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92|回复: 4

净宗同学修行守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1 20: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w% o, `* I' O/ i/ Y(来自:佛陀教育网络学院 净宗同学修行记录功过格软件)# X5 L* w2 R' C" V. U1 d
: m9 B- ~: {0 M/ I/ G( L$ r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be8a901016po2.html
( f# G3 V- |6 O! |" R- M+ @/ k- M$ w2 v/ |: L, d
──知恩报恩
! N, ?& K$ b! M, `! K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4 P5 b( X  l& ]$ }一、教依
0 C6 Z) \, m  Z6 @- r) n(1)总依净宗五经一论. Y) Y- ~1 |6 _" S: y1 ]' r. ?
(2)专依无量寿经夏会集本3 F" p0 ]" r. d
佛说阿弥陀经蕅益要解
0 c& _0 v+ Q# Z: y$ V: `# `普贤行愿品清凉疏钞
+ Y! m1 c/ P3 d1 Y4 }0 V(3)净宗祖师语录 印光大师文钞# y! q( C: x0 Q0 O  g6 s# s
二、理依' V. j  c( K% e# ^& E- s( w
(1)信依要解六信,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a5 R' ^6 U5 t. d
(2)十界一真,世出世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观法如化,三昧常寂,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 F6 g! A9 l! ]8 e* i(3)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真实之利,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
9 a" L" G( j! \9 [5 T/ ~# K6 j/ h(4)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心,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之行,破除一切妄想执着。9 Q/ I+ b( u8 d  ~; O
(5)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决定一生往生不退成佛。) M4 t8 q: v& ^: w
三、行依
- r1 c( [* A0 f$ ]1 f4 U(1)观经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 o% B. ^' q; w& K$ q  w(2)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4 C" e  r* _/ y' q- J
(3)三无漏学-起心动念,远离三毒恶恼,必与清净(戒)、平等(定)、正觉(慧)相应。2 R4 g4 v& X* N
(4)菩萨六度-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 u5 f# I- N& C0 X(5)普贤十愿-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学习菩萨,修此大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4 N# `$ ~# z. m! X8 U7 u4 |四、果求1 J2 X$ \5 k# O! c- J! p
(1)实践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成就自身,庄严众行,规范具足。- ^+ v$ X$ j0 N* _4 p; n7 P# ~
(2)效法华严五三善友,誓作世间众生、家庭、工作、社团之好模范。
5 Z9 [' b8 h, w(3)和睦各各族群、宗教、文化,存异求同,共存共荣。& K7 E) O$ k* s$ |( N
(4)安定社会,崇德兴仁,互助合作,人皆均富乐利幸福美满,劝谕策进世界永久和平。
* V/ V( M: O+ i/ K(5)深信因果,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共诸上善,同会弥陀一乘愿海。6 W8 k" j7 S! O1 S

* ~' Q# D- D' u2 ]( r3 G以上四纲要谨贡献给
5 |/ {' i6 O. o- T9 x4 _6 E7 M首届净宗联谊会诸上善人参考指教
6 j3 O# `. ], M; Q释净公上人敬献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 v, ?7 V" ~* K5 ^【大乘无量寿经】5 V% s9 ~0 C5 f* z! c3 w- H
一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0 N; s: W! R# C! D 二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 U' k! t+ |7 ^" D( c* h+ D, Y) ` 三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3 _/ G$ m+ N' m2 q: B2 B  g 四 、不计众苦。7 \- J) b8 V8 A9 \% V
五 、少欲知足。
7 H& n5 C2 C3 ~/ o: { 六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
" K  p2 d+ U# b, A 七 、和颜爱语,劝谕策进。- Y% }9 ?' V6 Z9 i! U
八 、恭敬三宝。" E7 N- R4 M8 K
九 、奉事师长。
" B; @4 e# @5 y1 t& ?# Y 十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9 a& j5 p, x; m4 s- o十一、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A1 T+ e* N* x9 a. p
十二、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 t, [8 U; R1 K9 B% q6 E十三、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2 C( T+ x' m9 @$ f$ y十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S: }. [+ ]$ a
十五、奉持斋戒。
& {; k0 Q; j3 a/ N8 t$ T十六、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J" y; }* K8 e
十七、不当瞋怒嫉妒。- l& L7 L/ S5 a
十八、要当孝顺,至诚忠信。
9 |! R6 Y8 Y3 e+ i十九、当信作善得福。0 H% d4 I9 q" Q. _1 U
二十、不得贪餮悭惜。! Z/ F' r- O% t2 E
二一、不杀生。* ?6 [/ f, h7 Y5 o
二二、不偷盗。
9 B8 L5 n" w' v二三、不淫欲。
! j( n+ B7 Q" Y7 j3 x! l二四、不妄言。+ v8 n! Q' |: J
二五、不绮语。
* ?* i# k- Q! t; E; H5 |. j6 m二六、不恶口。
7 j* m* J+ D& J. w6 y; R二七、不两舌。1 P# G2 w4 t! {3 \8 {, K  w, `) Q" E! m$ T% P
二八、不贪。! h7 p* j. F1 z/ V2 u$ |
二九、不瞋。4 ~; J0 |$ ~* T( `4 f5 s. n1 y
三十、不痴。
6 P8 w+ a1 M* W  m/ \三一、检敛端直,身心洁净。
* S! P1 ]9 l2 f! j* o三二、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 w) n$ `. b1 i+ G( N+ ]
三三、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 ^$ n& T/ B+ \. H/ L三四、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 b9 m5 K. J. m) F- c, a- R5 }3 S9 |三五、当勤精进。
1 O7 [0 T( v2 f8 u  B& g# ^三六、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
. p6 }9 D5 k- [/ I  n( t三七、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i. e9 l. V2 _) h
三八、敬于佛者,是为大善。0 r; ~  t: v4 X# b; E1 v, K8 u
三九、实当念佛,截断狐疑。
: a% l+ n# V' H- S/ \四十、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Y6 k! Z2 x5 e( H  a
四一、洗除心垢。+ H2 Q  l+ z% n- P
四二、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  C$ n8 d- j0 F3 h* G+ H
四三、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 V7 r' z( M3 q3 r) `四四、端心正意,不为众恶。
& o0 \" W: i  v0 M; E( {四五、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5 B. v9 O4 g2 q0 F9 s
四六、独作诸善,不为众恶。: Z3 \! [+ k6 V' L
四七、尊圣敬善。
+ u  _* u( ^5 k& N8 C1 B" }四八、仁慈博爱。! y6 A9 Z; C! Q' K" L6 f: u
四九、身心洁净,与善相应。
# x  [& a9 w3 s) H1 `' P9 l- L五十、勿随嗜欲,不犯诸恶。  g! z: m3 }, H: T2 R
五一、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6 t/ I4 n9 [' Y! g  f3 g
五二、慈心专一,斋戒清净。
, G8 G' _) I5 s& H- u五三、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 I7 S3 j* m& S2 b* m
五四、所作如犯,则自悔过。  I, Q* C/ B5 m* r5 l( m
五五、去恶就善,朝闻夕改。
- w& ]; d( s* R五六、改往修来,洗心易行。  n2 H. r, P2 h% l( J  [
五七、心无下劣,亦不贡高。
6 X0 ^# d& Y1 F! F) \5 @# S五八、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3 ]/ z6 o) I7 O& y1 e+ W
五九、当孝于佛。
! b! M# }4 }: g- e* i6 a六十、常念师恩。5 ?/ u7 u) |2 u$ l" J
六一、种修福善,求生净剎。
+ u; o& c5 X7 s: D8 V+ n六二、积功累德。
6 D9 n  p9 r- _9 y- y& z【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 u7 O3 D5 Y0 p& u: y4 x9 S$ z) ]7 }( v' y 一 、以种种柔软言词,为说法要令其欢喜。
4 \- |0 ]' C9 q- d! R  Q 二 、见在家出家菩萨乘人,常生信敬起教师想。+ k- Y6 m" H6 \- N4 q
三 、不求他过失。6 q6 b& N" D; Q2 |9 p7 u8 ^5 |% u, `
四 、不举人罪。
( ?- A1 f: A. u3 ]1 B* R8 ? 五 、离粗语悭吝。6 ?" o% I5 ]7 x6 V0 f4 C
六 、当舍于懈怠。
8 b8 v: W: M0 o  e 七 、远离诸愦闹。/ f- l0 Z* f( c: }: S2 h
八 、寂静常知足。
) w4 [+ Z! I; ]/ b 九 、不著名闻利养果报。
  S9 {+ C; A" Y" i! R  m! ~5 `# j 十 、常为众生广宣正法。
0 B2 S/ q0 Z2 [: W% o. o$ E十一、住清净行,生觉悟心。
/ I7 L# J4 _% f% w十二、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I, a! d' ?# w$ i2 [# I
十三、发起精进,普护止法。
, G0 U6 S( D5 H: W十四、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 M  E# S: \# z* a十五、护持正法,不惜身命。
$ G8 Q7 Z4 {* n1 k7 U十六、常勤精进,不求利养。
; J! n6 f! d% r% I十七、于四众中,宣说正法。
. r) J, d& ^" U1 }十八、善入一切众生心行。
9 r) D- r) x  b0 B! ^十九、心意调柔,常怀慈愍。7 o/ M8 I# L  Y5 b$ M0 ^8 F1 m
二十、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着心。* P. O# C) A* P0 I0 J. \
二一、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
/ f' |: Y- R& U  s# h二二、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
$ V3 }. `' F8 C# z9 o: k5 o, _( a* u二三、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
% m9 q2 ^* S( ]- b$ g二四、不着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
$ J* P$ t+ H, i, \) Q二五、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
! n8 v( i- v9 K! R8 X" h$ z二六、清净殊胜业,爱乐常修习。
! G1 q. b8 ~: C# I! _& t3 b1 K二七、当舍下劣业,应求胜上法。
" Z- \" b1 e2 Y- f% x) [二八、读诵、修行、为人演说。. F1 A0 C+ v8 L' ~2 v% c# g) \0 Y
二九、于一勤修禅定菩萨,亦当亲近供养承事。# I0 Y8 d9 P7 W$ S# v! X
三十、于智慧中当勤修习。6 {0 [/ T  l. B4 ?5 m
三一、戏论诤论处,多起诸烦恼,智者应远离。* `$ b2 F9 A; ~( J
三二、深信因果。
0 `7 S# v; y. U  @6 m& o( O" W- t三三、不贪睡,不贪吃。9 `4 v/ n0 K: V. ~! K" R/ k
三四、心无嫉妒。3 b0 [5 ]. z0 ^8 p- J
三五、供养三宝。, P& O  k8 l7 u* l5 R
三六、为求无上道,闻法无厌足。+ X4 m) }$ `6 k. L3 `8 Y
三七、当舍一切,非法之戏论。: s" B. M) u) G$ i: f% Z
三八、不应见人过,自谓最尊胜。. j& k2 T4 K- \+ F; g' t
三九、憍恣放逸本,莫轻下劣人。+ }, a) b. F0 n* `: U
四十、觉悟生惭愧,要住精进力。
9 Z! e$ C. B- s四一、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 M3 T: P& l$ M
四二、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1 z& S5 e; o. [- \
四三、所行罪业,惭愧发露。
; E4 u" ~1 D# ?2 m) ?" S/ T四四、勤修忍辱行,安住于忍辱。
9 K7 [( j( A: b% P9 E四五、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9 g  P, a% P5 c$ H+ \. y/ H【净业学人修行五大科目】2 n& S, ^% A6 b( v) n, X# \, c
(一) 三福% ^  d$ b" T7 m- N$ c) ]/ O
1、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 G2 f, M' }9 R) p0 ^2、受持三皈,具足众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20: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犯威仪。2 O* |/ h* P  _/ Y+ x* ]
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9 b' Z3 g( v" t) x4 j, ?- S. n( |
(二) 六和! Y$ q' T' ^. ?* T$ I  v* j8 M
1、见和同解 2、戒和同修 3、身和同住
( ?1 y+ g* }2 C# p6 u$ Q4、口和无诤 5、意和同悦 6、利和同均" G$ g5 j4 ]5 P% E
(三) 三学2 l  j  o0 h0 l" A
1、戒学 2、定学 3、慧学' q) }* p6 [2 B4 O7 c5 V, p
(四) 六度
# J: `: B; {+ O1、布施 2、持戒 3、忍辱
* d0 V6 m1 |9 B( o9 W0 E5 m. |4、精进 5、禅定 6、般若
) Q# N/ S3 }& t4 f0 e(五) 十愿! g7 o; i5 E# e) M& F; ]
1、礼敬诸佛 2、称赞如来 3、广修供养" ?' {" q8 N2 }
4、忏悔业障 5、随喜功德 6、请转法轮& _3 A5 Z1 A, ^' ?0 f3 q8 K
7、请佛住世 8、常随佛学 9、恒顺众生# J' \/ N8 w2 Q+ S4 \
、普皆回向
4 B5 `6 P6 ?- Y8 R1 E* l【律要节录】
9 h4 m# K  Y& s# y# x卷上0 I5 n* _2 t4 I" J& {4 P: O6 a6 u
一 、凡夫从无始来,为无明所覆真性,起诸妄想,攀缘尘境,情染世间五欲。以身口意,造诸过失,堕落三途,轮回六趣,无有出期。
( X- S! ?6 }# P* ^3 |3 O# m 二 、沙弥始心出家,禀受十戒,勤修策励,断除烦恼惑习,而求证涅盘之妙果。2 W& ?0 U, J. X& Y" l$ I) y
三 、戒是禁戒,律即法律。防非止恶曰戒,处断轻重、开遮持犯曰律。; V1 F. a; Q2 s, a
四 、十戒实为出世之阶梯,涅盘之由户。
( T* H; ~: [7 K 五 、众生病既不一,法药施有多方。
1 k; \! P3 A0 l 六 、律制比丘,五夏已前,专精律部。若达持犯,办比丘事,然后乃学习经论。今越次而学,行既失序,入道无由。  s3 N8 ^7 r, B$ L, o
七 、轻戒,全是自轻;毁律,还成自毁。妄情易习,至道难闻。拔俗超群,万中无一。! ?8 E& @: z! P0 n0 I
八 、愚无慧目,不鉴是非。狂妄邪见,不循位次。
, q# n/ \: Q. N1 @7 j! r9 ` 九 、《佛藏经》云:「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者,非佛弟子。」: o1 D, M& c- w: B* f0 F8 s. L/ P
十 、戒是越苦海之浮囊,庄严法身之璎珞,故须谨慎,勿使毫厘有所亏犯也。% }1 g8 d2 j7 l" k* K, e7 r8 z
十一、昙一律师云:「三世佛法,戒为根本。本之不修,道远乎哉?」
! D+ X  \. }5 D; l9 {6 u: C十二、易云:「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此是世间圣人。- ~5 i! F% r6 ?1 @
十三、出世间圣人,则不闻其声,知九界情。通谛理,畅众机。与法界合其德,与二智合其明,与四机合其节,与众圣合其冥显。
4 X# `9 f1 @; d2 |: R/ m十四、律云:「当念所生,及师友恩,精进行道,欲度父母。」
5 L" g% L' p6 S7 f% d6 k9 L; e0 S十五、蜎飞蝡动、微细昆虫,俱禀色心,同一觉源。欣生怖死,痛痒苦乐,与人无异。既同觉源,即是未来诸佛。
( `* m$ |8 D, a% t十六、六根六识,相续而生,名之曰命;此相续断,名之曰死。
7 U) x+ O! d% N( f+ s- u9 z' P十七、三业之中,心为主宰;结罪轻重,心境不同。0 u, J! O9 B  ]1 C/ H4 U, N. k
十八、经云:「无得焚烧山林,伤害众生;就决湖池,堰塞派渎,残害水性。」
% V2 P" j' \1 D2 P; N十九、慈悲之道,是菩萨利生之大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
8 T' w7 E& O7 b! U1 A二十、经云:「施恩济乏,使其得安。若见杀者,当起慈心。」
3 k4 P& ^8 s  p2 L7 u3 {二一、一切众生于财、法二种,多所馑乏。见众生起于悭贪、破戒、瞋恚、懈惰、散乱、愚痴之障,为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济度之。以财施能令身安,法施能令心安。
& k& ], ]4 q" W  [二二、偈云:「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救一厄难人,胜余一切施。7 l2 v, w% `6 K! q1 X! x* X# I
二三、见他人杀生,当生慈心,愍彼行杀者,罪堕三途;其被杀者,苦痛无地。怨业既结于今生,酬报则当来不已。愿得菩提,度令解脱。2 M8 T) ]0 L8 G) k9 T& {
二四、杀生之罪,苦报无量,穷劫受殃,诚可愍伤。8 y. g7 a; K1 ~( j( S. e( ]" x
二五、佛言杀生有十罪:(1)心常怀毒,世世不绝。﹙2﹚众生憎恶,眼不喜见。﹙3﹚常怀恶念,思惟恶事。﹙4﹚众生畏之,如见蛇虎。(5)睡时心怖,寤亦不安。﹙6﹚常有恶梦。﹙7﹚命终之时,狂怖恶死。﹙8﹚种短命业因缘。﹙9﹚身坏命终,堕于地狱。()若出为人,常当短命。
0 U( y1 n( J6 T9 [# S$ s二六、金银重物,以至一针一草,不得不与而取。" P+ J* }# s$ F. b# f9 \* r
二七、华聚菩萨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
: ~, C  O3 O- w4 n, s+ @二八、常住物,乃至冒渡等,凡有所私,悉名偷盗,罪不可悔。5 h4 G* L' `% P  b& h3 ?8 m0 i8 P
二九、古云:「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非财害己,恶语伤人。」世儒尚然,况释子视金玉如瓦砾者乎。0 j8 H1 b, {; J& ]4 s7 [; J! g& Q
三十、经云:「佛夙生作贫人时曰:『吾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g# {! L' c9 r4 G; m
三一、经云:「佛告比丘:『若人偷盗他物,命终生地狱中,猛火烧身,烊铜灌口,镬汤炉炭,刀山剑树,煻火粪尿,磨磨碓舂,受种种酸楚苦痛,不可称计。地狱罪毕,生畜生中,以偿他力。』」- t0 z0 J% k- B4 n, n$ o- `: \
三二、菩萨持重戒及轻戒,敬重坚固,等无差别。( l, z$ w5 P3 l
三三、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 a$ U- T$ ~0 [- H三四、经云:「虽淫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
; O% Q9 i$ c/ e. ?4 C# R三五、言行虽善,而无实心,终非圣人之徒也。3 c( b3 |! D; M0 Q: d0 c
三六、艳曲情词,皆能引导人之爱欲,增长人之悲哀,惑人心听,改人常性,丧人正念,荡人心志。" k6 ~7 v6 l! q) U9 G+ [& Q6 s1 k( M
三七、口出粗恶不善之言,骂辱毁谤于他,瞋火一起,冲口烧心,伤害前人,痛逾刀割,实乖菩萨之慈念,有违出家之善心。
, v3 U. x  v4 L: Y4 P$ E. {三八、《成实论》云:「善心教化,虽为别离,亦不得罪。若以恶心令他斗乱,即是两舌,得罪最深,堕三恶道中,世世得敝恶破坏眷属,以今离间破坏他故也。」
" P( I0 R. c- {- J' b三九、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出,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6 `" ]6 Q4 a& }/ V/ J
四十、孔子曰:「匿人之善,所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太公曰:「欲量他人,先须自量。伤人之语,还是自伤。含血喷人,先污自口。」4 f( q/ b+ e7 O
四一、《未曾有经》云:「妄语有二:一重,二轻。为供养故,外现精进,内行邪浊,向人妄说得禅境界,或言见佛,见龙鬼等,名大妄语,堕阿鼻狱。复有妄语,能令杀人,破坏人家;或违失期契,令他瞋恨,名下妄语,堕小地狱。其余戏笑,及诸理匿禁事,有言无,无言有,不犯。」/ d+ `9 [0 K  `. ^. z+ e/ E/ Z
四二、余妄语,为救他急难,方便权巧,慈悲利济者,不犯。
  a& N# e- ~3 s四三、司马温公,为人孝友忠信,恭俭正直,自少至老,语未尝妄,故其尝言:「诚之道固难入,然当自不妄语始。」  [. k7 N' E6 a9 P* w6 u
四四、经载沙弥,轻笑一老比丘读经,声如狗吠。而老比丘者,是阿罗汉,因教沙弥急忏,仅免地狱,犹堕狗身。恶言一句,为害至此。' P* g9 ~3 v6 Q. w4 Y5 b& Q9 f
四五、经云:「夫士处世,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应毁反誉,应誉反毁,自受其殃,终无有乐。」
2 a" u  c0 C2 k3 r四六、《地持论》云:「妄语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 t4 G+ ~: x* A四七、佛言:「若依我为师者,不得饮酒,亦不与他饮。不贮畜。有重病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20: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孰能无过。迦叶起舞,尧舜病诸。自无慧目,岂察他非。僧德如海,佛犹亲赞。若生诽说,直招苦报。
7 N: A% B6 u5 N5 Z$ r六二、乞食有十利:(1)活命自属,不属他故。(2)施我食者,令住三宝,然后当食。(3)常生悲心。(4)随顺佛教。(5)易灭易养。(6)破憍慢幢。(7)无见顶善根。(8)余善人见,当效之。(9)不与男女相亲。(10)次第乞,生平等心。' f, [( }2 q& G/ T$ ?8 Q: K
六三、经云:「比丘在聚,身口精进,诸佛咸忧。比丘在山,息事安卧,诸佛皆喜。」古德云:「僧住城隍佛祖呵,先贤都是隐岩阿。山泉流下人间去,清水依然成浊波。」; _$ s4 u( |7 x- f. v
六四、无诤贵贱,须顺时价,不可减与,亏损彼利。不宜过与,浪费信施常住。
+ A3 Y, a3 i2 n  ]. o六五、已先许买彼人物,后虽更有贱者,无得舍彼先贵,取后贱者,令先物主瞋恨,复非道人之心。
, t' h5 m+ j6 ~! |1 V, s, v六六、慎无保任致愆负人。若保任彼之愆负,终成怨谤,乃自招殃累也。- }( \" v/ V6 P7 s# ]$ |- P# F+ d
六七、凡出入往来,当先白师。乃至大事,或游方,或听讲,或入众,或守山,或兴缘事,皆当白师,不得自用。
+ M# Y6 k' r  y六八、远行要假良朋。《心地观经》云:「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惟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
2 [# {# |& L4 u# ?( v6 |六九、《因果经》云:「朋友有三要法:(1)见有失,辄相晓谏。(2)见好事,深生随喜。(3)在苦厄,不相弃舍。」
  S7 s4 h1 k: ]+ }) p9 |& Z. ~3 r7 ~七十、古人心地未通,不远千里求师。须为寻师访道,决择生死;不宜观山翫水,惟图游历广远,夸示于人。
, \# p. \  `$ X【百过格】& s6 I* E# j( T2 D
一 、生活起居异常。0 d4 [- m$ m9 _
二 、服装仪容不整洁。
- h7 \* K6 w, N! G  G3 N, ~ 三 、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边走边吃。
* y, f3 k+ _- `6 t4 C0 _ 四 、见地上垃圾未能随手捡起。# g& G/ {4 W  a$ V* _
五 、个人或家里脏乱,洁僻之习未改进。* W2 r( t4 A; g2 U" l. [
六 、尚有抽烟、喝酒、嚼槟榔之恶习。6 r3 E' @, d' V
七 、不守公共秩序,行车未遵守交通规则。
& E& x" \' |# }( j5 p 八 、进出不正当场所。* _" z( d8 _2 K$ ^/ y2 C
九 、工作不尽职,无敬业精神。& g8 A$ G9 Q, I$ l- K
十 、生活没朝气,工作或修学效率差。8 G# B7 C$ I& j& L: |9 s
十一、与人相处不和睦,无团队精神。7 @8 n+ ?( C& T; j
十二、邻居同事或相识之人,见面未能微笑打招呼。! w3 ?, X* a7 ?8 |8 O' ^
十三、未能敦亲睦邻,守望相助。
& w3 j8 Q6 j5 M4 M. U  U十四、遇残疾、老弱妇孺未能扶助。
; h" w9 o6 z) T" l% ?& v7 ~- w十五、平时好看电视、报纸、杂志刊物。+ A# Q0 l0 W/ n% J
十六、观看色情影片、刊物,身心犯邪淫。
- l6 D1 k. E$ m十七、男女异常交往。. x; n/ R6 ~- C' j
十八、昨日过今未改,不良之习气重犯。  X, Q' R! e2 H
十九、杀、伤害有情众生。
2 `, `# F* d* F% @% u/ ^- T; V二十、贪图食、衣、住、行享受。
, B6 A) z- y6 Q5 b二一、偷盗或未经同意取走别人任何一物。
1 s' T/ ]/ G$ X0 D( T) @; T二二、六斋及十斋日佛菩萨圣诞日,未能全素、断淫。6 N; x2 a+ G  I6 |3 ~% U: V% s
二三、平日早餐未能素食。
) _8 M3 s5 v' J, @  Y二四、任弃五谷或任何可食之物。. Q" P# v; e4 W: J, N3 p
二五、不惜福,生活奢侈浪费。
" B- r  l6 t' k! R8 D" X二六、遇佛菩萨像或僧众,未起诚敬心问讯或顶礼。' V) x, i* d3 i' A$ B
二七、对父母不孝顺(让父母操心、生气)。/ K3 z3 z2 T6 X; u+ m* N
二八、对师长不恭敬,对兄弟朋友不忠信。+ P5 n/ }- v% {  I% u
二九、与家人相处或夫妻相处,尚有不和睦。: M3 w+ n: B& ?
三十、待人不真诚,态度贡高我慢。2 D" l3 @9 F! M+ p. A
三一、待人处世,不诚信或负人约定。% \% c: T6 g& C8 V
三二、待人处世,尚喜欢占别人小便宜。2 Z% ~2 ]. O4 ~" M. o% A
三三、待人处世,尚怕别人占我便宜或斤斤计较。
7 P0 `! f- ~1 G0 A$ i! y. a9 }* t三四、待人处世,学佛修行,尚以攀缘心行之。" b, p* B2 F* M2 r- D
三五、待人处世,尚有猜忌、怀疑、嫉妒之心。/ w, G5 C! |; o* q
三六、早晚课未能按时圆满落实。
( s  q( `# P! t0 M* x3 E& p三七、念佛日中九次,十念法未能落实。7 K& e0 z+ ?/ f
三八、平时未能把握时间修学,使其空过。  k) \& }: M* }6 _, R# m( }8 H
三九、佛法修学心不专、念不一。( t' L  B' y- X7 x
四十、学佛修行,懈怠没恒心或起退怯心。
) w+ Z' F6 `/ G+ G四一、遇缘该行未行,该舍未舍。
- r0 }, m  x/ j( W' L& x# e四二、帮助别人,无勇往直前之精神。
! a: Q+ E- d4 m, i% ^$ O四三、助人为非一事,见人忧惊不慰。
- O. {! H, T- L- x' j四四、众生与正法有缘,未与积极引导。5 P7 `- V9 H8 S; K5 R9 _1 D1 y
四五、做生意以不正当方法手段谋取利益。3 z' ^% i1 i) j+ \* ~4 G* H
四六、有赌博、不务正业或涉及非法等,不劳而获之投机行为与心态。
& n7 \) Q% d) B5 w" C3 a四七、言语、动作不端正,粗俗不雅。% `2 _+ V9 `% O: J  _
四八、口言粗暴,邪僻秽语。4 E, B: x$ j3 r# C! j$ V
四九、口言轻浮之语,讲话态度不稳重。- d& @  s+ L# L4 V  v6 m
五十、以不实虚假之语,蒙骗他人。
+ O' z9 ]& U2 {/ L: Z* I五一、无意之闲谈或多管闲事。
2 ~1 d; `* B4 ^% [9 B  s五二、轻言妄谈,话多且无好话。2 P! p0 _8 k# k, C' R" r7 Z% }
五三、讲话喜好夸大或强人出头。
+ r, k) Y$ A4 a. w/ M. }" M' s4 K五四、言行不实,或甚伤人,未生悔意。
% U1 Y# p: w+ s) k) ?7 n五五、讲话速度音量不适当。' O* n! \" S, g5 {
五六、说话未能恰到好处,或有打岔不礼之习。
2 @: o$ U" Q& {五七、两舌挑拨离间,搬弄是非。8 q/ b  h& e7 E/ C- a- I
五八、论人是非,随意批评他人。
. E* J- b) a0 R, P/ _) O2 }. Y; I五九、为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7 z9 }: P$ {- u8 d7 g0 a
六十、毁谤三宝,破坏正法教育。% S( c6 ]# _9 G5 D5 g
六一、以善言好语诈骗他人;以花言巧语讪诱他人。
4 b2 h' d1 p3 y- H8 u1 h1 i6 [六二、好闻赞叹之语,闻及生喜,未能观照;厌闻逆耳之言,闻及生恼,未能反省。+ z4 ^9 l3 n2 l9 f: m$ p
六三、性情急躁,不能容忍一时之气。* F6 i0 A9 N! e% X
六四、心量狭小,不能包容宽恕别人。
8 @  M2 D, b+ Y: C六五、纵情、任性,为所欲为。
% j/ [* O9 H7 A. }+ ^) M六六、起心动念自私自利。7 d& C0 ^2 c: \: B% a% }' _' C
六七、心中暗举恶意害人。. m' y3 h- y6 D4 @2 Y, h
六八、恶缘现前,心生烦恼、怀恨或起报复心。
) q9 A# M% Y7 T3 l6 m) F7 J六九、眼见耳闻,稍不顺意,随即心生不悦。4 |4 H: u0 ~5 c, c0 n" K
七十、观看人、事、物尚有不顺眼之心境。
- j: g) N: E& T+ e  i& g七一、悭惜吝啬,不肯布施或布施心生悔意。6 T% M3 q0 f- [) Y2 O3 J- k
七二、不知命不认命,起分外营求之心。0 Z' y! S2 K: p- w
七三、顺境现前或超越他人时,心生骄傲或态度贡高我慢。4 j0 r& A" `! O: C; s" y8 Q) g
七四、逆境现前或失意时,怨天尤人或轻视自己。
7 {; V! M# ~) D1 v3 a0 i七五、稍不顺心,即唉声叹气或立即生气。
' Q7 M) `9 M; j% _, k七六、见人成就心生嫉妒;见人有难幸灾乐祸。
! _  h9 s! G  t5 x- x) `# t, a5 B七七、见好人好事未能心生欢喜。
, K# t% V7 v; O  Q9 r% l8 m七八、对亲情、名利执着,尚有患得患失感。4 I9 _' J# m& a
七九、五欲六尘之欲念尚重,生活过得无踏实感。
& C- o' d. j' F( ~- Q/ `八十、是非来临无法及时观照以平常心面对。
0 s7 B! x3 Y- r, P8 s! a1 W" p八一、犯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过。( u5 f' ~+ ~7 b' y% {8 o
八二、未能常思己过,反常见他人之过。
3 o! U( m' e# }% ?6 y- F! q; R) J7 T八三、妄想烦恼生起,无法及时观照以佛号取代之。
( t; D3 d+ ?7 f1 Z八四、平时心无正念,杂念妄想纷飞。
3 j* V3 y( P( P" z: G八五、今日心离道,生活过的忙乱或烦燥。
4 V8 E% |( h: v! W八六、对父母师长、有缘善知识,无日怀感恩之心。
( j9 I; g5 E; K0 q, i, C八七、看别人优点自我学习,见他人缺点自我反省,尚未落实。
& c# h- _4 O: Z5 ]' u( P八八、时时生惭愧,日日起忏悔,尚未落实。
( _- v/ P$ h$ O  O: q八九、生活以平常心、平等心面对,尚未落实。
: X; f  a. F. b6 d7 a九十、晨起念佛生喜心,日中念佛持净心,尚未落实。, X- P% l, u! c  t
九一、与人言谈和颜爱语,态度谦诚,尚未落实。
' ~6 q0 d0 {  h+ I, ~9 T, _九二、以至诚恭敬心待一切人,尚未落实。, L2 u( b+ E$ v( ]* k$ C2 A
九三、存以温和、善良、慈悲之心,尚未落实。- y0 d* A( u; G$ Z, m7 X
九四、造福、惜福节俭之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20: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尚未落实。
% {+ Q9 p" `7 O九五、内自谦,外礼让之美德,尚未落实。( K% f$ t" O# U* d. H+ E; @
九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尚未落实。- c- f1 V2 |+ ~; z% f; |* Y
九七、律己要严,待人要宽,尚未落实。3 O- I% q* Y, X3 f2 y% L
九八、逆来顺受,顺来不起贪着,尚未落实。
# R- f1 ^# o0 {  c/ V九九、不忍吃众生肉,菩萨慈悲精神,尚未落实。: I/ h& ]; g+ w  O* I* q4 P! v
一00、与人无争,于事无求,尚未落实。( c+ X" e! E9 Y0 ~
【常礼举要】         李炳南
) [& v& ~6 \0 W& `- Y$ u2 ~1 h" ~缘起+ D- r8 R, D  G  A! j. R
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极野蛮的民族,亦有他们的一套礼节。人与人交通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
$ g) E+ M8 m' O1 T2 G+ H自从一般人,不察实际,好奇务怪,起来反对礼教,硬说礼教是吃人的猛兽,主张把他打倒以后,大家就对礼节,存了轻视的心理,自己不去做,也不肯再去教导子弟。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决不是中国人单独的问题。行得通,行不通,却也不敢断定了!但是现在还是行不通。4 M& S0 `, S0 T) H3 p7 R
请看今天客来了,明天访客去,这里来馈赠,那里请聚餐,东街庆吊,西街开会。仔细一考查,还是把那些礼节,一套跟着一套的排演。有人说这些事没有学过,谁能晓得。& U0 T2 h5 L1 f8 j* B2 c1 J
那怕你不晓得,你只管不去做,过后请去听吧!七言八语,讪笑讥诮,丝毫不客气的,都发表出来了。什么某人岂有此理,未曾受过教育、没有常识、粗卑不堪、不近人情、没见过场面、真讨厌、极可笑、远着他、少来往,一连串的这些名词,就都给你加在头上。你的前途,一切一切,也怕因此受到影响!
2 n7 Y0 d4 i! a+ a9 L再看那些反对礼教的人,见了比他地位高的人,他也是脱帽鞠躬;见了外国人,也是去拉手;不经通报,你直跑进他的房里去,他也是不高兴;他送你东西,你不说谢谢,他也是不痛快。这真矛盾,为什么他嘴里反对礼教,他还去拘泥这些形迹呢?可见他们是空倡怪论,自己也不能实行,专去欺骗他人,尤其是欺骗天真烂漫的青年人。深刻一点说,简直是损害青年人的社会事业发展!2 U1 y* m8 U, U7 Z1 j' p) ^
我是在社会里碰过壁的人,也是吃过无限亏的人。知道没有礼节,万事行不通。我深恐青年同胞,不懂礼节,也免不了到处碰壁吃亏,特意检出通常用的几条来,贡献给大家,做个参考。要知礼节是不妨人的美德,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一种光荣的徽章,是必要通达的!* }( x- w# y$ ?
                                编者谨识. F- K  }/ {2 \" I% N
(一) 居家% W" U; s' w0 R0 k' I
一 、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_3 G5 T" q  A: o3 j7 n
二 、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 K+ r5 C8 C5 s% v% E! g" C3 q 三 、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3 L/ \+ [  j4 Q' r& ] 四 、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r, {6 M. d% H* p5 X7 q  }
五 、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7 a" z0 Z5 c* s  n9 D/ l
六 、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 ^4 p# D5 D: ~+ ~ 七 、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2 Y* x$ `0 [: S9 Z# \ 八 、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D: f1 J6 R8 _9 N$ {3 P, s
九 、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 k& W2 `# J4 e' p 十 、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5 M- @: O( W- `) A1 P  x0 Z# p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7 }" c# o; Q# |9 g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 J$ l% i- e: v! z! @(二) 在校
+ h% z( p. X! ]/ C( v 一 、升降国旗及唱国歌、校歌时,肃立示敬。8 n  D% }8 H: ]# H) w
二 、师长上下课时,起立致敬。: z. ]- G. V; u0 d" G7 D
三 、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 s' h' q5 w( D9 h6 ?. g3 K! M
四 、路遇师长,肃立道旁致敬。
7 q: `# P$ F0 ?: j: q5 V 五 、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9 E5 u* }8 W' b' b9 m- Y" u1 s
六 、考试时,不交头接耳,或左顾右盼。
+ o4 ?8 D! V* r: v/ e5 R 七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o0 i1 O- I: d: ~/ }7 q
(三) 处世! ~+ V% i  V; ]  m5 T" y
一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4 M( ]  b" _% o- d7 |: Z+ {/ A, i
二 、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6 M- d$ \& i4 |; I; x- ?" y( P
三 、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 |0 z) K' {8 i! G7 T
四 、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9 y% [: A# T& X* V; F' |- r 五 、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 E3 ~1 ]8 H. V/ ] 六 、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7 C2 \' Q( y# j  K 七 、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c: d7 X1 J, s( d
八 、施恩求忘,受恩必报;开罪于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
, T& C" L) {7 d3 b 九 、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 ?: N, W6 k! N5 C) t) J
十 、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k% s& q) C, C5 Y8 N
十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3 u) o! f$ p7 t" S3 d2 n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7 t9 B1 V/ n% G) p* a十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9 S+ y* f3 [/ y% w( t- g* `! w: X
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
( H( r/ ^. d# B6 i% h(四) 聚餐- G- C4 u3 o8 H, c4 b0 k
一 、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2 i- E8 K- I6 P& z: M1 R- n! k
二 、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7 i. N! y$ d2 Z8 i# c 三 、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l$ y2 s/ M) C
四 、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 N3 W$ {7 D% J 五 、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2 \. f" @+ M# q% d- a% U7 o
六 、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7 e1 {- G* ~% e+ w6 D" f9 k* D+ N
七 、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7 u6 s% y4 y: J7 \/ e$ K! v 八 、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 C: u& B2 b  }% ]( h1 c8 J2 @* F 九 、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1 E7 G( |: T& ~2 T 十 、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7 `8 x$ R* v6 i4 {% y% t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 I% l, F: q! _3 e" x$ d9 D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 L/ u4 ^5 K! Q& [. J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2 Z* q5 U# I3 Q+ \' n( Q/ t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 @5 n% u1 j- j* e9 o0 B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4 G/ G* V8 D- h7 \3 i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 ^7 b; ]- I/ O, m4 Y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a& w5 D5 _) j
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k, _7 g. H0 z, ~- t( Y; E0 P2 @
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 o8 p/ n: P% k- \二十、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7 b( A; v+ C  v5 V$ ^/ ], z二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6 W3 E+ ]( p( y# N2 u# C(五) 出门
' a' F! V$ Y3 w 一 、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9 Q, L2 W! H/ S: R
二 、见长者,必趋致敬。
, q) W. M4 k- T% g. Z 三 、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r% q! J! E1 V5 D
四 、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
6 o! s& ~3 k3 w  ^2 P8 t, ]3 m 五 、乘车见长者必下,见幼者亦须与之颔首为礼。
, K- a4 o% s& ]; u0 f! e 六 、夜必归家,因事不能归时,必先告家人。
3 @9 q: D( F- V0 g( }9 G5 _ 七 、车马繁杂冲区,不招呼敬礼。. p3 O* p' N  l0 S  L
八 、不立在路上久谈。
, I8 y5 N$ l6 ^: H; g  u6 Q) C 九 、不走马路中间,越路须先向左右看清,不可与汽车争路。) Q# T$ w1 P8 \/ V. c, ]- G4 D
十 、行走时,步履宜稳重,并宜张胸闭口,目向前视。3 N; }8 x, T8 r$ Q0 J; k
十一、遇妇女老弱,应尽先让路让座。
" X, f3 B" k6 [9 `/ f十二、途次有人问路,须详为指示;问路于人,须随即称谢。6 }7 n/ E& N; G, _4 i
十三、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 X5 k  `2 c1 ?/ j十四、逢桥先下马,过渡莫争船。7 v" s$ K* g# W, [; e
十五、在舟车上或飞机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并不得随便涕痰。, m2 O3 r8 |1 w( e
(六) 访人% ~5 X. Z2 w7 p/ f  x
一 、先立外轻轻扣门,主人让入方入。  w5 x1 t$ i  {7 e4 K! S9 [
二 、入内有他客,主人为介绍,须一一为礼,辞出时亦如之。
+ W9 I- I0 U. Z: C/ _) N 三 、入内见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须请主人另至他所述说。
+ [4 q* O3 T4 U  P 四 、坐谈时见有他客来,即辞出。, d  d; R3 B$ s( V# A* R) ^2 j+ {
五 、坐立必正,不倾听,不哗笑。
. y; J* c# p* y- k7 X' ? 六 、不携一切动物上堂。6 h2 e/ @7 I8 C
七 、主人室内之信件文书,概不取看。
$ s- V4 @3 Q$ R( z' W% X, g/ o  p 八 、谈话应答必顾望。; _* h8 U. J/ x1 z' ^
九 、将上堂,声必扬。
2 g% l# i/ R! C9 x2 } 十 、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0 [) D, s( _  ~* v) H  V( z2 v十一、主人欠伸,或看钟表,即须辞出。
  {+ X4 [5 A% H  \9 _# q7 L十二、饭及眠时不访客。6 _$ ~. M8 J6 i
十三、晋谒长官尊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20: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让便宜。恶人骂好人,好人不答对。
+ w, ?$ z8 T, t- _8 v恶人打好人,好人只躲避。不论大小人,好人不得罪。5 b3 K) ]: R# w8 ~9 G1 e1 A
不论大小事,好人合天理。富人做好人,阴功及后世。
. S) k# u% {+ h4 n# q/ `! D贵人做好人,乡党不咒詈。贫人做好人,说甚千顷地。( o+ k" ?3 r  C. d7 d
贱人做好人,不数王侯贵。少年做好人,德望等前辈。
$ @) H1 O8 C. ]* C老年做好人,遮尽一生罪。弱汉做好人,强人自羞愧。
# `+ e4 w* ^/ \7 {# Y  z" y) u恶人做好人,声名重千倍。好人乡邦宝,好人家国瑞。# ^0 ^2 p; S/ t4 G0 ^7 `
好人动鬼神,好人感天地。不枉做场人,替天出口气。
; _8 n% G/ V" v5 L/ ?吁嗟乎,百年一去永不还,休做恶人涴世间。5 ^3 R7 K* \8 Z- P- ~. |1 K+ g

+ p2 H" a" Q- K( Q8 @8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6 05:46 , Processed in 0.09720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