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9 14: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看那个领导人。之后就再没有做过大官,所以他只有这个老安少怀之心,可是很勤恳、很真诚,这颗心从来没有变过,这个志向从来没有退过,一直到死。竟然就能『得与南面者』,孔子自己也没想到,这是后人尊奉他。这个与就是参与,它是动词,念去声,参与。南面者就是指面南而坐的人。向着南方坐,古代是指君王,君王是坐北朝南,叫面南而坐,南面临民。所以这个南面者通常就是指统治者、领导人。古代的皇宫全是坐北朝南,皇帝全都是向南坐,不可能向北坐。所以孔子竟得以参与到向南面坐的君王(就是圣王)之列,跟尧、舜、禹、文王、武王这些圣人并驾齐驱、同起同坐。『比功絜德』,这个絜就是量的意思,跟这些圣王比功量德,意思就是说功德能够相媲美,差不多了。, d" @$ P8 K3 `/ n: A* u
# L4 ^% z: Y; t( O& p! }& n 实在讲超过他们了,因为什么?『师祀万世』,师,就是后世、万世之人,百姓都以他为师,万世师表。祀是奉祀,奉祀、祭祀孔子,你看到现在好多地方都有祭孔的活动,二千五百多年了,每个朝代都没有断过。何以得到后人这么尊重?正是因为孔子那分圣人存心。所以讲『则心之具万法也』,心具足了万法、具足了一切,能不能成圣成贤,就看你这个心,你将来的果报也是这个心所造的。孔老夫子当时没有造什么可以见到的因,不像禹、稷建功立业,孔老夫子没有,在表面上没有看到他有什么善的因出来,可是他的那分存心纯善。所以他的果报,至少我们看他的后世,代代子孙都受百姓的恭敬、受帝王的恭敬。到现在你看,孔老夫子第八十代孙都出世了,新闻还报导,多尊重。享圣人、先祖的福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真的不虚。从此可以看到,孔老夫子本人一定是在善道,一定是在天道享天福。所以万法唯心,就是这颗心,得善报、得恶报全看你这颗心,你是为谁?为自己,你得的是恶报;为万民,得的就是善报。所以养心重要,养心没别的,就是无私、大公、和爱,养心之道。底下讲:# |9 `6 U5 p- W* [
4 R% ]6 C* h* d$ }% ^4 [
【人但能涵养本原。冲和活泼。不动浮气。遇亲便能孝。遇物便能仁。遇善便能果。遇辱便能忍。有情无情。有事无事。都是一团生意。弥满虚空界。其福德又乌可思议哉。此为善第一切务也。】/ `# z# A% @% I; h2 \
8 V) V' ^% @. E5 c0 z0 d 这段话讲得非常好,我们都可以把它写下来做为自己座右铭,金玉良言。怎么养心?这里说『人但能』,就是只要能,『涵养本原』,本原就是我们的心地,万法之本、万法之源,源头,我们能涵养它。怎么涵养?『冲和活泼』,冲和是讲内心一团和气,活泼是一团生意,不冷漠,冷漠就不是活泼,残忍就不是和爱(和谐爱心)。这里讲冲和活泼,就是一团和气,具足了爱心,具足了生意。『不动浮气』,这个气不浮躁,沉稳、活泼而不浮躁。你现在看我们师父上人就是这样的气息,见人微笑,他不说话,那股气场就让你觉得很舒服,不学佛的人见到这位老人家,没有不受感动的,这自然摄受人心。有了这种心就是仁,仁爱之心,『遇亲便能孝』,遇到了父母自然就会孝,孝顺;遇到了物,万物,动物也好,植物也好,『便能仁』,就对它们有爱心;遇到了善『便能果』,果就是做圆满、做成就了,行善要耐心、恒心,做到圆满;『遇辱便能忍』,这颗心遇到别人来羞辱我,我也能忍耐,我不会动怒、不会有对立、不会起情绪。『有情无情』,有情的众生、无情的众生。有情众生是人、动物这类的,有感情、有灵知、有反应,有这种情绪上的反应,像害怕、发怒、欢喜,这都是有情;无情,像山河大地、植物矿物。『有事无事』,有事来了的时候,没事、独处的时候,『都是一团生意,弥满虚空界』,这个生意就是指生生不息的气场,那种和爱的、欢喜的气场。弥满虚空,这是真正已经成就的圣人,所以他那个磁场虚空法界都能感受到。' e9 L, A7 s( e* K8 B
$ @' `$ g* I( I 就像阿弥陀佛,你看虚空法界都光明遍照,阿弥陀佛叫无量光佛,没有一个角落是照不到的,宇宙虚空界全照到了。这个光就是我们这里讲的一团生意,就是现在讲磁场,你要是见到佛光,你一定会欢喜,所有的烦恼都解脱。所以佛就是这么修成的,从哪修起?涵养本原,修自己的心地,用慈悲、用爱心来修自己的心地。『其福德又乌可思议哉』,这个福和德是连在一起的,福是德的果,德是福的因,有德他自然就会有福;有福如果不修德,福享完就没了,那福是你过去生中修的,这一生不修,将来就没了。这个乌可,乌是疑问词,何的意思,何可思议哉,怎么可能思议?就是不可思议,福德不可思议。则是『为善第一切务』,切就是急切的,切实要马上做的要务,就是工作,第一要做的工作,为善第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养自己的心。所以大家看明白了,修善积德不是让你做什么事,做什么事随缘,有事就做,没事不要找事,找事叫攀缘。贵在养心,让你的心地养得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涵养本原,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这部《感应篇汇编》就是教我们怎么养心,我们这么细细读下来,心浮气躁就没有了,自私自利就慢慢减弱,贪瞋痴慢也慢慢化解,这就是涵养本心,读书就能涵养本心。所以古人讲,人最重要的就是两桩事,一个是读圣贤书,一个就是积德。下面:
* E9 r3 y! Y+ x' S- e1 H' W
`3 j! {' |0 ^$ X# x/ k 【三贵坚永。】/ R$ v/ |+ J2 i0 g/ }( |% s
/ V0 O0 [3 K* f 这里的『三』可能是笔误,照例应该是写「一」。我们知道这里讲到第四条了,实际上总共讲了六条,就是怎么来学习《感应篇》。这里讲贵在『坚永』,坚是坚持,永是永久,就是有恒心、永恒的心去断恶修善,这很重要。下面说:
7 x4 \0 s m3 L( ?; l. @: I# j" @
$ {, `: s. |) d! }8 ]6 p, } 【小善报近。大善报远。近报福轻。远报福重。】
; M% R9 r2 o g8 d# \- B3 ^, G. L
4 a% W% V9 P, k% Z6 S 小的善往往有报应,就是有善报,很快,近报。这近报是现前报了,譬如说你现在布施恩惠给人家,小恩小惠,人家也感你的恩,马上也会报答你。今天你给一个粽子给别人,明天他拿了一包花生给你,这是小报,『报近』,你马上得报。也是好事,能够和谐一点,邻里都要和谐,常常用这些恩惠布施,建立好感情,也是好事,这是『小善』。『大善』是『报远』。这个大善是对万民、对百姓,范围很大,利益很深远,所以你报得就很长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