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 ^$ Z: |4 ~1 a$ @供养福德无量# q) [2 G: w$ ^3 O$ j
文:道随
i9 g" g5 Q% d# m0 m) ]一、佛经中说供僧功德2 G3 ^) y" P- o( N( t
《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疾疫灾;若以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
* L7 Y3 t1 R7 e3 } d《楼房经》中说:“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一勺饮食,未来生中决定不逢疾疫、饥馑、刀兵三大灾劫。
( j( {4 g9 l& v, O2 c/ _在《赞僧功德经》中佛陀曾云:诸法因缘生,安住希求意念中,为彼悉作何祈愿,即得如是之成果。经云:“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又云:“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三宝。”! Y! i$ u+ r( N* B7 U4 ~7 P& s4 V
《四十二章经》上云: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 }7 }$ b# F8 K又,大阿罗汉宾头卢尊者曾发愿言:放千僧斋无遮大会的,我必到会,为众生布施福田!
; b6 S/ M- ]) V5 u) H' D: H《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 B) Z) G/ n3 P; L" R/ i5 s2 C《增一阿含经》卷一云: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预计。
( R. S9 K3 b. k; M% C1 v《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1.身相端庄。2.气力增盛3.寿命延长。4.快乐安稳。5.成就辩才. D+ R9 G+ J' R& |. c M
二、供僧功德殊胜
% i3 q2 p& u% h! {% A4 ?! i" ~(一)昔日佛陀赞叹目犍连尊者:; U1 ~+ E W @! n% D, \" k
“以后的佛弟子,如果要行孝道就应该在七月十五日供僧,并以供僧功德回向给过往的亲人,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这一世的父母,甚至也可以救度七世的父母。”' U: ]3 I9 h2 u; Q- j8 b% {
(二)供僧功德:: e$ ^4 b( r' N( l i" l. h
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 |) r8 p! J5 f/ k(三)斋僧功德:5 N% z- k$ i z5 G9 ], {: n
1.仪表端正,容颜丽,人人见之欢见。
1 f% l O: N6 V" f2.气力盖世,精神满足,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3 J" a2 M P$ N
3.生天人间,寿命久长,康健无恼,命终之时,自然受生,不被病苦所缠。
5 }4 v# E' q% c4 m: z$ W' r9 _. b4 N) V4.事事安乐,不逢灾逆,心想事成,无有困厄。. t' v6 e! Z/ K' L( o/ ]
5.音声清雅,容动三千大千世界;口常说清净妙法,通达无碍,闻者无不信受而行。1 _$ M E+ [( F5 c
(四)供僧的功德,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大功德。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
$ y, |$ o, R7 Q/ D0 q2 G1 Y(五)唐道律师,持戒严谨,感天人送食。有一天律师问天神:“人间作何功德最大?”天神敬答:”斋僧功德最大!”
9 Q8 ~) r5 T5 M& ?! K(六)近代禅门宗匠虚云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宝,赖僧宝扶持,若无僧宝,佛法二宝无人流布,善根无处培植,因此斋僧功德最大。”
9 Q& w, e0 V* A; b: J8 q(七)供佛斋僧,孝亲报恩。
' \5 P, D4 ~+ s5 O! x( A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发心设斋供众成就道场,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更为当来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
* c/ ~! @0 @" p4 i% G. E( p& S出家众仰仗修行,进德修业;在家信众以供僧功德,福慧增长。也由于信徒布施道粮,供养有道、有学的出家人,让他们没有物资的缺乏,而能积极弘法利生,将佛法遍布世间,居士于此因缘供僧,可谓护法护教的菩萨行。
' S) j4 B1 [) I. P供养的功德不可思议
& \" g6 |# @! E- ]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静坐时,看见一对七世都是贫穷,名叫须达的夫妇。他们这一世更贫穷,住的是黑洞洞的茅棚,每天在垃圾堆里寻找果皮或其他腐烂的食物,以维持生命。! Z! I: N$ B1 L" d3 c
须达夫妇有一天在垃圾堆里,意外地捡到一块牛头旃檀。牛头旃檀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香木,它所燃烧的香气在十五里外仍然清香可闻,世间上任何的香气都无法跟它媲美。夫妇俩捡到这块珍贵的宝贝,非常的高兴,就用牛头旃檀,换来了三碗白米饭,因为他们这一生当中还不曾吃过米饭。4 ?$ a7 |6 J7 u7 R. i
时近中午,夫妇俩就决定把第一碗米下锅,一尝米饭的滋味。就在这个时候,佛对舍利弗说,须达夫妇已贫穷了七世,现在因缘成熟了,要舍利弗去度化他们,改变他们贫穷的命运。于是舍利弗就到须达家化缘去了。, h6 m p" [: T4 }6 f; x& [* F
须达夫妇见到舍利弗尊者来化缘,非常的兴奋,夫妇俩也自知过去未曾修福德,所以今日才落得如此穷困不堪,今天佛的大弟子来化缘,正是供养种福德的大好机会,千万不可错失,就将第一碗米煮成的饭恭敬地供养舍利弗尊者。) y* X k! f/ A# p; k' b
供养了舍利弗后,夫妇俩又将第二碗米下锅,二人正准备要食用时,佛又叫迦叶尊者前去化缘。夫妇俩见是佛的首座弟子来化缘,又很恭敬地将第二碗米饭供养了迦叶尊者。须达夫妇供养了两位尊者后,心里既欢喜又舒坦地将第三碗米下锅,准备好好享受生平第一次的美味佳肴。2 q. d4 i# D+ {" y, ^* z
饭刚煮熟,佛陀已出现在须达家,夫妇俩见佛亲自来化缘,这种旷劫难逢的机会,即使要挨饿一整天也值得,于是真诚恭敬地将第三碗米饭供养了佛陀。佛见须达夫妇一片真诚,看着须达夫妇说:“一切罪灭尽,百宝从地生。”刹时须达所住的茅棚充满了金银财宝。
3 G, D& R0 v1 ^此时,须达夫妇也心开意解,得了净法眼藏。夫妇俩看了看满屋子的金银财宝:心想:纵是华厦千间,夜眠还是八尺,如果失眠的话,恐怕连八尺都无法受用呢!唯有修行才是究竟。于是央求佛陀收他们为弟子。佛就为他们说四谛法门,须达夫妇因而悟道、证果。所以供养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呀!6 o: K6 @+ z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