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9 14: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没烧着。结果城上的人看到,因为这是城门口外面的事,起火了,城上的人就能看到,『皆见有神,立其屋上急救』,看见陈松轩这屋的屋顶上站着有神人来急救,就帮这个屋子救火,不让那个火烧过来。『移时左右并毁』,这个屋左右的屋子全被烧毁了,『此屋独存』,就这个屋子没被烧,好像那火跳过它。『次日』,第二天,『始』,才知道这里头有新安的客人,他保存着所刻的《感应篇》板,过去是用木板来刻印,那个刻板在屋里保存着,所以有神人来保护。你看,有《感应篇》所在之处,你家就得平安。当然你不能迷信,「那我就把《感应篇》拿回家」,现在很容易拿到《感应篇》,在计算机上下载,打印一张纸放到家里,你家里是不是就保平安?未必。看你是不是真正去奉行。最后第二十一个故事:# E8 c- C$ d( T1 X+ f+ ?
& q. c. Z; n+ K/ E 【鲁子晋。会稽诸生。虔奉此篇。详加注释。家贫鬻饭田。刻印流通。子德升。官至翰林院检讨。】3 y5 N2 [4 t/ t/ n, e
, p8 X: `" s* A4 z2 E6 [. E. W. f 这个故事是讲鲁子晋这个人,『会稽诸生』,会稽是现在的浙江绍兴,诸生就是秀才,这是一个读书人,他虔诚的奉行《感应篇》,而且还『详加注释』,发心来弘扬。他家里很穷,结果为了流通这个《感应篇》,把自己田都卖了,家里就那几亩薄田,是用来维持生活的,这个『鬻』字就是卖的意思,把那田地都卖了,把自己的财产卖了用来刻印流通《感应篇》,这是真诚心,所以他福报就很大。富贵家的人拿出几万块钱来印,那是小事,对他们不算什么大事;一个贫穷的人把家产拿出去卖,换得的钱来流通法宝,这个功德就大了,他存心真诚。所以你的功德大小,看你的用心,你印多少是其次。他的儿子叫『德升』,真的得了富贵,当官当到了『翰林院检讨』,这个检讨是什么样的职位?掌管修国史。翰林院等于是我们现在讲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他是专门修国史的、写历史的,这是书香门第。所以儿女得富贵都是因为祖上有阴德,能够力行《感应篇》、断恶修善,自己奉行,又能劝导他人来奉行,这个功德很大,不仅自己会有好报,而且福荫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9 n2 S h" }6 H$ q* I" [$ }1 Y8 T: L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这些故事正好全部讲完,下一次开始我们又进入礼的学习。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h- P* l6 O! E( C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 (第六集) 2013/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109-0006
: J7 K, P4 N6 _/ z* S
4 u" U. v6 [: H( g7 G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感应篇汇编》,请看经本第十七页第三行。
9 s; F8 A( i* ` ]. p) t4 K
5 u$ Y' y; _4 g0 d2 S5 Q' c' ] 【感应之验。古今所载。不能尽述。今略举以上诸案。皆确本见闻。信而且显者。以证感应之定理。】
5 e1 ?+ r& o% Q9 }/ _, v: k2 y
7 W* j; N( g o* X2 ?+ H) ~; x6 t 先看到这里。这段是接着上面的案例讲下来的,上面举了总共二十一个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讲的是学习、读诵、受持、流通《感应篇》所得的效验。所以『感应之验』,这些事情很多也很灵验,古今所记载的非常的丰富,不能够尽述。只举了二十一个故事,这是有代表性的,要讲起来那是太多了,可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也都有。这里略举以上各种案例,这些案例皆是『确本见闻』,的的确确本乎见闻,就是真实见到的、真实听到的故事,没有丝毫虚构。『信而且显者』,这是我们所见所闻的这些案例,能够确信的,而且很明显的,这些感应故事很明显,把它们挑出来,以证明感应的定理。这个『定』是一定,一点不会有虚妄,不会含糊,所谓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这本《汇编》下面所引用的很多很多的案例(就是故事),也都是这里所说的,确本见闻,信而且显者,都是真实的,我们应该相信,很明显的证得感应、因果的道理。下面说:
0 w5 L) O3 L6 q# }+ i/ G/ f1 _% t( N3 Q
【惟愿收此书者。幸勿泛然。当清净端坐。屏去浮气。存一片恭敬虚受心。细细详览。深味勉行。莫大良缘。慎毋自失。曷胜焚香叩恳。】
/ y5 q- m4 G# k8 k8 h6 j9 V9 T7 N8 b* o, }) y% q5 O
这里是祝愿、劝勉。『惟愿收此书者』,此书就是这部《感应篇汇编》,我们能够拿到这本书,这也是很幸运。得一部善书,可能我们一生受益无穷,不仅一生受益,可能是生生世世受益。我们学了圣贤的教诲,一定会断恶修善,一定能破迷开悟,甚至能转凡成圣、能成佛作祖,永脱轮回。所以我们要心存庆幸,发起殷重的心,感恩戴德,感恩上苍庇佑、感恩祖德阴护,感恩天地鬼神、佛菩萨的加持,感恩批注这部书的诸位大德,还有现前的善知识、良师益友,成就我们学习这部书的因缘。所以『幸勿泛然』,希望我们不要轻忽这样的因缘,不要随便去应付,要生起最殷重的心,你的受益就非常的大。假如我们轻忽怠慢、不以为然,这是不敬重法,不重法你不可能成就。印祖告诉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能得多大的利益,就看你的诚敬心有几分,这个利益是帮助你成圣成贤,甚至是了脱生死。真正具有诚敬心,他必定就会珍重每一次学习的因缘,他在上课之前,他一定会预习。我先把这段文,今天听课的文,我要认真的去读几遍。上课的时候一定是这里讲的『当清净端坐,屏去浮气』,清净是指心,心里什么都不想,屏弃一切的妄念,这才能清净。端坐,这是讲身,端正的坐在那里。古人所谓正襟危坐,危是直,腰板都挺直了。正襟危坐是具足威仪,这种威仪就表你的清净心、你的恭敬心。而把这个身业做出来了,就会带动你的意业,你的意自然就诚恳、自然就恭敬。反之,如果我们的身体懒懒散散,坐没个坐相、站没站相,这说明我们心中怠慢、随便,用佛法的话来讲,这是一种修罗相。9 b$ {+ p) ^8 i. }! B; j) s% p) K
# T7 h6 s+ i: f. O
阿修罗、罗剎福报很大,他能够遇到佛法,但是他不得利益,为什么?因为他轻慢,以轻慢心来学,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当清净端坐,这是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就要具备的身业、意业,身心自端。屏去浮气,屏是屏除。现在人的毛病就是心浮气躁、心定不下来,所以学圣贤的东西学不到。圣贤人的心是清净的、诚敬的,所以他说出来的东西是自性自然流露,清净心当中流出来的。我们如果心不清净、不诚敬,根本没办法体会,即使你能把这些文词都记住了、背熟了,也仅是得点知识,里头的深义没有办法理会, |
|