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8 14: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实自骄矜也。/ K6 l0 ]- W) m: H9 c. c$ |* x$ ?
【注释】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泰」字,何晏当「纵泰」讲。「纵」字有舒缓、放纵等义,也就是没有拘束的意思。骄是骄矜、傲慢。君子心中没 有拘束,对人则不傲慢。小人与君子相反。李塨《论语传注》:「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何其舒泰,而安得骄?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何其骄侈,而安得泰?」* ]% W) O% g7 `' u7 h/ H
【译文】孔子说: 「君子心中安稳舒泰,对人却不傲慢。小人对人傲慢,内心却并无主宰。(君子自然舒泰,表面看上去好像有骄慢,而实际上并不骄慢。小人拘束顾忌,而实际上是骄傲自负。)」
/ S3 a. X* I$ t2 e2 j' J
5 ?/ w- W+ U1 H' f7 U: ^ 【 原文】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言用不习之民,使之战,必破败,是为弃之。: X* j" G% `3 F1 {* E. L: `* a1 q
【注释】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集解》引马融注,「言用不习之民,使之攻战,必破败,是谓 弃之。」马注的「不习之民」,似是专指没有学习战斗技能的人民而言。但除习战以外,更多的应是道德教育。战争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要明白为什么而战。战士心中若没有道义,便是弱肉强食的工具 ,与禽兽无异,故曰「弃之」。& f. h/ ?% F7 z% |0 r, b
【译文】孔子说:「用没有受过教育的民众去作战(让他们不明不白地与同类相互残杀),这等于抛弃他们。(用没有学习过战斗技能的人民去作战,等于让他 们去白白送死,这也是抛弃他们。)」
) p( Y0 [' |( A0 m( K# g g $ K0 `$ ~& x9 d" a
1 X: i/ }- S+ b% F, B/ k8 ^, i/ \ ' n9 \; z" C+ ^. j
宪 问
& q, _! @! i! O- S+ u. W U: H( V9 {: P! N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有勇者不必有仁。」
8 |1 s7 o. M7 |0 E; s4 Y9 S2 U 【注释】言:这里指的是善言、道义之言。. v& s5 F9 {0 r2 \8 C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必定有善言,但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定有勇,但有勇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_) Y' e9 U9 q0 I& K. V+ ~
1 I1 c' f5 \. g9 ` 【原文】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虽曰君子,犹未能备也。' F3 z6 X" H! K W Z/ e
【注释】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不仁,指违仁而言。君子也难免会有过失,但与小人相比,已 是天壤之别。
2 J B0 g' A* R- O' c0 @: P7 s 【译文】孔子说:「君子中,学仁而尚未成熟的人是有的。至于小人,未尝学仁,便谈不上仁了。(虽然称为君子,但德行还未能完备。)
7 d4 ] s/ p4 {2 M& b 4 y# [8 X4 S# ^! O5 ] f; q
【原文】子路问事君。 子曰:「勿欺,而犯之。」事君之道,义不可欺,当犯颜谏争。/ _0 p* }) d3 D5 z: G6 {0 K# w0 U
【注释】子路问事君:子路问事君的道理。勿欺,而犯之:欺是欺骗。犯是犯颜,即冒犯君主的威严。之,指君主而言。为臣应 当谏君,以阻止他的过失,假使他不高兴,甚至不惜犯颜而谏,但必须不欺君,才能犯颜谏争。这两句话,也可以这样解释:事君之道,不能欺君,然而君有不对的地方,可以犯颜谏之。. G5 O' x0 f! K
【译 文】子路问事君的道理,孔子说:「必须不欺君,才能犯颜谏诤。(臣子事君之道,不能欺君,为臣应当谏君,以阻止他的过失。假使他不高兴,甚至不惜犯颜谏诤。)」1 W R$ t. x4 C, p5 g8 E
; x8 _* X- n8 B) b+ T; f
【原文】子 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敬其身也。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病犹难也。
u0 F7 J( H, d' o: ?* J2 C8 s 【注释】如斯:如此。病诸:病,难。诸,「之乎」 二字的合音字。
' D( w( {% K/ k; r5 L 【译文】子路问怎样才算君子。孔子说:「所谓君子,就是常怀着一颗虔诚、恭敬的心,来修正自己的不足。(以敬来修身。)」子路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 正自己来让百姓得到安乐。修正自己进而令百姓得以安乐,这件事就是连尧、舜那样的圣君,恐怕也难做得周到呀!(病,是难的意思。)」
. N' `3 {7 U7 k# z/ {3 M; h' K 1 [1 u3 I% U: z7 ?
卫灵公
: i+ [' Q& M5 B% G: Q0 U. Q: {! ~" H $ H# m. K8 v; l& n# \
【原文】子曰: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也。0 ]% T' g4 P: y8 U9 x- F) o% V7 ?/ t5 X
【注释】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为而治的意思,是说舜自己不做什么事,而能平治天下。舜能做到 无为而治,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能举贤任能。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命禹作司空,平水土,命弃为后稷,播种百谷,命契作司徒,办教育,命皋陶作士,掌法律,命益作虞官,管山泽鸟兽。这些 都足以说明他能知人善任。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舜用了许多人才,而他自己「何为哉」,究竟做什么呢?「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恭己,就是正己。正己方能化人。有贤才可用是外缘,能恭 身正己是内因。因缘聚合,方可成事。, M% }5 F, N. |* h( d' E
【译文】孔子说:「能够无为而治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心存恭敬,对人对事一切恭敬,而自己庄严端正地在朝廷上面南 而坐罢了。(这是说能够知人善任,那就可以无为而治。)」
8 e$ \7 }8 ^7 Z$ o# `! H " R. l8 m9 D2 O0 ~
【原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乎哉, 言不可行也。子张书诸绅。绅,大带也。
( e6 q8 t/ w( z+ `3 e* N! x+ M 【注释】州里: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本为行政建制,后泛指乡里或本土。绅:古代士大夫束于腰间,一头下垂的大带。
2 D( M* L3 V: ]6 F* d% L 【译 文】子张问做事情怎样才能行得通。孔子说:「一个人只要说话忠实守信,行为厚道恭敬,即使到了边远的蛮貊之国,也无往而不可行。假如说话不忠实守信,行为不厚道恭敬,即使在自己的家乡,难 道就能行得通吗?」(行乎哉,即是行不通的意思。)子张把孔子的话恭恭敬敬地写在衣带上,以示不忘,时时遵照实行(绅,大带)。」
3 M: Z% a! \; r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 以成仁。」无求生而害仁,死而后成仁,则志士仁人不爱其身也。
! r9 X+ q4 Q7 `. z2 q* ] 【注释】志士仁人:志,志向、志愿。志士,在这里指的是心怀天下、有圣贤之志的人。一说志与「智」通。智士,即智慧之 士。
( b( }7 f, q8 O0 P) L1 B/ u4 |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为保全生命而损害仁,宁可牺牲生命以成全仁。」(不会因求生而损害仁,假如牺牲生命而能成全仁,志士仁人不会爱惜自己的生命。)
% f: V b Z! ?6 b2 i3 ^, h
; O$ N6 Q9 ~! V# j 【原文】子曰:「人而无远虑,必有近忧。」* S. a. ]! D; L5 ]
【注释】人而无远虑,必有近忧:崇德修仁是远虑。反之,人若悖德失道,祸患随时不离左右,便是近忧。$ L$ f' s, m% F& F7 ^
【译文】孔子说: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