r( c7 y: \1 M* b
  291、为求自己的快乐,而令他人痛苦者,他受到怨恨束缚,而无法解脱怨恨。
2 A3 X- S8 Z: n9 q' M  
5 k4 \" L5 w3 n2 X6 n" ~  292、若人该做的事不做,却做了不该做的事,又骄慢与自我放纵,他的烦恼即会增长。/ A' E0 Q' ?9 N+ F: N# c
   9 x; W; y) ^4 L/ U+ d  H. z
  293、若人常勤修身至念,不做不该做的事,又常做该做的事,及具有正念与明觉,其烦恼将会止息。(注:该做的事是指勤修戒定慧。)
5 k# D& ~4 u5 n) H0 [6 M   6 V0 Q# w; o. X; v
  294、在杀掉母亲(即渴爱)、父亲(即我慢)与两位刹帝利王(即常见与断见)、及摧毁了国家(即六根与六所缘)和她的众臣(即执取)之后,婆罗门(即阿罗汉)得以解脱苦。
: o- O( l0 j9 r* m! F  
0 r: t3 I6 w. `! K# O. {  E8 r. s  295、在杀掉母亲、父亲与两位婆罗门王、及消灭了有疑如虎的五盖之后,婆罗门(即阿罗汉)得以解脱苦。+ l: Q# ^1 p7 r/ f# I  O
  
+ ]8 M: m; m' {9 ?" i  296、乔达摩的弟子们心常醒觉,不论昼夜皆常念佛(的功德)。* [( [8 z& W  ?9 H" H/ U$ y% A
  
5 M% a; \5 T+ L6 Z  297、乔达摩的弟子们心常醒觉,不论昼夜皆常念法(的功德)。
: n# d+ N9 x( S: \; g  
7 A2 q9 m. `' W5 }  298、乔达摩的弟子们心常醒觉,不论昼夜皆常念僧(的功德)。0 Y; G! X7 r0 h+ g5 r/ ~5 W! t- ?
   " q7 P4 I7 y+ g3 q) e, h! p
  299、乔达摩的弟子们心常醒觉,不论昼夜皆常念身(不净)。& V1 ^, [7 h& r, ?( k
   1 C: I3 f" L* C- s: H1 |) B
  300、乔达摩的弟子们心常醒觉,不论昼夜皆乐于悲(即无害)。5 o5 `6 U- g- [. Q- O; @+ J
   4 u8 y  a7 S+ t/ d* ?
  301、乔达摩的弟子们心常醒觉,不论昼夜皆乐于培育(对一切众生的慈爱)。
8 }& T7 _8 I; v; r  
& l" g% F; t+ ?2 r( W  302、成为比丘是很难得的;过后又乐于比丘的修行更是难得。艰难的俗家生活是痛苦的;与性格不同之人相处是痛苦的。生死轮回中的旅人不断遭受痛苦,因此别作生死轮回的旅人,别作不断受苦的人。
5 r1 @/ A$ U  j  
* U3 Y  F! Y; [7 A  303、他信戒具足,有声誉财富,无论去何处,皆备受尊敬。
/ F! X! N2 x& h7 M$ D$ K  
- l7 [5 y7 W' V, ]  H9 R  304、善人有如喜玛拉雅山,虽在远处亦明显可见;恶人有如在黑夜里放射的箭,虽在近处亦看不到。
7 ^& |1 e/ S/ N/ V' X5 \8 D  
  ^# o- h' d  @% E- r  _9 b  305、他独坐、独处、独行地勤修、独自克服自己、乐于住在林中。1 B( B5 z3 N9 l% K6 n5 ]
  
5 T' H# v2 x# b$ ]: B. V  第廿二:地狱品3 R) }6 q4 }) }. n# I3 M+ O6 m5 L" Z* p
  
9 p5 u( A% h2 |. Z: o2 T6 W  306、说妄语者堕入地狱;造恶后说‘我没有做’的人也堕入地狱。他们两者都是造恶者,死后来世同样在(地狱)里受苦。2 d* b0 ?( F2 d1 g* d
  
  G& `2 B- _( c( q9 y1 T  307、许多身穿袈裟覆盖及颈的人,性格恶劣而不自制。由于自己的恶业,这些造恶者死后堕入地狱。/ d) z, L. d5 p* Q  s- l
   8 D/ {+ [$ j2 g& w
  308、对于无戒行与不自制的人,吞下烧得火红的铁球,也好过食用人们供养的食物。. C( G$ i+ r. P1 Q0 v
  
0 S+ F$ R' E% e: ~  309、放纵自己而与他人之妻通奸者会遭受四种不幸,即:有恶业、睡不安眠、受到谴责与在地狱里受苦。' g! b" U# X" S$ c# t# ^
  
: D6 _3 b. t: e9 U2 C# @  310、这是有恶业又会堕入地狱的。受惊吓的男女之享受是短暂的,而且国王又会给予重罚。因此男人不应与他人之妻通奸。. U3 X9 p4 l% L' M1 r
   3 R  g) d; T: `1 L+ l
  311、如同不握好古沙草就会割伤手,胡乱的出家生活拖该比丘入地狱。
# N7 h/ E" ~, ^# G' q/ B  
% U" {/ K+ C* U- z& J6 g  312、散漫的行为、腐败的修行、可疑的梵行,皆无大果报。$ g- Z7 l% Q9 _. V' ^: t2 h$ o
   . T# k$ B1 s7 F
  313、有该做的即应当好好地做、稳健与精进地做,因为散漫的比丘生活会散播更多(烦恼)的尘埃。' O9 @: b+ E; ~+ p1 n3 z
   1 F- C. R, K7 W0 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9: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314、最好别造恶业;恶业过后会折磨造恶者。最好是行善业;行善后不会苦恼。
4 h, r1 F3 {9 J  l* a1 M2 m- K2 H   ; [5 @( d# W4 z  o5 X5 H4 u. a
  315、比如边界之城内外都需要防护,你也应如此防护自己。莫错失这大好机会,错失这机会的人去到地狱时就会悲痛。
4 U+ ?( J, x2 U- [$ D* B/ @- F9 Z   % ]3 V' `: v5 T& m. ?
  316、对不应羞耻的感到羞耻、对应羞耻的不感到羞耻、及持有邪见的人,将会堕入恶趣。
$ v0 J: S( B: ]0 Z1 \2 C6 Y  
; U, j" A( H  H+ s% ]% h, W. n  317、对无险的视为危险、对危险的视为无险、及持有邪见的人,将会堕入恶趣。
* ~5 r. f* X: s5 D. _: e, w  
- ], h9 H- F) {* n' N" s& x4 @  318、把无恶的想成有恶,对恶的又不见其恶,及持有邪见的人,将会堕入恶趣。) h3 n* A  }7 x8 F7 n7 q
   ! e5 k* ?: l, L
  319、知道恶的是恶、知道善的是善、及持有正见的人,将会投生至善趣。) B6 a  G" e1 B+ z/ t: M
   , r2 o$ ~2 ?! g% Z5 B! _
  第廿三:象品! V) \$ ?- ~* x' S: u# q
  
* p/ P/ i- R/ I+ ?% g  320、如同在战场上的象忍受箭射,我亦应忍受(他人的)毁谤。诚然,多数人是无戒行的。
1 p% n, i: b: Q) M( f/ q0 n   7 v- l2 m- s5 a3 l9 v
  321、只有已受驯服的(马和象)才可被带往人群;国王只骑已受驯服的(马和象)。在众人之中的最上者是已制伏自己及能忍受毁谤的人。! o( f, q! a+ |: K, }
   4 R8 r+ c2 }, [' W5 N
  322、已受驯服的骡、骏马与大象是优良的;然而能以(道智)制伏自己者更为优良。
8 n1 K  b% D: M  r! I  
- @" e2 R$ x, r; U" R  323、以任何车乘皆不能去到未到过之地;只有完全制御自己的人才能到达其地。(注:未到过之地是指涅槃。)
5 R. Q. C7 A1 ]4 w: A   ! q/ B; F8 z! _4 c* R/ |; E
  324、那名为护财的象发怒时是难以制伏的,被捕后它绝食,只想着要回去象林(照顾母亲)。
9 k  Q1 y# @& Z1 M   $ ~8 r8 ?1 ]* c; F/ ]
  325、愚人怠惰、贪吃又如饱食的猪般懒睡。这愚人必须不断地轮回。
( x; X; _0 Q) `6 \; |6 {   + s1 O+ R; S7 i0 w3 L5 l
  326、在过去,此心随着自己的喜好四处飘荡。现在,我将善御己心,如象师持钩制伏发狂的象。4 _9 T9 z9 ~9 c3 E, o2 e" R
   . N6 V' y. W7 {* y+ E* I6 m
  327、当乐于精进、防护己心。如受困的象脱出泥沼般,你亦应使自己脱离烦恼的泥沼。  F9 b" h# i; H) f1 y1 f, N
   0 d, K9 @2 z/ o+ O+ X  v* f
  328、若人能找到有德及有智慧的圣者为伴,他应欢喜及有正念地与其人共同生活,而克服一切危难。
/ i# G/ A. ]: }: B1 P$ A  
; a- \, p' }; Q+ q  329、若人不能找到有德及有智慧的圣者为伴,他就应该独自生活,如舍弃所征服的国土之王,又如玛当伽象在森林里独行。, v  I) a. P7 `" N- k5 L
   6 J9 @2 `! g0 y
  330、宁可独自生活,亦绝不与愚人为友。所以人们应当独自过活、不造恶,如玛当伽象般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独行。
; F  a: z; S- Q0 n; G  
  L$ I% x8 i# S) A. O  331、在需要时有朋友是乐,对所拥有的感到满足是乐,临命终时有善业是乐,脱离一切苦是乐。/ E9 q0 P, o! y) ~* E/ z3 u
  
1 u; u, A9 O6 H+ E% M1 E  332、在这世上,事奉母亲是乐,事奉父亲也是乐。在这世上,事奉沙门是乐,事奉婆罗门也是乐。
2 i! N2 n( I7 a9 q4 ]/ r% f  
# n- x. A5 M' y$ n* O  333、能够持戒到老是乐,有不动摇的信心是乐,获得智慧是乐,不造恶是乐。(注:在此婆罗门是指佛陀、辟支佛与阿罗汉。)) u7 U; Y! N  K3 w$ D( S
   # d; U/ g1 g1 x* X
  第廿四:渴爱品4 a, `; K& _* f- N6 \7 |
   7 b0 c  Q7 T4 {) K
  334、沉于怠惰之人的渴爱有如蔓藤般滋长。他有如林里贪吃果子的猴子,从这一世跳到那一世。
9 y( c) k  g7 x7 M8 _( L8 o   7 g6 S% E' L& m! ?* B
  335、在这世上,对于为卑劣的渴爱所控制的人,他的痛苦就会增长,有如受到好好浇水的野草般增长。$ J: u) T- ~, ?) S
   ' r8 q% |8 A5 ?
  336、在这世上,对于能克服这难以克服的卑劣渴爱之人,他的痛苦则会消失,就有如水珠从荷叶上掉落一般。
2 t4 i1 f" U) M8 ^& b  ^8 {   * s. T0 F& _% @. r) ~* A% B6 k
  337、如是我当向你们这些在此集会的人宣说此善法:‘有如在掘一枝良好的树根一样,把渴爱连根拔起。别让魔王不断地折磨你,有如洪水不断冲击芦苇般折磨你。’
% z! e" B4 j  ?: {# D& o   & |0 i) S& C0 s  L, h& h+ u
  338、如被砍倒的树,若其根未受损而深固,它即会重生。同样地,若潜伏的渴爱未被根除,此苦(生老死)即会不断地生起。
: d2 |1 v& r: ^  
, Y; D6 M; c& F- \" F  339、那持有邪见及具有奔向欲境的三十六道强(爱)流之人,为欲思惟冲走。
! S) u& g7 b9 |$ X  
0 g. r/ L- M+ o  340、渴爱之流奔向一切感官目标;渴爱之藤自(六门)而生,及缠住(六尘)。看到渴爱之藤在滋长,你应以道智砍断其根。8 E; V% T6 K" [
  
! z' N: |6 V. w& J& l3 S% G  341、在众生之中,流着的是受到渴爱滋润的快乐。那些执着与追求欲乐的众生,必须遭受生与老。
! F4 A1 k1 a! P2 P& j# w6 K$ ]   : }" M' b, ^- c/ o+ a0 R5 P, j
  342、为渴爱所困的人惊慌得有如落网的野兔。他被束缚紧紧地绑住,必须长期受苦(生死轮回)6 m5 G7 x1 r( `& P* h8 y
  
# Q# I+ E  `9 Z* G+ _; V  343、为渴爱所困的人惊慌得有如落网的野兔。因此,想令自己获得解脱者应灭除渴爱。/ x2 j1 o: O1 e+ m/ m
  
, r( i) q+ r1 D* U) [  344、在舍离欲林(即俗家生活)之后,他去到修行林(即比丘生活)。但当离开欲林之后,他却又赶着回去那欲林。看吧,这已获得自由者又赶着重投束缚。0 N$ _9 W* C9 G' ^
  
4 h# f! h+ I3 q' w) `1 U7 ]  345-346、智者不会说由铁、木与麻绳所造的束缚是坚牢的;他们只说对珠宝、妻子与儿女的渴爱执着的束缚才是坚牢的。它们把人拖到(恶道)去;虽然看似柔软却难以解除,智者断除此渴爱之束缚,坚决地舍弃欲乐与出家去。, }- |2 H( ?5 M- r( [9 z
   8 p5 c7 R: g! s# D
  347、执着渴爱的人随着自己所造的欲流而去,如蜘蛛投向自己所结的网。智者断除渴爱之束缚,舍离一切苦而遨游。
# p: Q3 m' [" v2 J/ U5 n2 `  
# o0 H2 u( x6 l  348、舍弃过去、末来与现在。在到达最后一生之后,心已解脱一切,你将不会再有生与老。: Y$ ^' l8 Q8 j0 X/ Y  x0 b
  
6 ~. R- m* F0 ?- I! K: C  349、对于受到欲念扰乱的人,他的渴爱很强,不断把事物看成美好,其渴爱也不断地增长。诚然,他弄到自己的束缚更为坚牢。6 z1 P5 L; D* r# r& }$ p
  
" H& _- w7 A8 \  350、乐于平息(欲)念及时刻保持正念的人,观照(身等)不净,肯定能够脱离渴爱。此人将会断除魔王的束缚。; m# {: }  M% U" `4 a( r% u& u0 y
   . T" a1 P/ l: X9 D) H& K" y' p
  351、已证得阿罗汉果的人是无畏、无贪与无烦恼的。他已断除了生命之剌(例如渴爱)。这是他的最后一生。
: \+ C  x8 Y# }, s3 g0 [! O  
1 x! W! S# |. T; H4 M  352、无贪欲、无执着、通达圣典的词义语法与次第的人是为‘此生是最后一生的大智者、大丈夫’。
$ S- ?/ @& N, y: k! f; O   " k4 }& i- g/ R5 e" t
  353、我已征服了一切、了知一切、不执着一切、舍弃一切。在灭除了贪欲之后(即证得阿罗汉果),我脱离了诸烦恼。自证四圣谛之后,我应称谁为师?5 g, r% k1 n! a0 j7 I
   7 n5 f( X4 j% ?1 }/ B
  354、在一切施之中,法施最殊胜;在一切味之中,法味最殊胜;在一切悦之中,法悦最殊胜:灭除渴爱战胜了一切苦(生死轮回)。
2 @. e% M3 I2 Y* V   ' q- @  l2 H/ h
  355、财富毁灭愚人,但毁不了寻求彼岸之人。愚人以对财富的贪欲毁灭了自己,如害他人般害了自己。
: \6 f- v& L3 [/ s  
7 W3 `/ m8 L  r0 b! o0 R  356、杂草损坏了田地;贪欲害惨了众生。因此施予离贪者,必将获得大果报(10)。
9 g: k& ?: M1 S3 N/ j  
( D( H" F( }# |8 I' K  (注10)大果报即是大福报。
! t9 c4 N- U, |/ x$ j1 T   4 n* A6 ]4 }, V. `, }9 x
  357、杂草损坏了田地;嗔恨害惨了众生。因此施予离嗔者,必将获得大果报。
& J; q" [+ I" u0 G% F& m9 z6 F8 ]; C   : h5 @; \0 v( |# P! W
  358、杂草损坏了田地;愚痴害惨了众生。因此施予离痴者,必将获得大果报。
1 |1 x- j9 C3 K* p   - Q/ p9 ]) ?/ h% R& F, u$ k. _8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2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359、杂草损坏了田地;欲望害惨了众生。因此施予离欲者,必将获得大果报。
2 y2 L. s2 ?7 G2 R  
: ~* J+ H# c) h2 b3 e) @( l! J# `  第廿五:比丘品3 [, T3 U  F* @/ C  |" H
  
0 i& w6 B7 [. H8 p  360、律仪眼是好的,律仪耳是好的,律仪鼻是好的,律仪舌是好的,
& s+ G: @1 ]8 h7 ]  
  i' K# z4 G6 x+ r+ B$ E6 @$ V# o  361、律仪身是好的,律仪语是好的,律仪意是好的,律仪诸根是好的,律仪诸根的比丘得以解脱一切苦。
( M% ~. T+ y4 j: |8 q/ N  D4 \% p  
- W6 s) H! s4 s  362、制御己手、制御己足、制御己语、能够完全自我控制、乐于修观与平静、独处与知足的人是为比丘。
, D( ~- _( b, _& [  
  [& Y- N! Z, ^0 M  363、比丘制御自己的言语,以平静的心善巧地说话,能解说法的涵义。这比丘的话是柔和甜美的。; |  p' [5 E- }  M
  
4 p; k: d! e1 r. ^6 V2 d  364、住于法、乐于法、禅修法、忆念法的比丘不会脱离正法。(注:在此法是指 saddhamma‘正法’,即三十七菩提分及九出世间法。)
" O) c; r' n- q. J  
7 ~: C9 c4 }7 S9 {  F7 y4 U  365、不应轻视自己所得的,也莫妒嫉他人所得的。妒嫉他人的比丘不会获得定力。* d0 [- v0 _8 E9 O
   7 V" Y* W+ B. Q$ X+ V& k& o4 O. b
  366、若比丘所得虽少,却不轻视自己所得的,诸天肯定会称赞这生活清净与不怠惰的人。- a1 e; q7 ^" i
  
' B$ a5 [  R. o/ O# o* u1 {: P  367、不视名色为‘我和我的’,及不为名色的坏灭感到忧悲者是真正的比丘。
; C+ k9 h. O( n3 @2 ]  
6 X  s7 A0 Y  X1 I  368、住于慈爱及勤修正法的比丘将会证悟寂静、无为与安乐的涅槃。
; b& J6 {& |6 `5 G" z, m4 l( s. N% P   " g5 p) i7 r3 ^3 r9 \- c  K: r8 ]: d
  369、诸比丘,汲掉这船(身)的水(邪念)。汲掉水后,船就能迅速地行驶。在断除贪欲与嗔恨后你将会证悟涅槃。
5 O: ~4 t1 a, k4 [   & [6 X0 x$ l4 T( }8 U3 Z
  370、断除五个(低层次的结)(11)、舍弃五个(高层次的结)(12)及培育五个(五根)(13)。已脱离五种执着(14)的比丘被称为‘已渡过瀑流者’。- s  K; U6 h0 U) M' Q& k
   2 _% K: u1 |' ~& W: x" C
  (注11)五个低层次的结: sakkayaditthi‘身见’、vicikkiccha‘疑’、ilabbataparamasa‘戒禁取见’、kamaraga‘欲欲’与 byapada‘嗔恨’。) A. q, p  d2 Q5 u, ~: F5 N
  (注12)五个高层次的结: ruparaga‘色欲’、 aruparaga‘无色欲’、mana‘慢’、uddhacca‘掉举’及 avijja‘无明’。
5 K8 L% u+ `7 Z0 C: `$ D) z  (注13)五根是信、精进、念、定与慧。  `: O. d9 W. q
  (注14)五种执着是贪、嗔、痴、慢与邪见。6 ]4 ~& A  I1 n
  
* S2 n/ S: }+ m7 K8 |  37l、修禅吧,比丘。莫放逸、莫让心沉迷于欲乐。莫失念与吞(热)铁丸;当你被狱火焚烧时,莫哀号‘这真是苦’。
- V: u+ B2 A  f& N   , \0 c- _) t8 Q1 u
  372、无慧者无定,无定者亦无慧。具足定慧两者的人,真的已近涅槃。
! E( T* U, s: u" a2 V   ' o% n9 d; _% X( D  i& y3 F! T' M
  373、比丘去到僻静处(修禅),他的心是平静的,能清晰地知见正法,体验到凡夫所无之乐。- S. c  u$ T% h9 {0 l! _
  
4 z) g8 [" l) H& p  @; Y7 U' V- {  374、每当观照五蕴的生灭时,他获得喜乐。对于智者来说,这即是朝向涅槃之道。! Y  H  J0 g# d
  
/ A6 n+ n6 k+ I7 n- u  375-376、对于有智慧的比丘,开始修行时应:防护感官、知足、遵守别解脱律仪(15)、亲近精进与生活清净的善友、友善及行为端正。然后,在(时常)充满喜悦之下,他将灭尽苦恼(生死轮回)。
$ B" A6 g  C' X( H6 c  
2 ~4 d& X3 ?+ k6 d% r  (注15)别解脱是比丘的根本戒。(他人怎能成为自己的依归?)自己的确是自己的依靠。因此,你应如马简看护良马般地看护自己。
; C7 L5 |% t6 \0 Z9 W   9 e- R( r9 N5 q2 P; X8 r) P$ z: P
  377、诸比丘,如娃斯迦树令其枯萎的花脱落一般,你们亦应舍弃贪欲与嗔恨。
( G+ ]$ i! x) j1 `/ i* l4 o   % K$ H1 F$ |8 s/ K/ ]9 f4 h7 l# S; H8 _
  378、身语意皆平静、善于得定、及已舍弃世俗快乐的比丘是为‘寂静者’。  V$ D$ H3 \9 v( C' B6 q/ N
  
" u% ?% [  D$ ]; R; O4 W  379、比丘,你应训诫自己、检讨自己、防护自己及保持正念,如此你将生活安乐。
, J# j3 R  W/ [9 m   0 j% d2 H# z2 t2 N, Y5 I' X
  380、自己的确是自己的依归,
& C* ]7 J/ T" M, [9 l  
( a3 _- c2 }( f5 }  381、常充满喜悦与勤修正法的比丘将证悟寂静、无为与安乐的涅槃。+ G7 {; J6 x. Z1 I. {1 r" k0 ?
   - Y) k8 J& U# M3 P+ U
  382、比丘虽然年轻,若勤修正法,亦会照耀这世间,如无云之月。( d% c/ d9 m% {7 B; D' P7 p/ c1 r
   ! j1 _0 l  u% P6 \. D
  第廿六:婆罗门品8 k9 q2 Y4 `( \( u2 A# D, f0 _  A5 B
  
! b6 Q( |: \5 @1 D  383、婆罗门(16),精进地断除渴爱之流,及舍弃欲欲。婆罗门,知见有为法的止息,以成为证悟无为涅槃的阿罗汉。
* `( O' y$ g# o' K6 V) p  
& X/ o9 @; p( M0 r$ o( \' X/ ^  (注16)在这一章里的婆罗门多数是指阿罗汉。
; N0 w* E. q* t6 G   ' m2 T: z9 V4 e% x2 H% k; X
  384、当婆罗门善立了二法(即止禅与观禅),智者(婆罗门)得以灭除一切束缚。
: e3 A) l4 m/ H; g7 k! Y  
( D. f9 `8 ^2 B0 {. _# P  385、无此岸、无彼岸(17)、无怖畏及无烦恼者,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G2 D' i# e9 g& u2 Y, P  q0 ?$ A   " Q% x5 _8 o) b1 _
  (注17)在此,此岸是内六处,彼岸是外六处。" ~& q( D' \% S) o/ a& x/ m
  
* ]  F7 M9 q9 }+ b6 V' K/ g  386、独处修习禅定、无污垢、应作的皆办、无漏及已到达最高境界(阿罗汉果)者,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I5 _8 U8 O, {" ~3 o   / j" o  ^1 e9 S1 H1 [9 f
  387、太阳日间照耀;月亮夜间明照;刹帝利以甲胄辉耀;婆罗门以禅定生辉;佛陀的光辉则昼夜不断地普照。! Q3 p7 g: t! a( Q$ y
  
9 _# Z! u2 n; o) M. z1 v. Q# Q  388、由于舍弃了邪恶,他被称为婆罗门;由于行为清净,他被称为婆罗门;在灭除污垢之后,他被称为出家人。: _6 x) T- v( J# `+ ~3 g$ }: e
   2 P. \& U! `5 y1 d  g' x) w
  389、莫攻击婆罗门,婆罗门不应对攻击者发怒;攻击婆罗门是可耻的,对攻击者发怒却更为可耻。! }3 L+ W! u  q( Q" i) u
   * \# n& l# ?' y3 o  `* z( m
  390、(无怨恨心)的婆罗门利益非小。当心不再执着喜乐,及已断除害人之心时,其苦恼才会止息。
) D% d$ Y  X" J6 F& Q  
  T6 V; a+ ?& k4 @1 h- L  391、不造身语意恶业、及防护这三处者,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8 ]7 G6 |9 J/ ?* U. ~1 M) a  
1 `1 h4 z, I3 n" S9 Y  392、不论向谁听闻正等正觉者的教法,听者皆应礼敬说法者,如婆罗门礼敬圣火。2 Q% J$ q4 h8 B! I) ?5 _
   & J( |. ^# q+ ?, X
  393、并非由于发结、或种族、或阶级而令人成为婆罗门。只有证悟谛与法的人才是清净的,才是婆罗门。(注:谛是四圣谛;法是九出世间法。)
1 T8 F4 W, b3 J: Z  
. o/ M5 {0 z. k) L  394、愚痴的人,你戴发结有何用?你穿皮衣有何用?你只是外表清净而已,内里却满是整片欲林。
9 h9 o+ ?5 B" x7 P  z1 K$ k3 ?  
0 r, V% @- J$ H- g0 t& D  395、身穿粪扫衣、清瘦筋脉显露、及独居林中修禅者,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f- D2 F% R) H3 r( Z& T5 c4 _  
% w% D# ?* j1 v' g7 E! D3 e  396、我不会只是因为他从婆罗门族的母胎中出生即称他为婆罗门。若还未脱离烦恼,他只算是个低下的婆罗门。只有对无污垢与无执着的人,我才称他为婆罗门。
' Y4 O1 p! d, T- G/ k   3 |" Z  |+ @# G% r5 z' p  N. d; z  C' ]
  397、他已断除一切束缚、无畏、无执着及已脱离诸烦恼,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W$ A, L5 l5 R3 P# M# n* d+ F* G
  
9 u% a, \8 D" Z* d  398、他已断除(嗔恨之)缰、(贪欲之)皮带、(邪见之)绳、(愚痴之)锁、及已觉知真谛,我称此人为婆罗门。4 X1 H- |7 ~, [
  
, M8 N. {3 ^; N' O4 [- a  399、他能忍受辱骂、欧打与困缚而无嗔、忍辱之力有如整支军队的力量,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A  F* b* v# ?9 K/ r  
; t' p" Q6 @; S  400、他无嗔有德、有戒行与离贪、制御诸根、此身为最后一身,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5 p# Y# \3 ?$ ~% u; [   , y+ o- h# [( V& I
  401、如水不黏荷花叶,或如在针端上的芥子,他不执着于欲乐,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3 h8 \5 G. K  [8 K  
/ T# {$ `3 [' _2 P) [2 a" e9 j& ~  402、他在此生得证灭苦(涅槃)已放下(五蕴)这负担、及已解脱诸烦恼,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s- p# ?6 Q+ z/ q& a; O  
+ p! j1 V+ E"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20: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403、他有甚深的智慧、能分辨道与非道、已证得最高境界(即阿罗汉果),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8 G' X( z3 T+ r; p: ]2 W- Q. g   6 L$ r5 d: T( u& w+ l8 [
  404、他不与在家人交往,也不与出家人相混,离贪少欲,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8 I. J; y  m% B4 }8 p6 C   3 x# M$ R0 ]$ j; \5 L
  405、他已舍弃对一切强弱众生动用武力,自己不杀生,也不叫人杀生,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Y8 k5 ?0 ]# |/ B* }$ b
   ! J: j2 y: _0 S, W/ H# b
  406、他对敌人亦不怨恨,对暴力者保持平和,无着于一切执着物,我称此人为婆罗门。5 P: D7 y; c" K# W2 B
  
% s9 ~4 P4 k3 q' r- [$ Q* M. d$ a  407、如在针端上的芥子,他的贪、嗔、我慢与虚伪皆已脱落,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N5 M: B3 m& }  c8 o+ b6 G
  
9 Q/ k8 C0 H0 [- H* M: u. q' W  408、他言语柔和,说有益的实话,不以言语触怒任何人,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H  T; x# d: k; e6 O) i, g   " ~5 k$ Z* U: b! B4 v5 s5 y
  409、在这世上,无论东西是长或短,是大或小,是好或坏,他亦绝不会不与而取,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g1 a$ S3 V4 ?, ?' e
   ( ~7 X0 Q1 s6 i0 c- [2 i
  410、他不欲求今生或来世,已解脱贪欲与烦恼,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N  o6 Q- I- k
   " {& t' u, x" |9 h! v5 N
  41l、他没有贪欲,已觉悟四圣谛而断疑,已证悟不死的涅槃,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h, H! B9 r/ I7 B
  
  G: c; d8 N8 d  412、在这世上,他已超越了善恶两者,无忧无贪而清净,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E1 ~3 Y/ J' L! H$ m$ b4 P
  
" q+ q( D" M8 w; u. b: Q; @+ W  413、如无云之月,他清净、澄洁与安详,完全灭尽了对生存之欲,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3 z* b) K6 I6 ^0 q; B, m/ U
  
1 v. |: u1 _4 v  q4 ^5 Z! G  414、他已超越了危险的(贪欲)泥沼、艰难的(烦恼)路、生命之洋(生死轮回)、愚痴的黑暗及四道瀑流,而到达彼岸(涅槃),修习禅定,无贪无疑无着及心寂静,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S2 Q) x6 j& {  Q. n0 C" J8 |- J: G9 {  
9 k4 u; V4 r/ n9 f  415、在这世上,他已舍弃了欲乐,离家而成为比丘,已断除了欲欲与生存(即:有),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 `$ C6 @4 r! ]  \1 P! F/ D# g3 K   4 S4 N, ~+ @9 [' I0 V
  416、在这世上,他已舍弃了贪欲,离家而成为比丘,已断除了欲欲与生存(即:有),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 T2 w6 f. I1 m- e6 w8 S  
2 _2 L3 e- ~* L3 x  417、他已舍弃了对人生(欲乐)的执着,已经克服了对天界(欲乐)的执着,及完全脱离了一切执着,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6 S9 h  j6 h4 N+ [& w* [" N: D1 N   ! r1 C$ [% W$ T) h5 f
  418、他已舍弃了享受欲乐,以及舍弃了不乐于独处,证得平静及无烦恼,已征服世界(即五蕴)及勤勇,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8 e, b+ z7 e2 f8 p/ V  
. K% d( e. y0 E" Z% S8 d3 k% l8 o# @  419、他遍知一切众生的死与生、不执着、善逝及觉证四圣谛,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3 K0 @. y- y+ x- _& E   5 ~* Z% p3 S3 }& f/ q
  420、诸天、干达婆或人都不知他(死后)的去处。他已灭尽了烦恼,是阿罗汉,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G" G! }; J% `$ K) q  
$ f& W/ e. p6 g6 M: C* K( g( A  421、他不执着于过去、未来与现在的五蕴,已解脱烦恼与执着,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 q0 s8 u$ ?. U' S9 ?$ o4 k0 |( T  
" }! y5 ~/ M  V  422、他如牛王般无畏、圣洁、勇猛,是增上戒定慧的寻求者,是战胜(三魔王)的胜利者,无欲无烦恼、觉证四圣谛,我称此人为婆罗门。(注:三个魔王是 kilesamara‘烦恼魔’、 maranamara‘死魔’、与 devaputtamara‘天子魔’。)
7 u0 b; ?3 N7 |' I3 `   9 q5 W! y- {9 V4 t
  423、他能知过去世,能看到天界与恶道,已到了最后一生,通过道智成为阿罗汉,已圆满地成就了一切,我称此人为婆罗门。9 W! X: S  i) `8 ?
   3 d. S; A' @6 m) y1 r
  《法句经》至此完毕。
, r6 _" x* o% ^& u: U7 f. F7 \2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5-4 23:24 , Processed in 0.1855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