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毁或誉 皆是过失 9 M! f+ Z7 }! F# w; n6 V, V
0 S& Y( {0 f7 z4 K: R& Q# ]# D---转载--- / T3 O" s% ?+ v. c. c0 |2 S4 \' Y
9 Y2 T: w, f, ]* P I6 N生而为人,碌碌一生,或营家计,或奔他乡,或广交朋,或归佛法,如是等等,形色各异。然而,春华秋月,渐变容颜,事业未成,道业未办,父母未孝,己心未安。却造下千篇恶业,万种过衍。总论众罪,最易发者,莫过于口,口中出入,祸福自招。 9 ?, G- w4 W0 p3 D Z& P, v( x
也就是说,人最易犯的毛病,无非是口业。
7 @# r% S; r0 @+ I% p$ I所以佛言:守口摄心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一切修行,从口开始。因为,口业直接影响到人的心态,而心态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罪福。所以修道者,当守口如瓶,默而识之。这并不是不说话,而是不说无用之话,不说伤人之话,不说不理智,无意义的话。 * @! z/ S7 i% X- I; u
然而,口业二途,无非或毁,或誉。
+ |9 X! t6 }$ _4 M毁谤人,说人是非,这是人最大的毛病,每个人最喜欢犯,而且越是距离近的人,说的越历害。可是,从我们生下来直到死,到哪里去找没有是非的地方呢?没有!所以说:“是非终日有,不说自然无。”如果想说是非,可能一直到死,我们都说不完,说几辈子,都说不完。并且,很多是非,看似如此,那并不是事实真相,而是误解。误解,增加彼此的仇怨和伤害,甚至难解难分,延伸到累生累世,使我们轮回的步子更加沉重,苦不堪言。
$ k, K( v+ L4 \7 z( i说人是非,毁谤人,是不对的。这我们可以接受,可是,赞叹别人也仍然是过失(以慈心赞叹、鼓励、随喜他人除外),这就难接受了。为什么赞叹也有过失?因为你赞一个人时,就有一个你不赞的人,你有喜恶,这是两边法,不是中道。这样,你的心的容量无法扩大,你无法全然的展现你心中的慈悲,因为你的世界中,总有一批你喜欢的人,有一批你不喜欢的人。有不喜欢的人,就容易引发你的恨,你的怨;有喜欢的人,就会增加你执着的爱,你的不舍,你的自私。就象天空的日月,如果你喜欢太阳,你就不接受月亮,你喜欢光明,你就不接受黑暗。而事实不是这样的,现实的世界,有太阳,有月亮,有光明,有黑暗。它不因你的好恶而改变,你毫无办法。你必须得接受,因为这是世界,这是事实。如果你不接受,你就会苦,无论是喜爱的,还是不喜爱的,同样带给你苦的感受。
3 v' W$ [1 q' p2 X所以,生活中,我们不必轻易的去毁谤一个人,也不要轻易的去赞叹一个人。我们只以一个安详的心,平静的接纳每一个众生,每一件事情,甚至每一个细节。以一个恬淡的心,自然的尊重每一个众生,每一件事物。我们用心去包容,去纳受一切,用慈悲来溶化一切我们喜欢的,不喜欢的人和事。这样,我们的心,将没有憎爱,没有喜恶,没有苦的感受,没有极端的心态,没有对抗,没有偏见。
8 `% w2 `- q& t5 X/ v- R$ C% @9 |心,此时是吉祥的,安静自然,恬淡平和。 0 w" c+ I$ q2 ^9 r9 e" H
因此,心的力量,开始感染你周围的一切人,你辐射出去的,将是慈悲、宽容、安详、平静和智慧。 : D3 l% \9 `$ V: J+ M: [
众生不随欲苦的七种类型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文章来源: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五) Q/ P" S6 K+ L# l# W/ e' t" A
不随欲苦中复有七苦。
6 u5 B. }7 [; c% M Q6 L! v 一、欲求长寿不随所欲,生短寿苦。 ! x" a# e E( |# p# y
内心想希求长寿,偏偏不能满足所欲,年轻时就抱憾而死。
" Z2 \! j$ L* K2 B i0 `' y 二、欲求端正不随所欲,生丑陋苦。
1 P8 s. Q- O" I 希求相貌端正好看,偏偏长相丑陋,非常苦恼。
* W! e0 P) O T+ w 三、欲生上族不随所欲,生下族苦。 # X) _. M) ?4 Z/ b4 w1 k+ K6 c
想转生高贵人家,偏偏转在下贱之家,受人歧视。
+ X3 |) e( b( y+ @ 四、欲求大富不随所欲,生贫穷苦。 * T( |/ X+ H* m G: V
想追求大财富,前世没有积福,一生费尽辛苦,仍贫穷困窘。
( S! R5 H, K2 h 五、欲求大力不随所欲,生羸劣苦。
( k9 b5 }' N* Y) x6 Y 希求身体健壮有力,偏偏身体瘦弱无力。
! s w0 T7 l* y% f 六、欲求了知所知境界,不随所欲愚痴无智现行生苦。
, s6 f8 p' I; x; |6 v8 i% M 虽想了知所知境界,希求精通世、出世间的各种知识、技艺,偏偏没有智慧,只出现愚痴的境界。 # H1 o! |+ K5 D) N9 g
七、欲求胜他不随所欲,反为他胜而生大苦。 * _; `' ~. K+ a1 s1 {3 o5 |( ^
想胜过别人,偏偏比不过,生起失败的大苦。
6 I8 I# o* b8 v( j9 ?+ h, j 总之,七种不随欲苦都是由业果愚引生的痛苦。希求一切圆满,都必须积聚正因。不从因上修却妄求果报,当然事与愿违,不仅不会显现安乐,反而显现不如意的结果,内心不愿意接受,非常痛苦。
! I3 t9 L6 H1 H' h5 F 具体说,希求长寿,因地应慈爱有情放生护生。不修这种善业,又损害众生,长寿不会出现,只会生生世世遭受短命的厄运。 . }0 I# m+ i0 l' x: W
希求端正,则应供养光明、鲜花、干净衣服,心无嗔恚、嫉妒。不种相好之因,嫉妒嗔恨,相貌怎么会端正呢?只会相貌越来越丑陋,心越来越痛苦。 5 @0 I4 p0 p7 `/ ^# u% }# o1 p
希求转生高贵,则应摧伏傲慢,对尊长常修礼貌、恭敬,对一切人如仆人般态度谦恭。不修此因,行为傲慢无礼,永远也不可能满愿。 3 N4 r! j! K0 ~
希求财富,却不施舍衣食受用,不对三宝、父母、尊长等功德田修习供养,反而加深悭吝习气,尽管日日做发财梦,却成了堕落饿鬼的前相。 5 q! S8 D$ a w5 [& Y5 {( x& l
希求健壮、有力,则应处处助人为乐。这些不做,只希望别人服侍自己、凡事不愿出力,以致没有心力、体力、魄力。虽然希求力量,反而日渐下劣、羸弱,没有能力。
7 h. X+ C, R& `9 M% L6 t- g4 A 希求通达所知法的智慧,则应敬法、供养法,对圣法谦虚地学习、思惟、请教。不修集这些能生智慧之因,反而轻法、慢法、谤法、舍法,生生世世将盲无慧眼。
% a$ \# ~) _5 u: M0 ? 总之,众生虽希求安乐,却处处造痛苦之因,目标不可能实现,还苦苦追求,让人心生悲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