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
6 Z) U7 `; S" f4 @曹魏康僧铠译
( `- W9 K# Q. b0 [: P
7 F. I, D4 M8 G. X, W( @* D: P* C, H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 I, O4 k( r! C3 U" m1 u$ g
" X( h# ^6 u! {. G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L$ T c. G1 d, f( ^
1 ]7 B c6 h6 A5 k, E; E" u4 [9 Y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 @. [5 }2 k4 L4 n9 h' |- k+ i9 o Y2 w+ A# V4 a1 m, s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6 v6 h% ]+ I0 s0 u) C+ a
9 ]4 N6 U6 ~' j4 w9 F6 \# g& @4 g: q7 m" _: p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四卷" O v3 f1 w, l' i2 Z
宣化上人著述" @( x5 W! d) L) U
; P5 b: y$ b+ Y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
& w2 f4 k' S9 w 这时,佛怜悯在会得到小乘果,而对于菩提心,还未得到自在和还未开悟的人,及为了将来,佛灭度以后,末法时代的众生,想要发菩提心修道的人,乃开示一条最上乘的微妙修行道路。
. Y$ l/ [7 M# d) V7 `
) r) w: O# `. `9 x' | 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 o5 \. b* e: { M
" [! P7 T5 n9 [/ k# }* X 佛即开示阿难及在会诸大众,你们既然决定发菩提心,要知道佛法中的不可思议妙三摩提,即楞严大定,立志勤求,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但首先应该明白,发菩提心的基本初心,和二点决定性的义理。什么是二点基本初心,决定性的义理呢?
" d# T. t! `" d: b; R 1 X/ W2 i2 l3 Q" s" H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 M; p+ ^4 q+ `8 A3 x
. E- Z+ d9 l' j5 q/ h; N9 |3 Y 阿难!第一义者,如果你们决定舍弃声闻缘觉小乘法,不愿再沉滞于空寂,而欲修菩萨大乘,进入佛的正知正见,首先应该仔细观察,发心的动机,和证果时候,得到正觉的真心,是相同呢?还是不相同呢?(果地即菩萨境界。) t7 K: ~0 F3 P, }6 L/ I7 d
5 i$ U4 J! o* k2 ?2 b A9 Q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4 U- l- J: x9 Y4 R; z7 s5 s1 `
0 R ~- Q. X4 X* u! X- S. n 假若在因地最初发心的时候,用生灭心,即第六识攀缘心,作为修行的基础,而想证入不生不灭,常乐我净,佛的境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 l; V/ V0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