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纯陀是于迦叶佛时,因地修行发大誓愿,在释迦牟尼佛入涅槃时,作最后供养,奉施饮食。所以,佛告涅槃纯陀得知时,纯陀就忆起愿力。再如,此王舍城中有一位五通仙,年一百二十岁,自称是一切智人,生大骄慢。但已于过去无量佛所种诸善根,当得佛要入涅槃时,来此双树林听法,对种种法生信敬心,得无漏而证果。再如,此王舍城有一善见太子,与提婆达多亲近。提婆达多修炼五通,显示神通让善见太子生喜敬心。一日善见太子想观天花,让提婆达多上忉利天去取。结果遇天将守卫而不能取,不能复见太子,来到佛所。对佛说,将来佛入涅槃,将佛所教化大众付嘱于我,我为说种种法,让他们老实听话。佛对提婆达多说,痴人妄想,佛的弟子舍利弗聪明大智,世人信伏,佛都不能把大众付嘱,何况你这痴人食唾人呢。提婆达多倍生恶心说,不把大众付嘱于我,不久把你们佛教徒众消灭。这么说时,大地动动,狂风大作。提婆达多见此恶象说,我此身若堕入阿鼻地狱,我一定要报复今天的大怨气。提婆达多离去见善见太子。善见太子问提婆达多脸色怎么那么难看,提婆达多说,有人骂你这位太子,我才气成这样。善见太子问,国人为什么骂我呀!提婆达多说,你外号为未生怨。当你未出生时,相师说你生后必杀其父。所以,得此别名。你母亲知道此事后,将甫出生的你从城楼上抛于地,坏你一指。因此,国人又称你为坏小子。我听了能不生气吗!善见太子问一位大臣,大臣也这么说。善见太子便与大臣一起发动政变,将父王囚禁。其母前来想看一看他父王,善见太子拔刀想砍其母,被耆婆说服,罪不及女人,何况是你母亲。善见太子不给父王水与食物,七日后饿死。善见太子见父王死后方生悔心。耆婆对善见太子说,你的业非常重,一是杀父,二是杀一果罗汉。你父王信佛,依法修行,已证一果罗汉果位。善见太子听说佛将入涅槃,来佛所发露罪业,听佛说种种法。以前虽无善根,今日得到信根。要说毕竟涅槃与否,实义菩萨知佛常住,没有变化;而假名菩萨听到佛入涅槃,都生退心,认为佛无常不住。 有我与无我。佛说,一切众生身死之后,作善作恶都不见报应。而善恶果报,自作自受,丝毫不差。如我释迦牟尼往昔作一国王,舍王位出家修道。因善行得四天王,忉利天王等无量世。所以,佛说一定有我,即性也。有一位比丘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我,谁是我,什么因缘才有我?佛对比丘说,现有身体不是我,身体也不是我常久的住所。有身有五蕴,离此身又有五蕴身。要是方便说,时间是我,业是我,爱是我。众生因时间,业爱之因缘为我身。要是实相说,有形的身体不是我,我中没有有形身体,有形与有想中都没有我,而三界之我又存在于有形有想之中。一切外道之人为五蕴是我,离五蕴无我。 有中阴与无中阴。佛说,一父二母三中阴,和合得受身;受身都是往业。所以,作五逆罪的人,舍肉身后,中阴身直入阿鼻地狱。作恶比丘舍肉身,中阴身直入阿鼻地狱。佛为外道说法时说,若有中阴,则有六道轮回;无色界众生没有中阴,于有想与没有想之间受无形体之身,不称为中阴而还是没有离开中阴。一些人不理解实义,才有的说有中阴,有的说无中阴。 有退与无退。佛说,有五种情况引发比丘修道的退转心。一是乐于多事,二是乐说世事,三是乐于睡眠,四是乐于亲近在家人,五是乐于多游。以此五种因缘,让比丘产生退转心。阿罗汉人能离内因缘,但不能离外因缘。受外部一些人的影响,对菩萨苦行生烦恼,而退菩提心。有一位比丘,六次来到人道出家修行,六次退失道心;第七次来人道出家修行,恐失道心,要用刀自杀。佛为讲法证阿罗汉果。佛针对这位证阿罗汉的比丘说,有六种退失道心的阿罗汉。众生不善思维,不解其意。而证得阿罗汉,已断三界烦恼,不再受生,哪有退道之心。 佛身有为与无为。佛说,佛身有二种,一是生身,二是法身。生身是方便示现之身,也要随顺世间有生老病死。有些比丘不明白真相,说佛身是有为法。法身是常乐我净,没有生老病死世间相。有些比丘不明白真相,说佛身是无为法。佛身是示现有为而实无为。 十二因缘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佛说,十二因缘是众生生灭法则;而佛性常住,不从十二因缘而生,只是众生佛性随众生十二因缘生灭。似是有为实无为,有为是众生,无为是佛性。 心有常与无常。佛说,一切众生善恶作业,命终时,纯善业之人,心即上行生天;纯恶业之人,心即下行入地狱。众生有形体就是无常,得见我性为有常。即是心随业转为无常;明心见性为有常。 五欲乐障圣道与不障圣道。佛说,在家人修道,不舍财宝、妻子、眷属等不净之物,而修行于正道,得于正道。证道后也不舍离五欲,是示现五欲。即“世有男女双修行,前世有愿今世中,示现欲爱离欲爱,不染污泥莲花性。迷人不识真面容,求道男女欲爱中,堕落魑魅魔罗纲,劝君猛醒过来人。”佛又对在家人说,在家人不离五欲是不能证得正道的。依文解义很难理解。真相是,修行证道不分在家出家;不离五欲乐不能证道;证道示现五欲为度众生。 出世间法是欲界与三界。佛说,远离烦恼,没有证得解脱,等于在欲界修行世间第一法。即身在欲界世间,心修出世间法,虽然没有得解脱,未来世也一定得解脱,这样是世间最好的修行。而有些比丘不理解真相,有的说第一法是欲界,有的说是四加行的第一法,有的说是色界第一法,有的说是无色界第一法。妄猜圣义最可怕,老实修行莫问他。船到桥头自然直,有证有悟再说话。 布施是不是思维上的善业。佛说,施者有四种,一是施主信因、信果、信施,受者不信。二是受者信因、信果、信施,施主不信。三是施主、受者都信。四是施主、受者都不信。四种施中有三种为净施,一种为不净施。净施落入无为功德,不净施落入有为福田。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怎么布施还不是一想吗!把一想落入思维善业。另外,布施有五种方式,一是施财物;二是施身力;三是施安稳;四是施身命;五是施正语。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这五种布施是五蕴善业,把布施方式误为五蕴思维善业。 或说有五蕴与无五蕴。佛说涅槃即是远离烦恼,烦恼永灭。灭无遗余,即无所有,无有尽灭。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涅槃就是没有,没有就是无为。把涅槃的常乐我净误为五蕴或无五蕴。 戒定慧是有为与无为。佛说,比丘护持禁戒,若与人与事生恶心,要知道是失比丘戒。戒是遮止恶法,若不作恶,是名持戒。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心里高兴信仰佛法,才精进去修是定,这样作是智慧。把持戒修行,禅行得定,定中生智慧,误为是有为法与无为法。 佛说,十二因缘中,色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等。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色是有形物体,人可以创造或不可以创造等。把因缘误为色缘。把十二因缘误为有心数法。 佛说,有时说一有,有时说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至二十五有众生。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佛有时说五道众生,有时说六道众生。说五道众生,不把修罗算一道,因为各道中都有修罗。说六道是五道中的修罗单列出来;有天修罗、人修罗、畜牲修罗等。但佛经中所说修罗是说天修罗,有天福无天德的修罗。佛说二十五有,是把六道众生有具体化;在二十五有,人天为二十一有,三恶道与修罗为四有,让众生知道三界还是善人多,恶人少。 佛说,有一优婆塞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人为一分优婆塞?佛对这位优婆塞说,要是有人受三皈,仅受一戒为一分优婆塞。有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优婆塞戒可以具足受或可以不具足受,把个性误为普遍性。另外,有一比丘向佛请法说,我教在家人一日、一夜、一时、一念守戒,这样的守戒为守戒吗?佛对这位比丘说,这只能是善,不是守戒。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守八戒必须八戒都能受持,才能得戒。把受戒、守戒、持戒的顺序颠倒;同时,八戒也不是具足的优婆塞戒。 佛说,如果有比丘犯四重戒,不能再称为比丘,是破戒比丘,失去比丘的资格。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如果有比丘犯四重戒以后,失去比丘戒。失去比丘的资格与失去比丘戒是两回事。现今时代,有的比丘受戒后犯四重戒中的一戒,过几年再到戒场二次受戒。认为这样就可以不受法服,恢复了比丘戒或等于没犯戒。实际读诵此经后,应该明白怎么做如法,而不是二次受戒。 佛说,如果有比丘犯四重戒为污道。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比丘若犯四重戒以后,所受戒律不失。污道与戒律失与不失是两回事。 佛说,一乘、一道、一行、一缘,能为众生作大寂静,永断苦恼的束缚,除掉诸苦和苦因,让众生得到一有涅槃。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一至四果罗汉都证得了佛道。把涅槃与大涅槃混为一谈。 佛说,一果罗汉七返往来便入涅槃;二果罗汉一受人天便入涅槃;三果罗汉有初证四果罗汉,或于证四果罗汉中间,或证四果罗汉最高境界和现在与未来入涅槃的五种情况;四果罗汉有现在与未来入涅槃二种情况。即若在天上,现在断烦恼可入涅槃;若在人中,虽断烦恼,也为未来入涅槃。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一至四果罗汉不用发菩提心也能成佛道。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 佛说,佛性有六事,一常、二实、三真、四善、五净、六可见。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众生佛性可以离众生有,佛性与众生可以分离而又各自独立存在。这么说的意思是,佛不是度众生,而是度佛性。而实际是,只有众生自度佛性,才能有佛度众生。虽然佛性如虚空,众生却都各个有;虽然佛性如金刚宝珠,众生却不能离佛性。 佛说,一阐提都有佛性,这样的众生却没有善法;但是,佛性是善。有的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众生即是佛性,若离开众生,谁也成不了佛道。把佛与菩萨的慈悲喜舍抹煞掉,众生不用报佛恩,是佛与菩萨有求于众生;最后,把众生留在三恶道。而不知佛国土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佛说,佛性不离众生五蕴,众生五蕴又不是佛性。一世界中,不会有两尊佛出世。从地狱至非想非非想处天都是这样。有人不能理解佛意,认为无十方佛;只有十方有佛性的众生。这是变相说根本没有佛,只有众生。 佛说,这样的争论,只有在佛的境界上才能彻底说明白。就是有疑心的人听了以后,也能消除无量烦恼。何况是能决定净信受持的人,会有无量功德。但是,以文解义、不明实相的人,还是执著这样的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