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群书治要菁华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4: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欲求及前人也, 岂非惑哉?/ j" i4 a, [' E" p' X$ \5 n
  【注释】共:当为「其」之误。! p4 [; W9 l+ {% ]) R" f
  【译文】明镜是用来观察人的身形的,历史则是用来看清现实和预知未来的。如果君王既不努力追寻古代圣王之所以能安邦定国的足迹,又 忽视亡国之君之所以危亡的原因,这就好像往后退步,却企求能赶上前人,岂不是很糊涂吗?」
( ]& T0 v8 `; b1 s% Q  
6 P" l$ @- A/ U6 v! G  }; f0 U  【原文】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诫, 虽处安乐,必警诫也。无行所悔。所悔之事,不可复行。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緜緜不绝,或成网罗;緜緜微 而不绝。则有成网罗者。豪末不扎,如豪之末,言微也;扎,拔也。将寻斧柯。寻,用。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君子知 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趣彼,我独守此;人皆惑惑,我独不徙。惑惑,东西转移之貌。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 高,人弗我害,唯能于此。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5 {+ d2 I) s1 r& G6 c* x
  【注释】伺:观察,守候。焰焰:火苗初起的样子。炎炎:形容火势旺盛。涓涓:细小的水流。壅:堵塞。豪末:毫毛的末 端。喻微细之物。豪,通「毫」。强梁者:欺凌弱小、性情残暴的人。憎:厌恶;憎恨。雌:喻柔弱。8 Z1 T3 G2 d& a  h; x
  【译文】古代的慎言之人谨戒说:不要多言,多言就会多败!不要多事,多事就会多患! 安乐之时,务须警醒(虽处于安乐的生活环境中,也必定要警诫自己);后悔之事,不可再做。不要认为这没什么关系,要知道它的后患无穷;不要认为这没多大害处,它的害处会愈来愈大,直到不可 收拾;更不要认为没人知道,其实神明无时无刻不在暗中注视!火苗刚冒起时若不扑灭它,到了火势凶猛时岂能奈何?涓涓细流若不堵塞,最终将成为大江大河;细微的丝线如果不切断它,就可能被织 成巨大的网罗;幼树还小的时候如果不拔掉它,将来就非得用斧头来砍不可。假如真从一开始就能小心谨慎,便是求福的根本。多嘴多舌不是没有损害,它正是祸的门径。强悍凶暴的人不得善终,争强 好胜者必遇强敌。如同盗贼不喜欢碰到物主,百姓总是厌恶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君子知天下之大,不可居其上,所以屈己尊人;深知众人之多,不可居其先,所以谦逊居后。温良恭敬,谨慎培养谦逊之 美德,会使人仰慕;能以柔弱示人,谦卑居下,任谁都无法超越。人人都追逐浮华,夸夸其谈,我却独自坚守此道;人人都在东奔西走,我却独自坚定不移。内心深藏智慧,却不在人前显露才华。即使 处于尊贵的地位,也不会有人嫉妒伤害我,就因为我能做到这一点。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分,它总是眷顾那些谦恭善良的人。切记!切记!
0 H( z) ]3 _, A; I7 y  U  & B3 {5 z' }2 c9 ]& a" y0 I2 R
  【原文】孔子曰:「昔夏桀贵为天子,富有 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绝其世祀,荒乎淫乐,沉湎于酒,佞臣谄谀,窥导其心,忠士钳口,逃罪不言,钳口,杜口。天下诛桀而有其国,此之谓忘其身之甚者也。」2 [4 V8 b4 U3 v# w& Y$ Y: _9 ~* F
  【注释】祀:古 代对神鬼、先祖所举行的祭礼。沉湎:犹沉溺。多指嗜酒。佞:奸邪。宋洪适《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囹圄空虚,国无佞民。」谄谀:谄媚阿谀。《左传·昭公六年》:「晏子曰:『不入。燕有 君矣,民不贰。吾君贿,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窥导:窥测引导。钳口:闭口不言。旧注:钳口,杜口。  T4 T9 @/ T% [# _, y0 \
  【译文】孔子说:「从前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忘记了自己 圣明先祖的治国之道,败坏了先祖的典章制度,断绝了对先祖世世代代的祭祀;荒淫无度,沉缅酒色;奸邪小人阿谀奉承,察言观色以诱导其心志;忠诚的人闭口不敢说话,为逃避治罪而不敢谏言。天 下的人起来诛灭了夏桀并占了他的国家。这就是所谓忘记自身的典型。」
4 R6 D( M0 U) m* w2 G- \0 u  
# r- J+ u3 ?! B3 A/ M) |  【原文】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己者,则知得之人。所谓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 己之谓也。
8 m* _/ J2 I+ D/ D" i3 {  【注释】环堵之室:四面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贫寒。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
1 k& d) r" Q0 d4 Z; G7 C$ F! |3 t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讨厌别人的人,别人也 讨厌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就能知道别人需要的是什么。所谓『不出小屋而知天下者』,就是懂得反之于自身而推己及人。」2 t! ~* {: N6 {, U# Z$ u
  
8 ~6 d4 G3 w' ?) |" i) v  【原文】子贡为信阳宰,将行,孔子曰:「勤之慎 之,奉天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子贡曰:「赐也,少而事君子,岂以盗为累哉?」孔子曰:「而未之详也。夫以贤代贤,是之谓夺;以不肖代贤,是之谓伐;缓令急诛,是之谓暴;取善自与, 是之谓盗。盗非窃财之谓也。吾闻之,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怨所由生也。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谓小人。内不相训而外相谤,非亲睦也。言人之善,若己 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故君子无所不慎焉。」
) m3 n- ^5 r, k( a/ N5 |  【注释】宰:古代官名。勤之慎之:勤,勤奋,慎,谨慎。无夺无伐:夺,争夺,夺取。伐,讨伐,进攻。无暴无盗:暴,残暴。盗,偷窃 。累:连累;使受害。《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孔颖达疏:「若不矜惜细行,作随宜小过,终必损累大德矣。」缓令急诛:命令慢,惩罚快。匿:隐藏。《广雅》:匿,藏也。训:教 导,教诲。谤: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5 S; r# g' V% X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当了信阳的地方官,将要前往赴任的时候,孔子对他说:「(你到那里后)要勤奋工作,谨慎处事,尊奉天时,不要争 夺和侵害,也不要暴虐和盗窃。」子贡说:「老师,弟子从小就事奉有德君子,难道还会因盗窃而受牵累吗?」孔子说:「你还没有完全明白这里面的深意啊。用贤才取代贤才,这就是争夺;用不正派 的小人取代贤德者,这就是侵害;发布政令迟缓而惩罚严厉,这就是暴虐;取得佳绩就归功于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4: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盗窃。盗窃说的并不只是偷窃他人的财物啊。我听说:『懂得为官之道的人,能奉行法纪来为 民谋利;不懂得为官之道的人,就会违法乱纪侵害百姓利益。』民怨就是从这个地方产生的啊!隐匿别人的善,这就叫蔽贤;传扬别人的过恶,这就是小人。私下不相互告诫提醒而在外面互相诽谤,这 不是亲善和睦的行为。要做到说起别人的善,就好像自己也有了这样的善行似的满心欢喜;说别人的过恶,就像是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坏话一样难过。所以君子对任何事都要谨慎啊!」
0 v; _: b/ e  v# n# G8 W  1 u7 k+ O% V6 y+ j5 U% T: r( ?3 e
   【原文】孔子曰:「行已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继嗣不立,则乱之源也。 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丰末;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反本修迹,君子之道也。」
2 q; U4 c7 _5 d4 t6 b  【注释】已:当为「己」之误。丧纪:丧事。《周礼·天官·大府》: 「山泽之赋,以待丧纪。」《礼记·文王世子》:「丧纪以服之轻重为序,不夺人亲也。」郑玄注:「纪,犹事也。」战阵:交战对阵。《礼记·祭义》:「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 理:治理;整理。《淮南子·原道训》:「夫能理三苗、朝羽民……其惟心行者乎!」高诱注:「理,治也。」嗣: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丰末:使末大于本。《墨子·修身》:「是故置本不安者,无 务丰末。」今本为「农桑」。反本修迹:回到事物的根本,从近处做起。
5 |/ Q0 D( x2 ^  【译文】孔子说:「立身行事能抓住六个根本,然后才能成为君子。立身有仁义,以孝道为根本;丧事有礼仪,以哀戚 为根本;交战时排兵布阵,以勇敢为根本;治理国家有规律,以农业为根本;安定国家有大道,以选好继承人为根本;增加财富有时运,以勤劳努力为根本。根本如果没有扎牢,就不要致力于枝末小事 的完美;连亲戚族人都不能愉快相处,就不要追求对外的交往;连一件事情都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就不要想着从事更多的事业。回到根本上来,从近处做起,这才是君子之道啊。」0 W3 A+ ^$ Y# Z% a3 }
  ' v1 Z5 D; H* r6 T2 c: b3 ~
  【 原文】孔子曰:「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其无(其无作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 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士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
& N. G, C: j2 P2 r7 X  【注释】汤、武:指商汤、周武王。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灭夏建商。周武王,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灭商建周。谔谔:直言争辩貌。《韩诗外传》卷十:「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桀纣:指夏桀和商纣,都是历史上的暴君。唯唯 :随声附和的应答声。争:同「诤」。直言规劝。悖乱:犹悖逆。《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 b  c1 `7 o! ?, m$ E  【 译文】孔子说:「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却利于行。商汤、周武王因为能听受大臣的直言进谏而国家昌盛;夏桀、商纣王因为群臣顺其意惟命是从而导致灭亡。君王没有直言劝谏的大臣,父亲没 有直言劝谏的儿子,兄长没有直言劝谏的弟弟,士人没有直言劝谏的朋友,要想不犯过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君王有过失,臣子得以劝谏;父亲有过失,儿子得以劝谏;兄长有过失,弟弟得以劝谏 ;士人有过失,朋友得以劝谏。这样,国家才不会出现危亡的可能,家庭也不至于出现悖逆的恶运,父子兄弟都没有过失,朋友交往也不会断绝。」# w6 L9 r! {8 _  Z& S
  【原文】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之。天道 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故曰:自贤者,则天下之善言不得闻其耳矣。& O* O2 Y: y1 }! t/ u
  【译文】为学之人应当不断减损自己的欲望、成见和种种妄念,永远以一颗冲虚的心去容纳万物。大自然 的法则是:万事万物的发展一旦达到极致,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因此凡是抱持自满态度而能长久的人,从未有过。所以说,自认为贤明的人,天底下有益的善言,他就再也听不到了。
  h- T) m( b/ f  / b3 K. Z) s. w+ m
  【原文】孔子曰:「以富贵而下人,何人不与?」以富贵而爱人,何人不亲?发言不逆,可谓知言矣。」* V; }) e: Q2 B' H$ x8 j0 e/ N  x
  【注释】下人:居于人之后;对人谦让。《易·系辞上》:「劳而不伐,有功而不 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孔颖达疏:「能以有功卑下于人者也。」与:称赞;赞扬。逆:背理;失常。《荀子·非十二子》:「行辟而坚,饰非而好,玩奸而泽,言辩而逆,古之大禁也。 」杨倞注:「逆者,乖于常理。」' F. @: N( @( ?
  【译文】孔子说:「身处富贵还能够做到居于人后,对人谦让,这样的人谁不称赞呢?身处富贵而关爱他人,又有谁不愿与他亲近呢?说话不违背常理,可以 说是会说话的人了。」
' Q7 T# n/ ?% A- F& }2 F% z# K  : s7 i* C! L  w( x2 E
  【原文】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 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者焉。
$ F0 F/ j7 C# C, K+ o& G  【注释】所使:任用的人。芝兰之室:喻贤士之所居。亦指助人从善的环境。戴德《大戴礼记》:「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 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5 e- q# M* w0 M. I
  【译文】不了 解儿子,就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一个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君王,可以看他使用什么样的臣子。所以说,同善良的人相处,好像进入栽着芝兰的屋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到芝兰的香味了,那是因 为已经被同化了;与不善的人相处,好像进入卖鲍鱼的铺子,时间长了就闻不到鲍鱼的腥臭味了,同样也是因为被同化了。因此,君子一定要谨慎地选择与自己结交的人啊。
1 ^* ]6 I# ^' u; q6 j8 k# \$ y  
" j! Q* c; Q( ~% T  【原文】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4: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 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好学近于智, 力行近于仁,知耻近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矣。  }1 L) z5 A  c  T  E6 e; R; p
  【注释】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布:流传,散播。方策:亦作「方筴 」。即方册。简册,典籍。后亦指史册。郑玄注:「方,版也。策,简也。」孔颖达疏:「言文王、武王为政之道皆布列在于方牍简策。」人:这里指人的品性行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 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亲亲: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第一个「亲」,为动词,亲近、亲爱,第二个「亲」,名词,父母。杀 :等差。《礼记·文王世子》:「其族食,世降一等,亲亲之杀也。」郑玄注:「杀,差也。」达道:公认的准则。《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 达道也。昆弟:兄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我请昆弟仕焉。」达德:通行不变的道德。《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郑玄注:「达者,常行,百王所不变也。」! ^$ G) X$ P% c  ]& Q
  【译文】周文王和周武王施政的智慧和方法,都记载在竹简和木牍上面。有文王、武王这样的君王,国家政治必定清明;如果没有这样的君王,政治必定衰败。所以为政关键在于得到好的领导人, 选择好领导人必须以修身为本,修身须依道而行,行道以仁为本。所谓仁,指人的品行,以孝亲为最重要;所谓义,指按常理应当做的事,以尊贤为最重要。因为亲人之间的爱有亲疏之别,尊贤也有等 级之差,礼的秩序便因此而产生。所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想要修身,不可以不事奉自己的父母亲人;想事奉父母亲人,不可以不了解人事关系;想了解人事关系,不可以不懂自然之道。自然之道中, 人伦大道公认的有五种关系,力行这五种关系又从三个方面去做。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姊妹、朋友,这五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天下共同遵守的伦常大道。而智慧、仁爱、勇气这三者,是人世间最 美好的德行,当人们去力行时不外乎要坚持一个「诚」字。这些道理有些人天生就明白,有些人是经过学习才知道的,有些人则是遇到挫折和困惑后勤勉苦学才明白的,就其所知而言,其中的道理都是 一样的。或能心安理得去做,或是因为有好处才去做,或需要别人勉励甚至强迫才去做,一旦真正做到了,结果都是一样的。人如果好学,离智慧就不远了;能够力行,就近于仁爱;知道羞耻就是有勇 气的人。懂得这三个道理,就知道如何修养自身;知道如何修养自身,就知道如何管理别人;知道如何管理人,就能够治理好天下和国家了。$ o7 P0 v3 F2 ^3 {' a% {; u  n" X$ q
  7 s6 n% s7 n' O  w
  【原文】凡为天下国家者有九经焉,曰: 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人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 ,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 O' ?0 E4 i. ^' e. r* m" V8 R  【注释】九经: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九项准则。《礼记·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 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孔颖达疏:「治天下国家之道,有九种常行之事,论九经之目次也。」来:招致;招揽。《周礼·夏官·怀方氏》:「怀方氏掌来远方之 民。」柔:怀柔,安抚。《左传·文公七年》:「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怀:安;安抚。《礼记·中庸》:「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眩:眼昏发花;迷惑。《礼记·中庸》: 「敬大臣则不眩。」劝:奖勉;鼓励。《国语·越语上》:「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P0 H0 J( k: W' f
  【译文】凡是治理天下国家的人,应遵循九条准则,即:修养自身,敬重贤德,亲 爱亲人,尊重大臣,体谅百官,爱民如子,招募能工巧匠,关怀边民,安抚各国。修身则道德屹立不摇;尊贤则遇事不困惑;亲爱亲人则父子兄弟乃至亲族间没有抱怨;尊敬大臣则处理朝政不迷惑;体 恤各级官员他们会更加勤奋努力;爱民如子百姓则会受到勉励而鼓舞;招募能工巧匠则财用充足;关怀边远地区人民则四方的人民会前来归顺;安抚各诸侯国则会让天下人都生起敬畏。1 o0 l5 _/ n* l
  : c/ [7 h( Y2 H$ D+ G
   【原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跲,踬。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疚,病。道前定则不穷。
$ b. c7 M! L0 E6 T4 b5 Z! f  【注释】定:谓镇定。跲:窒碍。《礼记·中庸》:「言前定则不跲,事 前定则不困。」郑玄注:「跲,踬也。」孔颖达疏:「将欲发言,能豫前思定,然后出口,则言得流行,不有踬蹶也。」踬:跌倒,绊倒。疚:长期生病。- _( X' B( ]1 @: F: s
  【译文】凡事能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 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而盲目地付诸实施,就必然要失败。说话之前先定下心来,做好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之前先做好准备,遇事镇定,就不会临时手忙脚乱;行动之前先做好了 准备,就不会出差错;一个人立身处世要能够先把做人的道理都搞清楚,就会无往而不利。5 Z5 t; S% v) U* F, F
  【原文】孔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 敬长,而民贵用命。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行。」4 u: o2 K& ?; r2 ?7 s6 g$ u, w5 w
  【译文】孔子说:「培养仁爱心从孝亲开始,这是教育百姓和睦相处的关键;培养恭敬心从尊敬长辈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4: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教育百 姓恭顺的关键;用仁爱、和睦来教育,百姓就会崇尚孝悌;用尊敬长辈、上级来教育百姓,百姓就崇尚于听从命令。百姓既对亲人孝顺,又能恭顺听从命令,政令施行于天下,便没有行不通的。」( ]/ W" ~9 q7 k. c% a2 ?
  
# V; u' _6 h( w5 I  【原文】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噣,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逸。』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
  m8 z  w2 Y2 l) e  【注释】噣:古同「啄」。攫:夺取。《说文》: 攫,执也。《汉书·黄霸传》:鸟攫其肉。诈:欺骗,用手段诓骗。《说文》:诈,欺也。《尔雅》:诈,伪也。《荀子·修身》:匿行曰诈。
2 W& W% j+ p- J' X" `. o/ W. }7 f3 ~  【译文】颜回说:「臣下我听说,鸟处境困窘时 就会用嘴啄人,野兽处境困窘时就会张牙舞爪拼命挣扎,人处境困窘时就会心生欺诈,马处境困窘时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使其下属走投无路而他自己却能不遭遇危险的人啊。」定公听了心悦诚服 。7 j4 h9 q+ R& T
  
- r& Q0 p/ D# g+ u* j. Z  【原文】善御民者,一其德法,正其百官,均齐民力,和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顺从,刑不用而天下化治,是以天地德之,天地以为有德。而兆民怀之。怀,归。不能御民者,弃其 德法,专用刑辟,譬犹御马,弃其衔勒,而专用捶策,其不可制也必矣。- y9 v/ ?/ U3 a% m  P
  【注释】一:统一。辟:刑罚。《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捶策:鞭子,鞭杖。《韩非子·奸劫弑臣 》:「无棰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 @6 @: G' Q2 E. e+ ?( j
  【译文】善于治理百姓的君王,统一道德和礼法规范,明确百官职责,协调均衡地使用民力,和顺安定民心。如此,政令不必三令五申, 百姓便会顺从;不用刑罚,就能教化治理好天下。其恩德可以感通天地,亿万百姓都来归顺。不会治理百姓的君王,抛弃道德和礼法,专用刑罚惩治,就好比驾驭马时,抛弃嚼子和笼头,而专用鞭子鞭 打,这样一来,马车失控就是必然的了。+ ]) Z/ `( x0 _- h$ {7 _5 [
  
: H3 D! Y7 y* c3 n  \" n, h  【原文】夫无衔勒而用捶策,马必伤,车必败;无德法而用刑辟,民必流,国必亡。
; R% S4 g* `) R8 w/ q  【译文】(驾驭马匹)若没有嚼子和笼头而专用 鞭子鞭打。马必然受伤,车必然毁坏;(治理百姓)不用道德和礼法,而专用刑罚,百姓必然流失,国家必然灭亡。+ L* g8 q- Z$ Y2 q8 y6 {4 O4 J; d
  4 ^9 I- z* q7 n, y0 S
  【原文】凡治国而无德法,则民无所法修;民无所法修,则迷惑失 道。
/ p. E- C6 x% p2 [3 f) C. _  【译文】凡是治理国家而没有道德和礼法规范,则百姓没有效法和学习的依据。百姓没有效法和学习的依据,就会迷惑而偏离正道。/ F7 F: I1 d* B
  
. k$ n( h$ M4 t+ a' L$ o& E! |# m  【原文】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 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导民,以刑禁之。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 ?* m( _1 e3 Q6 a+ U0 A  【注释】相参:相互配合。太上:最上等,最好。《墨子·亲士》: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孙诒让间诂:「太上,对其次为文,谓等之最居上者。」弗变:不改变。弗从:不听从。伤义败俗:损害义理,败坏风俗。, A9 {( v! @1 a2 w* J& Z
  【译文】孔子说:「圣贤治理教化 民众,必须把刑罚和政令相互配合使用。最好的办法是用道德来教化民众,并用礼法加以约束;其次是用政令引导民众,并用刑罚加以禁止。如果教育之后还不能改变,引导之后还不听从,以至于违背 道义而败坏风俗,在这种情况下才用刑罚来惩处。」# K$ q# o  w. j
    G: h: W3 g8 M3 v3 \* M0 s
  【原文】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 。+ O! o" W4 O/ E
  【注释】五刑之讼:墨、劓、剕、宫、大辟五种罪行的案件。原:指来源或起因。《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立:立身;立足。《易·恒》:「君子以 立易方。」。权:衡量。$ F% X+ h7 k' F2 e4 b% `
  【译文】凡是判决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的案子,一定要体恤其父子之亲情感受,有利于确立对国家的忠诚道义,来认真权衡案子;比较、评定轻重的顺序, 谨慎地估量处罚的深浅程度,以区别各种案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忠诚仁爱,尽最大限度处理好案子。
$ j! O2 j- N; T5 k$ s  O  
( }  w8 A. k. B  【原文】仲弓曰:「古之禁何禁?」孔子曰:「析言破律、巧卖法令者也。乱 名改作,变易官与物名。执左道以乱政者,杀;左道,邪道。作淫声,淫逸惑乱之声。造异服,非人所常见。设奇伎奇器,以荡上心者」杀。怪异之伎。可以眩曜人心之器。荡。动也。行伪而坚,行诈 伪而坚守。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顺其非而滑泽之。以惑众者,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民者,杀。此四诛者,不待时,不以听。」不听于棘木之下也。# X$ m% a" s  p. A
  【注释】析言破律:谓 巧说诡辩,曲解律令。《礼记·王制》:「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郑玄注:「析言破律,巧卖法令者也。」左道:歪门邪道。作淫声:淫邪的乐声。古代以雅乐为正声,以俗乐为 淫声。《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指惑乱人之声。」设奇伎奇器:奇伎,奇技、技艺。奇器,奇巧怪异的器物。指制作奇装异服、设置出色的歌女和罕见的器 物。以荡上心者:荡,移动、摇动。来动揺君主心志的人。顺非而泽:顺从邪恶之事,还要曲加粉饰。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听:指在棘木之下再加审理。
3 t7 J  f" M; r% z   【译文】仲弓问道:「古代的禁令都禁止什么?」孔子说:「千方百计钻法律空子(巧言曲解法律)、篡改规定,巧立名目(变乱名义擅改法度),搞歪门邪道、扰乱政事的人,杀!创作淫乱的音乐 歌谣(邪淫惑乱人心之声),制作奇装异服(非人所常见),以各种奇能异术和罕见的器物,来动摇君主心志的人(设计奇巧怪异器物来扰乱人心的人),杀!行为诡诈且顽固不化(行为欺诈虚伪又坚 持不改),言辞虚伪且善于巧辩,所学习的并非正道却很渊博,依附邪道并加以润色(随顺坏事而又曲加粉饰),用以迷惑民众的人,杀!假借鬼怪神灵、天时变化,用占卜算卦来惑乱民心的人,杀! 对这四类罪犯的处决,不必等待规定的处决时间,可以不按照上述的审判程序(不在棘木之下再加审理)。」" C. R* x0 t+ P; p4 K
  8 D! N0 x6 H3 J+ u9 {
  【原文】言而可履,礼也;行而可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4: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乐也。圣人力此二者,以恭已南面 ,是故天下太平,万国顺服,百官承事,上下有礼也。
" Q: D8 H% O0 a0 U. R  【注释】已:当为「己」之误。$ \' a5 Z& A) C# Z) @
  【译文】说出的话可以践行,就是「礼」;所做的事使人欢喜,就是「乐」。圣人能力行这两件 事,然后恭敬庄严地坐北向南临朝当政(恭己之身以正天下),所以才会天下太平。万国顺服,百官尽职尽责,是因为上下有「礼」的缘故。4 D' X  f- R5 r, e0 I4 h
  " [: }5 R( i5 e- }
  【原文】夫礼之所兴,众之所以治也;礼 之所废,众之所以乱也。昔者明王圣主之辨贵贱长幼,正男女外内,序亲疏远迩,而莫敢相逾越者,皆由此涂出也。2 O/ M( v* h& e2 b* D6 H. _
  【译文】「礼」兴盛时,民众就会因此而安定;「礼」废弃时,民众就会因 此而动乱。从前圣明的君王明确贵贱长幼、确定男女内外、排列亲疏远近,而人们都能恭敬服从,不敢超越界限,都因为走的是礼教这条路的缘故啊!
) l% m/ q0 o+ l( A' h1 m  8 [) {$ X2 g8 t+ j
  【原文】虞、夏、殷周,天下之 盛王也,未有遗年者焉。年之贵于天下久矣,次于事亲。
( h5 l" s4 R9 m* d# Q8 w' J  【译文】虞、夏、殷、周,是天下的盛世王朝,那时候没有遗弃老年人的。老年人受到天下人的恭敬已经很久了,仅次于侍奉自己的父 母。
  K2 O4 z' [: p1 ]1 y/ k  
/ e; \# v5 p0 `; }3 i2 X5 N- Q3 J  【原文】夫圣王之教孝悌,发诸朝廷,行于道路,至于州巷,放于搜狩,修于军旅。则众同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 @$ {8 {$ ~: p. m& I1 x' e  【译文】圣贤君王以孝悌之道教化百姓,从朝廷开始, 推行到道路上,达到州县街巷,连打猎者都相互仿效,军队中也互相学习。于是天下百姓共同以此作为道义的准则,宁死也没有人敢去违犯。
% H6 p  f# F; Z- j! X0 r  ( \& Q" I; g: ?- E
  【原文】孔子曰:「不祥有五,而东益不 与焉。夫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故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 7 |  y: D( ?- P9 g8 N
  【注释】伏匿:隐藏,躲藏。擅权:专权,揽权。《荀子·仲尼》:「处重擅权,则好专事而妒贤能,抑而功而挤有罪。」2 Y4 {* |6 V9 j" R/ j1 ]! \
  【译文】孔子说:「不祥的事有五种,而向东面扩充旧居不 在其中。损人利己,是自身之不祥;不孝敬老人只知道疼爱孩子,是家庭之不祥;舍弃贤德之人而任用不肖之徒,是国家之不祥;长者不愿教,年轻的又不肯学,是社会风俗之不祥;圣人隐藏不愿出来 ,而愚蠢者专权,是天下之不祥。不祥之事有上述五种,向东面扩充旧居不在其中。」% N$ M4 {: I, N
+ r0 ]% ]7 f2 o,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3 16:20 , Processed in 0.08950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