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1 13: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3 [2 q( ~2 m$ @0 t' {" h. F. E# N. B
貪欲生憂 貪欲生畏 解無貪欲 何憂何畏.' {1 K3 i) a' T7 S9 G
貪法戒成 至誠(二)知慚 行身近道 爲衆所愛.
' D c5 \! U5 f6 `* I, W% g$ P欲態不出 思正乃語 心無貪愛 必截流渡。
( K2 D' D4 f; i/ }4 T" P譬人久行 從遠吉還 親厚普安 歸來喜歡。
+ M# D4 {( e1 `- H0 c. n5 v$ T好行福者 從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親來喜. " Q( P0 \* H: p8 ]' m
(三)起從聖教 禁制不善 近道見愛 離道莫親.
8 ^3 ^6 p" S9 _* x& ~近與不近 所往者異 近道昇天 不近墮獄。: P! W1 w) M1 d- D2 h0 I
(四)忿怒品第二十五<二十有六章>
1 I( p: [5 {) j* J- w忿怒品者.見瞋恚害寬弘慈柔天祐人愛。2 w4 }; e' F& k
(五)忿怒不見法 忿怒不知道 能除忿怒者 福喜常隨身。
0 T) o4 ?8 K1 @注:! k9 K* x; J' }; `# x
(一) 秦本此二章又重出於無常品.又愛字秦本皆作念.
; W( n/ m0 M7 \(二) 原刻作如.今依麗刻及晉本改.
9 |+ q% `3 j9 Y. l+ D5 p7 j: N(三) 巴本缺次二章.
x0 B4 h( B/ W$ g, d8 ^$ n6 x q(四) 晉本品第同.秦本忿怒品第十五.又恚品第二十一.宋本瞋恚品第二十.巴本忿怒品第十七.- y; o. O. K1 L" m' e
(五) 巴本缺次二章.
, B8 v. h1 ]1 b7 C( D- a7 D1 `2 j8 N# P
1 `8 L$ [1 N* c, Z
貪婬不見法 癡愚意亦然 除婬去癡者 其福第一尊。
z& D5 r; Z6 f/ p' B8 z1 Q; X恚能自制 如止奔車 是爲善御 棄冥入明。 * d* D2 x0 g) o: b
忍辱勝(一)恚 善勝不善 勝者能施 至誠勝欺。 + R8 T) T8 }, I. T
不欺不怒 意不多求 如是三事 死則上天。
% a* g9 u1 \# [0 ]: A) U常自攝身 慈心不殺 是生天上 到彼無憂。
( D3 t; h; [( w(二)意常覺悟 明暮勤學 漏盡意解 可致泥洹。
# D/ m3 z' w1 r& Y3 _7 D, H(三)人相謗毁 自古至今 旣毁多言 又毁訥訒
% q% {' T2 x5 v1 o( {0 q z亦毁中和 世無不毁。 / G! t& [9 X& f, J2 s5 s& x1 J
欲意非聖 不能(四)制中 一毁一譽 但爲利名。
- P, v. e5 ~+ n+ [* K明智所譽 唯稱是賢 慧人守戒 無所譏謗。 9 I7 V& o* V& B* a, F' O
如羅漢淨 莫而誣謗 諸人咨嗟 梵釋所稱。
7 X' ?; \, e9 ]1 _. v(五)常守慎身 以護瞋恚 除身惡行 進修德行.
7 R! m! {& x2 i4 G$ ]1 H1 D1 M注:
& T5 w: s& _# y(一) 秦本作怨.$ p y8 V" v. L4 G
(二) 秦本此章入戒品.
' ~) ^6 S6 c7 u; F8 Z0 ?% l" E(三) 秦本此章入誹謗品.$ e$ {/ I) q, V/ t/ l
(四) 晉本作折.# k9 ^1 H" k6 v! [: x+ t% k
(五) 秦本次三章入學品.7 T+ o3 n j3 ]$ u4 @& }' P% H
. ]5 Z$ W) Y8 \5 S+ k2 w+ Q- z' [
常守慎言 以護瞋恚 除口惡言 誦習法言.
* p9 P I" s! J/ _+ c5 V2 y+ t0 O常守慎心 以護瞋恚 除意惡念 思惟念道。
. d5 ^8 b9 x; H. W j# M, w# ~: K節身慎言 守攝其心 捨恚行道 忍辱最強。 h. X _! F; L3 ~! e
(一)捨恚離慢 避諸愛貪 不著名色 無爲滅苦. & p3 d1 E/ \" d6 t" u7 t
(二)起而解怒 婬生自禁 捨(三)不明健 斯皆得安. . U7 x/ u$ B- L3 v! q
瞋斷臥安 恚滅婬憂 怒爲毒本 輭意梵志
) g) B) N( r7 S(四)言善得譽 斷爲無患. - n9 K6 P& |$ L# {
同志相近 詳爲作惡 後別餘恚 火自燒惱。
2 m$ u6 i5 D3 B4 ]不知慚愧 無戒有怒 爲怒所牽 (五)不厭有務. / N6 ~( n9 a7 A7 U! A
有力近兵 無力近輭 夫忍爲上 宜常忍羸. ' s9 ]+ r1 L+ w) [9 z4 G6 `
舉衆輕之 有力者忍 夫忍爲上 宜常忍羸.
4 Y. c' j( `5 I( l6 F(六)自我與彼 大畏有三 如知彼作 宜滅己中. ; g, o# x2 W/ B
注:
5 b$ Q, F: V2 r$ Y4 N2 j, r) s(一) 巴本第二二一頌入次品.又秦本此章次句云.超度諸結使.末句云.除有何有哉.9 i0 ]. z+ x" o( Y
(二) 以下巴本缺.
# }1 _1 |) v' K$ i; J$ M(三) 秦本作無明根.8 `0 V! I5 ~+ k. f/ S9 ^7 Q
(四) 秦本此二句云.賢聖能悉除.斷彼善眠睡.
5 G( Q1 }7 F: `0 _4 K(五) 秦本此句云如冥失明., v$ C* ^" d: M% L+ g6 ^
(六) 秦本此二章云.自我與彼人.大畏不可救.如知彼瞋恚.宜滅己中瑕.二俱行其義.我與彼亦然.如知彼瞋恚.宜滅己中瑕. u) ]1 K4 e+ o7 j
# L5 D' n* G4 z1 g
4 k% ]; ]3 S, W# O俱兩行義 我爲彼教 如知彼作 宜滅己中.
8 B* q+ u/ S8 j8 _8 g+ d/ B) |(一)善智勝愚 麤言惡說 欲常勝者 於言宜默。
/ ~) s6 D4 e l- L7 I5 E. a( r {夫爲惡者 怒有怒報 怒不報怒 勝彼鬬負。
9 B/ [( P1 n6 u(二)塵垢品第二十六<十有九章> p/ |3 a, ]% `6 Y0 f
塵垢品者.公別清濁學當潔白無行汙辱。
* u o) N S3 [- L- [生無善行 死墮惡道 往疾無間 到無資用。 ' `( _8 b: x6 |) A6 A$ a
當求智慧 以然意定 去垢勿汙 可離苦形。
8 E4 y1 | O) R慧人以漸 安徐精進 洗除心垢 如工鍊金。
( G4 ]3 G/ v3 A4 m(三)惡生於心 還自壞形 如鐵生垢 反食其身。4 S$ h' \' q7 c5 D) f. T+ A( z& F
不誦爲言垢 不勤爲家垢 不嚴爲色垢 放逸爲事垢.
; e w. o6 [* s4 D5 D" `/ {3 @慳爲惠施垢 不善爲行垢 今世亦後世 惡法爲常垢。7 u t( o' V# e, a3 w# j
垢中之垢 莫甚於癡 學當捨惡 比丘無垢。 4 g1 ^( R5 Q, r3 b6 y
注:. ?& G. R" k1 T7 S
(一) 秦本此句云.若愚勝智.8 y& g# C) \, M) w; q' v
(二) 晉本品第同.巴本塵垢品第十八.餘本缺.
9 K8 y+ ]; q$ Y(三) 秦本此章入行品.
' P$ s. T+ t2 J l9 j3 \6 [8 B( W! x" v, x! w4 z7 T3 b
; o! }$ ^2 _) y: `' Z苟生無恥 如鳥長喙 強顏耐辱 名曰穢生。 : @4 u- K2 X3 a2 y! |- w9 F
廉恥雖苦 義取清白 避辱不妄 名曰潔生。& k8 j; N/ t) u, q
愚人好殺 信無誠實 不與而取 好犯人婦。
$ g8 d2 U# T! `; _8 h# L9 ]1 N逞心犯戒 迷惑於酒 斯人世世 自掘身本。 7 c! M: u- }6 {! F
人如覺是 不當念惡 愚近非法 久自燒沒。& f4 N: c$ M- { o, u1 Q, @8 L
若信布施 欲揚名譽 貪人虚飾 非入淨定。 . m) |1 s+ J" n( u u$ q# ?. j
一切斷欲 截意根源 晝夜守一 必入定意。
. O) X* S. I1 o4 V著欲爲塵 從染塵漏 不染不行 淨而離愚。, ^" Z- g. d% \! S. J# G7 C" o; t1 b6 ~
見彼自侵 常內自省 行漏自欺 漏盡無垢。0 E5 y6 Z+ H( P& r
火莫熱於婬 捷莫疑於怒 網莫密於癡 愛流駃於河。
+ I0 U# N9 h9 V5 l(一)虚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衆人盡樂惡 唯佛淨無穢。
; Z3 @- w% o3 f- {- E' |7 v; O虚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世間皆無常 佛無我所有。
6 w: r) ]$ ]# @! _$ V注:# k8 |; ~: _- N8 O+ m& r' Y
(一)巴本缺次二章.7 b# f4 H0 A% r* ~6 f4 _* R L
) F/ d# R% I @) Z% w0 F9 p" U
; K. k* D, c0 m, o/ d5 H3 ~ m
(一)奉持品第二十七〈十有七章〉4 K+ Y, Z2 J" h% C# Z
奉持品者.解說道義法貴德行不用貪侈。" t$ G' T1 [! s; F% M
好經道者 不競於利 有利無利 無欲不惑。 * Z6 X5 s7 N# c3 O9 V/ `$ m3 m v
常愍好學 正心以行 權懷寶慧 是謂爲道.
0 B4 ]) b9 R- I5 s R所謂智者 不必辯言 無恐無懼 守善爲(二)智.
[$ |$ U' a% j* f' K奉持法者 不以多言 雖素少聞 身依法行 - v2 G* _! @. B- z5 R+ L8 Z, Z
守道不忘 可謂奉法.
8 o7 z" y6 R" ~; G(三)所謂長老 不必年耆 形熟髮白 惷愚而已.
! s E" D! T/ g" Y" \謂懷諦法 (四)順調慈仁 明逹清潔 是爲長老.; J; t i. T3 @2 N# [1 N
所謂端正 非色如華 慳嫉虚飾 言行有違.6 G' B, |: w* @: z
謂能捨惡 根原已斷 慧而無恚 是謂端正.
9 o+ [7 S3 i4 j, s, x# ]4 z: ](五)所謂沙門 非必除髮 妄語貪取 有欲如凡. , [9 s; ^0 d; \) Z+ d' w' ]8 j
注:
# ^' G' N2 [; P8 U4 _(一) 晉本品第同.秦本沙門品第十二.宋本同品第十一.巴本奉持品第十九.
* a+ a4 p( U/ w' g(二) 晉本次接所谓長老章., V% O' p5 c/ u" n( X
(三) 秦本次二章入沙門品.第二章首二句云.謂捨罪福.淨修梵行.
2 y2 J( U5 o- S(四) 原刻作損.今依麗刻及晉本改.
; \$ T) C8 F5 ~(五) 秦本次二章入沙門品.! J7 E& S' h* X. C# i' g; p, ?) f
, }3 v+ e. g5 I- T. Z
4 e* a: N- T) X2 ]- g/ o(一)謂能止惡 恢廓弘道 息心滅意 是爲沙門.
" M9 v/ [8 {$ N4 u* y) A所謂比丘 非時乞食 邪行望彼 稱名而已. 3 d# k: s0 K+ t3 M
謂捨罪福 淨修梵行 慧能破惡 是爲比丘.
* ^7 Y I) r* r. U所謂仁明 非口不言 用心不淨 外順而已.6 b3 u0 @: N: m* d1 \% ~
謂心無爲 內行清虚 此彼寂滅 是爲仁明.
: S" F$ V4 W& v/ U( V$ F所謂有道 非救一物 普濟天下 無害爲(二)道。) w( H1 D8 ]0 L' L1 T# f o3 ~4 L
戒衆不言 我行多誠 得定意者 要由閉損。8 y$ B' q, F8 H+ |, w8 H7 I: P
意解求安 莫習凡夫 使給未盡 莫能得脫。. _# Z) w( B9 ?6 I, r# N
(三)道行品第二十八<二十有八章>& C* m6 \5 F, g
道行品者.旨說大要度脫之道此爲極妙。
# u& Q0 [9 P: T4 @八直最上道 四諦爲法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