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51|回复: 2

四、谦德之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4 09: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修福积德造命法(了凡四训讲记)》3 I4 E/ [; P" c& e& {( H
/ X. x( I. @) }! Y

6 a' J6 \8 z' q1 }- ~  f    (一)满招损?谦受益
$ [& b+ y* d4 c2 G- d* g+ [' [3 {    古德五人以证之
4 e5 \% M2 K/ W- G9 Z3 ?   ‘谦',能保持善果,否则虽“积”也保不住,也是枉然。善真正能保持,要靠‘谦'--‘谦德之效'。所以《金刚经》里讲布施(修善),用忍辱来保持。不能忍辱,修积再多都落空。儒家的保持方法就是‘谦德'。   ?1 j4 v3 m$ h4 |; O# q; j5 p4 s  `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 ^3 k8 J* L0 X   ‘盈',是满。我们看月亮的盈亏,就能体会到这个道理。满月后的亮光必定是一天一天的减少;月未满时,光明会一天一天的增加,增加一点就是‘益谦'。“满招损,谦受益”,我们从这些地方就能体会‘天道'(大自然的定律)。
1 Q4 f% I( }/ L* L7 L6 f5 b   ‘地道变盈而流谦',‘盈'是盈满。你看水满就往低洼的地方流,这是地道之形象。鬼神看到你得志,就生起嫉妒心,他就想方法加害于你,找你的麻烦;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鬼神也怜悯你、同情你,想帮助你一点。人也是如此;‘人道恶盈而好谦',‘恶'是厌恶。前清曾国藩,官位最高曾经做到四省的总督,真的像小皇帝一样。他书念得多,他知道已经过了头,不是好事情,就为书房题名“求阙斋”,以明其志。人皆求圆满,曾先生求阙;要求欠缺一点,不能盈满。地位愈高愈谦虚,所以他能够保得住,一直到现在,他的后人都相当好。这是他自己有德行,修善积德,后人能遵遗教,所以富贵能常保。 # L4 D7 t6 R$ R* ~6 O7 W
   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 k+ f& E, c& I; v$ _8 Y4 r   《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有凶,总是吉凶相参的,只有《谦卦》‘六爻皆吉'。六十四卦只有这一卦!这个卦象称为“地山谦”。上面是《坤卦》,坤是地;下面是《艮卦》,艮是山。高山是在地底下,这表谦虚。所以德位愈高,愈要卑下。
/ B9 c# }+ {8 W: G! _" ~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1 W; s* ~- w6 k) i   世出世间真正得好处、得大利益必是谦虚之人。‘满',就是今天所讲的骄傲。
' @9 \& g% p0 j% T# ?   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 P3 x3 v& [4 C6 |* Q0 G1 P3 N   这是了凡先生以他一生的经验来观察,《易经》、《书经》里所讲的非常有道理,都应验在日常人事之间。他每一次去参加考试,跟同伴一块去,看到这一科会考中的人都很谦虚。从这些经验去观察,这个人能不能考中,几乎都可以预料得到。
. P3 ~. Y6 h# e! c8 P7 _7 U   辛未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费曰。何以见之。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及开榜。丁果中式。 8 c" K! k; x1 U! {# P
   ‘辛未计偕',就是与同伴一起去参加考试。‘敬宇'是号,‘宾'是名。这个人年纪很轻,‘极其谦虚'。‘予告费锦坡曰',费锦坡也是同行的一个。‘此兄今年必第',了凡先生观察判断他一定登第,一定考取。‘费曰:何以见之?'他说,你怎么知道?‘予曰:惟谦受福。'了凡说明他观察人理论的依据。‘兄看十人中',请看我们十个同伴之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这是形容其忠厚老成。十个人当中,忠厚老成那一个人比得上他?‘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这两句非常难得,别人侮辱他、侵犯他,他都能包容,都能不计较,量大福大。‘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及开榜,丁果中式。'他果如所料的考取了!这是一个例子。
7 N/ N% ?# F9 ?, `+ q   丁丑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 5 d0 J1 h* p; C5 g/ o
   ‘丁丑'年了凡在京师,他与朋友‘冯开之'相处。‘见其虚己敛容',看到他的学问、他的修养。‘大变其幼年之习',他在年轻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几年没见,完全不相同。‘李霁岩,直谅益友',李霁岩是他好朋友--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这个朋友的确是我们所说的‘益友'--看到他有毛病当面就呵斥,当面就教训。‘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人家指责他,他都能接受。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没有过失,人家冤枉我,也不怨人!责备总是好的,实在讲,责备的人才是真正爱护自己。自己儿女有过失,你会责备;邻居的儿女有过失,为什么不责备呢?所以纵然是错误,也是出于爱心;因此都能顺受--感激受教。
8 z4 Q' T% e: I) U/ d0 h; P   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 g' F4 R* k" r4 z9 W% E/ a
   了凡先生告诉他说,祸福都是有征兆,有预兆的。‘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了凡先生有学问,而且又得孔先生的真传,会看相算命,看相算命是其次;看到一个人断恶、修善、积德,才是真正创造命运、改造命运。所以他的判断可以说相当的准确--冯先生果然在当年考中。 & L! v/ X5 A4 o  b4 t- A8 T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5 f2 u# q# r6 t3 D
   ‘三尹',就是县政府里面第三等的职位。县长是“大尹”,主任秘书是“二尹”,科长是‘三尹'。‘赵裕峰'先生,随父在‘嘉善'县时,‘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钱明吾是当时的一位学者,他对钱明吾先生非常仰慕,拿着自己的文章去向他请教。‘明吾悉抹其文',钱先生把他的文章大幅修改。这在一般人会很难过,纵然作得不好,也不会改得那么多!‘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此处我们看到赵先生的谦虚、真诚、恭敬、认真学习的态度,所以他才会进步--第二年就考中了! 5 K4 \& ]- T" V
   壬辰岁。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 I. B  G1 m' B, Y4 l/ O/ z   ‘壬辰'年,了凡先生‘入觐'时,遇‘夏建所'先生。见到夏先生‘谦光逼人',对人恭敬有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09: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段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前面说,没有慧不能修福,修也得不到福。为什么呢?福善有真、假、有半、满,有是、非,你不认识!好心修福,谁知道造了一身罪业;造了罪业,自己还以为是在修福。所以要先读书,读书才明理。理明白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福田,应该怎样种福。人若智慧现前,自然收敛、稳重、温良、谦敬、忍让。夏先生也是在这一科考中了! 3 U( d7 g- T1 V2 f1 Q! |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瞇目。 ; i/ B8 G+ j- b3 s* U7 B' e* X
   ‘张畏岩'先生,有才学,文章写得很好,在一般读书人之间也是很有名气的。‘甲午'年参加‘南京乡试',结果没考中。怨天尤人,大骂主考官没有眼睛,这么好的文章他没录取。
/ M2 o6 Q7 q3 T5 u  `$ Q$ ^   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 - O6 _0 b; q  p9 y- o
   当时有位老道,听他大骂主考官有眼无珠,不录取他的文章,在那里发脾气;老道在旁边微笑。 2 w) s* f2 g5 q$ W" x$ B
   张遽移怒道者。 $ w% h1 r- I5 y1 r
   张先生见老道在笑他,他的气就发到老道身上了。
9 R4 k4 \' i6 i) e; v6 q   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 $ J% {1 P6 ?" i' [0 j+ V$ Y0 e6 b
   老道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所以主考官没录取你。
# t7 V; V8 F! e  z1 b   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 2 X" l: i( _% H( u5 h- h
   张先生听了老道的批评,火气更大了。他说:“你没有见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的文章不好!” , A, V3 x4 g8 C. ^  }- p# D9 _9 G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9 C9 Z6 `3 ?# z7 q, g
   老道说:“我听说作文章要心平气和,像你脾气这么暴躁,这么贡高我慢,你的文章怎么会作得好?”张先生毕竟是念书人,念书人服理;老道说得有理,他不得不服。 5 h: p" E8 `6 q: \0 w/ S1 w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 R. ?9 F8 E. ^: b9 d- K   老道所言的确是有至理,想想是自己错了!于是回过头来,向老道‘请教'。由此可见,张先生知过即改,这才是真学问、真功夫。 2 o1 \  B: Q: O! P$ Z) R) g! m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
. x( N; y* z  T3 ?   这就是真正知道命运,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中不中与文章没有多大的关系。与‘命'有关系;功名如此,富贵也如此。你发不发财。与你做生意,怎么样经营、怎样策划,都没有关系!问你命里有没有?有发大财的命,即使没念过书,什么都不懂,还是发大财;财是怎么发的他自己也不晓得,年年都有那么多财富收入,这是他命里有!如果命里没有,想尽方法,使尽手段也得不到。 ; }4 V4 T4 _! w, b# g% Y1 s# x& p
   今天,人不知命,不信命运,胡作妄为。天天造罪业,还想得好报,那有这个道理!为什么从前人的果报,很快就能见到,而现代人造的因果似乎见不到?这是因为大家都造恶,一个一个报来不及了!到时候必定是算总帐,一笔就消掉了。一个人的文学、才艺、富贵、寿、考都要有命运。创造命运,改造自己的命运,这才是真正聪明、真正有智慧。否则。若是命里没有,非理非分的妄想求得,最后都落空;时间、精力都浪费了,那才叫可惜!老道又说:
+ ^9 E0 {9 E9 y: c3 [' k   须自己做个转变。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
6 t. K/ a) f! Y4 E6 e) F  A   这就是云谷禅师教了凡先生的--一定要自己改造自己的命运。命里注定的也能变?命里注定是常数,你能断恶修善就有变数;你不知道断恶修善,那就是真的一生都受命运的安排。果然能够断恶、修福、积德,你的命运决定会改变。 / W' ~& @7 m, o3 l# i/ n
   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 `$ Z: W: R- v8 v8 W
   这是老道教他改造命运的方法,了凡居士在前面已经细说了。 ; w7 }' Z3 Q# I" o( U  L- a
   张曰。我贫士。何能为。 4 [+ }: l) L# Z$ J% L7 ~6 X( I
   张先生说:“我很贫寒,能拿什么来修福呢?” ) i2 q0 W" q  P4 M6 D
   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
0 @7 \1 E9 b: j, U6 _, U   老道说:‘善事阴功,皆由心造。'不须要钱财。往往没有钱的人能够积大功、积大德。有钱的人未必能造福、能积德。
: c- D6 A; f$ ?# K   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 ) I1 `; y( Y1 K- x5 j6 k. y- T
   这是举例说明。像你刚才那个态度就是太傲慢了!你能谦虚一点就是善、就是德,这不要花钱。 ' S, v9 C9 o$ _
   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8 b+ f, i0 t9 a. F
   考试不中,应当自己反省,改过自新,怎能责怪主考官?这是眼前的事情。可见善恶、祸福、确实在一念之间。 ; Z8 N3 q5 y" W! ], d& e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问旁人。曰。此今科试录。问何多缺名。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2 T; ]6 N2 Q: Z. H; l$ J- Y6 ~  k
   这些事情,诸位读了能相信,你就有福;你要不相信,福就很薄。天地鬼神与我们人间一举一动,一言一笑,皆有密切的关系。这不是迷信,这是事实。从前朱镜宙老居士在世时,我初闻佛法,他为我讲过很多故事,是他亲身经历、亲眼见的、亲耳听的--就是战争里也没有冤枉死的。生死有命,该怎么死,阴曹地府都有记录,没有一个是冤死的。所以你不要自以为是现代受过科学洗礼的人,科学人也逃不出阎罗王的手掌,这些全是事实,决非妄语。相信就有福了!这是圣贤人的教训。现代的科学家对此事是一知半解--事理都不通达,我们一定要认真觉悟。
* O9 Q! g- i( p! \- V   (二)虚心屈己?受福之基
5 C( ?+ p2 Y# f) a/ h- l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 ; ^# T- N( D; u4 B
   ‘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这也是事实。然吉凶祸福,原由我造,因此起心动念定要觉悟。佛教我们“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教我们“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行为要约束、要合礼。我们要遵守古礼,要遵守教诫,学佛就是为一切众生作个好榜样。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做到尽善尽美,就是佛菩萨。 + c2 l# t/ e" p9 H1 u( o- T6 l
   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 9 P  i7 t, R9 ]8 i6 K
   既然发心修学净宗,一定要把《无量寿经》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我们就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这叫学佛!从内心行持上真正去做,遵依阿弥陀佛心、愿、解、行的样子。塑造自己。依《了凡四训》做为助缘,《无量寿经》是我们的正课;持戒念佛,正助双修,这一生中决定往生不退成佛!一心一意作佛去!声闻、缘觉犹不为。从前禅宗参学,云“吃茶去”!今天我教你“作佛去”!真正可以作佛,一点也不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09: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则必得天地鬼神之佑护。
3 R# Y# E/ X$ v) F   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
( D5 X  ~$ T# H0 c5 S# f4 L$ F) t   看看眼前国内外那些发达的人,一些显然满盈、器度不大,是谓富而不乐--不得真实受用。我听说有些有钱的人,躲躲藏藏,怕人家找他麻烦,怕黑社会找他,生活痛苦不堪。那是受苦,不是享乐!人生在世要快快乐乐,不要痛苦,这才是幸福的人生。
, X9 H  c' X3 s- M* q   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
! q4 `6 e: K' c   这两句话我们要记住,一定要认真学习,尤要学“谦虚”。
! ?6 V! E: P4 b' [0 I   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 k% h& C* ^# q0 s' X
   “修业进德”关键就在“谦”字,要学着不如人,人皆有擅长为我不及--是真正不如人,不是假装的不如人。若表面上谦虚,实际上还是很自负;纵然人家看不出来,天地鬼神佛菩萨早看清楚了。所以“谦”要真正从内心里面发出来,没有丝毫的虚假。善人我不如他,恶人我也不如他!真正谦虚--他有善行我没有,我不如他;他作恶,我不敢,我也不如他。这才“谦”到了底,山才真正埋在地底下!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地山谦”的具体实践。学生只有我一个,其他都是我的老师,我的善知识。《五十三参》实在讲他所学的是什么?“谦”之一字而已。最后他圆满成佛了!
9 d- S' V, H1 Z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 $ R$ h/ V% D( f& q" I! m9 w8 c1 o
   这一节开示的话很要紧。立定志向,谦虚精进,才能满愿;果能依教力行,‘自然感动天地'。 ! q' h6 G" ?! v2 g
   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予于科名亦然。 9 t6 @6 l1 a& V0 j( M" C! ~( [4 O
   末后了凡先生引用孟子的话做为总结。我自己一个人好乐,何不与民同乐?与民同乐才是真乐!所以凡是自己喜欢的,最好能把欢喜扩大,这才是正确的,这是真正的富贵。譬如在台湾,老百姓都迷在财富上,如果大家能明白这个道理,地区与全民共同来创造财富,共享财富,共享安和乐利;“民之所好而好之,民之所恶而恶之”,这才是“顺应民心”。
2 m8 E/ N# A' P/ {/ g: T   我们用智慧修善积德,创造财富。要帮助全世界落后的地区、贫穷的地区,这种富贵创造得才有价值、才有意义。财富据为己有,祸害就近了! # r1 V: _1 N9 l% F' n8 M
   尤惜阴居士曾说,《了凡四训》是奉行《感应篇》与功过格的事实。了凡先生所用的功过格,我们在《德育古鉴》里刊出来了。《德育古鉴》就是一部功过格的感应录,完全是依功过格而编的,不但教我们修行,且加强我们的信心。《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一篇是补充《了凡四训》没有说到的地方。都是于世道人心很有利益的好文章,我们同样把它当做宝典来受持。读过之後,自己更应当深深的反省、检点。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必须认真修学,才能趋吉避凶,转灾祸为吉祥。( \( g6 Q3 C& w# Z0 J+ ?# q# C/ U
. V5 o: H6 `-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2 01:34 , Processed in 0.0834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