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过去已灭,未来未到,怎么说等你长大后才知道呢?另外,世间人如没有儿女,就说没有儿女;而当下众生见不到佛性,怎么说众生皆有佛性呢?
佛说,如世人种油菜籽,有人问在干什么呢?回答是将来要吃油。等油菜丰收取籽榨油,是此言不虚。按着这个道理,说未来有,是真实的。再如一人骂国王,数年后国王才知道有人骂过他,下令将其抓来拷问;骂人者说,那是过去的事儿了,我现在没有骂啊!国王说,你过去骂过我,我今天还在世呀!下令将骂国王者杀掉。按着这个道理,能说没有过去吗。另外,如到陶瓷厂买瓷瓶,可厂里只有泥而无有瓷瓶,人能说该厂自称陶瓷厂是妄语吗!按照这个道理,佛说众生皆有佛性是虚妄吗!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不知自有佛性,怎么得证菩提。就因为众生皆有佛性这个正因就能证得菩提吗?
佛说,众生色身、色目障其思维心,有些看不见的物质,可借助于外力见到,如今天的显微镜观细菌。而佛性无色无相,借助外力无法见到,只能通过修持,除掉各类烦恼障碍,使佛性自我显现出来。只有这个正因才说得证菩提。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要有正因,还要有了因才能见佛性,对吗?如树长在地上由细变粗一样。
佛说,佛性本有,不须了因;若本无佛性,了因何了。如火烧木,木先生长而后烧,因木有火性。按照这个道理,一切法本有生灭,而佛性没有生灭。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不让他一出生就知有佛性呢?
佛说,众生由无明业牵无此因缘。众生“业缘感召万千像,一体同悲人不详。”即众生业缘不同,佛性相同。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以业缘而生,不以佛性;怎么菩萨以业缘能成佛,而众生皆有佛性却还有一阐提,还有落入三恶道的呢?一阐提的无有因果的断灭想是怎么产生的呢?菩提以什么法因缘趣向佛道?众生的佛性是不是本来没有,因发菩提心而后才有的呢?
佛说,众生之心不是佛性,佛性有常而心无常。一阐提心无常而断善根堕入三恶道。所以,菩提心不是佛性。
众生无始劫来,自造无量无边恶因缘,虽有佛性,如珍珠落入污泥之中。菩萨也有佛性,如珍珠已出污泥,光泽闪闪,成为宝用。所以,菩萨大慈大悲,广行善业而无恶业因缘,以诸功德因缘和合得见佛性,成于佛道。
众生不见佛性,是众生不愿见佛性,如水顺流而下,难以返回源头一样;不听闻佛法,不持戒修行,不发菩提心,难破坏诸因缘和合,佛性随和合流转。
僧为和合相,和合有两种。一是世间和合,二为出世间和合。世间和合为声闻僧;出世间和合为菩萨僧。世间僧无常而佛性有常;出世间僧僧常佛性也常。世间和合为十二因缘,出世间和合为诸佛。
众生皆有佛性,修持佛法有退、有不退二种。退转的人有十三种情况,一是心不信;二是不作心;三是疑心;四是吝惜身财;五是于涅槃中生大怖畏(为什么让众生永灭呢);六是心不堪忍,受不了清规戒律;七是心不调柔,不能忍辱;八是愁恼;九是不乐;十是放逸;十一是自轻己身;十二是不能控制自己心中烦恼;十三是不喜欢佛法。还有六种情况可坏所发菩提之心。一是吝法,知而不说;二是于众生起不善心;三是亲近恶友;四是不勤精进;五是自大骄慢;六是营务世业。还有的声闻一听菩萨要三大阿僧祇劫苦行才能成就,害怕苦行便生退心。还有五种情况退菩提心,一是喜欢外道出家,戒律轻少;二是不修大慈大悲,众生与己无关;三是好求法师过罪,自己一步笑百步;四是常乐处在生死,知有烦恼,不舍烦恼;五是不喜欢受持解说佛说十二部经。还有二种情况退菩提心,一是贪著五欲乐;二是不能恭敬三宝。不退转的人,一是自觉修行;二是常发菩提心;三是回向功德;四是亲近善友;五是常闻深法;六是不贪五欲之乐;七是遇苦难磨练心志;八是见同修生欢喜心;九是护持善根;十是对众生的打杀等生大慈心;十一是深自喜庆,今生听闻法音,又为我增善因缘;十二是发愿不遭恶主,不属恶王,不生恶果等;十三是多有财富;十四是不生骄慢;十五是常受持十二部经典;十六是让众生在我这里不生恶心;十七是愿作心师,不师于心;十八是身口意业不与恶交;十九是能施一切众生安乐;二十是身戒心慧不动如山;二十一是受持正法,不惜身命财;二十二是不为福业正命自活;二十三是心无邪曲;二十四是受恩常念,小恩大报;二十五是善知世中所有事艺;二十六是善解众生方俗之言;二十七是心不懈怠;二十八是话常柔软,口不宣恶;二十九是能让人和合;三十是愿世间衣食丰足,无疫病之事;三十一是众生财富自在;三十二是无世间刀兵之劫;三十三是恭敬父母师长;三十四是对怨僧生大慈心;三十五是常乐修行;三十六是不于声闻缘觉心知足;三十七是不修外道,破除邪见;三十八是得法自在,心自在;三十九是见有为法之过;四十是为度众生苦行心不生悔;四十一是常生欢喜,不生妒心;四十二乐供三宝;四十三是受戒持佛戒;四十四是忏悔业障;四十五是不作诸恶;四十六是能明了佛性;四十七是善能护持无上正法;四十八是圆满六度万行。
佛说,菩提道中无有退悔,无始劫来不见菩萨有退悔。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为什么不退转道心?
佛说,菩萨怜悯一切众生,修行佛的三十二相因缘,得不退菩提之心。三十二相是功德所成就。
修行人一旦证得果位后,道心坚固;若发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的期限就确定了。往生到极乐世界边地品的新发意菩萨所享天福,三界天福所不能比,何况一地以上的菩萨。所谓菩萨的苦行,在世间是化身菩萨所行,心里无苦的境界,身体有极乐世界的待遇。另外,苦行是相对极乐世界而言是苦,与众生相比是乐,与三界天人相比还是乐。一些人不明真相,心里喜欢得到菩萨的救度;又怕苦行不愿发菩提心去作菩萨,是无智慧的表现。
菩萨行人与凡夫在境界上是不同的。一是菩萨行人对待财物看的非常淡,不义之财不会取,认为是有业报;同时,接受供养都是担业;在供养三宝时,同时种悲田。二是在持戒上,认为戒不是约束人身口意的,而是人就应该是这样,主动自觉喜欢去这么做。三是在忍辱上,受人欺辱、诋毁、谩骂等,心里感激是大善知识,帮助我去掉了业力、助长了道力、增加了慧力;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会付出堕地狱的代价来帮助我。四是在精进上,世界珍贵的是时间,多一分一秒的修行时间最幸福快乐;同时,什么脏活、累活主动去做好。有人认为劳作是惩罚或受苦;在菩萨行人这里恰好相反,他认为是众生恩赐给我积功累德的良机。五是在禅定上,定中充满法喜,定中充满智慧,心里认为没有禅定就等于没有修行,不能静坐行于禅味中,就失去修行人的意义。六是在般若上,笑天下可笑之人,如驴牵磨;容天下难容之事,如溪水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