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5 19: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法猗法者 从是疾得安 # B6 {5 Q9 v) ]0 o: R
若多少有闻 自大以憍人 + T4 J2 o8 {' L: `) ]" U$ i
是如盲执烛 昭彼不自明
. \) a! ~) d. a& e$ x 夫求爵位财 尊贵升天福
% ^5 l# O" a# ~/ P$ I- |; Q 辩慧世间悍 斯闻为第一
8 s0 V6 m5 F2 Z" @( R. f+ v4 v 帝王聘礼闻 天上天亦然 ( y5 I3 V9 P# J* |8 e
闻为第一藏 最富旅力强 ; D6 Z% a- Y8 O2 p0 _ H8 k
智者为闻屈 好道者亦乐 - X6 l9 H) `+ m' `0 N, \
王者尽心事 虽释梵亦然 a2 x' l( ^' }
仙人常敬闻 况贵巨富人 & L, X) B) H! K- ?1 Z
是以慧为贵 可礼无过是 9 B. Y+ i/ q% S# z* y4 j
事日为明故 事父为恩故 " h7 y' y6 V( A, w5 i D9 i9 R6 i
事君以力故 闻故事道人
# P" C; k/ @- D- B" ^' E 人为命事医 欲胜依豪强
5 _! A! N8 b/ l4 A: f 法在智慧处 福行世世明
\; B8 g# m! O& U9 u8 I 察友在为谋 别伴在急时 3 ]! P3 U* t6 K! r6 _
观妻在房乐 欲知智在说
2 i7 x, \; j, G- Z9 |% |! M3 q 闻为今世利 妻子昆弟友 % k" m4 S. E/ k' r/ n2 \
亦致后世福 积闻成圣智
d K& \5 O7 [* [) M Y1 [ 是能散忧恚 亦除不祥衰
2 j7 j! r4 X" \2 f/ B7 B, Z 欲得安隐吉 当事多闻者 ' P9 H+ e0 ]7 j
斫创无过忧 射箭无过愚
: R. B4 q& @0 q1 g& E ? 是壮莫能拔 唯从多闻除
. U9 a1 l: Q4 j 盲从是得眼 闇者从得烛
6 d7 W" U0 [ n. ]9 S1 `& Q 亦导世间人 如目将无目 / V7 |: J, Q; k" r: y
是故可舍痴 离慢豪富乐 & h* k! T0 C3 u: U/ `" u
务学事闻者 是名积聚德
S& ^; H* K, ]. Y! w# i) I8 V8 i. W7 a笃信品第四
4 S; I+ U2 C3 K% C 十有八章。笃信品者。立道之根果。于因正见行不回顾。
3 m4 G# E* v+ m4 A 信惭戒意财 是法雅士誉 # n8 z- X# L% s$ V% s
斯道明智说 如是升天世 & l1 F0 w' n- f1 d$ W
愚不修天行 亦不誉布施 $ i! d2 k; O9 _
信施助善者 从是到彼安 ( I" k8 ]5 j3 z/ x/ D. S
信者真人长 念法所住安
% E. H# a, g: V$ y% W4 n9 z 近者意得上 智寿寿中贤
: h4 H9 P+ W- m* s( r 信能得道 法致灭度 从闻得智
2 [! S+ z; l" T( D5 w4 w* z 所到有明 信能度渊 摄为船师
! e3 f5 }: r9 t4 }9 T J/ r 精进除苦 慧到彼岸 士有信行 , i9 h. u# C( k: T4 ]5 X8 H. a
为圣所誉 乐无为者 一切缚解
. f$ |# k! c, H; v- ^' E. c 信之与戒 慧意能行 健夫度恚
: \: C+ X' Y# B' ?6 P 从是脱渊 信使戒诚 亦受智慧
1 I; c( v: S5 V% v( Y. D 在在能行 处处见养 比方世利 B) s* d) D, B2 x4 P% `4 }
慧信为明 是财上宝 家产非常 ! ~: [1 ?0 N/ K' T
欲见诸真 乐听讲法 能舍悭垢
9 e3 Z; D: i `' A% H7 t 此之为信 信能度河 其福难夺 # [1 [; g- g1 H6 X2 i; j
能禁止盗 野沙门乐 无信不习
3 q6 B% o$ c v, S 好剥正言 如拙取水 掘泉扬泥
1 }+ V9 F2 h& E5 p; x" ?4 } X7 U1 K 贤夫习智 乐仰清流 如善取水 5 y. L1 o9 J8 b; |. Q+ o& z
思令不扰 信不染他 唯贤与人 ( A0 f* L3 g4 O
可好则学 非好则远 信为我舆 , _$ x, K, J2 h2 l& p! S, p
莫知斯载 如大象调 自调最胜
8 T! r" R# C$ o$ H1 j' s 信财戒财 惭愧亦财 闻财施财 . ?' i& [- O' a# {- H7 S* O
慧为七财 从信守戒 常净观法 + F4 U' \* m9 `0 W3 e j4 y
慧而利行 奉敬不忘 生有此财 / V0 P W( _: V3 P) Q1 }( c
不问男女 终以不贫 贤者识真
" i' I- w. m8 w# }7 d戒慎品第五 : ?" C5 c5 c1 | A- y
十有六章。诫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邪非。后无所悔也。
& u9 o C2 R( k+ ^) [; _ 人而常清 奉律至终 净修善行 ) l9 T, @, j8 ^; L6 J1 w
如是戒成 慧人护戒 福致三宝
# }; T5 t7 k$ p- G+ r 名闻得利 后上天乐 常见法处
$ w8 z% { K/ ], ~3 h2 L 护戒为明 得成真见 辈中吉祥 , a# n7 Q; T6 R* C) ]% Y( A( l
持戒者安 令身无恼 夜卧恬淡
. l0 w# H0 i$ V* H( { q1 J 寤则常欢 修戒布施 作福为福
8 [- S1 o, C! O2 f7 e* C# U! k 从是适彼 常到安处 何终为善
1 _5 O5 ^; l$ e9 m4 z6 F* i 何善安止 何为人宝 何盗不取
- l$ @2 o' U5 h3 f* [( b' g* f 戒终老安 戒善安止 慧为人宝 * P+ F/ S. ~2 o# i5 g" c; i8 K4 t
福盗不取 比丘立戒 守摄诸根
) F& i: M6 j; M ` 食知自节 悟意令应 以戒降心
/ \4 W2 ]( Z$ ~& A# ?/ n 守意正定 内学正观 无忘正智
0 v5 D7 H# X% n5 R% E3 Q 明哲守戒 内思正智 行道如应
) f) ~) ^ i# ?4 s7 D 自清除苦 蠲除诸垢 尽慢勿生
$ ^# y( d' X$ {1 h 终身求法 勿暂离圣 戒定慧解
: |, v' u% T( O, g' W8 E9 p 是当善惟 都已离垢 无祸除有
+ Q# O9 Y1 H- p" E/ Q5 h 着解则度 余不复生 越诸魔界 9 d& ?4 E8 ?+ `/ C
如日清明 狂惑自恣 已常外避 . R5 \4 z l7 U5 X
戒定慧行 求满勿离 持戒清净
' s/ u) Z, Y1 v& P' B" B: l 心不自恣 正智已解 不睹邪部 1 E' _1 E/ b1 |- B( H
是往吉处 为无上道 亦舍非道 , d* A7 H/ P8 t2 H6 F$ F
离诸魔界
3 U; w3 p: I( w惟念品第六 6 p. r, o3 X8 H$ G$ c
十有二章。惟念品者。守微之始。内思安般必解道纪。 5 O* k! }6 G' o+ X# c
出息入息念 具满谛思惟
; V7 F: n3 V: _) i. g; c+ l 从初竟通利 安如佛所说
% }) c0 W% R8 L* P; m 是则昭世间 如云解月现
& O% O& X2 N9 I$ d4 G" K/ ]; B3 K 起止学思惟 坐卧不废忘 ) X6 Y; W0 h0 @& m8 D+ Y5 m$ H
比丘立是念 前利后则胜
1 s: g& r- U9 A4 P* I& J 始得终必胜 逝不睹生死 , l! [, G% e# m `
若见身所住 六更以为最 ) H: `) V0 X9 Z, g/ R- H
比丘常一心 便自知泥洹
J3 A2 M, z) \; y7 o0 J! F5 K 已有是诸念 自身常建行
2 r7 r0 e* X5 |* S/ C$ F9 M4 v 若其不如是 终不得意行
$ Q2 Y1 x0 U* n6 Z( M) c' v 是随本行者 如是度爱劳 5 ]; y, G3 ^9 ?8 P
若能悟意念 知解一心乐
8 H- y G/ U5 V7 N" D 应时等行法 是度老死恼
. H/ j, \, r3 d n 比丘悟意行 当令应是念 # z! \2 L4 V" u% l6 [
诸念生死弃 为能作苦际 8 V1 _2 |: T8 [: b8 P+ h- j, k9 x
常当听微妙 自觉悟其意
/ f( I% i0 ~: b! H+ C" f 能觉者为贤 终始无所会
% f" [3 j Z" B3 X6 \4 v$ d. o0 R5 m: M 以觉意能应 日夜务学行 2 i9 w0 `! I* q/ L3 C7 p1 S
当解甘露要 令诸漏得尽 / W5 j) K+ c/ R8 S
夫人得善利 乃来自归佛 ; {% L% a& x0 A: C! |5 _9 @. D
是故当昼夜 常念佛法众 + ?" f( r& x- i; j; b
己知自觉意 是为佛弟子 $ j5 w% Q9 d2 @& x( x4 \
常当昼夜念 佛与法及僧 " P2 d2 c! H+ A3 O. V2 c
念身念非常 念戒布施德 % x7 X, I5 j, l {5 Y1 K
空不愿无相 昼夜当念是 ) H* u* w! v8 ], A" x: |
慈仁品第七 5 s5 E% U2 e7 X1 J7 U: R
十有八章。慈仁品者。是谓大人圣人所履德普无量。 ; u2 W% y# U0 w) G
为仁不杀 常能摄身 是处不死 $ V3 z3 b9 }- o1 f; f' D
所适无患 不杀为仁 慎言守心
L$ g" h8 i; f 是处不死 所适无患 彼乱已整
N _2 q4 y% F0 u1 X* t 守以慈仁 见怒能忍 是为梵行 + k0 P5 y* j0 [
至诚安徐 口无粗言 不嗔彼所
5 D- Y* n# q7 H4 d. k 是谓梵行 垂拱无为 不害众生
. `0 v$ g* Q, \& C+ Y7 b 无所娆恼 是应梵行 常以慈哀
/ K) X7 V3 _ G8 d2 {! T 净如佛教 知足知止 是度生死 ! \8 J$ r4 Y/ l2 i) K
少欲好学 不惑于利 仁而不犯 1 F" V, g2 P* q& r- J3 s1 q% J
世上所称 仁寿无犯 不兴变快 ) w8 {* {# ]) E
人为诤扰 慧以嘿安 普忧贤友
# O4 Z$ U$ |/ f% c1 ?+ D 哀加众生 常行慈心 所适者安
& _$ B' ?, I7 o2 C9 I% Q 仁儒不邪 安止无忧 上天卫之 4 _8 {$ L+ l9 v$ F# k8 E4 n7 q
智者乐慈 昼夜念慈 心无克伐 ( t/ ?7 u1 o0 f, X* r- d* J3 }- B, ?
不害众生 是行无仇 不慈则杀
6 u$ M' _/ i# D; A" r( I 违戒言妄 过不与他 不观众生 2 u4 Z" P8 \$ n# \7 ~5 V
酒致失志 为放逸行 后堕恶道
0 i' k( \$ M; V# B4 H( d 无诚不真 履仁行慈 博爱济众 4 z( \% X* J4 m
有十一誉 福常随身 卧安觉安 / r3 c% n: n* {1 k" \4 q- ~
不见恶梦 天护人爱 不毒不兵 6 {9 C' u0 P) U3 r
水火不丧 在所得利 死升梵天
/ E. u: P6 l( k+ o( N& x+ Q2 ] 是为十一 若念慈心 无量不废 # Z1 @. x& U! F& f" J
生死渐薄 得利度世 仁无乱志
+ L" U: ], c( j2 b( ]( { 慈最可行 愍伤众生 此福无量
/ K" }. k+ d, q6 F. f. I+ z 假令尽寿命 勤事天下人 ' K( I) i1 B) J' Y+ o
象马以祠天 不如行一慈 ) n+ B8 Q% G, Z$ D9 r0 q2 q, w# `
言语品第八
( E! `. g4 T' ~. o, }8 ` 十有二章。言语品者。所以戒口发说谈论当用道理。 4 S; I- W. I# @: A. G
恶言骂詈 憍陵蔑人 兴起是行
& w; W5 o# n3 K( v' q; r 疾怨滋生 逊言顺辞 尊敬于人 7 k$ j, \$ S6 R G
弃结忍恶 疾怨自灭 夫士之生 1 h6 p/ Y: \; [5 l
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