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释智慈

大般涅槃经略释--净慧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22: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纯陀是于迦叶佛时,因地修行发大誓愿,在释迦牟尼佛入涅槃时,作最后供养,奉施饮食。所以,佛告涅槃纯陀得知时,纯陀就忆起愿力。再如,此王舍城中有一位五通仙,年一百二十岁,自称是一切智人,生大骄慢。但已于过去无量佛所种诸善根,当得佛要入涅槃时,来此双树林听法,对种种法生信敬心,得无漏而证果。再如,此王舍城有一善见太子,与提婆达多亲近。提婆达多修炼五通,显示神通让善见太子生喜敬心。一日善见太子想观天花,让提婆达多上忉利天去取。结果遇天将守卫而不能取,不能复见太子,来到佛所。对佛说,将来佛入涅槃,将佛所教化大众付嘱于我,我为说种种法,让他们老实听话。佛对提婆达多说,痴人妄想,佛的弟子舍利弗聪明大智,世人信伏,佛都不能把大众付嘱,何况你这痴人食唾人呢。提婆达多倍生恶心说,不把大众付嘱于我,不久把你们佛教徒众消灭。这么说时,大地动动,狂风大作。提婆达多见此恶象说,我此身若堕入阿鼻地狱,我一定要报复今天的大怨气。提婆达多离去见善见太子。善见太子问提婆达多脸色怎么那么难看,提婆达多说,有人骂你这位太子,我才气成这样。善见太子问,国人为什么骂我呀!提婆达多说,你外号为未生怨。当你未出生时,相师说你生后必杀其父。所以,得此别名。你母亲知道此事后,将甫出生的你从城楼上抛于地,坏你一指。因此,国人又称你为坏小子。我听了能不生气吗!善见太子问一位大臣,大臣也这么说。善见太子便与大臣一起发动政变,将父王囚禁。其母前来想看一看他父王,善见太子拔刀想砍其母,被耆婆说服,罪不及女人,何况是你母亲。善见太子不给父王水与食物,七日后饿死。善见太子见父王死后方生悔心。耆婆对善见太子说,你的业非常重,一是杀父,二是杀一果罗汉。你父王信佛,依法修行,已证一果罗汉果位。善见太子听说佛将入涅槃,来佛所发露罪业,听佛说种种法。以前虽无善根,今日得到信根。要说毕竟涅槃与否,实义菩萨知佛常住,没有变化;而假名菩萨听到佛入涅槃,都生退心,认为佛无常不住。
有我与无我。佛说,一切众生身死之后,作善作恶都不见报应。而善恶果报,自作自受,丝毫不差。如我释迦牟尼往昔作一国王,舍王位出家修道。因善行得四天王,忉利天王等无量世。所以,佛说一定有我,即性也。有一位比丘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我,谁是我,什么因缘才有我?佛对比丘说,现有身体不是我,身体也不是我常久的住所。有身有五蕴,离此身又有五蕴身。要是方便说,时间是我,业是我,爱是我。众生因时间,业爱之因缘为我身。要是实相说,有形的身体不是我,我中没有有形身体,有形与有想中都没有我,而三界之我又存在于有形有想之中。一切外道之人为五蕴是我,离五蕴无我。

有中阴与无中阴。佛说,一父二母三中阴,和合得受身;受身都是往业。所以,作五逆罪的人,舍肉身后,中阴身直入阿鼻地狱。作恶比丘舍肉身,中阴身直入阿鼻地狱。佛为外道说法时说,若有中阴,则有六道轮回;无色界众生没有中阴,于有想与没有想之间受无形体之身,不称为中阴而还是没有离开中阴。一些人不理解实义,才有的说有中阴,有的说无中阴。
有退与无退。佛说,有五种情况引发比丘修道的退转心。一是乐于多事,二是乐说世事,三是乐于睡眠,四是乐于亲近在家人,五是乐于多游。以此五种因缘,让比丘产生退转心。阿罗汉人能离内因缘,但不能离外因缘。受外部一些人的影响,对菩萨苦行生烦恼,而退菩提心。有一位比丘,六次来到人道出家修行,六次退失道心;第七次来人道出家修行,恐失道心,要用刀自杀。佛为讲法证阿罗汉果。佛针对这位证阿罗汉的比丘说,有六种退失道心的阿罗汉。众生不善思维,不解其意。而证得阿罗汉,已断三界烦恼,不再受生,哪有退道之心。
佛身有为与无为。佛说,佛身有二种,一是生身,二是法身。生身是方便示现之身,也要随顺世间有生老病死。有些比丘不明白真相,说佛身是有为法。法身是常乐我净,没有生老病死世间相。有些比丘不明白真相,说佛身是无为法。佛身是示现有为而实无为。
十二因缘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佛说,十二因缘是众生生灭法则;而佛性常住,不从十二因缘而生,只是众生佛性随众生十二因缘生灭。似是有为实无为,有为是众生,无为是佛性。
心有常与无常。佛说,一切众生善恶作业,命终时,纯善业之人,心即上行生天;纯恶业之人,心即下行入地狱。众生有形体就是无常,得见我性为有常。即是心随业转为无常;明心见性为有常。
五欲乐障圣道与不障圣道。佛说,在家人修道,不舍财宝、妻子、眷属等不净之物,而修行于正道,得于正道。证道后也不舍离五欲,是示现五欲。即“世有男女双修行,前世有愿今世中,示现欲爱离欲爱,不染污泥莲花性。迷人不识真面容,求道男女欲爱中,堕落魑魅魔罗纲,劝君猛醒过来人。”佛又对在家人说,在家人不离五欲是不能证得正道的。依文解义很难理解。真相是,修行证道不分在家出家;不离五欲乐不能证道;证道示现五欲为度众生。
出世间法是欲界与三界。佛说,远离烦恼,没有证得解脱,等于在欲界修行世间第一法。即身在欲界世间,心修出世间法,虽然没有得解脱,未来世也一定得解脱,这样是世间最好的修行。而有些比丘不理解真相,有的说第一法是欲界,有的说是四加行的第一法,有的说是色界第一法,有的说是无色界第一法。妄猜圣义最可怕,老实修行莫问他。船到桥头自然直,有证有悟再说话。
布施是不是思维上的善业。佛说,施者有四种,一是施主信因、信果、信施,受者不信。二是受者信因、信果、信施,施主不信。三是施主、受者都信。四是施主、受者都不信。四种施中有三种为净施,一种为不净施。净施落入无为功德,不净施落入有为福田。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怎么布施还不是一想吗!把一想落入思维善业。另外,布施有五种方式,一是施财物;二是施身力;三是施安稳;四是施身命;五是施正语。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这五种布施是五蕴善业,把布施方式误为五蕴思维善业。
或说有五蕴与无五蕴。佛说涅槃即是远离烦恼,烦恼永灭。灭无遗余,即无所有,无有尽灭。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涅槃就是没有,没有就是无为。把涅槃的常乐我净误为五蕴或无五蕴。
戒定慧是有为与无为。佛说,比丘护持禁戒,若与人与事生恶心,要知道是失比丘戒。戒是遮止恶法,若不作恶,是名持戒。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心里高兴信仰佛法,才精进去修是定,这样作是智慧。把持戒修行,禅行得定,定中生智慧,误为是有为法与无为法。
佛说,十二因缘中,色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等。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色是有形物体,人可以创造或不可以创造等。把因缘误为色缘。把十二因缘误为有心数法。
佛说,有时说一有,有时说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至二十五有众生。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佛有时说五道众生,有时说六道众生。说五道众生,不把修罗算一道,因为各道中都有修罗。说六道是五道中的修罗单列出来;有天修罗、人修罗、畜牲修罗等。但佛经中所说修罗是说天修罗,有天福无天德的修罗。佛说二十五有,是把六道众生有具体化;在二十五有,人天为二十一有,三恶道与修罗为四有,让众生知道三界还是善人多,恶人少。
佛说,有一优婆塞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人为一分优婆塞?佛对这位优婆塞说,要是有人受三皈,仅受一戒为一分优婆塞。有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优婆塞戒可以具足受或可以不具足受,把个性误为普遍性。另外,有一比丘向佛请法说,我教在家人一日、一夜、一时、一念守戒,这样的守戒为守戒吗?佛对这位比丘说,这只能是善,不是守戒。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守八戒必须八戒都能受持,才能得戒。把受戒、守戒、持戒的顺序颠倒;同时,八戒也不是具足的优婆塞戒。
佛说,如果有比丘犯四重戒,不能再称为比丘,是破戒比丘,失去比丘的资格。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如果有比丘犯四重戒以后,失去比丘戒。失去比丘的资格与失去比丘戒是两回事。现今时代,有的比丘受戒后犯四重戒中的一戒,过几年再到戒场二次受戒。认为这样就可以不受法服,恢复了比丘戒或等于没犯戒。实际读诵此经后,应该明白怎么做如法,而不是二次受戒。
佛说,如果有比丘犯四重戒为污道。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比丘若犯四重戒以后,所受戒律不失。污道与戒律失与不失是两回事。
佛说,一乘、一道、一行、一缘,能为众生作大寂静,永断苦恼的束缚,除掉诸苦和苦因,让众生得到一有涅槃。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一至四果罗汉都证得了佛道。把涅槃与大涅槃混为一谈。
佛说,一果罗汉七返往来便入涅槃;二果罗汉一受人天便入涅槃;三果罗汉有初证四果罗汉,或于证四果罗汉中间,或证四果罗汉最高境界和现在与未来入涅槃的五种情况;四果罗汉有现在与未来入涅槃二种情况。即若在天上,现在断烦恼可入涅槃;若在人中,虽断烦恼,也为未来入涅槃。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一至四果罗汉不用发菩提心也能成佛道。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
佛说,佛性有六事,一常、二实、三真、四善、五净、六可见。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众生佛性可以离众生有,佛性与众生可以分离而又各自独立存在。这么说的意思是,佛不是度众生,而是度佛性。而实际是,只有众生自度佛性,才能有佛度众生。虽然佛性如虚空,众生却都各个有;虽然佛性如金刚宝珠,众生却不能离佛性。
佛说,一阐提都有佛性,这样的众生却没有善法;但是,佛性是善。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众生即是佛性,若离开众生,谁也成不了佛道。把佛与菩萨的慈悲喜舍抹煞掉,众生不用报佛恩,是佛与菩萨有求于众生;最后,把众生留在三恶道。而不知佛国土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佛说,佛性不离众生五蕴,众生五蕴又不是佛性。一世界中,不会有两尊佛出世。从地狱至非想非非想处天都是这样。有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无十方佛;只有十方有佛性的众生。这是变相说根本没有佛,只有众生。
佛说,这样的争论,只有在佛的境界上才能彻底说明白。就是有疑心的人听了以后,也能消除无量烦恼。何况是能决定净信受持的人,会有无量功德。但是,以文解义、不明实相的人,还是执著这样的争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2: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8 m2 S% H7 G: b" w& h9 R' T! d

) ?5 m1 q% ^! f# R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二】

! _' T, c9 _, K, r8 j, `

+ G$ s+ h$ N& }/ }

+ F9 [# D2 Q/ t! Z1 Y0 n

涅槃降魔咒

& U+ @% a# d+ l. u& Y9 N+ P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迦叶菩萨品第二十四之二】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有的人听闻此经怎么为执著呢?

佛说,这样的人从他人处听闻此经,或自己看此经以及有人读听此经,听闻后心里高兴,不能放舍此经为执著。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执著是善还是不善呢?

佛说,这样的人有这样的执著,不能称为善。因为不能彻底摧毁心里的各种疑惑。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这样的人对此经心里也不疑惑呀!

佛说,不起疑惑心的人,就是疑惑。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是不是有人对一果罗汉不堕三恶道,听了以后有执著或起疑惑心呢?

佛说,一果罗汉不堕三恶道是确定的,不是疑不疑的事。如远处望牛与水牛,分辨不清是牛还是水牛,这种分辨不清就是疑惑心。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那能不能让牛与水牛到近前,看清楚后不就没有疑惑心了吗!佛所说涅槃,是不是像有人想过河,可是河水浑浊、难测深浅而生疑惑呢?

佛说,涅槃就是断苦;不得涅槃就是苦。而众生见苦不是苦,认为是正常的事,天经地义,自然的客观规律。我们这个世界上有饥渴寒热,欢喜与愤怒,病弱与安稳,老壮与生死,自由与不自由,恩爱与别离等。听佛说涅槃能离开这样的苦恼,有些人不会相信。另外,你说见河水浑浊而生疑,也不是这么回事。问题是这样的人在其它地方早就见到过河里的水浑浊,才有又见河水浑浊很难判断而已。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这样的人有没有可能先见河水浑浊没有生疑,而是现在才生疑呢?
佛说,不知河水深浅,是因为没有从水里亲自走一走才生疑。所以,对待事物没有弄清楚就是疑惑。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疑惑即是执著,执著就是疑惑,那这个人应该是谁呢?
佛说,断善根的人是。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人能断善根呢?

佛说,聪明机智,接受事物快的人,能善于分别。这样的人,在世间称为“小聪明”的人。他有小聪明,远离善友,光听闻佛经表面的法相,不用修持证悟去心观正法理义。还有不善于思维,分辨不清什么是善法,什么不是善法;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做的不如法。这两种人,有文字般若;远离善友;不听正法;不知如法四种原因。所以,容易断善根。

这样的人听经闻法后,心里想要是把财物都布施给他人,最后布施的人不就成为贫穷的人吗!世界上都是子果相似,撒什么种子结什么果,为富就要不仁。穷人一夜之间可成为富人,富人一夜之间可成为穷人,都是机遇,哪有什么因果规律。这样的用世间机遇代替佛说布施因果的人,容易断善根。

再有,这样的人听经闻法后,心里在想世事无常,今天的施主和今天得到财物的人及财物也是无常,不能保持不变。那么,我有财物愿意给谁就给谁,愿意给多少就给多少,不愿意给就不给,也没有什么因逼着不给不行啊!而且,把财物给了他人,果又在哪里,谁见善人生天啦!这样用世间变化的心态理解佛说布施因果的人,容易断善根。
再有,这样的人听经闻法后,心里在想把财物送给这个人,这个人是善人还是恶人,用这财物作善事还是作恶事去了。若是恶人去作了恶事,送给恶人财物的人也等于支持恶人恶事了吗。用这样的以子生果,果还作子的世间法,解释佛说布施因果的人,容易断善根。

再有,这样的人听经闻法后,心里在想我送财物给谁,谁又送给我财物,过几年谁还记得住,都忘啦!人作善作恶,过一段世间谁还能记住,或人走他乡他方,谁又知道什么。时间让人忘记一切,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等于白送;白送还有什么因什么果。这样用世间“一忘即无有”对待佛说布施因果的人,容易断善根。
再有,这样的人听经闻法后,心里在想我送财物给谁,要看与这个人的感情什么样,这个人对我怎么样。对这个人没有感情,这个人对我也没感情,我还能送财物给他吗!如果这样还有因果吗!这样用世间礼尚往来对待佛说布施因果的人,容易断善根。

再有,这样的人听经闻法后,心里在想我要是请佛像、财神像,没有白请的。除商主外,还要送财物给开光的人;或这个人以前对我父母有恩,今天要报答等。这样送财物的心安理得,得财物的也心安理得。这样用世间应该应份、理所当然来对对待佛说布施因果的人,容易断善根。

再有,这样的人听经闻法后,心里在想父母是众生,父母生我还是众生,我再有儿女还是众生,这就是人类或动物繁衍生息。用世间繁殖延续生命的规律,否认佛说众生身是业报因缘合和之身。还有的人想,无父无母。如没生我之前,就没有我;我死之后,身如灰土,哪里还有我;我是人就不是物,物也不是人,我也不会为牛马;我只见我身,说有我性等于说兔子头上长角,根本都是没有的事。再如苍蝇、蚊子、飞蛾等,谁是父谁是母;卵生鸟类禽类等,人工孵化后谁是父谁是母。用这样的动物遗传规律否认善恶因果循环规律和六道轮回规律;从而不知道珍惜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从而又失去作人的善心善行。这样的人,容易断善根。

再有,这样的人听经闻法后,心里在想世间没有善恶果报,我见到有的人信佛,修十善法、乐善好施、烧香磕头、孝敬父母、善待朋友,为他人或为社会造福等等;怎么还会疾病缠身、中年夭亡、财物损失、儿孙不孝、诸事不顺等诸多痛苦呢?而什么也不信,也不知道什么是十恶法,为贪财不择手段,想整谁也不择手段,只要达到目的就算赢,怎么安逸怎么干,什么不费力又得大回报就干什么,没有善恶标准,成者王侯败者寇等等。这样的人还身安无病,多福年寿,有钱有势等;只有幸福生活的快乐,而没有诸多忧愁苦恼的事。正所谓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而杀人放火作州官。所以,世界上哪有善恶因果报,只是文人或佛教那么一说,愚弄人而已。这样的人,容易断善根。

再有,这样的人听经闻法后心里在想,有的圣人说,有人修善却终堕三恶道,有人行恶命终生人天;还有,圣人中对杀生得善果还是得恶果也有争论。所以,我也不知道善恶果报有还是没有;还有,世间无有圣人,若有圣人应该有正道,有正道就应没有烦恼,而人有正道时也有烦恼,所以没有圣人;还有,所说的圣人,不也同凡夫一样吃饭、走路、睡觉、喜笑、饥渴、寒热、忧思苦恼、害怕等,圣人应该没有这些凡夫的事;还有,圣人也有五欲乐,也作善恶业,若圣人应该有道,有道应该没有这些凡夫的事;还有,若说有道,生来就应该有,不用修行后再有道;还有,若说有道,不要依因缘生,应该自生;还有,圣人称涅槃,凡夫称死,涅槃是死的代名词;还有,圣人说有正见,所说的正见,只不过听别人说的或自己想出来的,否则的话,人中圣人就应该有特殊等。这样的人,容易断善根。

总之,容易断善根的人,不是智力下劣而愚痴的人,也不是天人,也不是三恶道众生,都是自以为是,空腹高心的人。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这样断善根的人,什么时候再重生善根呢?

佛说,有二个时候,一是初入地狱时,过去世有善因缘,再有自己惭愧,有佛菩萨救度;二是出地狱时,有善因缘,值佛住世或遇善知识,得闻正法。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要断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善根才是断善根的人,怎么这样的人现在世就断善根呢?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没有断,怎么断善根呢?

佛说,众生所请法,佛有四种答法,一是一定回答,二是分别回答,三是随问随答,四是置答。
一定回答的是,若问善恶业得善恶果报与否,一定要回答。

分别回答是,如苦、集、灭、道,分别解说为回答。
随问随答是如说无常,有人问什么是无常,有什么是常,给予连续回答。
置答,如断善根的人,前世善果未熟,今世又少功德多疑惑,未来世入三恶道。所以,为断善根。再有,断善根的人,佛性不断,只是断掉善业、善道、善因缘。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我认为不作回答为置答,怎么有说作回答呢?

佛说,对所问推心置腹,准确无误的回答,才是置答。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三世因果律是什么在起作用?

佛说,生是五蕴,死是中阴。业习种子在识蕴区域。一切众生都如此。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断善根的人怎么还能生出善根呢?

佛说,现在烦恼因缘能断善根,未来佛性的力量因缘还能重生善根。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怎么能重生善根呢?
佛说,如灯有油,虽灭为断善根,有点儿亮时为佛力因缘。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性在五蕴中吗?
佛说,佛性住五蕴中,如器中有果。佛性是中道,是佛性如虚空,不著两边。两边的一边是外道,菩萨无量劫住外道度众生,而不著外道;一边是自心,为内道,菩萨调伏其心,教化众生,不停止在自心上。所以说,佛性不著内,又不著外,而是中道。佛性是菩提种子,遇善行善可成熟为善果,遇恶行恶也成熟为恶果。善恶之果是业成熟,佛性不因善得,不因恶失。

佛说,因生法有,因灭法无。佛说法有时随方便或随自意说,有时随他意说。如有五百比丘说,我等得正解脱是身因,才证阿罗汉果;有的比丘说,我等是身因有无明才未得正解脱,才不得证阿罗汉果。舍利弗不能回答此问,来至佛所;佛对五百比丘说,你们都不是正说,即说的都不正确。证与不证解脱,虽是身修与不修,持戒不持戒等,但不是身解脱,不是身证阿罗汉;而是心解脱,性证阿罗汉果。这是随自意说法。如有一长者向佛请法说,我知幻化、技术、邪见各有各的果报,但我不知这些与你佛有什么关系。佛对长者说 ,是恶因缘,不必失财,就让人命终堕三恶道。长者闻恶道名,就心生害怕,向佛说,我说话有失意大罪,应该怎么才能解脱。佛对长者说忏悔法,长者闻法即证一果罗汉。这是佛随他意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2: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佛为众生说法,有七种语言。一是因语,二是果语,三是因果语,四是喻语,五是不应说语,六是世流布语,七是如意语。
因语是依现在因,说未来果。如说现世邪见、乐杀之人,必是地狱人;正见、乐善之人,必是天人。
果语是依现世果,说过去因。如见贫穷貌丑,缺少自由的人说是破戒、嫉妒、嗔恨心重,无惭愧心的人;如见富贵、威德自在之人,必是有戒有施有精进、有惭愧的人。
因果语是造作现世因缘,得未来果;是过去世因,得现世果。
喻语是用世间一切现象作比喻而说法。
不应语是用不可能的事来比喻而说法。如说树可受八戒,也不说十住菩萨有退转心。
世流布语是世间通俗语言而说法。如男女、大小、城市、山林等。
如意语是按佛意而说法。如说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不应放逸。
佛说,佛说法还有随自意语。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
佛说,远离善友,不闻正法,或听到正法不能理解法义,为恶法住。恶法有六种住,一是恶,二是不善,三是污法,四是增有,五是恼热,六是受恶果。
恶,圣人心生害怕,远离恶人恶行。
不善,能生无量恶果报,常为烦恼纠缠,乐与恶人交朋友,不能修诸善方便,心里所想颠倒,所作事不如法。
污法,身口二业不清净,专看他人的过错,增加不善业,远离善法。
增有,由于恶、不善、污法,所有行作,为堕地狱、畜牲、饿鬼增业,不能修行解脱之法,身口意总不闲着,制造是非,口说是非。
脑热,身心烦恼,远离寂静为热;受地狱报为热;引领众生不善行为热;心里没有善法为热;没有清净信心为热。
受恶果,由于恶、不善、污法、恼热,是人命终必堕三恶道受恶果报。同时,也是烦恼恶、业恶、报恶的三恶众生。这样的人,能断善根。
佛说,有人修行四种善事,要获得恶果。一是心里总想要胜他人;如读经等。二是为利养受持禁戒;三是向上司或强横之人行布施;四是在空闲时间,心里什么事都想。行这样四种善事,要得恶果报。因为,这样作的人,增长邪见,增长骄慢。名为修善,实为名闻利养。
佛说,有的人虽信佛,但信不具足。有的人虽信众生皆有佛性,但只相信人有,而不相信蚂蚁、蚊子、苍蝇、小虫等有佛性,为信不具足。信有二种,一是有信,二是有求。有信而不知修行,有求而不知理解佛法,为信不具足。信是听他人说才信,而不是自己心里就是想信、坚信,为信不具足。信有佛道而不相信有得道之人,为信不具足。信佛法僧三宝而不信出世间三宝是同一性相;信人间因果,不信有三恶道报的因果,为信不具足。
佛说,为信不具足的人,所受禁戒也不可能具足,因为信因不具足。所以,所受禁戒的缘也不具足。在戒相上只具足威仪戒,而不具足从戒戒;只具足作戒,不具足无作戒;只具足身口正命戒,不具足离身口正命戒;只具足有戒,不具足舍戒;具足随顺所有之戒,不具足随道戒;相信善戒都有善果,为戒不具足。
佛说,戒不具足的人,多闻也不具足。对佛经十二部,只信六部,不信六部。而现在有的人提倡只受持一本经,其它经都不用受持啦!对不信的经攻击是伪经,是魔说等。对信受的经,不能读诵解说,只为胜过他人或攻击他人,或为利养,为闻不具足。怎么才为具足呢!要身口意都善,先供养法师或有德之人,生爱念心,尊重心。以这样的因缘听闻所教授十二部经法,真心受持修行,才能获得智慧。得智慧后,要善思维怎样才能如法而住。善思维以后,要证悟经典实义。证悟实义以后身心寂静。身寂心静以后,就会生起欢喜心。以欢喜因缘,心则得定。得定才能得正知见。得正知见以后,心才会厌离三界诸有,证得解脱。如果不具足这些善行,是闻不具足。
佛说,信、戒、闻不具足的人,施不具足。这样的人,可以具足财施,而绝不能具足法施。原因是法不圆融,害怕别人超过而又留一手。在财施与法施上,各有圣施和不是圣施;圣施不求果报,不是圣施求有果报。圣法施为增长众生正法;不是圣法施为增长诸有,为增有而行法施,为增财而行财施。这样的人,只具足非圣施,不具足圣施。对接受说法的人给法施,对不接受说法的人不给法施,为施不具足。
佛说,信、戒、闻、施不具足的人,所修智慧不具足。智慧不具足,辨别不清佛法各部经中的内在关系,只在文字上查找有无矛盾的语句等,不知实义佛性解脱等。这样的人,为智慧不具足。智慧不具足的人,有二种增法,一增恶法,二增善法。
增长恶法是,不见自己智慧不具足,专门研究他人的不具足,总认为自己具足而生执著心,听不得半句正法善语。于同修中,总认为比谁都强,亲近同意或支持自己的恶友,又增加自己的恶法。听了恶友的支持和赞叹,心生欢喜,心生执著,心生骄慢,多行放逸。认为出家有清规戒律,在家人修行多有自由,乐说在家的俗事,远离清静出家之法。这是,佛说亲近在家人的原意,不是为法也不能接近在家人。以这样的因缘,增长恶法,身口意起不净业,又增长三恶道之业。
增长善法是,深知自己的知见不具足,行作的善法也不具足,去亲近善友,咨询自己不知的佛法,听后高兴地去想一想;然后,如法去作,而保持住这种谦下的善法。这样的人,能增长善法。佛的弟子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知不足而精进,达到成就的菩提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2: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 D8 ^2 w6 m( w) K9 H9 f! ?) N

3 K$ V' c3 d$ q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三】

4 @" [% o9 D7 P7 J! `# L4 x

3 n7 c( `& u0 x4 }0 a8 n. m

0 P' d2 N3 @/ z+ w: U* |

涅槃降魔咒

8 c2 ^6 S2 y' J/ c) E3 b7 n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迦叶菩萨品第二十四之三】
佛说,智不具足的人,求并亲近善友,如法修行,受持戒律,得善法增长后,得暖法。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都有暖法,一寿二暖三识,三法和合为众生。怎么暖法从善友得呢?
佛说,你所问暖法一切众生都有。而佛所说暖法要依法修行,由修证得,属于本无今有。暖法是色界法,欲界没有。色界唯佛弟子有,外道天众没有。即一至四果罗汉分别对苦集灭道,共有十六行。外道只有六根,定为六行。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暖法是自性暖还是外来的暖呢?
佛说,是自性暖,不是外来的。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信心是暖法吗?

佛说,信心不是暖法。是由于有信心,然后证得暖法。暖法是智慧,是八圣道之火相,是无漏道,是一果罗汉修道证得。这样的智慧,能破除一果罗汉的烦恼习气。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暖法是有为法,怎么是无漏呢?

佛说,暖法是有为法,但它能破坏有为之有法。即厌离五欲之乐,能为无漏道相。得暖法的人有七十三种,从一禅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但四禅天以下十种人,十分烦恼只能断一分,因为只觉暖相。四禅天以下的人证得暖法虽不具足,就是作五逆罪,犯四重戒而不断善根。受地狱报后道力不失,会继续修行。

证得一至四禅暖法的人,会出现二种情况,一是遇恶友,不能再修禅行,使人暂时失去暖法。二是遇善友,继续禅行,证得顶法。因为,暖法、忍法、世间第一法都有顶法,顶法既是单一的,又是综合的。再继续禅行证得忍法和世间第一法。四加行既是从五蕴之身所行有,又缘于苦集灭道修。

有人问,道家不也修四加行吗?告诉你,道家的四加行只在身体的六根上为六行;不是自性的四加行。如果身体散坏时,所修四加行消失,不复存在;而自性的四加行,不随身体的散坏而消失,这是佛家四加行与外道四加行本质区别。这种本质区别来源于功德上的差别。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一果罗汉能断无量烦恼,怎么又说断我见烦恼、断没有原因的烦恼、断疑烦恼呢?
佛说,一果罗汉能断无量烦恼,而这三个烦恼是无量烦恼中的主要烦恼。是由于修戒定慧证得智慧后,自性自断。一果罗汉观四谛法,获得四事。一是住坚固道,二是能遍观察,三是能实见,四是能坏大怨。住坚固道,是身心自然住于正道,不能为邪知邪见所动摇。能遍观察,是能控制转化自身烦恼。能实见,是超出肉身的知见,而又实知、实见有佛、有法、有僧,对世间诸事有忍的智慧。能坏大怨,是破四颠倒心,而得四正勤,逆世而行。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二至四果罗汉为什么不称须陀洹呢?

佛说,须陀洹是成就阿罗汉、菩萨至成佛的基础,不证此果位,其它果位都谈不上;须陀洹是进入圣人的名称,必须先证得。钝根须陀洹要人天七返,也有六五四三二返;但利根须陀洹即生也可至阿罗汉,前提是有善友引领因缘;再有利根为基础。一果罗汉为烦恼轻,修戒定慧并有定慧,见道,不舍佛道。见魔王化佛像为之说法,其心不动。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是得道为须陀洹,还是以初果为须陀洹呢?

佛说,以初果为须陀洹。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有因才有果,无因则无果。涅槃为果,涅槃是常无因,无因怎么有涅槃果呢?涅槃怎么又称沙门或沙门果呢?
佛说,世间有七种果。一是方便果;二是报恩果;三是亲近果;四是余残果;五是不等果;六是果报果;七是远离果。
方便果是,世间秋收果实。有种子因和水肥、管理因,而得果实。
报恩果是,世间儿女报父母恩,得恩养之果。即善业感召有儿女为近因,又有儿女孝顺为远因。
亲近果是,因亲近善知识,知持戒修行而证得一至四果罗汉等,为亲近果。有自己信心为近因,有善知识教为远因。
余残果是,该死没死又延年益寿。有身口意清净为近因,有延年益寿为远因。
平等果是,世间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灾难,在同一范围、同一时间、同一感受,为平等果。有众生没有修十善业的近因,有三灾降临的远因。

果报果是,人得清净身又修清净业,证得清净果为果报果。有现在身清净为近因,有过去世身清净为远因。

远离果是,涅槃离诸烦恼,修一切善业是涅槃因。有修戒定慧证得解脱的近因,有无量世修行善法的远因。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说生因和了因。涅槃为远离烦恼,是有了因,无有生因。

沙门是行八正道的人;沙门果是永断一切贪嗔痴等。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因缘行八正道为沙门那。

佛说,沙门为乏,那是道,为贫道。道能断乏,行八正道为沙门那。是从道中获得果位,为沙门果。世间也把喜欢清静的人,称为沙门;身口意离恶行邪命等,得乐寂静为沙门那。世间的下人能作上人为沙门,道也能让下人为上人为沙门那。

阿罗汉果,即是无学。在三界内为到彼岸。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阿罗汉也是沙门果。

佛菩萨具足六波罗蜜,得六波罗蜜果。

佛说,如果有人心想口说一阐提得菩提,或心想口说不得菩提,为谤佛法僧。如果有人说,八圣道是凡夫得,或说凡夫不得八圣道,为谤佛法僧。如果有人说,一切众生一定有佛性,或一定无佛性为谤佛法僧。谤佛法僧的有二种人,一是不信又嗔恚心重的人;二是虽信却不解其义的人。不信的人谤佛法僧好理解;信的人谤佛法僧不好理解。因为不信的人,邪见嗔恚;信的人智慧不足,颠倒解义。所以,这二种人都能谤佛法僧。

如果有人说,一阐提人也能生善根,生善根后相续不断,持戒修行也能证得菩提,是没有谤佛法僧。如果有人说,众生佛性也有、也没有,说有如虚空,说没有如兔无角,是没有谤佛法僧。如果有人说,凡夫之人也可以修行八圣道,是没有谤佛法僧。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佛性怎么如虚空。

佛说,虚空之性不能用过去、现在、未来表述。空性能容万物,万物之中又有空性。所以,不能用时间来表述。佛性也是这样,说过去众生不知是怎么产生和什么时间产生,说现在众生又见不到,说未来众生又觉是虚无。但佛性又确实有,不受三界控制。所以说佛性如虚空。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性为有,虚空不能为有啊!

佛说,“为非涅槃,名为涅槃。为非如来,名为如来。为非佛性,名为佛性。云何名为非涅槃,所谓一切烦恼有为之法,为破如是有为烦恼,是名涅槃。非如来者,谓一阐提至辟支佛,为破如是一阐提等辟支佛,是名如来。非佛性者,所谓一切墙壁、瓦石无情之物,离如是等无情之物,是名佛性。”

我没有将这一段经文解释,包括此经前部分关于二果罗汉至四果罗汉与辟支佛境界,我将其略去不说。为什么是这样,不是不能解释,而是解释透了,会有无量凡夫和没有证悟智慧的人堕落地狱。他们会起疑心,你是怎么知道的?哪部佛经里有记载?疑心起邪见,必堕地狱。如果不讲明白,少数有证悟智慧的人,也要推迟脱离或不能脱离三界火宅。与其说共同在三界火宅中生死轮回,倒不如逃出多少人算多少人。对少数人慈悲,就是对多数人慈悲;有少数人逃离,才又有人回来救度多数人。所以,我决定直释明白,受益不受益是诸位自己的事了。

“为非涅槃,名涅槃”。为不是涅槃,所谓的涅槃是宇宙中高智慧、高能量的生命体,为救度众生来此世界示现肉身佛,又示现肉身入涅槃。而高智慧高能量的生命体,根本就没有肉身,又根本没有涅槃。示现此世间的生命现象,都是有为之法。包括佛的肉身、佛像、佛经、佛所传戒修方法、入般涅槃。用这样的有为之法,破除众生的有为烦恼。所以,佛说涅槃是名涅槃。

“为非如来,名为如来”。为不是佛,所谓的佛,是逃离三界火宅誓愿救度众生,愿力践行的最高形式,是为救度众生履行愿力而确定的名称。如同一个国家的皇帝、国王、总统等职务称呼一样。诸佛是逃离三界火宅众生的一个群体,每尊佛是群体中的一员。过去诸佛圆满愿力后,在哪里、做什么、怎么生存、生命现象什么样等,都是第一妙高峰上的智慧,无人言语。只能说,在常寂光净土,常乐我净。因为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就已经脱离此世界生命现象的烦恼,以另外一种生命现象生存,法喜充满,快乐无尽。但与佛的快乐境界相比仍有太大距离,无法相提并论。这么说的目的,是破一阐提类的不信为信;破声闻缘觉行至半途,无功德解脱又不再继续积功累德的我法上执。所以,佛说名为如来。

“为非佛性,名为佛牲”。为不是佛性,所谓佛性是众生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纯净之性。类似于一粒种子中胚胎的基因组合;种子比喻我的身体,胚胎比喻第八阿赖耶识,基因组合是自性,基因组合的秘密是纯净的性或称佛性。这种微妙的秘密,在一粒种子中存在,有发芽、生根、生长、开花、授粉、果实成熟一个过程,又形成种子。众生就如同一粒种子的循环过程;声闻、缘觉如同科研所里种子的标本;菩萨如同种子的主人,知道基因组合种子的优劣,种植、培育、选种;佛如同科研所的技术员,研究种子的基因组合的微妙秘密,利用基因遗传技术培育或嫁接出新的优良品种。人的一切善行,是自性的本来;一切持戒修行,是在佛这位技术员的指导下,菩萨这位主人在试验田里种植培育新品种的过程。我们众生自性中这个基因微妙组合秘密,看不见、摸不着、觉不到,有如虚空,又确实存在。这个微妙秘密是众生一切的根本,是万能的;可以通过持戒修行,破解这个微妙秘密,恢复纯净自性的本来生命状态;持戒修行的过程,就是积功累德的过程,也可以说为恢复高智慧生命体积累所必须的高能量。这个高能量高智慧的生命体,没有世间类似情爱之类的思维,只有慈悲愿力。所以佛说,离墙壁瓦石之物,又妙有神通自在的慈悲喜舍,没有忘记三界火宅中的同伴的识,为名佛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2: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简单讲一讲罗汉境界。一果罗汉有七番生死,心里害怕四谛中的苦集,但知为自己修道,为脱离苦集烦恼而修道。坚固的修道心确立,是世间一切也不能使其改变。所以佛重点赞叹一果罗汉的功德。
二果罗汉有一番生死,已知四谛中苦集已了,重点在证悟道业智慧,灭除苦集。所以,佛在这里没有说二果罗汉的境界。
三果罗汉,在四谛中重点在道,苦集灭已经没有。这个果位圆成后,有二个选择,一是发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或留在此世界救度众生,继续培育自己的功德;二是进入四果罗汉。佛在此经中,所以重点说了三果罗汉的七种涅槃,一是中般涅槃;二是受身涅槃;三是行般涅槃;四是无行涅槃;五是上流涅槃;六是现在涅槃;七是无色界涅槃。这里的涅槃方式有四种,一是二身涅槃;二是四身涅槃;三是精进无自在定;四是懈怠有自在定。四种涅槃方式,来自于四种心,一是学与不学都可入涅槃,即修行与不修行都可以;二是学,即必须继续修行;三是无学,即佛理已悟,不愿继续修行或自称不须再听什么法;四是非学非无学,即修行不在精进又可修行可不修行。在没发菩提心的三果中,有二种贪,一贪阿罗汉,二贪色界与无色界三昧。有此二贪的三果罗汉受四身,即色界二身为享天福,无色界二身为寂静。而发菩提心的三果罗汉受二身,即一身进入四果罗汉,一身来欲界随佛救度众生;只有人这道的三果罗汉,在人中发菩提心后,往生极乐世界,才是尽此一报身。因为,此世界的人有二种业,一是有身体可造作业,二是身体及所受苦乐是前世业力感召的受生业。三果罗汉发菩提心,来此世界有身体可造作善业,是善业发心受生为度众生。所以,佛对三果罗汉的境界说了很多。
在禅定上再简单讲几句,进入一禅至四禅,有二种心态相互矛盾;一是烦恼,重点是爱因缘,难舍其爱;二是道力,重点是舍爱修道。道力心态强的人,从一禅至四禅,有二种乐;一乐三昧,二乐智慧。乐三昧的人再进入无色界受生;乐智慧的人在色界受生。爱心态强的人,从四禅可退回一禅;一禅可为无禅。退失道心道力,为退转之人。从四禅天生到无色界的人,乐于寂灭定三昧;生死色界的人有的修熏禅,即此天人都喜欢禅行,受环境影响而修禅,人人禅悦为食;有的不再修禅,只享天福。
阿罗汉与辟支佛,是修戒定慧解脱生死的一半,在三界内解脱知见,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远离生死烦恼,修得道果为无学,已达智慧彼岸,可入涅槃。可是,性的烦恼之根一半未拔出,只是去掉烦恼之业的一半,没有证得彻底出世间功德。如果在世间证得阿罗汉果和辟支佛果的人,容易发菩提心,往生后直接进入下品下生;三果罗汉往生的人,要在边地圆满阿罗汉道果,去掉业习之根后,再进入下品下生。边地五百世的时间很长啊;一是一世的寿命长;二是一日一夜的时间长,一日一夜等于此世界的五百年。所以,我劝诸位,在人这道精进,此世界修行一日一夜,相当于极乐世界边地的五百年。生到天上的阿罗汉和辟支佛,有二种人,一种人圆成道果后,发菩提心,求生极乐世界;二种人不发菩提心,在色界与无色界天,人身受禅味乐。
佛在此经中说,是七种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由于没有修身、戒、心、慧;而作五逆罪、犯四重戒、谤佛法僧,能断善根。同是七种人中,又有能亲近善知识、精进修行戒定慧、至心听受佛说正法、内善思维、身口意如法而行,能渡生死河至彼岸。这七种人中,有的人具有七种人的全部想法,有的七种人中各有各自的想法。
从经文上看没有什么难理解之处,但要把七种人讲出来,就让无量众生非常难理解。为什么千百年来无人讲解此经,一是不能说,二是不敢说。不能说怕众生起疑心,不敢说怕众生起疑心而堕地狱;同时,魔事太重,平常人无法想象的到。所以,无人讲解。有人问,那你怎么讲呢?我告诉诸位,请不要笑,我是一介凡夫,是世界上最傻的人,不知道害怕什么,就算是傻人胆大吧!这七种人分别是,一阐提,外道、天人与凡夫,四禅天以下未证果的修行人,一果罗汉,二果罗汉,三果罗汉,阿罗汉与辟支佛。
一阐提不修身、戒、心、慧,作五逆罪、犯四重戒、谤佛法僧,好理解。外道与天人,在往昔世中,都修过十善业,只是今世没修身、戒、心、慧,作五逆罪、犯四重戒、谤佛法僧不好理解。四禅天以下的修行人,不修身、戒、心、慧,犯五逆罪、犯四重戒、谤佛法僧为难理解。从一果罗汉至阿罗汉和辟支佛,不修身、戒、心、慧,作五逆罪、犯四重戒,谤佛法僧为不可理解。因为,佛在此经中说,一至四果罗汉为世间人的皈依处;修行人又必须去证果,按次第果位功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怎么这里又说作五逆罪、犯四重戒,谤佛法僧呢?就世间真相而言,佛所说是真而确真的事。问题出在哪里?一是在于轮回上,人有入胎之迷;二是在时间上,八万四千大劫声闻缘觉果位的定力消失,又重新进入轮回;三是三界法则上,没发菩提心而没有离开三界,受三界法则约束;四是缺乏智慧,功德不足,没有证悟佛法真谛而妄谈佛理。这四种原因只是针对修行人和证声闻缘觉果位的人而言。
世间的一切事物,就怕不知道,知道了就好办,就有对治的方法。所以,能出离生死大河的人还是这七种人。出离的方法,一是亲近善知识,发菩提心;二是至心听受佛法,理解真谛;三是精勤修行戒定慧,去除烦恼业报;四是心善思维,身如法而行,培育功德。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世间一切都是相对的,虚空没有相对的,这样说可以吗?
佛说,在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相对的,佛示现涅槃也是有为法。涅槃是可见可证,是有是缘,是色是相。而涅槃性如虚空,是出世间。有的人说虚空是光明,有的说虚空为天与大地相对等,属于世间智人所说。佛不与世间智人争论,因为争论是著两边,佛无两边而行于中道。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具足哪些法才不与世间争论,不为世间法所玷污呢?
佛说,菩萨具足十法,不与世间争论;一是信心,二是有戒,三是亲近善知识,四是内善思维,五是具足精进,六是具足正念,七是具足智慧,八是具足正语,九是乐于正法,十是怜悯众生。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世智说的有与无呢?
佛说,如世间智人说一切物体都是变化的,以及受想行识也不能静止不动;世间智人说人身以及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中,没有永恒不变的常乐我净,佛也这么说。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世间一切人的身体都是空苦无常无我,为何佛色身常恒不变呢?佛已离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那么佛的色身应该是无常,不与世争,怎么说常呢?
佛说,一切众生从烦恼生。所以,是空苦无常无我。而佛的色身已远离烦恼,未来世哪尊佛来此世界示现成佛,色身远离烦恼的形式是常恒不变的。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怎么说人的色身是从烦恼生呢?
佛说,烦恼有三种漏,欲漏、有漏、无明漏。人有此三漏,才有世间红尘纷争等所发生的罪过。有智慧的人观三漏罪过,则能远离诸漏之因,轻受漏因所报之果。世间漏报有四种,一是作业时重,受报时轻;二是作业时轻,受报时重,三是作业时重,受报时也重;四是作业时轻,受报时也轻。有人能观烦恼罪过,作业受报都轻。
有智慧的人,应远离三漏,修戒定慧三无漏学,破贪嗔痴三毒,破想、心、见三颠倒,即远离三恶道。
有智慧的人,应先观漏因,后观漏果。能观到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然后,修行善因,积成善果;远离漏因,不得恶果。
有智慧的人,应观烦恼轻重,先离重的烦恼,重的若能远离,轻的自去。
有智慧的人,应精勤修道,不息不悔,亲近善友,至心听法,能转烦恼为欢喜,欢喜不愁。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的欲漏、有漏、无明漏呢?
佛说,欲漏是内有觉观,外有诸缘。有漏是色界与无色界内有诸恶法,外有诸因缘。无明漏是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也不知道内觉观和外因缘,就是整日闹心。无明是一切诸漏根本。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十二部经中说,不善思维的因缘是生于贪嗔痴,今天怎么又说是无明呢?
佛说,不善思维与无明互为因果,互相增长。不善思维的因缘生于无明,无明的因缘又生于不善思维。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无明即漏,怎么又说无明生于诸漏呢?
佛说,无明漏为内无明。而无明生诸漏有内无明,又外有诸因缘。无明漏又无始无终,从无明至无明。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有智慧的人怎么知于漏因呢?
佛说,有智慧的人应该观察是因为什么生烦恼,做什么事生烦恼,是什么时候生烦恼,与谁在一起生烦恼。又因为什么停止烦恼,烦恼生灭是怎么转化的。心里这么观想后,远离无明的生漏因缘,让没生的烦恼不生,让已生的烦恼灭掉。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一个身体怎么能起种种烦恼呢?
佛说,是爱因缘能让人身生出种种烦恼。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有智慧的人怎么观果报呢?
佛说,有智慧的人应观察到是诸漏因缘,才有六道众生轮回之苦。诸漏因缘生于无明,无明又无始无终。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有智慧的人应断诸果报,那么无漏果在应断的果报之中吗!
佛说,有时因中说果,有时果中说因。一切圣人真实没有无漏果报。因为修道,果报不再生漏。不生漏,永不生一切烦恼,即断一切烦恼果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2: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9 _7 E5 V. X! a4 l8 k3 |
: e8 `( ~/ h% B- n
+ ?. \( h4 f& m2 a" E- F' N
' M% E7 @* j2 ?) |6 P2 [

1 j" R3 q: _! |) \0 Y) @2 m2 i& }+ J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四】

& s: m6 [. d: G. c

, u! H9 d' Q6 ?; c' F

! L0 o' y1 V, Y0 ^$ f

涅槃降魔咒

6 c8 t- F. F. p0 s Z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迦叶菩萨品第二十四之四】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烦恼因果,烦恼众生,众生身中怎么还有妙药王呢?
佛说,如果众生能修清净梵行,是身中有妙药王,能医众生烦恼生死之病。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怎么样才能修清净梵行呢?
佛说,有的众生有烦恼因,有烦恼果;有的众生没有烦恼因,也有烦恼果。没有烦恼因的为清净梵行,即众生的身体是烦恼果,持戒修行远离烦恼因。
怎么远离烦恼呢?

第一,观受是一切诸漏的直接乐因。如男欢女爱有感受,占有财物有感受,烦闷时
打一打麻将、喝酒、旅游等都有感受。这种受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是内外都漏。漏失了美好的时间,漏失了梵行的机遇。由感受很好而心生爱身、爱人、爱财、爱玩、爱享受等。感受又是什么因缘而生呢?都是由爱因缘和合而生,在和合时有感受,而生想、心、见三颠倒。所以,修清净梵行要离和合断爱,感受就无从谈起。
第二,观果报是苦。由受生爱,由爱生取,得到诸有后,相伴而生的是生老病死等世间八种痛苦,又有三恶道果报苦等。知道贪著感受五欲乐苦报后,应修八正道。再观受相,一种是苦受相;二种是乐受相;三种是不苦不乐相。苦受相有一人孤单苦、贫穷苦、生老病死苦等,都要承受之相。受不苦不乐相为人生随众,人家骑马我骑驴,前边还有挑担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从外表看很好,可是如夫妻吵架,财产纷争,人与人之间争斗凶杀,抢劫和地震及水火风灾等,都要承受之相。乐受相来自三种触,一是无明触,二是明触,三是非明无明触。明触是修行人身体发出的喜乐。无明触与非无明触,增长身心苦乐之受。所以,受是因又是果,因果循环。
第三,观爱受苦果报。由爱因生一切诸有,诸有是苦。如果修行人贪爱,不断受因,就不能断生老病死等苦,不能得无漏之道。所以,修行人应断触,触断以后,受就自灭,受灭爱也随着灭。
第四,观受爱因缘解脱。受爱因缘是由想生,众生见色贪受而生颠倒想。一切没有得正道的众生,都是这么颠倒想。如果修行不能入定的人,应修空想观。即从自身或男女房舍卧具等选其一,先想小,再想大,再想无量大。如果能入定的人,从十个一切入去观想,即从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选其一,或分前五后五及十个一切入处一起观想,也先从小到欲界,大到色界,无量大到无色界。这二个观想后,再观想灭,想灭后受自灭,想受灭后为解脱。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灭一切法为解脱,怎么又说想受灭为解脱呢?
佛说,这么说有二种原因。一种是根据听法对象理解法的程度,有时因法说众生,有时因众生说法。想受灭,即是灭一切法的修持方法。二种是,想因触生,触有凡夫的烦恼触和圣人的解脱触。凡夫的烦恼触是无明生。而观想破颠倒想,破颠倒想为爱灭,爱灭则触灭,触灭则无明灭,无明灭则解脱,解脱则法喜生,胜世间一切触乐。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圣人有没有颠倒想和烦恼呢?
佛说,你怎么问圣人有无颠倒想呢!
童子菩萨回答说,圣人对牛作牛想、也说是牛等,就是颠倒想。
佛说,世间凡夫有二种想,一是世间流行想,二是执著想。圣人只有世间流行想,而没有执著想。凡夫为恶觉观,于世间流行生执著想。圣人为善觉观,于世间流行不生执著想。所以,凡夫为颠倒想,圣人不为颠倒想。
同时,圣人有圣人的智慧,能观察到执著世间流行的恶想,果报在地狱道、畜牲道、饿鬼道和人道。世间流行为色声香味触,贪求五欲为执著想。执著想是凡夫的欲望,因欲望强烈,才有世间以恶对待父母、僧人以及不惜生命的去行打骂、奸欺、杀害等事。所以,圣人自有智慧能灭恶想,不生欲心,不受恶受,则无恶果报。
圣人的智慧,能观察到凡夫的烦恼与业共行,本身因烦恼能造作业,自身苦报又是过去世造作业的报果。凡夫身口意三种业,身口为外业,意为内业;身行口说为作业,作业有果报;意想而身未行口未说,不为作业,也无果报。造作业的因是凡夫内求受、外求有。凡夫因烦恼作业有四种果报,一是黑黑果报;二是白白果报;三是杂杂果报;四是不黑不白,不黑不白果报。黑黑果报是凡夫因烦恼,作十不善业,果报在三恶道。白白果报是凡夫虽有烦恼,但能修十善业,报在天人。杂杂果报,是凡夫虽有烦恼,又修十善业,又作十不善业,报在北俱卢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为人。不黑不白、不黑不白果报是,凡夫虽有烦恼,既修十善业,又持戒修行正法等无漏业,没有果报能离开六道,往生佛国净土。
圣人的智慧,能观察十二因缘。能观十二因缘的人,不造新业,破除旧业。深知三界诸苦都从烦恼的业因缘而生,天人五衰相现时如同地狱苦,人得重病生不如死时如同地狱苦。苦因是烦恼,苦果是受身。凡夫有二种求,一是求身,二是求财。身求为内求,求财为外求。内求能作业,外求能满足内求。内求为业因,外求为业果。如果凡夫能修行八正道,把十二因缘倒过来断,就会解脱六道之苦。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清净梵行?
佛说,一切法是。即此经佛说诸善法是。因为此经能包括一切诸法。在具体一点说,三十七道品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有漏之法能作无漏法因,佛怎么不说有漏为清净梵行呢?
佛说,一切有漏即是颠倒,不是清净梵行。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世间第一法是有漏还是无漏呢?为什么不是清净梵行呢?
佛说,四加行中世间第一法是有漏。因为,是修行人修无漏法身心所证,身心在世间为有为,所以有漏。而清净梵行是从初发心学佛至修行证得菩提全过程的行持、愿力和智慧。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所行为什么不是清净梵行呢?
佛说,众生思维万念有漏,想心见三颠倒,又增加诸漏。为什么是颠倒呢,众生自性哪里有男女相,哪里有财物,哪里有诸法。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知根知毕竟呢?
佛说,三十七道品为知根。修行三十七道品的根本是学佛的欲念心,也称初发道心。又觉得学佛很好,觉的很好又去用戒约束自己,约束自己的同时,又修行和听闻受持善法,又定中生智慧,又远离生死烦恼,证得解脱。知毕竟是解脱后,为大般涅槃。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于一切善法不放逸为本,怎么初发道心为本呢?
佛说,要说成佛之因,是初发善欲道心;要说怎么成佛的之因是不放逸。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在其它经中为什么说三十七道品是佛的根本呢?
佛说,如果众生不为自证佛道,谁还会去修行三十七道品。所以,想自证佛果的道心是根本。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明触呢?
佛说,明触为善意接触。如亲近善知识为触,能听到正法为触等。善意接触后,能够善意接受,善意接受后能善思维,善思维能破诸恶烦恼,破诸烦恼后能专念,专念后能入定,入定后生智慧,智慧力能灭烦恼,能灭烦恼为最胜。即欲、念、定、智是修行的主导。如果说修行三十七道品,证得四禅快乐,只能是正常的事;如果能坏烦恼证得解脱时,是真的很了不起的事;如果只证得世间乐与出世间的乐,证得罗汉果解脱不是毕竟;如果能断除三十七道品所行诸法事,才算毕竟,即是大般涅槃。如果修行人想即生成就道业,那就出家,或在家修出家行,受比丘戒或菩萨戒,依法禅行定力,证得智慧和果位。
(※本文搜集自:地藏缘论坛 http://www.folou.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2: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根本、因、增三法有什么区别吗?
佛说,根本是初发道心;因是相续不断,精勤修行;增是增长智慧,在心里灭掉世间假相,证知出世间真相。再有,根本是行做,光说佛法而不行是空话,依法而行才是成道的根本;因是果,有行才有证,有证才有果位,果位才是真正的功德;增是用,有果位的人才有神通妙力,弘法利生。在未来世,即是正法时代结束以后,逐渐开始空说佛法种善根为根本;不亲近善知识,不依正法修行为因;只用佛法作幌子,贪求名闻利养为增。可是仍有求正法修行的人为根本;得证悟智慧和果位为因;弘法利生,广度群迷为增;再以受持大乘经典见道为根,修道为因,证阿罗汉为增。根本是成道正因;因是弘法的正方便;增是自证功德。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怎样才能成就毕竟涅槃呢?
佛说,菩萨与四众弟子能修十想,不受别人怎么样所影响,自己知道什么是善与不善,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是人一定得毕竟涅槃。这是佛为菩萨与四众弟子打的保票,修与不修在自己。十种想是,一有无常想;二有苦想;三有无我想;四有厌离世间杂食想;五有世间一切没有乐趣想;六有身死想;七有做过很多罪过想;八有远离生死解脱想;九有地球都有消灭的那一天,何况财物等灭想;十有无爱想。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有无常等想。
佛说,菩萨有二种,一是初发心菩萨,二是证道后又行道菩萨。这里只说初发心菩萨,不说行道菩萨。因为一地以上菩萨报身在佛净土,没有无常;化身来此世间的菩萨,早已知无想。所以,只对初发心菩萨说。初发心菩萨观无常想时,有粗细二想;粗想无常是对世间事物有内无常与外无常的变化。内法的无常变化是,观自身变化,童、少、青、壮、老、死的无常变化不能停留;财物没有时与多时少时等无常变化也不能停留;所作善事功德和恶事果报,随时间变化留作后世;世间千秋功罪任由评说等。外法的无常变化是,世间众生无常,听法知天道无常,世界成、住、坏、空劫数无常等。细想无常是观世间一切内外之物,都是在物理变化下成就破相、坏相。就用人体作比喻有十种变化,一是细胞膜时;二是细胞时;三是受精卵时;四是肉团时;五是肢体时;六是婴儿时;七是童子时;八是少年时;九是青壮时;十是衰老时。情念上又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无常变化,又有内外八苦,都是身无常,法无常。
修苦想,是因为一切无常才有苦想,是观苦想而修空。知生是苦、灭是苦,世间生活也是苦,身体是诸苦之器。
修无我我想,五蕴之身是假我,空苦无常总轮回。持戒修行破假相,诸法无我才是我。众生迷而和合,诸法因缘和合,和合灭则法灭,和合灭则众生灭。
修厌离食想,食有触、转、思、识四种,人类属于触食。众生为贪食而身口意作业,为贪食身心受种种苦。修厌离食想之人,饮食让身体健康,而舍身出家,所食是药,对美食与不净食,始终不生贪爱之心。如见净食可虚观不净,若乞食愿让同修得饱,良药能疗毒身百病。
修世间不可乐想,一切众生都是生老病死,三界天人无非地狱人,无非各类畜牲道,贫也一生,富也一世,荒冢一堆草没了。一切美音财物等都是过眼云烟,空无实际,转眼即是百年、千年、万年。
修死想,人有一息为寿,寿命在一息之间,若能以七日七夜及一日一时的时间,能够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利益众生,都是此生最大的事,也是最大的善事。
有此六想后,还要有常久修道想,乐于修道想,没有恨谁妒谁想,希望人类和平等善愿想,心不轻仁想,定乐自在想。遇事常思己过,远离三界,灭除三界之苦,不再爱著诸法。这样想为圆满十想,得正知见,是为解脱,到达彼岸。
这时童子菩萨以偈赞佛,“自来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初发已为天人师,胜出声闻及缘觉。”这里“自未得度先度他”说的是初发心菩萨,道力坚固后才发愿度众生。否则,小心别让众生把你度了!
( U2 @: v9 q7 M( r, s4 v+ D

0 N. W( C. H: `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

* U6 ~; ~, d& p6 c

0 F, L. N( P3 e% ?: c) v! e

- k+ q3 `( p( ]' T& b z

涅槃降魔咒

- C. f# X% @7 V. f6 J7 |0 z& v% U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憍陈如菩萨品第二十五之上】
佛说,憍陈如你要知道,色受想行识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是不净,是生老病死,是无明因,是生因,是四颠倒因,是无量恶法之因,是束缚,是流而不坚固,是疮疣,不是寂静,若把这样诸法之因灭掉,就获得解脱,获得涅槃寂静之乐。如果有人也知道理解这样的法,是真正的修道人,有圆满的修道之法。如果没有佛法,就没有真正的修道人,也没有圆满的修道之法。一切外道,虚假诈称,都没有实际修行。佛常于大众这么说,憍陈如你等佛弟子也应于大众中这么说。
这时,有很多外道人听佛这么说,心生嗔恶。并称言说,我们也是修道人,也有修道法。大众中有一外道人站出来说,大家不要听这位僧人狂言乱语,没有根据,没有水平的理论。这位僧人简直就是世间狂人,一会哭笑骂赞;一会说生在净饭王家,一会又说没生;一会又说生后走七步,一会又说没走;一会又说学习世事,是一切智人;一会又指责恶人贱事;一会又苦行六年,一会又指责外道苦行;一会又说菩提树下证菩提,一会又说此身入涅槃,一会说身灭是涅槃。这样言论不是胡言乱语是什么,我一听就气愤。
这时,又有一位外道接着说,这位僧人出家后,说空苦无常、无我不净,我的弟子们听了心里害怕,不敢接受我教化。今天于此双树林中又说这些法,我的弟子们听后都舍我而去,听这位僧人教化。真让我即生气又苦恼。
这时,又有一位外道接着说,你们大家听一听,这位僧人说修慈悲,此言虚假不实。若有慈悲,为什么教我弟子自受其法,随他意而违我愿。这位僧人又说,不为世间诸法所染,也是虚妄不实。若少欲知足,今天为什么夺我利,应该供养的财物而去供养他们。这位僧人又说种姓上族也是虚妄不实,自古以来,没听说过大狮子吃小老鼠。今天,上种姓僧人怎么恼乱我们这些人。如果说这些僧人具有大势力,也是虚妄不实。自古以来,没听说过金翅鸟王与小鸟争鸣。今天,有大势力的僧人怎么与我们这些人共同斗争。如果说这些僧人有他心通的智慧,也是虚妄不实。若有此智慧,为什么不知道我们这些人心里怎么想的呢!大家再听我说一说,过去一位有智慧的人说,过几百年后,当有一妖人幻化而出世,就是这位僧人。这位妖人,今天在此双树林不久就要灭掉,请大家不要愁恼。
这时,又有一位外道接着说,我今天非常愁苦,但不是为我自己和弟子们的供养,而是为了世间人。这些世间人有眼无珠,不能识别谁是福田、谁不是福田,舍弃我们年岁大的人,而去供养他们年少的人。我为此而发愁。我知道这位僧人有大咒术,能让一身作无量身,无量身又作一身;自身又能作男像、女像,牛马羊像等。今天,这位僧人身灭则咒术灭,我们还会有很多供养和安乐。
这时,又有一位外道接着说,大家知道这位僧人成就圆满无量功德,这事不应该争论。大家说,你是痴人说傻话。他有大功德,怎么生七日,其母就命终了?能是有福德之相吗!这位外道说,你们不应该这么说,听一听我说。这位僧人骂不生气,打不还手,这就是大福德之相。其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无量神通,这就是大福德之相。心无骄慢,见人谦下,语言和气,不说粗话,年高还有志向,心不暴躁,舍王国爱人出家。所以,我说这位僧人已经成就无量功德。
这些外道说,大家别争论了。我们和他比试比试。这时,这些外道共同来到阿暗世王王宫。大王便问,你们要出家修行圣道,舍财富与家事,我们全国人民都供养你们。而你们现在不行,各受异法戒。你们今天怎么如风吹落叶集在一起,来到这里有什么事吗?这些外道说,我们是大法桥,一切功德之器,功德宝藏等。大王您也贤德,人民安乐,我们都拥护您。但是,今天有一大恶人,是一位僧人。大王您不知道,让我们非常害怕。这位僧人自持豪族种姓,身体又好,生大骄慢,不能苦行,受畜财物等。所以,是世间恶人。身边还有一些弟子,在双树林说常乐我净,谤我弟子,让我们忍无可忍,我们准备与他辩论辩论,希望大王主持公道。
阿暗世王说,你们听谁教导,而心生狂乱,有智慧的人对你们心生怜悯,愚昧的人会耻笑你们竟说鬼话。你们这么做等于在饿狮子身边睡觉;将手指伸入毒蛇之口;用手拿火;等于狐狸作狮子吼;蚊子与金翅鸟较劲,必是自取其辱。
这时,这些外道说,大王您不要心疑不信,轻视我等大士。今天,请您主持公道。阿暗世王与诸外道,共同来到双树林中,礼佛而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2: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暗世王说,诸位外道有些问题要向佛问一问,愿佛随意给予解答。
佛说,大王您先不要说,佛知道怎么做合适。
有一位外道急不可待的说,你这位僧人说涅槃是常法。我说不对,因为世间一切之法都是以子生果,相续不断。你说,修无常因,怎么会有常果呢?你又说解脱欲贪、灭除烦恼是涅槃,这些都是无常,涅槃也应无常。你又说从因生灭,从因堕地狱,从因得解脱;既然如此,因无常,解脱能常吗!你又说色从缘生是无常;那色解脱也应该无常!若离人的五蕴解脱,解脱就是虚空,等于没有那么一回事。你又说因生是苦,怎么又说解脱是乐!你说无常是苦、无我、不净、无乐,怎么又说涅槃是常乐我净。你又说常与无常,也苦也乐,也有我也无我,这不都是二头堵的话吗?你又说佛即我身,又是什么意思?
佛说,佛问你们可随意回答。你们的性常还是无常?外道回答:性常。佛又说,是性能作一切内外诸法之因吗?外道回答:是这样。佛又说,是什么作因呢?外道回答是性生大,大生慢,慢生法。法即地水火风空,也是我们的身体和思想等,都是从因之性生。佛又说,你说的身体与思想是常还是无常?外道回答说:都是无常。佛又说,在你们法中,因常果无常,而在佛法中是因虽无常果是常。你们法中有二因吗?外道回答说,有二因。一是生因,二是了因。生因如泥可烧制成瓶;了因如灯照物,明见无余。佛说,涅槃虽从无常获得而有常,如灯照物,明了可见;所以有常乐我净。涅槃如果从泥可烧制成瓶就是无常,无常乐我净。外道说,真是佛出于世,无有二语。所说无差。有同样说有,无同样说无,有无又表示一个意思。佛又说,二语了于一语。即苦谛对于凡夫是二,身受苦,转生后世还是苦;圣人是一,知苦而离苦。外道闻法,已得正见,当即恳求佛慈悲,准允皈依。佛告憍陈如为其剃度出家;一为落发,二为除烦恼。这位外道,即生证得阿罗汉果。
这时,又一外道说,这位僧人说涅槃是常,不谈无烦恼为涅槃。这个说法,世间从来没有出现过;或者有却又没有记载,等于没有;或者将死亡变换个名称;或者根本就没有,就如龟毛兔角一样,空说而已。
佛说,烦恼中无涅槃,涅槃中无烦恼。色是无常,解脱是常。
这位外道说,听佛说法,我已知身体诸有无常,得证悟解脱才是真常。
佛说,憍陈如你可将三衣钵器给这位外道,他已证阿罗汉果。
这位外道对憍陈如说,大德,您看我这弊恶之身,得善果报,心里非常非常忏悔;我是恶人,触犯佛尊,请您替我在佛前表明心意。我不能久住毒身,今入涅槃。憍陈如将这位阿罗汉心意和已入涅槃的消息也向佛作了汇报。
佛说,憍陈如你知道吗,这位外道已于过去无量佛所成就善根。今受佛语,如法而住,证得正果。你们应供养其身。
这时,憍陈如遵佛旨,供养这位阿罗汉。在荼毗其身时,现种种神通。
诸外道人见了此事,大声说,我们这位同伙受了这位僧人的咒术了,以后一定会胜过这位僧人。接着,又有一位外道说,有我吗?无我吗?连续问了几个问题,佛默然不语。这位外道又说,众生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上帝安排的。
佛说,上帝能安排众生有我的存在,为什么还安排天人、畜牲、地狱等五道呢,都安排人不就可以了吗!你们虽修外道,不造作众恶业,为的是不去地狱,修诸善法为受天身。
这位外道说,你说的对,于我的法中,一是身我,修善离恶是不去地狱;然后得生天堂永生,常乐我净。人身现在有知,天人身现在不知。
佛说,人身无常,我在哪里。三界无常,天堂岂能永生。知现在身是烦恼不知未来天身还是烦恼。你们的解脱之法如同虚空拔刺,离开因缘说解脱,一切畜牲怎么不得解脱。一切法都是我见我闻,我作我受,我苦我乐。众生不得解脱,具足大慢,又能使慢增长为狂傲。然后,造作慢因慢业。众生要想自我解脱,首先离慢生谦下心,然后思维究竟生信,信后才有诸行解脱。
这位外道又说,我已理解佛说诸法,得正法中的关键部分。请佛慈悲准我出家。我现在最愿意出家修道。佛当即给起法号为善来比丘。善来比丘即时具足清净梵行,证阿罗汉果。
这时,又有一外道说,身即是命,身不同命也不同,对吗?连续问几个问题,佛都默然不语。外道又说,是不是人舍身至得后世身之间,身不同命也不同呢?
佛说,人的身命都是依因缘生,又不是依因缘生。依因缘是父母缘,不依因缘是业力感召。在人舍身与得身之间,有无明为业与爱为因缘。有因缘身即是命,命即是身,身异命异。不能简单说身异命异。
这位外道说,佛您能不能让我明白一下因果?
佛说,因是色受想行识,果也是色受想行识。如火生烟,无火无烟。
这位外道说,请佛慈悲,让我出家。佛告憍陈如为其出家受戒,五日后便证阿罗汉果。
这时,又有一外道说,这位僧人你说,这个世间是常还是无常,是虚不是实,是有边还是无边,是身是命,身异命异;佛灭度后,去还是没去。
佛说,不能回答你所问。
这位外道说,我哪里得罪了,怎么不回答呢?
佛说,若说世间是常,是能见得到,见得到就去行作,行作就有业,有业就有执著,有执著就有束缚,有束缚就有苦,有苦就想到快乐,想得到就有害怕,有害怕就有烦恼,有烦恼就难舍难离。凡夫为此轮回六道,要受无量苦。所以,不予回答。佛已远离一切见,一切爱,一切慢。所以,不与人争论,清净梵行,无上寂静,获得常身。
这位外道说,我已得佛真实之法,我现在愿意出家。佛告憍陈如,准其出家,证漏尽,得阿罗汉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2: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2 b: [* |* j1 j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


1 G% N' c, l* R: m4 V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憍陈如菩萨品第二十五之下】
这时,又有一外道说,一切众生不知用什么方法见世间的常与无常。
佛说,不知自身的色受想行识,就能见常与无常。如果人能了去旧业,不造新业。即是远离无明业与爱习气,不为得到什么而造作新业,这样的人是见世间的常与无常。
这位外道说,请佛慈悲准我出家。佛对憍陈如说,请为出家受戒。憍陈如即为作法事,十五日后,这位外道永断诸漏,得阿罗汉果。
这时,又有一位很儒雅、纯善、质直的外道说,世间有善与不善。我想知道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
佛说,贪欲为不善,解脱欲为善;杀为不善,不杀为善;邪见为不善,正见为善。同时还有十善业法。
这位外道说,有多少四众弟子能远离不善,修诸善业呢?
佛说,无量四众弟子持戒修诸梵行,远离众不善,断诸疑惑,离五欲之乐,得证道果。
这位外道说,我们这些外道想要出家,需不需要试几个月呢?请佛慈悲,准我出家。
佛说,一般的人需要四个月。而像你这样的人不需要,可以出家。憍陈如为其作法事,为其出家受戒。十五日后,这位外道证得一果罗汉。并听闻佛教,修定慧与慈悲喜舍,不久证得阿罗汉果。为报佛恩,又发菩提心,不久往生佛净土。
这时,又有一外道说,无量世中人造善不善业,得善不善身。得身时是业在身先,还是身在业先,还是同时。另外,人的善身与不善身获得解脱不是来自因缘,都是来自性对吗?六道众生,谁是哪道是不是有定数的?众生自性都不一样,鸟飞鱼跃,兔走蛇行等,怎么解脱呢?初生婴儿贪嗔痴哪里来的,在静处大仙的贪嗔痴又是哪里来的呢?世上有的残疾人却很高贵,身体强壮的却又贫穷是怎么回事呢?婴儿没有分别心,怎么会喜笑啼哭呢?世间有与无二法依不依什么因缘呢?
佛说,世间生物与动物各有各自的生灭规律,各种规律都客观存在。但是,客观存在规律是不确定的,是变化的,是相对的;在有形、有色中永远也有解不开的迷;如现世中十万个为什么。众生身与烦恼都不分先后,既是同时产生,又是因烦恼而得有身。世间事物,都有因缘,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没有固定不变之性。如水为冰,不能说是地。六道众生相互轮回,都由业牵,虽有轮回法则,众生却不能见到。婴儿的贪嗔痴来自前世烦恼和自身欲求。清净处的大仙只能外静其心不净。贫富是业力,是前世种不种福田,伤残是另一方面的业力,自有因果。婴儿的喜笑啼哭是其本能,也是有因缘的。世间有法从因缘有,无法是不著两边,中道无碍。
这位外道说,佛所说法我听明白了,两边是色和求色解脱;即身与身体的解脱,在世间,中间是八正道。身口意行八正道而证空道得出世间,离两边证入中道。请佛慈悲,准我出家受戒。
佛说,憍陈如为其作法事出家受戒后,断除三界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这时,又有一位外道说,这位僧人你知道我心理想什么吗?
佛说,涅槃是常,有为无常,曲即邪见,直即道场。你心里想,乞食是常,有人请吃无常,曲是门上的钥匙,直是帝王的仪仗幢幡。
这位外道说,这位僧人,你怎么知道我心里所想?是不是八正道让众生尽灭呀!佛默然不语。
这时,憍陈如说,你所问平常的事佛都不回答。我告诉你吧,八圣道是直,涅槃是乐。常修行八圣道,即得灭尽;不修行即不得灭尽。如守城门的人,该放行的放行,不该放行的不放行。大城比喻涅槃,八正道比喻城门,佛是守城门的人。
这位外道说,我今天也想进城、行道、作守城的人。
憍陈如说,你能发无上广大之心太好了,太好了。
佛说,憍陈如你不要在说了,你没有资格再说下去。你不知这位外道是谁,我来告诉你。这位外道于过去无量劫,普光明佛时,已发菩提心,是我们贤劫千佛出世的一尊佛,早已知诸法相。今示现外道无知,实度众生。所以,你没有资格赞叹发如是大心。
这里是著名的佛降伏诸外道,这里是降伏不是用暴力使之屈服,也不是强权压伏。而是佛以平等心、慈悲心,以智慧力让外道众心伏,自愿伏。也是佛说法度众生的一部分。另外,佛法不是空洞理论上的高低,而是有实际的修行证悟智慧神通自在等。到现在也是这样,谁修谁得,谁证谁悟。
这时,佛问憍陈如你知道阿难比丘在哪里。憍陈如回答,在此双树林外不远的一个地方,被六万四千亿魔所困扰。这些魔众都变佛像说法,有的说诸法因缘生,有的说不从因缘生;有的说因缘是常法,有的说因缘是无常法;有的说五蕴是实,有的说五蕴是虚;有的说有四缘,有的说有十二缘;有的说诸法如幻化;有的说因闻得法,有的说因思得法,有的说因修得法;有的说不净观法;有的说出息入息;有的说四念处观;有的说三种观,七种方便;有的说四加行;有的说初住至十地菩萨;有的说空无相无作;有的说三十七道品;有的说空意等。还示现身上出水,身下出火等神通,示现诸佛世界,示现菩萨初生,行七步,在深宫受五欲乐,出家苦行证道破魔军,弘法入涅槃等。阿难比丘入此魔群中,不知怎么办,受大苦恼。
这里诸位可能奇怪,魔王怎么会这样。我告诉诸位,魔王幻化类似现代的录像,把模仿佛的说法等一系列活动录下来,再放给众生看。录像表演完了,幻化结束,没有实际的智慧。有定力、有道力、有证悟的人一见便知;或用降魔咒,魔力自散。所以,诸位不要害怕,要精勤修证证悟;要怕自己不得定没有智慧,不能降伏自心之魔。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 ,此大会中有无量菩萨,其心坚固,成就功德,得如法忍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首楞严三昧是健相、健行、勇健、勇伏、大根本、坚固摄持诸法定三昧;是十地菩萨证得,一至九地没有证得。这些菩萨都能受持佛说十二部经,为什么问憍陈如,阿难在哪里。
佛说,我成佛三十年后的一天,住王舍城。对诸比丘说,将来谁能受持佛说十二部经典。那时,憍陈如、舍利弗等五百罗汉都发愿受持佛说十二部经典。佛告诉你们年龄大了,不能担当此任。是目犍连入定观见佛心在阿难身上,年轻如太阳东升,精力旺盛。目犍连与憍陈如说,佛心中让阿难做侍者,将来记述经典。憍陈如等与五百罗汉找到阿难商量此事。阿难听后,合掌长跪,对憍陈如等说,佛若应我三愿我就去完成这项任务,一是佛若赐衣给我,我不接受;二是佛受国王、富贵、长者之请,我不随去;三是我出入自由。佛当时应允三事;并说,是阿难避嫌,才有三愿,是有智慧的表现。阿难已经侍佛二十年,具有八种不可思议。一是什么事亲自做,二十年不随佛受请食;二是不受佛所赐衣物;三是非常遵守时间;四是随佛见美女、龙女、天女不生欲心;五是记忆力惊人,佛所说十二部经典一字不差,全能记述;六是虽没有得他心通智慧,却能知佛所入诸定;七是能知来至佛这里众生的根基,以后能否得度,生人身、天身、证果等;八是佛所有秘密语言都能了知。不仅如此,阿难还能具足受持十二部经的八法。一是信根坚固;二是其心质直;三是身无病苦;四是常勤精进;五是具足念心;六是心无骄慢;七是成就定义;八是具足从闻生智。过去诸佛弟子也都这样。大会之中虽有无量无边菩萨,但都各有重任,各有眷属,慈悲壮严。以此原因,佛入涅槃后,不能宣说流通十二部经;再有,菩萨这么做,世人不能信受。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遵佛旨,来到阿难处,大声说,魔众听着,今有无量诸佛共同宣说的陀罗尼,能听闻者,女转男身;自知过去因缘;若有受持五事的人,超越七十七亿弊恶之身的业报。这里包括六万四千亿魔王眷属和现代的有缘之人。五事有,一为修梵行,二为断肉,三为断酒,四为断五辛,五为乐在寂静处。所说陀罗尼是涅槃降魔咒。诸魔王及眷属听闻降魔咒以后,都起欢喜心,都消无量业报,发菩提心。然后,随文殊师利菩萨和阿难一起来到大会,礼佛后住在一面。这里的“住”字,说明魔王自有宫殿,不须坐人间卧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3: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在此双树林外,有一外道已经一百二十岁了,证得五通而未舍骄慢,得非想非非想处定,生一切智,起涅槃想。阿难,你速去那里对他说,佛出世难值难遇,于今夜间当入涅槃,他要有所问要速来,若不来后日不要后悔。你阿难于过去五百世中,曾经作过他的儿子,爱子习气仍在。以此因缘,说话他一定相信。
这时,阿难来到这位外道之处,把佛让说的话对这位外道说,当时就随阿难来到佛的住所。
这位外道说,一切众生受苦乐报,都是随往日本业因缘。如果现在持戒精进,受身心苦能坏本业,本业尽即尽众苦,众苦尽灭即得涅槃。是这么回事吗?
佛说,如果有这么说的人,佛很怜悯他们。你能听佛实话实说吗!
这位外道说,我见众生多行诸恶,多财富贵,又很自由;可有的修善之人,都很贫穷,没有自由;又有很多人费很大力求财不得;又见不求之人自然得财;又见慈心不杀之人中年夭亡;又见喜欢杀的人年寿很高又很享福;又见有的人净修梵行,精勤持戒有得解脱的,有不得解脱的。所以我说一切众生受苦乐报,都是由往日本业因缘。
佛说,我再问你,你能实见过去业不,现在有多少呢!你现在苦行,能破多少呢!能不能知道业尽还是没尽。你若不知过去本业,怎么能知现在苦行一定能破坏过去业呢!
这位外道说,我不知我过去业;可这位僧人你有过去本业,怎么今天独说我过去业呢!你这位僧人在经中说,若见有人豪贵自在,当知是人先世好施。这不是你的过去业吗!
佛说,你这么说是对比说知,而不是真知。在佛法中,或有由因知果,或有由果知因;有过去业,有现在业。而在你法中,只有过去业,没有现在业,业尽到苦尽。在佛法中,不这么说。是烦恼尽,则业苦尽。所以,说你过去业。
这位外道说,我实在不知道你这位僧人的师是何人,师怎么说。
佛说,佛无师自悟。你怎么不把今天所问去再问一问你师呢!问师知不知道过去业,知不知道苦有多少种报,知不知道现在苦过去有没有。若没有过去业,众生现在受的苦乐,业是哪里来的。若苦行能破业,苦就是常,怎么能得解脱呢!现在苦行,能让乐业受苦报吗。不苦不乐业又受什么果报呢。能不能现世作业,作即生报呢!能让今生作现世业报吗等。如果你师不能回答这些问题,那佛再问你,是什么因缘让你受苦行。在佛法里,因烦恼生业,因业受报。众生有过去业,也有现在因。如人活着,有过去业,也要有吃现在饭的因缘。如果说众生受苦、受乐都是过去因缘,断因缘力就能解脱。所以,佛说修圣道能停止没有终始的业报。如像你说苦行能得道,一切畜牲应该得道。所以,佛说要调伏其心,不调伏其身。
这位外道说,我已调伏其心,观欲界无常,观色界无常,观无色界也无常。但是,非想非非想处的诸有想怎么才能断呢?
佛说,无想之想为实想能断。即破其相,破我相等一切相,相灭则我想灭。有相有想灭,则得第一义空,而出世间。
佛说此法时,无量菩萨、声闻等无量众生得度。
. n7 K1 m9 h' K. u7 l/ j# v

$ M$ {% T- t2 ~

1 S& ~2 z, } h' V: z

o2 [( g# b9 p- ]3 c6 \/ K3 N+ m

5 L% Q: j8 F% i+ ~& H, T) B( F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3 n7 }6 p5 F+ V: R0 V6 ~7 Q

* L9 o! m$ h- b7 K: H

0 f- q! r; W; D! r l& d: j

涅槃降魔咒

0 B k; Y4 m+ {& |6 D- Z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憍陈如菩萨品之末】
这里向诸位说明一下,此经前三十六卷是昙无忏三藏法师译。后两卷为唐朝智贤法师和会广法师共同译。昙无忏法师所译后两卷比较简单。而智贤法师和会广法师,是按原经全译。所以,后两卷不按原数卷排列,改为后分卷上下。
这时,这位外道,听佛说妙法,舍去邪见,深信正法,欲求出家。佛亲自给起法号,这位外道当即须发自落,漏尽意解,得阿罗汉果。这位阿罗汉证果后,于佛前长跪,悲喜交集,深自悔责说,恨我毒身,久劫已来常相欺惑,让我长期沉没于无明与邪见之中,沦溺于三界外道法中,痛哉苦哉。今天喜庆,蒙佛恩正法,入智慧海。可惜我年龄太大,请佛少住,我愿听教诫,不要般涅槃。佛默然不语。这位阿罗汉举声大哭,举身投地,遍体血出,昏迷于地。醒来后说,我宁可先灭,不忍见佛入般涅槃。说完随即入涅槃。
这时,佛出八种音声,告诸大众不要嚎哭,要控制心情,不要悲痛。你们于此生死大海中,要勤修净心,莫失念慧,快求正智,速出诸有。三界受身,苦期无际,无明当家,恩爱魔王,劳损身心,遍缘境界,造生死业,贪恚狂痴,念念伤害,无始来常受苦恼。如果有智慧的人,应该反思自己,而听佛语。
佛说,佛现方便力,入大涅槃,示现同世间人一样,让世人知道人生很短暂,对佛生恋慕心。涅槃境界甚深,不可思议,不是诸声闻缘觉所能知道的。
佛说,刚才那位速入涅槃的阿罗汉,已供养无量诸佛,深种善根,以大愿力于外道中修行,以方便智慧,诱使邪见失道众生归入正智。为报佛恩入涅槃,应建塔供其尸。待这位罗汉荼眦时,于火中放大光明,现十八种神变。让众外道邪见之人,皈依佛门,发菩提心。荼毗后,收取舍利供养。
佛说,从证道至涅槃,诸事已办,再住世也不过如此。所以,佛必入般涅槃。
【遗教品第一】
这时,佛说,佛灭度后,四众弟子应勤护此经,佛于无量劫修持此经难得之法。今已显说此法,理极无遗。你们如果决定真报佛恩,速证菩提,就要按此经要求修行。佛会为其摩顶,世世所生不失正念,十方诸佛常现其前,昼夜守护,让得出世间法。
佛说,初出家时,六年参访外道,修学四禅八定,受行其教。成佛以后,将这些外道度脱,让其皈依佛门,去其邪见。阿难,我们的亲戚、家族等人,佛也很爱念他们。佛涅槃后,你要以善教诫他们,授与妙法,深心教导。不要戏耍放逸散心,贪著诸境界,受行邪法。让他们早日出离三界五浊爱欲之中。一失人身,难可追回。人与人之间不要相互杀害,也不要杀害动物,不吃肉,不饮酒,调伏其心,身口清净;要让他们知道,作业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
阿难向佛请法说,佛住世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何为师,以何而住,结集经典开头用什么语言,恶性比丘怎么对待。
佛告阿难说,不要忧苦悲哀,诸佛轮转住世都要如此。你所问四事,为最后问,能大利益世间。
一、对恶性比丘,与其共同住在一起,让他们受到正法教化。佛入涅槃后,他们逐渐自调其心,舍去恶习。对佛弟难陀,由于欲心极重,性情鄙恶。你要以善方便教化,以智慧说十二因缘法,让其知道,无明憎爱业林,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然后让他念佛摄心,打坐定住,从一禅至四禅,继心正念,自当证果,离三界苦。那时的难陀,深心受教,不久就能证阿罗汉果。其他的恶性比丘,深心自悔后,依此清净正法修行,都能自证圣果。阿难,你要记住,无明灭而三界业灭,以此因缘是出世之人;如果,能观十二因缘究竟无我,自性本来清净,即能远离三界大火。佛是真语者,诚实言,你要依法修行。
二、以何为师。具足戒是你们的大师,依止修行,能证得出世间,证甚深定慧。
三、以何而住,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是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是受念处。观心只有名字,自性又离于心这个名字,是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与不善法,是法念处。一切修行的人,应依此四念处住。因为,四念观来于禅定的空相,不证空的人,不得四念处而住,包括修行净土法门的人。
四、结集法藏,经典之初都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地方与四众弟子说法。”
佛说,佛住世时与灭度后众生供养的佛财,用于修塔造庙,塑造佛像等法事。不得私用和盗用。
佛说,佛住世时供养佛与佛灭度后供养佛像,深心礼拜恭敬,所得福德一样。因为,虽佛肉身灭度,而法身常存。所以,其福相等。
佛说,佛住世时供养佛与佛灭度后供养佛全身舍利,所得功德相等。而且,功德广大,无量无边。
佛说,佛住世时供养佛与佛灭度后供养佛半身舍利至一粒舍利,所得功德相等,其福无量,不能计算。而且,天上人间得佛舍利,悲喜交流,欣庆礼拜,深心供养,得无量功德。见佛舍利,即是见佛,即是见法,即是见僧,即见涅槃。此因缘为三宝常住,为众生皈依处。
佛说,佛涅槃后,依转轮圣王荼毗方法,而得舍利。即停圣体七日,再入金棺。入棺后再注满香油,密封棺后,再经七日。从棺中将圣体请出,以诸香火沐浴,再以众香供养。用木棉布贴身包裹,再以千张细白布包在木棉布外,再入金棺,棺内再注满香油密封。然后用檀香木制成七宝车,用众宝装饰其车后,将金棺装在车上,运往荼眦场所。荼毗后,起七宝塔供养舍利。
佛说,四众弟子建造佛舍利塔后供养,还要建造辟支佛塔、罗汉塔、天王塔供养。这是佛慈悲众生,让众生知世间皈依处,为人天众生留种福田。
佛说,佛涅槃后荼毗场所,如果设在拘尸城内,城中人民可获福无量,未来世都有作王位的福报。可是,他们会因此而有相互讨伐争论,也让人民得福报不平等,原因是有的人不信或各自的业报重。为了让世间人民得福报平等,还是设在拘尸城外空闲处。
佛说,佛入涅槃荼毗后,四众弟子收取舍利,装在七宝瓶内,置于塔中供养。佛塔为十三层,四面各开一门。辟支佛塔十一层,罗汉塔为九层,四天王塔没有层数,但世间多为七层。
佛说,舍利供养的分配,玉帝不应请半身舍利,佛只让你请上颌一牙舍利,于天上起塔供养,让你等天众得福无尽。天人供养舍利,即是见佛宝,见佛法身,见到贤圣,等于三宝常住于世。其余留在人间供养。
以上佛所说法,均为阿难请法。塔于东西南北各开一门,表示四众具足,缺一不圆满。
这时,佛对大众宣告,谁还有什么疑问,当速为究竟问,免得以后后悔。连说三遍。大众只顾悲伤,无人再问。佛见无人再问,便露出胸部,呈紫金色,放无量大涅槃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佛又对大众说,佛累劫精勤,为度众生,让人截身断手足等,尽修一切难行苦行。大悲本愿,来此五浊恶世示现成佛,得此金刚不坏紫金色身,无量光明。一切有缘众生见形像或遇光者,没有不解脱的。佛又对大众说,佛出世难,稀有难见,你们遇此最后佛身,都没白遇的。佛以本愿力,生此秽土,已经圆满愿力,今欲涅槃。能以至诚心,修行清净之业的,都能得此果报。然后,佛告大众,欲入涅槃,你们应以至诚心看紫金色身,为最后见。这时,佛坐大床升至半空,上下二十四反,说二十四遍看佛紫金色身。又普告大众,佛涅槃后,应广修行,早出三界,不要懈怠散心放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4 22:41 , Processed in 0.16511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