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72|回复: 4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蔡礼旭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30 18: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摘自《蔡礼旭老师:《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 c2 v8 G3 G3 h
6 a2 O- m! a1 B. G% s$ v*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六集)  2005/3/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16
# R" q2 O- `/ y: L& p$ H# p0 l
$ X  \$ M6 e/ o/ v: J* b- ~9 S8 q& u% G0 S0 X; |* B. o6 N, b
4 f  s$ K7 ]# A9 s/ Y7 j) B: F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刚刚讲到,现在懂得人与人见面行礼鞠躬,反而是韩国人、日本人做得好。我们在看韩国剧「商道」,他们纵使跟对方不是很愉快,可是只要遇到了,他们还是恭恭敬敬给人家鞠个躬,礼不可失。日本人跟韩国人在过去的历史当中,都是积极向中国文化学习,而我们中国人在这一百多年,反而失去了民族自信心。我们重新学习,重新深入,重新肯定,重新提起使命感,不然我会很害怕,假如我们不学,五十年以后,国际法庭会有个诉讼案,就是孔老夫子是韩国人的祖宗,还是中国人的祖宗?结果这个国际法庭的法官可能有学佛,他说我们要重实质而不重形式,看看现在谁真正把孔老夫子的教诲做到,就判胜诉。到时候假如判给韩国人,我们就欲哭无泪。所以「知耻近乎勇」,我们要知道赶快奋起直追,赶快修正自己的过失,让自己祖宗的文化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开花结果。/ c" b) m3 g1 B/ C& K
7 k* d0 y; Y. M2 i  U% J' I
  当然要让文化开花结果,首先从我们自己开始有礼,开始有孝心、有德行,演出来给所有的人看。古礼是用鞠躬,现在人与人见面都用什么礼?很多是握手礼。我们现在来示范一下握手礼,请一位师兄上台来。人生会有很多变化球,改天诸位同修站上来也要很自然。我们首先遇到朋友,先跟他鞠个躬:「你好!」然后上前握手,握手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情况?第一个,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有些人握手是这样握的,「你好,你好」,还看着旁边的朋友,然后握过来,「你好,你好」,心不在焉,只想着赶快握完。有没有这个情况?所以不看对方,对方感觉不受重视,对我们的印象就不好。所以眼睛一定要直视对方:师兄,你好!
0 J0 f5 V$ d. L& [2 c1 B! E
$ W. k4 x7 p2 ^3 N  诸位同修,握手很重要,可能你就可以选上,当官了。你没看现在选举都一直「你好,你好」,假如我们的眼神很真诚,可能一点一滴的票源都来了。在握手的时候,也要注意他的力道,比方说,有些人握的时候都是这样,「你好」,好像给人家沾一下。有没有看过?别人握得很不自在,你到底要不要跟我握?所以力道要适中,握的地方也不要太上去,适中就好,力量适中;假如握得太大力,人家回去还要花钱包起来就不好,所以力道要适中。再来,时间要适当,你不能握了就不放,对方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要松手。尤其遇到漂亮的女士,不能忘记时间,就一直在那里「你好」,人家都退不下来。所以握手注意眼神,注意力道,注意时间,都得当的话,彼此就会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我们掌声谢谢这位师兄。# f7 t1 ^! Q4 p, l+ l+ C
. Y: ]( }- L( T1 x9 L
  这是握手的礼仪,我是比较赞成鞠躬礼,因为刚好手很脏的话,不好意思。或者我们看到朋友、看到长者正拿着东西的时候,要不要去握手?所以要通权达变,这个时候鞠躬礼,问好就好。但是我们也要恒顺社会状况,现在比较重视握手礼,我们也随顺一下。握手还要注意顺序,就是谁先把手递出来,这也是有规矩的。是先长官跟下属伸出手,还是下属先跟长官伸手?是长辈先伸手,还是晚辈先伸手?是男生先伸手,还是女生先伸手?其实这个道理你不要说学了才会,你去想一下,感受一下就会。你看男生伸出来,人家女生不想给你握,你不就在那里很尴尬,是不是?对!所以女孩子先伸手主动的话,我们男孩子再随顺礼仪跟她握手。再来,一个领导者他接触的人那么多,每天假如每个人都握,他也很累。当你伸出来,他也不认识你是谁,你伸在那里也很尴尬。所以等主管、领导人先伸手,我们再伸手。长辈也是如此,长辈先伸手,我们再伸手,不然就在旁边恭恭敬敬就好,也不失礼。
6 Z! k( ?! q$ B9 [. l' o- Q* u) P
# w. B: f! U7 g7 }' b  再来,介绍应该怎么介绍?因为见面打完招呼,要彼此认识。是介绍长者给晚辈认识,还是介绍晚辈给长者认识?是介绍男众给女众认识,还是先介绍女众给男众认识?这个顺序很有趣,刚好跟握手的顺序反过来。其实为什么反过来?道理也很简单,我们是先尊重长者,看他愿不愿意握手。相同的,介绍的时候,一定是晚辈主动到长辈面前来介绍,也是我们下属把下属介绍给上司、领导者,把男士介绍给女士认识。假如是比较老的朋友跟新的朋友,因为老的比较熟悉了,新的我们比较没有那么熟,所以是介绍老朋友给新朋友认识。这是介绍的顺序。9 i2 P6 ^7 w& V5 u+ K% V: M
( k3 s  R1 {; s- x0 U
  再来,见面当中,现在也常常递名片,名片要怎么递?这常常遇到,很多人拿名片,拿起来:来!给你一张。你这样到处发,人家拿过来会不会很重视?就感觉好像在交代一下。所以拿名片应该双手拿过去,而且要让对方一拿到,是马上可以看到您的名字、您的尊称。不要你拿给他的时候,他还要翻半天,这样就有点尴尬。递过去,他马上接过来,「陈先生,陈经理你好」,感觉就很和谐。接完以后,切记一定要把姓记住,你不要拿了,放下来以后,才在那里想他姓什么,再拿起来看一下。所以定功在那里练?时时心定得住,这些细节、礼仪就会做得好。假如心很浮动,常常很紧张,可能就会常常出现这种情况,紧张要透过念佛来伏住、来对治。
  g- I0 O) L& f) r  u. W5 f* k5 m/ ?
3 Z8 a, f' K; c. X  你拿了名片可不可以放在桌上?一边夹菜,这个汤还滴下去。还有的拿了以后,他没有意识到就放在屁股底下坐下去,都有,或者掉在地上。假如你那天是去谈生意,你的生意会有什么结果?「对我的名片这么不尊重!」整个关系就搞得不好。所以拿到人家的名片,恭恭敬敬的赶快把它收好,收在皮夹里面,这样就不会失礼。最好这些名片你把它收好,改天又要去见这些朋友的时候,可能有时候名字已经忘记了,赶快拿起来复习一下,这样一见面马上可以称呼对方,对方会倍受尊重。我们说不拘小节,那是对别人的态度,对自己要严以律己,对自己要处处替别人着想。你在这些细节之处都不失礼,都能给别人很好的感受,相信对你整个人生的人际关系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下一句:
. S( m; Z, h: y5 U) c% w; C2 z/ R1 J/ T5 A0 M  ]# J/ u- {
  【长无言。退恭立。】
/ a' \8 K+ D* j( [3 {/ }& F+ u5 H5 A8 Z7 g" M+ }
  我们跟长辈打完招呼,假如长辈没有什么事交代,我们可以告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8: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长辈交代一下:爸爸,我先回房间去了,我先回书房去了。『长无言,退恭立』,我就会回想到自己在念大学的时候,好不容易有时间回家里,结果东西一放,人怎么样?跑出去找朋友、找同学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很不懂做子女的规矩,没有去体恤到父母的心境,好不容易儿子一、二个月回来一趟,父母一定是非常希望了解一下我们的读书情况、生活情况。
% \9 I. L& C! e
" r( g) K6 @; M. u; q" Y, `  所以不管是在学生时代,甚至于我们现在在社会工作,只要有机会回去探望父母,一定要跟父母好好坐下来。因为这么一坐,人的心会慢慢平和下来,可能你坐了十分钟以后,父亲有很多的感受就很自然可以跟你诉说。我们跟父母交谈的时候,你不要坐了两分钟,就「好!爸,我走了」,这样可能父母有很多的话都没有办法跟你做沟通。所以跟父母一定要坐下来,跟父母泡杯热茶,让他的情绪很平缓,他的话就很自然会流露出来。假如坐了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真正没有什么话谈,我们再离开。「长无言,退恭立」。
8 H# t4 a/ ]* @9 [+ ]8 _3 Y! g9 ]0 _% k3 }; F) y
  诸位同修,我们现在年轻人真正跟父母坐下来,可能五分钟、十分钟都坐不稳。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年轻人比较傲慢,听不进去长者的话,可是人生就会走得很苦,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好像很怕长者又讲我哪个过失,很不舒服,这个慢叫什么?卑慢,内心空虚,没有本事,但是又有一点傲气,所以就领受不了长者的教诲。假如在四、五十年前的年轻人,有没有像我们这样?没有,他们遇到好的长者,可以请教、可以学习的,都很主动去亲近。以前在乡镇当中,都有耆老在庙口讲故事,讲这些忠义的故事,很多孩子都很欢喜来听。所以确实我们应该用个谦卑的心去面对父母、面对长辈,毕竟人生确实是要透过很多的历练,你才会有真实的智慧。# I; u  n9 {# n7 ~; d

( s) c* W! s9 ?; ^( q8 o) P; K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5 i. N2 }6 d; x2 o5 ^1 U
% G6 N# {* o- w) u5 P
  这是当时候的社会情况,他们的交通工具是马,当我们坐在马上看到父亲,你会不会坐在马上说:爸爸,你好!那就很没礼貌,赶快下马来,然后跟长辈问好;等长辈离开了,我们再上马,『骑下马,乘下车』。以前是马车,所以你看到长辈可以停下来,赶快下车;现在是开车,你能不能看到长辈,马上就踩剎车?那不行,要会变通。在大马路上看到长辈的车,能不能窗户拉下来在那里「叔叔」?这样就学呆了。在这样的情况不需要,因为可能会造成危险都说不定。
& s+ z& C1 S9 o5 v* t6 N, R- s' m9 ~1 k5 S6 ^
  『过犹待,百步余』,其实这就是目送长者离去,我们把它延伸成送宾的礼仪,送客人。在这一条当中,我们就会给小朋友实际操作,一个人当客人,一个人当主人,等客人刚走出门,主人马上就把门「砰」关起来。再把门打开,把这个客人找进来,问他:你刚刚有什么感受?这个小朋友说,「他恨不得我赶快走」,所以给人的心里就不好受。我们这种操作的过程,可以让每个孩子设身处地去体恤别人有什么样的感觉。接着也用问答的方式,让他们讨论。诸位同学,你觉得送客人应该怎么样送才能够让对方非常舒服?孩子就会从他的生活当中去找资料,比方说他们家住大楼,只有电梯,那就是送客人到电梯,等电梯门关了,我们再回来;假如没有电梯,那就送到楼梯口,等客人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才走。! K5 @9 B# I6 `% s
* P: \( W2 g7 ?/ @) Q
  而这个动作是不是刻意要做的?其实不是。我们看看古代,朋友之间情谊都非常深厚,有时候一离开,下次见面可能又不知道多少年。在李白的诗里面,有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提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他送他的朋友到什么时候才离去?送到他的船已经完全看不到,他才离开。诸位同修,我们去体会一下,古代那种朋友的情谊,他在那里目送的时候,内心都时时想着,这个朋友在这一生当中点点滴滴对我们的照顾。所以以前的人不忘恩、不忘情。6 X( w1 U; r8 I: b
- a7 P6 x0 J5 S5 y- c
  刚好我这次在台南讲课,我的结拜大哥还特地从台中跑到台南来听我讲。那天他回去,我就跟着他一起,送他走。他说他要步行到火车站去,因为他觉得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多看看,多学习,我就陪他走了一段路,走完以后,我也目送他离开。在那个当下,我们就回想到十年左右的时光,这位长者、这位大哥时时刻刻都在给予我们精神的肯定,精神的鼓励。所以在这个送的过程,内心也觉得非常感谢、非常感恩。: \2 ^  j+ |9 h
% e! F2 B1 p; P0 @, w
  我在学院,前年的时候,那时候每次听完师父上人讲课,我们也在门口等着送师父走,在送的过程,我们也在落实「过犹待,百步余」。而在这个送的过程就深刻感受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个人一生能够遇到明师,人生会有天翻地覆的转变。时常想到,假如这一生没有遇到师长的教诲,人生真是不堪设想,真的不知道造业造到哪里去。所以目送的过程,也时时让我们念受师长的恩德,时时提起知恩报恩,时时要提起以师志为己志。这是送长辈的礼仪,「过犹待,百步余」。
9 R0 Z& I3 O( Z/ ~  D) Y( E/ X  q. I' Q/ U3 n6 w. I0 m: ]
  有一次刚好我送了我们中心的老师离开,在这个离开的过程,我看着她们的车子,发现有一位女老师的裙子没有拉进去,就夹在门外面。我马上打电话通知她,说你的衣服露在外头,赶快拉起来。结果她们听了以后很感动,代表我们是送着她们离开,才会发现衣服掉在外面。有个幼儿园的家长,每次到幼儿园接孩子,学校的老师都是送他们出门,目送他们离开。这些家长每次到幼儿园都觉得很感动,备受尊重,所以敬人者,人恒敬之。当我们都很有礼貌,处处替对方设想,相信人与人不会有磨擦,只会有互敬互爱。我们接着看下一句经文,大家一起念一遍:
) H) a; L& ]1 L" ~8 Q3 U! ?" l& v" A% O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6 u) r' Y+ q! s; g9 i2 p5 b) @1 q
! f; Z" L$ j6 ^1 ?1 }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因为长者叫我们坐,可能会考虑到整个坐位的问题,当长者觉得我们适合坐那里,他叫我们坐,我们才坐。不然到时候坐在不该坐的位子,要再叫我们起来,也觉得有点尴尬。有个孩子才三岁多,他到幼儿园去上课,也学了这句教诲。有一天她的父母还有外婆带着她一起到公园去,孩子坐在一个高凳子上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8: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的父亲在那里看报纸。突然外婆走过来,这个小女孩跳了起来,因为太高了,跳下去的时候,脚站不稳,就跌下去。她的爸爸还有外婆就赶快过来把她扶起来,他说:你怎么跳起来?这个小女孩就说「长者立,幼勿坐,外婆来了,我要让坐」,所以她马上跳起来。她爸爸听了以后,觉得很不好意思,你看孩子三岁多就懂得让坐,他自己在那里看报纸,根本就无动于衷。所以小孩子很单纯、很好教,往往在跟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很好的一个撞击,很好的一个推力,因为总不能做得比孩子还不好。
( \4 C# T  _6 `  l' P
$ O; l3 J: t# o  这个「长者坐,命乃坐」,长者叫我们坐,我们再坐。但是也要观察情况,不可以死守这个道理。因为有一次刚好深圳的李老师跟着我一起到香港去讲课。胡居士就跟李老师在谈话,站了很久,胡居士就坐了下来。坐下来以后,这个李老师因为「长者坐,命乃坐」,胡居士是长辈,没有叫他坐,他就一直站着。结果因为他太高了,胡居士头就一直这样仰着,头很酸,说:你赶快坐下来,我的头很酸。这个时候要通权达变,当长者他的头已经仰得那么难受了,我们要赶快坐下来。所以,学经典要懂得活学活用。* w' u% }, I1 ~' S- F

7 ?5 l1 i3 Y# Y' b) s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跟长辈讲话的态度,应该注意到声音要适中,假如太小声,长辈反而听不到,就增加长者的负担。现在的孩子跟长辈讲话,很多很大声,甚至于是孩子一堆在旁边游玩,长者正在谈话,声音大得不得了。父母就说:小声一点!孩子确实小声了,维持多久?可能过没多久:小声一点!一下子又忘了,结果长辈就说:算了算了,别管了!一开始不管,到最后养成习惯就很难导正。所以这些细微之处,我们要抓住原则,用耐性把他们引导正确。中庸之道事实上也就在与人相交往点点滴滴当中,所以声音不可太大声,也不可太小声;礼貌不可不及,也不可太过,你礼貌太过,可能就会给对方很大的压力。+ N3 W/ C- f( K$ |8 O; o% U

* F7 N( g1 I/ x* I7 r; Q5 G& ?5 C  孩子讲话确实要训练,所以我们每个礼拜跟小孩上课,都会叫他们上台来,看看这个礼拜做了什么孝行,起来报告。孩子一走上来,站的姿势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就一定要握着桌子,他才觉得比较有安全感;有的站的也是歪歪扭扭的,一边讲话,手还会摇来摇去。这都要透过实际让他常常做,他的整个稳定度就会提升上来。当他讲话讲得太快,我们要很有耐心:来,慢慢讲,一个一个字讲清楚。能力绝对不是天生的,都要透过后天的训练。在海口有个小女孩很内向,我们也是让她常常训练,后来过了几个月以后,她母亲有打电话给老师,说她女儿去参加朗诵比赛还得奖。因为在现在的社会,上台的机会一定都会有,在公司里面也很可能要上来报告,与人都有交谈的机会,所以言语的训练不容忽视。孔老夫子的教学,德行摆在第一位,第二位,言语的态度、言语的方式,都很重要。我们看看《弟子规》从头到尾,教导讲话的态度、讲话的方法教了多少?都快要占三分之一的分量。( W9 ^1 w, D) U& L. |' u1 |( X: v; \
" f* M: L, G" Z9 r4 q
  下一句经文,『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当长者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赶快快步向前,不能长辈叫我们,我们还大摇大摆慢慢走,这样就失礼,就赶快走向前去,「进必趋」,不能让长辈在那里等。离开的时候,你总不能说「爸爸,我走了」,一转身就离开了,这样也有点失礼。应该说「爸爸,我走了」,稍微看着父亲,慢慢往后退几步,再离开。所以这些细微之处,都是从内心的恭敬流露出来。
4 E, s& f  f, x3 a) v2 \
! y2 N& R+ B. O  「问起对,视勿移」,长辈在跟我们交谈的时候,我们的眼神不可以飘来飘去,应该专注看着对方,听对方讲。这个态度也一定要训练,我们看到现在小孩很多心定不下来,你在跟他讲话,讲没几句,他的注意力都飘来飘去。当下你要很坚持,让他看着你把话听完,听完以后你还要问他,刚刚爸爸讲什么?刚刚老师讲什么?讲一遍给老师听。这样就会训练他,一来要专注听人家讲,二来要有恭敬之心。我们接着看下一句经文,一起念一遍:4 b" y: q- O: A" x: ~
: o6 o8 h# e1 g8 p0 G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4 n7 S4 g. y" h2 C' m6 i( b
/ ^, d" S7 ^$ C  古代这个『诸父』是指叔叔、伯伯,也都是跟我们父亲平辈的长者,叫「诸父」。堂兄弟、表兄弟就是诸兄弟。我们要去感受到,在成长的过程,这些长者都曾经抱过我们,这些长者都是时时在心里面祝福着我们,希望我们往后会有好的成就、好的人生。对于这些长者的爱护、长者的祝福,我们也要放在心上,往后自己有所成就,当这些长者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主动去付出、去关怀,这样整个家庭的气氛就会非常和乐。' p4 h2 i- j3 A6 \1 F
' ?  [! U6 ^6 V+ }3 ?. C+ v
  除了要尊敬这些长者之外,其实当我们长者的孩子需要照顾的时候,我们也要尽心尽力,所谓爱屋及乌。在明朝的时候,有个女士叫章佳英,因为从小父母就双亡,她也感受到一个孤儿的辛苦。后来很不幸,她三个哥哥也相继去世,三个嫂嫂也离开,留下了一些子女。她就没有结婚,全心全意照顾她的甥侄辈,这样的精神,也让我们相当感动,能够放下自己,提起对兄弟的情义。我在教书的时候,也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家长,她是学生的姑姑。因为她的哥哥已经去世,她的嫂嫂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所以她找对象有个标准,就是一定要带着她两个侄女她才肯嫁。后来她就没有出嫁,亲自教养这两个侄女。所以我跟这个家长在讲话的时候,她谈到这个过程,我整个人都很感动,当场眼泪都快掉下来。确实人用情义、恩义去演他的人生,都会让人家非常尊敬。: J# v1 m  y: |
- n9 x) V* P8 Z
  这个「诸」,我们再延伸开来,用一个平等心,就是侍奉所有人的父母,也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恭敬;侍奉别人的兄弟、长者,也像我们自己的兄弟、长者一样恭敬。其实学佛,成佛最重要的一个引业是什么?是平等心,我们就在境上去锻炼。《孝经》里面有提到「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你尊敬别人的父母,谁最高兴?他的孩子最高兴;敬其兄弟,则弟悦;敬他的领导人,则底下的部属也很欢喜。「敬一人,则千万人悦」,当我们对他的父母恭敬,他所有的孩子、亲友跟我们的关系就很融洽。所以人际关系其实并不复杂,当我们懂得尊敬他身旁的每一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8: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能够赢得别人对我们的尊敬。7 i0 x7 C! A5 s$ N) G

) G8 K( f, g7 ~$ w& x8 B2 v  许哲女士,她是把全世界的人都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来看待。她也提到她的生活非常简单,每天可能吃一餐、吃两餐。而且她做饭的时候也很简单,有没有炒菜?没有炒,她直接烫一下就吃,有时候就直接生吃。其实这样吃才能真正吃到食物的营养,当我们用很热的火在炒青菜的时候,诸位同修,你们有没有听到,当你把菜放下去,维他命C就跟你说「主人,我走了」;维他命B也跟你说拜拜,都在这个高温之下流失掉。因为维生素怕热、怕水,你把这些菜一直泡在水里面泡太久,它的营养也跟着水溶在一起,怕水、怕光、怕热。
; x$ \, d/ R: B, }) V' r' Y" o: l! O, ]0 d$ ?
  饮食方面她非常的简单,连穿衣服也很简单,她说她没有买过衣服,都是从垃圾桶捡起来。当然在新加坡,从垃圾桶捡起来的衣服有没有破洞?可能也没破洞,很多人可能退了流行,衣服就丢掉了。除了对衣服非常节俭之外,其实许哲女士这么做,也是相当替人着想。一来做个好榜样,二来因为她去探望的这些老人、这些家庭,他们的家庭情况好不好?不大好。假如她去探望的时候,都穿着高级的旗袍,这样好不好?去的时候,人家很有压力,都不敢靠近你,深怕手给你摸脏了。假如我们当大官,每次都穿着非常体面到这些贫民窟去,他们有什么感受?觉得很有距离。许哲女士就穿着这么简便的衣服,跟他们差不多,感觉亲切。当我们在影像里面看到,只要许哲女士走进他们的家里面,他们的笑容好像在告诉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至亲,自己的亲人一样。「事诸父,如事父」,要有这样态度。
6 F# B7 M1 m3 D  i" L- u0 P
' f/ C+ Y- \6 `" e% H6 {5 K* y9 K  在晋朝,因为处于国家比较动乱,那时候五胡十六国,很多时候常常都要搬家,迁移。晋朝的祖逖,那时候他带着好几百个亲人还有邻居,一起要搬到淮泗这个地方。在这个搬的过程,因为他们家里比较富有,他就把这些车统统都给老者来坐,自己家里的食物、医药都统统奉献出来,他自己用走的,徒步行走,非常有道义。后来生活稳定下来,皇帝对他也非常看重,封他当刺史。他当了刺史以后,就开始对人民的生活好好的去改善、去努力,对他们的农事,还有整个街上常常会有些白骨,因为战争,他就主动把这些白骨都安葬好,还帮他们做祭祀的礼仪,所以人民对他非常感谢。, F9 y1 G  N6 A$ J' t- x# Y9 b& S
1 ~; v3 [5 E, v& r1 ]5 \3 g
  由于他非常有志向,希望把晋朝失去的土壤能够把它再复兴回来,由于他有这样的志向,也顺利的把晋朝失去的土壤恢复回来。诸位同修,我们也要有志向,中国文化退丧,佛法衰微,我们当佛弟子、当炎黄子孙也要立定这个志向,要把它真正能够再发扬光大。怎么发扬?就像祖逖一样,时时替人着想,把经典演出来,做的都是仁义之事。后来有一次跟这些乡里的长者一起吃饭,长者站起来对他说:我们年纪都这么大了,能够再遇到你这种再世父母,我们这一生死而无憾。所以,一个人的真诚能够感人至深。后来祖逖去世了,乡里面的人都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如丧考妣,非常难过。所以诸位同修,一个人一生的价值什么时候看得出来?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很多人鼓掌,很多人放鞭炮,我们这一生有没有成就?有没有价值?就没有。但是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很多人感念,很多人伤心,很多人念着我们给予他们的帮忙、协助,这一生就活得相当有价值。所以,要用我们的真心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8 q# t9 m3 z* v% `% E: K
" @( V0 P, x" V9 Y) N  接着我们进入《弟子规》第三个单元,「谨」的部分。谨,我们先说明一下,谨是一种态度,谨的态度要落实在言语、行为当中,所以要谨言慎行。假如言语不谨慎,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能丧邦;假如言语不谨慎,在团体里面搞是非人我,很可能就把团体搞砸了,所以我们要谨言。有个朋友他接待了他三个好友,因为其中一个好友还没到,来了两个,他在那里等了一会,他就说:怎么该来的还没有来?他一个朋友听了,可能前一阵子才跟他有一点口角,就不大舒服,是不是讲我是不该来的?按捺不住,他就走了。结果一走,这个主人又说:怎么不该走的又走了?最后一个人说,那我是谁?我就是该走的。所以那一场饭谁吃?自己吃。所以要谨言。
* O7 `0 z  G+ i0 m0 K
8 q6 R% n; H+ X. T  还有要谨行,比方说我们做的工作,像前一阵子就有直升机在半空中爆炸,因为在检查机器的时候,有裂纹他没有把它检查出来,后来就发生意外。只要我们负责的工作,对于他人的安全有直接关系,就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在一次太空的活动当中,耗资也有数十亿的美金,结果本来要登陆月球了,临时又折回来,因为缺了一颗几十块美金的电池,就没有办法登陆。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大大的损失,所以不得不谨慎。一个人一生能够事业、家业有所成就、圆满,这个态度不能不学。
, K% o% R: o8 r- h$ a: M) E$ X* X
' d1 C& [, A5 {% q# S* {$ n  谨言、谨行,更重要要谨念。谨慎从念头上下手,当我们不耐烦的心起来,随便的心起来,当我们不替人设想的心起来,赶快要把它调伏好,转变成恭敬,转变成处处替人着想。这个「谨」是《弟子规》当中最长的一段,这一段的教诲,包含了几种重要的能力。第一个,一个人的自制力要从这些教诲扎根;第二个,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个,做事的能力。欲不可纵,人的习性不能放纵,所以要养成自制力。第一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不能贪睡,不能虚掷光阴,这是属于自制力。「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是对食物我们要懂得爱惜,不要浪费。所以很多是从小让孩子形成自制力。再来,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要有好的卫生习惯,因为整洁为强身之本,从小他很脏乱,身体一定不可能会好,所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7 M7 t# s3 l$ P8 Q9 l5 @& {* b

7 N( g9 Q) A8 ?$ o0 {# A! d8 D  再来,做事能力要细微,当你把事做好,事实上对自己是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做事要从小细节开始,不然你穿得很邋遢,别人跟你交往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你好像不尊重我。所以不自重,就取辱,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可能招来别人对我们的毁谤,别人对我们的轻视,所以要「自重而后人重,自敬而后人敬」。所以,仪容也是要相当谨慎。有一次我要去讲课,时间比较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8: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海口就坐了一个「摩的」,这个名词大家一定没听过。什么叫摩的?叫MOTOCYCLE的士,摩托车的的士,摩托出租车。一坐上去,就赶快直往教室奔去。结果到的时候,没有迟到,我也满高兴的,赶快进教室讲课。讲完以后,下课了,我到浴室去,一照镜子,我的头发是翘起来的,因为坐摩托车,风一直吹。我就跟中心的老师说:你们怎么都没有告诉我,我的头发已经翘成这样,害我那两个小时在那里献丑。不过底下的这些朋友确实也对我们很尊重,都不好意思跟我们讲。不过诸位同修,我们假如看到朋友脸上有东西,要告诉他,你这个不好意思可能让他往后会变成人家的笑柄。( F$ p. r, e- I8 V, m# y; j2 P

; i- ]3 j) P. f1 b; l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就是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要把生活搞得很杂乱,这都相当重要。我们看看现在孩子不要说照顾别人,自己都搞得很乱。现在还有些大学生,每次回家都背一袋东西,什么东西?衣服,一进门给父母的见面礼就是一堆脏衣服洗。还有个现象,暑期结束了,学生把那些脏衣服直接往垃圾桶就丢掉了,床单也丢了,浪不浪费?对,孩子假如养成这样浪费的习惯,他这辈子败迹已经显露出来。因为你能够替他赚那么多钱,他自己能不能够赚那么多钱?很可能就相当困难。所以我们教导孩子,都从小让他们自己洗衣服,自己洗碗。其实孩子边做,他也做得很欢喜,因为他觉得他学会了,他的能力提升,有成就感。
# F5 \/ E$ p  J; m, s
2 v; Q8 i! T- i) {, s3 C# @  刚好有个小朋友轮到洗碗,在家里从来不帮忙,结果看着那个碗盘,他就走了,不洗。老师怎么办?这个老师也按兵不动。后来吃饭时间到了,菜都煮好了,碗没洗,老师也坐在那里,等着洗碗,这个小朋友没有办法,就赶快去把碗洗干净。接着老师跟他说:我们是群体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他的本分事做,假如你不洗碗,那没有碗用;假如老师不煮饭,你也没有饭吃。所以,应该尽心尽力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从小让他多做事,这些生活能力就提升上来。而其实当一个人生活不求人,他会过得很自在、很轻松。假如一点小小的事情都办不了,还要找人帮忙,还要花钱,那可能他生活的就常常是在依赖别人之中。8 y& d6 I( J+ t8 W4 S0 w

4 N9 m* T5 \- t, h% y7 |9 F  最后,做事能力,我们看到「谨」里面提到「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做事不要急躁。「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都是做事能力,分成这三个方面我们来深入研究。这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4 11:17 , Processed in 0.1001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