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2 18: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助别人也是了解这二十个字、如何落实这二十个字。经论里面,我们有读到「佛度有缘人」,哪一个人 ……' K& D3 r2 H' D5 }: {
2 C; `0 \& K4 y# m; V $ m* j8 U8 ]# }6 Z
73 12-017-0424 大方广佛华严经* i7 ^: {+ A! E8 s" Q5 W
# ~7 {7 W. n+ l1 h( M
……入到教授。我们有我们的标准,跟世间人的标准不一样。像这些,我们在学院的时候,我们都要报给政府,我们教授的条件、副教授的条件、讲师的条件、助教的条件,我们要向政府报备,然后他就晓得这是道德教育,这是伦理教育,跟世间所有学校教育的性质不相同。
0 M6 e9 P: @: D; e% j, b1 z! }0 ~* U2 `4 H z
佛法回归到教育是正确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所推行的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自己就是个教授;我们必须要能够做到他那个模样,才能称为教授。他真的万缘放下了,五欲六尘丝毫不沾染,不但不沾染,不动心,念念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行行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我们的标准,这二十个字不能落实,那就不具备教授的资格;这二十个字做了,做得确实有成绩,还没有达到圆满,那我们称他为副教授;这二十个字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自己没有办法做到,我们可以请他做讲师,我们用这个标准来定老师的地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研究员,都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度而后才能度他。
3 n4 R9 n, }# {& n. X6 w6 p
7 [* z# M( Z4 ? 烦恼不能够天天减少,诸位要知道,此地这里一句:烦恼少智慧就增、就长,这是真实智慧,不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在佛法里面来讲,是有害无利的,为什么?没有世智辩聪的凡人,他在这一生当中平平淡淡度过,他少造 ……
8 u l* @% h1 i3 }4 i) O* C/ ?: m$ T" K$ q( L
; \) k6 O, Q, ?, l: a, @3 D) H Z
74 12-017-0443 大方广佛华严经
0 x. B5 x' J* T1 ^/ J% W 3 a. Y, D" Z x/ Z
……处,对人、对事、对物,一片真诚,决定不自欺,这比什么都重要。不欺人,我在讲席当中常说,欺人的人是必定自欺。先自欺,而后他再欺人。如果不自欺的人,他决定不可能欺骗人。这就是我们修行的真实功夫,这就是古大德讲的实学,实实在在的学。* p G( C/ _: A# {
4 j9 h6 y# o" W8 g% U- g7 I
所以我自己学佛这五十多年,我在讲台上讲经,今年是四十三年了,没有中断过。我总结诸佛菩萨的教诲,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的心要落实在这十个字里面,这十个字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用这个心生活,用这种心工作,用这种心处事待人接物。后面这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完全落实在事相上,自自然然所表现出来的,一丝毫没有勉强。什么叫看破?看破就是对於世出世间法通达明了叫看破,看清楚了。一切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这叫看破。看破之后你自然会放下。放下什么?要依本经佛陀教诲来讲,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
/ q$ p: b: m* _* A: y; T! E1 i
4 o( l6 C1 w3 J0 ~/ a 这个话大家听了好像是懂得了,其实未必然也。因此我们不能不变通,换一个讲法,换一个讲法实在讲,没有经典里面讲得这么样的圆满。我换一个讲法讲得比它罗嗦,但是确实是降一等,为什么?不降一等,我们无从下手。所以我教初学的同修 ……8 O: v/ A; ]* n! _4 k9 `/ ]
+ T' O' g; K+ C
, ^) t% Q9 O L9 c
75 12-017-0449 大方广佛华严经
( h: S/ o, t- [* s , ~6 V6 M8 G: k4 I. y! \: l
……重。而佛经在翻译的时候,确实已经是当时的白话文,最浅显的文字,我们不能不晓得。
; x! E$ B, L! D- O# s5 S' c1 p, m, I. v P( E3 v! H& K
主稼神偈颂第三首:8 M) j7 [6 U$ `
- n% R& [ P3 P
【善逝诸力皆圆满,功德庄严现世间,一切众生悉调伏,此法勇力能明证。】, ^2 b/ E9 U% p H
7 _- B) \5 R4 X
这首偈前面说过,由於时间的关系,没有能讲完,我们接著再讲。偈颂里面真正的意思,是教导我们要有真实的修功。你有修功当然你就有德,修功有得於心,是烦恼轻、智慧长;修功有得於身,不但是健康长寿,必然是自在随缘,你有得於身。如果以我们讲堂这个对联二十个字来说,修功有得於心,必定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修功有得於身,一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功德!今天我们怎么个修法?这是我们关键的问题。从哪里修起?要从读书,这不读书怎么行?要从好学。所以今天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的道德水平堕落了,我们的文化水平也下降了。; X- { _( u7 Y$ g, k3 \4 L
, B* v& ]4 {( K% i! Y1 N 所以我在澳洲实实在在是不得已,功德从哪里修?从《弟子规》修,从《了凡四训》修,从《感应篇》修,把这个基础打好,再入佛门。佛门从哪里修?从《沙弥律仪》修,至少从我们《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前后的两个版本来修。你真的果然能把这些东西落实,你修功就有德。你不真修,你哪里会有德?这个功德对自己就是庄严,庄严自己的身心。让人家一接触你,我们 ……, i. d9 ?) b0 u
0 ?0 }, o- ~% Y
( \5 G9 M' m9 j5 u. }+ w 76 12-017-0456 大方广佛华严经
7 A. U1 X2 r0 s( r* J: l9 g4 x% E g' U) ~/ j2 ~# l7 p: t
……的人,也帮助后代的人。听说光碟可以保存两百年,那么至少我们能够帮助到两百年以后的人,这好事情!我将我自己五十年所修的、所学的、所获得的,贡献给大家,可以给你做生活上的参考、工作上的参考、学习上的参考;乃至於你想真正修行,真正想希求要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这些都是可以值得给你做参考。除此之外,我在这个世间,没事!什么事都没有。
" K! a$ m K8 S' R; u' B3 o& U1 S6 y& j0 Y6 C' `7 E- j
今天全世界这些动乱、灾难,对我来讲,没事,什么事都没有。所以我也不看报纸,也不看电视,每天天下太平,「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有时候有一些同修来告诉我,哪个地方有灾难,哪个地方有发生什么事情,偶尔听听!这是我遇到佛法,得到佛法真实殊胜的利益,也正是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如果还有烦恼、还有忧虑,那就不是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这里头有个秘诀,「只有人,没有自己」;起心动念,念念是为别人想、为众生想,绝对没有一桩是为自己想的,你就会得到最高的享受,你就会真正落实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最高的享受!我们的身行纯善,我们的心地纯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纯净,行纯善,怎么不快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是这么来的。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E/ B' {) P* i8 W
! ]) E+ I: G' `$ X( i! w! y: L! k # T2 q1 C( W, G
3 H2 r9 a( y$ N8 y' Y0 g* W; d+ ?* h2 w$ P7 ^
77 12-017-0498 大方广佛华严经
+ W+ [7 E _$ ^' ?& f) I! o. V 2 D, |/ Q ~! |2 A I8 ]
……也充满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我们见不到是因为我们有烦恼,盖覆了自性,到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将烦恼断尽,障碍消除了,这个现象你就能体会得,你就能见到。所以自己成就,就是成就十方一切众生,「普照十方国」。) e. A9 A! e) C' h1 z
( i" v4 p9 _) Y/ x' D! z, H
我们是凡夫,我们从哪里下手?如何来学习?实在讲学习在觉迷之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