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 l- a" T8 U9 P1 h7 ?! O
# L- {+ _! q3 G7 d. D8 S! {6 D2 k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九】
9 W* M% K% d- J
( G" N8 _5 b! x; d9 k8 w% p8 j8 ]6 x! G/ D3 {- f8 L0 E. `1 c
涅槃降魔咒
# s# T: J, H# n. e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狮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五】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智慧能破烦恼,为什么要修定呢?佛说,有智慧时无烦恼,有烦恼时无智慧。若说智慧能破烦恼,不完全准确。准确地说,应该是自性具足智慧,烦恼自断。一般的修行人,只能说有智慧能转烦恼。因为智慧之性念念生灭,怎么能破烦恼。灭有两种,一是性灭,二是毕竟灭。若性灭就不是智慧所灭;若毕竟灭,如火烧物,物尽有灰,智慧灭烦恼能有灰吗!智慧不但不能灭烦恼,就是让烦恼远离都不能,因为烦恼生灭不是人为控制的;只能是有了烦恼,有智慧的人在境界上转为菩提。若要自性断除烦恼,就必须修定。有定才生正智正见,烦恼自灭。依据这个道理,在诸经中说,若有比丘修行定,在定中才能观五蕴生灭之相。若不修行定,世间之事不能明白,何况出世间的菩提行。修行的人,若无定可能平处颠倒坠落,心缘异法,口说异言,耳闻异声,心解异义,欲造异字,手书异文,欲行异路,身涉异径。就是说不明真相,会把正法说成外道,会把魔说混为佛说,最后自负因果。修定不分法门,佛没说哪个法门可以例外。修行的人,若修禅定得三昧,能大利益众生,直至成佛。菩萨有两种法能大利益众生,是一定二智。修行定慧能调摄五根,能忍众苦;常摄其心,不令放逸,不为利养而行非法,客尘烦恼所不能污,不为诸邪异见所惑,常能远离诸恶觉观,不久成就菩提。菩萨若修行定慧,四颠倒之暴风不能吹动,外道邪师不能拔,诸邪异术不能狂惑。常受微妙第一安乐,能解佛深秘密义,受乐不欣,逢苦不戚。诸天世人恭敬赞叹,明见生死及非生死,善能了知法界法性,身有常乐我净之法,得大涅槃乐。佛说,定相为空三昧,慧相为无愿三昧,舍相为无相三昧。菩萨善知定时、慧时、舍时,又不去执著,是行菩萨道。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知时非时是什么意思?佛说,菩萨若有执著,受乐时,说法时,精勤时,解义问答时,亲近恶知识时,布施重物时,世间善法功德时,豪富之人恭敬时,而生骄慢。这时,不宜修慧,宜应修定,去掉执著,而除骄慢。另外,若有菩萨勤修精进,身不得乐,心生悔意,是钝根的原因,不能调五情诸根,诸垢烦恼势力旺盛,自疑戒律盈亏。这时,不宜修定,宜应修智。若菩萨修行定多慧少,或慧多定少时,不宜修舍。若有菩萨修行定慧起烦恼时,要知道此时不宜修舍,宜读诵解说十二部经,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为舍的显修。若有菩萨修行定、慧、舍、相和合,以此因缘,必得无相涅槃。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以什么因缘为无生、无出、无作,得安稳灭度呢?佛说,菩萨修行定慧舍,以无相因缘观,无因缘为无生,无为为无出,无造业为无作,不以五根见有为离颠倒,教化众生为皈依,坏六贼为安稳,诸烦恼火灭为灭度,离觉观为涅槃,远离世间是非为寂静,离相不死为无病,一切无为无所有。如是观,为见于佛性。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需要修多少法才能成就见一切无所有呢?佛说,菩萨需要修行十法,则能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一是信心具足;即深信佛法僧常住,十方诸佛方便示现,一切众生及一阐提都有佛性。不相信说佛也有生老病死及修苦行,不相信提婆达多真实破僧和出佛身血,不相信佛毕竟入于涅槃,不相信正法灭尽。二是净戒具足。即若有人受菩萨具足净戒,虽不与女人和合,但见女人时相互用开玩笑的语言戏笑,或听见窗外有女人诸音声时,心生爱著,或见男人与女人在一起相伴相抱时心生贪著,或见男女相伴后为生天受五欲乐。这其中有其一的人,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让清净戒为杂染污秽,不再是净戒具足。而是,菩萨清净持戒,为不为戒,不为戒具足,不为众生,不为利养,不为菩提,不为涅槃,不为声闻缘觉,只为最上出世间,护持禁戒。这样才是净戒具足。三是亲近诸善知识。即若有说法、信戒、精通佛理、布施、智慧的人,教化众生去受持行做,是菩萨亲近善知识。四是乐于寂静。即身心寂静,能于定中观诸法甚深法界为寂静。五是精进。即专心观四圣谛,假如头上着火都不能转移其专心,为精进。六是念具足。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为念具足。七是软语,即实语、妙语、时语、真语、先意问候语为软语。八是护法。即爱乐正法,乐说正法之义,流通传播正法,为护正法,不惜身命。九是菩萨见有同学同戒的人,要给予关心爱护,供养所需物品等。十是智慧具足。即观佛常乐我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为智慧具足。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供养不同的人,得福报不一样,以供养不退菩萨或最后身大菩萨和佛的福报不可称计,那纯陀供养佛是受无量福报还是证菩提呢?供养佛的善报不可尽,那为什么谤法、犯五逆罪、毁四重戒、一阐提的罪有尽呢?佛说,有两种人能得无量功德。一是善问,二是善答。善问为请法,善答为精通法。二者合为一时,既自己受益,又广度众生。所以,功德无量。佛说,有的众生业力因缘较重,对佛法心轻不信。业有轻有重,又有决定报和不决定报。决定报的是作业后不惭不愧,不决定报是作业后有惭有愧。所以,有的重业可作轻报,有的轻业可转重报。有智慧的人,以智慧力,依法行做,可让地狱重业轻为现世轻受。愚痴的人,现世轻业转为地狱重业。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业有定报,修清净梵行求解脱还有什么用吗?佛说,业定得果报,不应求修梵行解脱来抵消果报。如有的人专做恶业,做完恶业一出家修梵行解脱就无果报,可以么?再如,有的出家人,一边修梵行解脱,一边又犯戒作恶业,能有可能不受果报吗!只有一惭二愧的前提下,不造新业,了去旧业,同时修梵行解脱。业不定果报,应在一惭二愧三不新作的前提下,应该修梵行求解脱。因为远离恶业,必得善果;远离善业,必得恶果。所以,只有修道,才能解脱业的束缚。一切圣人修道,是为坏定业得轻报,让不定报的业不受报。若人离开修道解脱,永远也不会摆脱业报。若人作善业就永远安乐,作恶业就永远受苦,这种情况不能改变,谁还修道解脱。所以,业定报与不定报要靠自心智慧,不是哪个人说报就报,说不报就不报。而是三界法则唯心造,善恶果报靠自心。在业定报与不定报中,定业有报定和时定。报定有定报时不报,以因缘和合而定,有现世报、下生报、后世报。不定报是善根重的人有智慧,能让重罪为轻受,恶习重的人愚痴,能让轻罪为重罪。业有定报不作恶业,业无定报惭愧改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