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14 10: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欲得安隐吉 当事多闻者。1 C8 D* P: N `: h" I- k
斫创无过忧 射箭无过愚 是壮莫能拔 唯从多闻除./ t5 ~1 v8 X) R' v" ` m! G! Y! L
盲从是得眼 闇者从得烛 示导世间人 如目将无目.
: u4 ~) H$ k5 w* H, X# J4 }是故可舍痴 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闻者 是名积聚德。
( `5 `1 \5 j* J' o, O(一)笃信品第四<十有八章>
4 C8 A# H" L0 `- e0 R 笃信品者.立道之根.果于见正.行不回顾。
( Y8 P% Z6 P8 L信惭戒意财 是法雅(二)士誉 斯道明智说 如是升天世.
2 I. e3 ?; K' ?# ]8 X2 Q愚不修天行 亦不誉布施 信施助善者 从是到彼安.
/ y9 o9 K6 j3 Z8 }信者真人长 念法所住安 近者意得上 智寿寿中贤.
- N4 {' s5 p6 K/ m注:
8 ]$ |) S7 _3 P: ?& B$ N(一) 晋本品第同.秦本信品第十一.宋本正信品第十.) ?+ i' r# o- C* u
(二) 原刻作意.今依丽刻及秦本改.8 G3 Y8 l: ]3 m1 u4 d( W9 ^
/ g2 h3 x! K1 Y6 X1 u# T. k+ b
$ v' A: \, m7 T n7 ]- J(一)信能得道 法致灭度 从闻得智 (二)所到有明.
) G0 [% a% b& e5 ^信能度渊 摄为舩师 精进除苦 慧到彼岸. 4 P- C- L. K1 m' G4 `* b
士有信行 为圣所誉 乐无为者 一切缚解.
; \; o( Z' {( h: ]& C/ k信之与戒 慧意能行 健夫度恚 从是脱渊.( `0 {( W2 n, i! K- c/ ?3 J
信使戒(三)诚 亦(四)受智慧 在在能行 处处见养。
9 E8 F) C/ H; d' v0 h# n6 R比方世(五)利 慧信为明 是财上宝 家产非常.5 M) K; K' d& @' V
欲见诸真 乐听讲法 能舍悭垢 此之为信. 8 Z" @" }' |. q7 c$ d4 `
信能渡河 其福难夺 能禁止盗 野沙门乐。 ; \6 p3 \, |% l
无信不习 好剥正言 如拙取水 掘泉扬泥.
9 W0 Y [- N. S5 i7 Y3 K贤夫习智 乐仰清流 如善取水 思(六)令不扰. , T3 X9 Y: W( g' m; T
信不染他 唯贤与(七)人 可好则学 非好则远。
0 h# [1 q3 }2 |' b信为我舆 莫知我载 如大象调 自调最胜。0 D1 Q4 u2 s1 T7 g5 v4 R/ o% v
注:
/ N M" K& q7 |' r(一) 晋本此章次在后文一切缚解下." j) T: ?3 I, l# ]
(二) 秦本此句云一切缚得解." ^+ |+ i- m* f( U$ i9 A
(三) 秦本作成.谓成就也. (四) 秦本作寿.谓寿不中夭.
& e$ E- R; B: i. U(五) 原刻作别.今依丽刻及秦本改.4 w n+ I4 t: }. ^1 p3 m# W4 D
(六) 秦本作冷.
7 b5 G" @1 a! |8 [6 j$ Y(七) 秦本作仁.
, `) t& M Z+ A5 \
' x0 d& A b$ L" j, w# ~# ]
; _5 t- D" x0 r% v- F信财戒财 惭愧亦财 闻财施财 慧为七财. 6 u# r5 Y/ ?& f& H' T, A
从信守戒 常净观法 慧而利行 奉教不忘.
% o3 L- @5 [# h1 i$ a5 c生有此财 不问男女 终己不贫 贤者识真。
# T( q6 U- H- n% x' f, b& M/ j(一)戒慎品第五<十有六章>
$ G; l4 X1 E" f6 v& y 戒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二)邪非.后无所悔也。
7 d3 N& w+ \ O: Z# o( [人而常清 奉律至终 净修善行 如是戒成。
6 e8 M) Z' T$ B% b慧人护戒 福致三宝 名闻得利 后上天乐. ! x1 c6 Y V0 w% t( e G* o5 Q- f
常见法处 护戒为明 得成真见 辈中吉祥.
7 Y8 d2 m; }% w8 p; x9 o' N持戒者安 令身无恼 夜卧恬淡 寤则常欢。 4 J9 ~! I$ C2 L4 a3 S
修戒布施 作福为福 从是适彼 常到安处。 $ N3 _1 x2 q, v7 b6 x& M; O
何终为善 何善安止 何为人宝 何盗不取., G5 X) q% e' s
戒终老安 戒善安止 慧为人宝 福盗不取。9 T7 k) h) D0 E. \/ n& u8 i3 b
注:2 ]& r+ y- G3 q
(一) 晋本品第同.秦本戒品第七.宋本正信品第十.
, b2 @/ _% l3 {! a, ~5 E9 k1 ?(二) 此字依丽刻加." I5 I& X) y+ ?3 _$ a
5 q, Y2 M0 v, J! r7 M: V1 l/ U, ^
1 u9 M4 W1 G- [- P* m3 L% @2 P' n比丘立戒 守摄诸根 食知自节 悟意令应.
4 N" l0 j( p8 a' A; z& R+ o4 |以戒降心 守意正定 内学上观 无忘正智.+ g( ~$ j% g2 K* X) a; e, W% A
明哲守戒 内思正智 行道如应 自清除苦。
2 W0 T2 r& _: A. x9 E蠲除诸垢 尽慢勿生 终身求法 勿暂离圣.
& j/ e" J/ O- T戒定慧解 是当善惟 都已离垢 无祸除有.
/ O; ~) v$ {' p着解则度 余不复生 越诸魔界 如日清明.
" a+ @4 Q: r1 p( F h) @5 R狂惑自恣 (一)己常外避 戒定慧行 求满勿离。
1 U- G$ g7 Y$ }% i0 O3 X1 F ^/ m, A( N持戒清净 心不自恣 正智已解 不覩邪部。+ P( _- B4 @9 @) Y( j
是往吉处 为无上道 亦舍非道 离诸魔界。# ]( q0 o9 s: ~/ Z
(二)惟念品第六<十有二章>
( H' J3 `4 q. A! i l8 y 惟念品者.守微之始.内思安般.必解道纪。7 T! Y' F3 ^$ R& E
出息入息念 具满谛思惟 从初竟通利 (三)安如佛所说.3 l/ |* W! o& t% D
注:
, ^( R" M: R, [(一) 秦本作比丘.
1 k/ T" S0 P- J" C4 T! _(二) 晋本品第同.秦本惟念品第十六.宋本忆念品第十五.道安安般注序云.安般居十念之一.于五根则念根也.故撰法句者属惟念品也.
# U) S2 C# m' W' G3 e& D(三) 秦本作案.6 w0 y5 L+ U) O* k( Y; B6 w
) d. J& k7 L+ L, \: g5 ~
! @1 k5 h, y' Z/ R" F' X: k1 @
是则照世间 如云解月现 起止学思惟 坐卧不废忘.
) a [6 `5 S" U$ u0 u* K/ U4 n. e比丘立是念 前利后则好 始得终必胜 誓不覩生死.
- c q$ F- ]8 c, \若现身所念 六更以为最 比丘常一心 便自知泥洹.
$ Z P% t& }3 ~已有是诸念 自身常建行 若其不如是 终不得意行.) z! V) T2 ^6 u
是随本行者 如是度爱劳 若能悟意念 (一)知解一心乐
. B9 s- \* p5 X! y5 [) Y V" J5 c1 R应时等行法 是度(二)生死恼。/ w2 _- f" O6 u( w
比丘悟意行 当令应是念 诸欲生死弃 为能作苦际。
8 ^) ^4 M# m+ P5 Z" K常当听微妙 自觉悟其意 能觉者为贤 终始无所会.
7 E; L9 B' b2 N$ `8 [以觉意能应 日夜务学行 当解甘露要 令诸漏得尽。 ; K: N: D. N& U$ R j" @
(三)夫人得善利 乃来自归佛 是故当昼夜 常念佛法众. ( B' T6 d+ W; V9 ~; H+ M% M r
已知自觉意 是为佛弟子 常当昼夜念 佛与法及僧.
: d5 P) c( a, H2 d念身念非常 念戒布施德 (四)空不愿无相 昼夜当念是。! w6 T% K& d7 E, e
注:# x; Q6 Z' ?( m; K# L$ T' n
(一) 秦本作解脱.3 X3 \* m7 s& t, s' J3 n+ j2 G
(二) 秦本作老死地.& `. {" }5 M6 A5 A& D6 c' o9 B: f
(三) 秦本此颂广为三章.次颂同.' Y! H( x$ {7 f( u' u+ ?& w
(四) 秦本此句云.念天安般死.
" e, K* @( b' w# m) Y% H' i: a2 P! y7 `8 G
1 v' _1 T H6 A/ }
(一)慈仁品第七<十有九章>
3 z0 g8 l. g) v慈仁品者.是谓大仁.圣人所履.德普无量。+ |0 s) _1 C0 g' k7 a
为(二)仁不杀 常能摄身 是处不死 所适无患.
, t* P1 l- y9 [& l2 w! E# l7 c/ X( y- o不杀为仁 慎言守心 是处不死 所适无(三)患。
/ ~9 b# m0 ~/ _3 G3 |2 M6 g7 r彼乱已整 守以慈仁 见怒能忍 是为梵行.
2 ?+ W* h- v( N7 }# S- j至诚安徐 口无麤言 不瞋彼所 是谓梵行。 ' I4 p" ]+ w! A# C3 A, L
垂拱无为 不害众生 无所娆恼 是应梵行.
8 i: `0 P* V4 W5 \常以慈哀 净如佛教 知足知止 是度生死。
& S; l4 a/ c/ T0 d4 r: r+ r少欲好学 不惑于利 仁而不犯 世上所称。
/ i) L& Z2 Z, x# H4 k6 D$ A仁寿无犯 不兴变快 人为诤扰 慧以嘿安。& R' Q3 _0 b9 f
普爱贤友 哀加众生 常行慈心 所适者安。
9 z* f3 P' `# q! F5 }0 {8 x仁儒不邪 安止无忧 上天卫之 智者乐慈。6 r7 i5 Z+ T$ k$ h/ p" o5 m& ]
注:, i# y3 M- X3 m, M1 N5 t& p) z5 _
(一) 晋本品第同.秦本学品第八.宋本善行品第七.
& q" l# F8 L; k) C. v(二) 原刻作人.今依丽刻及晋本改.
6 S; B; ^; L' F; o, w0 ^3 c c6 Z9 C(三) 晋本次接垂拱无为二章.
- a; ^$ b- v+ g! N/ q9 y1 {/ r' m+ s% D- i/ p: G
) J2 J7 s8 p8 M: {* }5 V. |( F5 I昼夜念慈 心无克伐 不害众生 是行无仇。 + k. j+ ^ _6 D) v/ J+ C/ y4 Z
不慈则杀 违戒言妄 愚不施与 不观众生。% V! B- q! ~; l/ o, A% q
酒致失志 为放逸行 后堕恶道 无修不真。
8 B, S% e6 A5 \. K' o8 l履仁行慈 博爱济众 有十一誉 福常随身.
* u, j; B& K: X卧安觉安 不见恶梦 天护人爱 不毒不兵.
" k) Y& t3 i0 r: Y8 g( W水火不丧 在所得利 死升梵天 是为十一。; _+ ?& I1 Q5 {5 y# ~
若念慈心 无量不废 生死渐薄 得利度世。 - @" J# u; |3 V
仁无乱志 慈最可行 愍伤众生 此福无量。
3 X3 W( b2 C, k. ?; O( [假令尽寿命 勤事天下人 象马以祠天 不如行一慈。
) h/ `* c5 j4 z P(一)言语品第八<十有二章>
# q9 r( t8 b' m7 X' k 言语品者.所以戒口.发说谈论.当用道理。
2 \5 ~/ c! v! E$ A+ _恶言骂詈 憍陵蔑人 兴起是行 疾怨滋生. E5 B9 }& q4 P- _* s& K, s8 C
注:
" g9 E1 j9 c- \$ n r J, T(一)晋本品第同.秦本诽谤品第九.宋本语言品第八.
6 ?0 _3 z. O4 v; \4 n9 } c8 d% V4 K& K, [' T* _
2 N, l: e& M+ j8 P V* H
逊言顺辞 尊敬于人 弃给忍恶 疾怨自灭. 6 e# C+ l0 \; N4 R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