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q/ |" }0 q( W
# I8 `1 e; h( A& L. U●[太虚法师]优婆夷教育与佛化家庭
& R6 g5 ^* Y B& q+ e! B; W+ O优婆夷教育与佛化家庭 7 c$ a+ X0 o1 n6 Q# R
太虚# z+ V' `& u4 b% a3 y
──二十四年十一月在香港东莲觉苑讲──
: D2 S2 q0 i. r; G& o1 p 在释迦如来兴世的时代,印度有一须达长者,建设了一个祗树给孤独园请佛说法;这段因缘,中国学佛者差不多都知道的。还有一个优婆夷的领袖毗舍佉母,曾经在舍卫国施设鹿子母讲堂,请佛说法,作弘扬佛化的道场,是佛教史上最负盛名的优婆夷。然现在学佛的人,皆知有祗树给孤独园,对于鹿子母讲堂,则少有所知。今日感到张苑长在华南创开东莲觉苑,建筑富丽堂皇的房舍,如一新的世界,俨如毗舍佉母当时筑设讲堂,为佛弘法的道场一样光景!
( }- g1 }3 q+ |7 h" {4 S9 z9 ~ 中国在近二三十年来,起了很大的变化。在这变化中,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固有文化,碰到今日世界的欧美文明,就起了交换变化的作用;中国固有的风俗、习惯、道德等等,皆受摇动。同时流传中国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佛教,也因此在递嬗推移之中。在这递嬗演变──也可说是飘摇不稳的时候,有人出而提倡适应时机所宜之佛教教育,是很难得的。今张苑长居然开办觉苑,教育僧俗女子,自然是很堪赞叹的了!. f2 W: g0 ^4 Z2 j, M" f
差不多在二十七年前,杨仁山居士曾在南京设一祗洹精舍。一方面专事印刻经典──今金陵刻经处是──,把从前遗失在日本、高丽等隋唐高僧之著述,皆取回重流行于中国;一方面与印度达磨波罗居士接洽,先通英文,后习梵文,想把中国的佛教译还印度,昌明到全世界。以前办佛教教育的,曾有杨居士设立的祗洹精舍;而我当时也就是参加学习的一员。
* U) k4 H, y3 K% E/ t5 l 祗洹精舍后因经济不裕,不久即停顿,而继续办下去的,祗有金陵刻经处,为中国流行经本中最好的版本。但是祗洹精舍虽办了不久即停顿,其影响后来的佛教事业实大。民元发起中华佛教会的欧阳渐、梅撷云、李证刚等居士,僧中如仁山、智光等法师,都是精舍中的人。故二三十年来能引导许多居士信佛,其原动力实有赖于杨居士。太虚自出精舍,即至广东弘法。民初与仁山法师等办佛教协进会及中华佛教总会,皆为适合中国现代时势的需要,而建立四众弘化适机的机关。这就是当时杨居士创立祗洹精舍与后来佛教的关系。现在张居士所办之东莲觉苑,其规模较祗洹精舍为宏大,即学额与经济的数量,都超过祗洹精舍。加之对佛法具有深切的信心,善与佛法中各方面的缁素联络,则其发达影响于将来中国的佛教,必较杨居士所办祗洹精舍的成效为尤大。
+ p9 `: `! d9 F, P' C, a) G5 _ 至于本人,二十多年来虽有一种怀抱著的志愿,觉得应如何去适应现代思潮与环境的需要,把佛法普及全中国与全世界,以佛法救济世界人类,使全人类咸沐佛法的利益。在此大前提上,又觉得须先将主持、弘扬、代表佛教的在家出家四众教育好,整顿好,成为真能主持佛教,弘扬佛教,代表佛教者,然后佛教才得以普遍深入的传播于全人类之间。倘无良好住持佛教的人材,则虽有适合时代潮流足以救济人类的佛教,亦必因不得弘传而听之溃烂!因此,我时感到佛教内部的制度,有改善的需要。
* X% s' Z# T/ h4 Z: n 应如何去教养僧众,应如何去结合信众,而成立有“和谐合聚”精神的团体,实行弘扬佛法的工作。本此宗旨,过去也曾发表了许多言论,而事实上做到的实在很少很少。所以张苑长和陈居士称扬及此,闻之只有惭愧!8 y- B |, U6 p1 i3 ~
近年来在出家人寺院里,或其他另外新兴的新场所,也曾有佛学院或僧学院的组织,称之为办僧教育的机关。但因都在佛教过渡期中作临时应付办法,故至今尚未能走上有程序有系统的僧教育轨道,过去只能算是在僧教育上做了一些零零碎碎的工作。在中国既无整个系统的僧教育机关,故过去未能有显明卓著的成绩。即在学僧方面,亦尚谈不到“学以致用”;尤其是女子学佛的机关,甚少甚少。十来年前,在武昌曾办女众佛学院,继之尚有北平及武汉二三处,但因规模不宏,人数无几,故无多大成绩可言。总共起来,学过者亦不下百人,因无良好出路,一出院即感到没有什么事情可做;那末,还能希望他有成绩斐然给我们看吗?4 z4 ~5 c$ A1 W& d( m
由此种过去的回想,觉到今后办佛教教育,实有改善的地方。而现在我虽初到东莲觉苑,不大知悉详情,然确是一个很好的佛教教育道场。除了数十人住在苑中专修佛法外,尚学英文、国文及普通学识。而且还另设义学,以佛教的知识灌输纯真的孩童。这种教育法是很好的,因为既有体,复有用。如所办高级教育注重佛法修学,便是体;同时还学普通文字及办小学,使将来的佛教流入社会,就是用。体用兼重,是现在办佛教教育最需要的。故能如此做下去,对于弘扬佛法建立佛教于将来的世界,是有很大的帮助。
5 V. v% W1 B- N' { 根据上说的意思,我对于东莲觉苑所办的教育,还要贡献几点意见:
3 U1 v J+ f6 ^- }: m. l 一、依中国旧有的习惯,一说到佛教,即认为出家二众住寺院才是佛教,学佛者是必须住寺院出家的。实则大谬不然!寺院和出家人虽是代表佛教者,但信佛学佛者实不拘于住寺院的僧尼。学佛者是需要普遍深入社会,方能表现出佛教的普及精神。今贵苑中尚有出家尼众,顶好能完全教导在家众来修学佛法;而其所学所做,亦不必限于作佛教的功课。凡女子所应学的知识与所应作的事业,皆宜学习,使之将来学成后,能作真正的优婆夷。* D) W* B' c4 N# R" m
二、此地应专作优婆夷众之道场,故其所施设的教育,亦宜著重于优婆夷教育。但如何是优婆夷教育呢?即如今小学所受之教育为国民教育,将来亦可升受佛教教育,使之对佛法作普通教理研究与功课修养。教理研究与功课修养同时并进,便可训练成在佛法中有解有行的佛弟子──优婆夷。但只如此做,则所办的教育亦是有体无用,因无学习现时社会做事的知识与能力,一出寺苑之门,即如迷路的羔羊,找不到适宜住宿生活的地方 。 故应认清此地为优婆夷道场,优婆夷教育应注重的,有以下数点:, F4 J' q9 L2 j, }; a
甲、优婆夷教育,首先要注重能处理家事的家庭教育,造成此种优婆夷人材,将来便可使他们家庭佛教化。
$ L, o9 }7 `, G& v( v( h8 n ^ 乙、此地学生华文、英文并习,将来学有余力时,亦可出洋传教,如外国牧师之来中国传教、兴学校、设医院等然。在现在的中国存此希望,自知这希望未免太奢。但若能学习中医,去外国一面施医,一面传教,是比较容易做得到的,只要有人肯发心做的话。" i5 N- p6 u8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